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通往「幸福花東」靠蘇花高?馬團隊誰說了算?

環團說:幸福花東要鐵路不要蘇花高。圖片來源:綠黨
【相關連結】

明年環評若過 蘇花替即動工

南澳和平段環保爭議小?環評委員:不盡然

走蘇花高規劃路廊 具高速公路水準

劉揆出奇招 變相興建蘇花高

蘇花高換湯不換藥? 環保團體行政院前痛批

蘇花高/蘇花替爭議風波尚未落幕,碰上輕颱卡玫基來襲,關心花東長遠發展的環保團體昨日(17日)上午共三十多人,齊聚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手持一張大型支票,列舉出總統馬英九在選舉期間所開出的東部政見,要求馬英九兌現承諾,給花蓮人兩條安全回家的路:安全的蘇花公路以及買得到票的鐵路座位。

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曾開出「幸福花東」支票,提出未來十年內,擴增鐵路客運量、完成鐵路電氣化、增購太魯閣號72輛、採購750輛貨車車廂載運砂石、改善蘇花公路易落石及易坍方危險路段、闢砂石車專用道等。對此民間團體希望馬英九記得當初承諾,而不是任由麾下幕僚玩弄蘇花高或蘇花替的文字遊戲…精采內文

 
 
  書齋:讓澎湖馭風,金門秀軍威(下)
《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封面。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作者:嚴長壽(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十多年前,金門也同樣曾在開發的路口徘徊。可惜,最後它錯失了自己的方向。

記得那時候,金門即將解除戰地政務,我三度前往金門參訪,並對政府與民間業者發表演講。

我建議金門鄉親,在閘門未開之前,應該先確認金門的「核心價值」。要透過各種獎勵以及保護措施,讓金門的戰地風光,未經過度開發而保留的閩南式古厝,甚至如貢糖、鋼刀、高 粱酒等特色產業,成為開放之後具有觀光潛力的金門特色。

從「外人想到金門看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出發,金門的未來就活潑起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位於Abrolhos珊瑚礁系統內的魚類。圖片來源: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國際消息,巴西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新的珊瑚礁群,此區域存在豐富的海洋生態。為整合國內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復育工作,去年在高雄設立的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目前核心業務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內的資源調查及生態復育,預計園區內珊瑚礁生態回復到60%以上,即可開放民眾進行生態旅遊和生態教育。關心海洋,由認識溼地開始,前天在台南四草溼地舉辨的「四草海洋總動員兒童夏令營」,讓小朋友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海洋文化

保育新聞方面,「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允予非洲南部四國出口公有象牙,並將此次的收入,全數投入象群保育,以及發展與象群比鄰而居之當地居民的福利計劃。在台灣,春夏兩季為鳥類繁殖的季節,但近來有部分人士逕自將鳥蛋或雛鳥帶走,農業處表示,此行為已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蘇花高爭議別再搞分裂
馬上可以做的就是,馬英九總統選舉期間「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承諾,增購72列太魯閣號。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過去破壞性的經濟成長,無法讓利益雨露均霑,反而擴大貧富差距,兼顧地方利益的永續發展已是顯學,生態旅遊便是常見的雙贏方案;而當前環境管理的主流,早就從末端污染防治提高到源頭管制的政策高度。偏偏還有很多人以為環保就是撿撿垃圾,甚至誤以為收入增加後,衣食足而知榮辱,環境就會自動變好,而對層出不窮的鎘米等健康污染視而不見。

蘇花高這種大規模交通建設的環境衝擊,不只是道路沿線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引入大量小汽車之後對空間與社會的改變,宜蘭在雪隧通車後許多農田紛紛種上房子而不是稻子,現在花蓮市區過年期間已見塞車,如果打通蘇花高,未來花蓮還有無毒農業可言嗎? 精采內文

 
  論壇:從蘇花高爭議看台灣的觀光政策
義大利五鄉地的海岸,像極了蘇花海岸。 圖片來源:徐佳君
作者:徐嘉君(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筆者近日走訪義大利北部地中海畔的五鄉地(Cinque Terre),這個被聯合國公告的世界遺產,猛然一看,景色竟與蘇花公路十分相像。

五鄉地原本是濱海的五個漁村,千百年來,陡峭的山坡上以石砌梯田耕種著葡萄樹等作物,釀製產量少卻高品質的白葡萄酒,五鄉地被義大利政府劃為自然保護區,區內步道縱橫,許多觀光客來此健行。

這五個漁村以鐵路銜接,村內只容許環保公車運行,所有的車輛包含本地人都得停在村外的停車場,外車一天的停車費高達16歐,縱使如此,國內外的觀光客依然絡繹不絕,可見便利的公路輸運絕非促進觀光的必要手段…精采內文

 
 
  通往「幸福花東」靠蘇花高?馬團隊誰說了算?
本報2008年7月18日台北訊

輕度颱風卡玫基由東部海面襲來,預料蘇花公路安全問題又將成為焦點,昨日(17日)上午,包括綠黨、化作春泥更護花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臺灣環境行動網、洄瀾夢想聯盟等民間環保團體三十多人,齊聚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手持一張大型支票,列舉出總統馬英九在選舉期間所開出的東部政見,要求馬英九兌現承諾,給花蓮人兩條安全回家的路:安全的蘇花公路以及買得到票的鐵路座位。

馬英九在選舉期間所公布之「花東地區幸福工程」政見中提到:「必須在未來10年內改善花東聯外交通。」並羅列4大項13小項政見,包括未來十年內擴增鐵路客運量、完成鐵路電氣化、增購太魯閣號72輛、採購750輛貨車車廂載運砂石、改善蘇花公路易落石及易坍方危險路段、闢砂石車專用道等。對此民間團體希望在颱風前夕,提醒馬英九能夠記得當初所作的承諾,指示行政院儘速編列預算,立刻改善蘇花公路的安全問題,並讓花蓮人都能方便買到台鐵車票,因為鐵路才是最安全的路,而不是蘇花高或蘇花替。

針對本月7日,行政院長劉兆玄在花蓮脫口宣布將先闢建「蘇花高」爭議較小的路段,稍後又由交通部及行政院幕僚改口強調僅為替代路線;對此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抨擊,劉兆玄玩弄蘇花高/蘇花替的文字遊戲,交通部國工局官僚則是刻意將安全問題與速度問題混淆,並且表面上說只是政策方向的構想,檯面下卻積極編列預算和準備環評作業,這是政治道德的嚴重敗壞。潘翰聲質疑,強調「德行」的馬英九,卻讓行政院長不顧總統選舉時的政治承諾,是總統過於軟弱以致拿他沒輒?

環保團體特別將馬英九在選舉期間的東部政見製成一張大型支票,並將政策白皮書中「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標題,改成「幸福花東『馬上』要」,三十多人在總統府前齊聲高呼「改善台九線」、「鐵路最安全」口號。

化作春泥更護花聯盟蔡中岳質疑,5月初台鐵大改點之後,花蓮的座位反而變少,令花東暑假旅遊旺季商機大減,這個現象若不解決,如何侈談其他交通改善方案?他並指著大型支票上「太魯閣號72輛」一行字表示,太魯閣號從台北到花蓮只需110分鐘,若依馬英九原本的政見規劃,只要花約36億元增購72輛太魯閣號,達到40分鐘一班車的密度,即可有效滿足花蓮人和觀光客的交通需求。

蔡中岳也指著支票上的「改善蘇花公路安全問題」、「砂石貨車廂750輛」的2行字,說明蘇花公路共有落石路段19處及危險路段8處,安全問題甚為急迫,要求馬英九指示行政院儘速編列預算加以改善,而不能寄望變數更多、等待時間更長、花費更大的蘇花高,或其中一段的蘇花替。對於造成蘇花公路險象環生的砂石車問題,則可改由鐵路運送,並慎重考慮推動砂石車專用道,使危險性大幅降低,還花東人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在場環團指出,這些都是立即可做且效果立見的方法,也是馬英九原本的選舉承諾,請政府儘速擬定、告知相關政策主張的規劃與實施進度,不要光靠蘇花高或蘇花替來解決所有問題。

Top

 
 
  書齋:讓澎湖馭風,金門秀軍威(下)
作者:嚴長壽 (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一談到離島的開發,很多人立刻想到賭場,
但是除此之外,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澎湖能利用天然的風,成為觀光大島,
金門也以原有的戰地色彩,做出國際級的健康農場,
這樣的未來,會不會更動人?

錯過的戰爭博物館

戰地的歷史是金門觀光的重大資產十多年前,金門也同樣曾在開發的路口徘徊。可惜,最後它錯失了自己的方向。

記得那時候,金門即將解除戰地政務,我三度前往金門參訪,並對政府與民間業者發表演講。

當時我提及,「戰地政務」如同阻擋開發勢力的一道閘門,雖然阻礙了金門的工商發展,但也同時保護了金門,使它不致於遭受台灣開發商及地方勢力等各種流俗的踐踏。在「戰地政務」受到強大民意壓力要求開放之際,更是政府必須建立好保護措施、遊戲規則的關鍵時刻。

我建議金門鄉親,在閘門未開之前,應該先確認金門的「核心價值」。要透過各種獎勵以及保護措施,讓金門的戰地風光,未經過度開發而保留的閩南式古厝,甚至如貢糖、鋼刀、高梁酒等特色產業,成為開放之後具有觀光潛力的金門特色。

同時我也提醒,因為天候及海相的因素,交通不便及冬季濕冷的氣候,勢必成為金門發展的局限。然而,與其盲信人定勝天、工程萬能,不如認真思考優勢所在,要讓遊客覺得儘管遙遠,搭飛機的成本高,班次又不多,還是非去金門不可。

從「外人想到金門看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出發,金門的未來就活潑起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金門的計程車全改為軍用吉普車,接待人員穿著各式軍裝,帶領遊客穿梭在碉堡、戰場間,訴說戰備時期的金門生活;有「戰鬥體驗營」,讓人可以至少住上一週,好好體驗軍事訓練;或是有國際健身營隊的專家,在戰地實景中帶領每週一梯次的健身班、減肥班、戒菸班,而學員則來自世界各地。

同時結合時尚,重新設計軍用服裝、飾品,加上前述的糖、刀、酒等金門伴手禮,金門必然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戰爭博物館」。

不幸的是,1992年底,金門戰地政務解除後,應有的配套措施還是付之闕如。

閘門一開,各種勢力果然如蠻牛般出柙橫行:各種現代建築取代了古厝;台灣流行的KTV、啤酒屋取代了純樸的小吃店,置身金門街頭仿如台北郊外的土雞城。

金門居民急於擺脫戰地的過往,卻也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旅遊業群雄並起,但是只有削價競爭,服務品質日益低落。

搭飛機來的遊客,總是走馬看花之後迅速離去。金門觀光一夕暴起,也一夕衰退。最終還要靠「小三通」來加碼刺激,然而,前來的都是過客。

如果健康農場變軍營

即使金門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機,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為金門大有潛力。

世界的離島或偏遠地區在發展觀光時,有一種「健康農場」(Health Farm)的模式,也值得學習。這個概念,十幾年前在澳洲開始盛行,現在的美國賓州、亞利桑納州,也在流行。不只適用於金門,也很適合各個離島參考。

健康農場包含戒菸、戒酒、戒毒、減肥等課程。因為在一般環境下,誘惑太多,大部分人很難改掉癮頭或降低口腹之慾,於是將這些人集合到偏遠地區,以集中營方式集體治療,戒掉壞習慣。

這種健康農場的課程,一次就是七天、十天,因此收費很高。我們何不借這個概念,利用金、馬那些自然天成而且閒置各地的軍營,打造「健康營地」?

在健康營地的課程設計中,可以要求參加者穿軍服,為了讓成員更專注,房間裡不放電視,而且男學員由美女老師上課,女學員由帥哥老師帶領,這樣,參加者的注意力還不集中嗎?

活動當然也要排得滿滿的。

清晨五、六點就起床,今天攻上某座山頭打漆彈,明天攻另一座山頭玩戰地遊戲,後天從大金門搭登陸艇搶灘到小金門。成員忙到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起抽菸、喝酒、吸毒、吃零食。

除了健康營地可以延長旅客停留的時間,或許也可以邀請像Club Med那樣全包式的度假村(付一次費用,度假村內所有的活動均可參加、餐食無限制供應),到台灣的離島興建度假村。旅客在這樣的度假村,多半會停留四、五天。

如果設在金門和馬祖,主題可以是「戰地雕堡度假村」,走四星、五星路線,到了冬天,交通不便時,也可以倣效Club Med在北海道等地的度假村,暫時歇業。

或者,開辦國內及國際青少年的夏令營、冬令營,營會時間也比一般度假的時間長;也可以設立青年旅舍,背包客停留的天數,通常比一般觀光客長得多。

從台灣本島要到離島,幾乎都得搭飛機才能抵達,機票費用高,遊客如果只去兩、三天,旅遊成本太高。

擁有先天戰地特色的金門與馬祖,如果能帶入健康農場、度假村、青少年營隊、青年旅舍的模式,一名旅客至少待在離島一週以上,平均的每日消費金額就可以降低,才能和台灣本島其他觀光區競爭。

可見島嶼的開發,只要懂得利用地方特色,就能大放異彩。那麼,在決定他們未來長遠的方向之前,怎麼能不更謹慎? 

關鍵思考

  1. 看見願景:島嶼開發有各種可能,例如澎湖可以用風車、風帆等,創造特殊的地方景觀,而金門、馬祖可以經營健康營地或戰地碉堡度假村。
  2. 分析市場:健康營地的概念正在流行,台灣的離島大有機會。而澎湖的風帆活動,可以試著號召行家級的運動人士。
  3. 瞭解自己:澎湖的歷史資源豐富,也有機會把東北季風變成助力。金門、馬祖更能以戰地色彩和軍事設施的獨特利基,結合國際風潮,進一步發展。
  4. 不斷提升:到離島幾乎都得搭飛機,遊客如果只去兩、三天,成本太高。設計較長的度假模式,降低平均每日消費金額,才能和台灣本島競爭。

本文經出版社天下文化同意,轉載自嚴長壽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巴西科學家發現新珊瑚礁群 存在豐富海洋物種
摘譯自2008年7月9日ENS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報導;范仕穎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海洋生物學家在巴西海岸延伸到大西洋之外的大陸架間發現了新的珊瑚礁群,他們相信這個新發現比巴西面積最大、生態最豐富的珊瑚礁系統—Abrolhos還要大兩倍。

這個新發現區域比所知的Abrolhos珊瑚礁系統的海洋生態還要更為豐富,而Abrolhos的部份已被巴西政府保護,Abrolhos珊瑚礁系統是世界上最獨特及重要的珊瑚礁區域之一。

來自Espirito Santo大學和Bahia大學保育國際協會的研究者7月8日以書面在美國羅德岱堡所舉行的國際珊瑚礁座談會中宣布他們的發現結果。

「我們從當地漁民的口中知道還有其他的珊瑚礁存在,但是不知道規模是如此之大。」該報告的撰寫人之一的摩拉 (Rodrigo de Moura),同時也是保育國際協會巴西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

位於Bahia州海灘70公里外的Abrolhos列島是海洋國家公園,其被保護的部分是已被科學家知道的淺層珊瑚礁群。

Abrolhos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珊瑚礁之一,因為其中棲息了大量只在巴西發現的海洋物種,包含僅在Abrolhos發現的軟珊瑚、軟體動物和魚類。

Mussismilia珊瑚是一種近似遠古珊瑚的遺留物種,在大西洋其他地方都已經絕種,但是卻是Abrolhos珊瑚礁最為普遍的珊瑚,外觀看起來像是蘑菇一般的形體。

7個來自3個不同機構的研究員使用一艘具備側邊掃瞄的聲納儀器,可以提供3D的海床繪圖。他們繪出了Caravelos城海岸外海新的珊瑚礁結構,長達離岸邊15到200公里的距離,深至20至73公尺。

「因為這些新發現的珊瑚礁相對地難以靠近,所以他們之中充滿著各種生物,在某些地區棲息的海洋生物種類比已知的淺珊瑚群要多上30倍之多。」保育國際協會巴西海洋計畫主管的杜特拉(Guilherme Dutra)表示。

「這是好消息的部分,壞消息就是僅有少數在Abrolhos棲息的海洋生物是受到保護的,儘管地方性和全球性的威脅與日遽增。」

地方性的威脅包含過度捕撈、海岸發展和大規模土地改為農耕地、養蝦場、污染、石油開發和沉積作用。全球性的威脅包含氣候變遷和海水酸化的問題。

位於Abrolhos珊瑚礁系統內的魚類。圖片來源: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研究員自2000年便一直在監測Abrolhos的情況,因為他們發現了之前沒有在這個淺珊瑚礁群出現的某些大型魚類和珊瑚種。杜特拉說:「我們現在正在執行這個研究的下一階段,Sao Paolo大學也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將會使用由他們遠端控制的車輛來進行研究,這個研究顯示出Abrolhos區域珊瑚礁的複雜性和連結程度,並會提供支持保育計畫的資料。」

這個研究是保育國際組織所控管的海洋管理區域科學計畫的一部份,有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參與,由Gordon and Betty Moore基金會和個別贊助人所贊助。

現在這個發現已經被公開宣佈了,杜特拉說保育國際組織和其科學家們的新發現,會促使巴西政府將保護傘延伸到新發現的珊瑚礁群上。

保育人士會和環保署的官員們一起推動保護措施,但是杜特拉說是否能成功其實仰賴他們是不是能喚起整個政府對這個新發現珊瑚礁的重視了。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東沙國家公園 4年後將發展生態旅遊
本報2008年7月18日台北訊,林穆琳報導

東沙島(圖片提供:內政部營建署海管處)東沙島位於南海最北端,鄰近東南亞、中國廣東及香港等地。為維護國土主權,並防止鄰近地區漁民濫捕、電魚、炸魚,第七座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在2006年底成立,翌年(2007)10月更進一步於高雄設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整合國內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復育工作。目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核心業務,主要負責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內的資源調查及生態復育,預計當園區內珊瑚礁生態回復到60%以上,即可開放民眾進行生態旅遊和生態教育。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原則以東沙島及東沙環礁周圍延伸至外圍22.2公里,總面積3,536平方公里,約佔我國土面積的1/10。東沙島四周布滿七彩珊瑚礁,尤其所擁有的環礁面積約有500平方公里、約60個小學大,是全球面積最大、形狀最圓的環礁,吸引許多魚種和海洋生物在此聚集,堪稱為世界級的美景,更是難能可貴的人類資產。但由於鄰近地區漁民長期在此電魚、炸魚,農委會曾發布禁漁令,以遏止嚴重濫捕破壞問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吳全安表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成立,有將禁漁的消極作法,轉為積極維護保育的重要意義。未來,可望將此處發展成海洋生物種源庫。

處長吳全安說明,珊瑚礁多孔隙的構造,可提供多種藻類附生,並吸引眾多海洋生物到此覓食、停棲,可說是全球最重要的海洋生物種源寶庫。然而隨著全球暖化問題加劇,東沙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據調查最嚴重時存活率不到原有的10%。這二年管理處委託國內各大學團隊,在此處進行海洋資源調查和復育、移殖工作,已逐漸讓珊瑚生態回復至40~60%。吳全安進一步表示,管理處有信心在3年半後,當珊瑚生態回復至60%以上,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原則下,即可以適當的方式開放國內民眾進行生態旅遊,藉著海洋生態體驗,培養海洋保育的理念。

東沙環礁海洋資源豐富。圖片提供:內政部營建署海管處東沙環礁四周有古沉船遺蹟、熱帶珊瑚、熱帶魚群、棘皮動物、甲殼動物和底棲藻類等豐富的海洋文史資源,身為國內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管理經營單位,吳全安一再強調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因而委託國內包括中山大學、台大、海洋大學、台科大等多所院校研究團隊,在此進行長期的調查研究及監測,希望先成立資料庫和環境衝擊評估,再來研究發展生態旅遊的可行性。

針對多年前軍方為防風固沙,而在島上大量移植的外來樹種「銀合歡」,管理處目前也正在積極移除中,並代以十多種抗風防沙的本土原生植物。

Top

 
 
  四草海洋總動員!招潮蟹、水鳥、紅樹林向你說嗨!
本報2008年7月17日台北訊,林穆琳報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吳全安開幕致辭。攝影:葉品妤海洋佔了地球的70%以上,但你對海洋的了解有多少?尤其台灣四周環海,海洋生物多樣性卻日漸消失當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挽救?為落實海洋生態保育知識,使海洋教育向下紮根,今天(16日)上午,由海洋國家公園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北門社大、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樂活台灣協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協辦的「四草海洋總動員兒童夏令營」,假台南四草溼地展開一連串生態體驗活動,藉由生動活潑的解說和互動,帶領小朋友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海洋文化。

老師手中的招潮蟹是學生眼中最佳的生態教材。攝影:葉品妤「大家記得戴好帽子、塗上防曬油哦!」7月艷陽的照耀下,86位來自台南市的中小學生個個掩不住興奮,隨著解說老師的步伐,對海邊防風林和探頭探腦的螃蟹好奇不已,連沙灘上的貝殼和浮木也忍不住多瞧幾眼。今天,大家要在四草溼地四周展開一場生態巡禮,親眼看看「沙灘到哪兒去了?」想想「沙灘上的垃圾哪裡來的?」下午還要乘坐漁筏遊鹽水溪口,悠游四草溼地,觀察紅樹林下的蝦兵蟹將!

「四草海洋總動員兒童夏令營」為「海洋自然保育宣導」系列活動之一,主辦單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吳全安在開幕時表示,台灣是海島國家,四周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和漁業資源,但一般人對此卻很陌生。透過「海洋自然保育宣導活動」,以精心設計的海岸參訪、溼地生態觀察等體驗活動,將可提供小朋友親身體會海洋多樣性文化的機會。

將海洋教育向下紮根,是使海洋資源永續發展極為重要的基礎工作。吳全安處長表示,第一場「海洋自然保育宣導活動」選在位於曾文溪口以南至鹽水溪口的四草溼地舉行,不僅是由於這裡是台灣四大溼地之一,為目前台灣沿海紅樹林種類歧異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去年更因有效維繫了黑面琵鷺的生機,而獲選為國際級溼地。完整的紅樹林和鹽灘,加上兩處水鳥專區,提供來往候鳥及水鳥棲息、繁衍的絕佳場域,也成為師生、親子進行生態教育、體驗海岸及漁村文化的最佳場域。

當地漁民示範如何撒網。攝影:葉品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表示,過去人們將溼地視為一堆沒有價值的爛泥巴,隨意砍伐改建;但溼地其實是許多生物的家、孕育生命的處所。以生長在淡、海水交界的紅樹林為例,3年前南亞大海嘯過後,經調查發現,凡是紅樹林茂密的地區,損失較小;傷亡嚴重的地區則多為沒有紅樹林保護的海岸。此例證實,溼地不僅提供生物棲息繁衍,更庇護了人類的安全。

本次活動共吸引86位中小學生參加,透過戶外體驗式活動,上午實地拜訪海岸的防風林,觀察招潮蟹進出泥灘地,親手製作貝殼項鍊;下午再搭乘膠伐,悠遊鹽水溪口及四草湖,深入罕為人至的紅樹林,並在當地漁民的示範下學習撒網、收網。七月驕陽下,學童的臉龐流下一粒粒汗滴,體會父執輩從事養殖及捕魚的辛勞,也見證到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學生和當地居民一同加入串貝殼的行列,學習將漁村資源再利用。攝影:葉品妤「這是我第一次坐膠筏出海,好興奮!看到肥滋滋的水母和小魚、小蝦,真令人驚奇!」佳和國中的一位女同學開心說道。另一位同學則充滿情感的分享:「當八卦網沉入海中的那一刻,超有feeling!收網的時候,魚兒、草蝦在船上蹦跳,好有成就感!」一整天的體驗活動,小朋友對溼地繽紛多樣的生態大開眼界,招潮蟹、彈塗魚、水母和魚蝦都裝進了回憶,即使海岸邊的垃圾,也成為反思的教材。

活動的最後,以分組畫出「海洋願景動力圖」做為結束,大家一一寫下自己的感動以及期許,祈禱有一天,海洋能再重回清淨、綻放無窮生命力的一天。

Top

 
 
  CITES決議:非洲四國可出口象牙 中國可買
摘譯自2008年7月15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象牙。圖片來源:Care for the Wild International「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在1989年規定禁止各類象牙交易,保護這些受盜獵威脅的瀕絕動物,爾後卻於15日在瑞士日內瓦的會議中,決議以一次性例外的名義,允予非洲南部四國出口總重量達108公噸的公有象牙。

這是自禁令施行以來第三度通過象牙貿易行為。由CITES 33個成員國組成的常設委員會已於2007年6月初,授權波扎那、奈米比亞、南非和辛巴威四國販賣象牙。

委員會於此次會議中,亦同意中國擁有象牙合法進口國的地位,而日本則已在2006年取得象牙進口的資格。兩國官員皆擔保將會監督國內市場中象牙商品的流向,以掌握市場上任何對此貴重物品蠢蠢欲動的非法買賣活動。

CITES秘書長韋斯特克(Willem Wijnstekers)表示,「秘書處將會密集監督此次貿易的後續發展,並且評核此對非洲象群的影響。我們將持續觀察中國與日本對於國內市場貿易的把關能力,是否有效遏制肆無忌諱的商人趁機兜售來路不明的非法象牙,以謀取暴利」。

此次例外性象牙貿易的收入,將全數投入象群保育工作,以及發展與象群比鄰而居之當地居民的福利計劃。

中國已設法說服CITES常設委員會及保育團體,對於國內象牙買賣的規範和非法交易的防制,自有其一套處理方式。中國政府一方面不但可以促進解決盜獵、走私與強制執行等議題上的國際合作,在配合關懷保育計劃的原則下,亦可對海內外僑民宣導,任何自中西非購得之象牙皆屬違法,儘管此區域時常公開非法販售象牙。

然而其他保育人士對此則大感不認同。「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執行長兼「物種存續網」(Species Survival Network)主席崔佛斯(Will Travers)直呼:「難以致信、天真且大錯特錯。」「2006年放行日本成為貿易夥伴已經很荒謬,這次甚至同意中國加入,就我看來,等於是火上加油。」

位於波扎那的象群。圖片來源:Ingo Repinz崔佛斯指出,中國國內尚欠缺全面性的強制規範與貿易管制,且向來是非法象牙的固定輸入國。他估計平均每年有20,000至25,000頭大象在盜獵者的槍管下喪命。儘管CITES於2004年制訂出打擊非法象牙交易的行動綱領,不過截自目前為止,除衣索比亞外,其他地區的實行成效仍舊不彰。

在合法買賣過程中,公有象牙的主要取自於自然死亡的大象或是問題大象的管制等。今日,所有非洲南部包括波扎那、奈米比亞、南非及辛巴威區內的所有象群,皆被列名於CITES附錄二之中,使其得以於公允機制下進行貿易活動。就此之外的象群則被歸入附錄一之中,禁止所有帶有商業目的的進口行為與其有關。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暨物種存續委員會非洲象專家小組的報告顯示,雖然目前東非與南非等亞區內象群數量穩定成長,然而在其他地區則不易判斷是否亦呈現成長趨勢,問題最主要在於無法蒐集充份的資訊,來說明整個非洲大陸象群增減動態。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侵擾保育鳥 百萬罰緩逃不掉
摘錄自2008年7月16日全國廣播報導

農業處指出,春季與夏季為鳥類繁殖的季節,築在樹叢、草叢間的鳥巢不經意就可以看到鳥蛋或雛鳥,鳥蛋或雛鳥都代表生命的誕生與希望,但近來卻有不少民眾打電話向該處反映,指稱有部分人士專門到野外找尋鳥巢,看到鳥巢中有鳥蛋或雛鳥,就逕自將鳥蛋或雛鳥帶走,行為令人痛心。

農業處表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非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獵捕一般類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野生動物,應在地方主管機關所劃定的區域內,並應先向地方主管機關、受託機關或團體申請核發許可證,民眾逕自將鳥巢中的鳥蛋或雛鳥帶走,行為已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農業處強調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的動物並不僅限於保育類,侵擾、獵捕一般類的鳥類,可罰6萬至30萬元不等罰鍰,侵擾、獵捕對象為保育類,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Top

 
  論壇:蘇花高爭議別再搞分裂
作者: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馬上可以做的就是,馬英九總統選舉期間「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承諾,增購72列太魯閣號。圖片來源:Wikipedia昨(17日)林濁水先生在蘋果日報上發表「非典型論述:蘇花高與戰鬥中產階級」一文,文中將反對蘇花高貼上中產階級標籤多所誤解,而此一爭議長達十多年,媒體卻仍在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的框架裡原地踏步,政客繼續玩弄文字遊戲,明著說是構想暗地裡卻在編預算,連「不是花蓮人沒有資格反蘇花高」竟也能夠引發共鳴,令人擔憂台灣民主發展有倒退至部落主義之虞。

過去破壞性的經濟成長,無法讓利益雨露均霑,反而擴大貧富差距,兼顧地方利益的永續發展已是顯學,生態旅遊便是常見的雙贏方案;而當前環境管理的主流,早就從末端污染防治提高到源頭管制的政策高度。偏偏還有很多人以為環保就是撿撿垃圾,甚至誤以為收入增加後,衣食足而知榮辱,環境就會自動變好,而對層出不窮的鎘米等健康污染視而不見。蘇花高這種大規模交通建設的環境衝擊,不只是道路沿線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引入大量小汽車之後對空間與社會的改變,宜蘭在雪隧通車後許多農田紛紛種上房子而不是稻子,現在花蓮市區過年期間已見塞車,如果打通蘇花高,未來花蓮還有無毒農業可言嗎?

上位計畫定位不明就是環評被退回的主因,先前政策環評的情境分析,只有在產業東移的假設下才需要蘇花高,發展觀光與永續農業的聯外交通就該以鐵路為主;更白話來說,如果因為西部有那麼多高速公路就要求東部要有蘇花高,那就是準備把西部的高污染產業也搬到花蓮,戴奧辛羊必然也將會跟著過去。兩千年蘇花高環評通過時,正是舉國上下忙著選舉的時候,用臨時提案偷渡過關,當場花蓮縣政府連一個代表都沒有;開發單位如此粗暴地對待環評的心態不改,待路線變更過大進行環境差異分析時,儘管經過數次補件,仍然死抱錯誤的交通需求假設:約有七成的花蓮人每天到台北通勤。

面對台灣區發展不均的問題,必須徹底進行全面性國土規劃與行政區重劃,中程可以考慮以「花東發展條例」的特別立法與預算,給予東部民眾搭乘鐵路的交通津貼,特別是原住民返鄉參與豐年祭。而馬上可做的,就是馬英九總統選舉期間「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承諾,增購72列太魯閣號,約需36億元則即達成40分鐘的發車密度,單程110分鐘的旅程,有效解決客運對快速的需求。貨運則是對穩定性的要求高於速度需求,即便蘇花高完工,密集長隧道的安全考慮下,大貨車還是不能走蘇花高,而必須回到蘇花公路。

近來國工局與地方政客強打安全問題,用生命對比環保,更是荒謬絕倫。環保本來就是為了生命,姑且不論近十年人命的損失,政府竟輕易卸責於反對蘇花高人士,難道未來蘇花高興建完工前的十年,就完全沒有解決方案嗎?在辯論蘇花公路改善經費是二十億元還是兩佰億元之前,掌握資訊的政府,為何不願公布此路段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路段的交叉分析。畢竟針對崩塌落石與砂石車的解決方案,顯然是不同的,從媒體密集報導的影像來看,蘇花公路上最常見的就是來來去去的砂石車,哪有一個拚觀光的地方,還要跟砂石車搏命的?哪有觀光勝地的入口還矗立著嚇人的水泥廠?

要一條平安回家的路並沒有錯,怕的是診錯病因下錯藥,況且回家的路不該只有一條,蘇花高不該被視為花東發展的萬靈丹。其實,蘇花高的南澳和平蘇花替路段,已確定不是國道,不使用國道基金,那麼重新編列的三佰億元億算,或是未來整條完工所需的一、兩千億元,如果都要給花蓮人,可以是多重選擇題,而不是蘇花高的是非題。

※ 參考閱讀:非典型論述:蘇花高與戰鬥中產階級(林濁水)

Top

  論壇:從蘇花高爭議看台灣的觀光政策
作者:徐嘉君(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來有關蘇花替代「高速規格」公路之爭議沸沸揚揚,行政院所持的論點是「給東部居民一條平安回家的路」,然而路修的越大越平就越安全嗎?似乎不然。根據警政署的統計資料,花蓮在2005年的A類交通事故死亡肇事路段,以又平又直的花東海岸公路居首,而宜蘭交通隊的統計也顯示,最常發生事故的路段,是台二線濱海公路頭城到大溪段,蘇花公路反而都不在名單內,這些車禍事件有1/4是外地來的觀光客,因為對路況不熟又車速過快,因而肇事。

台灣本來山高水急、地形陡峭,除非剷平島上所有的山脈,有落石坍方威脅的公路可說是遍布全島,人盡皆知要從事單車環島的最大障礙,在於蘇花公路的砂石車,而非陡峭的山路。況且太魯閣號傾斜式列車的運行,使花蓮到台北的行車時間縮減到2小時,使用鐵路本來就比公路運輸更加節能減碳,若更有創意一點,用藍色公路以船運進行農產物輸運,都比花300億建一條穿越保護區、增加車禍頻率,長度只有20餘公里的高速公路來的便宜又環保。而真正有益於東部永續發展的,與其興建蘇花高,倒不如增設區域醫院、建立完善的急診通報系統、增加大眾運輸的頻度與可及性來得直接可靠。

義大利北部地中海畔的五鄉地的MANAROLA村。圖片來源:徐佳君蘇花高爭議多年,我想背後所隱藏的利益衝突當然不只簡單如斯,觀光產業是其一,有一說是馬政府想要藉此輸運中國觀光客。

筆者近日走訪義大利北部地中海畔的五鄉地(Cinque Terre),這個被聯合國公告的世界遺產,猛然一看,景色竟與蘇花公路十分相像。五鄉地原本是濱海的五個漁村,千百年來,陡峭的山坡上以石砌梯田耕種著葡萄樹等作物,釀製產量少卻高品質的白葡萄酒,五鄉地被義大利政府劃為自然保護區,區內步道縱橫,許多觀光客來此健行,這五個漁村以鐵路銜接,村內只容許環保公車運行,所有的車輛包含本地人都得停在村外的停車場,外車一天的停車費高達16歐,縱使如此,國內外的觀光客依然絡繹不絕,可見便利的公路輸運絕非促進觀光的必要手段。

事實上,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觀光內需市場並不小,以澎湖為例,觀光旺季的機票一票難求,住宿也得提早一個月左右訂房,大量的觀光客甚至影響本地居民的民生用水,國內許多風景區也有類似的情形,政府能做的,還不如鼓勵國內企業,讓員工能更有彈性的調配休假時間,疏散週休二日的遊憩壓力,提高國內旅遊品質。

花東海岸。圖片來源:徐佳君

此外國際觀光在台灣仍然十分具有推廣的潛力,但因為台灣人口壓力大,考量環境乘載量,應該重質不重量,將目標客層定位在消費力高的歐美日觀光客,才是永續經營。

比起東南亞各國,台灣在觀光方面的優勢是:良好的治安、和善的居民、便利的交通、保存完整又富涵創新的漢文化、多變的自然景色和台灣美食等等。要吸引歐美觀光客,首先要瞭解歐美觀光客的心理,一般來說歐美觀光客比較習慣於長期度假的模式,潔白的沙灘和湛藍的大海對他們有絕對的吸引力,若以這點來看,在澎湖大興土木蓋賭場,和澳門打沒有勝算的仗,實在是投資錯了方向。

威尼斯北邊的一個小島Burano的彩色房子。圖片來源:徐佳君威尼斯北邊有一個小島Burano,這個島沒有什麼天然資源,也沒有鄰近Murano島的玻璃觀光工業,但小島上所有的房子都油漆成明亮的顏色,在亞德里雅海藍天的襯托下,有如一幅畫,許多觀光客乘著30分鐘的渡輪從威尼斯過來,只為了享受小鎮的氛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推廣觀光不見的要花大錢,適宜的發揮巧思可能更為有效。

搭乘北迴鐵路,最令人難忘的,就是當火車駛離隧道,那一瞬間山海交會、豁然開朗的景象,而這絕不是冗長單調的北宜高所能帶來的感動,倘若400年前的葡萄牙水手復生,行船通過蘇花海岸,看到水泥巨龍穿山剖腹,不知道還能不能發出「Ilha Formosa」(美麗之島)的讚嘆之語呢?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EcoGarden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