◆[生態保育]非法象牙貿易導致野生大象數量下滑 --﹥
瑞士,日內瓦,2002-10-04
(ENS)- 根據「大象貿易資訊系統」(ETIS)的資料而做成的一系列分析報告發現,儘管自1989年起即已實施一項國際象牙貿易禁令,但由於在幾個亞洲與非洲國家內存在著大規模缺乏管制的市場,導致現今仍有非法象牙貿易活動存在。自1989年起,世界各地破獲的未加工走私象牙約185公噸左右,涉及非法貿易的國家達150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04-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00401
◆[環境政策]論壇:歐盟的擴大將更有利於環境 --﹥
記者 Margot Wallstrom 報導
2002-10-04
(ENS)- 歐洲聯盟的擴大正逐漸步入尾聲。歐盟已宣布:首批在2004年加盟歐盟的會員國家,其前置作業已準備妥當。回首過去這段加盟談判的過程,儘管曾有過艱難的時期,但也達成了許多關於環境議題的談判項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04w.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00402
◆[其他]颶風莉莉的威力已減弱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2002-10-04
(ENS)-
颶風莉莉的強度在昨天登陸墨西哥灣岸之前即已減弱,接著以時速75英哩的風速橫掃路易斯安那州與德州之後,威力又再降低。暴風吹垮了許多樹木、招牌與電線;但僅傳出兩人受傷,洪水災情的嚴重性也比當局原先所擔心還要輕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04-03.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00403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0-10 --﹥
-
[生態保育]滿州鄉灰面鷲巡守隊成軍。在滿州鄉公所、屏東野鳥學會等單位的催生下,史上第一支專為保護候鳥的巡守隊成軍,在8日晚間首度執行巡守任務。隊員包含十餘名過去曾有捕捉灰面鷲紀錄的獵人,期借重他們的經驗防堵獵鳥行為。
(滿州 聯合晚報)
-
[生態保育]「魚網滿佈」,黑面琵鷺棲地變色。台南縣府相關局室會同警方人員,勘查七股鄉曾文溪口黑面琵鷺主棲地,發現遭插設大量非法定置魚網,嚴重危害國際保育候鳥黑面琵鷺安全,將限期漁民自行拆除,否則將強制拆除。
(台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海關艦艇追緝走私特種龜
抓了人漏了船。高雄海關8日經過驚險的海上追逐,查獲大批印度猩龜等保育類野生活體動物,尚有連屏東科技大學都無法辨識的龜類及鳥類,並逮捕涉案中國籍船員,可惜最後讓接頭的台灣貨主逃逸。
(高雄 東森新聞)
-
[環境政策]高屏溪攔河堰以下養豬戶將加強管制。高屏溪大樹攔河堰以上水源保護區內的養豬場已大都補償拆除,水質獲得改善,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則計畫加強管制攔河堰以下水源保護區養豬場,加強維護高屏溪水質。
(高雄 中央社)
-
[生態保育]保育類海豚在金門北海岸擱淺死亡。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研判,日前在北海岸擱淺的「長吻真海豚」為誤觸漁網遭嚴重刮傷致死,由於這隻海豚外型十分完整,金管處長許文龍8日決定將製作成標本陳展。
(金門 中央社)
-
[生活環境]第一批限用免洗餐具視察 17家違規。第一批限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實施至7日剛好滿一週,環保署視察2312家,有17家違規,約佔0.7%,校園違規項目則以提供塑膠杯最多。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焚化爐灰渣
觀音造長城。桃園縣觀音鄉公所計畫配合該鄉海岸特殊景況,使用南區焚化爐的灰渣在全鄉約十五公里長海岸線,建造壯觀的「觀海長城」長堤,勾勒地方新興觀光景點願景。縣府近日將安排派員履勘後再決定。
(觀音 聯合報)
-
[能源議題]核一廠提前除役
燃料費將年增140億。根據台電估算,核一廠若提前在民國100年除役,每年至少要增加140億元的燃料費,且將嚴重衝擊北部地區的供電穩定。
(台北 自由時報)
-
[生物科技]全球首例,台灣首對複製羊雙胞胎誕生。農委會畜產試驗所8日宣布,在去年繁殖出國內第一隻複製牛之後,今年7月5日又成功繁殖出第一隻複製羊,而且還是雙胞胎,目前健康狀況相當良好。
(台南 民視新聞)
-
[土地及水文]大甲溪流域進入枯水期水量不豐。由於今年幾個颱風未帶來豐沛水量,德基水庫蓄水量比往年同期少;台電公司大甲溪發電廠長連曾明9日表示,大台中地區短期內還不至於缺水,但仍呼籲民眾節約用水。
(台中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10-1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0-10 --﹥
-
[生態保育]黑龍江首次發現世界珍稀鳥類黑面琵鷺。9月中旬,有10餘隻黑面琵鷺出現在同江市八岔島自然保護區內。
(黑龍江 黑龍江電視台)
-
[生態保育]我國將對白鰭豚遷地保護。在長江生態很難改善的條件下,中國將於明年初在長江中下游撈捕白鰭豚、江豚,並將它們移到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留區進行人工飼養。
(武漢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香格里拉藏民首創民間自然保護區。在香格里拉縣小中甸鄉的明駿自然村,村民自發建起了全國第一個民間自然保護區——香巴拉民間自然保護區。工作先從減少伐木開始,然後開始圈地養草發展畜牧業。下一步村民打算藉由優美的環境發展旅遊與農業增收。
(雲南 新華網)
-
[生態保育]表演過勞引發悲劇:“孔雀明星”死傷慘重。國慶期間,廣東省汕頭市農業科學園首次推出“孔雀東南飛”表演節目。但因飛行過於頻繁,孔雀勞累過度,至7日已有4隻死亡,10餘隻受傷、患病,令主人心痛不已。
(廣州 北京晨報)
-
[環境政策]濟南:強制中水回用
生活用水可省一半。濟南市市長最近宣布,從明年起濟南將實現中水回用(污水經設備處理再利用)。
(濟南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北京市將控制常住戶籍人口規模
城八區人口10年限增30萬。北京市常住戶籍人口規模得到有效控制,城區人口開始呈現向外擴散的趨勢。
(北京 和訊網)
-
[生活環境]包頭鋁業集團10年投入6億元治理污染。有效的環境治理,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包鋁每年可減少地下水開採量以節約水資源費﹔碳素焙燒淨化系統改造工程,大量減少排放瀝青煙,而成為可回收瀝青。
(呼和浩特 人民 網)
-
[全球變遷]雲南梅里雪山冰川不斷後退令人擔憂。地球上低緯度地域海拔最低的冰川——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下的明永冰川,目前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後退。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雲南項目首席科學家木保山把冰川後退的原因歸咎於全球氣候暖化。但是更多的人卻認為是是旅遊發展等人為活動導致了冰川的消融。
(昆明 中國地方新聞 聯報網)
-
[其他]北京中日環境合作周推進可持續發展。“中日環境合作周”8日於北京拉開序幕。活動周最引人注目的話題是如何拋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社會模式,降低環境負荷,建構循環型社會體系,實現中國和日本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 中國青年報)
環境資訊協會 王茹涵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10-1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0-04 --﹥
-
[生活環境]「為家庭精神而走」活動已抵達拉斯維加斯
-
[生活環境]環保署撥款補助飲水安全研究
-
[生活環境]維吉尼亞州的農地正迅速消失
-
[環境政策]排放污水造成魚群死亡案
賠款將充作印第安那州環境執法基金
-
[環境政策]鱧魚進口禁令今天正式生效
-
[能源議題]輻射研究獲近700萬美元補助
-
[能源議題]麻州選民對風力發電場看法兩極
-
[生態保育]多數美國人支持設立珊瑚礁保護區
-
[生物科技]世界最古老的樹木將被「複製」(clone)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04-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10-04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10-04 --﹥
-
[生活環境]國際:全球海洋充斥下水污泥
-
[生態保育]國際:保育團體請願
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對付歐盟非法漁獵活動
-
[生態保育]台灣:運用鯨鯊漁貨量監控系統
台灣開全球首例
-
[生態保育]俄羅斯: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將設立動物之家
收容依「瀕危物種貿易國際公約」沒收的野生動物
-
[生物科技]馬來西亞:農民與科學家團體反對設立生技公司
-
[生物科技]歐洲:歐盟的法律限制過於嚴苛
恐扼殺非基因改造動物飼料市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04-1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我們的島]基因世代 --﹥
作者:于立平
你知道每天我們吃下多少基因食品嗎?...如果你認為「基因」兩個字,還只停留科學層面,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台灣市面上販售的黃豆與玉米製品,有半數以上早已被殖入抗除草劑的基因,人類企圖對抗自然界,用各種方式來增加作物產量,減少病蟲害,得到更好的品質,甚至解決飢荒的問題...
然而有上億年歷史的自然界,似乎難以完全用科學來證明,就在贊成與反對的兩派勢力,愈來愈壁壘分明的時候,生物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正持續在國際上發燒...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101001.htm
●[演講]六龜蝴蝶王國興衰史 --﹥
時 間:10月17日(四) 晚上7:30
地 點: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二巷25號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聯絡人:林柏昌 電話: 02-28814006
民國五、六○年代的台灣,曾大量捕捉蝴蝶資源而造就蝴蝶加工產業的興盛,高雄縣的平凡小鎮-六龜亦是當年南台灣蝴蝶加工的集散地,因蝴蝶聲名大噪!陳文龍老先生高齡八十有餘,曾為當地著名職業捕蝶人,蝶會很榮幸邀請他遠從六龜專程北上與大家聊聊六龜地區獨特的蝴蝶資源及那段鮮為人知的蝴蝶加工興衰史...
※因座位有限,歡迎對自然生態有興趣的社會大眾提早入座!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基因世代 --﹥
播出時間:10月14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10月15日(二) 重播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基因世代】
你知道每天我們吃下多少基因食品嗎?你知道基因的解碼,正讓自然界的生物悄悄的在改變嗎?究竟基因改造是上帝的福音還是撒旦的魔法,就在科學家還在找尋答案的同時,基因的世代卻早已降臨...
人與自然 【台灣土雞存亡記】
什麼樣的雞叫做台灣土雞?或許有人會告訴你,單冠、黑腳、有色羽毛的,就是台灣土雞。不過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台灣土雞其實是隨著歐洲及大陸移民遷移到台灣島,長期馴化以後適應台灣本地的雞種的通稱。
為了符合市場的需求,四五十年來本地雞與進口雞各種雞種不斷雜交,幾經淘汰之後,現在只剩下黑羽跟紅羽兩種血統混雜的台灣土雞。如今只有在土雞種原保育場裡,還找得到民國70年代的保留至今的雞種,而且以雞種的來源地命名。可惜經過二十多年近親繁殖及世代交替之後,這些雞種數量已逐漸減少...
看守台灣 【砂河悲歌】
自從大安溪疏浚工程砂石超挖,引爆官商勾結疑雲以來,砂石問題再度躍上各大媒體,成為熱門新聞之一。
根據經濟部礦物局資料顯示,河川砂石有四億立方公尺,陸上砂石有7億立方公尺,海砂部分則有15億立方公尺。照理來說這些砂石資源應該可以滿足公共工程及私人建築砂石的需求。但是,砂石的盜濫採卻層出不窮。不管河川或陸地,非法業者的怪手卡車可以在一夜之間偷取砂石,留下滿目瘡痍的河川及窟窿峽谷,成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以淡水河為例,民國60幾年禁採,將近30年後的今天,因為超採河砂而刷深的河底,仍在海平面下十幾公尺...
政府有關單位的監督業者及保護國土的步伐,一直以來總跟不上,也抵擋不了盜濫採業者的游擊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