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rjgotovariungerel/翻譯:朱小艾(Enkhuush)
有許可證的、沒許可證的礦場處處動工著,各大開礦公司在簽約之前聲稱將會製造多少工作崗位,然後就開開心心地開工了。但有些公司已經忘了該條約,偶爾一旦想起來的時候,就隨處貼個廣告、招募一大批臨時員工,表現出遵循條約規定的假象。在此提個活生生的例子:前陣子在TAMSAG地區獨霸的
DAICHIN TAMSAG集團及隸屬其子女的開礦公司,轟轟烈烈地錄取了一批東方省的年輕人。
最近我認識一位友人的兒子無事可作,待在家裡。充滿好奇心的我前往他家,閒聊之下,得知兩個月前他去了TAMSAG公司上班,月薪15萬蒙幣(約相當於100美金)。但年輕人去了之後,好比度假般,一天享用三餐,打籃球打到膩。難道真的無事可讓他們作,還是這些公司只是為了製造看似遵守條約的假象而已呢?做父母的認為,反正在家閒著沒事作,兩個月在那邊打籃球領個30萬回家也不能說什麼,就按照蒙古人民自安自慰的個性,在家閒著。
太多人抱持著只要給我們錢怎樣都可以的心態,坦然接受這種事實。
在這張圖片上,看守機器的夫婦倆整年都在等待他們的老闆。他們過著三餐不繼的日子,每個月領15萬蒙幣,也不知道哪一天會有人來領走機器。突然有一天,一群中國人過來搬走機器,若其他地方需要看守,就把夫婦倆一併帶走;在自己的領土上被受他國人控制、侷限自己的自由。聽到他們的故事,不由自主對他們產生憐憫之心,同時對我國的政府官員極度憤怒。因為我們無力、貧窮,而淪落為他人的奴隸!!
OYU
TOLGOI聲稱會創造1萬人的工作崗位,若這些工作崗位像以上這種方式呈現的話,誰要負責?又有誰會負責監督、要求公司負責?這些都是尚未釐清的問題。此外,在礦場工作的人,工作艱苦,但一個月薪水只有15萬。這金額不用於其他東西相比,15萬相當於開礦公司董事的午餐費用而已,模特兒一天就能花上15萬蒙幣。
雖然地理距離甚遠,但是身為海島的台灣與身為世上最大內陸國的蒙古之間有著雖遠實近的密切關係,體現在歷史上、文化上、與中國大陸的互動關係上。除此之外,兩地更在牽一髮動全身的環境連帶上休戚與共。每年侵襲台灣的沙塵暴正來自於荒漠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蒙古,而蒙古當地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畜牧戶數因中國內需提高而大量增加等等原因,則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由於蒙古國內資訊基礎建設程度、國民教育水準與經濟能力偏低,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程度輕易地被追求經濟的渴望蓋過。蒙古國已是民主政體,朝向市場經濟發展,然而除了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等組織定期針對蒙古進行環境狀況評估以外,更重要也更缺乏的是當地公民對國內環境議題發揮持續監督的力量,並對於環境與經濟政策進行檢視與遊說,或要求當地或外資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同時,隨著不斷增加的經貿往來及資源輸出,蒙古與中國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互動愈趨頻繁,迫切的環境課題卻受限於語言的限制而無法為世人重視。有一群台灣朋友及在台的蒙人認為,對於促成重要的蒙古環境議題全國化、亞洲化、乃至於全球化這份任務,台灣處於施力之核心位置,因此組成了「遊牧綠」台蒙環境資訊平台,希望透過蒙古環境資訊平台之建制,以及蒙古公民新聞記者之培訓,有效提高蒙古環境議題於世界的能見度,並鼓勵蒙古青年、公民團體、行動者,共同利用Web
2.0之網路精神與技術,向全世界發聲。
這個月,我們將與「遊牧綠」合作,精選出蒙古公民新聞記者寫作家鄉的紀實,看看蒙古,想想自己;看看異地,想想全球一隅的環境困境和人權正義。
※ 本文與遊牧綠台蒙環境平台合作刊登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