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其他]搶救樂生 見證台灣醫療史實 --﹥ 本報訊 一項關心樂生療養院存廢,結合生態、文化與人道關懷的「搶救世界級醫療古蹟──樂生療養院」記者會,於8月30日上午假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舉行,出席者除關心樂生院保存運動的學者專家及團體外,樂生療養院院民代表以及新莊在地文史團體亦踴躍出席反映在地觀點。會中首先指出樂生療養院具有70多年歷史,是台灣唯一的痲瘋病院,富含醫療公衛史價值及特殊空間建築意義,並強調樂生院保存所能帶來的醫學教育及地方發展新契機,呼籲文化主管單位盡速進行樂生療養院的古蹟審查程序。 座落於台北縣新莊的樂生療養院,創建於1930年代,由於大台北捷運路網的規劃,成為捷運新莊機廠的預定地。也因為捷運的施工,樂生療養院中的老樹群、以及空間建築意義的特殊性,開始獲得世人關注,自2002年起,民間開始興起了一波探討療養院保存與否的討論與運動。這次的記者會,即希望能喚起各界對此議題的重視。 逢甲大學教授顏亮一針對各界所關注的樂生院保存在現實上所面臨到的捷運施工問題提出了替選方案的說明,強調樂生院的保存可以在變更新莊機廠之污水處理廠及變電所設計的前提下達到雙贏的局面。針對替選方案回應的古蹟界重量級學者李乾朗教授則指出,無論基於世界的、東南亞的、台灣的角度來看樂生院均有其獨特價值及保存意義。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秘書長張維修則從都市計畫、城鄉發展的角度回應,他認為迴龍地區一向位於都市邊緣,若真的將樂生院闢建為捷運機場,將使迴龍地區更為邊緣化,不但將失去樂生院這美麗的空間,也將失去與外界更多交流的機會。 出席的院民代表近20人於此時也面對媒體象徵性地遞交給捷運及社會大眾的一封信,表達院民對樂生的情感及保留的理由與決心。長期進行樂生院民口述史的台灣科技大學范燕秋教授則從院民人權的角度切入指出,樂生療養院並非一個醫院而是療養所,因此是一個生活機能完整的社區;樂生院代表台灣公共衛生史以及醫療史上一項歷史見證,極具文史價值。若為了捷運機場而將他們在趕到醫療大樓,使他們失去作為正常、健康人的身分,再度成為病人,也可說是對他們人權極大的侵害。 代表新莊在地文史團體的翁隨華則指出,從新莊在地的角度來看,長期以來新莊的古蹟只有清代的,而樂生療養院正代表歷史延續發展的日治時代的古蹟,保留樂生院正為使新莊擁有完整的史蹟,也是了解完整的新莊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樂生院所代表的台灣醫療史、傳染病史經驗,對於類似SARS的傳染病衝擊,能提供我們許多重要的參考價值。(2004-08-31)
【參考新聞】 ◆[生態保育]庫頁島石油開發衝擊瀕危灰鯨 IUCN將展開調查 --﹥ 瑞士,格蘭,2004-08-26 (ENS)- 由輸油管聯結到庫頁島(Sakhalin Island)的兩個近海鑽井平臺,是俄羅斯下一個準備進行的遠東石油開發計劃,但此計劃的開發位置鄰近西部灰鯨的夏季聚食場,目前全世界只有此處有瀕臨絕種的西部灰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正在召集獨立科學評估專門小組的成立,以對此開發計劃可能對鯨魚造成的影響作出評估。 這個由「庫頁能源投資公司」(SEIC)所負責石油開發的計畫,稱作「庫頁二號二階計畫」,由於可能威脅到西部灰鯨的生存,目前正接受公眾監督。面對大眾疑慮,SEIC公司已決定協請ICUN來進行事實評估,已決定石油開發對鯨魚的威脅程度。由於目前這項評估計畫仍在進行當中,SEIC公司已將部分開發工程的時程延後。 ICUN表示,西部灰鯨在西北太平洋唯一的族群,目前所之可能不到100頭,被列為《瀕危物種紅皮書》的受威脅等級。 由SEIC公司所委任、由IUCN負責召集的「獨立科學評估小組」,成員將包含國際上各領域的專家──包含灰鯨生態與行為、石油外洩風險分析、噪音與生物聲學(bio-acoustics)等議題領域。ICUN表示,此案所關係到的所有議題,都將和涉入此開發計畫的保育社群、政府、貸款機構與公司部門等,進行密切的諮詢。 該評估小組預計在今年11月底完成評估報告。這份報告將提交至開發計畫的決策人士,包含可能的貸款者在內,作為決策參考資訊;同時,報告內容也將對外公開。 SEIC公司是一基於「庫頁二號生產──共享協議」所成立的開發公司,主要出資者為殼牌石油公司,其他主要的股東還包括日商三菱公司、日商三井(Mitsui)公司。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6-04.asp 中國,北京,2004-08-26 (ENS)- 據26日中國新華社報導,為了展示瀕危的中國國寶「大熊貓」,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方的寶興縣政府計劃將打造一處生態保護旅遊區。此一生態景區將包含現有的蜂桶寨縣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的一位官員表示,在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共棲息著140多隻大熊貓,佔全國大熊貓總數的10%以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6-02.asp ◆[能源議題]美國鈽運輸安全性亮起紅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26 (ENS)- 美國布希政府近日提出的鈽運輸計劃,是要將武器等級的鈽運送至法國作再加工,一位德州國會議員即對運送的安全性表示擔憂。美國能源部的計劃,是從南卡羅納州查理斯頓市的港口運送出140公斤(300磅)武器用途的純鈽至法國。屆時這些鈽將會被製作成混合氧化物燃料,再運送回美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6-01.asp ◆[能源議題]美國西部廣大區域 開放石油及天然氣開採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26 (ENS)- 根據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的石油及天然氣公司在過去20年來,輕易地進入美國西部國有土地進行開採,但此一地區的開採對美國整體的能源供給卻僅有些許的貢獻。由環境工作小組所作出的研究結果發現,美國聯邦政府所出租或提供的土地面積,其涵蓋範圍比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三個州加起來還要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6-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6-09.asp ▲[環境小百科]環境正義:人人平等享受環境資源與生存空間 --﹥ 百科博士 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簡而言之為:「由於環境因素而引發的社會(不)正義,尤其是關乎強勢與弱勢團體間不對等關係的議題。」環境社會學者Camacho於其著作中更進一步說明:「環境正義是一種反對政府、資本家與強勢團體對於弱勢族群的環境殖民行徑,並主張消除貧窮、資源永續的共享、廢棄物的妥善處理,以及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其涵蓋了兩個面向,分別為「當代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權」及「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的平等狀態」。 百科教室 「環境正義」一詞源自於美國,起因於1980年代中期美國黑人為抗議垃圾傾倒於其生活區域而提出的一種概念。1987年時,美國聯合基督教會種族正義委員會進行一項有關「有毒廢棄物與種族」的研究,提出在美國有毒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地點有很高的比例是位於少數民族的社區內。1991年10月,美國第1屆「全國有色人種環境領袖會議」提出1份「環境正義基本信條」,17條的條文主要提及了維護環境資源永續經營管理的重要、公民參與政策的權利、尊重各族群與多元文化等訴求。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污染與破壞自然環境的速度急遽加快,而相對所產生之需要掩埋或處理場所的廢棄物亦大量增加,此時屬於社會階層中的弱勢族群社區,以及是無法出聲發言的荒野、海洋,就成了犧牲品。就台灣而言,蘭嶼的核廢料議題,最初採用欺騙的手段,以「工廠」的名義進入,而避談可能的危害及風險,便是環境不正義的舉動。而對於並未得到核能發電的好處,卻必須承擔台灣本島核廢料風險的當地住民而言,這樣「境外處理」的態度,本身亦違反了「環境正義」原則。 除了會危及生態與環境的議題之外,即便是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出發點的「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等議題,也與「環境正義」有關。例如台灣近期所規劃的幾個國家公園,皆因當地居民強烈反彈而有所爭議,主因為所規劃的國家公園區域大多位於原住民的生活區中,而現行的國家公園法,在設置過程中未將當地住民的意見納入,或無法合理保障當地住民的權益,亦違反了環境正義所強調的公平正義原則。雖然保育理念本身的出發點是對環境友善的,但是若在過程中或結果卻形成了對部份族群的明顯不公平,仍然是環境不正義的。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孫秀如 彙編,高英勛 審校) ●[講座]仙腳石下的甜蜜陷阱-食蟲植物 --﹥ 時 間:8月31日(二) 晚上7:30-9:30 食蟲植物是一群具有特殊構造,可誘捕、消化昆蟲的吃葷植物,一般人常見的捕蠅草、豬籠草等皆屬此類。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受行政院農委會委託,在仙腳石附近長期觀察及記錄長葉毛膏菜、小毛氈苔、長距挖耳草等稀有原生食蟲草的生長狀態,目前已完成宣導手冊及詳實生動的幻燈片,期望在食蟲植物組組長的解說下,讓您與這些神秘嬌客能有更親近的接觸! 詳情請參閱 http://sowhc.ngo.org.tw/ ●[講座]如何配合課程進行環境教育-以大山背與內灣為例 --﹥ 時 間:9月6日(一) 上午9:00-11:00 詳情請參閱 http://sowhc.ngo.org.tw/html/volunteer/01/01.html 時 間:10月23日(六) 上午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10 ●[研討會]Jo'burg+2 in Taiwan研討會 --﹥ 時 間:9月3日(五) 下午1:30-3:30 2002年8月25日至9月4日間,台灣政府代表團與民間代表團「台灣非政府組織行動聯盟」一起參加南非永續發展高峰會。在約堡期間,政府代表團團長葉俊榮提議組成「約堡俱樂部」,民間代表團提議「永續台灣元年」,約定每年同一時段舉辦「Jo'burg+ N in Taiwan 研討會」。回國後,民間NGO延續Jo'burg精神,成立民間永續發展促進會,2003年9月13日首度舉辦「Jo'burg+1 in Taiwan研討會」,會中建立「五方論壇平台」,企圖建構永續發展的夥伴對話機制。2004年為永續台灣二年,本次「Jo'burg+2 in Taiwan研討會」以「當永續台灣遇到風險台灣:地方觀點」為討論主軸,發表「台灣十險」,並舉行「台灣蝴蝶西南飛」電子新書發表會,書中記錄2年前民間代表團參加南非永續發展高峰會的點點滴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