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尋回集體記憶 發掘民族植物的智慧 --﹥ 本報訊 保存原住民的植物運用知識,不僅攸關原住民文化傳承,也與當前的永續發展、生態、保育、水土保持等課題相息息相關。在上周六(19日)的「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上,與會者紛紛呼籲各界重視並加速對原住民族植物知識的調查與保存,讓先民的智慧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這場「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由農委會林務局、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主辦、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協辦,假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舉行,吸引近70位關心自然生態與原住民事務的民眾出席。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2101.htm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民族植物知識傳承與發揚 年輕族人投入是關鍵 --﹥ 本報訊 民族植物學的研究,無形知識的紀錄與保存只是起步,能加以應用並能為部落帶來收益、改善部落生活與處境,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在上週六(19日)的「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上,與會者紛紛即呼,原住民文化傳承出現斷層,而耆老接續凋零,若沒有在地年輕人投入保存、紀錄、學習與研發應用,將會是事倍功半,效果有限。 在座談會第二場「未來發展契機」主題討論中,主辦單位邀請到輔大織品服裝系講師尤瑪•達陸、《綠色葛蕾扇》美術編輯黃啟瑞、南島採集館經理林義隆、農委會農業金融局副組長徐明章、臺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等,談民族植物的應用與創意發展。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2102.htm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不畏低溫風雨 清除草山外來種持續進行 --﹥ 本報訊 34名志工不畏低溫及風雨,昨(20)日又進入陽明山二子坪、雍來環境生態教育園區的水池,進行移除外來種植物的工作,現場來登山的民眾見狀,紛紛對這群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表達最高的敬意。 農委會林務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主辦「2006雍來環境生態教育園區志工參與暨培訓計畫」第二梯次活動。應邀來解說的老師湯谷明表示,冬天植物生長較慢,是最好清除外來種的季節,一旦處理乾淨,明年春夏將不會迅速地擴散。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2103.htm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張國龍關切地方環境議題 邀集民間團體發聲 --﹥ 本報訊 行政院環保署日前(17)召開「署長與環保團體專題座談-廢棄物管理」,由署長張國龍擔任主席,環境監督總隊、廢管處、基管會等相關單位列席,讓地方民間團體發聲,就事業廢棄物非法傾倒、限塑政策、地方環境、廢棄物回收、其他須跨部會協調,以及地方環保單位無法解決的問題,與張國龍當面座談。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112104.htm ◆[生態保育]黃石公園灰熊保育成功 脫離瀕危名單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11-16(ENS)-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的灰熊族群已復育成功,不需再受到瀕危動物法案的保護。內政部長諾頓(Gale Norton)16日宣稱,美國聯邦魚類及野生動物署正提議讓黃石公園內灰熊脫離受威脅及瀕危之保育名單。至於其他48州的四個灰熊族群尚處於保育階段,應繼續予以完善的保護。 美國西部地區過往曾有5萬隻灰熊漫遊其中,但在30年前被壓迫到幾近滅絕。據美國聯邦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FWS)統計,在1975年僅存136隻野生的個體。 諾頓指出:「灰雄在1975年被列入瀕絕名單,當時,牠們面臨了消失在美國西部的危機,探險先驅路易斯和克拉克冒險遠征時所見的灰熊景象已不復存在。幸而,感謝許多伙伴的努力,現在有超過600隻的灰熊棲息在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內,並且已脫離受威脅狀態。」 從1990年代中期起,黃石國家公園內的灰熊數量以每年4%到7%的成長率持續增加中;自從被列入保護名單以來,灰熊生活的棲地範圍已增加了48%,生物學家已經在超出過去認定灰熊的活動範圍外60英哩處仍可見到它們的行蹤。 但是,一些保育人士指出聯邦的決定將允許合法獵殺,並將導致開放後的保護區陷入大型地產交易和能源開發的危機。 「自然資源防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野生熊計劃主席威卡斯(Louisa Willcox)指出:「國家保護是今日這些熊得以存在於黃石國家公園內的主因,牠們無法在缺乏保護下生存。這是一個很棒的成功傳奇沒錯,但故事尚未結束。我們想要一個能確保灰熊和大黃石國家公園內所有生物群落都能世代繁衍的快樂結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16-02.asp ◆[環境哲學]美國國家能源走廊影響納瓦霍族保護區土地行使權 --﹥ 美國,亞利桑那州,溫多羅克,2005-11-16(ENS)-美國政府為了規劃出國家能源走廊,打算經由土地通行權協議合法接管印第安人土地,並將環繞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的西部11個州郡國有地劃分為建設之區域,而原住民部族能被迫接受此一計劃。今年8月頒佈的2005能源法案,授權聯邦機構執行對西部11個州郡國有地進行規劃,其內容包括:石油、瓦斯及氫氣管線的配置、電力輸送等設施,或統稱為能源走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16-03.asp ◆[環境經濟]巴西7城市誓言拒買非法木材 --﹥ 巴西,聖保羅市,2005-11-16(ENS)-來自巴西7個城市的市府官員已共同簽署了一份承諾書,拒絕採購盜伐木製品並立法限制木材的耗量。此7個城市構築成巴西最大城-聖保羅市的ABC區,同時為該國第三大木材消費市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5/2005-11-16-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張育菁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曉慈 摘錄 作者:謝雯凱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今年(2005)10月底,台灣舉辦一場地區珊瑚遺傳研討會,可是受邀來台的美國珊瑚礁專家南茜•諾頓(Nancy Knowlton)卻在餐館大發脾氣。原來是東道主中研院請她到墾丁的海產店吃飯,店家卻端上珊瑚礁魚,氣炸這位珊瑚研究學者。她表示,先進國家保護珊瑚礁魚,沒有人吃牠的,於是那一盤魚沒人敢下箸。 食用珊瑚礁魚類、食用海鮮,真的會影響生態嗎?到市場一看,琳瑯滿目的魚種,顧客哪分的出什麼是養殖、什麼是野生,而什麼又是應受保護的魚種?對於也酷愛海鮮的台灣人來說,飲食追求物美價廉,或是追求高貴新奇都所在多有,但很少人會想到,吃海鮮也有環保與生態責任。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5/bi05112101.htm 播出日期:11月21日(一) 22:00-23:00首播 【封面故事】以環境為名-德國生態建築之旅 今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共同關注到氣候變遷的議題。在溫室氣體大評鑑,這場新世紀環保競賽中,德國拔得頭籌。它不只是全球第一個達到減量目標的國家,並且已經減少19%的溫室氣體,成果遙遙領先。更預定在2010年,排放量減少21%。要想知道德國為何有這番成就的話,看一看位在柏林的國會大廈,應該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人與自然】回歸自然 在新竹的尖石鄉往梅花部落的方向再往山上去,有一個天湖部落,在這裡有一個全世界綠到不能再綠的綠建築。1999年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師謝英俊協助全省許多被地震震垮的原住民部落,再度重建起來。除了新竹天湖部落之外,日月潭邵族的德化社以及信義鄉的潭南村,是九二一地震後重建的第一批台灣綠建築代表。 時 間:11月23日(三) 18:30 李淳陽昆蟲記、塑膠寄居蟹 台灣動保團體將聯合響應國際活動,舉辦首次「動物影展」。希望藉由適當細緻地選片、深入地導讀與談,以及相關的行動呼應,能夠讓觀眾深入瞭解當前動物所面對的真實處境 ,領悟到立即採取正確的行動保護動物有多急迫,又有多容易;從而灑下動保觀念的種子,讓台灣有機會朝向更能善待動物的進步社會邁進。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about-1.htm 時
●[研討會]野生生物遺傳多樣性研討會 --﹥ 時 間:11月24、25日(四、五)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iol.ntnu.edu.tw/ ●[講座]飛閱台灣─懷抱大地深情 --﹥ 時 間:11月24日(四) 19:30-21:3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cha.org.tw/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
●[講座]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統─邁向企業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商機 --﹥
時 間:11月22日(二) 14:00∼17:40 藉由高峰論壇的舉行,就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議題,提供國際級企業領袖與我國產官學研領袖進行交流的機會,促進我國企業領袖對相關議題全球趨勢之掌握,逐步把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永續管理,整合納入企業經營的管理策略中,以達成提昇我國產業界綠色生產力之具體目標。同時,此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可敦促政府積極開創對於企業永續發展更為友善的投資環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csd.org.tw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