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6-20(ㄑ全文版)

  本日主題:全國能源會議 環保團體質疑避談溫室氣體減量
環境新聞 [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 環保團體質疑避談溫室氣體減量
[能源議題]巴西第三座核電廠興建提案產分歧
[公害污染]美韓福德區檢測 魚類、桑椹樹中驚見鈽
[環境政策]南韓決定不建造鯨肉加工廠
[環境政策]澳政府大幅削減環保團體經費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0
專  題 [世界反荒漠化與乾旱日]對抗荒漠化與乾旱日 省視土地、生態與貧窮
專  欄 [向永續北歐學習]永續發展年會討論:西方與東方的消費方式 今晚你要選哪一種?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講座] [營隊]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 環保團體質疑避談溫室氣體減量 --﹥ 

本報訊

  京都議定書己在今2005年2月16日生效實施,攸關我國將來能源政策的全國能源會議於今明(20、21)兩日開議,本次會議的召開,距上次會議(1998年)至今年己有7年之久。由於與上次會議結論相對照,本次會前會議題,如產業結構是否調整以提昇競爭力,以及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基準」、「減量目標」、「減量時程」,政府至今尚未表明,似乎有避而不談之跡象,令環保團體質疑此次會議的實質功能。

  因此,台灣環保聯盟、台灣生態學會、主婦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黨、及荒野保護協會、雲林環保聯盟等環保團體,上週五(17日)於台台北NGO會館舉行「戳破能源會議面紗」記者會,質疑數十年來政府都因執行以犧牲環境作代價、以成就經濟開發發展的政策。環保團體共同發表一份聲明,要求政府給台灣一個「非核永續的能源政策」,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塊乾淨、安全、能永續經營生存的清淨地。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指出,環保團體為提供政府制訂友善台灣環境的能源政策,於5月28日舉辦一項「民間能源會議」凝聚共識,發表聲明,反對核能擴散,與推動高污染產業的開發政策,提供政府作參考。陳椒華呼籲,取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中不當且有害環境的部分,並取銷不合理的補貼政策,如投資抵減、低利貸款、加速折舊、和資本設備減免進口關稅,以及取消水、電不合理的補貼。以加速產業創新、開發先進科技,擺脫無效率、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

  主婦聯盟董事長顏美娟批評,若干年來,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只有23﹪,我們的公家單位,在節能省能的執行上,只說不做,實在太不應該,政府的施政,也不積極的鼓勵再生能源。她指稱,以這次能源會議為例,會議資料,理應在7天以前發放,但現離會議只有二天,還沒發給,如何令與會人員,能夠在會前集思廣益,提供國人智慧,以提供最好的意見給政府做制訂能源政府的參考依據!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則指出,我們要不要活下去,台灣要不要永續?此次的全國能源會議非常的重要,他籲請政府要聽到人民的聲音,他質疑政府早就預設立場,繼續推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的開發發展,那就是我們的悲哀,他說能源越多,人類就做越多的壞事,我們應該節能省能,能源使用減量才對。

  台灣綠黨中執委彭渰雯也抨擊,全國能源會議是台灣因應「京都議定書」非常重要的策略會議,但在議程規劃上,卻不訂定二氧化碳回歸基準年總額上限,以及減量的時程表,對減量基準,隱諱不明,減量目標值,避而不談,減量時程竟遠推至2030年。彭渰雯還說,過去國民黨無能,但如今民進黨執政,卻仍支持台塑煉鋼廠、中油八輕等高耗能產業,還把2025年之前訂為「減緩期」,期間不強制CO2減量,不考慮碳稅。她沉痛的指出,要拼經濟,以WTO的「環保例外條款」,如果我國產品不以環保為生產制程,是會受到規範抵制的,門票買不到,如何輸出歐洲?

  面對上週豪雨成災,雲林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則指控,612雲林等南部大淹水災難,農漁、牧產業大災難,而雲林因六輕墊高土地興建造成的突堤效應,創下30多年來的大淹水,沿海台西、東石、布袋、褒忠、四湖、水林、口湖等鄉鎮都大淹水,無法倖免災難,可說造就了台塑六輕、苦了平民百姓。他並指出,雲林大地的承戴力已不勝負荷,沿海蚵農以前只要半年就能收成牡蠣,現在因為污染的海水,改變了海洋生態,幾年前開始就要變成要兩年才能開始收穫。蚵農對六輕的開發受害,已經無語問蒼天了,現在還要建八輕和大煉鋼廠,希望政府救救他們。

[能源議題]巴西第三座核電廠興建提案產分歧 --﹥ 

  巴西,里約熱內盧,2005-06-15 (ENS)- 美洲核能協會(LAS)拉丁美洲區之主席杜特拉(Zieli Dutra)表示,他相當贊同擴建巴西的核能發電計劃。他認為,該國應興建第三座核能發電廠,名為Angra 3,以降低對玻利維亞等國進口石油和瓦斯的依賴,並自行生產及開發鈾。批評者則警告,核電廠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料將帶來的危險,以及可能發生意外事件或恐怖威脅等。

  根據國營新聞媒體巴西通訊社報導,杜特拉13日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拉丁美洲區年度會議開幕儀式上,宣布巴西應該利用自身能力製造並大量開發鈾礦,這樣能讓巴西處在比其他國家更有力的位置。

  杜特拉指出LAS並不干預內政,但是可以推薦若干核能發電類型以供選擇,他說:「LAS可以證明核能是安全的,特別是像巴西使用的壓水式反應爐(PWR),便不可能發生像車諾比事件那樣的意外。」

  壓水式反應爐(PWR)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核能發電反應爐類型。在壓水式反應爐中,主冷卻水迴路受到加壓,所以水並不會沸騰,而是利用蒸氣產生器將熱能輸送到第二組冷卻水迴路,第二組迴路的水會沸騰、產生發電所需的蒸氣。壓水式反應爐的和沸水式反應爐(boiling water reactor)的不同就在於多了第二組冷卻水迴路,沸水式反應爐的設計是,直接讓反應爐爐心的主冷卻水沸騰,用以驅動渦輪。

  批評者指出巴西缺乏能安全處理核廢料的設備,此外還有大爆炸、放射線外洩的危險。他們警告如果核子科技變得普及,可能會增加恐怖份子和流氓國家得到這些物質而製造核子武器和「髒彈」的危險性。

  在巴西,核能發電在1985年踏出搖搖晃晃的第一步,當時經營Angra 1反應爐的公司深為技術問題所苦,至於第二座核能發電廠Angra 2則是在2000年7月開始商轉。

  巴西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政府忽視環境部長席爾瓦針對放射性廢料提出的關注,同時忽視能源礦產部長也反對進一步的核能發展。綠色和平組織運動領導人佛爾塔多(Marcelo Furtado)表示,綠色和平組織期望未來關於核能發電的常識能夠普及大眾,同時關於核能發展的風險資訊也不會被忽略。

  根據最近一個宗教研究機構所舉辦的民意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巴西人中,有80%表示他們反對政府展開新的核能發電計畫。

[公害污染]美韓福德區檢測 魚類、桑椹樹中驚見鈽 --﹥

  華盛頓州,西雅圖,2005-06-15 (ENS)- 據政府觀察家團體和化學資料公司15日的報告指出,位於Richland的韓福德核子場址(Hanford Nuclear Site)周邊的公共區域已受到放射線汙染,華盛頓州更因地理位置關係,其汙染擴散情形高出當初所預期。政府職責促進會(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Project, GAP)與波士頓化學資料公司(Boston Chemical Data Corporation)公佈了一份研究,其中包含從哥倫比亞河域所採集到的魚類和蛤蜊樣本中,檢驗出鈽的第一手報告。

[環境政策]南韓決定不建造鯨肉加工廠 --﹥

  南韓,蔚山,2005-06-15 (ENS)- 據報,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於南韓蔚山市舉行會議之際,蔚山市15日已取消建造鯨豚肉品加工廠的計畫。此消息振奮群聚於國際捕鯨委員會前的國內外環保人士,綠色和平組織與南韓環境運動聯盟(KFEM)聯合發布聲明表示,蔚山市取消加工廠興建計畫的決定是「勇氣十足」的。

[環境政策]澳政府大幅削減環保團體經費 --﹥

  澳洲,坎培拉,2005-06-15 (ENS)- 澳洲政府日前削減了佔總額近四分之一的環保團體經費預算,另外也刪減了澳洲首都領地(坎培拉)和四個州郡內的保育協會的活動經費,此舉引起數個非營利組織的猛烈抗議。澳洲保育基金會(ACF)執行主任亨利認為:「將眾多的保育協會化歸為零,實在是背離了兩個政黨30年來,對保育團體的付出在傳統上的支持。」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0   --﹥

  • [環境政策]7月起低頻噪音最高罰3萬。環保署於7月1日起將冷卻水塔、冷氣機運轉時發出的低頻噪音,納入管制開罰;不符標準者將被處以3千至3萬元不等罰鍰。初期將優先稽查檢舉案件。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生態工法受考驗 將視狀況採不同工法。河川整治大致採生態工法,但這次大雨受到考驗,水利署第六河川局17日表示,台南縣鹽水溪4、50年的土堤在這次大雨潰堤,加上高雄地方質疑生態工法,往後河川整治將視實際狀況採不同工法。 (高雄 中央社)

  • [環境政策]湖山水庫環評 未涉及921影響。2000年通過的湖山水庫環評並未涉及賀伯颱風和921地震的影響。 開發單位搶在92年12月動工,以規避環評法第16條之一,環評通過後超過3年開發須提出現況差異,遭環境督察總隊開單告發,並要求進行調查報告。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治水 22縣市每年分10億。中南部水災若非缺乏區域排水系統就是排水不良。但4年來22個縣市的治水經費全仰賴水利署每年僅10億元的統籌分配款。 據水利署調查,中央管河川有70%完成整治,而縣管河川則有70%未治理,仍有500平方公里屬易淹水區域,這次的災區全囊括在內。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環保團體評政府空談能源政策。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7日質疑,公家機關冷氣過強,帶頭耗用能源,台灣股王茂迪產太陽能板90%外銷,政府未積極開發節能產業、空談能源政策。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高雄楠梓污水處理廠BOT案 下月動工。高雄市第二座污水處理廠將在7月採民間BOT方式興建,預計3年內完工,其日處理量7萬5千噸,可望有效處理左營、楠梓的污水。 (高雄 中央社)

  • [能源議題]發展生質能源 刻不容緩。「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生質能源在台灣的發展開始出現動力,經濟部能源局已評估是否以補貼或立法積極催生乙醇汽油或生質柴油,農委會也在選30公頃休耕農地試種向日葵、油菜與大豆3種油源作物,以作為生質柴油原料。 (台北 民生報)

  • [能源議題]二氧化碳排放量 20年內減1.7億公噸。經濟部長何美玥宣示未來20年內將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高液化天然氣占發電用燃料的比例及減少耗用能源等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億7千萬公噸。 (台北 民生報)

  • [能源議題]環保聯盟質疑經濟部為八輕等解套。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7日指出經濟部制定未來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竟超過1990年全台總排放量的一半,懷疑政府將以核能為替代能源方案,又未制定氣體排放減量時程,有為八輕與大煉鋼廠解套之嫌。 (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棉花、花瓶嶼 擬開放釣場。基隆外海的棉花嶼、花瓶嶼因禁止登島而保存原貌,基隆市野鳥學會曾調查發現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農委會在85年將兩島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基隆市府有意在島上開放釣場,生態團體則持保留態度。 (基隆 聯合報)

  • [生態保育]馬祖清水灣濕地保留與否受關注。為配合馬祖珠山電廠開發工程,南竿清水灣澳濕地將填平闢建為親水公園,北竿醫師楊綏生日前發起搶救呼籲,引發媒體關注。 (馬祖 中央社)

  • [生態保育]芙蓉成災 嘗試取代青草餵食河馬。新竹公園麗池內芙蓉蔓延到2/5水域,市府清理費時。市立動物園發現芙蓉是河馬的最愛,決定嘗試以芙蓉取代青草餵食河馬,解決麗池內芙蓉清理處置困擾。 (新竹 中國時報)

  • [動物福利]放養流浪貓?正反兩極論戰。有社區提出流浪貓以「放養」取代「捕殺」,正反都有意見。以國外經驗為例,對待流浪貓狗應以TNR(捕捉、結紮、放養)遏止繁衍數量,但 放養制度迄今未有規範,過去曾有縣市成功例子,但並未明確裁示成為政策。 (桃園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北縣廚餘回收量激增 不分生熟。台北縣除瑞芳以外1月起推動廚餘回收,至今回收量逐月上升。目前台北縣的廚餘90%以上送至養豬場, 因此不需細分生、熟廚餘,而是不得將椰子、榴槤、貝殼等硬質纖維殼類回收。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高縣病媒蚊密度指數 兩處達9級。豪雨過後高雄縣登革熱疫情升高,衛生局監測發現有8個鄉鎮市的病媒蚊密度指數達4級以上,其中鳳山市中正公園、光遠路捷運工程工字鐵軌四周竟達9級,衛生局將要求相關單位儘速清除。 (高雄 聯合報)

  • [土地水文]大埔水庫 淤泥嚴重。連續豪雨讓大埔水庫進行調節性洩洪,由於整個集水區及排放水都呈泥黃色,據峨眉鄉公所調查,起因上游集水區水土保持欠缺,逢雨土石就流入造成淤積,使水庫失去應有功能。 (新竹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豆子埔溪水患 鐵路橋擋道。豪雨讓竹北市豆子埔溪暴漲,街道淹水,禍首是鐵路橋未辦理拓寬阻礙排水,17日勘察時縣長希望鐵路局儘速辦理拓寬,鐵路局副總工程師胡志雄承諾立即呈報。 (新竹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紅樹林阻道 疑為水患禍首之一。台南沿海民眾懷疑保育樹種紅樹林阻斷水流也是淹水原因之一,有縣議員要求適度修剪紅樹林,縣府則表示將研究既保育又確保安全的辦法。 (新竹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萬里頂寮沙灘沒了 鄉民不滿。萬里頂寮社區與核二廠間原本廣闊的沙灘,2004年底被林務局栽植大量防風林,地方嘆息金黃沙灘變林地,林務局則說植栽防風又定沙。 (台北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淤砂未疏濬 汕尾漁港停擺。豪雨使高屏溪暴漲,上游山區沖刷的砂土淤積在汕尾漁港的航道口,水深不到膝蓋高,甚使船筏擱淺,地方盼縣府儘速疏濬。 (高雄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石牛溪改道檢方勘查疑因人禍。雲林地檢署檢察官17日邀集河川局等相關單位,二度勘查 古坑鄉台3線柴裡橋上游石牛溪改道原因,懷疑人為盜挖致改變河道,危及路基,全案將深入調查。 (雲林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東埔蚋溪續坍 形成堰塞湖。蜿蜒鹿谷鄉、竹山鎮的東埔蚋溪上游7公里處,16日凌晨再發生兩次大規模坍方,導致河道被大量土石擠壓縮小,堰塞湖已成形。 (南投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鹽水溪疑遭盜砂 縣府河川局互推。歸仁鄉媽廟村鹽水溪河川地被舉發有人濫採土石並傾倒廢棄物。歸仁鄉公所循序向縣府呈報,縣府回文指係第六河川局管轄範圍,第六河川局則回覆屬縣府管轄業務,令人無所適從。 (台南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廢塑膠滯銷 應加強循環系統。台北縣已實施垃圾分類回收,但因塑膠市價跌且補助減,各廢塑膠乏人問津,新店山區的回收場因而堆積成山。市代表示應加強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系統,解決回收資源無處可去困境。 (台北 聯合報)

  • [公害污染]高市大坪頂傾倒廢棄物 環保局一舉查獲。高雄市小港區大坪頂地區多次被檢舉回填廢棄物,17日環保局會同環保警察前往,當場查獲有人傾倒廢棄物,將進一步追查廢棄物數量和來源。 (高雄 中央社)

  • [公害污染]查汙染源 實驗鴨放養線西。造成彰化線西蛋鴨戴奧辛汙染的台灣鋼聯已被環保局要求在19日10點以前停工。為建立安全飼鴨方式,畜產實驗所計畫在彰、宜兩地進行養鴨實驗,3百隻鴨分「平飼」與「籠飼」兩種方式實驗,為期半年至一年。 (彰化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戴奧辛鴨蛋 黃槿是關鍵。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所調查分析,線西養鴨場內和四周的黃槿樹葉樣品,清洗後的戴奧辛含金量仍有34.3皮克,提醒民眾應避免再拿來當作菜包或紅龜粿的襯底。 (彰化 聯合報)

  • [公害污染]中油林園廠計劃擴廠 鄉民抗議。中油林園煉油廠計劃擴廠,當地鄉民18日發動抗議,由廠方安管中心出面接受抗議書,鄉民才離去。 (高雄 中央社)

  • [公害污染]日研究受中國大氣污染嚴重波及。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報告指出,中國的二氧化氮(NO2)濃度增至1990中期的1.5倍以上,是日本大氣污染物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並造成光化學煙霧現象日益嚴重。 (東京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0     --﹥

  • [土地水文]內蒙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面積5年減少3141萬畝。內蒙古自治區第3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表明,內蒙古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決定了其生態系統潛在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矛盾在一些地區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個別地區超載過牧等破壞生態的現象仍然嚴重。 (內蒙古 新華網)

  • [土地水文]三北防護林4期工程治沙化土地2000多萬畝。據中國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陳鳳學局長介紹,三北防護林工程是國家林業建設六大工程之一,工程建設曾涉及13個省的551個縣,4期工程擴展到590個縣。其主導方向是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提高區域內居民的收入,改善當地生存環境、生產環境和發展條件。 (中國 新華網)

  • [土地水文]長江上中游推廣「生態修復工程」。經過16年的持續努力,「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4萬平方公里,但目前全流域仍有5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需治理。 (中國 中國網)

  • [生活環境]俄靠近中國黑龍江邊境暴發口蹄疫。俄羅斯緊急事務部遠東地區中心16日宣佈,阿穆爾州南部靠近中國邊境地區本周暴發牛口蹄疫,俄有關部門準備為牲畜注射疫苗,以防止口蹄疫在該地區進一步擴散。 (中國 東方網)

  • [生活環境]老虎行蹤飄忽不定 泰山遊客數量銳減。泰安市16日發佈搜捕消息稱,根據老虎的生活習性,搜捕人員重點在淩晨和傍晚展開搜捕工作,同時在眾多水源地設立觀 察哨,但泰山東麓面積廣大,林深草茂,給搜尋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有關單位已經在泰山景區布設警戒線,確保遊客安全。 (泰山 新華網)

  • [環境哲學]綠色中國企業論壇在京成立 百家企業倡議承擔環保責。第7屆綠色中國論壇18日在北京舉行,「綠色中國企業論壇」也同時宣告成立,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會上呼籲中國企業積極承擔社會綠色責任。而來自鞍鋼、首鋼、邯鋼、中國水電集團、大唐電力、三峽總公司、首創等100多家高能耗產業領域內特大企業,鄭重地將象徵入會的會費1元錢投入會費箱。 (北京 中國網)

  • [環境哲學]中國第1本環保三字經科普讀物出版。中國第1本環保三字經科普讀物「中華環保三字經」近日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人民網總裁何家正作序,依據「公民環保行為規範50條」編寫而成。 (中國 人民網)

[世界反荒漠化與乾旱日]對抗荒漠化與乾旱日 省視土地、生態與貧窮  --﹥

作者:波特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西班牙是全球僅次於法國最熱門的觀光旅遊去處,大多數的遊客都會至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安達魯西亞、瓦倫西亞、加那利群島,躺在觀光飯店的泳池畔享受陽光,口啖此地所生產生鮮蔬果製成的佳餚。然而在悠閒的假期氣氛背後,這些度假勝地正面臨著嚴重荒漠化的威脅,並且是全歐洲乃至全世界荒漠化現象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正是超過環境承載的觀光業,以及為了供應全歐洲的蔬果生產而耗廢水資源灌溉的當地農業。

  另一個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是地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西班牙東、中、南部目前正遭受1947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近一年的乾旱已造成經濟損失7億歐元。乾旱之前的2003年8月,熱浪侵襲西班牙與整個歐洲,造成逾萬人死亡。

  西班牙的現況只是世界荒漠化與乾旱問題日益嚴重的一例。聯合國與附屬組織合作出版的一系列《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綜合報告》(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 在2005年對抗荒漠化及乾旱日當日(6月17日)發表了《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荒漠化綜合報告》(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Desertification Synthesis),當中指出,在目前全球41%屬於乾燥地區的面積中,10%至20%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區已經荒漠化,而更多的區域岌岌可危。

  乾燥地區原本擁有獨特的生態體系,然而荒漠化將使此地原本已經脆弱的生物多樣性遭受毀滅。原本的草原地形因為土地地力退化而失去植被,因此無法涵養水分並抵抗風力侵蝕,造成土壤沙化,最終使得地理環境丕變,改變原本的生態系統。連帶受到影響的還有長期使用這塊土地的居民。根據統計,荒漠化與乾旱在全球每年造成農業損失達420億美元,居民被迫放棄原本已經有限的農耕活動,而趨向更多的資源掠奪方式,如放牧、截水鑿井,也更加劇了荒漠化現象。

  西班牙地中海沿海地區的農民面臨土地退化,恐怕不能繼續耕作的困境。農民在社會中已屬於經濟弱勢,面對荒漠化,他們必須轉而從事它種經濟生產方式,或是遷移到大都市中生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04年對抗荒漠化及乾旱日表示,由於荒漠化持續蔓延的關係,估計將有1億3500萬人被迫遷離他們的土地,這也是當年對抗荒漠化與乾旱日的主題。

  荒漠周邊的乾旱地區向來是世界上最貧窮人口聚集之地,尤其在非洲,每年仍有因乾旱造成的大規模飢荒發生。非洲南部的辛巴威已經連續3年乾旱,而全國愛滋病犯濫,患病者無法下田正常耕作,加上政府錯誤的政策,種種因素造成飢荒,饑民遍野,社會、經濟瀕臨解體。諸如此類,在荒漠化衝擊下,加速社會與經濟惡化的案例比比皆是。

  乾旱與貧窮似乎已經劃上等號,全球直接受到荒漠化影響的2億餘人口中,至少有90%人口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狀況較世界平均來得低。《荒漠化綜合報告》便提醒遭受荒漠化問題的政府,有效處理荒漠化問題將同時改善人民貧窮狀況。然而,報告中也表示,相關國家與國際社會對於解決乾旱地區貧窮人口的策略仍有所不足,對抗沙漠化的過程中,貧窮問題仍受到輕忽。

  在貧窮的社會中,受傳統社會制約的婦女地位更顯得低下。然而研究荒漠化與乾旱的專家長期以來都了解乾旱地區的婦女扮演重要的角色,她們必須在乾旱地區尋找水源與食物餵飽家人與牲畜,尋找燃料,並在住家旁進行小規模耕作,儼然是乾旱地區實質上的環境資源經營者,也因此,當其所居住的環境遭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往往是婦女感受到衝擊最大。於是2005年世界抗荒漠化與乾旱日的主題便定為「女人與荒漠化」,期望相關政府與執政者重視婦女於荒漠化議題中的角色,使她們能夠參與政策制定。

  200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長期在非洲推動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ent)的肯亞女生態學家馬薩伊(Wangari Maathai),她於1977年開始領導這個最初以婦女為主,以種樹為起點的草根運動,20餘年仍致力於對抗荒漠化與貧窮,證明婦女不但能積極投入社會參與,也能帶動社會轉型與環境希望。

  鑒於全球荒漠化與乾旱問題嚴重,聯合國已決議將2006年訂定為對抗荒漠化與乾旱年,以突顯這個迫切的危機,並要求世界各國正視。

  沙漠離台灣十分遙遠,然而環境問題卻是普世皆然。台灣在近三年的夏季非澇即旱,遭受極端氣候帶來極大的災禍,咸信就是地球暖化造成的現象。而《荒漠化綜合報告》中點出沙漠化肇因於長期對乾旱地區生態環境超過負荷的需求壓力,也給予台灣以大型開發為依歸的經濟建設一個警訊。

【參考資料】
 《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荒漠化綜合報告》(英文版)
 聯合國對抗荒漠化及乾旱公約網站
 ■
綠帶計畫
 ■聯合國發展總署乾旱地區發展中心
 
【相關文章】
 
荒漠化蔓延與貧窮互為因果

[向永續北歐學習]永續發展年會討論:西方與東方的消費方式 今晚你要選哪一種?  --﹥

作者:鍾國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

  話題回到幾天前的永續發展年會。該場會議的第一場主題演講,由香港大學的理查.威爾福(Richard Welford)教授主講,他以香港大學教授身份談論全球永續發展問題,立論點在於亞太地區的環境問題,是全球應該特別重視的核心。內容鋪陳方式基本上是站在西方談論永續發展時,最常依據的邏輯推論:先從人口增長的角度,將永續發展問題根源導向人口成長問題,然後因為都市居住人口的聚集,變成永續發展問題的另一重要根源。理查的演講中最引起爭議的論點,是由消費面來看地區人民的價值,也就是西方部分學者一方面提醒因為大量生產造成的環境問題,一方面希望類似中國這樣地區的人民,應該記取美國的大量消費造成的負面效應,節制自身的消費方式與水準。

  從全球衛星遙測照片,理查再提醒大家在全球的環境變遷問題中,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佔世界第一位的現象;另從公共衛生角度,根據WHO統計,亞太地區在2003年有兩千五百萬人因為不正常的環境因素導致死亡;若從水資源的角度,理查認為理論上在中國應該不會有水問題,當然,這裡所指的理論上也許會有爭議,他另以印度在製造業與水資源的狀況,作為回應上述亞太地區在這股全球永續發展的環境壓力下所出現的荒謬現象。例如:在印度的可口可樂公司引起極大爭議,因為他們每生產一公升的可樂,就需要耗用五公升的水。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問題:若為了環境永續發展,印度人是不是就不應該喝可口可樂?或者說是可口可樂公司就不應該在印度設子公司?這樣的兩難衝突在永續發展議題中屢見不鮮。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你可以說這是一種供給與消費之間的選擇與供需問題,或是一種制度與慣習作用下的安排,導致可口可樂公司得以在印度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繼續存在;你也許也可以從社會面看這種多國籍公司(Multi-Nations Enterprise,簡稱MNE)在亞洲國家的戰略,是全球化浪潮之下,另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或是MNE子公司所在地的政府應有其不同考量。例如,大多數地方政府面對多國籍公司的落腳,多是著眼於大公司可能帶來規模與聚集經濟效應,以及大量的勞工就業機會,甚至部份的公共設施水準的提升,相對之下,地方政府當然樂見這種投資進駐以間接減少政府支出與增加社會安定條件。但是,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環境管制規範態度與標準,若過度偏向企業立場,又容易失去社會與環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至於如何拿捏當中的分際,理查並未直接提到答案。而我們可以推想這種多重角色之間的緊張狀態,應當有一個可以有力監督與提醒政府與企業之間關係的制衡力量,它會是非政府組織嗎?目前看來這種具有第三權的NGO仍是關鍵角色。因為,透過市民集體的自覺所展現的選擇,較有可能持續且有效地在企業利益與政府運作之間提供一種符合大多數市民的觀點與運作方式建議。

  再回到會議當天現場的討論,一位印度來的朋友發言指出,理查從永續發展立場,對亞太地區人民的消費與生活方式之觀點有失偏頗,忽視了印度居民的消費的需求與慾望的真實性,同樣的論點,中國是否就不應該擁有買汽車、開汽車以及其他被西方世界視為對環境不永續的行為?現場沒有來自中國成員的發言,但是在中午休息期間的聊天話題當中,卻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多數來自中國的學者並不認同這樣的西方觀點。

  那麼,問題在於若理查的說法是西方觀點,那麼什麼是東方或中國的觀點?甚至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追問:什麼是台灣觀點呢?這樣的發問,一般被視為是面對全球化現象,全球與地方兩個不同尺度(scale)之間,常見的一種動態作用過程。當我們站在自身的立場決定什麼是我們所應該前進的正確路線時,你或許可以想像今天晚上面對街上兩間各自孕育累積數百年的東方與西方餐廳時,應該選擇哪一間餐廳的佳餚?有時這不會是絕對的兩難問題,這也不會是單純二者選一的抉擇,你或許可以綜合兩間餐廳,找出各自喜歡的菜色,挑一間新的複合餐廳,或是選擇改天再吃另一間,或是請廚師外燴,或自己開始練習下廚等各種策略。至於上述討論永續發展問題時,帶有應該或是不應該的規範性建議,在這樣的比喻之下,自然突顯出只是過於簡單的邏輯。若是讓你在這些前提下選擇,你要如何決定西方或是東方的觀點/餐廳呢?

[活動]貢寮,你好嗎?The Wall放映會暨攝影展 --﹥

  時 間:6月21日(二) 19:00-22:00
  地 點: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
      (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百老匯影城地下室)
  與 談:朱約信、翁嘉銘(知名樂評人、曾任海洋音樂祭評審)、蕭青陽(海洋音樂祭美術設計師)、魏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吳志寧(929樂團主唱)
  主 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AMG另類媒體發電機
  協 辦: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

  喜愛音樂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貢寮海洋音樂祭,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音樂、陽光、沙灘、比基尼之外的貢寮。為了台灣生態的永續發展,貢寮人用20年的歲月進行抗爭,堅決反對核四的興建。崔愫欣導演的《貢寮,你好嗎?》耗時6年,真實紀錄了這些抗爭歷程。音樂歸音樂,環保歸環保?沒那回事,愛音樂,也要關心台灣的社會問題。誠摯邀請所有的朋友一起來觀賞《貢寮,你好嗎?》這部發人深省的紀錄片,更重要的是,影片結束,感動之餘,好好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6月21號起,《貢寮,你好嗎?》攝影展同步於「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展出)。

[課程]綠色供應鏈國際環保趨勢因應訓練班 --﹥

  時 間:6月22日-23日(三-四) 09:00-16:00
  地 點:南科工創新園區201訓練教室
      (台南市安南區工業二路31號)
  主 題:綠色供應鏈之國際環保趨勢、國際法令與跨國企業之要求、可行之因應措施與企業案例
  主 講:工研院環安中心
  主 辦: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費 用:5000元
  聯 絡:陳小姐03-5919334 林小姐03-5914293 
  傳 真:03-5820303

  為因應國際間對環保要求的全盤考量,及因應未來產業對綠色供應鏈之趨勢、工研院產業學院特聘具實務推動經驗之講師,針對國際相關法令要求(WEEE、RoHS、EuP)、因應環保要求之產品/製程替代技術、對產業造成的衝擊及因應之道...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並從供應鏈整體架構之環境面與產品實務面設計著手,讓業界夥伴了解影響範圍及因應之道,為此環保趨勢及您的生涯規劃提早做準備。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報名參加!

[講座]2005第三部門學術論壇-自律與他律—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發展 --﹥

  時 間:6月23日(四) 下午14:00-16:00
  地 點: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 題:自律與他律—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發展
  主 講:馮燕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
  主 辦: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02-29393091#51001
      E-mail: 333@nccu.edu.tw

[講座]環境守護培力講座 --﹥

  時 間:6月24日至8月19日止,隔週週五晚上
  地 點: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一段113號一樓)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聯 絡:課程進修組 林玉萍
      E-mail: fraises0301@yahoo.com.tw

  「荒野守護」的理念,就是透過環境議題的參與,讓自然的生態環境得以被妥善保存,成為留給後代最珍貴的遺產。有鑑於此,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組」特別針對目前協會所參與的議題,辦理一系列課程,藉此讓大家瞭解各個環境議題的來龍去脈與問題癥結,同時也進行鄉土關懷組義工的培力(empowerment)與訓練,讓有心投入環境守護的你,共同加入鄉土關懷組,一起讓這蘊藏無限生命力的大地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機。

場次 日期 主題 主講
1 6月24日(五) 「消失的島嶼」--談離島的不當開發 楊政峰
2 7月08日(五) 溫柔而堅定--我的環境守護路程 廖惠慶
3 7月16日(五) 烏來生態探險紀 (室外課) 黃泰華
4 7月22日(五) 從水資源政策到國土規劃:我所看到的湖山水庫案 廖本全
5 8月05日(五) 烏來三峽聯外道路議題分享 黃泰華
6 8月14日(日) 淡水自然中心工作假期 (室外課) 宋宏一
7 8月19日(五) 走過不留下足跡--談步道對自然的衝擊 徐銘謙

[營隊]監獄體驗營 --﹥

  時 間:7月22日-23日、29日-30日
  地 點:台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
  集 合:嘉義舊監獄
      (嘉義市維新路140號)
  主 辦:嘉義洪雅書房、台灣永續聯盟、青輔會
  報 名:6月26日截止
  對 象:15-25歲青年學子
  聯 絡:青輔會套裝活動,請參閱網站線上報名

  透過新監及86年歷史的舊監之參觀與體驗,讓青年們不但可以遊玩、進行知性之旅,同時也進行探討經濟開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衝突思辨、人身自由的可貴之體悟、對嘉義市的人文歷史及生態的認識等也有認識與討論的機會。

[節目預告]台北電影節-獼猴列傳 --﹥

  播出:6月25日 10:30 總統戲院
     7月3日   16:00 總統戲院
  導演:柯金源
  片長:56分鐘

  一群原居住在東部的台灣獼猴,牠們在1988年間遭獵人捕捉後,被賣到西部的寵物店,當作人工繁殖的種猴。直到1994年,因為保育法重新修訂,再度被轉送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1997年5月,因為收容所已猴滿為患,部分的獼猴被野放到澎湖的四角嶼。2000年5月,荒島野放實驗因居民反對而結束後,只好再度回到收容所。這一群台灣獼猴,其命運在人類的意旨中,不斷遭到嫌惡與操弄……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