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度報導] 控管溫室氣體與空污 產業轉型 迎戰氣候變遷世紀 本報訊 在高雄舉辦2005年空氣品質永續發展研討會,1日首先由加拿大參議員Mac Harb,以「氣候變遷國際趨勢──京都議定書」為題,作為第一場專題演講。他提及這一百年全球氣候的變化,特別是80至90年代是幾千年來最溫暖的十年,而20世紀也是最熱的一個世紀。他引用加拿大環境部部長Stephane Dion於今年年初所言:「21世紀人類必須學會控制他們對於氣候的影響。(今年底的)蒙特婁氣候會議將是個關鍵點:它將能確認2012年之後的國際建制是往正確的方向進行。」Mac Harb並鼓舞大家,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是所有人共同引起的,相信大家可以一起解決。 自願溫室氣體減量與碳交易的爭辯 在「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與空氣污染總量管制」的主題中,來自日本的山崎正和談「日本履行全球暖化減量之國家策略」,其為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環境管理技術研究部部長,談日本政府於今年4月發佈修正國家方案「京都條款承諾實行計畫」。他表示,為達成京都議定書的排氣減量的為達成京都議定書的排氣減量的目標,「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日本經團連,Nippon Keidanren)的環境自主行動計畫(Voluntary Action Plan on Environment)」扮演一民間參與的重要角色。 山崎正和指出,日本經團連乃為一經濟組織,成立於1997年,組織目標為降低產業中CO2排放,以在2010年達1990那年的標準;該組織將達到京都議定書的方式自願化,透過他們自己的彈性、創意與靈活反應,來選擇最佳方案進而改變情況。日本另一個經濟上的措施,為「能源節約法」:主要針對工廠、商業大樓等,每年須提出提升能源效益的方法。山崎正和表示,最近修改的能源法並增加了對交通運輸等提出提高能源效益的獎勵措施,目的在使全球暖化現象趨緩。 英國的Dr.Michael Moliter(CEO of Climate WEDGE Ltd.UK)談「全球碳市場:台灣的良機」,則指出碳信用和碳津貼的全球市場在5年內將值150億美金,而台灣將有許多機會參與此一市場。Dr. Moliter並點出台灣公司參與全球碳市場的方法,包括說服台灣的碳信用納入歐盟的計算方式、及美國、澳洲的計畫中,投資在臺灣的計畫以創造碳單位價值等。 來自美國環保署的Jonathan Lubetsky則以「整合空氣品質與氣候變遷的管理:美國觀點」為題,介紹美國在空氣品質管理的歷史及經驗。他表示美國在氣候變遷採取的政策,主要為鎖定於管理氣候變化初期,也就是降低溫室氣體的強度、強調主動降低排放的計畫、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簽署,並和許多國家簽訂雙邊合約。 「歐洲空氣品質管理策略—以德國柏林為例」,由Dr. Martin Lutz主講,指出德國柏林汽車密度較漢堡低,但不少微粒物質PM10(particulate matter)以及NO2的排放主要來自當地汽機車的排氣口以及輪胎摩擦,利用各個監測站監測排放來源以作為制定政策的根據,而這僅是交通方面,整個改善要用城市的格局來作規劃,未來策略的擬定都需要制定標準來作盤查與監測的數據。 空氣污染源管制的新技術與新標準 「固定污染源管制策略」及「移動污染源管制策略」的議題研討方面,分別由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袁菁、及台北科大環境規畫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林文印主持。 關於固定污染源的管制,加州南海岸空氣品質管理局(Senior Manager of SCAQMD, USA)陳爵博士表示,當政府推動環境法令政策與地方產業相衝突之際,常常會怠步,但該局卻擁有民眾的大力支持,媒體與議員、民意代表的壓力下制定嚴格的法令,使1950年代即飽受嚴重空氣汙染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其他地區、國家的典範。不過他也指出,在控制污染源初期要達成目標是比較容易的,相較於後續持續的減量作業會越來越困難,因此須訂定目標後再尋找可以減量的方向;另一方面,面對較以往嚴格的新標準──「New 8-hour ozone」與「PM2.5」,更是未來的挑戰。 來自加州南海岸空氣品質管理局另一個部門(AQ Specialist , SCAQMD, USA)吳震球博士舉例,測量固定污染源─工廠的煙囪高度會影響檢測結果,因此對於煙囪高度也有標準的制定;由工廠定期呈報完整的資料來納入資料庫,以風險評估與套用電腦模式來說明美國洛杉磯有害空氣污染的管制政策,這樣的數據分析作為政府訂定法令與政策的依據,當然嚴格的規定需要法令有效的力量,但吳震球也表示,與工廠之間要多溝通,才能讓嚴格的管制作業達到更好的執行效果。 固定污染源為日本現今的空氣污染管制策略目標,從燃燒化石燃料過程中產生的灰塵、SOx(硫磺氧化物)和NOx(氮氧化物)為主要固定污染源。而控制灰塵、SOx和NOx的技術在商業應用方面,日本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來自日本的城戶伸夫博士(Senior Technical Adviser, Environmental Division, SUURI-KEIKAKU CO., .LTD, Japan)簡報「日本固定污染源之大氣防制策略」,其透過數據表介紹三種污染源的來源分配比例以及對應的控制技術,以硫磺氧化物排放為例,鍋爐(Boiler)佔比最高為65.6%,而一種減量方式是減少燃料中硫的含量,另一種方式是「排煙脫硫系統」(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即移除排放廢氣中的SOx。城戶伸夫博士指出,效率高、穩定性高是技術裝備成為市場主流的因素,詳細的介紹每項技術的細節,並顯示出建置成本、後續運作成本等也都是考量的條件。 而移動污染源的管制,則是由香港、新加坡、日本的專家分享經驗。首先由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誠,針對香港汽機車排放物控制與研究進行簡報。他強調法令制定的同時需有許多配套措施,例如鼓勵計程車將使用柴油更換為使用石油的車,在法令規範的期限內有4萬港幣的補助,至今計乘車已全面更新。而針對老舊車子的排放物,也有低成本的管制措施─微粒捕捉器(particulate trap),一種在排氣管口的簡易裝置。 這項措施亦引起在場與會者的關切,李順誠則表示若車子檢驗不符合標準時,政府會強制車主安裝,但是政府會給予補助,並且在全港的加油站都可以將裝置拆裝清洗,在可行性分析中也顯示重複使用的效果仍佳!加州南海岸空氣品質管理局陳爵亦回饋加州的作法,表示加州將最遲於明年全面執行低成本微粒捕捉器的裝置,而同時也將柴油的硫量低至15 ppm,增加此一裝置的壽命。 新加坡大學的于禮亞博士也提出新加坡移動污染源管制策略,除了緊控車輛排放的標準及改善燃料的品質,也大量減低車價及道路稅來鼓勵大眾購買環保車輛。但由於地理位置因素,西南季風可以將蘇門達臘的霾害帶到新加坡,嚴重影響到新加坡的空氣品質,因此為了解決跨國界的汙染源問題,東南亞國協(ASEAN)的成員召開會議討論,以建立相關規範遵循與追蹤制度。 日本的齊藤敬三博士(Coordinator of AIST, Japan)於簡報「日本第二代環境調和型綠色車輛開發之動向」中表示,「發展低排放量車子勢在必行!」日本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佔交通類比重達90%,為面對本地空氣污染的問題,同時達到京都議定書的目標,能源使用對於健康的影響需同樣被考慮。 生態工業園區作為產業的綠色轉型 在2日上午議程,主題為「綠色生態工業區能(資)源整合議題」,主辦單位邀請卡倫堡生態工業發展委員會主席Peter Holm博士、台灣工研院環安中心專家顧問巢志成博士、日本工業環境管理協會榮譽顧問中山哲男(Tetsuo Nakayama, Honorary Advisor, Jap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or Industry),分別簡報其生態工業園區發展與推動經驗,與日本企業如何生態工業園區解決環境問題目標。 自然形成的卡倫堡經驗,是生態工業園區的典型案例。Peter Holm表示其至去年為止已節省2億5千元美金,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他歸納其成功的因素,包括幾個大型的產業存在於有限的距離中、已存在的經濟誘因、加上沒有法規上的限制及良好的溝通。他強調,卡倫堡的經驗顯示,這是一個由下而上、自發性的發展,整個共生體系的形成經濟性的誘因產生後,繼之才有環境的誘因;更重要的是「溝通」比「科技」重要,而且產業間相互依存,也從來不是問題。此外,法規可能是一誘因,但也可能扼殺了有創意的解決方法。Peter Holm樂觀地鼓舞大家,良好的制度只是可能實踐「共生」的理念,但真正的成功關鍵是在「人」。 繼卡倫堡經驗分享後,巢志成簡報說明「台灣生態化工業區發展的現況與展望」。他指出,目前由環保署領軍、工研院技術支援,設有桃園、高雄、花蓮三個生態工業園區,區內有研發及生產的功能,生產及設計對環境有善的產品,並促進產業間合作,達到永續發展、與全球化目標。他同時也大力行銷進駐台灣生態工業園區的好處,因台灣位於亞洲的有力位置,並具有良好的金融體質,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獎勵及挹注下,將是一個非常好的綠色投資機會。 中山哲男則以「生態工業區解決環境問題目標導向之企業自主管理-EMS & CP之導入」為題,介紹日本現狀。他提出處理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在使用或分解各階段對於環境影響的相關資訊,以系統登錄的方式進行稽查審核,可以提供後續廢棄處理的依據。這種環境管理系統規範在國際標準ISO14001下,截至2004年10月全球有74,004筆豋錄資料。 他也提及另一種概念Cleaner production(CP)考慮到產品的生命週期,要從規劃產品與服務的時候就需要納入環境保護。中山哲男博士表示這是一種雙贏的投資,從改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製程,可以減少環境的汙染,亦增加公司的利潤。他也強調,日本對此並無強制規定,但許多公司會自發自願地遵循,並與其他公司合作,可見看得見好處的投資。 這次空氣品質永續發展研討會,非常難得邀請到多位各國的專家學者與會,國內產官學界也把握此一機會,熱烈進行意見交流。後續議程將繼續討論公民參與對於空氣品質的永續發展,可以做出哪些貢獻。 (2005-11-02) 【相關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