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三重社區大學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生命力新聞
洪雅書房 
台灣環境行動網
珊瑚礁學會
 
 
前瞻2009環境趨勢:集遊法愈修愈糟 公民要自主捍衛環境價值
前瞻2009環境趨勢:集遊法愈修愈糟 公民要自主捍衛環境價值
【相關連結】
2009前瞻座談一:救地球、救經濟的雙重解藥──新綠領崛起
2009前瞻座談二:保育自然資產 有賴全民監督與公益信託
[分析報導] 立法院趕進度,不公不義 公民監督國會,步履維艱
重建公視監督體制
環保運動與集遊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5日辦理環境前瞻論壇,與談專家談到,尋求兼顧經濟與環境的雙重解藥時,公民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會議主持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指出,不論從《集會遊行法》、環評會議與國會議事公開、到公共電視預算遭凍結等事例看來,公民社會的成型還有很多空間。

雖然台灣已解嚴20餘年,但是許多法令還是規避資訊公開、有違民主精神,甚至對邊緣議題、弱勢族群加以打壓。而隨著立法院的隨選視訊系統(VOD)2月1日即將向全民開放,接下來可以努力的還有各種協商機制的公開、《環評旁聽要點》、《集會遊行法》等法案修正。

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印度戲劇之旅

作者 : 吳德朗(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世界遺產協會講師)

印度古老的梵文戲劇和表演藝術成果豐碩,不僅對古印度文明具有深遠意義,即便放眼全世界,亦不遑多讓,足為人類戲劇的里程碑和可貴的文化遺產。直到今天,在南印度古老的梵文劇《苦力雅坦》(Kutiyattam),千餘年來,在喀拉拉的寺廟節慶中,表演不曾中輟。

2001年梵文劇《苦力雅坦》,已為聯合國科文教組織指定為「Masterpiece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人類最傑出之「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傑出的傳統社區傳統文化代表。這種代代相傳的梵文劇,如今已成為人類文明罕見的活化石。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歐巴馬就職海報。圖片提供: Bobbi Miller-Moro。

隨著歐巴馬即將上任,華府也在籌備各項慶祝,無論形式為何,唯一要點就是「環保」,包括由前副總統高爾的就職舞會,門票收益將有5%捐給共同合作的公益團體。但聯邦政府日前允許軍方單位的聲納演習,未來5年內在夏威夷島區域執行聲納訓練時可能衝擊海豚和鯨魚,將造成高達11種動物各10隻以內的生存威脅及嚴重干擾。

世界銀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水資源的嚴重危機,同時提醒中國當局需要意識到,水價格上漲對人民、特別是貧困人口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世界衛生組織雖然早已將細菌耐藥列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但是BBC中文網的報導指出,20萬不良反應致死的病例中,有8萬例死於抗生素濫用

在台灣的台南市,為了要建設生態公園,竟然將紅樹林連根挖起,居民都相當不捨;市政府則表示會在另行復育。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壇:漠視頭家生活權利的政府污染管理

作者:周晉澄、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於去年(2008年)12月份發生4次臭氣污染事件,讓位於當地的潮寮國中、小的多名師生,因身體不適集體送醫,而引起全國關注。然而事發至今,環保署與縣政府尚無法找出污染元兇,而受害的師生們反要暫遷他校上課;憤怒的居民揚言要政府賠償,而環保署、縣政府與工業局卻上演著互踢皮球的戲碼。這不禁令人憂心,這種找不到污染源的污染事件,在不肖廠商意圖以成本外部化的方式因應將長達數年的全球經濟風暴,而政府公權力卻無法發揮效能下,將一再地發生……精采內文

 
 
 
前瞻2009環境趨勢:集遊法愈修愈糟 公民要自主捍衛環境價值

本報2009年1月15日台北訊,易俊宏報導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5日辦理環境前瞻論壇,與談專家談到,尋求兼顧經濟與環境的雙重解藥時,公民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會議主持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指出,不論從《集會遊行法》、環評會議與國會議事公開、到公共電視預算遭凍結等事例看來,公民社會的成型還有很多空間。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則認為,公民媒體日漸發達,社會議題百家齊鳴,唯有熱情基進的公民才能落實民主內涵,因為由下而上的文化形塑,可以讓社會包容弱勢,展現多元面向。

雖然台灣已解嚴20餘年,但是許多法令還是規避資訊公開、有違民主精神,甚至對邊緣議題、弱勢族群加以打壓。而隨著立法院的隨選視訊系統(VOD)2月1日即將向全民開放,接下來可以努力的還有各種協商機制的公開、《環評旁聽要點》、《集會遊行法》等法案修正。陳曼麗表示,唯有健全、開放的公民參與管道,才能發展永續的綠色經濟,在過去許多環境事件中,不乏單一價值的決策,卻是後付出更多社會成本的案例,土石流、風災比比皆是。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陳柏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陳柏舟指出《集遊法》對於意見表達的箝制,無論政黨如何輪替,支持要修改的都是在野黨,執政黨卻始終恍若未聞。目前送入立法院的行政院版本,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卻是越修越糟糕;陳柏舟舉例,表面上看似免除刑罰,卻增加許多行政罰緩的項目,包括噪音干擾、交通影響、留置垃圾等都將受罰,但是行政裁量權卻端賴警方自由心證。陳柏舟批評,《集遊法》修改後無助集會自由,而是「提高弱勢發聲的門檻」。

何宗勳以籌劃「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的經驗為例,主管機關的行政命令也造成公民團體不少困擾,包括市政府與警察局之間繁瑣的申請程序、申請路權需於8個工作天前提出、「走2條街要保證金3萬元」等,在在都限制了人民表達意見自由的空間。

台大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林麗雲台大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林麗雲表示,民眾可以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因為商業媒體在相關新聞處理上,多以「妖魔化」的方式、或以「暴民」的形象包裝;但實際上,會選擇遊行方式來表達意見的民眾,主要是因為體制內沒有足夠的管道能夠溝通。對於《集遊法》的修法方向趨於消極保守、強化階級意識,林麗雲指出,公民媒體是扭轉的契機,也是因應資訊時代的傳播方式。

陳曼麗指出,這幾年媒體市場的版塊在移動,網路媒體興起與公民記者的推廣,讓更多元的觀點能夠對話與彼此聆聽;但是在採訪現場,往往會受到警察行政裁量權的限制,要求出示「記者証」,甚至以「肖像權」為由,禁止民眾反蒐證。

陳柏舟提醒民眾,公開場合的活動,攝影並沒有違反任何法律,警方相關要求完全沒有依據,公民記者可據理力爭;而肖像權的問題,則屬民事範疇,警察無強制權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指出,所謂的「記者証」,都是由各單位自行製作,有志成為公民記者、進行街頭紀錄的人,「不妨幫自己作一張就好」。

對於推行公民新聞不遺餘力的公共電視,林麗雲指出,如果能夠在地製作,讓公視提供器材及技術指導,以便使更多社群團體能夠製作節目,就能發揮更深刻的影響力。對於公廣集團的整合,林麗雲則是期待能夠在體制上做好規劃,例如財務透明、全民監督,以落實社會公器之責,讓獨立製播的節目發揮更大綜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何宗勳表示,公共電視的爭議來自於國會不夠透明,而社會的多元需求卻往往簡化成藍綠兩黨的政治對立,為了促進資訊公開與理性對話,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促成立法院選視訊系統開放,自2月1日起便可以線上收看,這對於社會公義的討論,無疑的是向前邁進一大步。

陳柏舟指出,美國也有國會頻道,雖然一般民眾往往「看了也看不懂」,收視率極低,但開放本身就是一種監督;林麗雲則是建議,公民團體可以站上消化資訊的第一線,在國會討論相關議案後,為民眾進行解讀與分析。何宗勳最後表示,因為對政黨和主流媒體都失去期待,我們才會從自身行動出發,而公民串聯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所以永續、公義的綠色經濟,其實指日可待。

上述談話發表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5日上午主辦的「扭轉囧環境,搶救囧經濟」2009環境議題前瞻系列座談會之「系列三:公民參與,實現公義的綠色經濟」座談會,以網路直播開講的方式,發表2009的環境趨勢,全程可上網瀏覽,網址為http://zh-tw.justin.tv/caplio17/all。該系列座談會由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與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協辦。

 系列三:公民參與,實現公義的綠色經濟

Top

 
 
  世界遺產巡禮:印度戲劇之旅

作者 : 吳德朗(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世界遺產協會講師)

印度古老的梵文戲劇和表演藝術成果豐碩,不僅對古印度文明具有深遠意義,即便放遠全世界,亦不遑多讓,足為人類戲劇的里程碑和可貴的文化遺產。直到今天,在南印度古老的梵文劇《苦力雅坦》(Kutiyattam),千餘年來,在喀拉拉的寺廟節慶中,表演不曾中輟。

2001年梵文劇《苦力雅坦》,已為聯合國科文教組織指定為「Masterpiece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人類最傑出之「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傑出的傳統社區傳統文化代表。這種代代相傳的梵文劇,如今已成為人類文明罕見的活化石。

回顧歷史,德國人盧德斯(H Luders)於1911年在中國新疆吐魯番,發現馬鳴(Ashvaghosha)的三部梵文戲劇的貝葉寫本殘卷,證實他是印度目前已知最早的梵文劇作家。馬鳴生於西元110年左右,出生在印度一個婆羅門世家,他不僅是梵文戲劇家,也善長於音樂詩歌。由於馬鳴在一場辯論會中敗給佛教高僧,後來歸依佛教,又編導佛教戲曲《賴吒和羅》、《舍利佛戲曲》、《孫陀利難陀詩》、《佛所行讚》、《金剛針論》等。

西元2∼3世紀梵文劇作家「跋娑」(Bhasa),其作品原本只存於其他劇作家的引喻中,坊間早已失傳;而後終於在1909年的南印度,發現13部戲劇抄本。跋娑這些作品分別取材自神話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奎師那(Krishna)的傳奇英雄和浪漫愛情故事為主題,他所使用的梵語簡潔有力,善長描寫衝突的場景,描寫人物生動鮮明,對內心戲刻畫入微,廣受世人的歡迎,為古典梵文戲劇的經典之作。在中國,也曾出版過跋娑6幕劇的《驚夢記》漢語譯本。

另一著名的古印度劇作家,是生於「笈多王朝」笈多二世的詩人、劇作家、同時也是梵語大師「迦梨陀娑」(Kalidasa,西元2~3世紀),他的經典之作有《沙恭達羅》、《摩羅毗迦與火友王》和長詩《雲使》、《鳩摩羅出世》、《羅怙世系》等作品。18世紀的德國詩人歌德讀了《沙恭達羅》翻譯本,不禁驚歎的說:「《沙恭達羅》是一切語言藝術中、一切戲劇中,最美的作品!」因此這部戲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戲劇,迦梨陀娑亦被稱為「印度的莎士比亞」。

印度梵文劇維續神化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詩劇的特色,因此,劇作家通常是有才華的詩人,懂得詩歌的規律,也知道戲劇的結構。尤其梵文戲劇的特色是善於營造極美的詩境,精於洗煉修詞,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與源源不絕的靈感,才能塑造生動的劇情,感動人心。 聲色力美學飽滿的印度表演藝術。圖片提供:吳德朗。

即便到了12世紀,梵文文學逐漸式微,但印度其他的鄉土文學及語言莫不源自梵文,即便是蒙、藏語,亦深受梵語影響。時至今日,梵文仍然是印度古典文學表演藝術中必修的一門功課。

印度梵文文學到戲劇的歷史演義,後代的文學家,顯然受到前人所塑造的典範影響,道脈薪傳,有明顯脈絡可循。相對的,在創作的結構、鋪陳上,也不免要受到前人的制約。至於對表演戲劇的部分,印度人仍然對《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情有所鍾,上述的梵文戲劇獲得演出的機會,微乎其微。

後世的表演藝術,深受2世紀初婆羅多所作之《樂舞論(Bharata's Natyasastra)》影響最大。《樂舞論》又譯《演劇論》,亦稱「第五吠陀」。書中認為戲劇舞蹈是神所創造,為神服務。

《樂舞論》全書共分37章,書中論述有關劇場、舞蹈、情境、詩律、語言、修辭、分類、結構、體裁、風格、化裝、表演、角色、音樂等部分。例如《樂舞論》對多種情境有更精致的要求,將表演藝術家內心感受的情緒變化稱為拉沙(Rasa),這拉沙意指「美感經驗」,即情感所至、味之所至。《樂舞論》將拉沙分別為區分為愛(Shringara Love)、歡喜(Hasya–Mirth)、英雄氣概(Veera–Heroism)、憤怒(Roudra–Anger)、恐懼(Bhayanaka–Terror)、厭惡(Bheebatsa –Disgust)、猶疑(Adbhuta–Wonder )、慈愛(Karuna–Compassion)、寧靜心(Shanta –Tranquility)等。《樂舞論》一向為印度戲劇舞蹈表演美學的中心思想。直到今天,不僅梵文劇「苦力雅坦」,舞蹈劇「卡塔卡利」等印度古典舞蹈,從婆羅多、摩希尼亞坦、酷奇普利、奧地西到卡薩克等舞蹈家,仍將之奉為顛撲不破的聖經。

聲色力美學飽滿的印度表演藝術。圖片提供:吳德朗。印度的古老的梵文戲劇,歷經這些先賢的努力,積累了多彩多變的主題,豐富了梵語文學的內涵。尤其是《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12世紀來自奧利剎的甲亞地瓦(Jayadeva)所寫的《牧羊女之歌》(The Gita Govinda)詩歌集等,這些梵文史詩文學不僅適時和印度各宗教的理念相結合;劇中邪不勝正的普世價值,也和印度人的哲學思想形成息息相關。

印度傳統戲劇中熱情洋溢、高潮迭起、愛恨情仇的美感經驗,透過術業有專攻的梵文學者和草根劇作家,順利成章的轉換成更適合普羅大眾的表演舞臺戲碼,這些古典戲劇舞蹈,仍廣受印度人的喜愛。印度的古老戲劇文化,亦成為印度最鮮活的文化印記;透過科技媒體及文化交流,更發揮史無前例的影響力,至今仍方興未艾。

※ 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參見作者部落格 或網站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綠色」就職典禮 替歐巴馬準備好了

摘譯自2009年1月13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歐巴馬就職海報。圖片提供: Bobbi Miller-Moro。為祝賀美國準總統歐巴馬與準副總統拜登就職,預計2009年1月20日華府將湧入數百萬人潮,參與典禮。

首先,最綠的,就是一場綠色就職舞會: 這場以最少影響換得最大慶祝舞會將於1月17日於梅隆演藝廳舉行(Andrew W. Mellon Auditorium),以肯定民間團體對環境保護與促進所做努力。藉此也向社會大眾介紹碳中和(carbon-neutra)運動。每張500美元的門票將有5%捐給與活動顧問「規劃特使」(Event Emissary)共同合作的公益團體。

「規劃特使」公司創辦合夥人梅克(Jenna Mack)認為:「數百萬觀賞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演說的觀眾將湧入華府,對環境的影響力不可輕忽。我們的目的在於如何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晚會,同時友善對待地球。」

第二場綠色就職舞會將由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持,時間訂在正式就職典禮1月20日的前一晚。

於美國華府史密森尼國家肖像畫廊內舉行,被稱做是「綠色就職舞會:新綠經濟就職典禮」,只有被發邀請的人士方可與會。邀請名單上超過二十位以上是生態環境專家,鼓勵與會人士與環境機構、創業家、科學家以及提倡者的多方整合,為新綠經濟的成長承諾慶祝。

「世界一體:歐巴馬林肯紀念館就職慶祝活動」音樂會將於1月18日晚上7點到9點由HBO頻道美東美西同步轉播。HBO頻道將公開訊號現場轉播,屆時全美無線、電視公司、或是衛星電視皆可免費收看開幕慶典。

1月19日(馬丁路德紀念日)準總統歐巴馬將邀請美國人為自己社區與國家許下服務宣言。USAservice.org則是提供全美人一個簡易的線上服務,讓民眾可上網登錄服務活動,或查詢相關活動,至今已存有將近6000筆編輯資料。

在1月20就職日當天早上10點美國將於就職宣誓中首次完整開放華府國家廣場,讓民眾參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9/2009-01-13-01.asp

Top

 
 
 
美政府點頭:海軍聲納演習 殺死鯨魚不要緊

摘譯自2009年1月12日ENS美國華府報導;范仕穎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美國聯邦政府1月12日對海軍發佈,未來5年內在夏威夷島區域執行聲納訓練時可以衝擊海豚和鯨魚,這份許可文件允許高達11種動物各10隻以內的傷害或是殺害。

海軍之所以要求這份由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之下的許可文件,是因為由戰術聲納(tactical active sonar)所產生的中頻聲壓和爆炸產生的聲音和壓力,可能影響某些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或是如海軍所說的「暫時喪失了他們的聽力」。

中頻聲納可以傳送連續性高於235分貝的聲波,這樣的強度和火箭發射升空差不多,可以使數百英里的海面下為之震盪,連潛水艇都會被影響。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署(NOAA's Fisheries Service)發表了這份許可,表示這樣的頻率不會造成海洋哺乳類的嚴重傷亡,但是該單位也承認暴露在聲納之下和造成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擱淺有關,而傷亡亦可能由此發生。

漁業署決議這些因素對於該區域的生物是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素。

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的保護手法,是要求海軍在每一個使用聲納的船隻周遭成立海洋哺乳類安全區,如果在安全區內見到海洋哺乳類就需要關掉聲納系統。

海軍必須使用非保護區來引爆爆炸,如果可以確保在一定距離內不會偵測到動物。

海軍也需要實行擱淺回應計畫,包含在某些情形降低防備等級的訓練,如果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署參與執行的擱淺回應和調查,則海軍需以實質物品回饋其協議之備忘錄。

在茂伊島盆地(Maui Basin)這條法規特別受到重視,因為其擁有相當密集的座頭鯨(humpback whale),夏威夷島國家海洋保護區包含了茂伊島的四個小島,企鵝沙洲和可愛島北岸的延伸區域,瓦胡島的北岸和南岸,大島上的北科那和科哈拉海岸。

夏威夷是美國唯一的座頭鯨繁殖、生產和培育他們的下一代的地方,每年冬天差不多4000到5000隻的鯨魚遷徙到夏威夷島,儘管座頭鯨的數量在增加之中,這些鯨魚仍然是瀕臨絕種之中。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署1月12日表示這些措施應該可以將傷亡的可能降到最低,並明顯地減少海洋哺乳動物暴露的程度,及造成聽覺暫時喪失的數量。

但是環保人士不同意這一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署的角色,是保護海洋動物的健康和福利,但是他們在這個許可文件上怠忽職守了。」國家資源保衛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律師齊考(Taryn Kiekow)這樣表示,這個非營利組織長期以來和海軍有一系列的法律訴訟,以對抗海軍使用對海豚和鯨魚造成負面影響的聲納系統。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9/2009-01-12-092.asp

Top

 
 
 
世銀警告中國水資源危機嚴重

摘錄自2009年1月12日BBC中文網報導

1月12日,世界銀行在北京發布題為《解決中國的水稀缺:關於水資源管理若干問題的建議》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應改革和加強水資源管理體系,應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缺乏。據中國媒體報導,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澇災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很多地區發展的屏障。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問題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詹姆斯•亞當斯表示,報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國水資源缺乏的現狀,評估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提出需要加強和改革的關鍵領域。報告主要作者、世界銀行高級環境專家謝劍表示,世行提出流域管理委員會的改革、水資源費改稅、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等,不一定與部門和局部利益相吻合,但對於中國解決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稀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銀行表示,中國當局需要意識到,水價格上漲對人民、特別是貧困人口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往,專家曾經一再警告,中國會出現水的危機,特別在北方和首都北京。加拿大環保組織Probe International去年6月曾經表示,北京水危機情況之嚴重,使得該市面臨經濟崩潰,需要在未來幾十年內重新安置一些人口。

世界銀行中國地區負責人杜大偉(David Dollar)表示,毫無疑問,在管理貧乏的水資源以確保經濟增長的問題上,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挑戰。

Top

 
 
 
中國濫用抗生素 每年8萬人死亡

摘錄自2009年1月12日BBC中文網報導

根據報道,經過多方努力,中國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達74%,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頻率和強度都遠遠高於歐美國家20%到50%。有的醫生和患者甚至將抗生素視為萬能藥,稍有不適就服用抗生素。專家估計,2005年,由於抗生素的不規範使用導致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達800億元人民幣。

在不良反應致死的病例中,抗生素濫用也是主要罪魁之一。20萬死亡患者中,有8萬死於抗生素濫用。廣泛的、大劑量的使用抗菌藥物加速了細菌的耐藥性變異,從而使得藥物本身沒有了實際作用。 報道舉例說,人類研發青霉素用了20年,然而在不到20年內,它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治療淋病等傳染病就沒有了效果。類似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中國研製一個抗生素大約需要十年時間,而產生耐藥菌素卻在兩年之內,未來呈無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趨勢。

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已經將細菌耐藥列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Top

 
 
 
建生態公園 紅樹林被連根挖起

摘錄自2009年1月15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台南市安南區一處紅樹林生態園區,近日開挖覆土,許多數10年樹齡的紅樹林被連根挖起或是埋入地下,讓當地民眾相當不捨。台南市政府建設及產業管理處表示,該處佔地6公頃,將作為紅樹林生態公園,未來會在鄰近原紅樹林生育處將一小部分紅樹林挖起移種,等工程完工再找合適地點回種,將破壞降到最低。

當地民眾鄭國山表示,該處40多年來無人管理,自然形成一處天然紅樹林園區,時常有水鳥前來棲息,在當地是珍貴資源;但日前發現該處遭到工程破壞,大型車輛、怪手進出林地,大片紅樹林遭到「剷除」,有的甚至被覆土在土內。 鄭國山說,很多紅樹林樹幹直徑都超過10公分以上,當地為鹽分土地,要長得這麼茂盛相當不容易,如果只是為了工程開發,也應該要兼顧自然環境,不要只為完善硬體設施,卻毀了育成不易的自然生態。

Top

 
  壇:漠視頭家生活權利的政府污染管理

作者:周晉澄、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於去年(2008年)12月份發生4次臭氣污染事件,讓位於當地的潮寮國中、小的多名師生,因身體不適集體送醫,而引起全國關注。然而事發至今,環保署與縣政府尚無法找出污染元兇,而受害的師生們反要暫遷他校上課;憤怒的居民揚言要政府賠償,而環保署、縣政府與工業局卻上演著互踢皮球的戲碼。這不禁令人憂心,這種找不到污染源的污染事件,在不肖廠商意圖以成本外部化的方式因應將長達數年的全球經濟風暴,而政府公權力卻無法發揮效能下,將一再地發生。

這些事件突顯了環保單位不僅無能評估長期低濃度的污染風險,也無法掌控短期高濃度的污染來源;不僅常常無法將散落於農業區或住宅區的污染工廠繩之以法,也無法好好管理工廠集中群聚的工業區;不僅無法預防污染於事先,也無能查緝污染於事後。這些公權力的不彰,固然有部份是因為環境污染事件的查證原本就較困難,但是管理制度在拼經濟思維下所受到的扭曲,才是主因。

首先,是工業局的有權無責。以輔導工業發展為本位的工業局,對於其所設置的工業區,握有核准進駐廠商之空污與水污設置許可與操作許可的權力,可是當有廠商未依法排放時,查證的責任卻在環保單位;而且工業局執行這許可權力的目的,在於提升行政效率而非預防或減輕污染;儘管環保應是工業區管理的重點,但其始終非身為工業區主管機關的工業局的優先考量,而以單薄的人力來應付環保業務。以大發工業區為例,有六百家左右的廠商於此設廠,然而該工業區「服務」中心的環保組卻僅設區區3人。在以服務、輔導而非管理的心態下,工業局人員不僅可能對於其許可內容是否恰當不以為意,更不會主動擔起本非其權責的環保工作,而來就近監管區內廠商是否依照其許可內容操作工廠。

其次,是環評在開發壓力下,未能確切考量污染工業的環境與健康風險,而未能發揮淘汰或限制污染工業的功能。根據報導,環保署於第四次臭氣事件發生時所取得的氣體樣本中,發現有50多種污染物,包括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苯及甲苯等,其中六氯-1,3-丁二烯更超出周界標準。其實這些污染物大多存在於附近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氣中,其不僅由各個工廠的煙囪排出,更從各工廠的管件設備逸出,其長期累積的健康影響,不下於突發的污染事件;而要等居民日後罹患各種疾病後,再來追查各污染源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程度,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有賴於環評時的審慎考量,以保障無辜民眾的生存權益。然而環評常未能於事先評估這些污染排放的健康影響,就以近日才有條件通過環評的中油林園三輕更新案為例,其並未於通過前進行審慎的健康風險評估以分析暴露族群的可能健康危害,而是急就章的先通過再說看看未來是否有影響。可以預知的是,有能力的民眾將因受不了空氣污染而搬離,不得已必須忍受的民眾則因長期累積後發病,但致病因子卻因各種外在干擾條件而難以確認,也就達成如本次污染般的事過境遷終成懸案的再現情節;對此更諷刺的是,林園三輕的產能有部份即是為了提供大發工業區所需的石化原料。

其三,是廠商的毒性物質使用情形與污染排放等資訊,在工業局與環保單位的認知上係以商業機密為理由未能公開,甚至管理單位亦無法有效的掌握,如此不但造成產出與排放不明(如本次之無法有效及時追查污染源)外,更使得工廠附近居民難以衡量自身所處的風險,也無法對這些黑箱作業的工廠進行有效的監督。其實,若無此等臭氣事件,一般大眾很難得知大發工業區附近的空氣竟存在著這麼多的污染物,根本不適於人們暢快的呼吸,但潮寮國中小的師生與附近居民卻在毫無資訊而未能有效防範下,長年於這種空氣中上課、運動與生活,終至不支而送醫,另外對於致癌物與生殖毒性化學物等慢毒性物質長期排放影響,將於何時顯現,更是全然無知。由此可見,這些資訊實屬「對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健康有必要」之資訊,人民有知的權利,環保署與經濟部工業局不應以商業機密為藉口,不認真管理,而應主動完全列管並依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而且,當發生污染事件時,為釐清污染責任,更應要求工業局與廠商將製程資料公開。

誠摯呼籲環保署以此事件為鑑,痛定思痛,好好對症下藥,比如修改空、水、廢法規將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得委託「政府其他機關」(如工業局與科學園區管理局)審查環保許可之權利拿掉;確實進行開發案之環評,對有污染排放之開發案應要求先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並將廠商的毒性物質使用情形與污染排放等資訊公開於網站,讓民眾可以了解住家附近工廠所帶來的風險。莫先逞口舌之快再來澄清本意,徒讓人留有無能好辯之印象,不僅於事無補,也將一而再地讓不肖廠商逍遙法外,除了耗費國庫「補貼」這些污染者本應負擔的賠償責任外,更置頭家生命於不顧,如此要此政府為何!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協會;摘要版《扭曲的污染管理制度》發表於1月15日中國時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陳誼芩、高美鈴•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