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美國民主黨全代會 綠意十足 --﹥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2004-07-26 (ENS)- 美國民主黨本週將在波士頓的旗艦中心(FleetCenter),使用再生紙製成的五彩紙屑,以及可分解的汽球,歡慶全國代表大會。現場的動力來自再生能源;溫室氣體減量方案,或可補償黨代表在舟車往返波士頓之際,製造的二氧化碳廢氣。主辦單位早在會期之前的幾個月,就致力於營造一場前所未有、綠意十足的政治盛會。 山巒協會的全國保育主任翰米爾頓(Bruce Hamilton)表示:「很高興看到民主黨全代會籌辦人展現了環保的活動方案,這些活動不僅運用了一些很簡單就可以保護地球措施,並提供了一次高品質的大會辦理經驗。」 籌辦單位先從電力開始著手,他們與擁有再生能源執照的「環境責任會議聯盟」(CERC)以及旗鑑中心電力供應商Constellation NewEnergy公司合作,購買風力、水力、生質能與太陽能發電所產生的電力。大會也將使用由康乃狄克州FuelCell Energy公司所提供的250千瓦燃料電池發電機,提供大會活動所需電力。 另外,人潮聚集到到波士頓來可能會衝擊活動場地週邊的交通,但空氣品質有可能比平常還好。因為全代會主辦單位準備了由通用汽車提供的交通接駁車,並且是油電混合動力的交通車。主辦單位也鼓勵與會代表從旅店步行至會場,並指示接駁車司機不可讓引擎空轉超過5分鐘以上,以面觸犯麻州的反引擎空轉法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2.asp ◆[環境政策]澳洲進一步降低運輸燃油含硫量 --﹥ 澳洲,坎培拉,2004-07-26 (ENS)- 澳洲新任環境部長坎貝爾,發布了更趨嚴格的燃油標準,俾能在未來五年內,進一步限制無鉛汽油及柴油的含硫量。準此,澳洲通輸燃油的清淨程度,將居於世界之冠。首先生效的會是新的柴油標準。高級汽油的含硫量也將大幅降低,相對需要較長時間來達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4.asp ◆[生活環境]美國狂牛症防治法規出現漏洞 有利於肉品加工業者 --﹥ 美國,德州,奧斯汀,2004-07-26 (ENS)- 擁有德州大學法學教授頭銜的食品安全專家麥克格瑞提日前發出警告,美國肉品加工廠可以輕易的規避聯邦政府預防狂牛症的措施。由於法規當中存有漏洞,只要業者表明廠方沒有感染狂牛症的疑慮,就可以自行決定毋須在加工過程當中的特定時點,達到嚴格的特殊控制標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3.asp ◆[生活環境]美國電廠內貯氨氯 一旦外洩將致危機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6 (ENS)- 根據「社區權益工作團」(Working Group on Community Right-to-Know)新近發布的報告,一旦美國遭遇恐怖攻擊,或有意外發生,數百家發電廠外洩的氨氣及氯氣,可能殃及3百50萬美國人;但是現有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體指出,電廠為控制排放氣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而貯存在廠址的無水氨,以及防止冷卻水或汽化水含垢的氯氣,引人疑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1.asp ◆[土地及水文]南亞洪泛成災 死亡總數逾五百人 --﹥ 孟加拉,達卡,2004-07-26 (ENS)- 季風帶來的豪雨,在孟加拉犯濫成災,造成200多人死亡,數千人染病。從喜瑪拉雅山區滔滔入海的大水,影響遍及孟國半數以上人口,並且殃及鄰近的印度和尼泊爾。目前死亡總數逾500人,至少3千萬人受災。 孟國首都達卡的供水及排水系統完全癱瘓;專家指稱,這個人口逾1,300萬的城市,之所以遭受災難性的重創,原因在於缺乏有效的預警系統,以及排洪結構失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crab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crab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6-09.asp 作者:李佳達 (烏來關懷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 根據統計,95%的人對烏來的記憶只有瀑布、纜車及烏來商店街,這些熱門景點卻在我真正開始認識烏來之後,縮小成一個個僅供機車呼嘯而過的節點。差不多在進入信賢的檢查哨之後,終於可以把安全帽拿掉吹吹山風。這樣的放鬆、放下,是卸除城市的武裝,以及試圖熟悉在黑暗環境中僅能用自己機車大燈呼吸的空間。 本能,被「制式化」削弱 夜,因為沒有了燈光的干擾,開始變得多采多姿。眼睛終於能試著恢復人類原始感覺中的辨識能力,閱讀高山流水不同的層次。山與山周圍的空間,形成專屬於某一分某一秒的配色結構,而且只屬於願意駐足欣賞的自己,這是一種有與無並存的境地。但在城市裡,我們用盡一切科技讓自己擁有得更多,我們誓言要消除每一個不知和黑暗的角落。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一套用客戶視線來探知其心意的簡報系統──感應客戶的眼神移動,來判斷他是否專心,需不需要改變遊說戰略;還有一種感應你滑鼠移動痕跡的紀錄器,藉此讓電腦自動移動游標及視窗位置,以及自動設定你常瀏覽的網站。我們的行為模式開始被設定,我們逐漸不再需要具有改變和適應的能力,因為一切都在「制式化」的科技和傳播體系中讓你感受到「個人化」。 在我們進步地將一切簡化、功能化、商品化的同時,我們的思考出現了斷裂,一切都被化約成符號的對立,無論政治上的藍VS.綠、文化上的本土VS.中國、教育上的台灣中心VS.世界視野,環境運動也被教育和簡化成「保育」與「開發」永恆的爭戰。然而我們總忽略了,山的美不只是因為山的本身,而是整個大地空間佈局的配合,加上一個個在其中感動的個人,就像一個杯子能裝水不只因為玻璃的構造,最重要的是其中所留下的空間。但當「保育」和「開發」陷入劍拔弩張的對立時,我們不再思考其中涵養彼此生活和共同記憶的部分,因此環保團體永遠是只顧動物不關心居民的激進份子,開發單位與地方居民則是不顧環境正義與生態平衡的流氓惡霸。 保育,也能兼顧發展 在烏來聯外道路開發案期末評估報告會場中,一席林務局原住民代表的發言,震懾了在場每一位學者專家及我們「烏來關懷聯盟」的環境運動者。他說:「從這次道路開發的事情來看,可以發現我們原住民不但要和大自然的生物競爭,還要和漢人(保育團體)進行物種競爭。」如此義憤填膺的談話,讓由於連顧問公司都說這條道路效益極低而臉色難看的鄉長秘書,頓時精神一振,而在場的教授和團體也因此噤聲好久,害怕被歸類成妨礙原住民發展的罪人。這也回歸到我們烏來關懷聯盟路線選擇的初衷──究竟成立聯盟是因為「關懷」烏來,還是因為必須「聯盟」? 從策略面來說,烏來聯外道路的議題,已經成功集結了比我們預期還要高的力量與媒體效益,新聞稿的刊登與電視節目、雜誌週刊的邀請一件接著一件,但我們看到的卻只是一次又一次出現「開路的正義」、「台大保育社和荒野等環保團體指出」之傾向主觀的語彙;我們並未刻意避免使用這些語彙,甚至筆者本人撰寫新聞稿時也使用同樣的語彙。因此這個議題炒得越大,外界的描述越趨近於保育團體與烏來鄉公所(居民)之間的保育(發展)聖戰;支持我們的輿論越高,我們的角色好像就越浪漫(捍衛環境的大學生);部落內部的雜音被相對力道激起,原住民的地位好像就越悲情(都市中產階級假日休閒的犧牲品)。環保團體的帽子被無意識地越戴越高,我們也越來越難洗刷自己阻礙開發的原罪。 然而在我們的「關懷」中,我們做了研究及環評各方面的訪查,結論得出這樣一條替代道路不僅無法紓解交通,且由於身處環境敏感帶,甚至有3條斷層從附近經過,也不適宜作為緊急防災的第二聯外道路。而且北橫遊客如果真的大量湧入烏來,只會造成烏來假日更擁擠的遊憩空間與更低劣的遊憩品質。 預定開路的路線,因為原本連路基都沒有,因而目前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原始生態,可考慮成為日後發展高產值精緻旅遊的最佳據點。筆者因此結合其他學校各領域的學生,一起對烏來後山發展精緻旅遊做了詳細的文化產業創業規劃,希望幫助當地的解說員、民宿和餐廳業者,建立對外的窗口和內部的合作網絡。但以上種種的烏來產業和市場分析,卻好像又建了一個更大的環境運動框架,而無法和環境運動本身有最直接且具說服力的連接;簡單地說,如何讓民眾相信「保育團體也會關心當地的發展」呢? 【文章連載】 作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我們無法不依賴其他的生物過日子,石化燃料與煤炭是遠古的恐龍與植物的遺贈,基因生化光電產業不乏地球上生命的參與,騷人墨客的喟嘆也觸景自地表的植物或動物。人類無法遺世獨立,不僅因為人類過群居的生活,更因為人類(Homo sapiens)是演化樹上的一個分支而不是主宰。但大多數的人類無法認知這樣的事實,妄想人定勝天,以致我們的生態環境和週遭共存的物種蒙受戕害,終至遭到大地的反噬,可說是自食惡果。 華盛頓公約 然而,還是有少部分人反省到人類對待地球上其他物種的態度,並有了具體的作為。1973年6月21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在美國首府華盛頓簽訂了,並於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這個簡稱為「華盛頓公約」的國際公約,其形成起源,可追溯到1963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公開呼籲各國政府,正視野生動植物族群因野生物國際貿易所造成的威脅。歷經10年的光景,在稀有物種貿易的鮮血淋漓慘況下,終於催生出華盛頓公約。 管制而非禁止 華盛頓公約並不反對野生物貿易,因為野生物貿易迄今仍為人類所依賴,它的精神在於「管制」,採用物種分級與許可證的方式,達到野生物市場的永續利用性。華盛頓公約所管制的國際貿易的物種,可歸類成三項附錄,附錄一的物種為若再進行國際貿易會導致滅絕的動植物,明白規定禁止其國際性的交易;附錄二的物種則為目前無滅絕危機,管制其國際貿易的物種,若仍面臨貿易壓力,族群量繼續降低,則將其升級入附錄一。附錄三是各國視其國內需要,區域性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 明爭暗鬥的會議現場 華盛頓公約附錄物種名錄由締約國大會投票決定,想當然爾,各國為了自身的貿易與經濟利益,無不費盡心力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名錄,大會遂成了裁決國際貿易明爭暗鬥的場所,犀牛、大象、鯨、鯊等物種,都曾是大會中唇槍舌戰的焦點。華盛頓公約本身無執法權力,所有條款均需要各國國內法的配合才能推動。而各國的法規則有其社會環境的考量,這反映在締約國大會的協商與相關的決議案上,因此我們可以說華盛頓公約的標準是國際間協調的結果。 生物多樣性概念興起 幾乎在華盛頓公約簽訂後,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一詞也已出現,近10年來,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保育,更是快速地蓬勃發展。長期致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而被封為「生物多樣性之父」的知名昆蟲學家威爾森(E. O. Wilson)曾說: 「1980年代可能或將要發生最糟糕的事情,不是能源的短缺、經濟的蕭條、局部的核戰或被極權政府的征服等事,這些災難對我們而言,雖然可怕,但在幾代之內都有機會復原,而在1980年代正在進行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促使物種絕滅的事件,將要耗費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彌補過來。」 生物多樣性公約 當前人類體認到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自然界必須維持多樣化的生態系、物種與基因,因此有別於華盛頓公約對少數瀕危物種的關注,世界各國領袖於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便將保育的範圍擴大到了生態系與基因。 生物之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食物、醫藥與工業原料,也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維持系統,如穩定水文、調節氣候、保護土壤、促進元素循環、以及維持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訂定「生物多樣性公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透過締約國的努力,來推動並落實三大目標:1.保育生物多樣性。2.永續利用其組成。3.公平合理的分享由於利用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 維護多樣性 永續利用生物資源 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或經濟共同體,將近200個,堪稱全球最大的保育公約。這份公約第一次全面地嘗試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永續利用生物資源的問題,確信保育並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可以滿足現今和後世人口對糧食、健康和其他的需求。 因為各地區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同時該地也有責任保育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再加上許多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的傳統生活方式,與生物資源有著密切的依存關係,因此,生物多樣性公約還明定了保育工作必需考慮原住民和地方社區。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是全球性的,有賴國家、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區域和國際性合作,彼此分享資源與技術,共同遵守國際公約。唯有如此,才能增進國際的友好關係,實現人類和平的願望。
【文章連載】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讀者投書]留存天神珍珠之美:請停止在蘭嶼興建不必要的設施! --﹥ 作者:仙•迦友里 (朗島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太平洋南端,有著兩顆被天神遺落的珍珠,那就是綠島跟蘭嶼。而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海洋孕育出獨特的文化,就是居住在蘭嶼的雅美民族。蘭嶼早先名為「紅頭嶼」,後因盛產蝴蝶蘭而改為「蘭嶼」。然而近幾10年來,科技文明侵入,在「文明就是建設,開發就是進步,水泥就是繁榮」的觀念之下,紅頭嶼的古典美,演變為蘭嶼島的現代美,再進化至「水泥島」的人工美。 10年前走過蘭嶼的道路,兩旁視野盡是大自然塗鴉的原料,收盡了世上所能想到的各種顏色,使得島嶼的彩衣每日千變萬化,光彩耀目。直至文明入侵,惡夢真正開始,以「建設才是進步」為由大肆開挖,並以水泥取代天然的顏料。原本鋪著滿滿鵝卵石的河道,是魚蝦賴以生活的天然屏障,但隨著水泥的興建,依然清澈的河川卻已找不到魚蝦的蹤影,更遑論陶醉在溯溪的鳥鳴之中。即使如此,堅信文明為進步象徵的「政治家」,依舊在每次的選舉中,繼續開出當選之後的「水泥建設支票」,正在興建的簡易港口就是一例。 以蘭嶼現有的漁港──開元港、龍門港,絕對足夠容納蘭嶼及台灣漁船之停泊。難道只因為離家近的理由,就必須破壞幾千年才形成的珊瑚礁而新建簡易漁港?或者如某些人所想的,必須再建漁港才能帶動地方繁榮?其實簡易漁港的設計只適合夏季使用,一但颳起強烈颱風,船隻還不是必須移到開元港避浪;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這筆經費用於開元港與舊港之合併?合併後港灣增大並可區分貨船與漁船之停泊,再者緊臨加油站能夠解決路途較遠的不便,也能更安心地讓機動船停泊在廣大的漁港中。 然而簡易漁港已開始施工,已沒辦法挽回。但大家可否想想,當水泥屋取代地下屋、消波塊佔據珊瑚礁、鵝卵石的河川被堅固的水泥所覆蓋,則10幾年後蘭嶼還能保留哪幾種大自然的顏料?還能留住幾坪的珊瑚礁岸?水泥並不代表進步與繁榮,卻會帶來生態的浩劫!蘭嶼島是天神遺落的珍珠,我們必須時時保護這塊人間淨土,使天神珍珠散發美麗的風采,不該塗上別的顏料,使她灰暗。 期望蘭嶼之美不是建立在水泥建設上,而是建立在原本大自然多采多姿的顏料之中。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兩棲爬蟲類篇 --﹥ 時 間:7月21日-8月1日 兩棲爬蟲寵物,為近年寵物市場中異軍突起的新秀,絢爛多變的顏色及外表,吸引許多人蒐集飼養,但往往在飼養之後出現一些非預期的情形(如成長過快或具有攻擊性等)而發生棄養的現象,加上生性隱密不易發現,等到對我們的環境及生活造成影響時,在野外的族群已經十分龐大且難以控制。本次問卷希望能藉由網路的訪查,了解兩棲爬蟲寵物的飼養狀況,所得結果僅供協會進行外來種寵物現況研究與分析之用,歡迎大家來捧場! 活動網址 http://e-info.org.tw/activity/invasive/reptile/issue3.htm ●[活動]石梯坑上紅毛山、縱走鼻頭角 --﹥ 時 間:8月21日(六) 石梯坑位於北濱公路南雅村後方,其間有舊山徑貫通。石梯坑古道少人光臨,氣氛原始,林蔭蔽天,縱使烈日當空仍不虞日曬。紅毛山至鼻頭角連稜,一部份為森林,一部份為草坡,可一覽北濱風光。本次活動由石梯坑古道上登紅毛山(苦命嶺),再循稜縱走至鼻頭角下山。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 ●[營隊]夏之戀戀河海生態體驗營 --﹥ 時 間:8月1-2日、8月15-16日 想盡情徜徉在風光明媚的墾丁蔚藍海洋嗎?一起出發吧!由海生館專業培訓的解說員全程規劃解說,帶領大家搭乘半潛艇式的玻璃船,一起進入多彩絢爛的海底珊瑚世界。墾丁的夜晚更是繁星點點扣人心弦,更可藉著手電筒來個夜間螃蟹生態觀察。這個豐富而多采多姿的行程,兼顧休閒與生態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夏日的呢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mba.gov.tw/news/news-1.aspx?ID=228 時 間:9月8、15、22、29日 青蛙是夜裡愛唱歌的精靈,本課程邀請蝶會「青蛙王子」陳王時老師,引領您進入有趣的蛙類世界。授課主題為包括台灣蛙類現況、分科介紹(蟾蜍、樹蟾、狹口蛙、赤蛙、樹蛙)。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act4.php ★[本會訊息]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sharlin@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