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紅樹林是守護亞洲海岸的安全網 --﹥
記者 Frederick Noronha 報導 印度,果亞,2004-12-10 (ENS)- 有些人稱它們為海岸看守者,也有人視它們為生命力的指標,但是常常忽視它同時也是生命保衛者。印度的科學研究人員已經證實紅樹林植物在海岸環境的重要性,千百年來最嚴重的超級颶風在1991年襲擊印度東海岸的奧利沙省,造成超過1萬人死亡並且摧毀了近3百萬間房舍,除了位於肯德拉帕拉區受到紅樹林植物保護的納西島之外,幾乎奧利沙省所有的海濱地區均受到波及。 設立於印度果亞的國家海洋學院的紅樹林專家巴特(S.R. Bhat)聲稱:「這項奇蹟似的例外歸因於當地紅樹林『海岸防衛軍』的存在,適時消減了颶風的威力。」 歷經數十年的忽視和摧殘,人們開始感念紅樹林帶來的這許多好處,孟加拉、印度和越南已經著手進行海岸的紅樹林復育計劃,在越南芹椰地區,學校孩童已經再造了相當大幅面積的紅樹林群落。 印度西岸的古加拉特省已經復育了超過1萬3千公頃的紅樹林,連位於印度西部的小省份果亞省,也造林將近7百公頃。此外,每年依賴紅樹林維繫的河口漁業,估計約可生產3萬公噸的魚類以及13萬公噸的蝦蟹。 紅樹林木材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重大經濟產物,可用它來造船、做家具、製作碎木片以及木炭,馬來西亞Matan地區經營近4萬4千公頃的紅樹林用來生產木材和木炭。 巴基斯坦目前已可生產紅樹林蜜,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巴基斯坦分部聲稱:印度河三角洲北岸的紅樹林蜜源生產計劃已經吸引了相當多村民的注意並且已逐步踏上了成功之路。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10-01.asp ◆[環境政策]每年有500萬兒童死於饑餓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紐約,2004-12-10 (ENS)-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年度饑荒報告,每年有500萬名兒童死於饑餓和營養不良,這也使得發展中國家損失數十億美元的生產力。糧農組織表示,假如不直接投入成本來處理饑荒問題的話,將必須花費更多的資金來處理衍生的社會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10-05.asp ◆[環境政策]對抗污染 尼泊爾最高法院採司法積極主義 --﹥
記者 Deepak Gajurel 報導 尼泊爾,加德滿都,2004-12-10 (ENS)- 尼泊爾最近正積極打擊加德滿都谷地和國內各地方的污染事件,在一連串判例中,最高法院的判決均以公共健康與乾淨環境為考量。在眾多案例中,最高法院的裁決均有利於公益倡導人,不利於污染者。為了從法律面遏止污染問題擴大,最高法院在年初已要求政府任命環保稽查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10-04.asp ◆[生活環境]加拿大擬管制廢水中的氨、氯含量 --﹥
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2004-12-10 (ENS)- 加拿大政府正著手淨化國內的水質,其作法是限制都市廢水處理廠所排出的2種毒性化學物──氨、氯。加國環境部長狄昂(Dion)本週說,政府已承諾促進環境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以協助各地方政府達成污染防治目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10-02.asp ◆[國際新聞-全球變遷]因應氣候變遷 發電產業錯失良機 --﹥ 本報訊/賈德揚譯 莫聞審校 面對氣候變遷此一21世紀最大的危機,發電業者身為溫室氣最主要的排放源,卻未能以負責的態度面對。上述論點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其新發表的報告《電力行業排行報告》(Ranking Power)所提出的。 這份報告指出,整體而言,電力公司並未在再生能源與能源效能方面挹注足夠的投資──而這兩者正是最有效遏止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案之一。報告中說,大約有2/3的電力公司在因應全球暖化問題上,總分10分缺拿不到1分,而有90%的公司得分不到3分。 「電力產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產業,目前大部分電力公司仍然依賴燃燒石化燃料的發電方式,全球37%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這些產業。」WWF氣候項目摩根(Jennifer Morgan)指出,「然而,我們所分析的這些電力公司,卻沒有準備採取行動,調整現有的火力發電系統,也沒有準備在再生能源投資和提高能源能效方面進行投資。如果全球電力行業繼續使用燃煤污染大氣環境,將錯失舒緩氣候變遷危機的大好時機」。 《電力行業排行報告》針對OECD國家和俄羅斯的72家大的發電公司的情況做出分析和評估。《電力行業排行報告》的排行依據是這些電力公司對再生能源和效率高的天然氣的使用、收費以及投資。全球很少有公司在兩種方法上表現都很好。美國電力公司在排行榜上總體得分非常糟糕,24%的公司累積得分為零,而其餘的76%,得分低於一分。 歐洲電力公司表現略好。沒有任何歐洲公司拿到零分,而表現最好的公司是西班牙Iberdrola的4.3分。但是只有1/5的歐洲公司所採用的再生資源佔全部燃料的2%以上。在日本和澳大利亞,再生能源的利用也非常有限,而碳素最高、污染最烈的褐煤,卻是這兩個國家電力公司的主要選擇。 WWF表示,電力產業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嚴重地威脅到電力原本所支持的各項發展。除非現在採取行動,否則數以百萬計的人將承受海平面上升、淡水供應不足、極端氣候以及疾病的危害。但是3/4的公司仍不願提出其自身的全球暖化危機因應計畫。摩根抨擊:「這些公司缺乏責任心,他們無法獲得公眾的信任,並且很容易被人與傲慢畫上等號。」(2004-12-15)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10-09.asp ▲[深度報導]世界保育大會見聞(一):從IUCN主席改選看保育思潮演變 --﹥ 作者:王茹涵 由IUCN舉辦的世界保育大會(WCC)在11月17至25日於曼谷召開。我由於身為IUCN亞洲區域辦公室的實習生,因此有幸能參與這4年一度的保育盛會。此次大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委員會(Commissions at Work),世界保育論壇(World Conservation Forum,WCF)以及會員事務會議(Member Business Assembly)。其中又以為期3天的世界保育論壇為眾所矚目的重頭戲,在這論壇當中不論是否為IUCN的會員與否,只要是與保育界相關的人士,都有機會到這裡來進行資訊交流。 WCF於18日上午正式展開。三天來大會將節目安排的非常緊湊,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大會展示了不同的交流空間,從演講,工作坊,圓桌討論,海報展示,影片欣賞等等五花八門的形式。在今年大會主題「人與自然:世界只有一個」之下,論壇內容又分了四大主題:1.生物多樣性與物種滅絕:全球變遷中的危機管理;2.生態系管理:永續力與生產力的串聯;3.衛生,貧窮與保育:對促進人類福祉的回應;4.市場,產業與環境: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法規與政策。 而我在WCF的體驗,就從參加第三項「衛生,貧窮與保育」系列的開幕式起。 近年來保育思潮已和人權與福利等議題密不可分,不若十幾二十年前,保育人士只關心物種卻忽略人類。而聯合國更是將1997~2006明定為「消除貧窮的十年」,因此致力於提升人類健康,降低貧窮人口在保育運動中已成了一股政治正確的思潮。這幾年各大保育組織的計畫在物種,棲地保護之餘,一定不能缺少的還有確保人類生命,安全,基本權利與生計等計畫,也因此這次大會有這麼一系列關於「衛生、貧窮與保育」的討論也不為怪了。 在開幕式裡,首先被討論的議題是與衛生,貧窮與保育相關的人權,例如食物權(包括確保營養來源、糧食安全)以及用水權(包括潔淨的用水等等),接下來的討論著焦在如何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策略,以達到確保人身安全與富足的生計。在此次大會論壇的討論中,很有趣的是我發現,對許多與會者來說「保育」往往不是目的,而成了一種手段或工具,例如在第二天相關的工作坊座談中,有位學者提到為了要對鄉間窮人的生計採許取多元化的選擇,因此商業產銷非木材類的森林產品(NTFP)(像是藥草,橡膠)是可行的方法。NTFP是近年來許多保育人士提倡保育森林木材物種,維持健康森林生態系的另類選擇,但在這場討論中,保育成了「副產品」,減低貧窮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沒有誰對誰錯,不管是以保育為目的或是以保育為手段,但顯而可見的是,21世紀的保育新方向是越來越重視「人」的參與、以及與保育對「人類」的影響。而這個新方向從此次IUCN主席改選也可看出端倪。 這次兩位主席候選人,一位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哈珊(Parvez Hassan),另一位是來自南非較年輕的穆沙(Mohammed Valli Moosa)。在會場內外隨時可見到助選人對IUCN會員拉票,競爭說是相當激烈。然而一開始穆沙的呼聲就比較強勢。相較於年輕開放的穆沙,哈珊算是比較傳統的強硬派,算是比較傾向「自然保育」派的。然而現任南非環境與旅遊部部長的穆沙在保育議題上常著墨於人與自然的互動,也獲許因此而得到大多數會員的青睞。 這一系列關於衛生、貧窮與保育的工作坊在三天的論壇中得到高度迴響,根據我的觀察,相關的工作坊所分配到的討論室不但都比較大,並且幾乎場場爆滿,許多與會者甚至還必須要站著參加。其他一些我認為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例如保護區相關議題,物種消失等參與的人數還不如這系列的討論來的捧場呢。
【文章連載】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綠色種子]一位資深解說員的養成(下) --﹥ 作者:朱惟君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員林茂耀同樣認為,一位優秀的資深解說員是相當難得的,除了本身的求知慾念要很強外,還當具備正確的「態度」與「反省能力」。 他舉例說,以前常會不自覺地耽溺在展現淵博知識時所獲得的掌聲中,而忽略了「究竟遊客需要的是什麼?」透過這樣的「看見」,他與民眾的互動悄然起了變化。「以前的角色比較像老師,現在會自然與遊客分享生命的歷程。」像苦楝的果實會串接起他小時候打彈弓的快樂時光;當解說「與生活經驗相連結」,更添豐富度。 透過反省,才能累積一定的專業能力,同時形塑個人別樹一幟的解說風格。「人生閱歷」同樣可為解說加分。 遊客需要時才解說,否則徒然造成他的負擔,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員古源睿表示,歷經人世上的體悟後,他深知給予時「不宜太直接」;先適度引導遊客感受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此時再來陳述背景知識,是較理想的解說方式。 解說還可以是一門藝術。 「愛自然的基礎也源自於愛人。」林茂耀認為許多保育人士常會忽略:愛護自然其實不能自外於人。有一回他帶領一群小朋友來到太魯閣的砂卡礑步道時,乍然見到螢火蟲的孩子們極端興奮,大家紛紛揮手就抓。林茂耀並沒有立即喝止,他要小朋友靜止不動,假裝自己是一棵樹,因為螢火蟲最喜歡停棲樹上,「現在大家來比賽,看看螢火蟲最先停在誰的身上?」解說技巧原是與對人的友愛密不可分的呢! 也因為比起一般人有更多機會待在國家公園內,資深解說員「與自然狹路相逢」的機會也更多些。 有一回帶步道解說時,陽明山志工解說員余桂英見識到了讓她畢生難忘的一個場景。 當時在步道上,迎面遇到正咬著一隻盤古蟾蜍的龜殼花,因為步道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大家紛紛猜說:到底牠會放棄獵物儘速逃離現場?還是不捨獵物而留待原地?誰料最後的結局完全出乎大家意想之外:只見龜殼花一邊繼續緊咬住蟾蜍,一面以尾巴朝上「倒退ㄌㄨ」的姿勢漸往峭壁上移去,讓余桂英驚嘆道:「有機會見到這一幕,真是比什麼都值得了。」 還有一回余桂英帶導覽時,當大家都浸染在暮色蒼茫的大屯夕照中,許是自然界裡一些無形的質素也一點一點沁入進了體內,產生了置換,使得原來已決議離婚的一對夫妻,最後因此改變了心意。 解說員本於無私無求的付出,相當讓人感佩,可他們都還是異口同聲的告訴我:大自然所回報他們的,還遠遠超過他們的想像呢!
【文章連載】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讀者投書]東山鄉垃圾掩埋場──如果你家頭上是這樣的東西! --﹥ 作者:晁瑞光 (台南社區大學) 如果有一天醒來發現你家上面有一個這樣的東西,你該怎麼辦? 以下的照片,是台南縣東山鄉的一個掩埋場,規模之大有如一個小型水庫,在掩埋場下方不遠處有一個村莊,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在他們村莊的上面有一個這樣的東西──與水庫一樣大的垃圾掩埋場! 下面是這座掩埋場的所在位置,東山鄉掩埋場就在水源區附近,鄰近烏山頭水庫靠近河川,附近盛產柳丁。 另外還有當地居民組成自救會的傳單,點選後可以放大。 從居民的反應,可以看到掩埋場的設置未經過審慎的考量,也未和當地的住民溝通,其實反應了從過去到現在台灣環境問題依舊是在老問題上打轉,或許公權力會使用強制的手段達成掩埋場設置的目的,然而環境一旦破壞了,要回復原來的面貌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事情也會在其他地區上演!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走入後山部落:司馬庫斯•神木群 --﹥ 時 間:1月15-16日(六-日)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雪山山脈雪白山西南稜線上,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傳說中,一個名為「司馬庫斯」的泰雅族祖先,帶領族人從南投攀越大霸尖山到此定居,部落因此而命名。本次活動將走訪這個泰雅族人的故鄉,神秘的部落,瞭解泰雅族人的文化及部落歷史。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3/village/931211-12_index.htm ●[活動]福山植物園賞鳥生態一日遊 --﹥ 時 間:12月23日(四) 福山植物園位於台北、宜蘭兩縣交界的山區,隸屬於林業試驗所,園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山羌悠閒的覓食,可愛的模樣讓人著迷;水生植物池內的鴛鴦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嬉游於水池間。靜坐水池一旁,清晰可見小鷿鷈潛浮清澈的水中身影,體態線條,與一花一草一木融合的美不盛收。這是一處草木蟲魚生長的山林,生動有趣的生命故事正在上演,歡迎您來趟生態的訪遊。 詳情請參閱台北鳥會網站 ●[活動]嘉明湖高山湖泊生態攝影之旅 --﹥ 時 間:12月22-26日(三-日) 嘉明湖獨樹一格,在湖邊看不到任何的樹木,放眼所見盡是低矮的箭竹草原所圍繞,尤其是在早晨日出暖陽的時刻,箭竹早原披上金黃的外衣,靛藍的湖水就像藍寶石般的瑰麗,兩相輝映之下景觀美麗至極……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931202.htm ●[課程]永續能源與環保生活研習工作坊 --﹥ 時 間:12月18日(六) 下午2:00-4:30 「永續能源與環保生活研習工作坊」活動。內容以永續能源與東北角生態環境為主軸,介紹永續再生能源和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及能源效率、能源選擇等意義及知識,讓大眾了解節約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益的重要性與如何實踐進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gff.org.tw/new/20041217.htm 由IUCN舉辦的世界保育大會(WCC)在11月17至25日於曼谷召開,這是IUCN四年一度的盛會,也是全球保育界的盛事。會中除了發表最新一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改選IUCN主席之外,還有哪些討論議題是值得國人重視的?身為IUCN亞洲區辦公室實習人員,王茹涵以其現場第一手觀察,為我們帶來更深入的資訊。 此系列報導,將於今日起一連刊出3天,可別錯過喔。詳細內容請看:世界保育大會見聞(一):從IUCN主席改選看保育思潮演變。 本會徵求行政工作人員一名,有經驗,並願接受培訓者佳,工作內容包含:
意者請備妥個人簡歷,寄至: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