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

你知道你喝的是什麼水? 從凌雲村事件談資訊公開的重要

本報訊

政府採樣檢測的水質報告,如何取信於民呢?  前陣子爆發桃園龍潭凌雲村「地下水遭污染」,而環保局水質檢測卻僅以水中重金屬含量,便判定符合飲用標準的荒謬事件,令人對政府環境資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究竟什麼樣的環境資訊是民眾所需要的?政府又要如何提供確實有效的資訊呢?在環保共識論壇的「強化資訊公開,以擴大民眾參與環保議題?」的討論中,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良善多樣的看法與建議,讓環境資訊公開的意義有更多層次的呈現。

  對於如何進行環境資訊公開以滿足民眾知的需求,台大化工系教授施信民提出定量與定性的見解。他表示,政府所提供的環境資訊由於無法顧及一般民眾的需求而常遭詬病,是而環境資訊的公開除了要求環境行政程序透明化,環境資訊內容力求完整與充分之外,也須考量環境資訊之產生的數據定量與解讀定性兩個部份。「定量」是包括監測、數據蒐集及分析,應遵守一般相關科學程序之規範而使產出之資訊趨近正確。而對於因此所獲得的資訊進行解讀,也就是「定性」層面之描述,更應力求嚴謹,避免爭議。中央大學環工所教授李崇德也建議成立「環境資訊評析委員會」,像是類似提供颱風動向資訊的氣象局一般的機構,可以針對環境資訊定期公布,同時必須監督確認政府所公布以及相關民眾權利義務的環保資訊 。

  聯合大學環安系教授余瑞芳則認為政府資訊品質管理與驗證,可以參考美國對政府資訊公開的管理,進一步避免因資訊品質問題影響政府公共政策與私部門之決策,而訂定指導性原則,如必須具有足夠的彈性以涵蓋所有類別的通信媒體;較重要的資訊應要求較高的品質標準等等;並建議透過第三公正團體以程序查核、統計分析等方式提供資訊品質的參考訊息。網友YC Chang則建議形成指標模式,將複雜的環境狀態,甚至系統運行機制,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讓決策者或一般民眾都能輕易的理解。不過他也提醒,指標的合成必須滿足物理或是統計的意義,縱然整體的精確度不高,但可掌握長程的趨勢。

  最後,台大生工系教授張尊國認為,「環境資訊是環境保護進行決策與管理之重要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資訊之程度直接影響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能力與執行效率。管理的實質就是一種資訊的流通,當資訊愈及時、品質愈好時,管理效率就愈高。」且資訊公開也能減少民眾因資訊的不完整而陷入恐慌;資訊公開可以提供公平對稱的資訊質量,使各利益團體在協商環境議題之際,提高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另外,資訊越公開更可以節省重複觀測與建置的成本,也吸引更多人貢獻智慧,增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力與效率。

  如何使民眾對政府提供的資訊更具信心,歡迎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士,連上環保共識論壇,提供更多想法與意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