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6.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地球公民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苦勞網
綠色和平(香港) 
台灣生態學會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珊瑚礁學會
 
  六輕衝擊居民健康? 環署將組專家小組
【相關連結】
雲林縣府委託之報告下載
學者研究:5鄉鎮罹癌率 六輕「顯著相關」
台灣已成為汽燃油代工業者
台灣已成為汽燃油代工業者

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受雲林縣環保局委託調查,剛完成的「空氣污染對沿海地區環境及居民健康影響風險評估」報告出爐,結論指出六輕排放的揮發性氣體與當地民眾健康有「顯著相關」!報告顯示,麥寮、台西、東勢、崙背、四湖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六輕1999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後,顯著增高。

環保署對此回應表示,六輕營運對民眾健康影響的研究,已有經濟部工業局、台塑石化、及雲林縣環保局各自委託研究機構調查,因執行單位不一,研究調查及資料取得方法各異,而發生結論相左,調查結果無法形成公信力的情況。將依資訊公開、公民參與的原則,函請地方政府(含鄉公所)及民眾、台塑石化公司、環保團體、國民健康局等四方,各推薦健康風險評估及流行病學專家,參與相關計畫與結果之審查。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達爾文200】為拉馬克平反

作者:王弘

如果達爾文認為,增加適應性的改變會被留下來,沒有功能的則會消失,那這與拉馬克的「用進廢退」有什麼根本的差別?所謂的拉馬克學派到底錯在哪裡?每次學校教到生物演化,可憐的拉馬克總是要被拿出來與達爾文比較。老師並且藉此告誡學生,觀察對於科學研究有多重要,錯誤的觀察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論。而當然,拉馬克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拿來嘲弄一番;最後提到拉馬克就會想到那隻脖子沒有變長的長頸鹿。

然而弔詭的是,在我們公認的演化學始祖達爾文的眼中,拉馬克才是真正提出生物演化概念的先驅。在物種原始的序言中,達爾文寫到:「拉馬克的學說,是在這個領域裡最早受到注意的。在他1801年以及之後發表的著作中,指出物種包括人類, 都是由其他生物演變而來。他卓越的研究引發大家注意到生物以及非生物的演變都是遵照自然的定律,而非神奇力量的介入。」……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面對暖化危機,聯合國持續呼籲,需要挹注經費於碳捕獲與碳儲存技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指出,國際社會常忽略了一個已經經過檢驗並使用了千萬年的方法──依靠生物圈來固存碳。於此同時,英國與挪威正已簽訂一項協議,將合作進行北海海床地層地質組成的開發,以永久儲存從歐洲所收集到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抗暖化在個人行動上,用輕食、蔬食等方式來面對氣候變遷;而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宣佈,7月起,素食五大類標示新規正式上路,這對茹素者而言,不啻是一善意政策

最後在國內水資源的爭議仍有許多可關注的地方,例如,水利署欲改善水患,將於高縣開挖滯洪池,是否有完善的生態工法及其他配套措施,有待後續觀察;台南縣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在爆發環評書多處造假後,現今環保署卻以「證據不足」為由,對於垃圾滲污水是否影響農業用水仍有待討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電公司指揮環評會審查大林電廠擴建案?
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找尋新能源的呼聲不斷高漲。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天,環保署送給高雄一個大禮。 台電大林電廠擴建計畫第5次專案小組會議作成結論, 將通過「2座」與「4座」80萬瓩燃煤電廠計畫,兩案併陳送大會討論。 對於這樣的決議,民間表達強烈抗議!

另外,環保署於重大開發案中,一再迴避處理「CO2排放」大幅增量的態度,形同對全國人民宣告馬英九總統「節能減碳」政策,都是欺騙人民的口號。因為當中龍鋼鐵、大林電廠、國光石化……一一通過,每年台灣的「CO2排放」動輒以千萬噸的速度成長時,馬總統的減碳目標「2016年至2020年回到2008年的碳排放水準」鐵定跳票!

這樣粗糙、欺負地方的決策模式,勢必挑起中央和地方的嚴重爭議,台電公司、環保署和部分環評委員必須為此負起全責!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彰縣新設動物園 應將資訊完整公開、召開行政公聽
從牠們的眼睛,我看到了自由的渴望

發起連署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委託中興大學執行的「彰化縣動物園設置地點委託先期規劃研究案」,預定在彰化市八卦山桃源里設立「野生動物教育園區」。縣府將在6月8日召開第二次地方說明會,民間團體批評縣府此舉違反行政程序,應召開行政聽證、公開相關資訊,並質疑此案「掛羊頭賣狗肉」、多此一舉。理由說明如下……精采內文

 
 
  六輕衝擊居民健康? 環署將組專家小組

本報2009年6月9日台北訊

有關學者研究發現,六輕排放的揮發性氣體與當地民眾健康有「顯著相關」,環保署回應表示,將依資訊公開、公民參與的原則,由權益相關者推薦的專家組成專家小組,召開專家會議,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獨立的審議,以釐清六輕等開發計畫對周邊居民的健康影響。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有話好說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詹長權接受雲林縣環保局委託調查的《空氣污染對沿海地區環境及居民健康影響風險評估》報告,日前出爐,該報告已由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取得雲林縣府與詹長權授權,開放下載

報告指出,台塑雲林六輕所在地麥寮鄉,以及周遭台西、東勢、崙背、四湖等五鄉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六輕1999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之後,顯著增高。

環保署指出,六輕營運對民眾健康影響的研究,已有經濟部工業局、台塑石化、及雲林縣環保局各自委託研究機構調查,因執行單位不一,研究調查及資料取得方法各異,而發生結論相左,調查結果無法形成公信力的情況。因此已函請地方政府(含鄉公所)及民眾、台塑石化公司、環保團體、國民健康局等四方,各推薦健康風險評估及流行病學專家,參與相關計畫與結果之審查。

環保署表示,2007年5月起,該署於雲林縣台西鄉設置光化學污染物監測站,監測臭氧、臭氧前驅物及部分含氧揮發性有機物;另協同雲林環保局對加強稽查監測發現之空氣污染物種及可疑污染來源進行調查,佐以紅外線監測儀(FTIR)等光學監測設備進行監測,並將監檢測結果及確認違規情節屬實之污染源,交雲林縣環保局處分並限期改善。2008年查核發現丙烯洩漏來源,要求六輕改善後,2009年丙烯監測值已較去年降低。

環保署表示,台西光化監測站測定項目,包括六輕工業區製程上會排放的成份:乙烯、丙烯、乙烷、丙烷、正異丁烷、正己烷、苯、甲苯、鄰間對二甲苯等有機污染物。上述監測資料已公開於環保署網站上,對外界完全公開。

Top

 
 
  生物多樣性:【達爾文200】為拉馬克平反

作者:王弘毅

「我們難道沒有因此感受到藉著有機體的法則……大自然有足夠的時間、空間,以及環境讓最初的生命形式不斷的發展改進……並且增殖分化成現今所看到的生物?因此……藉著長時間,以及雖然緩慢但是不斷改變的環境,大自然已經逐漸的完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這是一個多棒的主意啊,尤其是與現在大部分人的認知有著這麼大的差距(註一)」

──拉馬克1803年5月於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上課內容

拉馬克畫像。圖片來源:Wiki演化生物學有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那就是退化器官,是由於適應性演化(adaptive evolution)而來的嗎?教科書上的題材通常舉深海魚或是穴居動物眼睛退化為例子,說明因為生長在沒有光線的環境,所以眼睛都退化了。至於它的成因,則至今仍在爭論中。主張「適應性」的觀點認為,感光細胞是最消耗能量的細胞之一,維持其功能需要花費大量的能量;因此在沒有光線的地方,天擇會偏好眼睛的退化。但是也有學者不認同這種看法,他們認為這些生物不是沒有眼睛,而是長了沒有功能的眼睛。這樣其實更糟糕,因為少長一個眼睛還可以節省一些資源,長了一個沒有功能的眼睛簡直是浪費。所以一個退化的眼睛,怎麼看都不像是適應演化的結果。

有趣的是達爾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認為:「很難想像眼睛本身對居住在黑暗中的動物有什麼壞處,因此它失去功能應該是廢退(disuse)的結果。」在此我沒有引用錯誤,一向強調生物適應性演化的達爾文,在這裡用的正是「用進廢退(use and disuse)」的「廢退」這個字眼。

人們最常以長頸鹿的脖長演化來說明拉馬克學說,但難免以偏概全;圖片來源:Wiki如果達爾文認為,增加適應性的改變會被留下來,沒有功能的則會消失,那這與拉馬克的「用進廢退」有什麼根本的差別?所謂的拉馬克學派到底錯在哪裡?每次學校教到生物演化,可憐的拉馬克總是要被拿出來與達爾文比較。老師並且藉此告誡學生,觀察對於科學研究有多重要,錯誤的觀察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論。而當然,拉馬克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拿來嘲弄一番;最後提到拉馬克就會想到那隻脖子沒有變長的長頸鹿。

然而弔詭的是,在我們公認的演化學始祖達爾文的眼中,拉馬克才是真正提出生物演化概念的先驅。在物種原始的序言中,達爾文寫到:「拉馬克的學說,是在這個領域裡最早受到注意的。在他1801年以及之後發表的著作中,指出物種包括人類, 都是由其他生物演變而來。他卓越的研究引發大家注意到生物以及非生物的演變都是遵照自然的定律,而非神奇力量的介入。」(註二)

拉馬克生平

這個人到底做了哪些教科書沒有告訴我們的事,讓達爾文認為他才是第一個提出物種演化概念的人?拉馬克生於1744年8月1號,是法國南部鄉下一個11個小孩家庭的么子。年輕時曾從軍,但因為身體因素提早於1768年退伍。之後就在巴黎的銀行擔任行員,並修讀植物學與醫學。1778年在Buffon的幫助下出版了法國植物誌,並且大受好評。拉馬克因此獲得法國皇家植物園裡助理植物學家的工作。1793年植物園改組為自然史博物館,並設12個學門,拉馬克被聘為負責昆蟲以及蟲類學門(即現今的無脊椎動物)的教授。雖然對這些生物一無所知,但是拉馬克憑藉著他的努力,很快的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並成為無脊椎動物研究的奠基者。他把甲殼類、蜘蛛與環節動物獨立於昆蟲之外;並且把海鞘以及藤壺從軟體動物中獨立出來。事實上脊椎動物這一詞,也正是拉馬克最先使用的。

拉馬克的演化觀

從整理博物館的標本中,啟發了拉馬克對物種演化的概念,並從1801年開始發表他的演化學說。當其他學者只是在猜測演化的可能性的時候,他就已經指出:「時間以及適合的環境是自然界產生眾多物種的主要關鍵」。今天拉馬克及其學說,往往被指為具有貶意的「後天獲得的性狀可以傳給子代(acquired traits can be inherited)」。但是拉馬克的論述卻遠比這個複雜以及完整。他認為環境的變動會改變生物的需求,進一步造成生物行為的改變。而後者使得生物體某些部位被使用的頻率改變。越頻繁的使用使該部位更發達,反之則使該部位退化;拉馬克稱這種用進廢退為他的「第一定律」。拉馬克的第二定律則指出,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是可以遺傳的。由這兩個定律拉馬克認為,生物的演化是基於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所產生連續且漸進式改變的結果。

以現今的證據來看,拉馬克式的遺傳觀念,當然是不正確的。但是一直到20世紀初期,孟德爾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之前,沒有人真正了解遺傳的機制。因此他的說法,在那時候可說是基於觀察所得到非常合理的假說。事實上,達爾文本身並沒有提出任何可能使變異產生以及遺傳到下一代的機制。他也承認如果無法回答遺傳機制的問題,他的理論其實是不完整的。

拉馬克的遺傳機制雖然是錯的,但是他與達爾文的演化論有非常相似的預期結果。他們都一致認為生物演化是由環境變動經過很長的時間造成生物適應性改變的結果。有趣的是許多被拉馬克引用支持他理論的例子,也同時被達爾文所引用。例如,拉馬克提到被人類馴化的動植物存在許多變異,他甚至提到過鴿子的形態(註三)。他也提到存在於生物體中許多似乎無用的退化器官,以及在胚胎時期存在卻在成熟後消失的結構等等。雖然拉馬克的遺傳觀念不被達爾文認同,但後者也承認用進廢退可能在演化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們兩個人引用相同的例子,並不能只被視為一種巧合,其實這中間包含了早期學者解釋生物演化現象的兩個重要邏輯。19世紀的歐洲,受天主教義的影響,普遍認為物種是經過精心設計而且是恆定不變的。物種演化的概念必須要能夠解決兩個問題:即說服大家改變確實正在發生,以及至少要能夠在邏輯上反駁造物者的假設。拿遙遠的加拉巴哥群島的生物來舉例,不易引起共鳴。畢竟該群島遠在半個地球之外,沒有多少人真正到過那裡。而馴化的動植物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些例子可以說明生物的不同特徵確實是可以經過不斷的選擇而達成,不一定需要神奇力量的介入。這也是為什麼達爾文在他那本曠世巨著的第一章,要詳盡的描述經過人類選擇後所產生多種型態的鴿子。至於退化的痕跡器官則巧妙的排除了生物演化需要智慧設計(intelligence design)的假說。試想,設計師為什麼要幫穴居的魚類設計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呢?由此可見,除了對於遺傳機制的闡釋外,拉馬克的學說其實包含了達爾文演化論的重要精髓。

大部分的科學家從未在他們專業的領域做出任何傑出的研究,只有少部分的研究能夠吸引大眾的目光並且讓自己與著名發現永垂青史。拉馬克則數屬於很不幸那一群人,他的學說「幾乎」抓住了演化學的精髓,卻因為一個致命的瑕疵,而無緣分享成功的桂冠。但無論如何,拉馬克是最早提出完整的理論解釋「物種改變」的人。這在從古希臘以降一致認為物種恆定不變的19世紀初期,可說是在觀念上相當大的改變,也啟發了之後的生物學家。

此外,他也是偉大的動物學家以及無脊椎動物學的奠基者,今天很多無脊椎動物的分類都還是依照他當時的架構。可惜的是,終其一生,拉馬克在演化上的工作從未受到重視,而雖然他在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方面的研究受到肯定,但是這些工作並未為他帶來名聲以及金錢上的好處。他一生都在與貧窮奮鬥,死後還必須靠社會的救助才能完成喪禮,以至於到今天連他的遺骸也無跡可循。

我常常覺得生物學家、尤其是演化生物學家欠拉馬克一個公道。在人人慶祝達爾文200歲生日的今天,希望能夠藉著個機會小小的為他平反一下。

此外,他也是偉大的動物學家以及無脊椎動物學的奠基者,今天很多無脊椎動物的分類都還是依照他當時的架構。可惜的是,終其一生,拉馬克在演化上的工作從未受到重視,而雖然他在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方面的研究受到肯定,但是這些工作並未為他帶來名聲以及金錢上的好處。他一生都在與貧窮奮鬥,死後還必須靠社會的救助才能完成喪禮,以至於到今天連他的遺骸也無跡可循。

我常常覺得生物學家、尤其是演化生物學家欠拉馬克一個公道。在人人慶祝達爾文200歲生日的今天,希望能夠藉著個機會小小的為他平反一下。

Top

 
 
  聯合國:呼籲挹注碳捕獲與碳儲存

摘錄自2009年6月5日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碳捕獲和碳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carbon storage)的技術和方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6月5日表示,世界各國為在發電廠捕獲和存貯二氧化碳劃撥了上百億美元,但也許國際社會忽略了一個已經經過檢驗並使用了千萬年的方法──依靠生物圈來固存碳。
環境署6月5日發佈的報告指出,保護森林、土壤、泥炭地、海洋等自然中的碳存儲庫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例如,熱帶雨林是最大的陸地碳存儲庫,每年吸收大約1.3 千兆噸碳,相當於人類活動引發的碳排放總量的15%。目前全世界砍伐熱帶雨林的速度約為每年1480萬公頃,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五分之一,高於整個交通行業的碳排放。如果在2050年前將森林砍伐速度降低50%,並將這一水準維持到2100年,就能避免直接排放50 千兆噸的碳,相當於為保證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處於規定值所需減少的碳排放總量的12%。

施泰納呼籲世界各國為保護這些天然碳存儲庫投入資金。他表示,如果各國能夠共同應對這場挑戰,在防止危險的氣候變化的鬥爭中,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是人類的盟友。

Top

 
 
  挪威英國聯手 打造北海碳儲存庫

摘譯自2009年6月3日ENS挪威,卑爾根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與挪威已簽訂一項協議,將合作進行北海海床地層地質組成的開發案,以永久儲存從歐洲所收集到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正在北海進行的Sleipner碳儲存示範計畫。圖片來源: North Sea Basin Task Force

5月29日於挪威卑爾根(Bergen)舉行的「氣候變遷與科技」(Climate Change and Technology)高層會議中,挪威石油與能源部長瑞斯約翰森(Terje Riis-Johansen)及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政務部長杭特爵士(Lord Phil Hunt)達成協議,將共同組成一項研究計畫來確認北海可扮演的角色。北海在1996年起就已開始進行碳捕集與儲存的示範計畫。

這次的新計畫將建構出北海的完整資料,評估每一個國家的儲存潛力,估算出二氧化碳流(carbon dioxide flows)可能的體積與位置,以面對越來越高得的碳排放代價。

兩位部長表示,這項研究將確認網絡問題,並提出一些方法來處理跨國境二氧化碳流。

杭特爵士表示:「今天(5月29日)的協議,再度確認了英國處理化石燃料發電二氧化碳排放上的領導地位。碳捕集與儲存技術,有潛力降低90%燃煤發電廠排放量,而英國外海工業的實力表示我們有優勢,能在北海下儲存二氧化碳」。

瑞斯約翰森也對會議代表提出相似的說法:「碳捕集及儲存具有降低85-95%化石燃料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潛力;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項技術也具有提供降低其他工業流程排放量的高度潛力。這些工業流程包括煤製油流程(coal-to-liquids)、液化天然氣、水泥、氧化鋁(alumina)、以及鋼的製造等」。

他指出:「事實上,這些工業最有可能顯示出碳捕集的早期機會以及所謂垂手可得的成果」。

北海海盆工作小組(North Sea Basin Task Force)在2007及2008年的初期研究發現,北海之下具有儲存二氧化碳的高度潛力。這次所提的計畫是下一階段的工作,將提出更多證據來顯示北海海底層用來進行歐洲碳捕集與儲存的重要性為何。

杭特爵士表示:「碳捕集與儲存並不僅對環境具有好處,在綠能技術領域還有明確的生意及工作機會。這個研究將協助歐洲各國政府一起行動,將二氧化碳安全地儲存在北海之下,並將規劃碳捕集與儲存的執行工作。」

這個研究將觀察北海海底對二氧化碳儲存的需求有多殷切,以及英國、挪威及其他國家必須進行哪些工作來將北海海床準備好及時運作。

這2位部長也同意要卑爾根會議之後繼續進行活動,來促使國際對碳捕集與封存扮演角色的認同,包括由2位部長共同主持10月份在倫敦舉行的「碳封存領導力論壇」(Carbon Sequestration Leadership Forum)會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un2009/2009-06-03-01.asp

Top

 
 
  素食5大類標示新規 7月1日起上路

摘錄自2009年6月8日中廣新聞報導

素食摻葷、或標示不清,讓茹素者破戒問題時有耳聞,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宣佈,國內從7月1日起,素食五大類標示新規正式上路,要求市售素食產品外包裝上需清楚標示區分「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等五種。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指出,如果新規上路後,還出現宣稱素食產品、卻被驗出含有動物性成分,將被處以4萬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素食業者務必要遵守規定。

此外,由於大部分茹素者戒酒,依據「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的標示規定」,因此食物中若含有酒成分,不宜標示素食,不過,豆瓣醬、味噌醬等發酵產品,為含有酒類的衍生物,如果酒精成分以容量計算未超過0.5%,但如果是酒粕類食品,發酵過程未及溶解的米粒和米麴、酵母等,酒精成分約佔8%,就不可視為素食;至於許多健康食品都以膠囊製造,如果膠囊屬於動物膠製成,就不可稱為素食。至於散裝的素食食品,2010年1月1日起也必須依規定註明清楚。

Top

 
 
  水利署欲改善水患 將於高縣永安鄉挖滯洪池

摘錄自2009年6月8日中國時報高縣報導

高雄縣永安鄉位處沿海地區地勢較低,有海水倒灌的問題,雨季易淹水,加上路竹科學園區地勢墊高,雨水匯流入竹仔港,宣洩不及即造成鄰近台十七線天文宮地區淹水,水利署將挖一座滯洪池改善水患,縣長楊秋興希望滯洪池除蓄水防洪外,周邊可以多功能化,提供附近居民休閒遊憩、散步運動的親水空間。

為改善路竹園區聯外排水,水利署特別從台東第八河川局調配人員至高縣協助,執行竹仔港上游段整治、設置9.65公頃的永安滯洪池、竹仔港天文宮段整治與草溝排水支線等工程。永安滯洪池將挖在路竹園區與天文宮之間,土地和工程費約20億元,工程費僅數千萬元,其餘都是取得土地費用,至於土地費用約3億元由國科會負擔,另易淹水區部分中央負擔7成,高雄縣政府負擔3成。

縣府水利處長李賢義說,若土地取得和施工順利,滯洪池可望於民國100年完成,屆時路竹園區和滯洪池鄰近地區的雨水獲得調節,減輕竹仔港排水的壓力,水患發生機率就會降低。

Top

 
 
  永揚場址地下水流向爆爭議 環保署:證據不足,不足以做為判斷地下水流向之依據

本報2009年6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前言: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90年通過環評後爆發環評書多處造假,台南地方法院檢察官於95年起訴。法院審理時,被告雖坦承部分環評內容錯誤,但強調是「誤值」,台南地方法院去年7月判決被告無罪。

但環保團體認為永揚公司偽造環評書事證明確,不服向台南高等法院提起上訴。2日台南高等法院舉行程序庭。

永揚律師以環保署土基會報告當證物

當法官追問業者是否造假場址無地下水資料時,被告律師提出環保署土基會地96年委託瑞昶公司執行的「台南縣東山鄉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地下水汙染查證工作報告」列入證據。此報告結論是垃圾場址的地質透水性差,沒有豐沛地下水,而且水流向「東北」。

環保團體當庭反駁土基會資料錯誤 不得列證物

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陳椒華當庭反駁,土基會此份報告指地下水流向「東北」,永揚委託成大所做調查指地下水流向「東南」,環評書中稱流向「西北」,各方資料差異大。環保署土基會這份報告品質爭議性大,業者不適合拿到庭上說明。

環保署坦承此報告不足以證明地下水流向

事後法官同意等環保署說明,陳椒華等人於5日到環保署要求署長說明,由環保署土基會執秘蔡鴻德舉行會議,瑞昶公司代表也列席,立委田秋堇、陳亭妃、李俊義、黃瑋哲等4位立委助理到場關切。

經討論,土基會坦承這份報告「不足以證明地下水流向」。當天並做成決議如下,土基會將於一周內行文台南高等法院。

「台南縣東山鄉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地下水汙染查證工作報告,主要目的是查證地下水汙染狀況,非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文中所指水文地質項目及範圍,因證據不足,不能做為判斷場址及大範圍區域之地下水流向之依據。」

專家會議再度確認報告不足以決定地下水流向

另外,環保署於6日舉行第二次「永揚場址斷層及地下水專家會議」時,陳椒華再度要求現場專家釐清土基會報告的爭議,會中決議「目前因地質資料不足,不足以決定地下水流向」。

Top

 
  論壇:台電公司指揮環評會審查大林電廠擴建案?

世界環境日,環保署為環境敲喪鐘
作者:地球公民協會

在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這天,環保署送給高雄一個大禮。 台電大林電廠擴建計畫第5次專案小組會議作成結論, 將通過「2座」與「4座」80萬瓩燃煤電廠計畫,兩案併陳送大會討論。 對於這樣的決議,民間表達強烈抗議:

  1. 環評委員成台電公司打手?本次出席專案小組的委員中,李育明、詹長權、歐陽嶠暉委員都表達通過2座燃煤機組的意見,林素貞委員也以書面意見同意通過2座;然而,從會議一開始即未表示任何意見的陳鎮東委員,卻在最後的閉門會議時表達支持通過4座燃煤電廠;更離譜的是最後到場、沒有參與討論的顧洋委員,也在此時堅持應興建4座,主席范光龍委員便順勢引導,作成通過「2座」與「4座」80萬瓩的燃煤電廠擴建計畫,兩案併陳送大會的結論。對此民間團體強烈懷疑,有部分委員已淪為台電公司的打手。

  2. 「專家會議」淪為台電公司「敗部復活」的工具「專家會議」是沈世宏署長創立的程序,原本97年4月14日,第4次專案小組會議已作成「考量空氣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本案同意通過2部80萬瓩之設置與營運」的決議,然而在台電公司的申覆下,環評大會決議針對「粒狀污染物」及「CO2排放」兩項議題,由正、反雙方推派專家於第5次專案小組會議前進行討論。
    由專家釐清爭議,聽起來是不錯的程序,然而二次的專家會議中,台電公司提出了荒謬的抵換計畫,要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來抵減粒狀污染物。經過漫長的討論後,結論是:「有關粒狀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濃度之查核確認方式,未達共識。」另外,「CO2排放大幅增量」的問題則完全避而不談,環保署不斷強調「CO2排放」是全球性的問題,地方無權置喙…。
    也就是說,「專家會議」一事無成,並沒有釐清任何爭議,台電公司更沒有提出任何解決粒狀污染物每年增加341噸、CO2排放每年增加1,079萬噸的具體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環評委員憑什麼推翻第4次專案小組的決議?從台電大林廠的案例看來,沈署長創設的「專家會議」,只是一個讓開發單位有機會「敗部復活」的程序。

  3. 環保署踐踏高雄市追求環境保護的共識
    世界環境日這天,高雄市政府的李永得副市長、環保局劉俊一代局長、林燦銘科長;市議會的吳益政、陳麗娜議員;地球公民協會的李根政執行長、薛淑文執祕;小港大林蒲居民邱哲民等人共同出席了這場會議。二年多來,高雄市的府、會、民間團體一致提出「污染減半、二氧化碳不增量」的訴求,反對在高污染的高雄地區興建高污染的燃煤電廠,這種捍衛環境的共識得來不易,凸顯了飽受重工業污染的高雄市民追求低碳城市、改善環境品質的急切呼聲。然而,身為保護台灣環境的中央最高機關──環保署,竟無視於這樣呼聲,只是配合台電公司來增加高雄地區的污染負荷,實在令人憤概!

另外,環保署於重大開發案中,一再迴避處理「CO2排放」大幅增量的態度,形同對全國人民宣告馬英九總統「節能減碳」政策,都是欺騙人民的口號。因為當中龍鋼鐵、大林電廠、國光石化……一一通過,每年台灣的「CO2排放」動輒以千萬噸的速度成長時,馬總統的減碳目標「2016年至2020年回到2008年的碳排放水準」鐵定跳票!

這樣粗糙、欺負地方的決策模式,勢必挑起中央和地方的嚴重爭議,台電公司、環保署和部分環評委員必須為此負起全責,本協會不排除發動高雄人北上抗爭。

Top

  行動參與:彰縣新設動物園 應將資訊完整公開、召開行政公聽

發起連署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委託中興大學執行的「彰化縣動物園設置地點委託先期規劃研究案」,預定在彰化市八卦山桃源里設立「野生動物教育園區」。縣府將在6月8日召開第二次地方說明會,民間團體批評縣府此舉違反行政程序,應召開行政聽證、公開相關資訊,並質疑此案「掛羊頭賣狗肉」、多此一舉。理由說明如下:

一、公民參與:縣府應召開行政聽證,而非地方說明會。

所謂公民參與,根據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是「所有感興趣的個人及組織得以具實質意義的方式參與決策過程」。彰化縣政府規劃興建「動物園」,不論是類型或設置地點為何,都牽涉人民知的權利、政府資訊公開、縣府財政分配、土地使用規劃、動物福利、環境保護、環境與生命教育等多面向,且涉及不同利益人、行政機關管轄,縣府應依行政程序法第164條舉行聽證,不可含混敷衍了事。

二、資訊公開:縣府不願事先公開委託研究案內容,違反政府資訊公開精神。

縣府真有誠意要和民眾溝通,應先將計畫內容完整告知民眾或團體,讓民眾或團體有時間消化、瞭解規劃的動機、配套措施、利弊得失等等。才可能聆聽到民眾和公民團體真正的聲音。但縣府的開會通知書,檢附的「本案計畫方針」,卻只有會議流程,民眾無法事先瞭解研究內容。等民間團體反映後,才提供簡略的Q&A,連預定地點都未說明。究竟是委託研究報告原本簡略,還是縣府擔心民眾知道太多,不願公開,應說請清楚、講明白。

三、非當務急:彰化縣府究竟要「觀光」,還是要「教育」,不要掛羊頭賣狗肉。

計畫研究單位中興大學建議,彰化適合設立「野生動物教育園區」,具有野生動物中途之家、園區棲地復育功能,連結彰化縣「生態觀光動線」、「山景觀光動線」與自行車步道,形成生態觀光走廊與教育園區。

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有其必要性,但目前官方、民間已有多處野生動物救傷中心、中途之家,是否真有其需要?且要長期收容野生動物,甚至野放,需要專業人力,及穩定、充裕的經費。以彰化縣一縣之財政分配而言,此項支出,是否為當務之急,不無可議。

四、多此一舉:

彰化縣有山、又靠海,既有都市裡難得的自然野地八卦山,又有豐富的海岸濕地生態、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還有員林鎮的流浪動物之家等,都是現成生態教育、動物福利教育的好場所,亟需投入專業人力、經費去改善,不需捨近求遠。況且縣府先砍森林,影響八卦山既有生物生存環境,再蓋中途之家來收容受傷的野生動物,根本是多此一舉。

發起連署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生態學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線上連署:要求彰化縣府針對新設動物園一案,召開行政聽證並將資訊完整公開
※延伸閱讀:動物園相關資訊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易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