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森林百景網路票選得獎名單出爐 --﹥ 本報訊 由農委會林務局與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聯合主辦的「台灣森林影像大賞系列活動之森林百景網路票選活動」得獎名單已經出爐。 在作品部份,總參賽件數為1,020件,先由網友票選出300件,再由五位專家從中評選出100件,其中森林百景冠軍獎得主可獨得Nikon 4500數位相機一台,以下為各組得獎作品及作者: 森林百景冠軍獎:黃杰輝的『內洞瀑布之美』 森林景觀組 森林的動物組 森林的植物組 在活動參加獎部份,由參賽者及參與網路票選的網友中抽出2000名贈送森林吉祥布偶領角鴞、台灣獼猴及台北赤蛙三款,由得獎者自行選擇,再由這2000名中抽出100名再贈送國家森林生態旅遊手冊20名、2002賞蛙圖鑑20名、自然生態攝影專書20名、森林筆記書20名及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會刊一年份20名。 以上詳細得獎名單公佈在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網站 http://www.csnp.org.tw ,此外,將於『森林生態攝影巡迴展』第一場台北展覽開幕式中進行攝影比賽得獎作品頒獎典禮。 主辦單位: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環境政策]多項問題糾葛難解 國際協議推行困難 --﹥ 記者 J.R. Pegg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1-10.asp ◆[環境政策]美國上訴法院支持國家紀念區設立的法源依據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1-06.asp ◆[生活環境]夏威夷海泉噴口有致命危險 當局考慮加裝柵欄 --﹥ 記者 Christine Thomas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1-01.asp ◆[生態保育]不明疾病侵襲大堡礁珊瑚群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18-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柯若竹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oct2002/2002-10-21-09.asp 作者:謝敏政 (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發起人) 阿里山的日出短暫,卻是到阿里山的遊客務必摸黑前往祝山眺望的目標;而瑞里的螢火蟲螢光在黑暗中照路,牽動無數都市人返璞歸真的夢想。 而在朴子溪畔,今年的中秋夜很特別,除了竹崎親水公園連續三天慶中秋外,嘉義縣環保局也在朴子溪橋親水公園舉辦月光晚會,原本雜草叢生的公園經過環保局三度整理,已經脫胎換骨,令原本敬而遠之的朴子市長黃純真有信心來接管。 船仔頭親水公園除了舉辦卡拉OK,嘉義縣扁舟協會和船仔頭基金會也把漁船和龍船妝扮成燈船,在中秋夜舉辦月光船首航,未來每個月的月圓前後,都要舉辦月光船、提燈籠划龍船,結合嘉義沿海的夕陽晚霞,可望擺脫白天沿海炎熱缺點,成為嘉義遊山玩水另類特色。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是嘉義沿海候鳥季,但是過去僅受到零星的談論,今年新籌組的「溪望船情聯盟」,將串連朴子溪沿岸的生態觀光特色,從朴子溪的源頭四天王山水社寮蝙蝠教育站、觀音瀑布文峰社區、義仁吊橋張花冠服務處和吳鳳故居、竹崎親水公園、民雄金興社區、新港六興宮、中洋子工業區、蒜頭糖廠、灣南社區民俗隊、朴子親水公園、船仔頭、下楫、東石大橋、漁港等,讓一盤散沙成為觀光新團隊。 朴子溪全長七十六餘公里,是貫穿嘉義的主流,在台一線省道以上稱牛稠溪,以下稱朴子溪,其支流河川名稱不一,統稱為朴子溪,約為冬山河廿五公里三倍長,冬山河早年氾濫,但是在歷任縣長的整體整治下,已化危機為轉機,成為台灣小而美的模範河川,每年在此舉辦的國際童玩藝術節、國際名校划船競賽、龍舟賽等,使冬山河成為台灣唯一收門票的河川,成為使用者付費的先驅。 而朴子溪流域的經營管理,嘉義縣政府委託顧問公司研擬,環保署和嘉義縣政府有共識,把朴子溪朝向環保、生態、觀光的河川,配合嘉義縣政府拼觀光,而觀光首重環保,因此拼環保計畫源源不絕,其中籌組全國一個水環境守望相助隊就是其中一例,讓朴子溪已經不只是政府在關心,而是轉化為全民關心、疼惜的新溪望工程。 民國八十三年底,船仔頭基金會以朴子溪巡禮,率先以在地精神關心朴子溪的污染,效法愚公移山精神,以傻瓜的行動清理朴子溪,民國八十四年,時報文教基金會響應船仔頭的呼喚,舉辦「再造朴子溪」公聽會,邀環保署、第五河川局、嘉義縣政府及民間團體共襄盛舉,成為朴子溪脫胎換骨的關鍵推手。 環保署長郝龍斌宣示未來六年,將結合營建署投資三十八億元,美化綠化朴子溪,並興建下水道,朴子溪已經成為環保署今年河川年中九條示範整治河川之一,向來污染朴子溪水質較嚴重的嘉義市家庭廢水及中游工業區的排放水,未來可望有污水廠來處理。 在朴子溪的污染源逐漸減少,整治計畫不斷增加,又有守望相助隊的關心,可以預期朴子溪不再是消極的防弊,而是肩負嘉義整體環境品質改善的重任,甚至成為吸引遊客來觀光的指標。 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大家羨慕冬山河,不如同心協力守望朴子溪,朴子溪下游因為海水漲潮,成為優良的感潮帶,紅樹林生態豐富,逐漸吸引遊客來生態旅遊,反而嘉義縣的鄉親還沒有機會體驗,為了增加大家守望朴子溪的信心,溪望船情嬉遊季歡迎大家一起來,共同營造不一樣的冬山河。 【文章連載】■朴子溪與冬山河
(上) (下) 作者:張岱屏 每天清晨,來自全省各地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紛紛朝著果菜市場的方向前進。但是桃園復興鄉的有機菜農彭康偉卻有著不一樣的方向,載著滿滿一車的青江菜,彭康偉開車前往三重一處不起眼的角落。 這裡是主婦聯盟的生活消費合作社。十年來,靠著一群媽媽的力量,這裡儼然成為另一個小型的果菜市場。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地方,到目前為止,全台灣有超過一百五十位農民、六千多戶的家庭,吃的、用的全都是經過這兒。在傳統的果菜市場與中盤大盤之外,打出了一片天空。這個傳奇究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理念其實很單純,就是追求健康。健康的基本元素就是,我們要確保吃的用的是安全的,如果他是環保的話,他必然是安全的。所以十幾年前我們這群媽媽就想,我們吃的東西能不能透過直接跟產地的關係確保安全,所以就這樣開始進行共同購買。」消費合作社的理事長陳來紅說。 從十年前十幾個婦女的創舉,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著走來,到現在參與共同購買的會員已經超過六千人,全台各地有兩百多個班、18個取貨站。合作社如何組織起這些分散各地的媽媽呢?就是從最基礎的『班』開始。 「這是非常民主的組織,我們既然不是非營利組織,就沒有勞僱關係,也沒有販賣者跟客人的關係。以我們所有的社員作為生命主體,我們共同來尋找好的產品,大家共同出資、利用。」陳來紅說。 不過,要讓所有的會員吃了安心,把關檢驗的工作可少不得。在合作社小小的檢驗室裡,所有蔬菜在抵達會員的家門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健康檢查』--包括了硝酸鹽的檢驗與農藥殘留檢驗。沒通過檢驗的,往往在路上就打了回票。當然,一開始這樣的檢驗標準,許多農民都覺得難以接受。 農民彭康偉說:「可能我是被退最多的!當然一開始要求硝酸鹽的標準,我們都不太能接受,因為你稍微一不小心菜就不能通過。主婦聯盟的標準對一般的農夫來說太嚴格了,大部分仍然沒有辦法達到他們的標準。我們做了好多年下來才漸漸接受這樣的觀念。」 經過幾年的合作與調適,彭康偉現在是主婦聯盟媽媽們心中的模範農夫。「今年他們頒了一個獎狀給我,因為去年一整年我供給他們的蔬菜,完全符合低硝酸鹽的標準。我覺得他們這樣還蠻負責任的,我們對自己送出去的產品也會很謹慎。」 然而,共同購買想要突破的,不只是商人與顧客之間被切割的關係,也包括長久以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被割裂的關係。因為不論是再怎麼嚴格的檢驗或抽查,都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無虞,要確保消費者能夠使用百分之百安全的蔬果,首先要重建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讓生產與消費者之間能夠彼此認識,互相支持。 「生產者在我們這個組織裡所扮演的腳色,已經不是一般外面傳統消費式的買賣關係,從生產消費是一個完整的連結,所以生產者也是我們的夥伴,是我們一份子,並不是錢給了,東西拿了就算了。」曾經是雞農,目前是在合作社擔任經理的黎德斌如是說。 為了拉近生產者與會員之間的關係,除了定期舉辦的「生產者之旅」,讓會員可以親自到田裡、生產地,了解農友生產的情況,主婦聯盟合作社也舉辦「生產者大會」,讓不同的生產者之間能夠互相交流。 「共同購買」,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看起來簡單,卻足以撼動整個結構,這從日本「生活俱樂部」三十年的共同購買經驗,即可得到證明。「不要小看『利用』的力量」,共同購買,這一場媽媽的寧靜革命,仍然在持續中… 作者:廖鴻基 老村長說:「當年之所以移民來這塊土地上來是因為先來這裡墾荒的村人回去說,這裡的土地真肥,種作攏免落肥。」 「真的如傳說那麼肥沃嗎?」根據我所瞭解這裡的土地並不肥沃,所以我問老村長。 「嘿!初來的時候真正真肥,」老村長說:「那是一片從未動過的土地,先圍先贏,周圍的樹林子砍了一圈,圍住的就是自己的,初來時上面雜木、雜草整片,墾荒就這樣,先將樹林子砍了,用砍下的樹起個屋架,管芒作厝蓋和屋牆,園裡剩下的矮木、雜草一把火給燒了,然後撿掉石塊,整一整地就開始種作了。」 「初初來沒收成吃什麼活?」 「山裡簡單也活得來,野菜到處是,當然從故鄉揹來些蕃薯籤墊底。土地真正肥,一開始種香茅、花生和蕃薯,香茅一下長得一人高,花生每顆長得小拇指大,蕃薯藤真快拓到整園子;後來改種柚仔,飽滿多汁,實在是賺了一筆……可惜啊……」 「這不是很好嗎,辛苦有目的,可惜什麼?」 「台灣沒三日好光景,柚仔價錢一好,大家相搶種,滿山遍野都是柚仔園……唉!如今柚仔熟了也沒人收,柚價像狗屎,收無夠工錢。」老村長嘆了口氣繼續說:「改種柚仔是因為沒幾年香茅矮了,花生小了,土地明顯已經無肥,真奇怪,放著雜草、雜木這樣荒蕪,土地就會保肥,只要一開墾種作,很快就赤瘠了,奇怪咧,同款有葉有根,種彼種這那會差這多?」 「那就得落肥嘍?」 「對啊,四十幾年前那時,屎尿啊、雞糞啊攏是肥,這樣挑,這樣澆……」 「那不臭死了?」 「慣習了啊,是真久真久後來,時代進步這種肥被棄嫌說不衛生,有寄生蟲、大腸菌啥麼,後來才改用化肥。」 「化學肥料?」 「對!對是化學肥料,好幾種咧,有些講固葉、有些講固莖、有些固甜分,親像在攪藥粉、調補藥。」 「有效嗎?」 「有是有啦,可是,後來問題很多,也不曉得相不相關,蠓蟲好像變多了,一下咬葉,一下咬根……說是病蟲害……」 「那怎麼辦?」 「就用農藥嘍,殺這種、殺那種……百百款……結果說什麼癌、什麼癌,那過去沒聽說過的癌說是跟使用農藥有關,不只人啊,那作物同款,一下什麼病毒,一下又什麼病毒,全攏是沒聽過的毒傳過來傳過去。奇怪啊,那野生的從來也不會得什麼病。譬如那豬仔放咧黑白跑、黑白吃都不得什麼口蹄疫;那雞仔滿山遍野黑白跑,淋了雨濕糊糊也不得什麼雞瘟,一關起來養問題就出規堆,作物同款啊,集中在一塊田栽種,問題就一湧、一湧來啊。」 「那續咧怎麼改?」 「現在流行『有機』,真好聽的名哦,『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等等,強調不噴農藥,把田園掛蚊帳,給蠓蟲飛不進來;強調不用化學肥料,用有機堆肥。種作成本提高,所以產品賣價差不多比一般貴五倍。」 「什麼叫有機堆肥?」 「就那屎尿啊、雞糞啊、豬糞啊,經過發酵就有好聽的新名叫有機。」 訪談到這裡,我想到好幾年前某雜誌上看到的一則笑話──人類的馬路從沒有紅綠燈發展到有紅綠燈再發展到沒有紅綠燈,整整用了兩百多年。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副刊<非台北觀點>】
播出時間:10月26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運輸工具逐漸發達,卻也因此造成了不少空氣汙染,如汽機車廢氣的排放,不僅使環境品質降低,更是成為地球暖化的元兇之一。有鑑於此,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發太陽能車,希望以太陽能取代石油,使得環境汙染問題能夠減緩。 目前台灣有幾所大學,例如:南台科技大學、台灣大學、交通大學等,都在積極研發太陽能車,其中以交大的歷史最為悠久,到現在為止已有十年,在這期間共生產了四輛太陽能車,現在正進行第五代車的製造。 太陽能車的研發已經在國內大學校園生根,年輕學子對科學的熱情,也因為太陽能車凝聚明確的焦點,本週節目就要去看看這群師生們,是如何突破種種的困難,完成追逐陽光的夢想。
播出時間:10月28日(一) 晚間 10:00-11:00 首播 【我們的島】媽媽的平靜革命 每天清晨,來自全省各地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紛紛朝著果菜市場的方向前進。但是桃園復興鄉的有機菜農彭康偉卻有著不一樣的方向,載著滿滿一車的青江菜,彭康偉開車前往三重一處不起眼的角落。 【人與自然】蝴蝶迷夢 台灣被稱為蝴蝶王國,但是在你的成長經驗,你和蝴蝶的距離有多近呢?如果你發現,在台灣的野外,遇到牠們的機率變小,那麼,在人工蝴蝶園你可以重新認識牠們。 【看守台灣】登格斃 南部的登革熱疫情燒得滾燙,北部也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消毒、噴灑藥劑與消除病媒蚊的孳生源等種種方法齊出,只為了防治登革熱的蔓延。 本刊10月24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其中一則新聞標題為「擴張中的都市面臨諸多問題」,原翻譯有誤,正確翻譯應為「漫無規劃的都市擴張 帶來了交通、空氣品質惡化等問題」,特此更正。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10-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