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你知道你喝的是什麼水? 從凌雲村事件談資訊公開的重要 --﹥ 本報訊 前陣子爆發桃園龍潭凌雲村「地下水遭污染」,而環保局水質檢測卻僅以水中重金屬含量,便判定符合飲用標準的荒謬事件,令人對政府環境資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究竟什麼樣的環境資訊是民眾所需要的?政府又要如何提供確實有效的資訊呢?在環保共識論壇的「強化資訊公開,以擴大民眾參與環保議題?」的討論中,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良善多樣的看法與建議,讓環境資訊公開的意義有更多層次的呈現。 對於如何進行環境資訊公開以滿足民眾知的需求,台大化工系教授施信民提出定量與定性的見解。他表示,政府所提供的環境資訊由於無法顧及一般民眾的需求而常遭詬病,是而環境資訊的公開除了要求環境行政程序透明化,環境資訊內容力求完整與充分之外,也須考量環境資訊之產生的數據定量與解讀定性兩個部份。「定量」是包括監測、數據蒐集及分析,應遵守一般相關科學程序之規範而使產出之資訊趨近正確。而對於因此所獲得的資訊進行解讀,也就是「定性」層面之描述,更應力求嚴謹,避免爭議。中央大學環工所教授李崇德也建議成立「環境資訊評析委員會」,像是類似提供颱風動向資訊的氣象局一般的機構,可以針對環境資訊定期公布,同時必須監督確認政府所公布以及相關民眾權利義務的環保資訊 。 聯合大學環安系教授余瑞芳則認為政府資訊品質管理與驗證,可以參考美國對政府資訊公開的管理,進一步避免因資訊品質問題影響政府公共政策與私部門之決策,而訂定指導性原則,如必須具有足夠的彈性以涵蓋所有類別的通信媒體;較重要的資訊應要求較高的品質標準等等;並建議透過第三公正團體以程序查核、統計分析等方式提供資訊品質的參考訊息。網友YC Chang則建議形成指標模式,將複雜的環境狀態,甚至系統運行機制,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讓決策者或一般民眾都能輕易的理解。不過他也提醒,指標的合成必須滿足物理或是統計的意義,縱然整體的精確度不高,但可掌握長程的趨勢。 最後,台大生工系教授張尊國認為,「環境資訊是環境保護進行決策與管理之重要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資訊之程度直接影響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能力與執行效率。管理的實質就是一種資訊的流通,當資訊愈及時、品質愈好時,管理效率就愈高。」且資訊公開也能減少民眾因資訊的不完整而陷入恐慌;資訊公開可以提供公平對稱的資訊質量,使各利益團體在協商環境議題之際,提高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另外,資訊越公開更可以節省重複觀測與建置的成本,也吸引更多人貢獻智慧,增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力與效率。 如何使民眾對政府提供的資訊更具信心,歡迎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士,連上環保共識論壇,提供更多想法與意見。
【相關文章】 ◆[其他]女性所承擔的環境責任 全球婦女環境大會揭幕 --﹥ 肯亞,奈洛比,2004-10-11 (ENS)- 第一屆「全球婦女環境大會」今天在「婦女為環境代言」(Women As the Voice for the Environment)的主題下,於肯亞奈洛比揭幕;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任肯亞環境暨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馬薩伊教授,將於大會中擔任主講人。這位長期為民主、環境保護與婦女權益奮鬥的運動家,將在會中分享她關於女性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的想法。 這項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總部的活動將持續3天,來自60個國家共140位傑出的女性環保人士將在這次會議中擬定「婦女環境宣言」,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言,並對特定計畫提出配套方案。 這次會議的參與者包含了各國的女性環境首長、原住民、以及城鄉地區的女性代表。討論的議題有衝突與和平、環境與衛生、都市發展挑戰、以及全球環境變遷等。另外,婦女在保育和永續發展議題上的重要角色,對於婦女和兒童的保護──這兩者常是貧窮、環境惡化與衝突下的首要受害者,也是會議討論的重點之一。 與這次會議舉行的同時,還有另一場「女性環境首長網絡」(Network of Women Ministers for the Environment)大會也將同步舉行,這個網絡是2002年3月在芬蘭赫爾辛基所發起的新團體,這次是他們第二次的集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1-05.asp ◆[環境政策]華盛頓公約大會否決一項大象保育行動 --﹥ 泰國,曼谷,2004-10-11 (ENS)- 華盛頓公約166個締約國的政府代表,今天未能在大會中通過一項企圖終結非法象牙貿易、加強管控境內象牙市場的提案──將肯亞庫存象牙標售計畫擱置6年的提案,遭大會否決。不過,大會中決議延伸對幾種動植物的保護力道,包括一種海豚和五種作為抗癌藥用植物的紫杉。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1-03.asp ◆[環境政策]美國總統候選人就環境議題展開辯論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0-11 (ENS)- 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上週五(8日)在聖路易士進行辯論,現任總統布希與民主黨總統提名人、現任麻州參議員凱利,進行三場辯論會的第二回合交鋒。在面對主持人提出環境政績的問題時,布希的回應遭到對手的質疑。當布希說到:「我想你們可以說我很稱職的管理這塊土地」,大多數民主黨員都不同意,許多共和黨員也不這麼認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1-04.asp ◆[生態保育]英國風力發電機開發案 引起威脅鳥類生存的疑慮 --﹥ 英國,倫敦,2004-10-11 (ENS)- 英國一項在肯特郡羅尼馬敘(Romney Marsh)開發26座風力發電機的興建案於12日展開,但此案面臨了來自英國兩大極具影響力的保育機構的反對。作為英國政府野生動物保育諮詢機構的英格蘭自然署,以及「皇家鳥類保護協」(RSPB),目前已對此案共同提出建議,希望能多聽取公眾諮詢意見。這兩個機構認為,如果將風力發電機興建在鳥類覓食區附近,將會有鳥類撞擊葉片的危險發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1-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1-09.asp
作者:紫秋千
東港溪發源地 東港溪,一條貫穿屏東縣內大大小小共15個鄉鎮的溪流,蘊育著屏東平原精華地段,正是發源於北大武山的西側支脈──真笠山。 再一次走這條路還是錯估了她,上次因為時間太晚而中途鍛羽而歸,這次在千辛萬苦中攻頂,卻還是比計劃中晚下山,原行前計畫再去萬安瀑布,也因為天色太晚而被迫放棄。 甚至為恐摸黑下山還一路加快腳步趕路,不過正因為接近傍晚所以回程剛好看到夕陽西下,彩霞染紅了整個天空,最遠還看到高雄市區的東帝士85層摩天大樓。 笠頂山進階級 真笠山,標高1166M,山頂有著一顆二等三角點,而她與鄰近笠頂山的這段縱走,也一直是屏東郊山的熱門路線,登山口在瑪家鄉的沿山公路上的佳義國小旁,假日常有許多遠到的山友拜訪,沿途路邊也設有許多停車場。 步道前段走來尚感輕鬆,約若20分鐘即可到達一處溪流,溪水清澈沁涼,不過過此後步道便坡度急升,直到穿過一片樹林後,陽光灑落,一片草原平台映入眼簾,也常見山友們在此歇息聊天。 拭去汗水,下山的山友們相遇打氣著,成片的綠蔭彷彿是綠色隧道般,走走停停之間總是一連串陡坡挑戰,都是60度以上的路徑,須藉助繩索方能續行。 錯綜複雜的山路 整個笠頂山區,依上山的路徑山友們共把它區分為5線,其最大特色即是叉路超多,如果沒有嚮導則必得隨時開口問問其他山友,雖然路都會相連,但若因走錯路而消耗體能,也將因此而耽誤了原定的行程。 就像上次來原預定要走第三線卻誤闖到第四線去,結果繞了一大圈誤打誤撞的攻到笠頂山三角點,卻因此晚了近2小時才回到登山口。 不管是捷徑或是產業道路皆是錯綜複雜容易迷路,如果遇到大蜘蛛擋道表示這條路很少人走了,而這裡的蜘蛛特別大隻,算是開了眼界。 途程中有一瞭望台,視野極佳,下方佳義國小、屏東科技大學乃至高屏市區都盡攬眼裡,同時在步道中段,有處三叉路口,一往萬安瀑布,另外二條往真笠山與笠頂山。 這裡剛好有個寬闊平台讓人泡茶與休息,此地正也可以瞭望到3條瀑布,可能是因為前幾天剛下過雨關係,今日方有緣見此美景,北大武山也正隱深於山嵐之中。 留待下次的涼山圖根輔點 走到一半時,往涼山的叉路口赫然在前,有點驚訝於這山區四通八達與臥虎藏龍,甚至前方還人聲鼎沸,原來他們是要再縱走白賓山與鱈葉根山的。 而每當海拔上升100時,熱心的山友就在樹上標示著數字,例如7代表著標高700,這樣的感覺像是爬百岳一樣慢慢倒數,腳步也不知不覺加快了些。 步道維護的相當好,破千處有一柵欄得跨過,這裡視野更廣,水門、涼山部落、隘寮溪盡是清晰可見,那通往霧台的台24線婉蜒曲折於下方,不過攻頂後的三角點處卻無視野,另有一塊基點寫著--東港溪水源,原來孕育屏東平原的源頭就在此發跡。 下次您來笠頂山區體會屏東的郊山時,也許可以早一點來,收獲將會很豐富,不論是視野或者是生態,如果時間夠,路線行前蒐集也完善的話,一天倒可輕鬆摘下真笠、笠頂二座山頭的。 休閒的土雞城 但經過我多次的拜訪,個人觀點建議您不要從第三線上去,因為那太過文明了,當您在爬山正氣喘如牛的時候,卻看到有人穿著高跟鞋、手拿著雨傘來遮陽,她們當然可不是來爬山,而是來吃土窯雞的,想想看到這樣的景象,還有心情繼續走下去嗎? 除非您真是來練腳力的,因為第三線一路都是好漢坡與拉繩子,專攻標高659的笠頂山,而且沒有停過,那可有點「硬斗」。 【下期預告】走過德文山 靜靜仰望聖山威嚴 ▲[生物多樣性-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現況]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濕地聯盟、生態保育聯盟──執著於政策推動與永續利用的保育團體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保育團體的組成類型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某些偏好物種組成的同好會,轉而推動保育事務,就如我們上週介紹的蝶會、鳥會等;另一類則秉持某種相同的保育理想而成立,不是針對某一類的特定生物,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常簡稱為SWAN, Society of Wildlife And Nature)、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以下簡稱濕地聯盟)等,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這類團體各有不同理念,但大致都認為談生物多樣性絕對不可能略過人類這個因素,因為人類若是對自然不夠了解,就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許多保育團體都是以舉辦自然活動,帶領民眾認識自然,進而了解永續利用的重要性。例如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就是「以帶領大眾貼近大自然為目標,藉由認識自然,瞭解自然,愛護自然,從親近泥土、山嶽、河川中,傳遞綠色家園需要永續發展的理念。」 另外有一些團體認為,除了帶領民眾認識自然之外,還需從決策面著手,如濕地聯盟就致力沿海漁業保護、本土魚類復育、催生海岸法、保護區規劃及經營管理,並出版書籍,及從事解說教育工作。這些工作涵蓋野生動物保護、海岸保全、水資源維護、漁業資源保育及教育推廣五大類,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並且要有學術研究做為依據,所以勢必與其他學術機構或研究性社團合作。 這類保育團體的工作人員,大半是義務性質,為了理念默默付出。而團體的營運經費,除了少數社團是由企業成立或接受政府資助外,一般保育團體的經費大多是來自於會員的會費或民眾捐款。由於不是針對特定物種,不容易吸引大眾的注意,所以這類團體,在人力與經費調配上,往往捉襟見肘,因此在宣導時,經常還是藉由賞鳥、賞蝶、賞花等活動來達到宣傳目的,有時反而會模糊團體的理念。 在保育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狀況下,類似名稱、類似功能的保育團體其實不少,有些甚至只是掛有保育之名,卻未見保育之實,這不但會分散資源,也混淆大眾的認知。因此有一些團體開始串連合作,推動政府正視自然生態保育。生態保育聯盟就是數個保育團體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之後成立的,目的是結合更多的保育團體,更能傳達保育理念。目前「加盟的相關保育社團」約有40個,堪稱國內最大的保育聯盟,這個聯盟若能成功整合,相信對於生態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推廣將更為有力。
【相關網站】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課程]談先民與植物的融合應用──植物與生活應用 --﹥ 時 間:10月20日(三) 19:30-21:30 植物是自然界的生產者,所有生物均賴植物存活,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先民知道如何適時從生活周遭取材,如清明節以鼠麴草入粿、黃槿葉鋪底,端午節門上插榕艾菖蒲,用芒萁編籃子、用筆筒樹蓋房子;構樹曾是東亞共榮圈流通貨幣的原料,蓪草更是讓台灣植物資源躍上國際舞台的第一先鋒……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69 ●[活動]台灣山毛櫸步道環保之旅 --﹥ 時 間:10月23日(六) 提供民眾參與珍貴樹種棲地親自體驗。 詳情請參閱 http://bulletin.coa.gov.tw/?cat=show_act&serial=9_diamond_20040921173657 ●[活動]挖仔尾紅樹林自然體驗 --﹥ 時 間:10月30日(六) 挖仔尾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南岸,是全台紅樹林分布的最北限。保留區內匯集來自河川上游及海洋所帶來的各種無機鹽及有機物,再加上紅樹林本身枯枝落葉的掉落與分解,使得區內沈積了大量有機養分,提供魚蝦貝類等生物豐富的食物來源及棲息場所,展現出相當特殊的自然生態。10月,風、螃蟹、候鳥、彈塗魚和水筆仔,在淡水河左岸的挖仔尾,等著和你進行一場美麗的相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activity/2004/tp/1030_1030_wazwei/index.htm 時 間:11月6-7日(六-日) 笨港原是一個優良的港灣,然而隨著河道的淤積,河港功能逐漸喪失,到了清乾隆與嘉慶年間,先後經過二次的洪水氾濫,溪水從笨港街中衝過,把笨港分隔為南街(現在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和北街(現在的北港)。而接下來的漳泉械鬥及吳蔡二族分姓械鬥,更造成泉州人守北笨港〈今北港〉,漳州人走南笨港〈嘉縣新港〉的局面。日後隨著商業的發展,造成北港日漸繁榮,新港漸趨沒落……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2/hermeshinet/4/8908~/ancient-19.doc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