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溪流環境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海洋台灣
台灣綠黨  
 
  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相關連結】

環境局勢危急 全民總動員從「人民」變「公民」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 八八水災、哥本哈根會議分占鰲頭

2009環境前瞻:扭轉囧環境 搶救囧經濟

2008囧新聞回顧:蘇花高蟬聯榜首 國外三聚氰胺最受民眾關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聆聽岩語:遇見台灣地質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陳志昌、陳添寶;剪輯:陳志昌

聽岩石說話,懂得地質之美。在台灣,豐富的地質景觀,成為重要自然資產,它是學者的地質歷史書,也是民眾的美麗小學堂。

台灣是一座海島,相對於其它國家,面積並不算大,但是地質景觀卻是相當豐富。最近幾年,國內開始將地質景觀列為台灣觀光的特色,希望大家能夠深入欣賞,地質景觀之美。

在台灣地質景觀中,澎湖群島的玄武岩地質,構成壯闊的的島嶼面貌,也成為澎湖獨特的景觀特色。澎湖玄武岩的構成,依照岩漿噴發時的不同位置、流出速度,形成各種面貌不一的形體,每個玄武岩背後,都是豐富的地質知識。澎湖由玄武岩構成,居民也是最善用岩石的地區,像有名的雙心石滬,就是由玄武岩塊堆疊而成,另外傳統的民宅,也是利用石塊作為牆石。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搶救中華白海豚,農委會將白海豚的保育延伸到廈門、金門等大陸海域,納入白海豚影像拍攝計畫,兩岸攜手搶救白海豚。彰化縣濱南寶化學公司爆炸起火,消防局費了17小時才將大火撲滅。伸港鄉鄉長林俊利率領伸港鄉民到廠區抗議,並要求南寶化學公司遷廠。

 

歐洲飽嘗冰風暴之苦,波蘭甚至140人凍死,澳洲氣溫卻高達45℃。澳洲消防單位對維多利亞州發出警告,要求民眾及早撤離,以免生命安全受到一觸即發的森林大火威脅。美國人熱愛汽車的時代是否結束了呢?「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表示,2009年全美有1400萬輛汽車報廢,較該年度車輛銷售量更多了400萬,汽車銷售量下降,加上汽車燃油效率的提高,將有助於降低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 新加坡正在發展、草擬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新加坡指數」(Singapore Index on Cities' Biodiversity),可衡量及評估城市在保護生態方面的表現,至少有7個城市試用,另有至少10個城市表示有興趣參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等不及的實驗?

作者:鄭澤文(紀錄片工作者)

2010年1月5日走了一趟那瑪夏鄉民權村,民權村是目前暫時的鄉公所所在地。那瑪夏鄉在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中受創嚴重,而原來鄉公所所在地的民族村共五個鄰就有36人因此喪生。此行主要目的是為了要聽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國科會委託的鑽炸實驗調查的說明會。在風災之後,越域引水工程所造成對環境的破壞,是否是民族村致災原因,在每個民族村人心中都有定見;而小林村的災難與越域引水之間的關係,在社會中也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實驗單位提出的驗證方式竟是再炸一次,看在受災那瑪夏鄉鄉民眼中真是百味雜陳。實驗單位必須取得鄉民同意才能進行試炸,這個規定明定在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裡。在偌大的廣場舉辦的說明會,並沒有太多村民,結束前算算現場只有八位鄉民,最後說明會以鄉民全數反對收場。

在說明會期間,鑽炸實驗單位發表許多意見,同時也對村民意見回應。村民的意見有許多,主要包括:對團隊成員過往鑑定經歷的質疑、與實驗的公正客觀性,而團隊成員盡全力想要說得清楚。現場發生幾次的爭執,第一個爭執點,在於民族村人Tahai用「二次強暴」的比喻……

精采內文

 
 
 
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面對未來:全民以「生活環境主義」立即行動 面對無可迴避的氣候挑戰

本報2010年1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莫聞、許心欣、夏道緣報導

全民票選環境新聞 台灣國土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專家對台灣環境現況一致提出「紅色」警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及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10日上午召開「海陸空三面包夾 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公佈2009年票選結果。近4000人票選結果顯示,八八水災伴隨的人禍、戴奧辛等毒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衰竭、動保法未落實、中科四期審議爭議、能源稅踩煞車等,為民眾最關切之議題。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環境破壞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名列前矛的新聞都與民生相關。林三元指出,環保應由政府與企業團體帶動個人由身邊做起,不能分彼此,透過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凝聚共識。他強調,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小小的「你」也可以做環保!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道。而長期推動廢手機回收的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也指出,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與回顧,可讓民眾再次檢視這一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事件,並從中記取教訓,未來愛護環境將是全民運動。

國內外海陸空警訊不斷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關注不足

記者會中,與會者以海陸空作為議題主分類,整理出三方面環境警訊,顯示台灣環境在海洋與海岸、陸地山林河川,以及空氣品質、氣候變遷下都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考驗,許多環境面向已經拉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正視這些環境問題。

海域部份,有中華白海豚逐年減少、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及污染造成的海洋酸化而面臨面絕;此外,還有漁業政策失靈以及過漁導致生態資源衰竭,以及多起船難意外的油污造成海洋及海岸潮間帶生態浩劫,每每突顯出海洋救災能力的不足。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海洋環境危機已從專家預測變成發出嚴重警訊,急需各界關切及採取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認為,海洋問題往往是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更形慘烈。以珊瑚為例,發出的警訊多年,八八水災之後墾丁更遭到50%破壞。又如黑鮪魚,2005年鮪魚台灣配額被砍了一半,台灣不但沒有反映在政策上,解決問題,在2009年底台灣漁船甚至以「洗漁」非法捕捉。另外,中華白海豚也已倒數滅絕了。開發和保育之間態度是什麼,政府需拿定主意,甚至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必須拿出對策。

陸域方面為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威力加劇重創台灣,如桃芝、敏督利、海棠、莫拉克等颱風侵台,造成每逢颱風必淹水,水患過後則缺水的窘境,凸顯出國土保育以及水資源政策出問題嚴重影響百姓生活與生計;國土法遲遲未立法通過、能源政策無方、溫減法持續躺在立法院。此外,重金屬與戴奧辛污染一再出現,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及威脅全民健康,突顯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不足。動植物保育遠不及物種數量減少的速度,外來入侵種防堵無門,對環境的破壞沒有完善的策略,未顧及後果危及人類自身;政府左手談保育,右手又極力開發,政策不一使得環保與經濟部門出現嚴重衝突,尤以蘇花高、各種BOT、水庫以及工業園區爭議最大。

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親身參加哥本哈根COP15會議的經驗,看到台灣的困境與機會,他說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對於台灣政府「右手開發、左手保育」的作為,他診斷為「政府得了精神分裂症」,遲早會被他寵壞的人民推翻,政府在環境議題上的作為採取「鎖國」政策,台灣政府無法走進國際舞台。他說,台灣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被視為國家,但馬英九總統仍然可以出席會議,或許能成為媒體的焦點,但總統並未這麼做。而台灣光是不做好環境保護就可能主權淪陷。他建議要有環境典範轉移,像島、海、山一樣思考。台灣沒有海洋思考、只有海鮮思考,也不能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空域方面,空氣污染已成常態,整體環境品質有待加強。且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開發案持續推出,對全球人均碳排放名列前矛的台灣而言,國際環境處境是雪上加霜!影響所及包括極端氣候成常態,強颱暴雨等天災一來,全民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均會大受影響,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安全存亡問題;相較於國際暖化相關新聞躍上主流版面已久,台灣在能源與氣候政策相關資訊則未跟上國際腳步,明顯自外於地球村國際社會。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提到年底空氣污染潮寮毒氣、中國沙塵暴境外移入等問題不容忽視,而八八水災首開全世界因天災不受人民信任的內閣總辭之例。他認為台灣比吐瓦魯處境更糟,因為台灣有颱風,有週期性災難的考驗。政治人物應該要多讓人民了解「節能減碳」的內涵,而不是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節能減碳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

對照國際現況,近十年海陸域生態也是警訊頻傳,如獨立研究顯示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珊瑚白化、黑鮪魚減少、森林消退、蜜蜂消失、淡水生物瀕臨滅絕等,均榜上有名,顯示生態資源保育壓力是全球性課題,台灣更不應輕忽。但相對全球暖化現實與應對的關注,如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冰川融化、高爾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獲諾貝爾獎等消息,國外暖化相關消息約佔1/10,但台灣對相關趨勢的關注度遠遠不如。

歸納以上台灣十年來所面臨的海陸空三面環境危機,總結為海洋生態亮紅燈、陸地幾無安全立足之地、空中危機全民受害!對此陳瑞賓表示,台灣的環境議題已不是個別的事件,而需檢視與反省整體政策,台灣國土的規畫除了國土計劃法遲遲未能過關之外,重大工程包括重大開發案、BOT計畫的環評都普遍不被民眾信任,也是造成重大開發案年年入榜的主因。

保護國土 才是愛台灣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整體規劃考量。

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全球暖化、金融海嘯非偶然,而是人類不尊重自然、視自然為取之不盡的免費財之結果,吐瓦魯和馬爾地夫是台灣的借鏡,預告台灣未來的命運。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立即便衝擊了沿海工業區,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蓋在地層下陷的中心點感到不可思議。此外,台北盆地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第一個消失的城市。她說政府應公告海水上升幾公分之淹水線,再來思考房價是否合理。

她在行政院組織法不斷透過論述成立「能源部」。她提到政府不課能源稅、碳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將只是一場空。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打算向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進行境外碳權交易,她懷疑台灣的碳主權在哪裡?碳抵換的額度可以算在台灣身上嗎?國際會如沈世宏所願這麼看待台灣的碳抵換嗎?她提醒在沒有作為的碳政策下,未來出口貿易被課「碳關稅」,全民負擔更重。而台灣99.7%能源靠進口,如果再不發展自主能源,20年後有錢也買不到石油,因石油將被視為戰略物資。台灣政府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在環保議題上以「綠色價值」成為國際的先行者,這樣世界各國都會支持台灣。

展望未來:環境挑戰無可迴避 「生活環境主義」要抬頭

若以綠代表樂觀、黃代表不好不壞、紅代表危險,為台灣環境的未來打分數,與會專家全數以「紅燈」發出警訊。對此嚴峻考驗,未來該怎麼做?

陳麗淑建議要加快海洋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國際趨勢是成立海洋保護區,讓海洋生物得以休息孕育豐富的資源,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此外,2006年營建署提出的「天然海岸零損失」政策,要積極落實。

王俊秀說,現在就是未來,呼籲全民立即行動;總統身為國家代表,應參加國際性的會議,他幽默的說即使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也沒關係,就讓台灣成為最大的NGO,讓聯合國來加入台灣。他再度強調生活環境主義,人人守望環境,並且以快樂指數GD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GDP。

彭啟明表示,氣象局越來越被重視,建議媒體多報導節能減碳的好例子,政府要向人民學習。田秋堇則建議全民都該關心環境議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環保人士進立法院。最好人人都能從自身檢視,從手上的垃圾聯想到和垃圾山的關係;人民的力量將如蘇格拉底所言「牛芒雖小,聲音卻不容忽視」。

Top

 
  我們的島:聆聽岩語:遇見台灣地質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陳志昌、陳添寶;剪輯:陳志昌

539-1-3聽岩石說話,懂得地質之美。在台灣,豐富的地質景觀,成為重要自然資產,它是學者的地質歷史書,也是民眾的美麗小學堂。

台灣是一座海島,相對於其它國家,面積並不算大,但是地質景觀卻是相當豐富。最近幾年,國內開始將地質景觀列為台灣觀光的特色,希望大家能夠深入欣賞,地質景觀之美。

在台灣地質景觀中,澎湖群島的玄武岩地質,構成壯闊的的島嶼面貌,也成為澎湖獨特的景觀特色。澎湖玄武岩的構成,依照岩漿噴發時的不同位置、流出速度,形成各種面貌不一的形體,每個玄武岩背後,都是豐富的地質知識。澎湖由玄武岩構成,居民也是最善用岩石的地區,像有名的雙心石滬,就是由玄武岩塊堆疊而成,另外傳統的民宅,也是利用石塊作為牆石。

澎湖玄武岩地質分布各地,但是因為部分位於私人土地,在開發與保存之間,常常發生衝突。營建署曾經規劃將澎湖海岸線劃入保護區範圍,保護這些難得的天然美景。黑色的玄武岩,構成澎湖的美麗地景,更成為重要的自然資產。

相對於玄武岩的百萬年歷史,有些地質卻是突然生成,像最近熱門的卓蘭大峽谷,就是因為921地震,才突然出現在大安溪河道上。

卓蘭大峽谷的形成,是因為地震抬升地表斷層,經過水流不斷沖蝕,形成的峽谷。但是專家研究地表才抬升10公尺,卻形成30公尺深峽谷,原來峽谷形成的原因,一部分世人為所致。河道的疏浚,讓下游舊有河道更深,連帶也影響峽谷的深度,於是人為與自然之力的結合,造就雄偉的卓蘭大峽谷。

看大峽谷的地質,一般人注重視覺的感受,但是在專家眼裡,地質有著豐富的地理訊息。脆弱的岩石結構,讓卓蘭大峽谷一夕而生,當然也會走向消失,成為在地球歷史中,壽名最短的地質景觀。在這場課外教學的行程中,老師帶學生不是看風景,而是利用實際地景,讓學生瞭解地質變動的故事。

539-1-7同樣因為侵蝕而成的地質,在台灣南部與東部的月世界地質景觀,成為荒涼的異世界,但是月世界的形成,完全是因為地質特色與雨水沖蝕。這些泥層,都是數百萬年前沈積,構成月世界的地景。

在地質研究上,除了地質構成的岩石特性,更重要的是,地質顯露的訊息,成為解讀地球變遷歷史的工具。從斷層上的走向測量,可以看出當時地層變動的樣貌。地質學家透過和地質的調查,如同和岩石的對話,瞭解過去發生的事情。

539-1-9月世界的泥地地質中,最特別就是泥火山的形成,在高雄縣烏山頂地區,有著最典型的泥火山。這些泥火山因地熱帶出地下水,穿過泥層縫隙,形成不同的泥火山口,噴出口常常是深不見底,並且會帶出地底的物質。同樣的,因為地質的變動,泥火山也會變成死火山,結束一段地質樣貌的生命週期,在自然變動下,就是地球歷史一環,人類其實不必強留或改變。

台灣地質的特殊景觀,漸漸受到重視,開始有專門探查地質的深度旅遊,提供地質景觀的知識。屏東教師會舉辦的阿朗壹古道探索,就是帶著參與人員,瞭解古道地質之美。

539-1-11從南田走入古道,迎面而來是壯觀的礫石灘,成為台灣特殊的地質景觀。依照平常的經驗,大石頭總是在下面,小石頭會在上面,但是礫石灘卻是小石頭在下方,大石頭在上方,經過老師解說,才會知道是潮水的作用。

539-1-13阿朗壹古道中,最困難的路段,必須攀爬過觀音鼻,越過這個山岬,才能走到旭海。一路上,古道保持著自然風貌,在地質學者眼中,阿朗壹古道有著豐富的地質景觀。在路上,許多地質景觀相當有特色,但是如果沒有好的解說,常常疏忽重要的地質知識,像岩壁上S型的地層皺折,就是相當重要的地質現象。

台灣地質景觀豐富,美麗的岩語,給人壯闊的景觀,開啟探查地球歷史的大門。也許在旅行中,除了欣賞美景,也要瞭解地質知識,懂得不語岩石的生態之美。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搶救中華白海豚將海域延伸到廈門海域

摘錄自2010年1月8日中國時報中縣報導

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台灣西部海域曾是牠們天堂,受到工業過度開發及漁業資源銳減影響,面臨生存浩劫;農業處保育科長李代娟說,農委會將白海豚的保育延伸到廈門、金門等大陸海域,納入白海豚影像拍攝計畫,兩岸攜手搶救白海豚。

白海豚出生時體長約僅一公尺,體色深灰色無斑點,隨著年齡增長,體色逐漸轉淡並出現斑點,灰斑點隨年齡增長漸褪去;老年期呈純白色或極少量灰斑,約一百隻左右洄游於中部海域,一成身上有傷痕,於台灣沿海洄游大都不會遠離。

農委會也將建立活體擱淺檢傷流體標準外,萬一發生鯨豚擱淺,為把握黃金救命的第一時間,將採用視訊傳送即時影像;經初步進行判定後,指導現場人員因應處理。

Top

 
 
  南寶延燒17小時 伸港鄉民促遷廠

摘錄自2010年1月10日聯合報伸港報導

彰濱南寶化學公司8日爆炸起火,彰化縣消防局費了17小時,到9日上午才將大火撲滅,經消防局及勞工檢查所人員初步勘驗,起火點應是製程的氧化區內,但起火原因仍將進一步調查,彰化縣環保局則決定對南寶公司勒令停工。

南寶化學公司生產產品包括過氧化二異丙苯、過氧化氫異丙苯等,出狀況的是過氧化氫異丙苯氧化區,相關的原料及製程中分解的物質,均是易爆易燃。

伸港鄉鄉長林俊利、縣議員尤瑞春等人,9日上午也率領10多名伸港鄉民到廠區抗議。林俊利說,南寶化學3年內發生多次火災,鄉民們都提心吊膽,他要求南寶化學公司遷廠,不排除升高抗爭動作。

Top

 
 
  南澳高溫45度 維州森林大火一觸即發

摘錄自2009年1月10日中央社報導

南半球的夏日高溫,澳洲部份地區連續數日氣溫衝破攝氏40度,消防單位更對維多利亞州發出警告,要求民眾及早撤離,以免生命安全受到一觸即發的森林大火威脅。

維州各地不斷傳出森林大火,消防單位表示,民眾應該盡快撤離警戒地區,絕對不能等到大火延燒到住家附近時才採取行動。由於正值暑假,當地的國家公園以及林地中有不少遊客在此露營度假,管理人員也要求遊客應盡快撤離至較為涼爽安全的地區。

不過維州當地氣溫似乎沒有下降的趨勢。目前預測到周二,維州東北部也會進入森林大火警戒狀態,至於都會地區如墨爾本則將面臨另一波高溫。

Top

 
 
  美國人不再迷戀汽車 車輛總數創新低

摘譯自2010年1月6日英國衛報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高速公路車潮(moflytier攝)美國人熱愛汽車的時代可能結束。「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6日表示,2009年全美有1400萬輛汽車報廢,較該年度車輛銷售量更多了400萬。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報廢車輛數目超越了銷售量,使美國汽車數從破紀錄的2億5000萬輛,減少為2億4500萬輛。

去年對美國汽車業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三大汽車製造商中的兩間--通用和克萊斯勒 皆經歷了破產,並由美國政府提供紓困救濟。去年銷售額較2008年減少21.2%,總銷量是1982年以來的最低量。

歐巴馬政府為刺激需求,提供用車人一些汰舊換新的誘因,即折舊汽車、卡車可獲得高達美金4,500元。這樣的誘因使得 70萬舊型車輛退役。但是這個措施並沒有影響到路上行駛車輛的總數,因為消費者只有以更節能的車輛取代舊車,才能享受到這個福利。

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Lester Brown)指出,汽車銷售量下滑的不只是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人也許終於決定,他們擁有足夠的車。美國目前領有駕照的人數為 2億9百萬人,而領牌車輛則有2億4千6百萬。

布朗6日於一場視訊會議中指出,「汽車總量下滑不是一次性的事件。我們預計未來數量將繼續減少」

他預測,美國的汽車數目至2020年將縮減10%。他相信,美國車輛數目已達到飽和點。日本在1990年達到類似的狀況,自那時起,其車輛總數已下降了21%。

此外,美國也正經歷大規模都市化的過渡期,有八成的居民住在城鎮。布朗說,現在美國大企業規劃新的辦公室時,會將塞車因素考慮進去。

華盛頓和美國其他主要城市正不斷提高停車費以增加收入。其他城市正在考慮收取交通擁塞費。

布朗補充說,由於當下年輕人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不確定是否能找到工作,擁有自己的汽車這個過去常見的「成長儀式」也不太可能發生。汽車銷售量下降,加上汽車燃油效率的提高,將有助於降低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

相關圖片及連結請見:衛報

Top

 
 
  新加坡創生物多樣性指數 其他城市有興趣

摘錄自2009年1月9日中央社報導

因應迅速的城市化、人口增加和氣候暖化等影響自然生態課題,新加坡提議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新加坡指數」,已有至少7個城市試用,另有至少10個城市表示有興趣參與。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在巴西出席第二屆城市與生物多樣性會議時,指新加坡正在發展、草擬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新加坡指數」(Singapore Index on Cities' Biodiversity),可衡量及評估城市在保護生態方面的表現,對促進國際合作上有幫助。

與會者已經對草擬中的指數進行討論,專家將根據所獲得的回饋,於今年7月對指數進行調整,預計可在10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城市生物多樣性高峰會上發表。

這項指數是馬寶山於2008年5月首次提出,希望藉此全面記錄一個城市的植物、動物、蕈類等生物種類和數量,從而得知這個城市的生態是否獲得妥善保護。

Top

 
  論壇:等不及的實驗?

作者:鄭澤文(紀錄片工作者)

2010年1月5日走了一趟那瑪夏鄉民權村,民權村是目前暫時的鄉公所所在地。那瑪夏鄉在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中受創嚴重,而原來鄉公所所在地的民族村共五個鄰就有36人因此喪生。此行主要目的是為了要聽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國科會委託的鑽炸實驗調查的說明會。在風災之後,越域引水工程所造成對環境的破壞,是否是民族村致災原因,在每個民族村人心中都有定見;而小林村的災難與越域引水之間的關係,在社會中也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實驗單位提出的驗證方式竟是再炸一次,看在受災那瑪夏鄉鄉民眼中真是百味雜陳。實驗單位必須取得鄉民同意才能進行試炸,這個規定明定在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裡。在偌大的廣場舉辦的說明會,並沒有太多村民,結束前算算現場只有八位鄉民,最後說明會以鄉民全數反對收場。

在說明會期間,鑽炸實驗單位發表許多意見,同時也對村民意見回應。村民的意見有許多,主要包括:對團隊成員過往鑑定經歷的質疑、與實驗的公正客觀性,而團隊成員盡全力想要說得清楚。現場發生幾次的爭執,第一個爭執點,在於民族村人Tahai用「二次強暴」的比喻,以此說明他不願接受再次炸山。在我聽來Tahai許多比喻都相當貼切,然而聽在這些「專業者」耳裡卻十分刺耳。團隊中一位地質公會前理事長馬上跳出來,大意是說別用情緒性字眼「污染」他們的「工程專業」;現場火藥味十足,對身受煎熬的鄉民來說,用字遣詞難免激烈,Tahai要用這個極端的比喻,來說明實驗單位也用了一個極端的方法,但這些「專業者」聽都不想聽,這顯現的或許是一種專業的傲慢。在實驗的環境中,「異例」隨處可見,好的研究者想的是如何把這些「異例」含括在理論可以解釋的範圍內,難不成說明會只能說對計畫有利的意見?那不正是一種取樣的偏見?在說明會中,如果有這樣取樣的偏見,我們如何相信團對所謂小林與桃源說明會中獲致無異議的結論。

此外,也別忘記科學家也在一個科學社群網絡中,即使在實驗室的知識生產過程中,科學家也難免有情緒,也會脈絡化,這個調查團隊組成的正當性必定要接受考驗。任何科學實驗除了要接受科學社群本身內部的質疑,像這樣重大具爭議性的「實驗工程」,也要接受社會部門的挑戰。並沒有所謂的「純技術」的問題,或是「純技術」的團隊,否則他們的業主(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國科會)也不會直接外聘12位諮詢顧問委員,而諮詢顧問委員除了六大公會推派的人選之外,也包含六位在地的村長及代表。在制度設計上,他們的業主似乎也想要透過不同的社會部門,共同監督這個實驗。只是其成效為何,如何不輪為橡皮圖章,仍待檢驗。

在說明會裡,李咸亨是臺灣營建研究院的院長,也是說明會的發言人,他羅列出八大致災原因。而任何重大災難絕對不是單一因素致災,而這八大成因之間的前後因果關係為何,什麼因素造了什麼結果,累積起來又會造成什麼結果,或許這是更重要的。像是雨量,在政府部門的說詞裡,「雨量」永遠都是排第一名;如果大雨是主要致災因素,我們卻從沒有看過一份報告談雨量以及超大雨量會有什麼影響,好像雨量理所當然一定會有什麼影響?魯台營老師曾經對此提出一個假說,而在期中報告的簡報裡,也不見對此的回應。忽視社會部門的聲音,是專業偏見造成的結果?如果期中報告根本不願面對社會部門已有的質疑,我們要如何相信他們會嚴肅的面對這次說明會裡村民所提出的「氣爆說」?(氣爆說的提法認為勤和端的東引水隧道東洞口,因為隧道沒打通,在颱風時期,洞口灌入大量土石與水,迅速淹沒了洞口並擠壓隧道內的空氣,當到達臨界點時產生氣爆。這個假說認為氣爆同時,獻肚山崩山,村庄有人認為這是小林滅村的原因。氣爆說也是社會部門提出的假設。)此外,在八大成因,各個變項之間的關係還沒有釐清之前,就要推斷出只有作鑽炸實驗才能釐清真相,得出鑽炸實驗能一翻兩瞪眼「任兩邊誰都別說話」的結果,這未免也太一廂情願。

再回到說明會本身,從鑽炸的實驗設計來看,這個團隊唯一有興趣的只是「震動」因素的影響。Tahai提出的問題直接挑戰再次鑽炸的正當性:為何工程單位在工程施行時為何沒有當時爆炸的數據,如果有這些數據,根本不用再次炸山。他們的回應是:工程單位的數據只有平均值而沒有個別爆炸時的peak值。累積計算平均下來都沒影響。李院長說他自己對此也不滿意,並說那是儀器的因素。下次如果再次開說明會時,一定要請他提出工程單位的監測儀器是那一型的機器,不知道是那一家公司設計出這樣的只有平均值的機器。

閱讀鑽炸實驗的計畫書後有許多問題,在會後直接問李院長。這次實驗預計要在迴車道做,工程單位在隧道內有迴車道的設置,迴車道也要用鑽炸的工法,只是依李院長的說法現有的工程並尚未進行。我想問第一迴車道(依據計畫書指的應是西隧道的迴車道)的鋼樑支稱變形的因素為何?同時為何不在第一迴車道實驗?他沒回答第一個問題,只答第二個。他說隧道工程專家建議不在第一迴車道炸;同時,第一迴車道岩石結構與其它地方不同也是因素之一。炸迴車道是兩側通透的隧道牆壁上炸,與在隧道尾端鑽炸的結果在學理上是否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他的回答是問題關鍵在於岩石的種類,砂岩、頁岩會有差別。這個部分我無從判斷,不過村莊有從特種部隊退役的人,他說:有時一磅的炸藥會產生三磅的威力,相反亦然。他的意思是炸藥磅數並非決定性因素,爆炸的秒差也會影響其效應。只是同樣的問題仍可追問,是否只是單純岩石種類的差別,環境類型是否有影響,這待進一步釐清。從上可知,光是鑽炸的技術便有許多外人不得而知的技術細節,變項控制是否能如實驗單位所能確切掌握?外界又如何能監督實驗的進行?

第二類型的問題是:這次試炸只累積了16個點兩次爆炸的資料,如何說明三年時間連續鑽炸的影響,他說要把實驗的最大值累積1000次去計算影響結果。越域引水在施工時每天炸兩次,累積三年約1000次。現地實驗是為了避免引用文獻公式的誤差,從兩次試爆的結果到累積1000次的結論還是要套國外已有的文獻公式。如果李院長真是國內唯一研究震動的專家,也意味著這文獻沒有其他人可以檢驗,這影響太大。而這樣的實驗結論是否能一翻兩瞪眼?這當中還有許多不確定之變數,也沒有人能保證。實際上,任何實驗結果絕對不會是一翻兩瞪眼,他們聘請的奧地利專家都說炸一次不夠,要炸兩次。如果要做為專業期刊認可的結論,炸兩次可能也不夠。現地實驗有許多無法控制的、或是我們現在科學根本還不知道的變項,誰能奢求一翻兩瞪眼?

第三類的問題是為何炸藥安裝還要找工程單位-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的人,他的回答是他們也有炸藥安裝的技術,找南水的原因是要還原技術及工法,讓實驗更為完美。這樣的說明完全違背實驗普遍性的精神,同時也難杜球員兼裁判的悠悠之口,尤其是施工單位的技術細節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下,更突顯問題嚴重性。

如果打開他們的鑽炸振動量測工作計畫書來看,這個計畫的名稱叫「越域西引水隧道鑽炸振動量測工作計畫書」,計畫是要炸西隧道東口(民族村對岸的阿里山山脈),這是依循10月份來台的奧地利學者舒伯特的建議。在西隧道東口試炸,所獲得的資訊是有意義的嗎?如果決定性的爆炸振動影響是發生在東隧道,小林人會接受在楠梓仙溪對岸的試炸結論?此外,實驗所要使用的炸藥量是引用「西引水隧道東段第2、4處迴車道炸藥使用統計」內的數據,而這個爆破記錄已經在2008年2、3月份完成。換句話說,他的所引用數據是用來炸迴車道,而不是用來炸隧道。從已有的資料,我們看不出炸藥量的差異,但如果還有一次說明會,這也是他們要說清楚的地方。

法扶吳律師在說明會中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有無害的調查方式也可以調查出致災因素?照Tahai的形容是一個人被打了一拳已經快死了,「實驗團隊」卻說「再打一拳」就可以確定是不是先前那一拳讓你倒地。難道沒有其他非破壞性的方法可以獲致結論?李院長自己也說,如果不用鑽炸的實驗,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獲致結論。到底是誰不能等?我想災民是可以等的。

民族村布農族人Tahai所說的話反映出村民對越域引水工程的實際感受。那瑪夏的人對這個工程極度不信任,因為這個工程曾造成部落的分裂、彼此的不信任,Tahai的傷心、難過延宕到災後此時。他們對這個實驗單位也是極度不信任,他們不需要再受一次傷,讓「實驗團隊」取得「科學」的數據,去證明他們在八八風災前已經不斷發出的警訊。住在民權村的林前縣議員,他曾因阻擋越域引水工程進行而被工程單位控告,並求償一千萬元,他說:如果實驗單位如果沒有好好說明清楚,這些人可能下次會被擋在那瑪夏鄉之外。原住民族這樣訴求是於法有據的,在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裡,法是這樣說的:「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這群「專業技術人」在那瑪夏碰了釘子,在村民不同意的狀態下,是否他們會像越域引水的工程單位一樣蠻幹?他們可能得要穿越抗議的人潮,才進得了洞口。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業主難道還沒聽到:災民不接受這種破壞性的調查方法,也不接受這種單一致災因素的調查方法,即使它包裝在八大致災因素底下。

政府要山林修養生息,就要從這次做起;同時,不光要與山林修好,也要與你的人民修好。那瑪夏人反對並不是因為災民無法承擔實驗的結果,而是從過去身體感受的經驗裡,他們太清楚這樣炸山會獲致的後果,也早就領受「振動」的惡果。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