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羅家祺 楓紅的浪漫,是一年中最令人回憶的季節,透過陽光的逆照,各種楓葉展現由青轉黃變紅的風采。青楓是台灣出現最多的楓樹,連平地亦可見到它的美麗。金縷梅科的楓香常與青楓相爭誰才是楓葉?其實兩種都會變黃轉紅,形成美景。 青楓屬楓樹科植物,學名為:Acer serrulatum Hayata。青楓為單葉對生,楓香則為互生;青楓果實為有翅狀物的翅果,楓香則為有刺的球果,兩者實為不同科的植物。青楓的葉片為闊圓形有深裂5片,每年12月至來年3月陸續落葉,落葉前由綠經黃變紅。生育環境於海拔100至2500公尺之山區,常見向陽山坡地上。 ◆[全球變遷]每位加拿大人民皆致力減少個人溫室氣體的排放 --﹥ 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2004-04-02 (ENS)- 加拿大政府計算出,每位加拿大人民每年製造出超過5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讓車子原地空轉、開傳統的白熾燈泡、丟垃圾等。這些小量的能源消耗,加總起來,所釋放的溫室氣體,就佔了全加拿大總排放量的25%以上。 加國政府目前正發起一項活動,要求每位國民挑戰一項新計畫:「挑戰一公噸目標」。在一個以鼓勵溫室氣體減量為主題的新網站上,加國環境部寫道:「這是一項呼籲,希望大家協助保護我們的氣候,在日常活動中使用更少的能源與資源,讓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再減少一公噸。」一公噸溫室氣體的體積,正好足以充滿一棟三房兩層樓住宅。 加拿大已批准了京都議定書,而現在,加國政府正準備讓其居民也一起分擔起減量的責任,要求每個人減少20%的排放量,以協助加國達到總體減量目標。 加國環境部呼籲,以更節能的方式使用暖氣、冷氣等各式設備,將可減少燃料消耗與排放。像老舊房舍的縫隙,會使25-40%的熱量隨著空氣外漏而浪費掉。如果能將縫隙堵住、更換舊暖爐、冬天夜晚的時候將恆溫器調低3度,將可改善整棟房子的節能效果,還可省下大約25%的能源使用費用。通過2002年能源之星標準認證的電冰箱,比10年前的產品省下一半的電力,而其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每年也減少了0.2公噸以上。 加國環境部設置了一個網站,可供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想瞭解這類數據的讀者,可前往:http://www.climatechange.gc.ca/onetonne/calculator/english/。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4/2004-04-02-01.asp ◆[環境政策]美國布希的汞排放額度與交易計畫 反彈聲浪增加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4-02 (ENS)- 美國東北10個州和45位參議員於週四(1日)分別寄了2封信給布希政府,表示美國環保關於減少全國發電廠汞排放的提案太過鬆散,因而應被廢除。這兩封信更加擴大對於布希政府防汞提案的反對聲浪。批評者認為,此提案對產業的偏愛勝過於公共衛生與環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4/2004-04-02-11.asp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小組同意提名受爭議的梅爾成為上訴法庭終身職法官候選人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4-02 (ENS)- 美國前內政部法務官與長期從事礦業及畜牛業遊說的人士梅爾(William Myers),於週四(1日)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中,以10比9獲得黨內人事同意,支持他提名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庭終身職法官。某些民主黨員批評梅爾是個不夠資格、反環保的理論家,並將在參議院全院表決時,力阻此任命案獲得通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4/2004-04-02-10.asp ◆[環境政策]美國德州布蒙特/亞瑟港的乾淨空氣不再 --﹥ 美國,德州,布蒙特,2004-04-02 (ENS)- 美國德州布蒙特/亞瑟港地區的空氣品質已正式被調降至「嚴重」未達聯邦標準,不過這是在經過多年的官司纏訟與法規上的角力之後。世界上最大石化工廠中,有許多即位於此區。在一樁於4月29日生效的最後判決中,美國環保署依據山巒協會的一宗勝訴案件,重新做出此等級評判。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4/2004-04-02-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4/2004-04-02-09.asp 作者:柯金源 (公共電視節目製作人) 台灣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獼猴」,近10年來的生存環境以及人猴衝突的爭議,經常是大家談論的話題。為了揭開台灣獼猴的真實生活樣貌,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節目製作小組進行長期的田野調查工作,從1993年間的野生動物買賣與飼養,到2003年間的人猴衝突等問題;觀察樣區廣及海岸、丘陵地以及中海拔山區。 公共電視將在4月8日晚間10點首播紀錄觀點「獼猴列傳」,記錄人猴的互動與衝突,呈現部分人為飼養與野生猴群的現況,同時映照人類保育工作的真實面貌,重新思考以人為中心的資源利用價值觀。 何處為家 「獼猴列傳」所紀錄的故事,多達十餘個,從台灣北部的福山植物園、苗栗象鼻部落,中部的台中和平鄉、彰化二水鄉、新中橫公路,南部的台南烏山、佳里榮家、高雄柴山、旗山、屏東恆春熱帶植物園、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以及離島地區的澎湖四角嶼等等。 另外,「獼猴列傳」也呈現了一群原居住在東部的台灣獼猴,牠們在1988年間遭獵人捕抓之後,被販賣到西部的寵物店,當做人工繁殖的種猴。直到1994年,因為保育法重新修訂,被轉送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到了1997年5月,因為收容中心已猴滿為患,這一群裡面的部分獼猴,再次被野放到澎湖的四角嶼。當荒島野放實驗進行到第3年之際,因為當地居民的反對,2000年5月,只好再度撤回到收容中心。這一群台灣獼猴從出生以後,十幾年來,歷經被捕、販賣、集中收容、荒島實驗,其命運在人類的意旨中,不斷遭到嫌惡與操弄。 而新中橫公路、高雄柴山的獼猴,則被人類過度干擾與餵養,已出現諸多的後遺症。另外,苗栗泰安、台中和平、彰化二水、高雄旗山等森林帶邊沿的農業區,每年水果盛產季節,總會展開一場人猴生死大戰。至於其他棲息在天然環境裡的獼猴,也必須天天東竄西逃,躲避違法狩獵者的追殺。 人猴戰爭 人猴的依存關係,會隨著時空地域的改變而有所不同,譬如在醫學研究單位、動物園或少部分安養機構裡的獼猴,就擔負著造福人類與慰濟人心的使命。但整體而言,台灣獼猴的生存空間已日漸受到壓縮,就算是棲息在法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也未必安全與快樂,獵人的捕獸夾與獵槍還是悄悄的伸進這些區域裡。 台灣依照國家公園法、文化資產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等各式法律,設置了47個不同功能的保護區,總計約佔台灣百分之12.1的面積。從保護區的面積來看,台灣的保育政策似乎還不錯,但實際上,國家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政策還有待落實,物種棲地也不斷遭到破壞,本土原生物種的基因更受到威脅,尤其物種基礎生態研究工作也還有待努力。 從「獼猴列傳」紀錄片,可以看到台灣島上兩種靈長類動物的爭戰,目前雖由人類勝出,掌握主控權,但所付出的代價卻可能影響本身或下一代人類。這一場人猴戰局,可能沒有真正的贏家。 ●[講座]發現之旅自然系列講座-台灣賞鳥遊 --﹥ 時 間:4月8日(四) 晚上7:10-9:00 台灣擁有低中高海拔高山寒原等各種類型多樣性的野鳥,這些鳥類資源被國際賞鳥人士視為舉世無雙的賞鳥天堂。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我們將帶你一起漫遊賞鳥天堂──台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課程]寬尾鳳蝶班解說員培訓 --﹥ 時 間:5月-12月 本培訓課程分為「基礎培訓課程」、「實習解說課程」及「自我檢測/結訓」3階段,採循序漸進式培訓,為期7個月。只要你年滿18歲,喜愛大自然,對於推動蝴蝶生態保育解說工作有興趣與奉獻熱忱,都可以報名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test/news_detail.php?news_id=133 播出日期:4月8日(四) 晚上10:00-11:00首播 台灣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獼猴」,近10年來的生存環境以及人猴衝突的爭議,經常是大家談論的話題。為了揭開台灣獼猴的真實生活樣貌,公共電視節目「紀錄觀點」製作小組進行長期的田野調查工作,從1993年間的野生動物買賣與飼養,到2003年間的人猴衝突等問題,觀察樣區廣及海岸、丘陵地以及中海拔山區,完整呈現台灣獼猴的生存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