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苦勞網  

推薦瀏覽
www.ecotrust.org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www.inforain.org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綠黨  
 
  全球升溫2℃將面臨大變局:氣候戰爭

 
【相關連結】

外交可休兵、抗暖不能停

氣候變遷將迫使10億人遷離家園

缺水嚴重 總統:已達國家安全問題

美情報分析:氣候變遷將衝擊美國家安全
氣候變遷勢不可擋,但全球仍努力將暖化幅度控制在升溫2℃以下。有專家警告,若氣溫上升超過2℃之後,世界各國將會面臨糧食與水資源短缺的危機。他也強烈警告台灣,無法維持糧食自給率將會導致嚴重危機。

昨(18)日在財信出版社的舉行「全球氣候變遷觀點論壇」上,《氣候戰爭》作者格溫•戴爾(Gwynne Dyer)做出上述預測。他也指出北京當局在COP15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並沒有實質的作為,但不代表中國不擔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預計中國為了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台海兩岸可以保持和平。只是一旦中國內部發生動亂,中國恐怕會不息一切得到台灣的資源。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農田水利與生物多樣性保育

作者:陳彥樺(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審校:趙榮台(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農田水利主要是供給灌溉、排水的設施,藉由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生產量。在早期,農田及水圳曾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場所,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

傳統農田提供生態棲地

以霧峰鄉的四徳圳為例,早期沒有混凝土,水圳兩側為舊有的卵石堆砌結構,底質主要是卵石與礫石,岸邊緩流則有淤泥,多樣的棲地環境提供多種動物利用,包含飯島氏銀鮈、台灣石鮒、高體鰟鮍、泥鰍、七星鱧、鱸鰻等魚類;鱉、花浪蛇、雨傘節、澤蛙、虎皮蛙、貢德氏赤蛙、小雨蛙與黑眶蟾蜍等兩棲爬蟲類;及翠鳥、棕沙燕、紅冠水雞和彩鷸等會利用泥岸或藉水生植物繁殖的鳥類(林文隆等,2007)。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台東縣生態學者趙仁方等人調查台東縣內蝴蝶棲地,發現八八水災後7成以上棲地遭破壞,近3百萬隻蝴蝶只剩下50餘萬隻,蝴蝶一下子失去棲地,生態大亂,又以紫斑蝶的棲地受創最嚴重。但除了天災,人禍造成的生態損失同樣可怕,台南縣近一個月來已在田間拾獲69具水雉屍體,12年來復育成果幾乎毀於一旦,證實致死原因是有機磷農藥成分「氨基甲酸鹽」。

台南永揚掩埋違法開發疑案有了新進展,台南環保聯盟上週六(16日)再向台南地檢署、國有財產局、台南縣長蘇煥智提出違法新證據:永揚場址及緩衝帶涉侵佔國有地

國際方面,美國政府積極宣導,沃爾瑪準備五年內要求所有供應商全部標示碳足跡,將影響各國生產供應鏈。替代能源方興未艾,南極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羅斯島風力發電廠」16日正式啟用,所產生的電力足以供應500個家庭,是全世界最南端的風力發電廠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一個有關克流感的故事

作者:黃景泰、黃玉成(作者為感染科醫師)

面對來勢洶洶的H1N1新流感,世衛組織採信,克流感是個很有效的藥物,流感病人服用克流感,可降低併發重症機會,所以宣導各國應大量儲備克流感。另方面,日本向來篤信克流感對流感療效,所以日本人吃掉全球克流感消耗量的百分之八十。

在這樣大環境下,一個日本醫師目睹許多有可能是克流感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如青少年精神異常、甚至於自殺等,希望能進一步確定克流感真正療效。他寫信給英國考科藍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希望他們檢視「健康成年人服用克流感,可以減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是否正確。考科藍是推動實證醫學的權威組織,而所謂實證醫學,是講求醫療行為必須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醫學。

  行動參與:NGO團體呼籲政府 儘速解除海地對台灣的債務

發起團體:綠色陣線協會

海地名列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重債窮國」名單,早已是國際解除債務運動及人道援助團體的關注焦點,因此近年來分別獲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加拿大及巴黎俱樂部減債。此次震災後,前殖民母國法國更是高調向包括台灣等主要債權國家大力呼籲,要求迅速解除海地所有債務。

在去年7月,巴黎俱樂部(成員包括美、英、德、法、日本、俄羅斯等國)已經同意取消海地大部分債務。然而,海地的外債仍未全部解除,目前海地的8億9千1百萬美金債務中,除了有一半歸美洲開發銀行(Inter 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與IMF,另一半歸屬台灣與委內瑞拉所有。因此,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週籲請台灣及委內瑞拉協助免除海地的債務。

 
 
 
全球升溫2℃將面臨大變局:氣候戰爭

本報2010年1月1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氣候變遷勢不可擋,但全球仍努力將暖化幅度控制在升溫2℃以下。有專家警告,若氣溫上升超過2℃之後,世界各國將會面臨糧食與水資源短缺的危機。他也強烈警告台灣,無法維持糧食自給率將會導致嚴重危機。

昨(18)日在財信出版社的舉行「全球氣候變遷觀點論壇」上,《氣候戰爭》作者格溫•戴爾(Gwynne Dyer)做出上述預測。

戴爾是知名國際事務領域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也是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委員會成員,尤其專長於武裝衝突相關之國際情勢分析。他在《氣候戰爭》一書中指出,當溫度上升導致劇烈氣候頻仍、海平面上升時,國際政治和國家權力必然出現變化,例如當溫度升高,原本適合種植糧食的地區,會導致多數穀物不易結實,因此只剩下高緯度地區還有足夠的降雨及適當的溫度能夠種植穀物。

升溫2℃後糧食佈局丕變 自給自足為關鍵

戴爾指出,當溫度升高2℃後,俄羅斯能有更多的農業產量,而非洲則會減少25%的穀物;中國則是減少38%。食物短缺會造成大量難民往邊境移動。而難民恐怕會導致政局不穩定。

目前最有可能發生的,便是農產品的跨國交易會逐漸停止。他舉出澳洲為例,澳洲曾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但是最近已有趨緩的情況,可見澳洲也意識到未來糧食短缺問題。戴爾表示,在糧食問題上,台灣必須保證國內的自給自足。

水資源短缺將引爆難民潮

另外戴爾也提出另一個危機──水資源不足。他表示,過去地球可耕種土地面積只增加了10%,但是灌溉水卻增加了3倍,可見灌溉大量使用的是地下水。以中國華北地區為例,由於缺乏水源,所以當地的地下水已經抽到1000公尺那麼深,也就是相當於兩個101的高度。

難民與水資源問題,恐怕會引發國際間的衝突。例如印度已經在邊境築起一道3000公里的圍籬,預防難民輕易穿越邊境;而巴基斯坦與埃及等地,也已經開始為了水資源而出現爭執。

中國內部動盪 北京將不惜一切取得台灣資源

面對未來嚴峻氣候的考驗,記者問到台海之間會有怎樣的轉變?戴爾認為,中國南方許多用水依靠的西藏高原上的冰雪融化後,形成的河流,氣溫上升後將會影響高山冬季的結冰,融冰減少,灌溉水源也跟著消失。另外,未來20年,地下水則可能枯竭。而沿海地區則會因為海平面上升的關係,成為無法繼續耕作的土地。

雖然北京當局在COP15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並沒有實質的作為,但不代表中國不擔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因此他預計中國會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在這一前提下,台海兩岸可以保持和平。只是一旦中國內部發生動亂,中國恐怕會不息一切得到台灣的資源。

雖然書中預言了未來國際間可能產生的矛盾,但是戴爾也樂觀的表示,目前不論是國家內部或是國際之間,都是相對穩定的狀況,還沒有為了資源而兵戎相向。在這樣的氣氛下,各國還有合作的可能性。

最後他也認為,台灣是一個已開發國家,雖然因為政治因素不在聯合國之內,但也應該和歐盟及日本一樣,提出一套具體有效的減碳方案,展現一個已開發國家的水準。

Top

 
  生物多樣性:農田水利與生物多樣性保育

作者:陳彥樺(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審校:趙榮台(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農田水利主要是供給灌溉、排水的設施,藉由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生產量。在早期,農田及水圳曾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場所,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

水車前;攝影:陳志豪

傳統農田提供生態棲地

以霧峰鄉的四徳圳為例,早期沒有混凝土,水圳兩側為舊有的卵石堆砌結構,底質主要是卵石與礫石,岸邊緩流則有淤泥,多樣的棲地環境提供多種動物利用,包含飯島氏銀鮈、台灣石鮒、高體鰟鮍、泥鰍、七星鱧、鱸鰻等魚類;鱉、花浪蛇、雨傘節、澤蛙、虎皮蛙、貢德氏赤蛙、小雨蛙與黑眶蟾蜍等兩棲爬蟲類;及翠鳥、棕沙燕、紅冠水雞和彩鷸等會利用泥岸或藉水生植物繁殖的鳥類(林文隆等,2007)。

不僅如此,農地是台灣許多水生植物非常重要的生育地,在農地中除作物外,有許多空間如水圳、草溝、田埂、作物間隙等,都可供植物生長。早期水田四周常可見到虻眼、瓜槌草、水車前、冠果草、澤番椒屬、莎草屬、穀精草屬、簀藻屬;旱田則有水虎尾、水丁黃、薄葉見風紅等出現。這樣的生物多樣性是許多長輩們兒時的回憶,是摸蛤兼洗褲、抓泥鰍之遊樂場,然而,今日這樣的環境已經寥寥無幾。

水利設施不只是野生物的棲息場域,在日本更強調其農田生態路徑的功能。以日本而言,水田對於多種淡水魚類(如泥鰍、鯰魚)及蛙類是產卵場,動物會從河川進入到灌排水路,再進入到水田中產卵,幼體便在水田中成長,成體再便沿著灌排水路回至河川中棲息。因此,確保「河川、灌排水路、水田」之間的連續性,減少回溯的障礙,是維持水田生物多樣性的關鍵。

瀕危植物:風箱樹;攝影:陳彥樺

現代化水路之生態影響

然而,現代化的水利系統將原有的農用水路封底、混凝土化、護岸垂直化、或做出落差太大的跌水工(註1)、移除周遭植被等,如此皆會改變既有的微棲地環境,造成原生生物難以利用的困境。

林文隆等人(2007)在四德圳的調查發現,變成三面光(註2)後的水圳,魚類、兩棲爬蟲類及濱溪繁殖鳥類之數量與種類皆有明顯的降低。如原本鳥類的繁殖環境(如泥岸及水生植物)消失,僅剩紅冠水雞一種。而環境改變導致水裡大型藻類生長繁茂,以大型藻類為主食的外來種吳郭魚取代本土小型魚類台灣石鮒,成為水圳內的優勢魚種。

在此同時,依賴水域及其周邊環境生存的植物亦快速消失,較為人知的是早期分布在台灣北部、東北部低海拔平原及河岸兩側的風箱樹(Cephalanthus naucleoides),在田埂、溝渠或溪流土堤邊成列生長,有防風林的作用,然而河堤、排水溝渠混凝土化之後,使得風箱樹野外族群迅速減少。四德圳的案例只是台灣水圳現代化的縮影,水圳的生物多樣性在整治、改建的過程中喪失殆盡。

毛澤番椒;攝影:陳志豪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減低,除了水圳混凝土化之影響外,可能與使用大量藥劑(為防治早期引入之福壽螺)、農地變更使用、農地休耕不再蓄水、工業廢水污染、除草劑及殺蟲劑的濫用、使用肥料所造成的優養化以及其他外來植物競爭等因素有關,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棲息環境,大大降低了農田中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單一或少數的外來物種優勢。

傳統水利工程的生態智慧

當我們回首去看早期的水利工程,會發現許多的生態智慧蘊含其中;且已有愈來愈多的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並研究其中的生態內涵。長期關心台灣水資源教育的林淑英老師曾提到,1773年大坪林五庄圳完工後,大坪林五庄庄民即訂了一份水圳管理公約,名為《水路車路合約》,合約內文敘述了開鑿石硿的艱辛歷程,同時還提出一套水圳管理辦法,規定從青潭圳頭到獅頭山山腳的頭汴一帶,水圳兩岸十丈之內為禁區,不准砍樹、採砂石或掘土。

另外,張文亮教授在《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中,也提到宜蘭枕山有個馬藻水道,是位在大礁溪溪畔的一道引水土堤,水道裡長了許多馬藻,馬藻是適合在低溫、乾淨的水流中生存,以工程思考來說,生長茂密的馬藻對於水流應該是阻礙,如果只為讓水快速流進水門,農夫應將馬藻除掉,但他發現農夫並沒有這麼做。後來張文亮教授實際到水道中觀察便發現馬藻可以讓急流的水道中,產生一個緩流的空間,也讓水生物得以依附,而且可以使泥砂沉降,不會直接衝入農田中,並提供適合水蠆、沼蝦和泥鰍的生存環境。

以上兩個案例,呈現出早期水利灌溉設施即有保護植被及土壤的概念,是過濾水質、緩衝水流、涵養水源的重要關鍵,此舉在今日看來仍然相當重要。尤其現今農業過度使用農藥、肥料,過多的氮磷和化學成分排出,使得農田成為具污染的產業活動,影響周遭的土地品質;此外,當國內出現愈來愈多農地它用、甚至成為垃圾掩埋場等情形之下,為保全灌溉用水的品質,同時避免農田水圳反成輸送污染的管道,若能進一步在水利設施周圍設置一定寬度的緩衝綠帶,除了可加強水源涵養、土壤保護、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對於固碳、除污也都有莫大的助益。

農田水利與生態結合之努力

台灣農田的動植物生態是生物多樣性保育需被重視的一環,但由於農地、水圳受到嚴重的污染及棲地多已破壞,國內相關的生態研究又相當缺乏,目前較難以評估農田的生態保育應如何整體規劃。我們或可借鏡日本的經驗:日本對於農田生態特性、動物生活史與農業活動的互動關係,累積了許多研究,以水田而言,便相當重視「河川、灌排水路與水田」之間的連續性。為達到農村整備與生態保育的目標,日本農林水產省更針對農田水路建立「與環境相調和考量下事業實施之調查規劃、設計手冊」,提出許多關於水路的調查計畫、規劃原則及設計、施工階段所應注意的生態保育事項,並認為需透過在地居民參與規劃,形成區域的共識,從構想到維護管理階段,皆要有居民的積極參與,共同思考與守護農村的生態環境。

農田如果是生產國人糧食的心臟,水圳就是蜿蜒的血管,將四周土地的養分精華匯集其中,再排出代謝。如何維護農業生產及國民生存,乃至整片國土的生機,農田及水圳生態的健康是重要的根基。以日本為例,此等農田水利與生態保育結合的方式,可作為未來台灣農田水利在生態環境改善的努力方向。

註1:為避免水圳的水流因落差太大而侵蝕圳道,可以在圳道中安置石塊阻擋水流,或將渠道做成階梯狀,即為跌水工。

註2:三面光指河川的兩岸甚至於底床,均以混凝土覆蓋。一般以為這種河道安全,其實不然,因為混凝土河道剷除了所有自然河川該有的配件,造成暴雨來臨時,不但洪水流速加快,更無法留住水資源以補充地下水源;更對於當地的植生棲地及水中生物帶來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林文隆、蔡顯修及吳雪如,2007。水圳水泥化對其間生物數量變動之影響。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8(1):31-42。
張文亮,2006。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台北:文經社。
黃朝慶,2000。瀕危水生植物-風箱樹http://nature.tesri.gov.tw/tesriusr/internet/projshow.cfm?IDNo=112
林淑英部落格「戀戀新店溪」http://blog.udn.com/selin7777/30805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6。與環境相調和考量下事業實施之調查規劃•設計手冊(第一篇)『基本思考方向•水路』。編譯自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業農村整備部會技術小委員會,2002,與環境相調和考量下事業實施之調查規劃.設計入門」。

Top

 
 
88水災後 250萬隻蝶搞失蹤

摘錄自2010年1月18日聯合報台東報導

台東縣生態學者趙仁方等人調查台東縣內蝴蝶棲地,發現八八水災後7成以上棲地遭破壞,近3百萬隻蝴蝶只剩下50餘萬隻,蝴蝶一下子失去棲地,生態大亂,又以紫斑蝶的棲地受創最嚴重;台東林管處雖考慮復育棲地,但短期難見成效。

志工們表示,先前擔心人為破壞,一直不敢透露各處蝴蝶谷位置,好不容易保存的棲地,卻因八八水災全毀;沒有毀在人類,卻壞在老天手中,真的是想不到。 他們走訪各處蝴蝶谷,發現紫斑蝶的數量明顯減少,小紋青斑蝶等蝴蝶也受到影響。呂縉宇說,部分蝴蝶往更高山區棲息,可是更多的蝴蝶不知去向。

受到暖化影響,蝴蝶飛行的路徑也開始混亂。趙仁方說,近4年暖化情況嚴重,僅2008年比較輕微;以大武鄉內蝴蝶谷為例,往年1月才會遷徙的越冬斑蝶,都提早於12月開始移動,而且沒有固定方向性,往南往北飛都有,墾丁、花蓮都曾現蹤。

Top

 
 
  稻田用農藥 引發水雉暴斃潮

摘錄自2010年1月19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台南縣官田、下營、六甲、鹽水等地近一個月來,已在田間拾獲69具水雉屍體,還有同屬二級保育的彩鷸19隻,其他包括紅冠水雞、小水鴨、黃頭鷺、赤喉鷚等十多種鳥類計100多隻,數量持續增加中。復育人員邊撿鳥屍邊落淚,12年來復育成果幾乎毀於一旦。屏科大、特生中心合作解剖鳥類屍體,發現胃含物發現許多稻種,18日證實致死原因是「氨基甲酸鹽」,為有機磷農藥「好年冬」主要成分。。

台南縣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展開水雉復育12年,2009年8月經歷莫拉克風災嚴厲考驗,12月初調查顯示全縣水雉數量共計388隻,創下歷年最高紀錄。未料僅隔一個月,水雉數量就驟降至244隻,復育人員自2009去年12月16日開始,陸續在田間發現大量的暴斃水雉及鳥類屍體。

園區主任邱滿星表示,今年不少農民為了降低耕作成本,改以手拋稻穀方式栽種稻米,有些並將部分稻種先泡熱水後,使其無法發芽,再浸泡農藥「好年冬」,拋置在田埂中,成為吃稻穀鳥類的「死亡陷阱」。隨著秧苗發芽,最近水稻田開始放水防止稻苗凍死,邱滿星預估,第二波鳥類死亡可能即將來臨,若不儘速有效阻止,約三至五年,水雉復育將回到原點,甚至滅絕。

邱滿星表示,有的水雉中毒後雙腳發軟,見人類靠近也無法飛離。他呼籲直接播種已是未來趨勢,希望水利署與台糖伸出援手,增設園區水井並釋出台糖土地擴充園區,提供水雉一個食源充足的無毒度冬環境。

Top

 
 
  台南環盟提新事證:永揚場址及緩衝帶涉侵佔國有地

本報2010年1月19日台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永揚垃圾掩埋場爭議案,台南環保聯盟上週六(16日)再向台南地檢署、國有財產局、台南縣長蘇煥智提出違法新證據。環盟指出,永揚場址及緩衝帶已侵佔國有地(東山鄉前大埔段970-78);且違法開路,在國有地開八米路並偽造文書,以此通過環境差異分析報告及水保計畫審查,要求蘇煥智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撤銷永揚掩埋場案。

環保團體16日帶著違法新事證到台南縣府陳情,由縣府主秘孫重輝、農業處處長郭伊彬接受。前環保聯盟陳椒華表示,原本蘇煥智另有行程,但稍後主動表示要聽環保團體意見,表示他很重視環團提出的新事證,將會立即要求相關單位釐清說明。

東山鄉嶺南村村長陳顯茂舉證,永揚公司2000年環評書中所指的地籍套繪圖(東山鄉前大埔段970-78國有地道路部份),其實是在永揚場址地界線外。而所謂的「6米既成道路」是在永揚場址之地界線北側。但永揚公司於2002年提出的環評書中,該路卻被劃入永揚場址範圍線內,永揚公司明顯已偽造文書。

台南市環保聯盟常務理事黃安調表示,永揚公司涉偽造水土保持計畫書之地籍圖及土地利用計畫圖,將東山鄉前大埔段970-78部份國有地劃為永揚場址緩衝帶,國有地竟變成永揚場址及緩衝帶,永揚侵佔明確。他要求台南地檢署偵辦不法,也要求國有財產局令其恢復原狀,包括應將違法開路、侵占場址及道路作為10公尺緩衝帶部份恢復原狀。

陳顯茂表示,包括2004年10月16日進行永揚環差的環評大會,其決議為應全程有八米路,但環保團體近日由台南縣環保局網站之環差會議記錄才得知,永揚環差道路變更剛好是在所侵占之東山鄉前大埔段970-78地上,故台南縣政府應撤銷永揚環差及水土保持計畫,也應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撤銷永揚掩埋場案。

【環團主張:永揚違反水土保法應撤銷】

一、違反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167條:「開挖邊坡之坡頂或填方邊坡之底部至毗鄰界址,應留緩衝帶,不得整平,並加強植生覆蓋。緩衝帶之寬度,」以水平距離十公尺以上或人工擋土構造物高度1.5倍以上水平距離為原則。但凡屬依規定得為建築使用之土地、農舍及道路,不在此限。毗鄰界址之緩衝帶如經整平後而更安全者,得予整平,惟整平後仍應加強植生覆蓋。

二、違反水土保持法第32條在公有或私人山坡地或國、公有林區或他人私有林區內未經同意擅自墾殖、占用或從事第8條第1項第2款至第5款之開發、經營或使用,致生水土流失或毀損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設施者,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60萬元以下罰金。

三、行政程序法第117條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其上級機關,亦得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撤銷︰一、撤銷對公益有重大危害者。二、受益人無第119條所列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而信賴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其信賴利益顯然大於撤銷所欲維護之公益者。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標示碳足跡 美大型流通業先示範

摘錄自2010年1月18日台灣醒報報導

碳足跡標示推動的進度各國不同,美國政府積極宣導,沃爾瑪準備五年內要求所有供應商全部標示碳足跡,將影響各國生產供應鏈。

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德勞克爾指出,沃爾瑪要求供應商推動永續標示生命週期資料,未來消費者將可在商品上掃瞄到產品的排碳量,並讓消費者打分數,已大量蒐集資料,預定五年之後全面執行,但五年內會讓供應商全面了解碳足跡標示的重要性。

像是是否測量碳排放量、有否訂定減碳排量目標,對材料、資源效益及對環境整體的衝擊等,都將是未來選擇供應商的優先考量要件。

沃爾瑪此一碳標示計畫,要求供應商必須提供產品生命週期及碳足跡,將影響十萬家供應商,具體帶動碳排減量效果。

德勞克爾表示,應讓公民參與碳足跡的計算。透過政府宣導讓公民做到,可幫助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企業也了解碳排量愈高,未來競爭力會愈弱,企業改善排碳量,才能永續發展,也可降低風險。「民眾會希望看到碳足跡的標示,根據調查,7成以上消費者明確表示產品應有標示碳足跡。」

Top

 
 
  世界最南 風力發電廠啟動

摘錄自2010年1月17日自由時報報導

南極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羅斯島風力發電廠」16日正式啟用,所產生的電力足以供應500個家庭。儘管該電廠並非南極首座風力發電廠,但卻是全世界最南端的風力發電廠,為降低南極洲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與減少石油外洩污染危機的再生能源計畫邁出第一步。

這座位於溫度最低可達攝氏零下57度酷寒環境的風力發電廠,是紐西蘭與美國共同合作的計畫,總共有三具渦輪葉片機組,將供應位於南極洲羅斯海岸的紐西蘭史考特基地以及美國麥克默多基地11%的電力。羅斯島風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約100萬瓦特,每年可減少46萬3000公升的柴油消耗,以及減少137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史考特基地與麥克默多基地附近適合興建渦輪葉片的地點眾多,足以產生供應這兩座基地所需能源五成的電力。倘若這座風力發電廠能獲致成功,未來將會有更多綠能發電廠,包括利用太陽能發電。

羅斯島風力發電廠動工於2008年,耗時兩年才完工,部分原因在於當地適合開工的季節只有每年11月到隔年2月;三座37公尺高的風力發電葉片可承受時速205公里的強風。總興建費用1000萬紐西蘭幣(約台幣2億3464萬元),主要由紐西蘭政府承擔。

Top

 
  論壇:一個有關克流感的故事

作者:黃景泰、黃玉成(作者為感染科醫師)

面對來勢洶洶的H1N1新流感,世衛組織採信,克流感是個很有效的藥物,流感病人服用克流感,可降低併發重症機會,所以宣導各國應大量儲備克流感。另方面,日本向來篤信克流感對流感療效,所以日本人吃掉全球克流感消耗量的百分之八十。

在這樣大環境下,一個日本醫師目睹許多有可能是克流感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如青少年精神異常、甚至於自殺等,希望能進一步確定克流感真正療效。他寫信給英國考科藍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希望他們檢視「健康成年人服用克流感,可以減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是否正確。考科藍是推動實證醫學的權威組織,而所謂實證醫學,是講求醫療行為必須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醫學。

考科藍組織首先全面檢視二十篇相關文獻,只有五篇研究具說服力。他們聯絡這五篇研究的主持人,只有三個回應考科藍的探詢。令人驚訝的是,當初研究的數據資料這三個主持人都拿不出來,而都在製造克流感的藥廠手上。無論如何,仔細分析這些文獻,克流感不能預防流感引發的重症,可是噁心的副作用很明顯。

「健康成年人服用克流感,可減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這結論的根據,僅止於一篇藥廠贊助的綜合分析。這篇綜合分析收集十篇文獻,而這十篇文獻不但都是藥廠贊助的,並且其中只有兩篇通過醫療同儕的專業檢驗、正式發表。未經發表的八篇文獻,檢視其內容並沒有參考價值。而正是這篇由廠商贊助的綜合分析,引導了世衛勸導各國大量儲備克流感。

考科藍組織的發現,發表在十二月份大英內科學會醫學雜誌上。該雜誌主編強調,這事件的意義其實超越了克流感是否有效的簡單層次,全世界對所有藥物的效果評估、規範、及促銷,整個流程系統都須慎重檢討。

講究科學根據的實證醫學,是目前醫學界大家都能接受的價值觀。然真正在臨床實務上,醫生們是否能夠慎思明辨,不以直覺或是想當然爾、來接受訊息,以避免給予病人不適當、弊多於利、甚至於可能有弊無利的處置,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多年來專注於流感的基礎與臨床醫學研究,追蹤相關文獻,早在八月間就曾透過感染科醫師的專業團體發表聲明,提醒大家克流感並非防治新流感的萬靈丹,試圖導正被誤導的觀念。政府防疫政策仍倚靠克流感為重要環節,在沒有有效藥物的情況下、寄望克流感或許可能發揮某種程度的功效,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對於輕症病患大量使用克流感所造成的醫療資源耗損、甚至於衛生主管機關誤認克流感是特效藥而法辦醫師,身為感染醫學的專業人員,實在不無遺憾。

Top

  行動參與:NGO團體呼籲政府 儘速解除海地對台灣的債務

發起團體:綠色陣線協會

海地名列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重債窮國」名單,早已是國際解除債務運動及人道援助團體的關注焦點,因此近年來分別獲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加拿大及巴黎俱樂部減債。此次震災後,前殖民母國法國更是高調向包括台灣等主要債權國家大力呼籲,要求迅速解除海地所有債務。

在去年7月,巴黎俱樂部(成員包括美、英、德、法、日本、俄羅斯等國)已經同意取消海地大部分債務。然而,海地的外債仍未全部解除,目前海地的8億9千1百萬美金債務中,除了有一半歸美洲開發銀行(Inter 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與IMF,另一半歸屬台灣與委內瑞拉所有。因此,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週籲請台灣及委內瑞拉協助免除海地的債務。

過去一週國際媒體針對解除海地外債的議題討論熱烈,更讓台灣與海地之間顯為人知的債務關係暴露在陽光之下。反觀國內在友邦海地震災之後的反應,外交部僅僅援助海地500萬美元,對於解除債務懵然不知,將錯過第一時間展現國際人道精神的時機。

海地是我國的友邦,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2004年人均GDP只有478美元,75%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下,卻又連續受到天災的重創,2008年初已因全球糧價高漲造成饑民暴動,同年夏天的四個颶風更摧毀了70%的農田。今年初海地在芮氏規模七的強震重創,預估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萬人,根據世界銀行估計,海地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恐減少逾15%。重重打擊讓原已坎坷的社會經濟發展路途蒙上陰影,更遑論擔負對外債務。

因此,我們聯合向政府鄭重建議,台灣必須積極回應國際社會要求解除海地外債的呼籲,立即無條件解除台灣對海地的債權,解除友邦的肩頭重擔,並且提供救災與重建援助,才是展現台灣國際風範以及穩固邦誼的正確做法。

現在就加入連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潘佳修‧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