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美國林務局提越野車管制草案 點燃爭議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07 (ENS)- 保育人士、休閒團體和越野車騎士普遍都贊成美國林務局應發展一項國家計劃,以對國家森林內的越野車輛出入進行管制。但此計劃的細部內容也引發許多反對意見,所有的利益團體都確信最後立下的法規,對於未來林務局所管理的1億9,100萬英畝的公有土地,將成為重要的影響關鍵。 目前在美國擁有越野車的人口,已從1972年的500萬人成長至3,600萬人;然而,這類車輛的使用,會對環境、野生生物與其他使用公有土地作休閒活動的人士造成負面衝擊;而且在近年來,各方主張不同權益的團體之間,相互間的衝突也逐漸升高。 美國林務局長表示︰「這不是個容易處理的議題,但是如果我們再多等一天、一個禮拜,或甚至一年,對土地的衝擊和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議將變得更難解決,我們必需現在就處理這個議題」。林務局在今年7月間已出一項草案,希望藉由在每座森林或草原地區建構路線、航線和區域的標示系統,分辨哪裡可以騎、哪裡不能騎越野車。 越野車擁護者大力支持這個草案。「美國責任遊憩協會」(ARRA)執行長史密斯(Larry Smith)表示,「這項草案強調了林務局對公有土地的定位:公有地是屬於全體美國人,而不是只屬於少數社會精英」。 批評者則持相反的看法。他們認為,面對這麼大的問題,林務局所提草案太過退縮。「自然步道與水資源聯盟」執行長的史考特(Kovarovics)表示:「沒有完成工作的時間表,也沒有投入資源以執行新法的保證,這個議案僅是紙上談兵」。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7-10.asp ◆[生活環境]裝載有毒灰燼船隻於土耳其海岸沈沒 --﹥ 土耳其,伊士肯東,2004-09-07 (ENS)- 一艘載有毒性灰燼的西班牙船隻,在經過4年多後,週一在土耳其的南地中海沿岸沈沒。自2000年起,在土耳其和西班牙兩國政府協商如何處理該船所載運的有毒貨品時,「MV Ulla」號船隻就已在伊士肯東港附近拋錨泊船,地中海綠色和平組織保育人士也在多年前提出船隻可能會沈沒的警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7-03.asp ◆[生活環境]法蘭西斯颶風遠離 伊凡颶風恐對佛州造成威脅 --﹥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2004-09-07 (ENS)- 在三週內遭受兩個颶風肆虐的佛州居民,正密切注意在大西洋上逐漸成形的第三個颶風「伊凡」,此颶風正逐漸往西移動。佛州在歷經法蘭西斯颶風帶來的豪雨以及查理颶風帶來的猛烈強風肆虐後,4級颶風「伊凡」正漸漸穿越大西洋,而佛州可能在下週末就遭遇第三次颶風的侵襲。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7-02.asp ◆[其他]放射性同位素衰變快 若延誤送抵醫院即無用處 --﹥ 奧地利,維也納,2004-09-07 (ENS)- 國際原子能總署指出,放射性物質的國際貨運,最近遭到拒送或延誤送達的件數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醫學診斷和治療用途的短生命期同位素。[此現象必須重視的原因在於]醫院和診所必須仰賴國際運輸將這些放射性物質準時送達──特別是在這類同位素的半衰期極短而必須利用空運的情況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7-01.asp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搶救伊比利亞山貓 西班牙保育團體要求立即封路 --﹥ 西班牙,馬德里,2004-09-03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西班牙分會在一隻伊比利亞山貓又慘遭輾斃後,再度呼籲封閉一條穿越Donana國家公園境內的道路。交通意外已然成為造成山貓死亡的頭號殺手且已顯著減少了山貓的數量,目前在西班牙及葡萄牙境內僅剩不到200隻的大山貓在苟延殘喘。在前一隻山貓遇難的幾個月後,又一隻20個月大的雄山貓慘死輪下,這個路段前後已經狂死了14頭山貓。 世界自然基金會西班牙分會秘書長強調:這是在自然保育區內最令人無法忍受的現象,如果這個危機沒有及時制止,且這些荒謬至及的基礎建設腳步沒有停歇的話,山貓的滅絕將無可避免。 自從安達魯西亞政府2001年將這條道路柏油化之後,該分會與西班牙境內的其它保育團體已針對這條道路抗議多年且已投書歐盟環境署,近期歐盟環境署已通知該分會,由於西班牙政府已違反歐盟頒訂的《環境衝擊指令》與《棲地指令》,目前已啟動相關機制。 WWF強調,沒有任何折衷方案,惟一的行動就是立即封路,搶救山貓。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劉文彥 編譯,莫聞 審校)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7-09.asp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從缺水問題看台灣的水資源管理──水庫至上思維亟待檢討 --﹥ 作者:莫聞 8月下旬艾利颱風挾帶豐沛雨量席捲台灣,意外造成石門水庫供水區水中挾帶大量泥沙,原水濁度過高致使淨水場功能停擺,大桃園地區近200萬人口整整12天無水可用的窘境;類似這種「豪雨導致缺水」的情景在七二水災過後的台中也發生過,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豐沛水量衝壞鯉魚潭水庫水閘門鋼纜,使得脫落的水閘門堵住出水口,大台中地區數百萬人缺水10多天,民眾怨聲載道,哀聲四起。 對照歷年來台灣每逢老天不下雨即面臨缺水的老公式,今年居然兩度發生了豪雨過量引起缺水的情況,可見台灣的缺水問題並非老天下得雨不夠用,而是雨水下到地面後,該怎麼運用、管理的問題,凸顯了台灣的水資源管理策略面臨檢討的必要性。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water/2004/wa04091001.htm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颱風過後,自來水公司原以為按照往例,兩三天內水庫泥沙便會漸漸沉澱,不料隨著時間推移,水質混濁度竟然一天比一天高,從8月26日的2-3萬度,到30日的4萬度,到了9月1日更飆高到7-8萬度(自來水廠原水濁度超過7000度便無法處理),相關單位這時才警覺到,石門水庫泥沙淤積的高度,恐怕已經超過標高195公尺的石門大圳取水口。而經濟部也趕緊採取臨時應變方案,從石門水庫後池堰及壩頂取水,解南桃園燃眉之急。 但是,抽取水庫上層水,能夠解得了一時之渴,卻不是解決桃園缺水問題的長久之計。豪雨之後的水荒,暴露出大漢溪中上游集水區管理的種種亂象。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4/ou04091001.htm ●[活動]溪流常體檢、魚兒更優游-歡迎參加魚類永續利用問卷 --﹥ 時 間:9月1日-12日 環境資訊中心連續2年協助進行「南北勢溪魚類永續利用問卷」的線上調查,均獲得大家熱烈的迴響,為了讓我們週遭的溪流環境更加健康,今年將為雙溪流域進行線上體檢。這次,我們也準備了可愛的贈品給您,歡迎您參加「雙溪淡水魚永續利用問卷」活動,持續關心我們的大地! 活動網址 http://e-info.org.tw/activity/2004/ac04090101.htm 日 期:10 月 2 日(六) 竹塹城有4座城樓,東門迎曦,西門挹爽,南門歌薰,北門拱宸。竹塹城的興建,奠定新竹於北台灣的政治地位,也帶動了新竹從沿海到近山地區的全面開發。本活動將帶各位走訪竹塹古蹟景點,順道拜訪新竹地區的古蹟,瞭解新竹地方開發歷史。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2/hermeshinet/4/8908~/ancient-18.doc ●[講座]趣談台灣的蛙類--蟾蜍、樹蟾及狹口蛙 --﹥ 日 期:9月15日(三) 19:30-21:30 青蛙,夜裡最不甘寂寞的精靈,在數年前的某個夜晚,誘引某人從賞鳥、賞蝶中規中矩的領域,驟然變性為夜行性族類,從此跌進蛙類的世界而樂此不疲。9月,就讓蝶會的青蛙王子──陳王時老師以他豐富的觀察體驗引領你進入趣味橫生的台灣蛙類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 播出日期:9月1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混濁的界線 8月24日,艾利颱風來襲,新竹、桃園山區降下40年以來的最大豪雨,雨水夾帶泥沙自上游而下,大漢溪成為滾滾黃河。供應桃園地區民生用水的石門水庫成為泥漿壩。而桃園縣南區大溪、龍潭、中壢、平鎮的居民以及工廠,開始了將近半個月無水可用的惡夢,創下台灣歷年來停水時間最久、範圍最廣的紀錄。 【看守台灣】 曾經有人形容蘭嶼是被天神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有豐富的熱帶雨林景觀,也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更孕育了達悟族獨特的海洋文化。今年8月,一篇篇為了蘭嶼環境請命的信函從網路上傳播開來。水泥港、消波塊、觀光步道,這些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在小島上進行。是建設?還是一場生態浩劫? 【看守台灣】 一條被稱為台灣中部「母親之河」的大甲溪,過去風景秀麗,溪水清澈。但今年連續幾個颱風下來,激烈沖刷的土石卻讓大甲溪完全變了樣。暴漲的溪水、大量堆積的砂石,加上沿線幾個部落嚴重的災情,大甲溪的變化令多年來靠著它維生的居民詫異,但這樣的變化不是一夕之間,而是多年來開發破壞積累的結果。 ★[本會訊息]徵求「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 --﹥ 本會徵求網路交易觀察志工,協助內容為針對固定管道進行每月2次的定時調查。有興趣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填寫後寄至 ing@e-info.org.tw (主旨: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謝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i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