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美國提撥資金 協助對抗剛果境內盜獵犀牛、大象之行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13 (ENS)- 為協助剛果制止加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內非法獵殺大象及僅存30隻北方白犀牛的行為,美國布希政府共提撥了14萬美元的緊急救助金。此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地處剛果與蘇丹兩國邊境的世界遺產地點,已長期面臨盜獵者獵殺動物及殺害國家公園管理員的問題。 美國內政部部長諾頓(Gale Norton)昨天表示,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USFWS)正提撥資金給非營利組織「國際犀牛基金會」,以協助該組織阻止蘇丹的盜匪為了在黑市販賣象牙和牛角而獵殺大象和犀牛。 諾頓說,加蘭巴公園的巡守人力完全對付不了火力強大的盜獵者,曾經有2名巡守員在執行勤務時被殺害。國際犀牛基金會(IRF)也表示,4月10日當天在加蘭巴公園西南方,公園駐警與負載貨物的盜獵者運輸驢隊即發生了一次武力衝突。 美國的補助款項是透過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的「野生動物無國界」(Wildlife Without Borders)計畫來發放──該計畫負責管理由國會核准的野生動物及其自然棲息地保育經費。其中一筆84,900美元的補助款由「非洲大象保育基金」釋出;另一筆數目55,400美元的基金則是由「犀牛與老虎保育基金」所發放。這些補助款不得用來購買武器。 19世紀,北方白犀牛廣佈非洲中北部的熱帶大草原。到了1960年代,則剩下2,000多隻。但是盜獵盛行,北方白犀牛愈來愈少,截至1984年,只有約15頭北方白犀牛倖存。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13-04.asp ◆[環境政策]美國布希政府公佈提案 無道路法規效力恐遭削弱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13 (ENS)- 布希政府於昨天發表的提案,將使美國各州未來在處理國家森林的相關事務時,可豁免於聯邦法規下所制定的兩條禁令,一是築路禁令,另一條則是針對面積達5800萬英畝、地處偏遠且未開發之國有土地所制定的伐木禁令。環保人士將此視為是國家森林保育行動的一次重大挫敗。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13-10.asp 澳洲,坎培拉,2004-07-13 (ENS)- 澳洲環境部長坎普(David Kemp)已經準備告別政治舞台,而且將不參與短期內即將舉行的聯盟大選。13日坎普在其官方聲明中表示:「離職純粹是出於個人原因,我的孩子都還很小,對我而言,若能將未來繼續從事政治工作所需要的幾年時間,換成在家庭生活中不缺席的話,將會是更好的選擇。」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13-06.asp ◆[土地及水文]美國保育人士提上訴 欲恢復密蘇里河的自然狀態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13 (ENS)- 針對日前聯邦法院作出判決,允許美國陸軍工兵部得以繼續運作設立於密蘇里河的六座水壩,保育人士已對此提出上訴。根據保育團體的說法,目前對於密蘇里河的管理方法無法使該地區瀕危的魚、鳥類受到保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13-11.asp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劉彥蘭編譯 近20年內北海出現一些奇特的現象:鱈魚數量莫名減少,且消失速度比人類過度捕撈所造成的還要快;紅鯡魚(red mullet) 等地中海的物種出現向北遷徙的趨勢。在鳥類方面,三趾鷗(Kittiwake)數量快速下滑;海雀(guillemot)的繁殖亦面臨考驗;2004年初夏數百隻海燕的屍體遍布在Norfolk海岸一帶,後經研究發現是因缺乏食物而餓死。然而操作北海生態族群逐漸消失的背後黑手為何,科學界努力地解開這謎團。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world/2004/wo04071601.htm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13-09.asp ▲[深度報導-敏督利風災特輯]為都市和公園裡的行道樹請命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颱風重創城市,滾滾洪水湧入,許多市區的大樹在強風驟雨的侵襲下應聲倒地,讓人感到十分震撼,這樣的景象近幾年來經常上演,真的只能歸咎於天氣的影響嗎?行道樹的養護單位應該負起怎樣的責任呢?……如果道路設計時能給行道樹比較廣闊的生活空間,如果我們能在植種的過程中引入更多的生態手法,比如說林下栽植,讓行道樹變成一個複雜的小型生態區而不只是種一排樹,將來除了樹木在彼此競爭淘汰或合作生長下能扎根更深,伸展覆蓋更廣,也不會因為單一作物而在風災或疫病下受害嚴重。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proreport/2004/pr04071601.htm ■[環境關懷事件]為台灣永續發展請命:請響應蘇花高百人學者業界連署活動 --﹥ 發起者:洄瀾夢想聯盟 …西部的滿目瘡痍即將在東部悄悄蔓延──東部高速公路正由北宜高、蘇花高、花東高一步一步往南蠶食,台灣將進入全面開發的未來。從這次颱風經驗,可以預見即將動工的蘇花高會破壞沿途土層結構,讓東部地區也陷入各種看似自然災害卻是人為過度開發導致的生命威脅。 因此,洄瀾夢想聯盟在此發起百人學者與業界連署活動,如果您是大專院校教授或業界主管,請您響應這個連署活動,並協助邀請您認識的教授或業界主管也參與連署,要求政府停止蘇花高興建工程,並重新評估東部高速公路政策,以確保花蓮朝向更美好的方向來發展。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against/2004/ag04071601.htm 作者:「我們的島」公共電視節目製作小組 敏督利颱風造成中部許多地區土石流的災情,多數人將矛頭指向「生態工法」。幾星期來,工程界與生態界論戰不斷,然而究竟什麼是生態工法?生態工法的原意為何?究竟該不該使用生態工法?許多真相似乎被淹沒在口水與利益之下。 …生態工法就像是一張「免死金牌」,任何工程冠上了這個名號,就代表著對於環境生態沒有傷害。於是有些河川、海岸或山坡地明明不需要整治,卻打著生態工法的名義大肆開挖;有些水泥護岸只種些花花草草就叫生態工法;滿是人工鋪面的親水設施,只在上面鑲些碎石,也叫生態工法;甚至在海邊放置消波塊,然後再蓋上海沙,這種做法也可以稱為生態工法… 生態工法有錯嗎?或許真正錯的不是方法,而是人心。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4/ou04071601.htm ●[活動]拜訪步道上的小精靈-大溝溪 --﹥ 時 間:7月17日(六) 天氣暖和了,戶外各種生物開始蠢蠢欲動。許多昆蟲都活躍起來,這是個神秘而動人的世界,你一定要來走一趟喲…… 詳情請參閱 http://naturet.ngo.org.tw/naturet2/news/warm.htm/ ●[講座]從「回到正軌」談台灣的交通環境政策 --﹥ 時 間:7月24日(六) 上午10:00-12:00 本講座內容包括運輸系統說明、鐵路運輸的10項優點、公共運輸的發展趨勢、交通環境政策之發展趨勢、台灣的交通政策檢討、交通工具營運整合政策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報名參加。 ●[營隊]「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領隊教師培訓營 --﹥ 時 間:8月5-13日共9場次 為鼓勵民眾關心環境水質,進而保護水體環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於93年度擴大參與「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於9月18日至10月18日進行水質檢測。為使水質監測活動進行順利並顧及人員安全,活動以小組方式報名,每小組需舉派一位領隊,領隊務必參與「領隊教師培訓營」,以瞭解水質檢測方法、資料彙整與上傳網站的方式,以及現場檢測作業安全注意事項。本活動共分3階段辦理,包括活動前領隊教師培訓營、活動日採樣、活動後數據檢核與資料上傳等,歡迎有興趣之高中、國中、國小師生及環保團體、一般民眾踴躍組隊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e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5
播出日期:7月19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體檢生態工法 (棚內座談) 敏督利颱風造成中部許多地區土石流的災情,多數人將矛頭指向「生態工法」。幾星期來,工程界與生態界論戰不斷,然而究竟什麼是生態工法?生態工法的原意為何?究竟該不該使用生態工法?許多真相似乎被淹沒在口水與利益之下。 媒體報導災情、反映真相,更應探討政策內涵、監督政策成效。生態工法是什麼?有哪些要項?在哪裡施作?4年來成果如何?未來又該如何執行?本節目將播出「體檢生態工法」電視座談,邀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郭清江、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理事長陳賜賢、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鐘丁茂,舉行三方座談,希望在似是而非的爭議中,釐清生態工法的各種真相,也為台灣環境的未來尋求一條出路。 ★[本會訊息]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sharlin@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