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11-0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從國際經驗出發 觀照永續台北新方向
環境新聞 [永續發展]從國際經驗出發 觀照永續台北新方向
[生活環境]水銀溫度計將逐步禁限用
[環境政策]歐洲禽流感引發恐慌 歐盟可能延長野鳥進口禁令
[土地水文]巴基斯坦近20萬人無法取得援救物資
[環境政策]英國國土禁地開放讓人民進入
[生活環境]阿利托獲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 環保律師對此表示擔憂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1-0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1-0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0-31
深度報導 公民論壇眾聲一致反污染 空氣品質永續發展研討會圓滿落幕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搶救惠來遺址工作報告
專  欄 [生物多樣性]繽紛溼地的美麗代言者──台北赤蛙復育記(下)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課程]
本會訊息 網路維護公告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從國際經驗出發 觀照永續台北新方向 --﹥

本報訊

  香港維多利亞港開發中的爭議與解決,是否能作為台北市社區參與的借鏡?台灣水資源問題重重,對永續發展造成了什麼阻礙?大眾運輸、自行車道、走路道等綠色交通方案的推行與規劃,有何成功與窒礙之處?日本的零廢棄推動經驗有何直得學習之處?日本作為工業大國,他們的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是什麼?這些攸關永續發展的議題,在2、3日的「2005台北市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來自香港、日本、美國、瑞士與台灣的學者提出各自的見解,引起相當的討論。

維多利亞港開發爭議與市民參與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與環境管理中心教授伍美琴  研討議程一開始,首先由香港大學城市規劃與環境管理中心教授伍美琴,對與會者分享香港維多利亞港開發引起的官民爭議,從而帶出了一項非典型民主體制下的市民參與故事──「共建維港委員會」(Harbourfront Enhancement Committee)的誕生。伍美琴說,為因應香港作為世界之都的發展需求,當局規劃了一系列維港地區的填海造地計畫,包含對中環、灣仔與九龍東南方的開發,以擴大中心商業區;然而,這卻與市民親近維港、享受海洋環境的權利相衝突,引起許多公民抗議運動。最著名的例子為「保護海港協會」控告當局,2004年1月,終審法庭裁定城鎮規劃局違法保護海港條例,除「壓倒性公眾需求」外,其餘開發案都必須停止。

  一連串的市民質疑聲浪,開啟了當局的善意回應。2004年5月,港府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委員來自各層面,政府不介入委員遴選,是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過程,例如伍美琴也以「想創維港」(Citizen Envisioning@Harbour,CE@H)代表,擔任委員。該委員會可就維港規劃、土地用途和發展提供意見。不過,伍美琴也說,目前委員會意見也僅是有限度被採納,雖發揮一定的制衡監督功能,縮限部分開發計畫的範圍,實權仍在政府手中。因此,維港的市民參與故事,仍在發展當中。

氣候變遷衝擊水資源

台大生物系教授童慶彬  台大生物系教授童慶彬以「氣候變化與水資源永續性」為題,說明近幾年來氣候變遷效應使極端氣候發生機率大增,如近年來水災、風災頻仍、以及乾旱缺水等等。他指出,氣候變遷不只衝擊河流水文,造成水文現象改變,也勢必影響水質、水資源穩定供給、水生物棲地與生態。

  童慶彬笑稱,氣候變遷對台灣水資源帶來最大的挑戰,就是水太多、太少、或太髒。他建議應研擬一套衝擊評估模式,據此建立起危機預警系統與風險管理體系。

永續的交通運輸行動策略

  在永續交通的議程中,交通大學教授馮正民指出,永續的交通運輸策略,應該要注重環保與社會正義,社會正義則涵蓋空間、團體的、以及世代的三個層面。從需求管理著手,轉移交通需求,發展交通工具多樣化的空間,以及以大眾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策略(TOD)。此外,還要顧及行人的路權,重視弱勢團體,引進社區參與等等。他認為,有些棘手的交通問題如停車問題,採用社區參與來提出解決方案,常是很有效的方式。

日內瓦大學教授Roderick Lawrence  任教瑞士日內瓦大學、曾協助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衛生城市指標的Roderick Lawrence則提出,多年來國際間對永續交通的概念以有長足進步,例如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995年曾發表一份有關永續交通的報告,可視為一項標竿。但他最大的隱憂是,大家一直在概念上打轉,但實際到底該怎麼做的做法,卻比較少人提出。

  他也以歐洲觀點提醒,「綠色交通」的觀念是扣連著永續發展,永續意謂著要生存,而道路交通運輸的不只是人,還有金錢、物資等進出,這都是維持生存所必須。所以在考慮交通問題時,我們要問,要移動的是什麼?要什麼樣的移動方式?這是應該先釐清的核心問題。

自行車行不行?

  自行車作為永續交通的方案之一,也引起相當的話題。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奇正指出,以他推廣自行車運動的經驗,常遇到諸多窒礙難行的阻礙,例如腳踏車無上火車要託運、在上坡路段也無法搬上公車,連結捷運動線也是限制多多。另外,腳踏車都在休閒時使用,但沒有很高比例的人用單車來通勤或通學。另外也有與會者指出,台北號稱有很長自行車道,但都位於河濱行水區,在真正通勤、通學需要的都市區反而欠缺,讓騎單車變成只是一項休閒活動,無法取代日常的移動需求,騎在市區中反而要上人行道,排擠到行人路權,反而危險。

  Lawrence則強調,永續交通並沒有所謂最完美的計畫,總會是有失就有得。但推行一項政策,規劃就要有完整的配套,例如讓腳踏車上火車、公車,都一定有些解決方案和辦法的。但要形成壓力,仍需要一些倡議團體來倡導、改變觀念。

全回收零掩埋 橫濱經驗

日本橫濱市資源循環局長佐佐木五郎   在3日的「全回收零掩埋」的議程中,由台北市環保局長陳永仁主持,日本橫濱市資源循環局局長佐佐木五郎,簡介橫濱市的垃圾處理設備和廠所,分享橫濱市推動「G30」廢棄物管理計畫的經驗。G30的目的在建立以回收利用為基礎的社會,透過地方政府的責任分工,建造並協調新收集和回收系統,使用可再循環的產品,配合更詳細的廢棄物收集計畫分類回收,計畫在2010年前減少3成垃圾量。政府並在社區舉辦市民大會與零廢棄物節日等活動,說明推廣新分類系統,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另外也要求企業製造可回收的產品,並在市內推行零廢棄行動。今年9月為止,總廢棄物已減量30%,並停建2座焚化爐,財政效果非常正面,可望在未來獲得更佳成果。

台北市環保局長陳永仁  台北市環保局也簡報比較了兩市的廢棄物管理計畫與量化成果。橫濱市的推動方式以教育為主,而台北市則透過經濟誘因與法律規定,在兩市的努力下皆已達可觀的減量成果,不過,台北仍在某些項目如仍略遜一籌,還有成長的空間。香港大學伍美琴則對兩地推動的障礙與成本效益分析感興趣,兩地局長皆表示,人民的環境意識會隨政策推動而提升。推動成本雖鉅,停建掩埋場與焚化爐所省下的費用更可觀,同時對溫室氣體減量貢獻甚大。

溫室氣體減量 日本挑戰14%目標

名古屋產業大學教授大矢釼治  日本身為工業大國,是《京都議定書》附錄一國家,必須在2012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減量至1990基準年以下6%,但根據2003年數據,目前仍比基準年高出8%,換句話說,日本必須在2012年以前挑戰減量14%的目標。與會者名古屋產業大學教授大矢釼治表示,這是當前日本氣候政策最大的挑戰。

  為了回應這項挑戰,日本政府擬定諸多減量方案,強制性措施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稽核與回報機制」、「徵收碳稅」等,自願性方案則包括排放額度交易平台的建立、低碳技術的研發、透過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日本經團連,Nippon Keidanren)發動的自願減量計畫等等。不過,大矢釼治也表示,這些方案都是剛處於剛起步的階段,後續具體成效如何,仍待更多細微的操作試驗,以及更多時間來檢驗了。

  「2005台北市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共為期3天,後續還有「永續指標」以及「永續能源」的探討議程,以及第3天的圓桌會議,邀請國際人士檢討永續發展政策與指標。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水銀溫度計將逐步禁限用 --﹥

本報訊

   感冒發燒時,你都怎麼量體溫呢?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有這種經驗,發燒時媽媽會拿出一支玻璃棒,要你夾在腋下,幾分鐘之後,就可以量出你的體溫了。這根玻璃棒,就是很常見的水銀溫度計,因為體積輕巧,價格又便宜,是很多家庭都有的醫療用品。但這麼方便的水銀溫度計,卻隱藏著潛在的毒性與危害。因此,環保署目前正規劃逐步淘汰使用,不僅符合國際潮流,也確保人體與環境健康。

  水銀是汞的別名,它是一種液態的金屬,能跟許多種金屬形成汞齊合金。日常生活中,除了溫度計之外,我們天天見到的日光燈、螢光燈、電池、以及血壓計,裡頭也都含有汞。

  汞在室溫下會不斷釋放汞蒸氣,由於汞蒸氣比水更容易溶於人體的血漿、血紅素及血球中,如果短時間內曝露在高濃度的汞中,會引發間質性肺炎,並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傷害。如果是長期曝露,則容易造成人體四肢不自主的抖動及行為人格上的改變。倘若不慎誤食大量的無機汞,會引起腸胃道黏膜傷害大量出血,也會傷害腎臟,造成急性腎衰竭;長期食入低劑量的無機汞,則會發生慢性間質性腎炎,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因為汞是這麼的「毒」,因此,環保署已在上月28日發出公告,宣布將逐步禁止與限制製造含汞溫度計及血壓計。

  環保署表示,含汞體溫計及血壓計逐步減少使用、甚至禁用,已是目前的國際趨勢。在美國,已有13個州禁止含汞體溫計之販賣或製造;美國國會也剛通過禁止銷售水銀體溫計。在歐洲的丹麥、荷蘭等國,已限制含汞體溫計的使用,法國、英國則規定不得生產和使用玻璃體溫計。歐盟委員會也決定,從2005年起以後的4年內,水銀溫度計將逐步限用,並從2011年起禁止水銀溫度計的出口。

  目前市面上的體溫計,可以分為含汞、酒精及電子式三種。其中含汞體溫計每年約銷售8萬支,因為使用上比較麻煩,現在一般大眾比較少使用,目前以醫療機構提供病患使用為主。至於血壓計,則分含汞、電子式兩種。含汞血壓計因為使用時需要技巧,目前也多為醫療機構在使用,每年約2萬支。由於只有含汞血壓計有校正標準,醫療機構目前仍有使用需求。

  針對含汞體溫計與血壓計的禁限用,環保署曾兩次邀集製造、輸入業者及醫療院所研商回收問題,並請各醫療院所配合不提供含汞溫度計,及加強回收工作。至於一般家用的含汞體溫計及血壓計,民眾多因玻璃管柱破裂損壞才丟棄,可能無法採回收方式減少汞污染。

  環保署初步規劃,禁限用政策將朝向全面禁止製造、輸入及販賣含汞體溫計;含汞血壓計初期限制不准售予一般民眾,但醫療院所則不受限。因此,民眾在選用溫度計與血壓計時,最好選擇不含汞的儀器。環保署也希望透過「逐步限汞、最終禁汞」的政策,能大幅減少汞的潛在危害,營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環境政策]歐洲禽流感引發恐慌 歐盟可能延長野鳥進口禁令 --﹥

歐盟可能延長野鳥進口禁令   英國,倫敦,2005-10-31 (ENS)-英國皇家鳥類保育學會(RSPB)呼籲,歐盟國家應將禁止進口野鳥的禁令,從一個月的效期延長為永久實行。為了抑制禽流感的散播,歐盟9月28日正式禁止從其他國家進口野生鳥類,但家禽則不包括在內。歐盟官員表示,此決策受到歐盟獸醫委員會的支持。

  由於本(10)月稍早,英國艾塞克斯一隻隔離檢疫中的鸚鵡死亡,並確認是感染了可致人於死H5N1型禽流感病毒;因此,大眾擔心疫情可能透過進口觀賞鳥傳入的疑懼也隨之擴大。

  回顧禽流感疫情發展,今年10月在希臘、羅馬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分別首次在候鳥和家禽身上檢測出禽流感陽性反應,同時馬其頓和瑞典也傳出疑似病例。土耳其西部地區一處火雞養殖場裡證實有禽流感病毒。俄羅斯方面,今年夏天首度在西伯利亞發現病例,官方報告證實疫情正在西伯利亞村莊傳播。之前,這種具高度傳染力的禽流感病毒只在亞洲的11個國家發現,歐洲並沒有案例。

  英國皇家鳥類保育學會認為,實施永久性野鳥進口禁令,將能降低H5N1型禽流感病毒傳入英國的危險,同時也能幫助保育野鳥。該組織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野鳥貿易已經造成數種熱帶鳥類瀕臨絕種。」

  但對於保育團體的見解,華盛頓公約秘書處(CITES)並未認同。秘書處上月28日表示,在華盛頓公約規範下進行的1700種野鳥國際貿易「受到良好的管理,同時也有健全而透明的監控來維持永續性。」

  目前,國際公約是禁止瀕臨絕種鳥類貿易的,而可能因貿易行為受威脅的野鳥貿易,則透過華盛頓公約的審核系統規範。該秘書處指出,未經華盛頓公約許可而進行的大規模野鳥走私,雖仍需持續警戒,不過已是「非常困難而且相當少見的」。

  CITES秘書處表示,目前已經收到野生動物出口國的相關來信,關切禽流感將來可能對這些國家的野生動物貿易造成什麼影響。CITES秘書處表示:「許多世界上最窮的地區仰賴野生動物貿易來賺取大部分收入,一旦失去這份收入,和野生動物相鄰的人們恐怕也會失去保護這些動物的動機。」

  CITES秘書長威斯特克斯(Willem Wijnstekers)表示,國際社會有必要向發展中國家保證,只有當人類健康受威脅的疑慮成立時,才會持續實施單方面的貿易禁令。

[土地水文]巴基斯坦近20萬人無法取得援救物資 --﹥

無家可歸的災民   瑞士,日內瓦,2005-10-31 (ENS)-聯合國緊難救助辦公室在28日的報告中指出,巴基斯坦北部歷經嚴重強震侵襲後,三個禮拜過去,卻至少還有20萬人沒有獲得任何的援助,救援行動也因連日來的豪雨而受阻,在沒有帳篷、毛毯和乾淨飲用水的情況下,目前倖存下來的人民都只能露宿在寒冷的街頭。

[環境政策]英國國土禁地開放讓人民進入 --﹥

英國國土禁地開放   英國,斯塔福,2005-10-31 (ENS)-居住在英國和威爾斯的人民,將擁有一片近75萬公頃(2895平方英里)的新區域,可以讓他們散步、慢跑、探險、登山和觀賞野生動物。這片在過去被禁止進入的區域,31日以「可進入土地」的名稱正式向全英國開放。

[生活環境]阿利托獲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 環保律師對此表示擔憂 --﹥

阿利托與布希總統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10-31 (ENS)-美國上訴法庭法官阿利托(Samuel A. Alito, Jr.),一貫的保守派作風眾所皆知,而他也成為布希總統心目中,取代已退休的奧康納陪審法官,填補最高法院大法官職缺的第二人選。但目前任職於費城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的阿利托法官,卻遭到環保律師指控,指稱他限制了淨水法案所賦予人民的上訴權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1-03   --﹥

  • [環境政策]資源回收換有機肥 反應熱烈。三星鄉從2004年7月起,全面實施廚餘隨清潔車回收作業,所回收的廚餘,全部由清潔隊加工製成有機堆肥,由於累積的數量已經相當多,鄉公所為了回饋鄉民,決定從1日起試辦資源回收物兌換有機堆肥3個月。 (宜蘭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成效不錯 生質柴油擴大試辦。嘉義縣2005年獲得行政院環保署補助1000萬元開始進行生質柴油試辦計畫,與全台第一家生產這種再生能源的嘉義縣新日化公司簽約購買7萬公升,另外並購買國外進口的2萬公升,使用作為柴油車替代燃料,並以不同比例與市售柴油摻配,定期評估效益。(嘉義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環署:韓籍化學輪倒臥海床 處理難度大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日委託海洋大學海研二號出海探測後,確認船隻已傾斜倒臥於原沈船位置的海床,由於深度達70公尺以上,不論後續決定就地爆破或拖吊移除,難度都將大幅增加。對於油污污染海域的部分,目前已對船東開出新台幣150萬元罰鍰,至於後續的處理費用也將完全由船東負責,環保署並將就漁業損失、生態破壞等層面,提出求償,金額則仍有待專家評估。(台北 中央社)

  • [環境哲學]五股垃圾山死灰復燃 倒廢土再蓋工廠 黑心錢撈上億。1999年爆發的台北縣五股垃圾山弊案,百名官警涉案震驚一時,如今又死灰復燃,檢警跟監多日,發現洪水平原管制區又被濫倒廢棄物,現場逮捕2名嫌犯,警方表示,業者傾倒廢土填平蓋工廠,不法利益超過上億元。(北縣 東森新聞報)

  • [環境哲學]描繪老建物 用藝術改造基隆。基隆本土畫家王傑,2年前從西班牙學成歸國,返回家鄉基隆開設畫室,近距離地觀察這座海港城市,「半新不舊」的城市景觀,讓在基隆土生土長的王傑感到灰心,決心用畫筆,描繪基隆的古建築之美,盼用藝術改造城市風貌。(基隆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1-03   --﹥

  • [環境政策]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中國發展的戰略選擇。日前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並首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與此同時,《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也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基本國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 新華社)

  • [生活環境]粵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 3年擴至地市及主要區縣。廣東省《食品衛生法》頒布十周年新聞通報會日前透露,廣東省從2000年開始,按照WHO全球食品污染物監測規劃的要求,在全省範圍內按照地域分布建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點,目前已有13個。但由於受到監測能力的限制,目前食品污染物監測網點尚未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根據廣東省食品安全計劃的要求,到2008年,廣東食品污染物監測網點覆蓋全省所有的地級市以及主要區縣。(廣東 人民日報)

  • [環境經濟]中國近海7.5億千瓦巨額風能資源極待開發利用。1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資源技術大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提出,風力發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據全國900多個氣象台站實測資料推算,中國近海(水深10公尺)離海面10公尺高的風能儲量約為7.5億千瓦,目前中國近海風電開發仍屬空白。(北京 新華社)

  • [生態保育]世界第一個野生麋鹿種群在江蘇大豐形成。10月26日,是中國第三批18頭麋鹿正式野放兩周年。為了使麋鹿早日回歸大自然,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圈養麋鹿發展到500頭的時候,先後在1998年、2002年和2003年3次野放32頭麋鹿回歸黃海灘塗。現在純野生麋鹿繁殖已是第二代,在野外自然環境下生存的麋鹿種群達到52頭,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種群。(江蘇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56種外來生物入侵北京 專家提醒不必過於恐慌。日前舉辦的「APEC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國際研討會」披露,中國現已成為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北京外來入侵物種已知的大約有56種,其中植物大約有36種,動物至少在20種以上。北京市民熟悉的火炬樹、福壽螺、小龍蝦等生物也在學者們的監控範圍之內。(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態保育]廣西江洲地下發現稀有洞穴生物 世界尚無記錄。正在廣西鳳山縣地下溶洞中進行科考探險的中外聯合探險隊專家在洞中發現了新的洞穴生物物種。由中國、英國、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專家組成的20人聯合探險隊,從10月25日開始,對鳳山縣江洲地下長廊洞穴進行為期16天的探險活動。在生物鏈較弱的上層洞穴發現了數種稀有生物,其中3種洞穴生物是中國首次發現。(廣西 新華網)

  • [公害污染]蘇州拙政園滄浪亭「治水」成功。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瑰寶,已有拙政園、滄浪亭等9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由於園林內景觀水體大多為封閉的系統,幾無自淨能力,且內部結構不盡合理,加上外來污染源的輸入,部分園林水體經常發生渾濁甚至發黃、發黑、變臭等現象。2003年,「蘇州園林池塘水質淨化和生態恢復技術研究及綜合示範項目」啟動,採用定期清淤,種植具有景觀價值的沉水植物,以淨化水質。滄浪亭與外河道相連,採用的方法為曝氣。(上海 東方早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0-31 --﹥

  • [生活環境]風災過後 環保局清理上百萬磅的家用有毒廢棄物

  • [環境政策]違反污染法規企業 支付1490萬元清理加州溪谷

  • [生態保育]美國禁止私人從黑海進口鱘魚魚子醬

  • [生活環境]印第安岬核電廠將接受特殊安全檢驗

  • [環境政策]印第安部落應加快部落環境管理的決策速度

  • [生活環境]紐澤西重新栽種為了消滅光肩星天牛害蟲而被移除的樹木

  • [生活環境]「撫育健康寶寶」計劃 費城舉行週年慶祝活動

[深度報導]公民論壇眾聲一致反污染 空氣品質永續發展研討會圓滿落幕 --﹥

本報訊

   由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辦2005空氣品質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於11月2日下午進行「因應京都議定書之新公民行動」之公民論壇後結束,主辦單位高市環保局副局長王玨肯定研討會的成果,同時表示高雄市願意擔任環境保護的火車頭,並扮演協調角色,達到落實環境評估、具前瞻性的都市規劃之目標。

  大會邀請的國際貴賓均對本次研討會表達肯定及滿意,加拿大參議員Mac Harb並勉勵參與者,指出人們起身行動的時間到了,透過公私部門、民間團體與國際案例的分享,產生具體行動方案,將是一個好的開始。而卡倫堡生態工業區工業發展委員會主席Peter Holm博士,也以「想改變這個世界 從改變自己開始」,鼓勵大家從自身開始,負起對環境的責任!

環保局副局長王玨:「高雄願意擔任環境保護任務的火車頭。」 Dr.Peter Holm:「改變從改變自己開始!」

   兩天議程的安排以公民論壇的討論做為壓軸,透過「生活型態與消費選擇」、「社區及城鄉規劃與營造」、「生態正義-法律與公民責任」三項主題分組討論及總結報告,總結報告主持人魯台營直言,現在污染實在太多,期待此次會議結論對於政策形成有具體的貢獻,產出一指導原則。在場聽眾亦紛紛發言,表達對會議結論後續執行與否的關切。

   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率先針對「生態正義-法律與公民責任」的議題,從高雄在地的環境談起,表示產業必需有自我意識,讓自我損失及人民損失都減到最小。他指出高雄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城市,汽機車超過160萬輛,高雄縣市發電量佔全台1/3,工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則佔全台一半。與高雄發展命脈息息相關的中油、中鋼與台電三大國營事業,在環境與汙染的承載關係都有値得探討的地方;以中油為例,三年前老舊油槽破裂,造成四萬公秉土地污染,估計整治需花費台幣1,000億元,因此產業考量環境保護以降低損失,是重要的思考。

全民參與的公共論壇 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產業要有環保的自我意識」

   分組主持人之一的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從京都議定書的背景介紹與案例來討論「社區及城鄉規劃與營造」,思考如何把簡易的節能方式落實到社區。楊總幹事指出,每個人對環境都有責任,而政策是可以改變個人的價值觀;她也以多年投身公共事務的經驗表示,公私部門、民間團體是可以合作的,只可惜缺乏對話。楊娉育也期許未來政府部門能多了解基層需求,落實於實務操作才會更有成效。

   主持「生活型態與消費選擇」此一組主持人之一,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陳椒華認為溫室氣體效應影響人民生活甚鉅,不應光是要求人民減少消費來因應,她呼籲台灣必須能夠帶動形成一種公民運動,發展再生能源、促使能源結構改變,並引領產業升級,同時敦促民代加速法案審查與制訂,引導地方政府的作為。陳理事長也表示,民間的力量需要更多的參與及支持,曾於今年初尋求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共同於全國能源會議中發表保護環境的聲明,引起政府對溫室氣體議題的重視,使此議題有機會再於明年國家永續發展會議進行討論。

總結討論,右起依序為魯台營、陳椒華、林鐵雄、楊娉育。 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陳椒華:「台灣需要帶動公民運動!」

   另一位主持人,義守大學土木生態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林鐵雄則認為必須思考如何促使民眾有誘因去做新型態的消費與生活選擇,並在「part-time的環保作為」與「full-time的產業破壞」間,政府、企業、與民間社團可扮演的角色。林副教授指出,高耗能產業消耗全國能源佔40%,卻只佔全國GNP10%,效益偏低,政府應不再獎勵這類產業設置,而「綠色製成」也是產業的重要議題。此外,他也表達了該組普遍認同「資訊流通」在轉變為新型態生活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工具之意見,應以更便利的方式讓大眾取得。

[環境關懷事件]搶救惠來遺址工作報告 --﹥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由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保聯盟、台中市親子教育協會、台中市錦平社區發展協會與由台灣中社、台中醫界聯盟主導的搶救惠來市民聯盟,利用選前容易獲得候選人注意的時機,密集發動一連串的活動,希望能在此時期獲得各候選人的注意,無論誰當選台中市長,都要保存惠來遺址,以下是這段時間的工作報告。

引爆話題

愛風化、不愛文化  台中惠來遺址的發現已超過三年,雖然曾經引起古根漢與惠來遺址的爭辯,但是在媒體熱度過後,除了科博館研究人員持續研究之外,大部份的台中人對於惠來遺址的歷史與位置仍不了解,在2005年9月,台中市府承諾給科博館研究人員的期限終了,市政府欲收回遺址現場,所以為了突顯惠來遺址不受重視的慘況,我們夜襲遺址現場,自製成影片向媒體公佈,由於又巧遇鋒面降雨,惠來遺址浸泡在水中,加上野狗出沒,悽涼的景象引起媒體大幅報導,在媒體大幅報導之後,引起台中市社區團體的注意,也開始一連串的結盟與行動。

持續行動

貓熊不要來  一開始經過討論之後,我們就擬定幾個活動目標,遊行與導覽解說,為了維持議題的熱度與吸引民意的支持,所以我們每星期至少舉辦一次以上的小型活動,9月29日發動第一次的陳情活動,因為惠來遺址所在地為台中市重劃區的京華路段,當地最多的為汽車旅館、餐廳、電玩店、百貨買場,因此我們打著「愛風化、不愛文化」的訴求,向市政府抗議漠視遺址。又適逢台中市長訪問中國,向媒體宣布台中市政府爭取貓熊來台的消息,所以我們又與動保團體合作,發動反貓熊記者會!主要訴求為台中市政府寧願花巨額經費(光規劃費就高達九千萬台幣)爭取空中樓閣的「古根漢」與違背動物權利的貓熊,也不願意花少許經費(惠來遺址三年僅獲得補助四百萬)保存惠來遺址。

跳脫政治鬥爭

摩登原始人  如遺址保存這麼冷門的議題,也只有在選前能引起政治人物的注意,台聯黨團也特別在立院昭集相關單位協商遺址保存事宜,但也因為在選前,任何行動都會變成政治人物的舞台,也因此會引起另一陣營的排斥,我們覺得,生命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保存,都是應當遠高於政治鬥爭的,為了避免讓遺址的保存落入政治鬥爭的口水中,由靜宜大學的學生為主加上東海社研所的同學,發動摩登原始人陳情活動,在遊行前拜會三位市長候選人,用學生理想與中立性,邀請三位市長候選人參與搶救惠來遺址的遊行活動。

全國首次文化遺址遊行

  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在10月29日,能喚醒台中市民的注意,一起改變長久以來台中市民對於公眾議題的冷漠,第一次為文化遺址的保存問題走上街頭,當天遊行在沒有總招、沒有政治動員、完全自發的狀況下,聚集了約兩百名的市民走上街頭,而遊行前天的學生行動也湊效,遊行當天三位市長候選中的沈智慧與林佳龍都到場表達支持遺址現址保存的立場,讓這次遊行活動避開了政治口水戰。

[生物多樣性]繽紛溼地的美麗代言者──台北赤蛙復育記(下) --﹥

作者:朱惟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攝影:陳玄芬(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

橫山梯田的景色  自從停用農藥後,楊文石阿伯的睡蓮田裡,再度回復了健康溼地該有的繽紛與多采,「台北赤蛙的數量在當年就增加到三百五十隻,澤蛙及貢德氏赤蛙出現的頻率也都顯著提高;此外,還有中國樹蟾、小雨蛙、長腳赤蛙、白頷樹蛙、面天樹蛙、唐水蛇、草花蛇、赤腹游蛇……等。」林華慶如數家珍般地一一道來,「事實上,還因此保存了相當珍貴而稀有的水生植物,像窄葉澤瀉全台灣就只三芝這裡有分布。」

  橫山案例的欣然有成,很讓人欣慰。但若從新以宏觀的角度來看,目前健康溼地的棲地分布還是過於分散與破碎化,這正是所謂的孤島效應──各棲地彼此間有如島嶼般產生地理上的隔絕,形成動物遷移時難以跨越的鴻溝。

  不僅目前處境堪慮,因為WTO效應的持續蔓延,勢將陸續釋出更多的農地,林華慶憂心地一再強調:「台灣農田原來的生態功能,不應隨著糧食供應角色的退位而消失。」

  一個可由政策面開始著手的工作,是休耕補助辦法的調整。淡水商工園藝科梁素秋老師表示,目前政府鼓勵種植田青(綠肥)及除草工作才給予休耕補助的做法相當值得商榷。田青一來是旱作,二來這類單一物種有違生物多樣性原則,同時還提供了紋白蝶幼蟲(菜蟲)數量大增的來源。而要求農民除草的問題還更嚴重,加上農會主動提供除草劑的結果,廢耕農地反而成為繼續毒害土地與環境的來源。

  梁素秋建議,政府可以積極鼓勵農民改種蓮花、荷花、筊白筍等水生植物,在要求不噴灑農藥及除草劑的前提下,給予補助。這樣,既保全了溼地生物的棲息空間,同時還提供了儲水、防洪、地下水補助等功能。花費不多,卻有極高的生態效益。

不用農藥而生態繽紛多采的蓮花田   事實上,目前世界各國照顧農民的政策上,可以看出在觀念上的重大轉變,政府不再強調生產至上,而是舉凡對生態環境有所助益的作為,都能夠領取「環境給付」,此種「綠色措施」(GREEN BOX)且為WTO規範所認可,在世界各國已普遍採行。例如美國在1996年的「聯邦農業發展與改革法」中,將部分耕地規劃為保護地,並給予農民貼補。英國在「鄉村守護計畫」當中則規定:鋪設田籬每公尺補助農民3英鎊,石牆復原每公尺補助12英鎊等措施。而德國的「農業環境措施」當中也列有:果園放棄農藥使用者,每公頃發給150馬克;休耕後轉化為生態緩衝區者,每公頃發給700馬克等環境補貼措施。這些作為與精神,相當值得國內參考引薦。

  當我們僅僅將目光放在經濟利益上,往往看不清事情的全貌;或者有時就當試試放寬眼界才好呢。(完)

從生物多樣性看台北赤蛙保育

台北赤蛙喜愛棲息於清潔的水田、池塘或茶園中  國際間對於生態保育的研究,已證實「棲息地破壞」才是造成物種滅絕的首要因素,其殺傷力更甚於補抓行為。世界保育潮流也早由「明星物種/可愛動物」的保護,轉而朝向生態系與棲地環境的保育與復育,這也正回應了國際間不斷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棲地環境多樣性;前二者存在的前提同樣與棲地環境休戚相關。其中低海拔的溼地、草澤因為與人類生活空間高度重疊,多遭廢土傾倒、填土蓋屋等利用而消逝;人為溼地的水田環境則有轉作、休耕後的旱化問題或圳溝、田埂的水泥化,以及農藥問題等。致使溼地生態環境岌岌可危。

  仰賴溼地生存的台北赤蛙,因為體型迷你,加上對於污染的忍受力較低,環境一惡化,馬上就反應出族群數量的消減。也因此,台北赤蛙可視為一個生態指標,是許多水生動植物的縮影與代表,有牠生存的地方,代表那裡的自然生態必定是清淨、自然、而豐富多樣的。當牠消失或數量減少時,就如同環境惡化的警訊,提醒我們應當及早尋求對策,讓生態環境再度復原;而一但保護住台北赤蛙時,也就相對保護住溼地生態系中絕大多數的生物。

  溼地中各種不同的生物間彼此互相依存、環環相扣,形成一張複雜的生命之網,在溼地保育的議題上,台北赤蛙所代表的,正是一個代言的角色。

[活動]「親近國家公園──親近您」讀者滿意調查 --﹥

  時 間:10月25日-11月16日
  主 辦: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負責的《台灣的國家公園電子報》,發行至今已滿一年,歷經從無到有的篳路藍縷,內容也日益豐富,如果您正是《台灣的國家公園電子報》訂戶,感激您一路相伴,希望您於10/26至11/16期間,上網填答問卷,繼續給予編輯團隊支持,讓《台灣的國家公園電子報》能更精益求精;如果您還不是訂戶,也歡迎您到《台灣的國家公園網站》免費訂閱電子報,您將每周收到最精采的國家公園各相關資訊。

  我們十分珍惜能與您交流的緣份,因為您的支持與鼓勵,將是我們繼續成長與茁壯的助力;因為您實際的行動參與,將更提醒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團隊,必須更加努力地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內容資訊。誠摯的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提供編輯團隊更多寶貴的意見,讓《台灣的國家公園網站》規劃及《台灣的國家公園電子報》能臻致完美!

[活動]主婦聯盟募集二手婦幼用品 --﹥

  時 間:週一至週五 10:00-16:00
  地 點:台北市汀洲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主 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聯 絡:鄭小姐
  電 話:02-23686211#22
  傳 真:02-23686213
  地 址:台北市汀洲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送舊愛覓新歡」•物盡其用。你家裡有占空間、用不著,又捨不得丟掉的婦幼用品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歡迎你捐贈出來,支持二手物品的流通,給有需要的媽媽「尋寶」,讓物盡其用、資源再生。

[講座]【繽紛世界 自然大不同】系列講座:駭客入侵—外來種生態怪客 --﹥

  時 間:11月6日 (日) 9:00-11:00
  地 點:林業陳列館一樓視聽教室(台北市南海路60號)
  主 講:林智謀
  主 辦:林業試驗所
  承 辦:荒野保護協會
  電 話:02-29303193#19

[講座]基因改造作物的環境風險及其管理座談會 --﹥

  時 間:11月09日 (三)
  地 點:台灣大學農藝學系112演講室
  主 辦:台灣大學農藝學系
  聯 絡:潘乙賢
  電 話:02-3366-4770
  E-mail:pantzulin@yahoo.com.tw

  鑒於一般的廣泛討論,並未能深入問題的核心。因此本次在防檢局的委辦下,擬僅針對基改作物在環境上的風險及其管理的問題,邀請專家進行討論;期能釐清不同的觀點,提供基改發展政策擬定的參考。

[講座]2005水泥業永續發展論壇 --﹥

  時 間:11月10日(四) 9:10~15:20
  地 點:國賓飯店二樓聯誼廳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04號)
  主 辦: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Taiwan)
  聯 絡:水泥工業同業公會 莊小姐
  電 話:02-2701-5733

  水泥對現今的社會而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素材,因為它是製成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建構房屋及各種公共建設的基本原料。除了水之外,混凝土可能地球上最常被使用的原物料,根據2005年的最新統計資料指出,每人年平均混凝土用量就有3立方米之多。而由於人口的增長與基礎建設的需求大幅增加,使得開發中國家的水泥需求量也快速上升。不可諱言地,水泥在經濟發展、改善貧困、生活品質提升,與環保、自然資源保育方面,的確存在一些有待脫鉤的挑戰。

[講座]工安環保管理系統輔導計畫成果發表會 --﹥

  時 間:11月22日(二)
  地 點: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3號)
  主 辦:經濟部工業局
  執 行: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
  連 絡:台灣環境管理協會 李玉燕 工程師
  電 話:02-2912-2910#109
  傳 真:02-2914-6494

  活動內容主要為展現工業局推動工安環保管理系統輔導計畫之成果,包括:環境、職安衛管理系統示範團隊、持續改善團隊、環境會計輔導等多項成果及辦理「環安衛管理技術諮詢研議會議」成果座談會。

[講座]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統─邁向企業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商機 --﹥

  時 間:11月22日(二)14:00∼17:40
  地 點:台北市國賓飯店二樓國際廳
      (中山北路二段104號)
  主 辦: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工商協進會、台北市政府
  主 講:Björn Stigson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執行長)
  聯 絡:許彩雲小姐
  電 話:02-2705-8859
  傳 真:02-2706-0788

  藉由高峰論壇的舉行,就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議題,提供國際級企業領袖與我國產官學研領袖進行交流的機會,促進我國企業領袖對相關議題全球趨勢之掌握,逐步把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永續管理,整合納入企業經營的管理策略中,以達成提昇我國產業界綠色生產力之具體目標。同時,此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可敦促政府積極開創對於企業永續發展更為友善的投資環境。

[課程]小小園藝家-自然藝術DIY --﹥

  時 間:11月5日(六)
  地 址:關渡自然公園
      (臺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費 用:350
  主 辦:關渡自然公園
  聯 絡:推廣部
  電 話:02-28587417#210
  傳 真:02-28587416
  E-mail:service@wbst.org.tw

  關渡自然公園的冬季景觀很藝術,多樣自然裝置藝術品為濕地景觀點綴幾分逸趣。想跟隨知名裝置藝術家,一同創作蘊含自然觀察樂趣與生命力的小小自然裝置藝術品-可愛草球嗎?歡迎對自然藝術有興趣的大小朋友,與我們一起享受自然藝術DIY的樂趣!

網路維護公告  --﹥

  本會為使協會有更好的網頁服務品質及穩定性,近日將進行ADSL線路新設作業,維護時間自11月4日夜間24:00至11月5日中午12:30為止,若因新設作業導致網路服務(網頁服務或電子郵件等)無法連線,敬請見諒。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2.有溝通能力,能把一句話翻譯成四五六七年級生都能聽懂的話語;有信心帶領剛入門的同事一起準時完成工作。
  3.對非營利組織管理及生態保育領域有認識或願意投入時間研究,能多面向拆解、分析社會議題,甚至批判。
  4.歡迎正在尋找生命價值之三十歲以上少壯派人士轉職加入。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著一探究竟、抽絲剝繭的企圖心。我們期待新夥伴看書抓重點、逛鼓溝找資料,具備快、狠、準的基本實力,但又不滿足於只是人云亦云,要有強烈文字表現慾,且決心把自己訓練成針砭時事、引領輿論潮流的觀點達人。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以上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