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2.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破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苦勞網  

推薦瀏覽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綠色文化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南非護水網SAWAC  
看守台灣協會  
環教資訊網
Earth Day Network
洪雅書房  
 
  哥本哈根打出擦邊球 台灣如何找尋出路

全球是否能守得住攝氏2度、350ppm的底限?
【相關連結】

特稿:哥本哈根的許諾與失落

哥本哈根協議 爭議中產出

Show your numbers 談判桌上亮底牌

什麼是哥本哈根會議的關鍵議題?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COP15)窮富兩陣營原本僵持不下險些破局,經過延會一天的斡旋,19日終以附註的方式通過了《哥本哈根協議》,打出了一記擦邊球。親身與會的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指出,「國家利益遠大於地球利益」,是這次會議反應的現實。

該協議中明訂各國需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升溫控制於攝氏2度內;並且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金融援助,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只是這項並無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讓委內瑞拉代表痛批,這是針對聯合國的政變;而歐盟主席也認為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令人失望。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動嘴抗暖化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忠峰

根據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有18%的溫室氣體來自畜牧業,而也有人把二氧化碳和畜牧業的副產品都算進去的話,就佔了51%。不過,溫室氣體不光是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碳而已。

這次美國環保署搶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宣佈未來將把六大氣體,像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納入規範,其中的甲烷和氧化亞氮就來自畜牧業,甲烷是反芻動物,在腸道消化時,必須藉由微生物或細菌發酵,再藉由食道呼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另外,動物的糞便如果經過厭氧處理,會產生甲烷,如果是自然曝曬,因為糞便含有氮,就會產生氧化亞氮,這些都是比二氧化碳對暖化還要強的溫室氣體,但卻很少被關注。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總統馬英九19日召開節水抗旱會議時指出,台灣缺水問題相當嚴重,應該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來謹慎因應。冬至前後是烏魚盛產期,但中部地區這幾年烏魚捕獲量大減,大甲松柏漁港漁民痛批中國漁民使用流刺網大肆捕撈,連底棲魚類也不放過,致這幾年洄游到台灣的烏魚大量減少。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結束,主席強渡關山,讓大會通過不具法律約束力、且被小國斥為遭到出賣的「哥本哈根協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認為通過一個協定總比什麼都沒通過要強。另外,伊拉克政府和聯合國糧食署在17日就此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希望改革公共分配系統,以改善糧食供應現況。

美國科學家在2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各大洋已因污染變得更為嘈雜,這可能對鯨魚、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潛在的不良影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童話國度‧綠色生活

採訪、撰稿:林靜梅;攝影、剪輯:劉漢麟

一提到小美人魚、賣火柴的少女,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這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筆下的故事主角,而安徒生的故鄉,就在丹麥。這次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就選在這個童話國度的首都、哥本哈根來舉行。

哥本哈根雀屏中選,並不單單因為她是一個保有傳統的、又美麗的古典城市,而是她所擁有的生活方式與型態,是非常具有環保生態概念,而且又是全世界少見的,是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下降的先進國家。

在哥本哈根市區,可以看到腳踏車比汽車多。有三四成的居民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是腳踏車,因為這個城市建構了完整的自行車道,大約有三百公里長;另外,腳踏車可以輕易上大眾交通系統,解決了長途移動的問題,這裡更有全世界最成功的城市單車系統,提供遊客免費使用單車遊覽哥本哈根,丹麥政府投資了數百億元、建構一個對單身友善的環境,於是,民眾願意選擇這種最綠色的交通工具。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平安在哪裡?─高科技產業受難者祈福音樂會

發起團體: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

從竹科以來,科技園區與綠色矽島似乎等於台灣經濟發展的發達之路。然而在經濟產值的背後,台灣已經付出嚴重的環境污染代價,更有許多勞工日夜暴露在科技業高毒害風險的勞動環境裡。高科技廠商的獲利,是以惡化的環境與罹癌的身體作為發展的血淚代價。

可是,我們的政府仍然沒有從血淚中學得教訓:二林中科四期在問題重重的環評與區委會裡強行過關,12/26上午十點即將霸王硬動工。我們在動土前一天舉辦高科技產業受難者祈福音樂會,邀請第一代高科技業受害者RCA女工,竹科宵裡溪新埔愛鄉協進會、中科后里自救會、二林反中科自救會,在將被二林中科迫遷的相思寮聚落,分享受難與抗爭的經驗。面對政商壟斷的開發惡勢力,讓我們用音樂與歌聲彼此鼓勵與祈福!抗爭的漫漫長路,我們要一起走下去!

 
 
 
哥本哈根打出擦邊球 台灣如何找尋出路

本報2009年12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COP15)窮富兩陣營原本僵持不下險些破局,經過延會一天的斡旋,19日終以附註的方式通過了《哥本哈根協議》,打出了一記擦邊球。親身與會的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指出,「國家利益遠大於地球利益」,是這次會議反應的現實。

該協議中明訂各國需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升溫控制於攝氏2度內;並且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金融援助,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只是這項並無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讓委內瑞拉代表痛批,這是針對聯合國的政變;而歐盟主席也認為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令人失望。

對於沒有實際減碳目標、沒有詳細說明300億基金該如何募集以及分配的協議結果,著名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直接表示,哥本哈根已經成為「氣候兇案現場」。

談判桌上的博弈 小國玩不起?

面對協議內容,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杜文苓認為,這是可以預見的結果,雖然科學家不斷呼籲,對抗全球暖化必須採取積極手段,但是各國發展況狀不一,加上中國與美國顧著保護自身利益,讓談判過程困難重重。王俊秀也表示,COP15反映出一個結論,「國家利益遠大於地球利益」。

雖然大國之間只顧著彼此角力,將全球危機存亡問題拋到腦後。但哥本哈根會場上許多小國卻有著令人激賞的表現,例如台灣邦交國之一的吐哇魯,領銜小島國家聯盟提出其議定書文稿,要求已開發國家應於2020年的排放量,相較於1990年削減45%以上,且需每五年向秘書處提交低碳發展策略。

吐哇魯被視為全球暖化的首個難民國,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下所帶來的災難。經歷八八水災重創的南台灣,其實也是氣候變遷下的受害者,「但是政府對於國土規劃上仍然保持舊的開發思維,沒有考慮到調適的重要性」,杜文苓表示,氣候災民多是弱勢族群,政府不夠重視的情況下,只是把他們推向更艱困的處境。

除了小國力抗大國,會場外環保團體齊聚一堂進行各種抗議和遊說,希望能讓談判中的大國放下利益和歧見,把環境正義擺第一位。王俊秀認為,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反而可以串聯場外NGO,共同組成一個新的UN(United Non-Government),經由這種方式對大國施加壓力。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也表示,小國在哥本哈根的積極表現或許指出另一條路,小國與NGO結合,成為一個強大的壓力團體已促使大國有所作為。

產業與能源 台灣的雙重考驗

COP15雖沒有具體減排目標,但是承認了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也認為「減排」已是當務之急。杜文苓表示,台灣的排碳量位居全球第14,2008年統計人均排放量是12.2噸,近年來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而目前政府只企圖以碳交易方式減排,但是「沒有總量管制的碳交易」根本是一場空談。杜文苓認為,設定具體減排期程、實行總量管制以及徵收污染者付費的能源稅,才是相對積極的作為。

李根政表示,歐盟目前的共識是,2020年必需減量到比1990年的排放量還少20%,「台灣連回到1990年的標準都很困難了,要照歐盟這樣減排,根本要了台灣的命」。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在減排上沒有國際約束力,非聯合國會員國身分正好給了台灣一個彈性,有逐步減排的空間。只是台灣政府被高耗能產業綁架,沒有辦法提出具體政策。

COP15上,產業結構與台灣類似的韓國,提出2020年時相較1990年減量30%的目標,並願意將GDP的2%用於綠色經濟發展策略。同樣也從事面板代工的韓國為什麼能提出這樣強而有力的政策?李根政認為,政治上的獨立性讓韓國作為一個「國家」,明顯感覺到國際間的壓力。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曖昧性,例如:非聯合國會員,並且與中國市場綁在一起,讓台灣政府心存僥倖。「和中國12億人口一平均,台灣的碳排放量根本不算什麼」。

另外「政府只會要求人民節能減碳,卻沒有整體制度,也不曾要求企業」,李根政指出,台北市人均排碳量大約5到6噸,嚴格執行減排政策,頂多讓每人減少2噸排放,但是中科二林園區一年卻是1000多萬噸的排碳量,民眾拼命減排也沒用。政府把節能減碳的問題回歸到一般人民身上,只是企圖模糊問題焦點。

李根政表示,癥結在於政府有沒有決心。台灣發展高耗能產業的同時,必須有相應的電力供應,再生能源的發電量無法供給這些高耗能產業,因此政府提倡核能。但是核能也無法支撐這麼多的電力需求,所以火力發電仍然同時存在。結果就是,高耗能產業一邊排碳,火力發電一邊污染,另外還有核電廠安全和核廢料的疑慮同時存在。

COP15最終是否產出具體結論,對台灣而言並不重要,許多小國在協議尚未出爐前早已提出具體減排策略。可見政府決心才是成效的關鍵,台灣未來若無法思考如何從產業和能源政策同時作出調整,並且配合輔導企業轉型、發展綠色經濟,減排也只是空談。再多的協議或規範,在一個沒有決心和執行力的政府前,只不過是一紙文件罷了。

Top

 
 
  我們的島:動嘴抗暖化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忠峰

根據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有18%的溫室氣體來自畜牧業,而也有人把二氧化碳和畜牧業的副產品都算進去的話,就佔了51%。不過,溫室氣體不光是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碳而已。

這次美國環保署搶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宣佈未來將把六大氣體,像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納入規範,其中的甲烷和氧化亞氮就來自畜牧業,甲烷是反芻動物,在腸道消化時,必須藉由微生物或細菌發酵,再藉由食道呼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另外,動物的糞便如果經過厭氧處理,會產生甲烷,如果是自然曝曬,因為糞便含有氮,就會產生氧化亞氮,這些都是比二氧化碳對暖化還要強的溫室氣體,但卻很少被關注。

當全球各大產業都在關注溫室氣體減量時,動物科學家們也在研究,要如何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不過,畜牧業面臨更大的問題,是來自肉品需求的增加,導致為了種植飼料作物或是擴大放牧面積而砍伐雨林,造成全球綠地面積急速減少,加速了全球暖化的趨勢。雖然巴西政府極力搶救雨林,但仍趕不上雨林消失的速度。

在畜牧業中,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主要放在牛群,因為和其他經濟動物相比,牛隻所耗費的資源是最多的,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周家復表示,許多的科學研究,包含美國康乃爾農學院發現,一磅牛肉需要將近一萬公升的用水,而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的數據,也提出生產一公斤牛肉大約需要16公斤的榖物。這些耗費資源的結果,都將造成部分開發中國家糧食不足,帶來飢荒。因為他們的可耕地都被拿來種植飼料作物。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經計算,每公頃的土地利用,如果種植馬鈴薯,能養活22人,種植稻米則能養活19人,如果拿來飼養牛、羊,就只剩下1到2人。

此外,大量的牲畜排泄物也會帶來水汙染問題,台灣養牛業只佔少數,最明顯的例子是養豬業,豬隻是台灣豢養最多的經濟動物,曾經當過豬農的駱先生說,只有大一點的豬舍,才會有化糞池的設置,一般的豬舍,豬糞都會流到儲糞池,趁著大雨或黑夜再排入河川。

世代居住在林口溪附近的林武宏,懷念二十年前溪水清澈的日子,他說那時河裡面的生物非常豐富,走下去蝦子甚至會咬你的腳,現在養豬場陸續過來設立後,溪水變成黃褐色的,像是豬尿造成的泡沫堆積成片,偶而還會有強烈的惡臭味,令人難以忍受,溪底的石頭都被染黑,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感到無奈與遺憾。

如果我們不改變現有的飲食方式,無止盡地過量攝取肉食,地球將會持續升溫,我們的環境噩夢也將爆發。許多科學家們相信地球升溫的空間有限,最多也只能再升高兩度,升溫兩度到三度,將會是到達生態浩劫的臨界點,像是西伯利亞的永凍層慢慢在解凍,裡面蘊藏非常大量的甲烷,如果一旦大幅解凍的話,這些甲烷大量釋出,會一下子讓全球暖化的狀況變得非常劇烈,再也沒辦法煞車。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一個人一天不吃肉可以減碳2.3公斤,全世界的人口只要少攝取肉食,短期內很快就能看到減緩暖化的成效。在2009年9月21日,有一群人決定站出來,推廣週一無肉日運動,藉著知名藝人站台、無肉日遊行等活動,吸引民眾注意,呼籲大家從少吃肉就能減少地球環境惡化。

隨著暖化議題在各種場域逐漸升溫,許多機構、團體也紛紛加入素食行列,像是新竹縣湖口鄉的和興國小,就利用每周一午餐吃素,從實際生活裡帶入環保觀念,並特別設計相關課程,讓小朋友理解為什麼要減少攝取肉食,肉食和環境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議題。

當我們要吃肉時,也要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方式所飼養的,像是位在台東達仁鄉,就有一群自由放牧的黃牛,不同於擁擠的牛舍,這裡的牛隻都是用健康自然的方式放牧,餓了就吃野地牧草、渴了就喝河水,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在這裡牠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自然也就也不容易生病。

為了地球,我們減少吃肉,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根據農委會2008年統計年報,家禽的屠宰數量有三億多隻,平均每人吃了16隻,一年殺的豬有六百萬多頭,這些還沒有加上進口和私宰的肉類。我們吃了這麼多的肉類,對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戕害。敏盛醫院腎臟科許尚文醫師就指出,國人動物性飲食攝取量已經和美國相近,甚至是日本、南韓的三倍,讓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或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直線上升的趨勢。

我們在餐桌上,其實就能為全球暖化盡份心力,減少吃肉的次數和份量,如果要吃肉,選擇對環境友善的肉品,讓自己吃得健康,也能讓地球成功降溫。注意自己的每日菜單,減少吃肉,每一天就都能有愛護地球的機會。

採訪側記

許多人擔心減少吃肉後,會吃得不夠營養跟健康,營養師說,多吃各種顏色的蔬果跟穀物,就包你營養充足。當我們降低肉類需求,自然也間接降低畜牧業對環境的傷害,當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在選擇食材時,除了減少工業化飼養的肉類,也能選擇在地生產的食物,不只是扶持當地的農牧業者,也能避免無謂的二氧化碳排放。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缺水嚴重 總統:已達國家安全問題

摘錄自2009年12月19日公視新聞台北報導

南部水庫面臨嚴重缺水。明年汛期得等到5月才開始,從現在算起還有5、6個月的時間將嚴重缺水。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和南化水庫,水量都低於5成,明年春耕第一期稻作也將休耕,暫停農業用水;至於北部的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蓄水量也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儘管還沒有影響到民生用水,不過很多地區的農田也已經休耕,暫停農業用水!總統馬英九19日召開節水抗旱會議時指出,台灣缺水問題相當嚴重,甚至應該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來謹慎因應。

Top

 
 
  漁民等不到烏魚 痛批中國違法捕撈

摘錄自2009年12月19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冬至前後是烏魚盛產期,但中部地區這幾年烏魚捕獲量大減,大甲松柏漁港漁民痛批因中國漁民使用流刺網大肆捕撈,大小通吃,甚至連底棲魚類也不放過,致這幾年洄游到台灣的烏魚大量減少,嚴重影響漁民生計。

松柏漁港附近漁民因採用膠筏作業,不比大型機械船隻,頻嘆今年至今不見烏魚蹤跡。漁民18日向鎮代吳敏濟反映指出,烏魚又稱烏金,以往因捕撈數量可觀,每艘漁筏靠著烏金賺數十或數百萬元沒問題,有如漁民的「年終獎金」,但這幾年出海捕撈烏魚,則只有零星1、20尾,甚至常常掛零。

大甲鎮代吳敏濟指出,這次江陳會,希望政府針對漁業問題與陸方展開談判,以保護我國漁民。

Top

 
 
  暖化不逾攝氏兩度 大國拍板、小國不認

摘錄自2009年12月20日聯合報報導

聯合國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峰會主席祭出罕見的會議程序強渡關山,讓大會通過不具法律約束力、且被小國斥為遭到出賣的「哥本哈根協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坦承協定無法獲得全體共識,許多盼望峰會通過強力決議對抗氣候變遷的人士也必然很失望,但通過一個協定總比什麼都沒通過要強。

為產生共識,美總統歐巴馬前天二度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美、中、印度、巴西、南非五國終於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這個共三頁的協議版本獲歐盟國家同意,但數個開發中國家起而反對,認為被排擠,呼之欲出的「哥本哈根協定」表決因此暫停數小時。

由於任何協定必須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194國全票通過,才能成為聯合國條約。吐瓦魯等幾個開發中國家痛批黑箱作業,大會主席採取「注意到」哥本哈根協定的方法,裁定形式上通過,但仍非聯合國正式條文。

美、中等主要國家並未具體承諾排碳量要減多少,雖承諾把全球暖化控制在不高於超過攝氏兩度的範圍,卻略過「工業革命前」的暖化標準字眼,意即暖化程度計算的起始點,未來將成另一爭議。

Top

 
 
  糧食署將說明伊拉克政府改善糧食公共分配系統

摘錄自2009年12月17日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

1990年代起,伊拉克政府啟動了公共分配系統,所有伊拉克人無論收入高低,每個月都可從這個系統領取口糧,只需要象徵性地支付很少的費用。

這一系統每年的運作成本超過40億美元,但仍有許多民眾由於流離失所、安全限制等因素無法從中領到糧食,因此,伊拉克政府希望在世界糧食計畫署的説明下對這一系統進行改革,使其更好地針對最弱勢人口。雙方在17日就此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糧食署表示,伊拉克有著豐厚的石油資源,本來應當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連年的戰爭和制裁卻導致該國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系統崩潰,許多人缺乏足夠的糧食和營養。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93萬伊拉克人處於糧食無保障狀態,還有數百萬人除公共分配系統發放的食物外幾乎沒有其他獲得糧食的管道。

糧食署目前為110萬伊拉克人提供援助,主要包括營養不良的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女性擔任戶主的家庭、小農戶和流離失所者。

Top

 
 
  研究:海洋因污染變得吵雜 恐影響生物行為

摘錄自2009年12月20日法新社報導

美國科學家在2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各大洋已因污染變得更為嘈雜,這可能對鯨魚、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潛在的不良影響。

由自然現象產生的海洋低頻率噪音有雨水、海浪和海洋生物,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噪音則包含聲納系統、航運和建設工程。

這篇刊登在「自然」科學期刊的報告表示,海洋的噪音主要由海水黏稠性以及某種分解化學物質所吸收。然而,鑒於海水酸度上升,這種吸收海洋噪音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已經減低,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該研究報告的科學家表示,航運等人類活動是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原因,且在過去40年,航運量就增加了約1倍。

研究報告指出:「低頻率噪音程度過高,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各種行為和生理影響。」包括組織損傷、鯨魚等哺乳類動物的大規模擱淺;軍用的中頻聲納也可能讓海豚暫時喪失聽力。

Top

 
  我們的島:童話國度‧綠色生活

採訪、撰稿:林靜梅;攝影、剪輯:劉漢麟

一提到小美人魚、賣火柴的少女,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這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筆下的故事主角,而安徒生的故鄉,就在丹麥。這次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就選在這個童話國度的首都、哥本哈根來舉行。

哥本哈根雀屏中選,並不單單因為她是一個保有傳統的、又美麗的古典城市,而是她所擁有的生活方式與型態,是非常具有環保生態概念,而且又是全世界少見的,是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下降的先進國家。

在哥本哈根市區,可以看到腳踏車比汽車多。有三四成的居民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是腳踏車,因為這個城市建構了完整的自行車道,大約有三百公里長;另外,腳踏車可以輕易上大眾交通系統,解決了長途移動的問題,這裡更有全世界最成功的城市單車系統,提供遊客免費使用單車遊覽哥本哈根,丹麥政府投資了數百億元、建構一個對單身友善的環境,於是,民眾願意選擇這種最綠色的交通工具。

要說丹麥節能減碳做的極為成功,就不能不提政府在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上,所大量投資建構的「集中供熱系統
」(District Heating System)。丹麥冬天寒冷,幾乎家家戶戶都依賴暖氣和熱水,而這也是全國最消耗能源的部分。這套「集中供熱系統」就像中央廚房一樣,由地區性的熱氣公司,統一提供熱氣給每個家庭,光在哥本哈根,就有九成七的民眾使用這套系統,超過六成的建築物有相連的設施。

而這些熱氣的來源也相當環保,七成是再利用工廠所排的廢熱氣,兩成是來自垃圾焚化廠,也因此,幫助丹麥減少了一百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全國四分之一的排放,甚至還比風力發電所省下的還多。

先進科技讓丹麥穩坐節能減碳的龍頭之一,不過丹麥人的生活中,處處有環保意識。在有機農場,不只強調不用農藥、化學肥料,丹麥的有機農業有更大的視野。有機農場只提供當季作物,避免從國外進口增加食物理程、增加碳排放,這是順應自然、在地消費的示範。而所有的生態觀念,也是從小灌輸,我們參觀了當地的幼兒園,發現老師鼓勵小朋友接近自然,從自然中學習;也讓小朋友實際力行廚餘回收的工作、也教導他們要愛惜水資源,不管做得好不好,老師都會用鼓勵的方式,讓小朋友從做中學。

在丹麥,環保意識不是口號,喊喊而已,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生活型態,從對自然的尊重、到珍惜資源,甚至延伸到一種簡單生活的哲學,丹麥人透過綠色生活的實踐,也寫下他們自己節能減碳豐碩成果的驕傲。

透過這集節目,一起來探索這個童話國度,如何自然而然,過一種綠色生活,也希望他山之石的成功,將能提供台灣一個未來的願景。

採訪側記

一談到北歐國家,我們都會想到,他們的福利好、稅繳得又高,是所謂的「先進國家」。那是種有距離的印象,當然也有一點仰望的味道。

直到我到了丹麥採訪,才知道,原來這個北歐國家,不光是兼顧人性,還是一個努力學習與環境和平相處的國家。哥本哈根這個城市給我的印象是,很樸實。當然她有她之於台灣的異國風情,是有情調的,但是整體來看,從一般民宅、捷運站、馬路來看,都有著一種不華麗的簡單感,感覺就是一種踏實的氛圍。

這樣講,的確有一點抽像,當接觸更多人、訪問更多人,我才更確實的感受到,這真是一個踏實、又有行動力的國家,即便談到節能減碳,也是幾十年以來,慢慢耕耘,才有今天豐碩的成果。

如果主觀一點的觀察,比起美國在減碳受到國際關注,和總統歐巴馬不斷公開表示全球「要行動」,相較之下,丹麥人感覺說的不多,卻其實已經做了不少。丹麥官方提供的數字就顯示出,從1990到2007年,經濟活動成長了47%,不過碳排放卻減少了13%。

數字會說話,丹麥人還是繼續在努力,不為這樣的數字而滿足。不知怎麼的,我特別的感動,這個國家的政府,沒有口口聲聲叫人民節能減碳,或只會脫西裝、只會一天到晚道德勸說,叫大家多騎腳踏車。而是政府真的帶頭設計了,有方向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一步一腳印的做。

難道,丹麥沒有政黨輪替這件事嗎?我只有滿腹的疑惑,為什麼那個冷得半死的國家做的到,我們四季如春的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所以丹麥真的是先進國家啊!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行動參與:平安在哪裡?─高科技產業受難者祈福音樂會

發起團體: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

從竹科以來,科技園區與綠色矽島似乎等於台灣經濟發展的發達之路。然而在經濟產值的背後,台灣已經付出嚴重的環境污染代價,更有許多勞工日夜暴露在科技業高毒害風險的勞動環境裡。高科技廠商的獲利,是以惡化的環境與罹癌的身體作為發展的血淚代價。

可是,我們的政府仍然沒有從血淚中學得教訓:二林中科四期在問題重重的環評與區委會裡強行過關,12/26上午十點即將霸王硬動工。我們在動土前一天舉辦高科技產業受難者祈福音樂會,邀請第一代高科技業受害者RCA女工,竹科宵裡溪新埔愛鄉協進會、中科后里自救會、二林反中科自救會,在將被二林中科迫遷的相思寮聚落,分享受難與抗爭的經驗。面對政商壟斷的開發惡勢力,讓我們用音樂與歌聲彼此鼓勵與祈福!抗爭的漫漫長路,我們要一起走下去!

交通方式:

1.開車:中山高北斗/埤頭交流道下,左轉往埤頭方向,沿斗苑路(縣道150)開約6.5km,經過二林反中科自救會竹棚(二林鎮斗苑路一段790號)後第一個紅綠燈右轉萬原路/鄉道127,續行約3km碰到有清水祖師廟牌樓的路口右轉太平路(鄉道129),續行約1.5km左手邊就是相思寮聚落的晚會會場。

2.搭乘大眾運輸:

  • 搭乘台鐵至彰化火車站,再步行約300公尺至員林客運彰化站(中正路二段156號)轉乘彰化-二林、彰化-西港、彰化-王功線公車,到員林客運二林站下車(車程約1小時),即有接駁車往祈福晚會會場。

  • 搭乘台鐵至田中火車站,於田中火車站門口轉乘員林客運田中-王功、田中-二林線公車,到員林客運二林站下車(車程約50分鐘),即有接駁車往祈福晚會會場。

  • 二林站往祈福晚會接駁車時間為12/25下午4點半-6點,請洽博任0986-611914、小八0922-696075。

  • 欲搭乘員林客運的朋友,強烈建議出發前可打電話確認發車時間,員林客運連絡電話:04-8320101。

彰化火車站時刻表 田中火車站時刻表 員林客運彰化站時刻表 員林客運田中站時刻表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