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8.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苦勞網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南極冰河消融 比10年前快4倍


2009年,松島冰蓋和阿蒙森海。圖片由 David Holland 攝,國家科學基金提供。

【相關連結】
南極洲冰架消失 北極圈冰架融掉1/4台灣
北極大冰原溶解 北美洲東海岸影響最大
冰河冰帽加速融化 成為海平面上升主因
大暖化的警惕,早已在歷史裡

科學家發出警告,南極洲一個巨大冰河消融的速度正在加速當中,並稱此情況「令人震驚。」南極洲西部的松島冰河消融的速度為十年前的4倍。

研究還顯示目前冰層消融的情況越來越深入內陸。按這速度科學家估計,主體冰河部分將會在短短100年中消失,比之前所認爲的速度快6倍。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英國里茲大學地球與環境系謝泊德(Andrew Shepherd)教授表示:「消融速度加劇的松島冰河也許意味著今天冰凍圈中一個最嚴重的不平衡現象。但如果沒有一系列衛星儀器的輔助,我們也不會對該現象有所瞭解。」

詳全文

 
  生物多樣性:農村社區的生態價值

作者:陳彥樺(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研究員)

農村,常被視為較落後、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的地方;在農作面積日益縮減、田地污染嚴重、農村社會沒落、農產品產值低落等的今日,農村發展成為愈來愈多人關注的議題;也因而衍生出「農業再生條例」要針對「產值」不比工商業區的農村進行開發改造的爭議。詳全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莫拉克水災重創南台灣,八八水災後,全台農漁畜產業災損金額持續回報,根據農委會公佈的最新統計資料,截至17日下午為止,全台農損金額達到122億9718萬元

甲仙小林村滅村,生還者痛批越域引水是元兇之一,喊出「越域引水,殺我家人!」,台南縣長蘇煥智17日更批評曾文水庫洩洪造成曾文溪多處潰堤,並要求行政院立刻停止正施工中的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目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屬意在小林村上方的五里埔,替村民重建家園。

天災人禍下,也不只人類受害,與人相處的同伴動物、經濟動物等也受害,若不加以關注,動物疾病也會影響到人,目前,國際動保團體已赴災區救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環境難民 該何去何從

作者: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高雄縣桃源鄉梅山口堰塞湖的形成與潰堤災難,明確告訴國人:現在的颱風可以像921大地震般,出現走山與形成堰塞湖的機制。這真是不可思議,雨下得多,居然與地牛翻身般可怕!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長期開發山林,破壞水土,所以,過去的成就已成為今日的禍源。 那麼,眼看著許多人哭喊著要回家,要想回去重建家園,我們還真要讓他們回去嗎? 詳全文

 
 
  南極冰河消融 比10年前速度快4倍
摘譯自2009年8月14日ENS英國,倫敦報導;張桂芳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家於8月14日發出警告,南極洲一個巨大冰河消融的速度正在加速當中,並稱此情況「令人震驚。」南極洲西部的松島冰河(Pine Island Glacier)消融的速度為十年前的4倍。

研究還顯示目前冰層消融的情況越來越深入內陸。按這速度科學家估計,主體冰河部分將會在短短100年中消失,比之前所認爲的速度快6倍。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英國里茲大學地球與環境系謝泊德(Andrew Shepherd)教授表示:「消融速度加劇的松島冰河也許意味著今天冰凍圈中一個最嚴重的不平衡現象。但如果沒有一系列衛星儀器的輔助,我們也不會對該現象有所瞭解。」

松島冰河位於南極洲最偏遠的地區 - 距離最近的研究基地有1,000多公里( 600英里)-- 因而多年一直被忽視。

現在,科學家已經能夠藉著過去15年完整無間斷的衛星測量來追踪冰河的發展過程。

即便科學家表示,將目前的趨勢歸結為全球暖化還言之過早,但卻相信,南極洲該部份冰河消退的原因乃是拜周邊海洋暖化之賜。

目前整個松島冰河受到影響共計5,400平方公里(2,084平方英里)的地區,大到足以影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全球的科學家對松島冰河非常感興趣,因為該地區每年冰河消融的速度在1公尺以上。同時,過去15年來其流量也愈來愈大。

英國南極調查所(BAS)的科學家表示,環繞松島冰河外圍更廣濶的區域是南極冰蓋變化最迅速的部分,並且其未來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航太總署(NASA)用雷達研究冰河的科學家表示,「松島冰河快速消退,預計將有可能觸發南極西部冰原的解體,歸結為暖化的海水進一步融化漂浮冰舌底部的原因所致。」

※中英對照請見 http://e-info.org.tw/node/46118

Top

 
 
  生物多樣:農村社區的生態價值
作者:陳彥樺(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研究員)

農村,常被視為較落後、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的地方;在農作面積日益縮減、田地污染嚴重、農村社會沒落、農產品產值低落等的今日,農村發展成為愈來愈多人關注的議題;也因而衍生出「農業再生條例」要針對「產值」不比工商業區的農村進行開發改造的爭議。

然而,農村的產值可以這樣算嗎?農村具備「生產、生活與生態」的三生機能,除了提供糧食生產及生活場域外,其實更具有其生態面向的功能;這生態價值,可曾有人將之包含在產值內一併評估?

生態功能所指的是生態系所能提供的服務,包括維持生物的生產量、調節氣候、提供乾淨的空氣和水、過濾水質污染、提供野生物棲息環境等,而這些服務能間接支援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其他活動。然而這類的無形價值是容易被忽略的,當然也不易定價(註一)。

特別如農業地區長久以來人為活動較為頻繁,生物相看似單調,致使過去生態保育多著重於明星物種保育及森林環境,反而容易忽略農業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然而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及21世紀議程(Agenda 21)裡,皆強調須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或agrobiodiversity)的重要性及潛在價值,CBD更將農業生物多樣性列為主要項目,與森林、內陸水域、海洋及沿岸環境同等重要。

農村這樣一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其能提供的生態價值可從以下幾個面向探討:

提供野生動植物棲地

農地裡的生物常與周遭的渠道、池塘、森林及雜草地的生態系相互連結,如在水田生存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青蛙、田螺、魚、昆蟲等,會成為鄰近地區野鳥的食物來源,有許多的水鳥也會棲息在稻田及其周圍。

南部甘蔗田休耕期間為燕鴴來台的繁殖地;攝影: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又如台灣中南部大面積甘蔗田,收成期通常為每年1至3月,而3月底至4月正好是保育類「燕鴴」繁殖族群遷徙抵達臺灣準備開始繁殖的時間,此時甘蔗收成後的裸露環境正好是燕鴴偏好的築巢棲地,因甘蔗田面積較大、人為干擾低,且附近的農墾地可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燕鴴覓食與育雛。而台南的菱角田在一期稻作採收結束,從4月至5月開始轉作菱角的時候,亦是保育類「水雉」在台灣地區的繁殖期,此時水雉大多利用四周堤防較高、隱密性較好的菱角田進行繁殖,待9月到10月為菱角採收期,此時水雉也開始轉換為冬羽,準備離開並遷移至渡冬地。

農田可調節氣候

農田具有調節周圍氣候的功能;攝影:陳彥樺農村環境由於綠覆蓋率較高,且周圍常有灌溉渠道、埤塘等水域環境,可調節當地氣候,減緩溫度升降幅度。過去有研究顯示,水體、水田、草地、旱作及森林等類用地對地表溫度具有降溫之作用,其中尤以水體與水田之土地降溫作用最大(註二)。亦有數據顯示水田溫度較都會區低約7℃,如一地區之水田全數廢耕或改變為人工構造物,將會造成區域溫度顯著的上升,特別是於夏季時休耕水田蓄水的降溫效果最佳,約每公頃可抵2,600台家用冷氣機之功效;而冬季水田休耕蓄水時,每公頃土地所釋出之可感熱流功率相當於約5,000台電暖爐之功效,暖房效果極佳,可使區域性氣溫升高(註三)。

調洪、蓄水、減災妙用多

過去研究發現,當洪水在洪峰過後緩緩流出水田區,能有效降低洪峰流量,宛如人工濕地,證實水稻田可提供良好的滯洪功能,且水田的植栽高度愈高時,水田區內的阻水效應愈明顯(註四)。而於休耕時,水稻田亦可大面積蓄水。且現今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頻繁發生,乾旱缺水或洪水氾濫情形常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嚴重性,都市平原地區若能考量以保留農業綠地作為天然災害的緩衝區,可預先減少其影響程度。

環境教育的好所在

農村可謂是都市人假日休閒熱門之處,休閒農業也是今日農村發展的主力。農村除了既有的人文產業面向體驗外,更可結合當地蘊含的生態特性,進行棲地保護工作,作為環境教育的場合。而目前環境教育法草案已於今年五月於行政院會議通過,農村所具備的環境教育功能值得作為日後發展的重點。

然而,農村所具有的生態價值在過去較不被重視,且極易因農地它用、工業污染以及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等不友善的耕種方式而消失,間接導致更多的環境成本支出。農村的生態價值應一併納入農村經濟體系中考慮,在保全產銷收入下,亦能透過有機/自然農法、周圍棲地維護等方式兼顧農村生態環境。如早期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的低海拔山區至平原之間的台北赤蛙,因生態環境惡化,草澤濕地的大量開發、農藥肥料除草劑等污染、水田及菱角田大面積休耕轉作、溪流溝渠田埂水泥化,造成族群大量減少、棲地快速消失,目前只剩台北縣和台南縣少數地區仍有本種紀錄。

在農田裡出現的台北赤蛙;攝影: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自2002年起,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曾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三芝的蓮花農從事綠標蓮花的銷售,由基金會的銷售通路合作「買蓮花救赤蛙」活動,鼓勵花農進行有機無藥種植,同時保存了台北赤蛙族群和農業(註五)。而台南的菱角田為保護水雉的繁殖環境,亦結合在地力量及有機單位,協助菱農在有水雉築巢的地方,不施農藥及不去干擾,同時保障生存在此地的鳥類、水生昆蟲、蛙類等(註六)。

台灣的農村具有地區性特色的農業生態系,在強調「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保育視野下,農田可作為農村地區在地保育(in situ conservation)的最佳經營管理場所,不管是學術研究、環境教育、社區發展、環境友善農法等,都具有許多發展潛力;農村的產值,可以從生態保育的價值開始算起!

註一:陳宜清,2008。初步探討野溪整治生態工法之生態價值的認知與定位。2007土木與生態工程研討會,2008年1月,義守大學(高雄)。
註二:楊家愷,2006。應用遙感探測方法探討中尺度城鄉土地利用對環境溫度之影響。國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註三:吳富春,2004。就在生活四周:水稻田與調節氣候
註四:張倉榮、高宏名、林玫珊,2006。水田區調洪減災生態功能之三維度量化分析與試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52(4): 89-90。
註五:相關資料可參考:繽紛溼地的美麗代言者──台北赤蛙復育記() () 。
註六:莊孟憲,2007。產銷履歷、社區產業與生態保育。台灣濕地雜誌第66期:28-33。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農損金額122億7千多萬
摘錄自2009年8月17日中廣新聞報導

八八水災後,全台農漁畜產業災損金額持續回報,根據農委會公佈的最新統計資料,截至17日下午為止,全台農損金額達到122億9718萬元!其中,漁產損失41億2885萬,災情最慘重,全台有6千9百多公頃養殖魚塭受災,淺海養殖損失面積也將近2千公頃。

大水流失良田高達2269公頃,損失金額20億7千多萬,流失的農田以種植果樹為主。其中,台東縣和屏東縣農田流失情況最嚴重,受損作物以香蕉倒伏最嚴重,被害面積5千8百公頃。畜禽災損金額則是14億2千多萬,豬隻死亡頭數超過13萬頭,雞隻死亡598萬隻。

Top

 
 
  災民怒吼:越域引水 殺我家人!
摘錄自2009年8月17日東森新聞報導

「越域引水殺死我們的家人!」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慘遭滅村,那瑪夏鄉民族村20多人遭到活埋,桃源鄉多個部落災情嚴重,居民悲憤持續將矛頭指向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並要求立刻停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關官員要出面道歉,另外政府要協助聲請國賠,檢調介入調查。

災民指出,這3年來,水利署為了增加曾文水庫蓄水量,開挖一條長達14公里的引水道,貫穿玉山和阿里山山脈,要取旗山溪和荖濃溪上游水源輸送到水庫,為了打通隧道,得用大量的炸藥開山,經常一天炸個2、3次,天搖地動讓人聽了都怕。而這次的重災區那瑪夏鄉、小林村及桃源鄉全部都在越域引水的開挖區域。

面對災民的質疑,水利署長陳申賢解釋,使用炸藥的地方距離山坡表面大多深達200公尺,不足以引起土石流;不過,災民質疑連人都感受得到的爆炸威力,地基怎麼可能不受影響?要求水利署立即停工,查明真相。

Top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蘇煥智要求停止
摘錄自2009年8月17日中央社報導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台南縣長蘇煥智17日批評曾文水庫洩洪造成曾文溪多處潰堤,並要求行政院立刻停止正施工中的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蘇煥智指出,莫拉克颱風造成台南縣28人死亡,大多數和曾文水庫洩洪有關係,中央卻又實施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這項工程經過5段斷層帶及3所破碎帶,涵蓋高雄縣小林村、甲仙鄉、那瑪夏鄉、桃源鄉及六龜鄉,也是此次莫拉克颱風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他表示,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是中央「人定勝天」的思維,台南縣政府始終持反對立場,若真要實施越域引水,須有配套措施,先做好曾文溪堤防才行。

Top

 
 
  重建甲仙小林村 高縣屬意五里埔
摘錄自2009年8月17日中央社報導

高雄縣長楊秋興17日主持「災後重建委員會議」,目前多數的災民已安置到寺廟、教會,下階段工作以災民安置、重建為主,楊秋興表示,安置區考慮部分軍方撤退後的空營舍,如果不足再建組合屋。 他表示,如果災民登記組合屋的人數不多,縣府也考慮要發給每戶災民前6個月每月新台幣3000元的租屋津貼。

他指出,小林及民族村幾已全毀,縣府計劃提供40公頃位在小林村附近的五里埔重建;民族村則遷至杉林鄉台糖公司所有的土地,縣府將籌措經費價購土地。楊秋興說,多數民族村民同意遷到台糖的土地,認為當地鄰近神學院,距離旗山也不遠,環境適當。他表示,縣府會加速取得居民的遷村用地,協助居民重建家園。

Top

 
 
  動物也死傷 國際動保團體赴災區
摘錄自2009年8月17日TVBS報導

八八水災進入第10天,隨著各國陸續伸援手協助台灣,上午3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成員,也到台灣關心災區,深入了解當地動物死亡狀況,是否會引發疫情,影響災民的衛生與健康。

這個由美國民間團體所組織的,愛護動物基金會,先前也參與斯里來卡海嘯、成都地震,還有印度火山爆發的重大災難,深入災區宣導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以及動物福利和保護政策。

Top

 
  論壇:環境難民 該何去何從
作者: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掀起許多漣漪。如原來是旱象缺水,卻突然出現破年總降雨量的極端狀況,這使得全民明確了解何謂「氣候變遷」。又如南台灣災區四處,但救災動員卻要靠電視台隔空傳話,以及國軍當參與救災與否,還有救災設備不足等許多問題,這使得全民了解:台灣的救災系統真是一塌糊塗。當然,我們也看到全民齊心救難捐款的熱情,了解到台灣人並非是冷漠的。

但是,高雄縣桃源鄉梅山口堰塞湖的形成與潰堤災難,卻明確告訴國人:現在的颱風可以像921大地震般,出現走山與形成堰塞湖的機制。這真是不可思議,雨下得多,居然與地牛翻身般可怕!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長期開發山林,破壞水土,所以,過去的成就已成為今日的禍源。

那麼,眼看著許多人哭喊著要回家,要想回去重建家園,我們還真要讓他們回去嗎?

重建家園 恐再受災

同樣地,雲林、嘉義、屏東沿海淹水區,都是嚴重的地層下陷區。有些地方只要漲潮就淹,所以居民早就習慣。此次莫拉克颱風來,已造成屏東由下游淹到上游,沿海房舍至少淹一層樓。這些災難者,淹水時狂呼政府救援,平日時則強力爭取經費以拉高海堤、建抽水站。像這樣持續在下沉的地區,每雨必淹,每淹必災,大水退後,我們真的還要讓他們再回去重建家園嗎?

設若氣象災難是敵人,那麼這些在山區與在海邊受難的民眾就是難民。這一瞬間,他們的苦難非常值得同情,背後的原因也通通可以忽略。但是在下一個瞬間,我們難道還要讓他們回去嗎?

氣候災變 引難民潮

「環境難民」的名詞,就是比喻這些民眾,像是長期處在戰亂之中,被迫離開家園。無論戰亂的原因為何,事實就是他們若再回去,非常可能地,下一個異常的災難又會出現,讓大家又要努力進山下海去營救他們。但是,這些民眾若不能回家,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所在討論的民眾必非少數,這一次受到影響的民眾,加總起來可能就有五十萬,若僅是十分之一的居民需要遷移,那就是五萬人。若再考慮全國各地均有許多類似地點,屬於災難易發生的脆弱地區,以及許多地點開發已相當飽和,還要考慮如何協助這些民眾在新的地點重新站立起來,然後是這麼龐大長期的工作所需的經費又要由何處而來。這幾乎可說是:從未有人認真想過該作的事,也好似是「不可能的任務」般困難。

但是,台灣已正式出現「環境難民」。無論大家用什麼態度來思考,這些難民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

國土減壓 移民亦為選項

短期內,大家只能一步一步地協助難民散居到各地,期望能減少那些還想回去重建家園的人數。中長期,則必須建立國民遷移計劃,協助部份民眾遷移到國外。

台灣地小人多,災難頻傳,乃是所有人所熟知的。要根本解決環境難民問題,就必須要降低環境壓力。所以協助部份願意到國外發展的民眾,遷移到如加拿大、澳洲、南美洲、中國、東南亞、非洲等地,以團隊合作的精神,建立新的家園,可能是國人必須開始深思的課題。

※本文轉載自《低碳部落格

【延伸閱讀】
專家:莫拉克巨災 是暖化惹的禍》林永富、張家綺 13-Aug-09 台灣醒報
面對洪患 不能空談調適》林鼎傑 12-Aug-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百年大水 或非偶然》張楊乾 10-Aug-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眼光放遠 才能真正面對暖化》柳中明 22-Oct-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