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1-16 (全文版)

 
環境新聞
回顧系列
[台灣篇]丹大試辦狩獵活動引發爭議
[國際篇]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喜歡背垃圾的椿象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秋陽,沙欏,蓮花池(下)
[自然人文]德國天鵝村動物之家實習手記(七)動物送養後的突擊檢查
寓教於樂 [開懷篇]釣魚
[開懷篇]新科技
編輯報報 道歉啟事
本會訊息 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環境新聞回顧系列-台灣篇]丹大試辦狩獵活動引發爭議 --﹥

關懷生命協會2004年12月23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抨擊林務局做法不當(照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2004年12月15~23日期間,林務局於丹大地區布農族原住民生活領域,試辦「原住民基於傳統文化、祭儀需要之狩獵活動」,以試驗社區參與、兼顧保育與原住民傳統狩獵文化的可能性。消息經媒體批露,引發各界激烈的爭議。有動物保護團體以「殘暴不仁 竭澤而漁」抨擊林務局做法不當;然動物保護團體的批評也引起另一方面的聲音,認為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與精神應加以重視,不應將狩獵文化和盜獵畫上等號。

   由於目前國際上的生態保育潮流,已逐出現檢討往北美國家為主的「菁英集權排除式的保育思維」,轉而強調多元的治理型態,納入在地社區共管等概念,世界保育聯盟(IUCN)在2004年世界保育大會也提出「以槍與政府委任守衛所建構的圍籬正逐漸被主由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所組成的社會圍籬所取代」的聲明。因此,此次丹大的狩獵試辦計畫的後續發展,對於國內保護區的「在地參與、社區共管」政策取向而言,可說是具有指標性與前瞻性的意義。

  不過,相關媒體報導中有關丹大狩獵計畫未來考慮結合「生態旅遊」,讓獵人轉為「生態嚮導」帶領一般民眾打獵的描述,也可說是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林務局說是媒體過度引申,卻並未對外公開其研究計畫相關的詳細資料,以澄清外界疑慮。

  丹大試辦狩獵活動雖然已經結束,爭議並未終止,相關討論包括護生、生態保育治理、以及原住民傳統文化等觀點的交互論辯,各方觀點也都有其正當性訴求與深層的理念做基礎,若論辯各方能有機會面對面的溝通,建立對話與交流機制,或許是找出共同可接受方式的方向之一。

[環境新聞回顧系列-國際篇]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沿岸發生的海嘯,為近代對人類危害最為嚴重且立即性的天災。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沿岸發生的海嘯,為近代對人類危害最為嚴重且立即性的天災。這個海嘯主要是由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海域芮氏規模9.0及7.5的兩次海底地震所引發,而地震主要形成的原因為印度板塊沉降陷入緬甸板塊下方所造成。

  這兩個地震發生後隨即在印度洋引發海嘯,重創了印度洋沿岸地帶,有些地區甚至深及內陸3公里處,受影響的南亞國家有印度、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泰國等;除了南亞外,海嘯的影響力更波及遠在7000公里外的東非索馬利亞。截至2005年1月16日截稿為止,估計因此次天災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15萬人;而在12個受影響的國家中,總計至少有500萬人遷離家園。

  美國的「國家氣象局海嘯警報中心」雖然在數分鐘內即測出了這接連的地震,然而會造成南亞各國如此重大的災情,主要是起因於無預警系統的設置,使得當地民眾未及能時撤離所造成。

  世界各國於災害發生後便主動投入救災及重建資金的籌募,而聯合國亦積極提供人道的援助,其動員和資金可望是史上最大。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亦呼籲須重視災後的復原,避免因傳染性疾病引起更多的傷亡人數。而在進行人道援助的同時,對於環境自然生態系統的復原亦考驗著各國,除了對海岸地形的破壞有待復原外,另有因沖入海中的超量的垃圾殘骸及化學物質對沿岸紅樹林、珊瑚礁及海岸底層環境的危害,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估計,後續的救援及重建工作將須費時5至10年。

[攝影賞析]喜歡背垃圾的椿象 --﹥

文字/攝影:嘎嘎

這隻笨蟲,背的垃圾有螞蟻四隻,糞便三大佗……(攝影:嘎嘎)
這隻笨蟲,背的垃圾有螞蟻四隻,糞便三大佗……(攝影:嘎嘎)

  這一片泥土地裡要找到一隻蟲蟲,還有點困難!若不是發現牠的頭部,還不敢確認牠就是蟲。蚜獅背的垃圾大半是殼蛻,重量比較輕。這隻笨蟲,看樣子是椿象的若蟲,背的垃圾有螞蟻4隻,糞便3大佗,還有2片像是蜂巢的東東。牠是怎樣把垃圾背上身呢?經過細心的觀察終於有了答案。上一張的大螞蟻原來是疊在最上層的,這張小椿象用牠的後腳將螞蟻往下層塞,那兩隻後腳的動作就像媽媽背孩子一樣,不斷的往背上推,看來十分有趣!

  這個發現讓我十分振奮,如果我的判斷是正確的,會背垃圾的蟲蟲還有椿象。而且我看到牠們是怎麼將垃圾、糞便往身上背了!

想要知道還有什麼蟲也會背垃圾嗎?請上昆蟲網看看囉!

[自然書寫]秋陽,沙欏,蓮花池(下) --﹥

作者:阿藍

  產業道路走道九梅吊橋就分歧,一條往梅園竹村、另一條則通往蓮花池。走到搖搖晃晃的橋身,下頭溪水湍急、群山環抱,有幾分膽怯,眼神直視前方不敢往下。過橋後就是一段之字形的上升步道,寬約1.5公尺、路面完整,沿著山谷拾級而上,不難走,可是很耗肺活量。4、5月時下班後會跟朋友到美崙山健行,從好漢坡上、健樂坡下,一趟約20分鐘,鍛鍊體能,一個暑假沒走,現在走起蓮花池步道的確有些吃力。起先還可以哄哄自己,天色好、景色美,累了停下來欣賞風景;再繼續,心思開始動搖,埋怨自己找罪受,走山路虐待自己,好幾次想放棄,轉身下山回家,可是又不甘一個假日又浪費在電腦前。走走停停、休息、調整呼吸,路途也過了一半。

  上山的人不多,先遇到一對夫婦,互打招呼,又彼此打氣,那位好心的太太把她的竹竿送我,讓我好走路;先生提醒著:記得找登山隊的旗幟,可以幫你減少路程。有這些鼓勵,才有走下去的堅持與力氣。我一直很嚮往《家栽之人》中熱愛植物山林的桑田義雄,走在台灣東部崎嶇的山路,腦子盡是桑田義雄,如果他來走這條路,必是以浪漫閒適的心情,拿著放大鏡觀賞沿途的蟲魚鳥樹,累了,他會就地採拾野果讓你解渴,順便告訴你:「不一定要走完,能就坐下來吹風欣賞花草樹木就夠了。」我想辦法讓自己走起這段路是很浪漫的,讓桑田義雄的影像在腦中陪你走過這段。

  繼續,遇到兩位老外,打聲招呼又往上行走。有一段沙欏長得相當多,沙欏屬於大型樹蕨,跟筆筒樹很像,分辨的原則是筆筒樹樹幹上會有樹葉掉落的葉痕,沙欏則無,枯老的蕨葉不會直接掉落,一片疊著一片掛在樹幹上,就像穿一件咖啡色紗裙。沙欏,一個相當女性化的名字。彷彿來到異星球,沙欏一棵棵沿著山緣林立,嚴正的俯視你這外來的侵入者,空氣中飄散昭和花序,美得叫人心碎。

  約莫快到時,遇到一位也跟我一樣獨自上山的女子,綁著兩根辮子、腳穿涼鞋,兩人一見如故,見面便聊了起來。她自己一人到花蓮玩,這幾天住天祥,打算把附近的步道走完。她說起蓮花池的美令人動容,又說起上頭住了一位齊伯伯,一個人在山上經營民宿,齊伯伯的孩子均已長大不住在山上,跟他聊一會,下次有機會來可以住齊伯伯的家。我把花蓮一些遊玩景點與她分享,兩人又說起一個人走的好處,自由不拘束,只要多做一些事前準備,一個人其實很舒服。更巧的是,她說第一天到天祥文山溫泉,在揮汗如雨的情形下搭的便車竟然是我學弟的,世界還真小,巧得不得了!整座山谷迴盪兩個女生的笑聲,心情特別愉快,冥冥中有緣註定,你就是會在此時遇到這樣一位朋友。臨走前互留mail,下次有好玩的再一起去。

  穿過一片桂竹林,蓮花池就到了。池水少了很多,不過在一塊山坳裡有這一片湖泊,也是相當賞心悅目的事。湖水周圍散生毛地黃,現在不是毛地黃的花季,大多焦焦黃黃的,但可以想像夏天時這一片毛地黃盛開粉紅色風鈴花串的情景,湖水都想和著歌唱。我在湖邊坐了一會,把帶來的《台灣舊路踏查記》讀完,見天色不好便下山。上來是氣喘如牛,下山縱然是一路下坡,行走容易,卻已讓我的膝蓋不停打顫。看到兩隻台灣獼猴穿梭樹林,4點多鳥兒漸漸歸巢,山紅頭、小卷尾、綠繡眼,還有頭烏線在空氣中高唱:「是誰打破氣球……」

  回到平地已下午6點,腳酸痛不已,長假看不到一半就睡了。身體的勞動後的疲累,也是種幸福。

[自然人文]德國天鵝村動物之家實習手記(七)動物送養後的突擊檢查 --﹥

作者:北小安

  西元2002年8月25日,22歲的Christian和18歲的Jessica帶著我一同前往突擊檢查。一頭紅髮的Jessica,雖然只有18歲,但從12歲起便在動物之家當義工了。在德國,為了確保送養出的動物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動物之家的人員會在動物送出後,不告知領養者的情況下,前往領養者的家中突擊檢查 (Nachkontrolle)。

  「通常犬隻在送出至少兩個月後才會做突擊檢查,」Jessica說,「而貓咪則通常是至少一個月後,其他像天竺鼠、兔子等小動物則沒有時間的限制。」

  「為什麼要那麼久呢?」

  「因為急不得啊,」Jessica接著說,「許多犬隻送出時仍然是幼犬,再加上動物跟主人產生互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德國的動物之家,每一名義工都有權力去做突檢。以天鵝村動物之家為例,每年動物之家會在固定的會議,選出3個執行突擊檢查的人員(分別負責犬隻, 貓咪, 和其他小型動物)。然而,並不是沒被選上的人員就無法去做突擊檢查。

  「其實這裡的義工只要先獲得我的同意,即使不是被推選出來的突擊人員,同樣也可以去突擊檢查。」天鵝村動物之家主任Gabi Hahn女士笑著說。 Christian和Jessica便均不是由今年會議所推舉出來的突擊人員。

  車子開過十字山,山頂那宛如城堡般神秘的教堂隨即被拋在身後。Jessica拿出了這次我們要突擊犬隻的照片以及其領養者所簽署的領養契約書。這隻狗狗叫做Tommy,是一隻胸口有著白線的黑狗。牠是於今年4月時被送養的。按著契約書上所填寫的地址,我們不久就找到了Tommy的新家。那是一個典型的德國住家。兩層樓高,屋頂尖尖的房子前,有著一個寬廣的花園。

  當我們三個人走到前門時,便看到Tommy在花園內自由地跑來跑去(註1)。Tommy的女主人隨即走上前來。

  「讚美主。」

  「讚美主,」Jessica一邊將領養契約書秀給女主人看,一邊說,「我們是從天鵝村動物之家來看看Tommy過得好不好的。」

  「哈哈哈哈,」女主人隨即爽朗地笑說,「歡迎,歡迎。諾,Tommy就在這裡。」

  女主人將前門打開,歡迎我們進去,在花園裡神采奕奕跑來跑去的Tommy,一看到我們便熱情地搖著尾巴,甚至還站起來將前腳趴在每一個人的肚子上跟大家撒嬌。Tommy的狀況顯然非常好,於是Christian和Jessica只跟女主人簡單聊了4、5分鐘就結束了突擊檢查。

  「突檢的目的是要看動物的狀況,」Christian在回程的路上這麼對我說,「我很難跟你說狀況好壞的確切標準是什麼。我們可以說從一隻狗友不友善,有沒有攻擊性等等來判斷,但是往往還是要靠經驗累積下來的感覺來判定一隻狗過得好不好。」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看動物和領養者的互動囉?」我接著問。

  「沒錯!」Christian笑著說,「動物是否過著不錯,就是要從領養者和動物之間的互動來判斷。」

  回到動物之家後,Jessica在原來的領養契約書上簽上她和Christian的名字,並寫上「已突擊檢查」,接著將這份契約書連同Tommy的照片歸放在上面註明著「已突擊檢查」的資料夾內。

  除了事後的突擊檢查外,有些德國的動物之家甚至會在領養前到欲領養動物者的家中評估環境。不過,天鵝村動物之家並沒有做這項評估。

  「我們認為領養前的環境評估 (Vorkontrolle) 沒有很大的意義,」Gabi Hahn女士說,「民眾往往會先把環境打掃清理得很乾淨;雖然我們德國人通常不會說謊,譬如說明明家裡很小,故意謊稱家裡空間很大。」

  「重點是事後的突擊檢查,」Gabi Hahn女士接著說,「只要我們認為不合格, 便可以立刻將動物帶回。」

  在德國送養動物,完全是站在動物的角度去審慎評估。從一開始極其嚴格地審核領養者是否有資格,到領養者必需同意履行15條的契約,最後再加上事後的突擊檢查,這完全都是為了讓每個動物都能有著最佳的生活品質。台灣要如何提昇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是我們全體國民不可不深思的課題。

  畢竟,德國動物之家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使命,便是將每一個動物照顧到最佳的狀態,並且為其尋找並審核最合適的新家。

註1︰典型德國住家的花園籬笆都很低,大約都只有到腰身的高度。所以一眼便可看到花園裡的情形。

[開懷篇]釣魚 --﹥

  有3個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一人在看報紙,其餘兩個人卻憑空做著很奇怪的動作:他們一直煞有介事的假裝將魚餌裝上魚鉤,再拋竿到水裡。

  公園的行人都佇足指指點點,一個警察注視他們良久,上前問那看報的說:「那二人是你的朋友嗎?」

  那人回答:「是的。」

  警察道:「他們好像精神有問題,這樣會嚇到人,你最好馬上把他們帶走!」

  「啊!是這樣的嗎?對不起、對不起!我立刻帶他們走!」

  那人臉紅困窘的收起報紙,然後雙手開始用力的做划船狀,三人愈走愈遠……

[開懷篇]新科技 --﹥

  一個台灣人、日本人和一個美國人一起洗澡,突然間,美國人的手臂響了,他按一下手臂,鈴聲就停了。美國人很得意的說:「這是我們的新科技,只要在手臂裡移植一枚晶片,就可以當做call機了。」

  過了一會,日本人的手掌也響了,只見他舉起手掌,附在耳朵旁咕嚕咕嚕地說了起來,另二人更是驚訝。日本人得意的說:「這也是我們的最新科技,在手掌裡植入晶片,就可以當手機了。」

  台灣人很自卑,默默去上廁所。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由於沒擦乾淨,屁股裡面還夾著半張衛生紙。美國人和日本人嘲笑著問:「那是什麼?」台灣人靈機一動說:「哦!剛剛我有個傳真傳過來了。」

[編輯報報]道歉啟事 --﹥

  本報2005年1月16日環境副刊,因發報作業出錯,未能如期在1月16日當天發信至各位讀者信箱,造成讀者不便,特此致歉。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