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大家一起找黑琵 結果揭曉 --﹥ 本報訊 上週末(21-23日)為每年一次的全球黑面琵鷺普查,這項大家一起找Happy(黑琵)的普查行動,在台灣區的結果資料已於25日晚間匯整出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副理事長方偉宏博士已將此資料傳給香港觀鳥會彙整,預計全球的普查結果可望於2月份公佈。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013101.htm ◆[台灣新聞-其他]環境資訊協會2004茶會 活力環資-HOLA --﹥ 本報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感謝所有支持本會的好朋友外,也感謝理監事及志工的奉獻,於本月22日(週六)下午假NGO會館舉辦2004年終茶會「活力環資HOLA」;茶會在工作人員投入的行動劇中開幕,呈現2004年三個包括全球暖化、大海嘯、外來種入侵等重大議題,展現協會關懷環境並推動資訊的決心,活潑生動的演出、逼真的道具製作,令來賓拍案叫絕、印象深刻。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013102.htm ◆[土地及水文]海嘯死亡人數將近30萬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1-26 (ENS)- 印尼25日重新修正災難的傷亡人數,在12月26日發生地震及海嘯之後1個月,已知的死亡及失蹤人數將近30萬人。該國的衛生部表示,現已知有228,164人死亡或失蹤,比之前預估的傷亡人數增加超過5萬人。總死亡人數包括環印度洋地區其他10個受害的國家。 40多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發動9,000多名志工以及國際會員國中近300個捐贈國和受難國,遞送各種救援物資給這次史無前例的自然災難中的倖存者,救援物資內容有食物、乾淨飲水、健康照護、心理支持、避難設施和各種家用與衛生物品。 其他則有數十個急難救助單位正盡全力協助200多萬名流離失所的民眾,他們正遭遇各種不同困境,包括豪雨以及24日在印尼班達亞齊省因居民燃燒垃圾而失控的一場大火。 聯合國表示針對海嘯過後可能爆發傳染病威脅的警告,已經成功地預防南亞地區爆發大規模霍亂或痢疾。 國際救援機構樂施會在一項新的報告中警告,雖然各界協助南亞災民的初期捐款反應熱烈,但是有些承諾捐出的救援基金並未給付,同時貿易與債務的紓解、改革也被避而不談。樂施會表示聯合國提出由各國政府籌措的人道救援部分有26%尚未達到。 22日在日本神戶所舉行的聯合國災害防治世界大會共有168個會員國與會,大會呼籲降低暴露在自然災害中數百萬名民眾所面臨的風險。 與會者根據神戶所隸屬的轄區命名,正式通過「兵庫行動綱領:2005-2015」。這項十年計畫要求把災害風險置於國家政策中心,加強易受災害侵襲國家對危險的應變能力,並且大幅增加在災害預防方面的投資。 國際災害預警計畫已經開展,主要是要加強面對乾旱、森林大火、洪水、颱風、颶風、山崩、火山爆發、海嘯等各種自然災難的恢復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6-01.asp ◆[生態保育]美國專家力促政府 購買土地以保護佛州溼地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1-26 (ENS)-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4日表示,聯邦及州立機構必須加速承購或保護重要土地以促進佛羅里達州的溼地復育,使所付出的努力有更多成功的機會。該委員會表示,「幾乎可以確定」一些復育工作所需的土地很快將會開始發展,或在土地承購計畫完成前變得太過昂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6-11.asp ◆[環境政策]美國新墨西哥州 誓言對抗歐泰羅梅沙鑽井計畫 --﹥
美國,新墨西哥州,山塔菲,2005-01-26 (ENS)- 美國新墨西哥州將對抗布希政府開放大部分歐泰羅梅沙(Otero Mesa)牧草地區以作為石油和天然氣鑽井計畫的決定。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森(Bill Richardson)24日表示,「我們擁有一切」,並指明鑽井計畫無法保護敏感的生態系統以及稀有沙漠草原區的地下水供應,其強烈譴責布希政府忽視「新墨西哥州數千居民要求保護該區免受鑽井計畫無情傷害的深切關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6-10.asp ◆[生活環境]蓋亞那洪水造成公共衛生情況危急 --﹥
蓋亞那,喬治城,2005-01-26 (ENS)- 比正常數量多5倍的大雨在本月重擊蓋亞那人口密集的地區,首都喬治城及沿海村莊洪水氾濫,成千上萬的居民沒有地方遮蔽,且缺乏食物和水。該國政府估計約有331,000人受到洪水影響,許多人因水的問題而承受可能染病的風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6-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26-09.asp ●[讀者投書]律師詹順貴對「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之意見以及經建會之回覆 --﹥ 作者:詹順貴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針對「國土復育條例」草案,我有幾點意見: 1.條例草案第二條明定實施範圍包括山坡地、河川區域、海岸地區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但第五條有關國土分區與管理,卻只列一至三級山區保護地帶及海岸保護地帶,做較嚴的限制開發。對於河川區域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卻只在第二十條列為「得」劃定國土復育促進地區,或許是因後面這二類地區牽涉的居民較多,政府不敢直接劃為保護區,但如此一來對於雲嘉南地層嚴重下陷地區的保護目的,仍將緣木求魚。 2.第九條第三條所定「二級山區保護地帶若基地面積達100公頃,且90%土地面積坡度在5%含)以下者,不受第一項開發限制」,但如何開發?應否經許可?仍應有規範,建議應在第十條所指之開發許可辦法一併將之納入規範範圍內。 3.海岸地區的劃設,有多種標準,本條例草案第十一條採最近海的省道靠海側至海岸線的劃設標準,是較差的方法,建議參考原海岸法草案的劃設方式訂之,至少應考量整體海岸地形或濕地功能來劃設海岸保護地帶,才有真正生態復育的功能。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ply/2005/re05013101.htm ●[活動]每月一山:大混山,縱走李棟山 --﹥ 時 間:2月26日(六) 大混山,李棟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是日治時期泰雅(Tayal)人與日警抗戰的戰場。故稜線沿途有許多隘勇路、駐在所及營舍的遺跡,還有一陣亡巡察渡邊要之墓。稜上隆冬時楓樹競紅,早春則緋櫻爭艷,加以李棟古堡南望南湖中央尖、聖稜四秀等名山之一等視野,是深具歷史意義的懷古賞景路線。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 ●[活動]《上天下地看台灣》台灣土地故事-影像展 --﹥ 時 間:3月1日-5月31日 活動將展出16.8公尺巨幅的台灣衛星影像地圖、121幅齊柏林台灣空拍影像及29座主題展板,參觀者將可體驗遨遊天際,從各種角度俯瞰壯闊大地的景象。讓您從台灣地質的歷史、棲地、生物多樣性、人文史蹟、產業、族群和衛星科技等面向,宏觀閱讀我們真實的台灣。此外,還可從台灣衛星影像地圖找到您的家。
播出日期:1月31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尋找農業的春天 彰化縣二林鎮,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的家鄉,在稻田圍繞的村莊內,一棟老式的三合院門口聚集了來自各界聲援的團體。楊儒門以十七顆白米炸彈表達出對農業政策的抗議,農民的辛酸誰能體會,兩甲多的稻田,一年只賺個十幾萬,農民的收入比外勞還不如。加入WTO之後,國外的農產品大量傾銷台灣,維持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無法維持生計,面對開放的市場競爭,農民如何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看守台灣】趕走惡鄰居 自從科學園區內蓋了一個焚化爐,計劃處理園區污水廠所產生的污泥,還將園區內廠商製程所產生的廢溶劑拿來當燃料,焚化爐二十四小時運轉,附近居民常聞到奇怪的味道,離焚化爐約五百公尺的龍山國小,在一月初莫名下起灰的雪,而引起各界關注。 【看守台灣】綠牡蠣悲歌 新竹縣香山海域養殖牡蠣的時間已經超過百年,最近香山牡蠣創下了一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原本碩大肥美的牡蠣卻出現了「綠色奇蹟」,含銅量超過世界平均值40倍的綠牡蠣,被稱為是「科技綠蚵」,和新竹科學園區被併稱為新竹的兩「科」,只是這個世界第一,實在太沉重。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