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吳岡城 (環境佈道師)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曾經是台灣重要的天然資源,全株具芳香的樟腦味,「伐樟取腦」在清領與日治時期是重大的事業,都由政府成立獨佔的機構負責專賣制度處理。樟樹也是普遍的行道樹與景觀樹,名間至集集間的綠色隧道主要就是樟樹。樹幹上樹皮不規則深縱裂的紋路,據說就是樟樹名稱由「刻劃如印章的紋路」轉來的依據。 樟樹是常綠喬木,它的常綠不是不落葉,而是春天新葉長成後,去年的老葉才開始脫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象。 1到4月是花朵盛開期,花混生在新長的枝葉間。南部的樟樹先開花,逐漸往北部蔓延;一般將1、2月開花的稱為「栳樟」,3、4月開花的是「芳樟」,這只是樟樹不同品種的區分。樟樹的花很小,直徑大約只有0.7cm,排成圓錐狀花序。花雖小但盛開時整棵樹被黃綠色的小花和幼葉所覆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所散發出的香味令人心情愉快。 樟樹的小花非常獨特,外圍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的花被片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輪,加上外圍的2輪花被片,總共有5輪,由外往內一輪一輪交互排列生長。雄蕊花藥的裂開方式非常特殊,就像可以外推的窗戶向外推開一樣,一瓣瓣的打開,每個雄蕊有4瓣。這種瓣裂的方式是樟科植物的重要特徵。外面2輪雄蕊上,花藥面向花的中心,而第3輪雄蕊的花藥背對花的中心(向外),且花絲基部各有2個黃色線點。雌蕊單一,柱頭膨大、透明。 開花期間,可見蜜蜂與蒼蠅飛舞,是授粉的重要媒介。結果之初,花被片與雄蕊脫落,幼果油亮、綠色,雜有白點,基部的柄膨大成杯狀;果實成熟時由綠轉黑,是鄉間常見鳥類白頭翁喜歡的食物,此時樹上鳴叫聲從早到晚吵個不停,種子也由牠散播。 樟樹的枝條頂端抽出一段枝葉與開花後即停止生長,而休眠芽的鱗片又少又小,顯示樟樹生長的環境少經霜雪。等到花期結束後,有些枝條又開始生長。幼葉黃綠色,兩面覆蓋細柔毛被,然後逐漸脫落,成葉的葉面為光滑油亮的深綠色,葉背有白粉。葉脈形式為三出脈,第二側脈約在離葉基部3分之2處長出,側脈約有2至3對,而中肋與側脈交會處有腋窩。 ◆[生活環境]達賴喇嘛表示:肯德基不適合西藏 --﹥ 印度,新德里,2004-06-25 (ENS)- 達賴喇嘛已對肯德基母公司提出請求,要求該公司不要將速食餐廳開在他的家鄉西藏。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代表「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寫信給肯德基母公司Yum! Restaurants執行長諾瓦克(David Novak),他在信函表示,「你的企業殘酷對待動物,和大量宰殺動物的行為,違反了西藏的價值觀。」在信中他也提到,「多年來他特別關心雞隻的受虐狀況。」 西藏人一般並非素食者,因為在土地貧瘠的西藏高原地區,蔬菜並不普遍,大部分人多以肉類為主食;不過,達賴喇嘛在信中解釋:「一般認為吃犛牛等大型動物會比吃小型動物更合乎道德,因為吃大型動物所必須宰殺的動物數量比較少。」 他寫道:「因此,西藏人很少吃魚和雞;事實上,我們傳統上只把雞看作蛋的來源,雞本身是不吃的,甚至連雞蛋也很少吃,因為我們認為吃蛋會使心智和記憶力變遲鈍。」他解釋:「吃雞的行為是在中共勢力進入西藏以後才有的。」 目前,肯德基在中國所有的省份和行政區都有分店,除了西藏以外。該公司駐北京代表今年1月曾宣布肯德基進駐西藏的計畫,但並未說明時間表。 「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稱雞隻是「地球上被虐待最嚴重的動物」。該團體長期以來即不斷試圖改變肯德基的做法,這項邀請達賴喇嘛代言的行動,是他們最新行動策略的一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5-04.asp ◆[生活環境]環境健康行動計畫將焦點擺在歐洲的年輕人身上 --﹥ 記者 Alexandru R. Savulescu 報導 匈牙利,布達佩斯,2004-06-25 (ENS)- 由世界衛生組織召集歐洲和北美公共衛生科學家所組成的專家小組指出,空氣污染會影響未出生的嬰孩,並且,其損害健康的狀況會在孩童日後成長時期顯現。歐洲區域52個國家這星期在布達佩斯召開衛生與環境部長會議,以求制定一項行動計畫來促進孩童的健康,上述論點即是由該專家小組在會議中提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5-01.asp ◆[生態保育]美國法院裁定應劃設強壯紅點鮭重要棲地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25 (ENS)- 經兩個保育團體在法院提出請求後,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被迫提出計畫,在美國四個州裡,為強壯紅點鮭設置重要棲地。強壯紅點鮭(bull trout,學名Salvelinus confluentus),於1999年通過的《瀕危物種法案》中被列為瀕危物種之一。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的計畫,係回應兩個提出訴訟的保育團體,「落磯山脈保護聯盟」(Alliance for the Wild Rockies)和「野生天鵝之友」(Friends of the Wild Swan)。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5-03.asp ◆[環境政策]美國能源特別小組官司 最高法院的決議偏向錢尼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25 (ENS)- 針對美國上訴法院先前決議,要求副總統錢尼公開白宮能源特別小組相關機密文件的裁決,最高法院24日裁決予以駁回。最高法院並裁定將此案退回華盛頓特區巡迴法院重新審理,重新考量其法律依據,因此,這項最高法院的裁定僅是錢尼的部份勝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5-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25-09.asp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呂副總統日前建議將首都南遷高雄以平衡南北差距,引發了一陣熱烈討論;不過,沒多久這個議題就被「江霞事件」掩蓋過去,反而失去了對這個議題的思辯機會。仔細探究主張遷都背後的歷史脈絡,除了肇因於政府一向重北輕南,造成台灣城鄉發展嚴重極化外,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台灣國土規劃的失當及國土計畫法的闕如,所以與其浪費唇舌在該不該遷都,還不如好好檢視台灣該有什麼樣的國土計畫體系,才可能真正平衡南北差距。 台灣城鄉面臨嚴厲挑戰 從台灣戰後的空間發展經驗來看,城鄉失衡與空間極化一直相當嚴重;如今,在面臨全球化的影響下,這種情況將更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台灣從1990年代以後,為回應全球經濟的挑戰,在都市發展策略上亦步入了「都市企業主義」的做法,亦即由介入管理主義轉變為自由企業主義。但就現行都市計畫體制而言,由於土地分區管制過於僵化,且都市與非都市土地兩套寬嚴不一、截然不同之管制劃分等問題,早已引發諸多批評。 雖然各方對城鄉發展一體化多有建議,但仍未從全球經濟與地方發展的張力來進行制度檢視。更弔詭的是,國土計畫法草案仍欠缺城鄉一體化構思,若以都市企業主義觀點觀之,在追求全球經濟市場與城際競爭的過程中,台灣的城鄉環境勢必將再遭遇嚴厲的空間挑戰。 城鄉發展體制需要縝密整合 為解決都市企業主義隱含的城鄉課題,未來在國土計畫法體系中,重新考量城鄉計畫法的實施仍有必要性。然而,基於過去在由都市、非都市二元制調整為城鄉計畫法時所遭遇的轉換及執行成本過高,最終導致無法實施的問題,或許在執行上可朝以下方式來進行。 短期面仍以維持現行制度為主,同時預擬配套措施。根據內政部預估,國土計畫法公布施行,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均公告實施後,現行區域計畫法全部廢止,但依國土計畫法所需擬定全國國土計畫及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其擬訂至核定公告實施約需5年,在此之前,將依區域計畫法訂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過渡規定,以為規範。因此,短期內除維持現行區域計畫體制下的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來管理非都市土地外,建議仍應於過渡期間就現行都市、非都市二元管制方式為基礎,研擬具有可整合城鄉同步管制但不致造成巨額制度轉換與執行成本之做法。至於這些配套措施的內涵與方向,除參照國土計畫法草案中已大致確立的基本原則外,未來應從城鄉風貌營造、都會區域整合及成長管理實施等3大層面著手,並於長期面中加以執行。 面對全球經濟的挑戰,具有企業主義立場的空間規劃論述與政策理念,已成為台灣當前國土規劃體系的重要想法。然而,全球經濟衝擊促成彈性資本積累模式在地理空間上仍不斷再現,致使台灣城鄉發展浮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隱憂。因此,企業主義立場下的規劃論述,對於可能造成的城鄉失衡加速、都市化對鄉村地景的吞噬及城際惡性競爭等危機,仍應更加重視,也應有縝密的城鄉發展體制上的整合,並以此出發為台灣新世紀的國土發展提出一個更周延的想像。惟有此,攸關南北 差距能否平衡的遷都議題才不會淪為無聊的政治秀及口水戰。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國時報》2004年6月27日第4版「名家專論」) ●[活動]台灣本土溼地植物特展 --﹥ 時 間:7月1-14日 上午8:30-下午5:00 溼地生態系扮演著地球上生產力最豐富的角色,溼地植物是構成食物鏈的基本生產者。桃園的少數埤塘仍存活著本土特有的台灣萍篷草,卻面臨外來物種破壞、水源不足等嚴重威脅。宜蘭的雙連埤因為堤防與整地工程,水社柳、野菱、蓴菜、長柄石龍尾、黃花狸藻等稀有植物早已岌岌可危。本活動展出120種台灣本土溼地植物,引領民眾認識它們,進而激發保育行動。 ●[活動]蒙藏自然生態攝影比賽 --﹥ 時 間:8月初至8月底 蒙古和西藏地區面積廣袤,資源豐富,在語言文字、歷史文化、風俗習尚、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模式。為增進大眾對蒙藏地區自然生態的認識及環保意識,以推動兩地文化之交流,特舉辦兩個梯次的攝影活動,分別為第一梯次「西藏自然生態攝影之旅」,第二梯次「蒙古自然生態攝影之旅」。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 ●[講座]自然系列講座-老鷹的中年危機 --﹥ 時 間:7月8日(四) 晚上7:10-9:00 在人類的傳說中,老鷹總是被賦予許多神秘的色彩。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增進了訊息傳遞的速度,但相對地也讓許多不盡正確的內容隨之散播。你是不是也曾收到一些關於老鷹的電子郵件?裡面有多少真實?有多少虛假?讓我們來看看猛禽的真實世界,也反映出人類對於自己的期望。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時 間:7月6-27日 晚上7:30-9:30 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島嶼,孕育出非常多樣化的蝴蝶。牠們之間有何不同?為了求生存,牠們演化出哪些特殊能力與生活方式?沈醉於彩蝶美麗雙翼之餘,您可曾心生疑問:下雨天蝴蝶都躲到哪兒去了?蝶翼上的鱗粉為何是脫逃時的最佳工具?蝴蝶的嗅覺器官竟然長在腳上?且與蝶會資深解說員郭祺財老師一起來探索蝴蝶的秘密生活。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