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我的賞花日記]高山七葉一枝花 --﹥
作者:羅家祺
攝影:羅家祺
在觀霧檜木林道漫步,不經意地發現「高山七葉一枝花」--由七片輪生葉與一枝奇特的花朵組成。除了讚嘆大自然的奇妙,也為這難得的邂逅感到慶幸。
高山七葉一枝花,屬於百合科植物,學名為:Paris lanceolata。輪生葉生於莖頂,開花時由輪生葉中心抽出花莖,花被兩輪,外輪為葉片狀綠色花被,內輪則呈黃色長絲狀花被;生於低海拔的七葉一枝花則沒有長絲狀花被。
高山七葉一枝花通常生長在海拔2300至2800公尺的山區,常見陰涼潮濕的步道旁。花期為4至7月,花朵單生於花莖上,花心的構造為:雌蕊在中間,柱頭分五裂,子房紫紅色有稜線;雄蕊扁平,黃色花藥呈線形,作放射狀排列。
◆[生物科技]生物安全議定書規定:基因轉殖貨品須加上標示 --﹥
馬來西亞,吉隆坡,2004-02-27
(ENS)-
「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首次締約方會議今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閉幕,87個締約方政府在會中一致決議:在未來的新體系下,國際間所有作為食品、飼料或加工用途的玉米、黃豆等基因改造作物散裝貨品,均須加上基因轉殖之標示。這項新制在美國的反對聲中通過,美國雖非參與簽署此項公約,卻是生產世界上大多數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
美國官員在會議中爭辯:各式各樣作為栽植用途的基因轉殖玉米或黃豆貨品,其所檢附的標示文件,應不必明確記載轉殖基因的來龍去脈。但除了同樣在生產基改作物的加拿大與阿根廷之外,其他國家則不同意此論點。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4/2004-02-27-03.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22701
◆[生態保育]美洲12大瀕危野地被列入「生態瑰寶」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2-27
(ENS)-
美國自然資源防護協會(NRDC)公佈2004年「生態瑰寶」(BioGems)名錄,條列了美洲12大瀕危區域,分布範圍從北極圈到亞馬遜地區都有。該環保團體表示,這份名錄將用來動員公民行動的力量,在這12處特別原始的野地消失之前,採取保護措施。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4/2004-02-27-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22702
◆[環境政策]美國加州農業污染豁免權面臨訴訟挑戰 --﹥
美國,加州,沙加緬度,2004-02-27
(ENS)- 一支由環保與休閒漁業團體組成的聯盟上週四(2月26日)在加州州立法院提起訴訟,企圖扭轉「中河谷區水資源委員會」(Central Valley
Regional Water
Board)一項讓25000名農民享有淨水法律豁免權的決策。原告團體指出,這項豁免權的決策,將允許農藥、肥料從700萬英畝大的農地任意排放,污染加州數百萬居民的飲用水,以及數百英里水道。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4/2004-02-27-10.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22703
◆[土地及水文]摩洛哥強震
各國趕往救援倖存者 --﹥
摩洛哥,拉巴特,2004-02-27
(ENS)-
規模6.3的強震週二(2月24日)早晨重創摩洛哥東北部偏遠的胡塞馬(Al-Hoceima)地區,造成至少571人喪生,另有數百人受傷。位於利夫山脈(Rif
Mountains)的偏遠村莊在這次地震中搖晃地最為劇烈,有數百名睡夢中的住民被倒塌的泥磚屋壓死,另有數千名倖存者,因受到驚嚇不敢回到建築物內而無家可歸。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4/2004-02-27-04.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227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3-03 --﹥
-
[環境政策]促建蘇花高
政策會擬抗爭。蘇花高速公路動工遙遙無期,花蓮縣政策會理事長林連明等人1日召開記者會,公開呼籲藍、綠陣營「政治爭議擺一邊,地方建設擺優先」,並決定8日率1000名縣民前往交通部抗議,要求儘速興建蘇花高。
(花蓮 聯 合報)
-
[環境政策]民意
列入環境評估項目。為了擴大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機制,環保署將在今年底前修改相關法規,要求開發單位在環評送審前,先進行民意調查及舉辦公開說明會,與地方居民充分溝通,此外,環評報告書在審查前後也必須在網路上公布,以達資訊公開透明。
(台北 自由時報)
-
[生活環境]溪床撿石頭
被罰1萬元。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黃姓牧師與2名原住民青年日前到溪床撿拾石頭,被警方查獲送辦,河川局表示未經申請在溪床撿拾石頭使用屬違法行為,河川局開單罰款是依法行事,引起當事人及地方強烈反彈,認為已經侵犯傳統部落生活習慣,1日向第一河川局抗議,局長顏啟照建議提出訴願,將予從寬處理,抗爭事件才暫告一段落。
(宜蘭 自由時報)
-
[生活環境]水質保護區限制多
高樹居民盼解除。高樹鄉、里港鄉溪北地區四村等劃入自來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全部面積2896平方公里,限制重重禁止以營利為目的飼養家畜、家禽,及限制諸多土地開發項目,嚴重影響水源區內土地利用價值,不但土地交易慘跌,甚至乏人問津,農民怨聲載道,要求放寬限制。
(高雄縣里港高樹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紅葉巡守隊出擊
發現山老鼠。台東紅葉社區發展協會2月成立以「巡山」為主的社區巡守隊後,1日首度出擊在延平事業區第21林班發現盜林、盜獵的跡象。山上盛產的高價值牛樟木、牛樟菇、「活化石」台東蘇鐵,與各種保育類動物都十分珍貴稀有,山中且有當地布農族同胞的祖靈地「內本鹿」,絕不允許不法者囂張,未來會排定勤務每周不定期上山巡守。
(台東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水生植物淨化汙水
成大奏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師生打造的生態水池,在綠建築博覽會中做為主題實景展場,這座結合人工濕地與水生植物,自然淨化系館的廢汙水再利用,水池景觀與系館綠美化,現階段生化需氧量去除率達70%以上,每天最高處理量可達10公噸,可以達到建築系館廢、汙水零排放的目標,尤其結合景觀水池,將汙水處理過程變成美麗的景觀。
(台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廢電池回收率
500噸未經認證 不列計。立委徐中雄揭發環保署廢電池回收率「灌水」案,環保署官員1日提出說明指出確實將未經認證的500公噸回收量計入92年的回收率,才使得回收率增加至17%;但在未來的正式官方統計數據上,92年回收率將只列11.3%,不會將未認證數量計入。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高市環保局:高雄自來水質符合標準。針對部分立委質疑高雄地區坪頂淨水廠使用液態鹼處理,會造成自來水含鈉離子過高影響健康,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表示,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並沒有鈉離子標準,日前對高雄市自來水抽樣進行鈉離子檢測,結果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指引標準,高雄自來水質符合標準。
(高雄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八卦山賞鷹因禽流感可能叫停
鳥會接手續辦。已舉辦11年的八卦山賞鷹活動今年受到禽流感影響可能叫停,彰化縣野鳥協會決定自行辦理賞鷹活動,而獸醫師認為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候鳥都還沒有檢測出帶有H5N2型的禽流感病毒,如果只是停辦賞鳥活動,卻沒有宣導如何防治禽流感,但這不是正確的防疫觀念,而且有點矯枉過正。
(彰化縣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清除淡海油污 累翻海巡員。中油桃園煉油廠日前發生卸油管漏油事件,污染海面,並造成淡水區漁會的數十漁民,網具疑被漏出的黑油污染而抱怨不已,中油人員1日分為3組,持續統計受害的漁民並採樣。同時,海巡署也連日來出動十多艘船次與上百人員,協助清除海面油污,污點斑斑,得花時間清理。
(桃園 中國時報)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4-03-0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3-03 --﹥
-
[生活環境]中國大陸家禽5日恢復供應澳門。廣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表示,澳門民政總署與珠海檢驗檢疫部門已於1日達成共識,大陸家禽將於5日起恢復供應澳門。
(廣東 中新社)
-
[生活環境]去年中國自然災害死亡兩千兩百餘人。去年中國全年因災死亡2259人,直接經濟損失1884億餘元人民幣。去年中國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先後發生了旱災、洪澇、風雹、颱風、地震、雪災和低溫冷凍等自然災害,據民政部與有關部門核定,去年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5438.6萬公頃,全大陸共有4億9千萬人(次)受災戶。
(北京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山西煤礦瓦斯爆炸2死26被困。山西省金山坡煤礦,1日晚23時20分發生瓦斯爆炸,已確知兩人死亡,26名礦工被困井下。初步查明礦主未經復產驗收就擅自進行生產,造成事故發生。
(外電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濟南趵突泉水位驟降有停噴危險。山東濟南四大名泉之一的趵突泉,最近水位突然連續下趺,2周降了40多公分。專家指出,如下跌趨勢不能及時遏制,趵突泉有可能在今年春天停噴。
(山東 新華社)
-
[生活環境]中國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嚴重
專家開出藥方。特大城市的盲目擴張帶來了房價高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
“城市病”,這在中國一些城市屢見不鮮。1日在北京舉行的《2002-2003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典禮上,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席科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牛文元說,在區域概念下重新進行城市規劃,改善城市發展格局,打破現有政策上的約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問題。
(北京 中 新社)
-
[土地及水文]新疆開始實施新水法
改變“貧水富用”現象。新疆長期以來存在“貧水富用”現象,水資源的大量浪費造成塔裡木河下游、艾比湖下游長期斷流、湖泊濕地面積萎縮、沙漠化,重要水源和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新疆近日開始施行新水法,著力健全水行政執法體系,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與合理配置,以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
(烏魯木齊 新華社)
-
[生態保育]人工繁殖的第五代黑葉猴在廣西誕生。世界第一隻人工飼養繁殖的第五代黑葉猴,已在廣西梧州珍稀動物繁殖中心出世。黑葉猴是1898年一位法國人在廣西發現的,因其通身烏黑愛吃樹葉而得名。它是典型的岩棲動物屬於國際E級瀕危珍稀靈長類動物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現在全世界野生的黑葉猴數量估計只有5千隻左右。
(廣西 中新社)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4-03-0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2-27 --﹥
-
[環境政策]美國朝批准海洋法公約之路邁進
-
[環境政策]紐約州參議員提案擴大核武廠員工損害賠償
-
[生活環境]對普吉灣區的居民調查發現:母乳中含有高劑量阻燃劑成分
-
[生態保育]馬里亞納島兩種留鳥已宣告絕種
-
[生態保育]科學家發展新系統 可預測野狼偷襲家畜的動向
-
[其他]鼓吹神創大峽谷的書籍 國家公園允許在園內販賣
-
[其他]環保團體Oceana先前遭Google拒登的廣告
現已登上Yahoo!網站
-
[其他]科學家在南極發現新種恐龍化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4/2004-02-27-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4-02-27
▲[專欄作家]另類社造的東莒元宵擺瞑 --﹥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元宵節前二天,到馬祖東莒參加當地的元宵擺瞑活動,希望能一睹這個聲名遠播的另類社造。
當天室外溫度接近零度,飛抵南竿時陣陣冷風加上絲絲細雨,簡直像在北國度冬!由於天候不佳,只能搭直昇機到東莒,於近午抵達,天候仍舊濕冷,午後約莫三點,便到大坪村的福德宮等候繞境儀式開始。
福德宮前,只見村民老老少少全都聚集過來,有人敲鑼,有人打鼓,有人抬神轎,有人扮神祇。更有趣的是,當地駐軍也支援七爺八爺的迎神隊伍,形成「軍民同樂」的熱鬧氣氛。東莒元宵擺瞑可說是另類的社區營造--透過對元宵擺瞑繞境活動的認同,社區居民出錢出力共同參與,因而有形無形間凝聚了社區的意識。
三點左右,元宵擺瞑隊伍由福德宮出發,繞行整個東莒島。整個隊伍大約一公里長,在寒風細雨中蜿蜒繞行。首先繞經東莒燈塔到福正天后宮休息十五分鐘,一方面神明互拜,一方面讓遊行隊伍喘口氣、補充體力。東莒燈塔是三級古蹟,繞經燈塔時突然一陣強風,將一些人的帽子吹走,造成了一陣小騷動。隨後隊伍每到一座廟宇,便有附近居民焚香祈福、燃放鞭炮,並送來飲料點心,展現在地人的熱情。透過這樣的活動,凝聚了東莒人的認同及向心力。
到了傍晚五點多,天色已晚,然風雨依舊,隊伍中的車隊點燃了盞盞紅燈,引領隊伍在風雨中繼續完成繞境的任務。六點左右,一行人繞回大坪村,是整個擺瞑活動的重頭戲:首先鄉民在空地上膜拜神明,剎那間鞭炮大響,煙霧迷漫,接著各尊神明跳過壽桃後,將壽桃拋向民眾,拿到壽桃的人今年會有好福氣。
從元宵擺瞑繞境活動,我們看到了幾乎已在台灣都市化地區消失的傳統社區活動。迎神繞境活動雖然以宗教訴求為主,其實更具備了社區營造的意涵:無論活動的策劃、工作的分配、路線的安排,在在都動員了東莒全村的老老少少,所有人都感受到「同一村落」的地方認同感,這不正是社區營造要倡導的嗎?
當我們在全台各地高喊要營造社區時,東莒元宵擺瞑正透過迎神繞境活動,將村民緊緊連繫在一起,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社造典範。不過,究竟要讓這種模式變成只是宗教儀典的一環、只在節慶時出現的「大雪無痕」美好回憶?還是要將它轉化成社區營造的原動力、內化成「舉手投足都是社造」的真實生活?或許是東莒元宵擺瞑值得反思的地方了。
●[活動]週日賞蝶推廣活動-富陽公園 --﹥
時 間:3月7日(日) 上午7:30
集 合:國立台灣博物館正門廣場銅牛前
(台北市館前路228紀念公園)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venus.seed.net.tw
秉持推廣蝴蝶生態保育及服務民眾宗旨,本學會週週挑選交通便捷之台北市郊,免費帶領民眾認識蝴蝶世界奧秘、體驗彩蝶之美,是活潑有趣的賞蝶入門行程!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講座]蝴蝶的監測 --﹥
時 間:3月9日(二) 晚上7:30-9:30
地 點: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2巷27號3樓之10
講 師:陳建志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venus.seed.net.tw
蝴蝶資源調查是一項需要熱情與專業的技術,本次講題將介紹不同的蝶類調查方法,例如穿越線調查、定點調查等,以及調查所得的數據資料如何處理利用。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課程]自然觀察班 --﹥
時 間:桃園 3月9-20日
台中 3月6-14日
地 點:桃園 桃園縣八德市大勇街1段74巷5號1樓
台中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35號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桃園分會 03-3645888
台中分會 04-23720986
自然觀察,不只是記錄一朵花、一隻鳥、一隻蛙的名字,而是藉由了解每一個生命不同的特性,結交許多生活在自然中的好朋友。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觀察家,透過引導與學習,重新拾回與自然的連結,產生疼惜和保護的心,加入保育台灣自然生態的行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