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辦公室做環保 富邦全員動起來 --﹥ 本報訊
負責推動富邦企業環保的客戶服務管理部副總經理鄒雲清指出,該企業在兩年前成立「綠色小組」,透過小組成員的動腦,以活潑、生活化的方式,帶動企業人員的參與,從資源回收、資源節省、水電費大幅減少及辦公環境綠化與整潔,已有明顯成效。
前來參訪的單位均表示對該企業投入環保工作的決心及成效深感敬佩,並表示將這寶貴經驗帶回所屬服務單位,致力落實環境保護的工作。
圖說: 2.樓梯間的請勿抽煙是限時段的,因為上班尖峰時間鼓勵大家爬樓梯,為避免運動中的同仁吸到廢氣,故在樓梯間的吸煙區限時不開放。 3.電梯樓層按鈕上下的黑長條為魔鬼粘,每日上班尖峰時間,由警衛貼上控制面板,使電梯只能固定停留在某些樓層。 ◆[生態保育]美國官方機構發現:鮪魚圍網對海豚仍有致命威脅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6-06.asp ◆[全球變遷]布希政府的氣候變遷計畫有欠具體 --﹥ 記者 J.R. Pegg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6-10.asp ◆[環境政策]美國法官裁定:新英格蘭底棲魚限漁措施延後實施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6-11.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6-09.asp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王老先生有個想法:顛覆傳統市場的永續農業 (下) --﹥ 作者:伊莉莎白‧沙文 結束對農人、農業鼓吹者、環保人士及政策制定者的訪談後,我與同事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部份取決於我們社會對效率的定義。那種取決於農人是否可以得到利潤,且能維持其土地的效率定義是很獨特的,只考量一種作物的生產,與勞力、土地、設備等資源的少量投入。在這樣的一個公式下,保持墨西哥灣的健全是不被考量的,這也是為什麼墨西哥灣有個仍在持續擴大的死亡區域。 其實事情並不一定就這樣讓它發展下去。我們目前對效率的定義並不符合自然法則,我們可以重新定位我們的想法,延伸我們可以獲得的東西。我們應當開始對待清潔的水與健康的土地,就像我們對待小麥及大麥一般:它們都是農耕作業下的產物。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做了像這樣的事,他們如同託付農人種植作物的責任一般,也託付保持水源純淨及生物多樣性的責任,並為這樣的責任產品付費。 此外,為了擴展我們應得的效益,我們可以將希望農人們儉約使用的名單增長。節約成本及勞力很清楚的是經濟誘因,何不也節約土地、水、及社區生活品質?找出謹慎使用這些資源可獲得的報酬,才能讓我們的市場按照我們的希望去運作。 模糊焦點:以洗碗精和烹調用油噴灑作物。(照片提供:美國農業部) 我們並非缺乏政策工具,經濟學者已經給了許多建議,從使用者付費到污染稅金,種種都是為了鼓勵注重生態的農作方式。但於我們停止在狹隘定義的效率下競爭之前,我們並不會使用這些可能會讓我們達成更寬闊的目標的機制。這就像篩選入學的大一學生時只憑SAT的分數,卻期待學生們在足球及室內樂上也有傑出的表現。 想要完成這些事,不能全靠偶然。如果你要足球或音樂,甚而是健康的水及繁盛的生態系,你必須擬定一些條件找出誰夠資格加入你的系統。如同大學的入學許可標準裡必須納入在音樂或體育技巧上的成績,我們需要建立一些機制,像是稅金或資金貸付上的誘因,確保獲利最多的農人也是那些生產健康農作物、水、土壤及棲地的人。當我們的制度採取廣義的效率定義時,灣區的氧氣濃度將會再次升高,而這次報紙標題會說:「死亡區域正在消失」。 註:伊莉莎白‧沙文是一位母親、生物學家、及系統分析師。她是科柏丘共屋(Cobb Hill Cohousing)的成員,住在維吉尼亞州赫特蘭(Hartland, Vt)的一個有機農場,在由Donella Meadows創立的智庫機構──永續研究院(Sustainability Institute --﹥ http://www.sustainabilityinstitute.org/ )工作。 【文章連載】■王老先生有個想法 (上) (下)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citizen/citizen100702.asp 作者:方力行 (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教授) 黑面琵鷺是怎麼死的?好像是個懸案,其實有跡可循。 如果得病或死亡的個體是來自同一群,也就是找到牠們的地方都在附近,就表示牠們應該是一起行動的一群。如果是一群,最可能同時死亡的原因就是吃了共同的東西。 共同東西中的有害物質如果是病菌,這群鳥類發病的時間就會因個體抵抗力及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拖得比較長,急速致死率也比較低。如果是毒物,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很高的發作及致死率。 毒物怎麼會同時進入這麼多鳥中?因為牠們是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時段共同覓食,因此毒物以存在牠們共同的食物中為最大可能。 這個食物是什麼?以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棲息環境而言,最可能的是淺水區及廢棄魚塭中的小魚蝦。 什麼情況下魚蝦會有毒?如果在河川中,以毒魚或工廠污水排放所造成的案例最多,但在曾文溪周遭的生態環境中,並沒有特別值得在河川下毒撈魚牟利的條件,附近的工廠會設立在河口區的當然就更少了。那麼就是魚塭中的魚有毒了。 魚塭中為什麼會有含毒的魚蝦?原來台灣漁民有個習慣,養了一段時間的魚塭在收成後,通常是在冬天來臨之前,會將水放乾,然後用石灰將池底剩餘的雜魚雜蝦殺死,並順便消毒,曝曬幾個星期後,再重新放水、放魚,開始一個新的養殖流程。不過有些莠民,急功近利,或節省成本,不用正常的石灰去消毒,反自作聰明的花幾百塊錢買兩罐農藥,甚或氰酸鉀,直接倒入魚池的殘水中,將雜魚蝦一「毒」殺盡,並自以為也兼收消毒之效,這個期間大約兩、三天,然後再用大量的水將魚池沖洗後,很快又可以開始養新魚,好死不死在這個當兒黑面琵鷺出來覓食了,一群鳥在充滿了死魚死蝦的魚塭中,或排水溝渠外的淺灘中,大啖以為不勞而獲的天賜美食,卻不知是台灣澆薄民心下的受害者,真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這幾天預報寒流來襲,一定有些魚塭怕受損失趕著收成了,黑面琵鷺覓食的地區多在偏遠之處,所以魚塭應在人跡較少的海邊或靜僻之處,問問鳥會研究黑面琵鷺覓食行為的人一定可指出個大概的區域,看看那些地區最近誰出貨了?誰正在清池?用什麼東西清池?其中殘留的成分是什麼?和死亡琵鷺胃中或血液中的特殊成分比一比,真象可能就大白了。 我怎麼會知道這些原委?因為在研究工作中看到台灣天天都有這些野生的魚、蝦被毒死,然後是鷺鷥、水鳥被毒死,只是牠們命賤,沒有死到達官貴人-如黑面琵鷺-之前,沒有人會關心。 (本文亦刊載於2002-12-11 中國時報) 【相關文章】 ●[讀者投書]「北投溫泉博物館」-我們認為文化局不應「委外經營」的理由 --﹥ 作者: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北頭生態文史協會、林泉社區發展協會、中央社區發展協會、林泉里辦公室、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社、北投溪北投石保護復育聯盟等共同聲明 背景說明: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本時代遺留荒廢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民國84年起由眾多社區文史工作者、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組織與無數參與者,共同發起古蹟保存、古蹟指定、規劃再利用後,於民國88年10月31日以「北投溫泉博物館」再生啟用。迄今維持良好的「社區義工全館導覽服務、市府支出最少人事行政費用,換得最大地方整體利益」的「公民合作」經營管理方式;並以不收任何費用的「溫泉區基礎公共投資」之理念,不僅成為北投溫泉地區的社區認同象徵、文化旅遊地標,更有效地透過社區義工積極的館內外導覽解說,引領民間企業進行多達四十億元的產業投資,眾多溫泉旅館逐一改頭換面,徹底洗刷了過去溫泉色情的地方污名意象。 然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空洞的「委外經營政策」,在漠視社區歷史感情、忽視北投溫泉博物館特殊背景、沒有任何經營管理研究調查的草率官僚作業下,僅僅舉辦了一次沒有結論的討論會,就任意地把委外案件上網公告。我們對台北市政府這種毫無文化內涵、不懂社區營造、簡化地方產業發展、踐踏社區尊嚴的倒退作法,表達最嚴厲的譴責。 以下是我們對「北投溫泉博物館不應該委外經營」的質疑和理由: 1. 北投溫泉博物館有何經營困難嗎?文化局根本無法回答「為何要委外」! 91年10月1日辦理的唯一一場座談會中,面對我們質疑「」,文化局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只會說「這是委外政策,已經決定」,只有空洞的委外政策,根本沒有理念和想法。 2.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什麼要改名字? 文化局的招標案名是「北投溫泉浴場委託經營」,所以以後就不是「北投溫泉博物館」,而是「XX溫泉咖啡餐廳」!社區多年努力的心血結晶,文化局竟然如此漠視! 3.北投溫泉博物館竟然要經營溫泉?這是要和溫泉業者爭利! 文化局以為一個池子放些溫泉就可以開溫泉旅館,這不但是欺騙投標廠商,更是鼓勵經營者在博物館賣溫泉,要和附近溫泉業者競爭利益! 4.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什麼經營「東亞文化」?為什麼輕視地方歷史、賤視本土文化? 文化局的招標案要求經營「東亞文化」,完全不提「鄉土歷史、地方文化」。什麼是東亞文化?文化局對本土地方歷史文化竟然絲毫不放在眼裡?賤視到如此地步嗎? 5.北投溫泉博物館要廢館換招牌,為什麼文化局不屑於與社區溝通討論? 北投溫泉博物館曾無到有都是社區眾多社團、教師學生和居民的貢獻,館內許多文物都是大家共同提供,社區一致認為要將古蹟再利用為「北投溫泉博物館」。文化局要廢館委外經營溫泉餐廳,難道不需要和社區開會溝通嗎? 6.北投溫泉博物館參觀人數全國第一,不需要委外經營! 根據文建會的統計,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是三年來全國連續排名第六名的古蹟,也是三級古蹟中的全國第一名(前五名都是一級古蹟),迄今參觀人數已逼近百萬人次,沒有任何需要委外的理由。 7.北投溫泉博物館從無到有,是社區的集體智慧財產! 從破舊荒廢到古蹟指定,從館內館外所有規劃與展示內容,以及眾多民間提供的珍貴北投石,全部都是社區的研究、蒐集、創作之集體智慧財產,連溫泉博物館的產權都是社區出面協調而完成交換,台北市才得以使用。文化局要將產權委託經營若不是無知,就是故意賤賣社區公產。 8.北投溫泉博物館早已是社區經營,委外經營是文化局無能! 北投溫泉博物館迄今維持至少五十名的固定館內志工,所有北投社團也都不定時帶領民眾導覽參觀,早就是名符其實的社區共同經營,為何需要委外經營?文化局難道是因為文化無能才要急急忙忙把博物館丟給民間經營嗎? 9.委外經營其實是要趕走義工,文化局怎可用這樣醜陋的文化手段! 溫泉博物館的所有義工來自北投各社區和北縣市各地,大家都可在此導覽服務,也可以在這個公共場所交換對公共事務的觀點,並接受檢驗。委外計畫其實是一個「一言堂」的醜陋文化手段,目的是要趕走社區各種不同的聲音。 文化局刻意選在12月7日投票前夕,緊急辦理招標上網、招標說明會,只通知少部分社區人士參加招標說明會,目的是要利用選舉期間分化社區、割裂社區團結,手段非常不道德! 11.限制性委外招標,根本就是要圖利特定財團! 文化局的委外招標案採取限制性招標,既沒有說明限制性招標目的、理由,也刻意摘除物館內財產清冊說明資料,更事先放出訊息要部分團體配合投標,這根本就是鼓勵圍標、圖利特定財團的醜陋文化手段。 12.委外經營還附贈250萬裝潢費,文化局遺棄古蹟早有預謀! 名為委外經營,文化局還將要提供250萬的裝修費用,這些經費都將提供得標廠商在古蹟內進行裝潢工程,而且工程竟然不需經古蹟審查程序,這是文化局早就預謀要遺棄古蹟的惡劣手段。 13.纜車可以虧本經營,文化工作竟然棄於不顧! 馬市長曾在議會拍胸脯公開保證「就算北投纜車沒人經營招商失敗,市府也要虧本經營纜車」,同為北投大事,兩相比較之下,文化教育工作卻受到如此輕忽鄙視,這是什麼邏輯什麼道理? 文化局在沒有和社區團體溝通、未曾知會博物館義工的情形下,已經偷偷將溫泉博物館明年的人士、行政預算全部刪除,北投溫泉博物館淪為文化局的棄嬰,北投人情何以堪? 15.沒有社區支持後盾,未來經營業者肯定破產! 最後我們要誠懇呼籲被文化局騙來參加說明會的投標廠商,沒有在地社區的支持為後盾,不管經營什麼溫泉賣什麼咖啡,都將遭到社區抵制難以經營。 文化局要換招牌,北投溫泉博物館從此消失 發起單位: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北頭生態文史協會、林泉社區發展協會、中央社區發展協會、林泉里辦公室、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社、北投溪北投石保護復育聯盟 ●[演講]防癌、保健靠自己-談農作物的營養與特殊成分 --﹥ 時 間:12月25日(三) 上午9:30-11:30 林碧霞博士,長期以來是「共同購買運動」相當信賴的諮詢專家,她的園藝背景與土壤學專業,加上長期與各地農友的合作經驗,累積了許多實地營養知識與經驗。 近年來,許多植物來源的抗氧化、抗癌成分,成為健康食品炒作商品的對象。在媒體與廣告聯手下,消費者面對各種宣稱富含茄紅素、異黃酮素,或多酚類等蔬果汁、大豆產品等,應有何種選購的認識? 想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些新名詞、含量豐富的蔬果或作物,請儘早報名,以免向隅。 詳情請參閱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recreation/bulletin/act109.htm ●[活動]《山谷‧河流》-廢墟環境劇 --﹥ 時 間:12月13-15日 晚上7:30 《山谷‧河流》這部戲是藉著一個簡單而帶有魔幻風格的現代寓言故事,來表達創作者對台灣土地與社會的關心。對台灣的土地環境之所以形成現在惡質化的樣貌,我們嘗試做一個神話式的結構理解。劇中融合豐富的戲劇元素,結合舞蹈、吟唱、唸詩、對話,整個舞台以一條河流為中心,音樂色彩強烈,文本意涵深入而豐沛。 這次的製作,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找人,找有共同理想抱負的人。而這個關心的中心事件,就是目前台灣的土地環境,結合了各個領域中新嶄露頭角的創作者:音樂方面有波希米亞樂團的劇場配樂創作;舞蹈吟唱方面有歌舞劇編導的蔡旻霓;空間裝置有金穗獎和個展經驗的賴珮瑜;燈光有臨界點的技術總監雷諾,超強製作,保證值回票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