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9環境議題前瞻座談會
20081218環境手札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編輯室小啟

牛年特刊 請您來稿!

贈!歡迎來信索取《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英國興起家庭養雞風潮:新鮮雞蛋、省錢、生活情趣

【相關連結】
為雞說句公道話吧!
英國爆發H5N1型禽流感 15萬9千隻火雞遭撲殺
鴨間稻vs基改稻 好處多更多!

在英國威爾斯的一次農場假期過後,住在愛丁堡的吉兒摩開始覺得自己養雞是個不錯的點子,自此,吉兒摩在自家養了三隻雞。他說,養雞後他沒有後悔過,母雞只有一點脾氣,很好相處,沒有什麼比得上能讓家人吃到新鮮雞蛋的寵物還來的有趣。

很多人當初買雞是為了獲得便宜雞蛋;卻發現牠們很有趣,是個友善的動物。自己養雞的確能省下不少錢,但很多人這麼做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價值,例如更能讓孩子參與。雞是個獨立、有個性、能觀賞、讓花園生命力更旺盛;牠們提供的不僅是雞蛋而已。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山岳鐵道達人入門(下)登山鐵道五大基本工法
印度大吉嶺鐵路

作者:蘇昭旭

世界各國登山鐵道都有其風景特色,與地方文化資源,然而在普世價值方面,幾乎都可以查到一些重要的工程數據,這些數據關係到該登山鐵道的特質。除了常見的坡度、海拔最高點、海拔落差以外,以下是一般登山鐵道所關心的數據重點。

人類在19世紀初發明蒸汽火車時,因為推力有限,同時鐵路主要為貨運之故,火車負荷很重。因此當時建造鐵路時選定路線,無不測量選擇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以降低鐵道坡度,好讓火車翻山越嶺通過。而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稱之為「隘口」(pass),非不得已才建造長隧道。例如1867年奧地利通往義大利、高1375m的伯倫納隘口(Brenner Pass),是當時歐洲最高的隘口。 精采內文

 
  論壇:農村再生 不是郊區化!

作者: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報載立法院已完成「農村再生條例」一讀,有政府2,000億加持在這個法案上,眾人期待,想必會列入優先立法,說不定新曆年後就通過實施。然而,這個大紅包究竟是啟動繁榮的(槓桿)支點,還是毒倒農民毒藥的糖衣呢?

整個35條文字,雖冠農村之名,其實為的是農地,且重點不在「農業」用地,而是農地非農化之後的利用。準確一點說,這是一套「鄉」村土地開發法,而不是農村重生法。

就事實而言,70萬農戶多數人的收入,泰半已經仰賴非農業來源。台灣糧食整體自足率又已低於32%(還在繼續衰退中)。要指望農業來救農村和農民是有點遙遠,農民擁有的土地就成了唯一希望。不過,把太多注意力,包括2,000億紅包,都放在建設開發,而沒有明確且更激勵的農業本業政策,土地必然被導向非農業而不是固農、護農。農村不只是鄉村,而變成都市的郊區了。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狩獵權:台東卑南族卡地布部落大獵祭行動宣言

發起團體:卡地布部落司祭長、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卡地布青年會

為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為捍衛卑南族卡地布傳統狩獵祭,為捍衛全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狩獵權,特發佈本行動宣言。

願全台灣原住民族起身響應,以行動捍衛民族傳統權利!

千年的生活智慧,絕不因外來的「法律殖民」而消失

1895年,日本殖民政權用一紙「26號日令」沒收所有原住民族的土地,台灣原住民族從此進入「被法律殖民的時代」,日本政府用制定法律的方式開始限制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

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繼承了日據殖民政權「殖民原住民族的法律」,限制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生態環保意識高漲,「野生動物保育法」把台灣自然環境及野生動物全列為保育對象。但大家都忘記了,數千年來台灣原住民族是生態環境中的一環,「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讓美麗寶島的自然生態保持和諧平衡的狀態。生態環保界狹隘的生態觀,不顧人的生存權利而只保護野生動物,這是不符現實的生態觀。 精采內文

 
 
 
英國興起家庭養雞風潮:新鮮雞蛋、省錢、生活情趣

摘譯自2008年12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薛郁欣編譯;審校

在英國威爾斯的一次農場假期過後,住在愛丁堡的吉兒摩開始覺得自己養雞是個不錯的點子,自此,吉兒摩在自家養了三隻雞。他說,養雞後他沒有後悔過,母雞只有一點脾氣,很好相處,沒有什麼比得上能讓家人吃到新鮮雞蛋的寵物還來的有趣。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現在英國正流行一股自家養雞熱潮。繁殖業者與運輸業者表示,未來的一年在經濟蕭條、家庭開支壓力之下,自家飼雞將更為盛行。

經濟誘因

報導中說,販售塑膠雞籠(eglu)的英國歐姆雷公司(Omlet UK)在過去一年之內銷售量增長三倍。愛倫與裴姬飼料製造商(Allen and Page)的工作人員表示,過去兩年與最近暴增的交易量都跟飼雞有關。「估計家庭收入短少是個主因,自產雞蛋單位成本僅佔市購雞蛋的一小部份。就目前的環境來說,這是最經濟實惠的方式。」 該公司保守估計,整個英國有50萬個家庭飼雞,而這個數字應該還會突破到將近百萬。

低成本高回饋

有空間的家庭都可以養雞。人們逐漸認識到雞是個非常容易飼養的寵物,不需要陪散步、不用做任何事。牠們很特別,你還能獲得回饋。 平均單隻雞售價12英磅似乎花費很高,但每隻一年能夠生產300顆蛋。養雞協會( Henkeepers Association)指出,雞的維護費很低:只包括飼料與雞舍費用,和一些可出外啄食的空間。

興盛的行業

飼雞生意是少數正在成長的行業。人們利用自家小部份空間,自主生產作物的想法,可從其他例子表現出來。例如,近年來蔬菜種子銷售量也比花卉種子多。其實,英國家庭養雞似乎不僅只是為了自利而已,根據「層架式雞籠雞隻福利信託組織」(Battery Hen Welfare Trust)說明,該機構辦理讓家庭認養(rehome)飼料雞的成功案例,從2007年近3萬隻雞到2008年已經突破6萬隻。

不只是雞蛋

很多人當初買雞是為了獲得便宜雞蛋;卻發現牠們很有趣,是個友善的動物。剛開始,雞籠銷售客群有70%來自城市的家庭,現在已與郊區家庭打平了。飼雞繁殖供應商莫瑞說:「自己養雞每年可省下50英鎊的雞蛋花費。的確能省下不少錢,但很多人這麼做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價值,例如更能讓孩子參與。雞是個獨立、有個性、能觀賞、讓花園生命力更旺盛;牠們提供的不僅是雞蛋而已。」

【參考資料】英國獨立報報導

Top

 
 
  世界遺產巡禮:山岳鐵道達人入門(下)登山鐵道五大基本工法

作者:蘇昭旭

印度大吉嶺鐵路世界各國登山鐵道都有其風景特色,與地方文化資源,然而在普世價值方面,幾乎都可以查到一些重要的工程數據,這些數據關係到該登山鐵道的特質。除了常見的坡度、海拔最高點、海拔落差以外,以下是一般登山鐵道所關心的數據重點。

登山火車的「軌距」

由於登山火車必須適應較大的路線坡度,以及山岳不規則地形可能的彎繞,所以多半採取具有較大地形適應空間的「窄軌」,也就是小於標準軌1435mm。歐洲
較常見的登山鐵路窄軌依序為米軌1000mm、800mm、760mm、750mm、610mm,其中像奧地利760mm的火車,與台灣阿里山鐵路、台糖鐵路的762mm具有通用性。而窄軌的登山鐵路,特別具有峰迴路轉的趣味性,例如印度大吉嶺鐵道DHR為610mm。

但是歐洲若屬於幹線級的山岳鐵道,仍維持標準軌1435mm,工程便相當浩大,不但隧道洞口大,石拱橋又高又長,例如奧地利的薩瑪琳山岳鐵道(Semmeringbahn)、瑞士的BLS洛書堡線(Lötschbergbahn),便是相當好的實例。標準軌的山岳鐵道在百年之後依然沿用,高速列車IC、ETR奔馳其上,成為山岳鐵道的活古董。

路線上的最高點「隘口」與「山頂隧道」

人類在19世紀初發明蒸汽火車時,因為推力有限,同時鐵路主要為貨運之故,火車負荷很重。因此當時建造鐵路時選定路線,無不測量選擇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以降低鐵道坡度,好讓火車翻山越嶺通過。而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稱之為「隘口」(pass),非不得已才建造長隧道。例如1867年奧地利通往義大利、高1375m的伯倫納隘口(Brenner Pass),是當時歐洲最高的隘口。

因此「隘口」往往是路線上的最高點,也是火車漫步在雲端,視野最佳的勝景之處。而隘口的海拔高度愈高,也多半是一條登山鐵路興建歷史的重要關卡。如果建造長隧道,也盡可能往上爬升,接近隘口才穿越,以減少隧道長度。這類的「山頂隧道」(peak tunnel),在當時的幾乎都是工程浩大,例如1854年奧地利的薩瑪林鐵路通車,當時的薩瑪林山頂隧道(Semmering Peak Tunnel)長達 898m,為世界鐵路最高點。

奧地利薩瑪林鐵路

認識世界登山鐵路基本工法

然而由於國人過去長期對鐵道漠視,並不具備登山鐵道的國際觀,近期鐵道發展,多朝科技面如捷運與高鐵,相關知識闕如。因此,3條登山鐵路登錄世界遺產後,如何找出阿里山鐵路的普世價值進軍國際,成為最重要的課題。要登錄世界遺產,其競爭力包含鐵道古蹟的保存現狀、誕生年代,是否具有該時代的重大意義等,除此之外,就是在普世價值這個部分是否彰顯?另外,還有五大工法的特性,亦深具普世價值,經過許多偉大的鐵路工程足以驗證,尤其是這三條世界遺產鐵路登錄之後,更加為世人所重視。

人類在19世紀初發明蒸汽火車時,因為推力有限,為了因應火車在登山地形上也能順利爬山,除了火車本身在機械結構上需有所特殊設計外,在火車本身建造上無法克服的部分,可運用地形的變化來加以因應,以適應較大的坡度、過大的彎度等。所以因為這些特殊的地形設計,經過將近兩百年的鐵路歷史,在登山鐵路的建造上因而發展出具有意義的五大工法:

S型路線與180度大彎(S type line and U-turn line)

為了降低軌道的坡度,登山鐵路在山谷或溪流間蜿蜒鋪設,甚至繞上一圈180度大彎,同時使海拔高度獲得提升。U-turn line又名Ω- type turn,這是全球登山鐵路不分區域最常見的工法。例如奧地利Brenner Bahn 的St. Jodak的Ω大彎,可由車窗望見自身火車的路線,為著名典型實例。台灣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在竹崎至木履寮間17K處,也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180度大彎。

廻圈型路線與螺旋型路線(Loop line and Spiral route)

一樣是為了降低軌道的坡度而設計,對於獨立之山岳與丘陵地形,其廻轉腹地足夠,登山鐵路以廻圈型路線與螺旋型路線鋪設,甚至繞上許多圈,使海拔高度獲得提升。路線迴繞圓心一圈者為廻圈型路線(Loop line),迴繞多圈同圓心或是不規則廻繞不同圓心者為螺旋型路線(Spiral route)。

例如阿里山森林鐵路經過獨立山螺旋路段,可以看到火車以不通高度出現3次;瑞士冰河列車RhB路段的Abula line螺旋路段,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HR螺旋路段,都是當今鐵路世界遺產的知名景點;其他如日本的北陸本線,上越線有對稱的螺旋路段,都是典型實例。

齒軌式登山鐵路(Rack railway, Cog rail)

傳統鐵路的鋼軌鋼軌為粘著式(Adhesion),登山鐵路為了攀越陡坡,容易輪軌滑動,為了安全起見,故在軌道間鋪設鋼枕架設齒軌,輪軸間加裝齒輪加以咬合,上山時可獲得有效的推力,下山時可避免急速下滑。一般而言,超過千分之90以上的坡度才採用齒軌,而且為了安全速度變慢,車廂與編組運量都變小。由於坡度沒有那麼大,這也是阿里山鐵路唯一沒有的一項。

之字形折返路線(Switch back, Zig Zag)

火車在爬坡時,為了降低軌道的坡度,在腹地不足之下,S型與180度大彎不能使用,廻圈型與螺旋型路線亦無法蜿蜒鋪設,只好以一進一退,類似走樓梯的方式爬山,使海拔高度獲得提升。一般而言,之字形路線會使編組運量與行車速度大受影響,不得已才會如此設計;之字形路線以美洲國家居多。

火車在之字形路線倒退行駛,過去必須在火車頭的另一端,設有駕駛客車以資瞭望,或是前後各一部火車頭,需要兩組駕駛人力,例如阿里山鐵路即是。現在許多國家,以雙端皆有駕駛座的柴油客車來行駛居多。例如日本九州的肥薩線與豐肥本線,是日本JR之字形路線的經典代表。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論壇:農村再生 不是郊區化!

作者: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報載立法院已完成「農村再生條例」一讀,有政府2,000億加持在這個法案上,眾人期待,想必會列入優先立法,說不定新曆年後就通過實施。然而,這個大紅包究竟是啟動繁榮的(槓桿)支點,還是毒倒農民毒藥的糖衣呢?

整個35條文字,雖冠農村之名,其實為的是農地,且重點不在「農業」用地,而是農地非農化之後的利用。準確一點說,這是一套「鄉」村土地開發法,而不是農村重生法。

就事實而言,70萬農戶多數人的收入,泰半已經仰賴非農業來源。台灣糧食整體自足率又已低於32%(還在繼續衰退中)。要指望農業來救農村和農民是有點遙遠,農民擁有的土地就成了唯一希望。不過,把太多注意力,包括2,000億紅包,都放在建設開發,而沒有明確且更激勵的農業本業政策,土地必然被導向非農業而不是固農、護農。農村不只是鄉村,而變成都市的郊區了。

以台灣土地面積和農業經濟規模而言,適度的整合耕種土地,整合小農能量,整合產和銷的通路,恐怕是必然要走的路。但是這些整合,應當是繞著叫作「農業」的核心來規劃,而不是以「風貌」為中心來思考。

荷蘭人用垂直式的工廠生產花卉,打敗台灣蘭花王國。紐西蘭的奇異果經年行銷全球,沒聽說價賤要整批倒進河裡的。協助各該國農業稱雄世界的研發和產銷高檔人力、資金,不是偶然的,不是碰運氣的。我們羨慕先進國家農村富麗,他們也不是只靠鄉村土地變成「社區」以後,前述人財組合就自然而然依附在農業,提高產值兼具高雅外觀,配置在住家旁邊而造就樂利景致。

公共環境改善當然可以提高鄉村可居性,然而農業產銷的提振,才是農村的根,不可或忘!太強調前者,本末倒置,又重金惑人耳目,務本的事反而乏人耕耘。為今之計,應減少誘惑,把再生基金重新分配,發到地方上建設的錢數減少(例如改為20億),並規劃試辦區,逐漸推行全國。同時把更多經費挪往改善產銷,培訓人才。「農村立於農本,農地立於農先」才是本末正道,才是真正農村再生。

※本文原載於12月31日聯合報

Top

 
 
  行動參與: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狩獵權:台東卑南族卡地布部落大獵祭行動宣言

發起團體:卡地布部落司祭長、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卡地布青年會

為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為捍衛卑南族卡地布傳統狩獵祭,為捍衛全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狩獵權,特發佈本行動宣言。

願全台灣原住民族起身響應,以行動捍衛民族傳統權利!


千年的生活智慧,絕不因外來的「法律殖民」而消失

1895年,日本殖民政權用一紙「26號日令」沒收所有原住民族的土地,台灣原住民族從此進入「被法律殖民的時代」,日本政府用制定法律的方式開始限制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

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繼承了日據殖民政權「殖民原住民族的法律」,限制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生態環保意識高漲,「野生動物保育法」把台灣自然環境及野生動物全列為保育對象。但大家都忘記了,數千年來台灣原住民族是生態環境中的一環,「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讓美麗寶島的自然生態保持和諧平衡的狀態。生態環保界狹隘的生態觀,不顧人的生存權利而只保護野生動物,這是不符現實的生態觀。

原民會棄權,原住民族受辱

民進黨執政後,用許多政治口號來欺騙原住民族,但對原住民族最基本的保障上毫無建樹。民國94年在原住民族立法委員高金素梅、蔡中涵、瓦歷斯貝林的推動下,第一部保障原住民族的法律「原住民族基本法」(簡稱原基法)在立法院立法成功,並於94年2月5日公告實施。台灣原住民族終於有了保障自己權利的法律,原基法同時訂下3年內將所有相關下位法全部制定或修訂完畢的期限。

民國97年2月4日,原基法下位法修法到期,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原民會卻因為怠惰,導致大部分相關下位法在期限內並未修訂完成,其中包含第十九條之下的「原住民族狩獵辦法」。

民國97年5月20日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原住民族以為正義的時代即將來臨。但是馬政府上任後的原民會主委章仁香,在施政順序上卻把保障原民權利的法制化推動工作剔除在優先施政的項目外,原基法下位法的修訂工作繼續停擺。

原民會的怠惰,讓台灣原住民族繼續被國家的殖民法律所綑綁,原住民族空有原基法的保障,卻因為少了「原住民族狩獵辦法」而無法合法狩獵,傳統生活文化無法傳承。原民會的怠惰背叛了原住民族、原民會的怠惰罪無可赦。

捍衛民族尊嚴,卡地布獵人依法行動

民國96年底,台東卡地布部落按傳統歲時祭儀舉行「大獵祭」,在原基法第十九條的下位法尚未修訂完成前,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狩獵辦法,向縣政府提出申請,但仍遭到取締,引起卡地布部落族人及東部聯盟不滿,而在97年3月8日北上至總統府抗議。

民國97年11月29日,台東縣卡地布部落首次發文給原民會,告知將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狩獵活動,卡地布部落隨即召開部落會議,訂定「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以舉行大獵祭。

民國97年12月18號,原民會正式回文台東縣卡地布部落文化發展協會,表明要求台東縣卡地布部落文化發展協會轉向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提出申請。台灣原住民族最高主管機關竟然放棄了原基法第十九條保障原住民狩獵之權利,再次背叛原住民族的立場。

原基法的保障不容縮水

原基法是第一部保障台灣原住民族的法律,等同於原住民族的小憲法。在沒有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年代,官派的原民會扮演殖民政權「殖民台灣原住民族」的幫兇;有了原基法後,原民會卻放棄了原基法,背離了所有台灣原住民的期望。

卡地布部落仍然堅持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我們將堅守部落訂定之「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舉行大獵祭活動。我們依原基法行使狩獵的權利,不容其他殖民法律來干涉!對於原民會放棄原基法,背叛台灣原住民族的行為,我們予以嚴厲的譴責。大獵祭結束後我們將北上到原民會抗議,要求原民會必須還給原住民族一個公道。

依據原基法進行卡地布部落大獵祭狩獵祭儀的神聖行為,將獲得卡地布部落最高傳統組織司祭長(拉罕)及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的保障,如因此遭致殖民法律的鎮壓,拉罕及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一概承受。

•  卡地布部落司祭長 
    瑪法琉(林文祥)、巴嘎魯固(高明宗)、邏法尼耀(陳興福) 
•   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陳明仁
•  卡地布青年會 
    會長陳柏勳

活動時間:2009年1月6日,上午09:30至12:00(二)

活動行程:
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抗議「原民會喪權辱族」
2. 行政院,抗議行政院漠視原住民權利
3. 監察院,檢舉行政院與原民會未依法行政

活動聯絡人:
台東聯絡人:陳政宗(0911-191-471)、利春仁(0912-789-982)
台北聯絡人:利春平(0911-911-020)、高智偉(0917-764-751)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