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2.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新世代青年團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環盟彰化分會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生態與工程入口網  
 
  「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環團:低碳不靠核能

 
【相關連結】

印尼知名學者促政府取消建核電廠計畫

核電鹹魚翻身? 台灣媒體沒說的事

在世界各處廣受爭議的核能電場在蒙古備受支持

英國安全衛生局批核電反應爐不安全
哥本哈根會議正如火如荼進行,為避免政府挾減碳之名將核能復辟,昨(14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數個環保團體帶著家裡的小朋友齊聚行政院前,由小朋友遞交陳情書,希望政府重視節能減碳,因應國際趨勢訂出具體減碳期程;同時落實非核家園的目標,讓下一代能有乾淨的地球。

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教彭渰雯表示,希望政府不要拿核能當做低碳家園的手段,延誤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時機。綠黨潘翰聲認為,低碳和核能並非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題,我們不只要交給下一代一個不發燒的地球;更要留給他們一個乾淨的地球。核能、核廢料是世代正義的問題。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永續生活實踐者:英國永續社區原型BedZED(上)

作者、攝影:謝統勝(英國雪菲爾大學建築博士)

編按:熱烈上映中的哥本哈根會議,使人類永續生存問題被高度聚焦;氣候變遷日漸嚴峻的事實下,我們的生態足跡已成左右人類自身及全球物種存續的最大關鍵。然而永續城市中的永續生活模式,能否為正編織另一齣「豪宅興建帶動景氣復甦」美夢的國人,帶來一些警醒和反思?本文作者走訪英格蘭,深入觀察永續社區的代表作:BedZED,證實生態環境與生活便利兼顧的「永續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永續的設計觀,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21世紀成為一門顯學。然而,許多標榜「永續」的建築,卻僅強調某些片面性的觀念與表面綴飾性的設計手法,亦或過度依賴所謂的高科技,來達到一定的商業目的。殊不知永續的環境觀是一種全面性的廣度思考,所有細節從規劃階段到後續使用階段,需要鉅細靡遺、面面俱到,更需要設計者與使用者的徹底配合,講究管理方法與民眾教育,所有搭配措施缺一不可。真正的永續生活不是建築物完成之後就結束,更不是維持舊思維生活態度的情況下可以達成的。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莫拉克颱風過後對台灣的影響持續延燒,南部自八八水災後,至今無雨,明年初即將面臨缺水危機,而曾文淤泥淤積量高達9100萬噸,儲水功能銳減。水利署副署長謝勝彥:「曾文、南化水庫正慢慢死亡,再不救就來不及了」即使台灣面臨如莫拉克颱風如此嚴苛的氣候挑戰下,在全球抗暖化上的表現上,「十分難看」。根據國際環境智庫最新公佈的評比,台灣未來一年在對抗暖化的展望,全球僅排名47名,較上一年滑落15名,幾乎與碳污染大國中國大陸與美國同掛車尾。

最近法國北部大城里耳,就把市內三分之一的公車,改用不會製造污染的生質柴油,而且原料,來自當地回收的垃圾。這真是太棒了,想想台灣龐大的垃圾,或許也可以這麼做……

哥本哈根會議似乎進行的不是很順利。已開發國家堅持一份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協定,開發中國家無法接受。因為新的協定無法像京都議定書嚴格並具有法律效力地規定已開發國家減量。現場來自人們的心聲:國際地球之友(FOEI)等團體共同發起「最怒美人魚」獎,票選最差勁氣候遊說團體,得獎名單將由《No Logo》、《震撼主義》知名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公佈。播報員在此先恭賀得獎者臭名遠播!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環團:低碳不靠核能

本報2009年12月1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哥本哈根會議正如火如荼進行,為避免政府挾減碳之名復辟核能,昨(14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數個環保團體帶著家中孩童齊聚行政院前,由小朋友遞交陳情書,希望政府重視節能減碳,因應國際趨勢訂出具體減碳期程;同時落實非核家園的目標,讓下一代能有乾淨的地球。

由數個環保團體共同發起的「我愛孩子、不要核子」反核活動,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與原智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楊長苓分別帶著自己的女兒一起參與。帶著兒子一同參與的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教彭渰雯表示,希望政府不要拿核能當做低碳家園的手段,延誤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時機。幾個大人分別將手中的「地球」交給小朋友,並且讓小朋友把核廢料桶推到行政院前,表達乾淨地球、拒絕核廢的意思。最後由小朋友將陳情書交給行政院。

彭渰雯指出,德國在十年間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目前它的再生能源供電量早已超過台灣核電場供電總和,台灣政府應該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而不是依靠核能。她建議即使核四廠蓋好,也應該學習德國的核電場完工不營運,做為一個反核運動的博物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表示,哥本哈根會議期間,許多反核團體在會場宣導Don’t Nuke The Climate(全球暖化,核能不是解藥)。潘翰聲則指出,去年澳洲保守黨提倡開發核能,最後卻輸掉選戰。做為核能原料──鈾礦輸出國的澳洲本身都不支持核能開發,加上近年來核能的產值不斷下降,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見全球的趨勢在於發展再生能源,而不是核能。

潘翰聲認為,低碳和核能並非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題,我們不只要交給下一代一個不發燒的地球;更要留給他們一個乾淨的地球。核能、核廢料是世代正義的問題。

另外綠色公民行動連盟執行長康世昊表示,政府打算讓核一場延役,因此原能會開始針對一般民眾進行問券調查,只是這些問券多是行政宣傳,完全沒有問到民眾是否了解核一場延役的問題,舉辦的座談會找來專家學者,也只是要為政策背書。在民眾不清楚的狀況下,政府卻已經做好決定。

康世昊指出,政府還特別優惠核電不需繳納能源稅,完全是處處保護核電的發展,「大家已經同意要使用核能了嗎?沒有啊!」。另外康世昊也認為,台灣應該多參考同處於地震帶國家的經驗,例如日本,而不是一味想複製歐美經驗。來自金山的反核代表表示,台北盆地下的斷層從關渡一路延伸到金山外海,而核一核、二廠就在附近,在敏感地層的安全問題尚未釐清前不應該貿然延役。

今年4月全國能源會議,當時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核能是節能減碳最佳方案。但核電廠安全以及核廢料存放等問題卻無從解決,台東與澎湖兩處「核廢料存放場址」預定地也遭到當地居民激烈反彈。環保團體強調,政府應該正視節能減碳的重要性,選擇真正達到效果的方法,而不是一邊高喊減碳;一邊補助高耗能產業,並且拿核能這等高風險的方式當作減碳的唯一選項。

Top

 
 
  生物多樣性:永續生活實踐者:英國永續社區原型BedZED(上)

作者、攝影:謝統勝(英國雪菲爾大學建築博士)

編按:熱烈上映中的哥本哈根會議,使人類永續生存問題被高度聚焦;氣候變遷日漸嚴峻的事實下,我們的生態足跡已成左右人類自身及全球物種存續的最大關鍵。然而永續城市中的永續生活模式,能否為正編織另一齣「豪宅興建帶動景氣復甦」美夢的國人,帶來一些警醒和反思?本文作者走訪英格蘭,深入觀察永續社區的代表作:BedZED,證實生態環境與生活便利兼顧的「永續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BedZED社區的建築識別元素:三層樓高的南向溫室、整合式太陽能光電板、彩色風杓。

永續的設計觀,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21世紀成為一門顯學。然而,許多標榜「永續」的建築,卻僅強調某些片面性的觀念與表面綴飾性的設計手法,亦或過度依賴所謂的高科技,來達到一定的商業目的。殊不知永續的環境觀是一種全面性的廣度思考,所有細節從規劃階段到後續使用階段,需要鉅細靡遺、面面俱到,更需要設計者與使用者的徹底配合,講究管理方法與民眾教育,所有搭配措施缺一不可。真正的永續生活不是建築物完成之後就結束,更不是維持舊思維生活態度的情況下可以達成的。

永續設計的迷思

以英國的住宅建築為例,雖然永續生活觀與設計觀已宣傳多時,資訊取得也相對容易,不過反對與不配合的聲浪依舊;有的為了建築物造型、規劃配置與密度不符合所謂的英式傳統,也因為造價較高(為傳統住宅的2~3倍)、需顧及的環節較多、所花的時間相對較長、不符合當今市場與商業導向,甚至認為永續生活是一種苦行僧的作法,不適合享樂主義至上的世界。

旅英期間,有幸走訪了英格蘭永續社區的代表作:BedZED,也與設計者及社區居民有了一次難得的互動交流,BedZED這些年來的使用經驗,驗證了此一模式社區具有高度可行性與使用者高滿意度。接下來只要推行更紮實的環境教育,假以時日,讓此趨勢逐漸變成市場主流,讓大家意識到環保與生活品質是可以同時兼顧的,財務管理與現有的營建技術運用是確實可行的,只要政府部門、建商、居民、建築師之間密切合作,永續發展所著重的經濟、環境、與社會三大層面並重的理想是可以實現的。

BedZED社區擁有綠意盎然的溫室空間與前院空間,也擁有具Green Roof功能的屋頂平台,其獨特的建築造型與後排的一般住宅形成強烈對比。關於BedZED

BedZED社區位於倫敦南郊的蘇騰行政區內(London Borough of Sutton),為貝丁頓零耗能發展計畫(The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的縮寫,完工於2002年9月,佔地約1.7公頃,共有82戶住宅單元,271個房間,工作室與商業空間共3000平方公尺,居民244位,為英國目前最大的永續社區之一,也是此類社區中的典範與標竿。整個社區的規劃團隊包括:倫敦最大的開發公司Peabody Trust、致力於區域性永續發展的環境組織BioRegional Development Group、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技術團隊Ove Arup & Partners、以及貫徹永續建築理念的建築師Bill Dunster。資金則來自倫敦市政府、歐盟發展基金,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一個地球生活」(One Planet Living)基金。

社區中約2/3的住宅空間提供給中低收入戶使用,為自治區政府所有,僅供租用,其它1/3則開放市場自由買賣。規劃時除了將使用機能混和,讓住宅單元、工作室單元與屋頂花園相互交錯,亦計畫性的將各種社會階層適度混和,讓社區呈現不同於以往的多元性,為英國少有的高密度住商混和式社區。總工程造價 11,790,000英鎊(約台幣 7億6千萬),是傳統中低價位英式住宅的2倍,但是,後續的使用階段對於環境的破壞卻趨近於零,在維護管理與能源費用的節省上更是可觀,也讓BedZED獲得2003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永續建築設計大獎的肯定。

BedZED基地的選定,完全遵照英國利用「Brownfield」的規劃原則,僅利用已開發過的都市用地或工業用地進行發展,像BedZED是以前污水處理廠用地來創造住宅與綠地,完全不動用珍貴的綠帶與農業用地。近年來因為老年化現象、個人主義盛行、獨居人口增加、離婚率大增,讓英國政府不得不正視住宅需求量大增的棘手問題,根據英國區域環境與交通部DETR的統計,在2016年之前,光是倫敦地區就需要629,000戶新住宅,但是毫無限制的開發會增加不必要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對於已飽和的環境更是負面影響。

具資訊提供、展示與接待用途的BedZED永續中心。 社區的標準三房住宅單元內部空間。

因此,充分利用舊有的已開發用地,在農業用地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減少因都市再生對於大環境的衝擊,成為首要之務。在土地問題解決之後,設計者與使用者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不犧牲現代生活品質與都會生活,同時考量高移動生活模式的前提下,實現真正的永續生活?又該如何讓環境、經濟與社會議題同時兼顧?BedZED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永續理念的實踐者

BedZED Project的催生者Bill Dunster,是一位勇於研發創新,也身體力行其環保理念的建築師,早在發展為上且視環保為嬉皮作風的1960年代,就已開始關注永續建築的設計與發展,且極盡所能的在所負責的設計案中,將其理念一點一滴付諸實現。他在1995年為自己蓋了一棟名為希望之屋(Hope House)的實驗性綠色住宅,也是後來BedZED住宅單元的原型。經過不斷實驗並改進住宅在太陽能、自然通風、環保材料、合理預算與環境友善工法等方面的可行性,最後衍生成一個小型的希望之村(Hope Town),更重要的是將希望之屋的研究成果完全應用於BedZED的設計上。
Bill Dunster在1997年自立門戶之前,效力於英國知名建築師Michael Hopkins的事務所,是知名的諾丁漢大學朱庇立綠色校園(Jubilee Campus,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山峰區國家公園簡愛小鎮:海瑟塞治(Hathersage)的大衛梅勒(David Mellor)設計工作室的主導建築師。獨自成立ZED Factory之後,擔綱英國知名千禧年計畫之一的地球中心會議中心(Conference Centre, Earth Centre)的設計工作,最後完成了倫敦南郊的BedZED永續社區,自始至終貫徹他對於永續建築的熱情。值得一提的是,他決定將事務所移至該社區當中,讓自己成為居民的一部份,繼續他的綠建築設計與研發工作,也方便觀察社區的後續發展,為日後的改善與其它發展案例提供第一手的經驗(明日待續)。

Top

 
 
 
恐怖淤泥 曾文水庫碗公變盤子

摘錄自2009年12月14日聯合報曾文、南化水庫報導

莫拉克颱風為曾文水庫帶來蓄水卅五年來破紀錄的雨量,如今南部明年初卻可能面臨缺水,專家說「本來是大碗公的水庫變成淺淺的盤子,再多的雨也留不住!」

因應缺水危機,經濟部14日將召開抗旱會議研商對策。

經濟部南區水資源局養護課長陳在中博士警告:「再拿不出對策,南部數百萬民眾可能要回到光復初期沒水可用的日子!」水利署副署長謝勝彥也說:「曾文、南化水庫正慢慢死亡,再不救就來不及了」。

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台南今年「無雨日」達三百天,無雨加上水庫蓄水功能大減,中南部水庫有的已達限水邊緣。嘉南農田水利會已宣布,因應即將來到的水荒,嘉南平原的一期稻作將全面停耕,抗旱大戰迫在眉睫。

統計顯示,由於水保不佳,莫拉克造成兩座水庫集水區崩塌山壁達三千多處,為曾文帶來九千一百萬噸淤泥,曾文以往每年淤積五百萬噸,這一次等於十九年淤積量。

山區水保未落實,致莫拉克一場風災,就讓曾文、南化水庫共損失一億二千七百萬噸的水,約等於一座烏山頭水庫不見了。損失的水可讓大台南地區近二百萬人用上九個月,陳在中有感而發表示,「這是天災,也是人禍」。

Top

 
 
  台抗暖表現 全球排名倒退

2009年12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現場傳真,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報導

 


--離氣候會議結束倒數98小時--

雖然馬總統才剛宣誓台灣要成為環境大國,但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政策的表現,卻顯然不如他國積極,而且排名愈掉愈後面。根據國際環境智庫最新公佈的評比,台灣未來一年在對抗暖化的展望,全球僅排47名,並較上一年滑落了15名,不但落後我國經濟主要競爭對手南韓,幾乎要與碳污染大國中國大陸與美國同掛車尾。

這份評比是由國際環境智庫德國觀察(Germanwatch)和歐洲氣候行動網絡(CAN-Europe),十四日上午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記者會上所公佈。報告是針對全球六十個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與經濟體,在碳污染程度、趨勢與政策的評比。台灣在2008年第一次被列入排名,當時的排名是32名,但今年的指數一出來,表現卻十分難看,不但總體評比從中等調降到「差勁(Poor)」,排名更落到47名,更離「非常差勁(Very Poor)」組別只有一步之遙。 

評比主要是針對每單位國民生產毛額(GDP)的能源消耗量、每單位基礎能源消耗量、每人人均的碳排放量、能源、交通、住商、工業的碳排放趨勢;以及國內政策和參與國際氣候協議作綜合評比。分項來看,台灣氣候政策上表現被評為「中等」,碳排放密集度被評為「差勁」,各部門的碳排放趨勢則更已被列為「非常差勁」。

氣候會議台灣代表團團長、也是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在聽到這份評比結果之後認為,政府對於這類國際上的批評,不但應該要重視,更應該將其當成是改變動力。他強調,台灣有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碳排是來自於工業,但要在製程上作減碳,政府和企業界都必須要下非常大的決心,並且加速迎接關於氣候變遷的挑戰。

曲新生認為,台灣部份產業界目前對於這類改變仍會懼怕,會擔心投入製程節能的改善後,沒有辦法符合經濟效應。但他強調,企業界面對減碳的挑戰已經愈來愈急迫,也已經有不少有遠見的企業家,開始選擇走向低碳經濟,他也相信這是台灣所有企業都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至於許多經濟學家過去所提出,利用把碳定價的方式,來促使產業開始會採取節能手段降低碳排,曲新生認為這或許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將會是關鍵的手段,不過前題必須要跟產業界作好溝通,讓企業知道這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必要方式。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目前也在哥本哈根觀察氣候談判的清大教授王俊秀,則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他說早在兩個禮拜前看到核一核二企圖通過延役,他就覺得台灣產業轉型是失敗的,未來還有包括國光石化新建等問題,他絲毫看不出政府有任何朝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決心。

王俊秀說,再如此下去從台灣出口的產品,恐將難避免會因為碳的問題,被其他的國家抵制或課稅。他也再次呼籲政府,應該多著眼創造低碳經濟的藍海,不然排名恐怕只會愈來愈難看。

【參考資料】
Germanwatch 2009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10"

【延伸閱讀】
學者:台減碳空有目標 沒有政策》張楊乾 14-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草案披露 富國窮國決裂》張楊乾 14-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法環保公車 油料取自當地垃圾

摘錄自2009年12月14日原住民電視台報導

為了永續發展,全球人口稠密的都會區,都在想辦法找出節能減碳最有效的辦法,最近法國北部大城里耳,就把市內三分之一的公車,改用不會製造污染的生質柴油,而且原料,來自當地回收的垃圾。

法國里耳的350輛公車中,有100輛使用提煉自當地居民垃圾、且不會排放廢氣的生質柴油。除了清潔人員從家家戶戶回收的廚餘,公園的落葉、修剪後的枝幹,還有超商過期的麵包三明治。從各地回收的有機廢棄物,直接被送進處理廠,經過轉酯化反應、中和、水洗蒸餾等程序之後,從中提煉出生質柴油。

為了增加生質柴油的產值,里耳當局還打算進一步利用污水處理廠的沼氣。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到了2030年,全球居住在都市的人口將暴增到50億人。因此不管是美國的舊金山還是法國的里耳,都開始未雨綢繆,思索要如何,應付節節攀升的人口,但卻不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目前這些追求永續發展的城市,大多朝向打造環保的大眾運輸系統、綠色住宅、發展環保企業經濟活動等目標邁進。

Top

 
 
  哥本哈根談判陷入僵局

2009年12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現場傳真,許國平報導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進行了超過一半,會議的命運,得看部分成功和徹底失敗兩者間哪個機率高,哪個機率低。

會議過了一週,然而更困難、更激烈的情況將在第二週發生,也就是上百位總統和總理出席的17、18日。眾人期待這些首長能提出一份「有共識的結果」或共同準備的宣言。不過照談判進行的狀況,比較有可能的是,政治領袖們會各自做好關鍵的決定。

仍舊有許多關鍵議題未獲解決。前幾天出現最大的議題,即是未來全球氣候協議體制。

已開發國家,尤其是日本和歐盟,堅持新的協定必須取代京都議定書。幾乎所有在UNFCCC下的國家,同時也是京都議定書的成員,除了美國是值得一提的國家。

由於美國不打算簽署京都議定書,其他的已開發國家也不想繼續在此議定書的規定下,於是這些國家便希望以另外的協定納入美國;不過,這將要求發展中國家必須在其減量上有所作為。

開發中國家無法接受,因為新的協定不若京都議定書,將嚴格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加諸於已開發國家,要求其減量。

此外,在目前的規定下,開發中國家不須承擔減量的法律責任。於此階段他們不希望被要求「巴里行動計畫」以外的義務;他們擔心這將影響到其經濟發展,尤其在財務和技術轉移的承諾仍未完成的情形下。

上週四兩大工作團隊(京都議定書、長期合作行動)題出新的決議草案時,歐盟和日本強力批評草案將使京都議定書繼續存在。歐盟和日本拒絕參加有關京都議定書的討論超過一天,希望能和主席協商是否有修改草案的空間。

上星期五的一場會議中,歐盟和日本再次表達對此草案的反對立場,並表示延長京都議定書無法解決減排需求。他們認為納入美國和開發中國家的「單一協定」才能解套。

在同場會議中,開發中國家堅持京都議定書能夠繼續,且已開發國家必須同意在2020年以前減量至比1990年少40%。另一項模式是,美國必須在COP框架下做到類似的努力,發展中國家則獲得財務和技術轉移的支持,進行自願減量行動。

過去幾週有些開發中國家已經宣佈其國家減量目標,如中國表示將以GNP排放密度計算,在2020年以前減到比2005年少40%~45%的標準,也就是每單位產出的排放減少40%~45%。根據一位中國科學家在上星期於會場舉辦的「碳公平」(Carbon Equity)論壇中的說法,此目標相當積極,比已開發國家過去幾年的減量表現還好。

不過歐盟對此不以為意,表示中國的目標仍不夠。在哥本哈根會談中。歐盟協同其他國家繼續強調開發中國家必須為減量做更多,如在2020年以前必須達到比「正常經濟發展」(business as usual )水準下減少15%~30%的目標。何謂「正常經濟發展」,並未有共同定義或共識。

該責任已經背離2007年12月在巴里島COP13的決議,因此遭到開發中國家的反對;他們已經準備好進行國內自願減量目標,但是不希望以協定規範這些目標。UNFCCC和京都議定書基於「共有但是不同的責任」原則,認定已開發國家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有歷史責任,因此他們有更大的責任必須減量。

發展中國家強力要求哥本哈根會談的「雙軌」制度。其一是要求已開發國家(美國除外)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於第二階段更進一步的減量;其二是以UNFCCC下COP的決議,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進行類似的減量,而發展中國家在受到包括計算、紀錄、審核的財務和技術轉移的支持下進行減量。
G77+中國集團的蘇丹籍主席表示:「無法接受協商停滯不前和已開發國家興致缺缺的態度。我們強力反對他們想要扼殺目前唯一一個具有法律約束性的京都議定書。」

發展中國家的協商代表紛紛發言支持主席的說法,並表示COP締約國和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必須於週五會議中以雙軌進行。包括格瑞那達(代表小島國聯盟)、甘比亞(代表非洲集團)、南非、奈及利亞、巴西、印度、中國、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曼、埃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吐瓦魯、阿富汗、科威特、密克羅尼西亞、波利維亞。

印度表示:「雙軌的合法性必須維持下去,我們必須避免任何想跳脫第二期京都議定書的舉動。」
中國亦強調雙軌制是所有UNFCCC締約國(包括美國)在巴里會談所同意的。當會談只剩幾天時,已開發國家仍舊沒有表現應有的政治意願,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波利維亞批評已開發國家應為75%的排放負起歷史責任,卻想否認其對開發中國家和地球欠下的「氣候債」,扼殺京都議定書。「如今他們說他們要等其他人做出承諾後才願意回應,完全不想負責。」

當會場正在進行協商時,超過10萬人在哥本哈根的街道上遊行,要求各國領袖立即行動及做到「氣候正義」。

協商陷入僵局,特別是京都議定書的存亡、雙軌的結果,抑或新的協定,皆正在威脅會議的成功與否。離12月17日、18日各國總統或總理蒞臨的時間所剩不多,希望能簽署具歷史性的氣候協定。
至於最後會是至少包括氣候框架的部份協定,或是決定繼續協商,仍值得關注。

Top

 
 
  「憤怒美人魚」 最差勁氣候遊說獎 地球工程遊說者獲提名

2009年12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現場傳真,蘇毓婷報導

國際地球之友(FOEI)、跨國公司歐洲觀察(CEO)等團體共同發起「憤怒美人魚」獎,於「氣候正義09」(Klima Forum)會場票選最差勁氣候遊說團體,入圍的有美國清潔煤炭電力聯盟、美國石油學會、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排放交易協會、孟山都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國際負責任大豆會議、薩索爾能源公司。網路票選從11月16日開始,直到今天(12月13日)結束,結果將於12月15日下午四點,由撰寫《No Logo》、《震撼主義》的知名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在哥本哈根中央車站旁的DGI-Byen公佈。

美國清潔煤炭電力聯盟(ACCCE)、美國石油學會(API)投入大量經費反對美國氣候法案。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CEFIC)透過遊說工作在歐盟排放交易機制下得到免費津貼;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領導的遊說工作持續發出誤導民眾而且「毫無意義」的減量承諾。

儘管市場機制無法保證能減少排放,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仍大力鼓吹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市場的產生,包括清潔發展機制(CDM)飽受爭議的碳補償措施。孟山都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國際負責任大豆會議,則是遊說將RoundupReady(抗年年春除草劑)的大豆視為可獲得碳信用並且受補貼的「氣候友好」作物。

荷蘭皇家殼牌 (Shell)積極投資於能源密集的焦油砂,同時為推動未經科學證實的碳捕獲和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術作為解決氣候變化。薩索爾能源公司(Sasol)則是以鼓吹碳捕捉和碳儲存(CCS)的國際遊說運動而受到提名。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