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水產出版社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世界保護區大會主題網
關渡自然公園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21世紀議程協會
台灣綠黨  
 
  2010生物多樣性年 氣候變遷為物種最大殺手

圖片來源:無尾熊 (Daniele Sartori攝)  
【相關連結】

前進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 台灣做好準備
了嗎?

2010生物多樣性大逆轉?台灣5年實效難見

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與台灣生物多樣性
政策架構

2008生物多樣性大會:人類活動、氣候
變遷加速生物滅絕
專家指出,由於人類活動,全球動植物物種消失的速度是自然演替的1000倍。聯合國已宣佈2010年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以提升人們的相關意識,包括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多樣性消失對人類福祉造成的影響。1月11日將在柏林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一項新的「物種和氣候變遷」報告,氣候變遷不利於海洋、陸地和淡水棲地。環斑海豹正是例子之一,由於牠需要依靠海冰撫養幼海豹,不得不被迫朝更北部遷徙。而十種最脆弱的物種為:北極狐、革龜、無尾熊、白鯨、小丑魚、皇帝企鵝,箭筒樹、環斑海豹、鮭魚和鹿角珊瑚。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走出垃圾焚燒廠選址的困局

作者:馬軍

中國在垃圾處理的方式上面臨困難抉擇,本地居民對建造垃圾焚燒廠表示強烈抵制。馬軍提出了一條出路。

最近幾個月,圍繞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中國國內發生了激烈爭論。

城市管理者認為焚燒是解決垃圾圍城的必由之路;開發商認為焚燒廠將帶來滾滾財源;但對許多焚燒設施周邊的居民來說,焚燒廠不但會造成他們的樓盤貶值,更會對他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帶來損害。

困境之下,專家們給出的說法又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更讓民眾感到無所適從。

在許多城市正準備加速建設垃圾焚燒廠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問題背後的複雜層面。

現在大量城市遭遇垃圾圍城,問題已無可回避,必須加以解決。爭論的焦點就在於如何解決。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跨年夜101絢爛的煙火到底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行政院環保署4日公布數據,101煙火晚會共排放超過430公噸的二氧化碳!算算看每人該分攤的碳排量吧!日本則研發海底封存二氧化碳,利用海洋微生物(甲烷生成菌)將封存於海底煤田的二氧化碳(CO2)轉換成甲烷天然氣,將為防暖化的最新利器。

這是一定要的!全球黑琵普查8日同步展開,為期3天,台灣共襄盛舉,由台南保育團體進行調查,結果將由香港觀鳥會統計後再發布。雲林縣溝皂里村莊為中心半徑5百公尺處的土壤,重金屬全都超標!環團痛批:「護航工廠、公權力無用!」

家住馬路邊的民眾注意了!根據一篇最新一期《環境研究》指出,如果女性吸入過多的汽車廢氣,容易造成記憶力與認知能力的明顯衰退,並且罹患老人癡呆症的機率將提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2010生物多樣性年 氣候變遷為物種最大殺手

摘譯自2010年1月4日ENS美國,紐約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無尾熊 (Daniele Sartori攝)聯合國1月1日表示,由於人類活動,專家指出全球動植物物種消失的速度,是自然演替的1000倍。同時聯合國也宣布2010年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以彰顯地球上生命的千姿百態。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目的,旨在提升人們的相關意識,包括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多樣性消失對人類福祉造成的影響。1月11日將在柏林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提到,10種很可能受氣候變遷嚴重影響的物種。這十種最脆弱的物種為:北極狐、革龜、無尾熊、白鯨、小丑魚、皇帝企鵝,箭筒樹、環斑海豹、鮭魚和鹿角珊瑚。

這份名為「物種和氣候變遷」的報告顯示,氣候變遷不利於海洋、陸地和淡水棲地。

此報告指出,由於暖化,極地物種正受到海冰減少的影響。環斑海豹正是例子之一,由於牠需要依靠海冰撫養幼海豹,不得不被迫朝更北部遷徙。

「環斑海豹數量大減可能對北極食物網有連鎖效應。他們是北極熊最重要的飲食。」

北極狐所賴以為生的北極苔原,因暖化造成新的植物蓬勃茂盛,而逐漸消失。由於棲地逐漸從苔原變成森林,獵捕北極狐並與之競爭食物的赤狐,可進一步向北遷徙,從而縮小了北極狐的領域。
北極的白鯨也受到全球暖化直接和間接的負面影響。直接的影響是由於海冰流失因而難以找到獵物;間接影響是由於冰融,而使人類進入過去無法接近的區域,進行各種活動。船隻碰撞、污染、天然氣及石油勘探都對白鯨造成更大的風險。

適應嚴酷南極的皇帝企鵝,也和北極區生物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皇帝企鵝進行交配、撫育幼雛和換羽所需的海冰區域正在縮減。覆冰率減少也意味著磷蝦數量更少,影響了皇帝企鵝和其他許多南極物種的食物供應。

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僅限於極地區。在熱帶地區,包括大約 160種的鹿角珊瑚,因海溫上升受到嚴重影響,也就是珊瑚白化。肇因於海洋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海洋酸化,也使珊瑚骨骼更為脆弱。

小丑魚,也是海洋酸化受害者。酸性水質擾亂其嗅覺,削弱他們找到特定海葵宿主的能力。鮭魚同樣也受到衝擊。水溫上升減少水中含氧量,增加了魚群的患病率,並破壞其繁殖能力。 

由於氣候變遷,革龜正受到海平面上升和颶風活動增加的影響,破壞了其產卵棲地。

這份報告顯示,澳洲動物明星—無尾熊面臨著營養不良和飢餓。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將減少桉樹葉的營養品質,使食用這種樹種的物種營養不足。因此,無尾熊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

二氧化碳的增加也直接威脅其他植物。因為乾旱,非洲赤道附近的箭筒樹族群正逐漸消失。

Top

 
  透視中國環境:走出垃圾焚燒廠選址的困局

作者:馬軍

圖片來源:中國數字時代網中國在垃圾處理的方式上面臨困難抉擇,本地居民對建造垃圾焚燒廠表示強烈抵制。馬軍提出了一條出路。

最近幾個月,圍繞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中國國內發生了激烈爭論。

城市管理者認為焚燒是解決垃圾圍城的必由之路;開發商認為焚燒廠將帶來滾滾財源;但對許多焚燒設施周邊的居民來說,焚燒廠不但會造成他們的樓盤貶值,更會對他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帶來損害。

困境之下,專家們給出的說法又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更讓民眾感到無所適從。

在許多城市正準備加速建設垃圾焚燒廠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問題背後的複雜層面。

現在大量城市遭遇垃圾圍城,問題已無可回避,必須加以解決。爭論的焦點就在於如何解決。

其實,解決垃圾問題,無非是增加末端處理能力和前端減量化。目前政府工作的重點是增加末端處理能力,而在填埋、堆肥和焚燒等幾種處理方式中,衛生填埋又是主要方式。

但隨著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垃圾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現有的垃圾填埋場紛紛面臨爆滿,而土地資源又日益緊缺。因此很多城市希望通過建設焚燒設施,大幅度壓縮需要填埋的垃圾量。這看起來也順理成章。

然而,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產生二次污染。填埋不僅釋放出惡臭、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其造成的高濃度滲濾液,對許多地區的地下水造成了難以修復的損害。而垃圾焚燒則主要釋放惡臭、飛灰和包括二惡英在內的多種致癌物。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多少年來一直大行其道。

城市中,人群集中居住,必然集中產生垃圾,需要集中清運、處理。雖然填埋和焚燒都不是完美的方法,但總是好過不處理。這時,人們認為垃圾處理設施是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

但設施周邊的居民難以接受這樣的判斷。他們直接受到惡臭、廢水、飛灰甚至致癌物的損害,更不要提垃圾運輸車日夜進出形成的困擾了。

垃圾集中處理,好處由全體市民共用,而損害主要落在場地周邊的居民身上,這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因此在垃圾焚燒廠在產生以來的100多年間,經常成為被激烈抵制的對象。

當垃圾焚燒廠遠離自己居住的區域時,它會被看作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而當這樣的設施要建到自己周邊時,它又會被看作毒氣工廠,進而遭到激烈反對。

到了80年代,這一現象被賦予一個專門名稱:NIMBY主義(Not In My Backyard,即「不在我家後院」這句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這個詞也被音譯加意譯地翻譯成「鄰避」主義。鄰避主義抵制的對象不限於垃圾焚燒廠,也包括高速公路、飛機場、通信發射台、核電站等設施。

當鄰避現象發生在具有公益性質的基 礎設施選址上時,這個詞就帶有一定負面含義。市政部門常常認為鄰避主義妨礙了城市的有效管理,開發商常常認為鄰避主義屬於無理取鬧,相當一部分專家會認為這樣的抵制是基於不科學的理解,同一城市的其他市民也常常對當地居民的鄰避抗爭漠不關心,甚至抱怨這影響了整座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

但鄰避主義並不僅僅帶來了私益。從私益保護出發的鄰避主義明顯促進了公共環境利益的保護。

從英國1874年第一台垃圾焚燒爐開始,焚燒幾度面臨公眾質疑。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環境決策中有了公眾參與之後,政府意識到再也無法繞過公眾這個障礙,要想建設必須說服公眾,於是就大大提高了焚燒設施的排放標準,開發商也著力開發出低排放的焚燒技術。現代焚燒爐都裝有複雜的污染防治設施,排放的有害物質顯著下降,這與鄰避主義形成的壓力是相關的。

鄰避主義本來是為了抵制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但實踐中,它也會引發另一種形式的不公平。

面臨社區鄰避主義行動,開發商甚至市政部門選址時,可能會傾向於選擇政治、法律、經濟能力較弱的地區。他們可能避開最發達的城市,將垃圾處理設施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甚至,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把本國垃圾大量轉向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上世紀80年代,美國一個有色人種群體在研究後認為,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等高風險的公共設施不成比例地鎖定了有色人種聚居區。之後他們組織了大規模的抗議,由此形成了關注弱勢群體環境利益的環境正義運動。

為避免鄰避主義等因素引發的污染轉移,一些國家和地區嚴格規定,本地垃圾需要在本地處理,一些國家和地區則限制本地接收處理外地垃圾。到了1989年,國際社會訂立了《巴塞爾公約》,以嚴格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處置。

保證環境公平的種種努力,制約了隨意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垃圾的傾向,也使得一些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垃圾處理場短缺矛盾加劇,反過來又為垃圾焚燒廠的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大約20年前,台灣許多縣市的垃圾填埋場面臨飽和,於是將垃圾處理承包給公司。結果這些公司把垃圾轉運到欠發達的鄉間掩埋。由此引發的環境和社會公平問題,促使台灣開始實施「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但這樣的「公平」措施,最後引發了更加廣泛的鄰避抗爭。

一方面,垃圾填埋場不堪重負,同時不能再轉移到鄉下。另一方面,已經建成和準備興建的垃圾焚燒廠又受到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持續抗議。

當垃圾埋不了,扔不掉,也燒不掉的時候,當人們再也沒有容易的垃圾處理方案時,關注的重點終於從末端治理轉向了前端減量。

隨著環保組織介入到垃圾議題,減量漸漸成為解決台灣垃圾問題的主要方向。同時,民間團體的研究成果:台北市焚化爐致癌負擔遠高於美國加州標準,也讓社會進一步認識到,做好前端分類、減量和回收對於降低焚燒健康危害的重要性。

減量回收手段得到落實,城市垃圾產生量下降,許多建成的焚化爐沒有足夠的垃圾可以填飽,最終三分之一的焚化爐取消建造或無法運轉。

這說明,在污染者付費的基礎上,建立完備的分類回收體系,不但能減少垃圾的產生量,而且會切實降低垃圾焚燒的危害。

但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應該是垃圾焚燒廠建設的前置條件。眾多的中國城市在這個條件幾乎完全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建設大量焚燒廠,最終將導致焚燒危害加大,焚燒效率偏低。一旦將來開展垃圾減量化,焚燒能力可能大量過剩,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而且當前中國的監管偏弱,政府應大力加強資訊公開,讓公眾能夠參與監督垃圾焚燒廠的運行和排放情況。

這方面,台灣的經驗同樣值得借鑒。 據報導,台北的焚化爐所在地,都會成立民間的監督委員會。焚化廠每兩個月,要把運行狀態的各個指標公開到網上,廢水、廢氣和廢棄物的排放要一目了然,市民可以質詢。台灣環保署網站公開的,還有焚化爐與民營業者之間的經營合約。而垃圾傾瀉平台上還設置了錄影設備,市民隨時可以上網查看焚燒爐燒的是什麼。

總之,唯有讓公眾參與到垃圾問題中來,對管理者和垃圾處理企業建立起信任和信心,我們才能走出垃圾焚燒廠選址的困局。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12月22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101煙火排碳 比預期多

摘錄自2009年1月5日台灣新生報台北報導

哥本哈根的減碳會議剛開完,絢爛的101煙火秀和台北市政府的跨年晚會到底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行政院環保署4日公布數據,101煙火晚會共排放超過430公噸的二氧化碳,比原本預期的還多,環保署建議北市府加強「碳中和」工作,把跨年煙火晚會排出的二氧化碳,以其它部門減碳的方式來抵消,達到排碳量零增加的目標。北市府回應,會先從各機關部門節約用電著手,共同為環保愛地球努力。

杜拜塔正式啟用後,台北101拱手讓出世界第一高樓的封號,台北101的下一步,將是挑戰世界最高的環保綠建築,目前已陸續送件,最快明年底審查結果就會出爐。

Top

 
 
  全球首見!海底封存 二氧化碳變能源

摘錄自2010年1月5日自由時報報導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已投入一項全球首見的計畫,準備利用海洋微生物之力,將封存於海底煤田的二氧化碳(CO2)轉換成甲烷天然氣。

日本青森縣下北半島海域兩千至四千公尺深處,廣佈所謂「褐煤」的海綿狀未成熟煤層。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於二○○六年利用地球深部探測船「地球號」,在該海域挖掘到六百五十公尺以下,確認有將CO2轉化成甲烷的「甲烷生成菌」棲息,並由此推斷更深處的褐煤層應該也有該菌種棲息。

該機構因此鎖定該海域的海底煤田作為CO2封存處,計畫利用「甲烷生成菌」之力,在厚重黏土層中的褐煤層將CO2轉換成甲烷。「地球號」為此將於二○一三年前實際深入該海域調查,緊接著將進行一連串的實證實驗。

日本此項計畫的最大課題,在於如何提升「甲烷生成菌」的甲烷生成力。甲烷生成菌一般需要一億至一百億年才能將CO2轉換成甲烷,研究小組希望能在三到五年內研發出提升菌種能力的技術,將轉換時程縮短至一百年。這項技術一旦實用化,可能會從地面設有CO2回收裝置的火力發電廠,延伸出海底管線將CO2封存於海底,再抽出生成的甲烷供發電使用。

該機構推測,日本從本州東北至北海道海域的褐煤層,最多應可封存兩千億噸CO2,為日本整年排放量的一百倍以上。隨著上述能源轉化技術的發展,該片海域也可能成為龐大的天然氣新來源。

Top

 
 
  全球黑琵普查 8日同步展開

摘錄自2009年1月4日中央社台南報導報導

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持續穩定成長。台南市野鳥學會今天表示,全球黑琵普查將於8日同步展開,為期3天,由香港觀鳥會統計後再發布。

鳥會幹部說,黑琵每年中秋前後南下度冬,約有5成停留在台南縣黑琵保護區,直到隔年1 月,黑琵族群開始遷徙,為覓食飛往台南市或嘉義縣。全球黑琵普查多在每1月展開,去年全球黑琵普查,台灣數量為1151隻,刷新歷年紀錄,今年台灣普查是否再創新高,讓保育人士相當期待。

台南縣市保育團體最新調查顯示,台南沿海黑琵數量為1099隻,其中台南市四草保護區257隻,台南縣黑琵保護區及周遭區域842隻。

鳥會幹部表示,黑琵南下度冬的隔年1月至3月,覓食量大幅增加,以儲存北返體力及繁殖力,才會從台南縣黑琵保護區擴散到鄰近縣市,到了3 月北返前,台南市四草保護區黑琵數量往往超過台南縣黑琵保護區。

Top

 
 
  雲林農田重金屬污染 政府護航無法整治

摘錄自2010年1月5日台灣立報台北報導

土壤重金屬污染再添一樁!台南社大出擊雲林縣溝皂里檢測土壤,發現當地以村莊為中心半徑5百公尺處的土壤,重金屬全都超標,但環保單位卻互踢皮球,台南社大痛批:「護航工廠、公權力無用!」

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環境學程助理晁瑞光去年12月底發布土壤調查報告,發現溝皂里一帶土壤中的鉻嚴重超標。溝皂里是一個小村莊、四周都是農田,但村莊旁直徑8百公尺就有7家皮革廠。

他表示,由於農田灌溉溝渠經常缺水乾涸,這些工廠便隨意棄置廢料、廢液,直接棄置於農田外,更誇張的是直接將廢水排到農田溝渠中。

不管居民和環團如何檢舉,地方環保局和環保署只會互踢皮球。晁瑞光指出,雲林縣政府有意讓違章皮革工廠就地合法,根本就是護航。中央與地方政府ul要「醒一醒」,不要再讓不當污染源進入農地,否則土壤整治永遠整不完。

Top

 
 
  住家離馬路近要小心 德:車輛廢氣為老年癡呆的誘因

摘錄自2010年1月5日Nownews報導

根據一篇刊登在美國最新一期《環境研究》雜誌上的報告,如果女性吸入過多的汽車廢氣,容易造成記憶力與認知能力的明顯衰退,並且罹患老人癡呆症的機率將提高,特別是居住在靠近馬路邊的居民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德國杜塞道夫大學(Heinrich-Heine-Universität Düsseldorf)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日前針對399名68歲至79歲,且居住在同一地點長達20年以上的老年婦女進行調查,發現居住地若離馬路越近,記憶力及認知能力的衰退程度會越嚴重。

比對德國環保部門25年來對研究對象居住點污染情況的監控數據,研究人員分析,車流密度越大和污染較嚴重地區,研究對象出現認知障礙的機率就越高,推測原因可能是離馬路越近,所吸入的汽車廢氣就越多的原因有關。而認知障礙在醫學上被認為可能是進一步導致老年癡呆症的早期症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