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塔山自然實驗室

荒野保護協會 

 
  環評歷險記:從中科三期環評無效判決談起

Homi攝。
中科環評無效,后里居民要求停工。朱淑娟攝。

【相關連結】
行政槓上司法 法界:環署挑戰憲政體制
沈世宏:司法破壞環評體制
環署拒絕下令停工 農民怒斥
李根政:環評是認識問題的窗口
年前中科三期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引起軒然大波,由於行政體系與法界、環保團體對法院判決有各自解讀,甚至引發「憲政危機」的呼聲。姑且不論此判例對中科三期開發的影響,司法見解是個引子,本報更希望藉此讓讀者認識事件的核心──「環評制度」,從今起一連三天,將從文獻回顧與案例整理,剖析環評的本質,及其沉苛。

2010年初,環保署栽了個大跟斗,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的環評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未來中科若執意開發,必須重做環評。這雖是中央環保署第一次被撤銷環評,卻不是環評結論首度遭到質疑。早在2010年1月1日,喧騰多年的新店安康掩埋場,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精采內文

 
  環球360°:生物多樣性產業


作者:約翰‧艾爾金頓、詹妮弗‧碧玲格爾

隨著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到來,約翰‧艾爾金頓和詹妮弗‧碧玲格爾預見到各個公司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事業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主流政策、規劃以及預算中來。」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2010年,我們將採取多種措施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鼓勵企業、政府及個人採取行動降低世界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滅失。同時,我們的行動要快。長期以來,生物多樣性問題就像是後娘的孩子一樣,在各種環境問題中備受忽視。甚至一些國際巨頭企業的老總也認為,生物多樣性與他們的日常業務關係不大。當然,除非他們的運營對雨林、溫帶濕地、或者珊瑚礁造成了直接影響。例如:食品公司需要使用棕櫚油,棕櫚油的生產需要佔用大片的原始森林。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人類向自然爭取資源,超限利用問題爭議不斷;近日國際捕鯨委員會發表一份提案,擬准許重啟商業捕鯨。該委員會的商業捕鯨禁令自1986年實施後,一直維持至今。環保團體對此提案感到憤怒,並描述其為深具危險地退步回到20世紀的狀況,當時鯨魚被捕獵至幾乎滅絕。

是復育還是傷害?台灣在20年前為復育海岸,在彰化芳苑沿海栽植上千株紅樹林,隨著時間繁衍,愈長愈大片,造成海岸生態單調化等嚴重影響,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號召在植樹節期間,一起到海岸拔除外來種。台北縣城林溼地則是復育有成,自2009年10月完工後,陸續發現紅、白冠水雞和小水鴨等野生動物的芳蹤,入冬以後,更吸引了琵嘴鴨、羅文鴨、赤頸鴨等冬季候鳥到此過冬。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表示,2月在東沙環礁調查鳥種,發現棲息在黑龍江以北西伯利亞低海拔林緣地帶的稀客:紅喉鶲,令人驚艷。海管處統計在東沙島鳥類調查,已記錄231種鳥。

中國所謂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那裡的生產環境惡劣、隨處可見的農藥與化肥。但賣出的價格卻是普通食品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講究有機生活的時代,應該建立更嚴謹的有機制度審查才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16:選美皇后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她以前是個選美皇后,現在的她菸癮很大;站在海蜂號的後甲板上,緊張得不得了。她兩度轉過頭問我,「妳想有沒有人會看到我?」 我說,不會,不會。沒人在乎妳在這裡,起碼捕蝦人才不甩妳。 「經濟部的人會殺了我。我知道他們會......但我才不管。我不管!我受不了他們老對台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快來增加我們的工作機會!快把生意帶來我們這!老天!真是受不了!對了,給我根菸。妳有菸吧?」她又露出微笑,陽光撒在她的頭髮上。精采內文

 
   
  論壇:「正負2度C」台灣氣候變遷紀錄片錯誤教育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陳文茜小姐是大眾媒體界難得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媒體人,在她號召下,由台灣大企業老闆們贊助所拍攝的《正負2度C-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紀錄片在2010年2月22日首映,我看了後卻有所失望,覺得不是一部成功的環境教育影片,理由如下:

1.步調緩慢、節奏鬆散,過場冗長(尤其快結束前播放沒完沒了的世界各地風景照最莫名其妙)、剪接無力。 2.配樂單調。(恕我音樂美學修養不足)精采內文

 
 
   
 
環評歷險記:從中科三期環評無效判決談起(一)

本報2010年2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后里居民要求環署下令中科停工。朱淑娟攝編按:中科三期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引起喧然大波,行政體系與法界、環保團體對法院判決有各自解讀,甚至有引發「憲政危機」的呼聲。姑且不論此判例對中科開發的影響,司法見解是個引子,本報更希望藉此讓讀者認識事件的核心──「環評制度」,從今起一連三天,本報將從文獻回顧與案例整理,剖析環評的本質,及其沉苛。

2010年初,環保署栽了個大跟斗,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的環評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未來中科若執意開發,必須重做環評。這雖是中央環保署第一次被撤銷環評,卻不是環評結論首度遭到質疑。早在2010年1月1日,喧騰多年的新店安康掩埋場,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

環評制度的目的,依環評法第一條之規定,係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評估開發之可行性及減輕對策。環境影響評估往往是開發案許可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環保署認定通過,開發單位便可以開心進駐大興土木。而後續的環境監督責任,不一定能有效執行。

以六輕為例,隨然在環評決議附帶條件中註明必須每年繳交當地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不過六輕其實一直都沒有完成這部分責任,雖然沒有完成,但六輕僅需繳付罰款。而通過的開發案,犧牲的卻是當地居民的健康。

一階環評 缺乏民眾參與

翻開台灣環境運動史,似乎不論是水庫、高速公路、工業區、焚化爐或掩埋場,地方居民一定是反對到底。居民的反彈往往被視為「鄰避情結」(NIMBY,not in my backyard)的表現,亦即反對民眾的行動是自私自利、情緒化與非理性的。而共同聲援的環保團體,則被視為「為反對而反對」、「愛鳥比愛人多」等吃飽太閒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

但這些抗爭其實反映出環評程序中的瑕疵。參加過多次環評,地方居民代表在場上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要來這邊設XXX...,我們都不知道」,也就是大部分的開發案資訊公開嚴重不足,居民往往是家門口被貼上徵收公告或其他通知,才知道有這種開發案。

雖然一開始反抗或許是居民私利遭到侵佔而揭竿起義,但環境利益究竟是公利或私利卻難以切割,研究指出地方民眾在從事抗爭運動的過程中,也能夠轉而關心其他地區的環境議題,並從事對環境更為友善的行為。因此地方居民因議題結合,反而令地方發展有了無限可能。(陳俊隆,2008)

回到民眾參與的問題上。有研究指出居民與開發單位的衝突肇因於環評過程中「公民參與管道之欠缺」,環評法雖有民眾參與之制度,但第一階段審查中並無法律明文強制必須納入民眾參與程序,而環評案例進入二階之比例過低,因而更加限制人民實質參與環評程序之機會。(李素貞,1997)

環說書由開發單位撰寫  可信度引爭議

綜觀先進國家的環評制度,美、日所採環評制度中,都將居民意見納入環境影響說明書中,而美國更由非業者之公部門綜合資訊加以作成評估報告,且佐以嚴格之司法審查制度,因此報告內容將能獲得民眾信服。

反觀台灣的環評制度非但缺少民眾參與機制,環境影響說明書更是由開發單位提供,立基於「使開發案順利過關」而撰寫的環說書,客觀性的確令人質疑。這些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撰寫的環說書,可能因為內容不實而誤導環評委員。

關於環說書內容可信度,一項針對環評委員進行的問卷指出,環評委員認為環說書內容「通常避重就輕」、「每本環說書中談的保護措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未看到依不同開發案之強度、規模而有不同的做法。」而對於委員閱讀環說書時是否感覺預設立場,也有委員認為「既然開發單位要送案件,當然是希望過,否則為何要花錢做環評」。(李佳達,2009)

在缺乏民眾參與,同時由開發單位片面界定環評內容的環評機制中,也難怪多數審查委員對於現實狀況不夠了解,往往因誤導而做出誤判。但也就是為了彌補行政上不足之處,所以保留了民眾提起行政訴訟的空間。只是行政機關在面對司法判決時能否坦然面對,卻又是另一回事。

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環評審查結論後,目前審查結論已失效,其他機關因環評通過而後續核發之許可也面臨應否撤銷的問題,惟原開發許可處分屬違法之處分,並非自始確定無效之處分,從而此時並不構成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4條第1項所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境影響說明書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其經許可者,無效。」之情形,自亦無該法第22條所定開發單位違反第14條之處罰問題。環保署針對中科三期判決之回應

「日前傳出最高行政法院已判決環保署敗訴定讞,中科三期成立無效。國科會表示,該園區目前僅有友達和旭能光電投資設廠,國科會將等收到法院判決書後會同環保署提出因應策略,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則表示,判決結果需遵循,至於已進駐園區的廠商權益,政府也應考慮。目前政府相關部門正準備相關行政救濟,希望儘可能減少廠商不便,並減低對台灣國際招商形象的衝擊。」新聞來源

1994年12月環評法正式通過,被各界視為台灣環境運動的一大里程碑。2010年1月21日,最高法院判決撤銷中科三期七星基地之環評審查結論,或許也是環評法實行多年後,另一個里程碑。(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陳俊隆,2008,〈嶺南村村民反對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運動之策略分析〉,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2. 李素貞,1997,〈環境影響評估中民眾參與之檢討-以民國84、85年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

  3. 李佳達,2009,〈我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制度之實証分析。科技法律研究所〉,交通大學。

Top

  環球360°:生物多樣性產業
作者:約翰‧艾爾金頓(可持續性組織及飛魚星組織聯合創立者);詹妮弗‧碧玲格爾(可持續性組織客戶服務主管)

隨著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到來,約翰‧艾爾金頓和詹妮弗‧碧玲格爾預見到各個公司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事業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圖片來源:IUCN官網
 

「我們現在迫切得需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主流政策、規劃、以及預算中來。」

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2010年,我們將採取多種措施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鼓勵企業、政府、及個人採取行動降低世界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滅失。同時,我們的行動要快。

長期以來,生物多樣性問題就像是後娘的孩子一樣,在各種環境問題中備受忽視。甚至一些國際巨頭企業的老總也認為,生物多樣性與他們的日常業務關係不大。當然,除非他們的運營對雨林、溫帶濕地、或者珊瑚礁造成了直接影響。例如:食品公司需要使用棕櫚油,棕櫚油的生產需要佔用大片的原始森林。

大多數的企業領導都認為,物種和基因多樣性的保護是政府應該操心的事。他們這麼認為並沒有錯。但是,隨著生物物種衰減的證據不斷增多,人們開始越來越感覺到世界上很多地區存在著政府不作為的情況。因此,企業將面臨著臨危受命的風險。

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將重點關注企業及他們的供應鏈,並將其看做是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因素。然而,面對著這樣一個不知摧毀了多少歷史文明的挑戰,或許我們更應該將企業和他們的供應鏈看做是為數不多的有能力提出全新的、創造性解決方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為什麼對於企業以及他們的主管部門而言,生物多樣性值得他們的關注,以及為什麼這一問題勢必將會引起人們的重視。

有證據顯示,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全面銳減的局面。例如,從2000年開始,森林面積便以每年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減少;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加勒比海海底珊瑚平均覆蓋率已經從50%下降到10%;在過去的20年裡,已有35%的紅樹林消失。一項從1970年延續到2000年,覆蓋了3000多個野生物種的調查顯示,物種平均豐度持續下降了40%。其中,內陸水生物種減少了50%,而內陸及海洋物種則減少了30%。

如果這世上有一個地球董事會的話,那麼,它所面臨的將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及相關自然資本以超過以往一千倍的速度銳減的局面。即便是在一個次貸橫行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面對這些趨勢的時候,也不禁會感到一絲憂慮。確實,我們現在迫切地需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主流政策、規劃、以及預算中來。

儘管私營部門已經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業界對這些趨勢以及行動的反應卻非常複雜。石油、天然氣、以及礦業等「大腳」行業由於對地貌所造成的顯而易見的直接影響,並且出於其維持運營的需要,早已將生物多樣性提上了議事日程。因此,貝殼牌等公司不僅在生物多樣性評估上投入大筆資金,並且,最近他們還投資進行生物多樣性抵消。

無獨有偶,由於購買生長在曾經是雨林地區的牛肉,並且最近還以產自亞馬遜地區的大豆作為雞飼料等原因,麥當勞受到了人們的抵制。食品生產企業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這些案例都有助於促進農業管理的更好發展,從而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儘管這些技術推廣的速度還不夠快。

在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籌備階段,一些政府及業界領導人都認可了這樣一種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氣候變化工作可以推動對自然棲息地在調節碳迴圈、培養生態復原能力及經濟復原能力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重新評估。然而,儘管可持續性領域的專家一致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是當務之急(據2009年可持續性組織和全球掃描兩家調查機構針對將近1,700名各領域的專家所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82%的專家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非常緊急或者比較緊急的任務)。然而,在企業看來,生物多樣性似乎是無足輕重。

具體說來,2006年報導關於可持續性的前50家企業中,我們發現只有三家公司清晰地從財務角度將生物多樣性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議題進行了提及。美國的醫療保健公司強生公司是個明顯的例外,他們已經承諾今年在其所有的分支機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並且同哈佛大學合作來證明人類的健康依賴於生物多樣性。

在一些項目中,我們也找到了樂觀的理由。例如:由位於日內瓦的企業聯盟-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與美國的智囊機構-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于2008年聯合發佈的《企業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為公司經理提供了一套用於識別與管理由於依賴或影響生態系統而導致的風險和機遇的方法。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的工具也不斷地湧現出來。最新的工具是WBCSD的《生態評估措施》,它可以將生態系統的風險和機遇量化,從而進一步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植入到現有的財務計畫工具和商業計畫工具中去。這一工具正在10到15家WBCSD的成員公司進行實地測試,測試結果將于明年公佈。

從長遠來看,我們有希望看到一批新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投資商湧現出來,推動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的發展,同時更至關重要的是,促進新的市場規範的發展。比方說,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已經跟美孚石油公司就開發海藻生物燃料簽署了一份價值6億美元(合41億人民幣)的合同,他在大海中搜尋可以用於製造氫氣並進行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基因的努力由此變得更加令人關注。另外,雅尼娜‧拜紐什所做的仿生學方面的研究本身就可以作為一部小說的章節而大書特書,更可能為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的管理體系提供革命性的觀點。

圖片來源: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官網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2月22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國際捕鯨委員會重起商業捕鯨
 

摘譯自2010年2月22日,ENS英國,劍橋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說:日本捕鯨船甲板上的小鬚鯨;圖片來源:日本鯨類研究機構

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未來行動小組」於22日發表一份提案,擬准許重啟商業捕鯨。該委員會的商業捕鯨禁令自1986年實施後,一直維持至今。這次妥協目的是要解決捕鯨委員會內,反對商業捕鯨與想要捕殺鯨魚的成員國之間長期僵持的協商進程。

「未來行動小組」的這份「共識決策」草案將允許目前依條約中「研究」條款捕鯨的少數國家,未來在所提議的管理機制下進行獵捕。這些國家分別為日本、挪威、冰島與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其在一年期間共捕殺約1500隻鯨魚。原住民維生性質的捕鯨則亦將獲准持續進行。

這份草案讓捕鯨委員會的88個成員國均得以在委員會管制下從事捕鯨。現階段,對於依條約中異議/保留條款進行捕鯨,或依特別許可而進行捕鯨,亦即所謂的「研究捕鯨」行為,國際捕鯨委員會都沒有任何管制。

提案中設置有捕捉限額,在10年期間「保持在永續程度」,雖然這些額度的大部份並未在草案文件中載明,但都被標註「將待決定」。草案中解釋,捕獲量將會自現在的水準「大幅度」減少。

捕鯨委員會提案說明,共識決策的基本要素是委員會將會「關注在回復鯨魚消退的產量,並針對重要議題採取行動,如混獲、氣候變遷與其他環境威脅」。

環保團體對此提案感到憤怒;國際綠色和平組織阿姆斯特丹辦公室22日呼籲成員國要斷然拒絕提案,並描述其為深具危險地退步回到20世紀的狀況,當時鯨魚被捕獵至幾乎滅絕。

綠色和平反捕鯨行動主任約翰‧佛里茨爾(John Frizell)說:「這項提案鼓勵了日本這幾十年來,在國際捕鯨委員會與南大洋鯨魚禁捕區中理應受譴責的行為。」

「我們身處在捕鯨與海洋保育的重要交會點,」佛里茨爾說:「重啟商業捕鯨將不僅會是鯨魚的災難,還會為國際海洋保育工作帶來震盪,讓其他快速減少的物種,如鮪魚和鯊魚,其保護工作的難度更是大大提高。」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部物種計畫經理溫蒂‧艾略特(Wendy Elliott)表示:「世界上若是有單一個地方應當受到完全保護,那就是南大洋。我們需要的是使南大洋一切的捕鯨活動消失,包括日本以『科學研究』粗糙掩飾的商業捕鯨。」

「然而現在這個協議草案,可能讓日本甚至更容易在生態獨特地區持續補鯨。」艾略特說道。

捕鯨委員會小組成員國將在3月份開會時,就此共識決策草案進行討論。而提案是否將被採行,將是在委員會下次的全員會議中討論,時間是在6月,於摩洛哥阿加迪爾(Agadir)舉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紅樹林蔓生搶地盤 環盟發起剷除
摘錄自2010年2月23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20年前政府為復育海岸,在彰化芳苑沿海一帶的泥質潮間灘地栽植上千株紅樹林,隨著時間繁衍,盤根錯結,愈長愈大片,阻塞排水溝,也造成土壤酸化、透氧層減少,造成海岸生態單調化,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號召在植樹節期間,一起到海岸拔除外來種。 彰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彰化海岸擁有台灣最大的泥質潮間灘地,長達5公里以上的潮間帶,是最天然的護堤,足以吸附大海浪。泥濘土中豐富的有機物質孕育底棲生物與水鳥生態資源,但栽植紅樹林以後,卻一點一滴的改變原來的生態。 蔡嘉陽表示,紅樹林一直被認為是海岸保護植物復育的重要指標物種,但海岸有自己的生態功能和結構,未加評估,隨意到處栽植,反而造成破壞;紅樹林沒有錯,錯在被刻意種在原來沒有紅樹林的地方。 彰縣環保聯盟號召在植樹節在植樹節期間舉辦拔紅樹林幼苗,以宣導正確的植樹活動,保護台灣的泥質潮間帶國寶級溼地。洽詢專線:(04)776-4467。

Top

 
 
  北縣溼地復育有成 野生動物現芳蹤

摘錄自2010年2月23日台灣新生報北縣報導

北縣溼地復育有成,城林溼地自2009年10月完工後,陸續發現了紅、白冠水雞和小水鴨等野生動物的芳蹤,入冬以後,更吸引了琵鴨嘴、羅文鴨、赤頸鴨等冬季候鳥到此過冬。 北縣環保局表示,城林溼地佔地26.5公頃,是將過去大漢溪中游右岸舊稱「沛陂」的殘存水域及次生林所構成的高低灘地重新整頓,整頓後可協助處理土城工業區生活污水,預計每日可處理16,500公噸污水,處理過的水將可用作植栽澆灌、灑掃或回注大漢溪河川基流水量。 北縣環保局強調,城林溼地現地共架設了5支太陽能供電的監控攝影機,民眾只要在家上網進入環保局網站,就可即時觀看了解城林溼地的現況!

Top

 
 
  東沙環礁 紅喉鶲現蹤跡

摘錄自2010年2月23日聯合報高雄報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23日)表示,2月在東沙環礁調查鳥種,發現稀客紅喉鶲,令人驚艷。 海管處表示,紅喉鶲成鳥體長約12公分,主要棲息在黑龍江以北西伯利亞低海拔林緣地帶,冬季遷移至大陸東南沿海及中南半島地區,紅喉鶲去年底就在東沙現身,但因距離遠不易拍攝,這次總算留下鏡頭,影像清楚。 海管處統計在東沙島鳥類調查,已記錄231種鳥。

Top

 
 
  中國「有機食品」大騙局揭祕

摘錄自2010年2月22日大紀元報導

在中國所謂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那裡的生產環境惡劣;隨處可見的農藥與化肥。但賣出的價格卻是普通食品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據中國《科學新聞》報導,中國超市裡那些標價比同類普通食品高出數倍、數十倍的貼著「有機產品」標籤的蔬菜、水果以及肉類和雞蛋,或許跟普通同類產品以同樣的流程、和在類似的環境中產出,差別僅僅在於一個標籤。

1月19日,位於北京大興區的留民營村,空氣中瀰漫著奇臭無比的雞糞味道,很濃很濃。一年四季都是這個味兒,村子裡的居民說,他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環境。但奇臭的留民營村卻被賦予了眾多美譽:「全球環保五百佳」「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中國綠色村莊」,等等。 該村有800多人,2008年全村工農業產值卻達2.05億,人均收入1萬5千元。 北京青圃園菜蔬有限公司(青圃園)發展有機蔬菜基地500畝,產品銷往京津兩地24家大型超市及機關團體。據其介紹,幾十個大棚每年能生產4千噸左右的有機蔬菜,占據著整個北京有機蔬菜市場50%左右的市場份額。每天都會有3噸左右的蔬菜從這裡運往家樂福、沃爾瑪等市區超市。 廠房外整齊分佈的大棚便是青圃園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但在青圃園大約40多棟大棚內,隨處可見的是多菌靈等各種農藥,有的包裝袋還沒有開封。青圃園一辦公人員透露,蟲子多的時候,他們會用一些農藥。同時,留民營村一位農民說:「只要看不見,他們一樣用化肥,都是價格不菲的好複合肥,200多元一袋。在植物生長的關鍵期還用尿素。」 在位於北京昌平小湯山百年綠源有機種植園(百年綠源)和金六環農業園(金六環)基地大棚內,也發現了一些農藥和化肥。百年綠源市場部經理王鵬飛就此問題3次拒絕回答。然而,百年綠源一種植工人卻給出了答案:「蔬菜起蟲子很普遍,夏天長了蟲子,有時就用手拿,但也會用低毒農藥。 」

Top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16:選美皇后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她以前是個選美皇后,現在的她菸癮很大;站在海蜂號的後甲板上,緊張得不得了。她兩度轉過頭問我,「妳想有沒有人會看到我?」

我說,不會,不會。沒人在乎妳在這裡,起碼捕蝦人才不甩妳。

「經濟部的人會殺了我。我知道他們會......但我才不管。我不管!我受不了他們老對台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快來增加我們的工作機會!快把生意帶來我們這!老天!真是受不了!對了,給我根菸。妳有菸吧?」她又露出微笑,陽光撒在她的頭髮上。

我說,她真有種。很多人在街上見到我都會換邊走,還有個女人一看到我就把咖啡店的門甩上。

「喔,我比那些人勇敢多了。不曉得為什麼,我就是能對賴瑞羅賓森局長有話直說。一天晚上我跟他聊到,經濟部幫台塑董事長舉行宴會,說是彌補環境保護協會給他們開罰......我說,『這是幹嘛?他們是活該好不好,看在老天的份上!』況且,我聽說王董事長帶了一大批台灣記者,要來見識見識他那寶貝似的工廠。真是可笑!荒謬!」

「妳有沒有想過對賴瑞說話更直點?」

「喔!當然不可能。」她說。「別把我扯進去。我只是來透露一點小道消息......況且,總得有人去破壞賴瑞的商會晚宴。」

她又待了二十分鐘才走,留下一屋子溫暖;我相信,她不管在哪都這麼精力充沛,只可惜她沒意願成為我們一員。她離開之後,我走到漁屋打給布雷朋,告訴他有關董事長晚宴的事,還說我要到會場外去示威。總要有人讓台灣記者知道實情,而不是只知道台塑的說法。

布雷朋並不開心。「黛安,我做得還不夠嗎?對他們提告還不夠嗎?何必搞這些額外的東西呢?」

「這又不是針對你,布雷朋!而是這個國家竟然歡迎這些人來污染!搞得一副他是大明星的樣子,還從台灣帶來大批媒體!那是怎樣?搞不好他又想在台灣蓋化學工廠。」

「哎,看來妳是不會聽我的,但我想,等到妳準備要出獄的時候,會記得打通電話給妳的律師吧?妳這位老律師朋友到時候會有點用處吧?」

「大概吧。我可能還會打給瑞克。」

「喔,去妳的,那就打給他吧,瑞克也該做點事了,別光是唸我只會做律師,成不了活動份子。他不就這樣跟妳說?」

「瑞克是說你律師做得很好。」

「喔,還用說。」

我花了一整個下午才連絡上瑞克。我告訴他台灣記者要來,還有拉瓦卡灣要辦宴會的事。瑞克說他今天早上也發生很有趣的事。王董事長可不只要帶台灣記者來德州,還有三十多個台灣政府官員要來。

「看來,王董事長希望能趁機爭取台灣人支持,好蓋他們那七百萬美元的建廠計畫。上次他要在台灣蓋工廠時,很多當地農民都氣得像發狂的大黃蜂,最後計畫胎死腹中。那位董事長大概是以為局勢改變了。今天早上我才跟一個台灣人聊過,他說如果建廠計畫成功,台灣的化學廢料會比現在多出一點三倍,但明明現在的廢料量就已經負荷不了!或許董事長覺得,只要讓村民和政府看看德州工廠有多美好,就能夠說服他們。」

瑞克說,要去經濟部宴會示威的事他幫不上忙,但如果我是去休士頓,他至少可以幫我收集台灣官員的相關消息。這些官員都會從夏威夷轉機來的。他還可以帶我去跟某個人聊聊,說那人設了一個台灣人協會,加入的都是些被台灣限制入境的人。

於是我做了件從沒有幹過的事。我開上高速公路,一路開到休士頓;這條高速公路途經化學工廠、煉油廠和各種貯放槽、塔樓、管線,全都穿越休士頓運河,不知要通往哪去。貯放槽、化學工廠、管線,接二連三製造出液體和奇怪的化學物質,一下交給休士頓運河上的駁船運輸,一下又由公路上上下下行駛的十八輪大卡車載送。我開上水泥匝道,進入十線道的寬敞公路系統;公路上塞滿了載著氨水、氧化乙烯、氫硫化物、光氣和二氧化氮的卡車;油箱不斷冒煙,甚至還飄進我的窗裡,煙的氣味染上我的臉頰,彷彿臉頰本來就有這種味道。

跟瑞克碰面後,我們往反方向開過六個匝道出口,前往簡忠松的辦公室。他開了間工程公司,說自己生意還不錯,不過他真正的工作是為台灣同胞謀福利。

「難道不該這樣嗎?」他看著我說道。「妳也不會因為來休士頓或華盛頓,就忘了妳的漁民同胞。我也是一樣。但我可能再也回不了台灣,就因為我曾經是個異議份子,政府就永遠不肯發給我簽證。不過,這對我台灣人的身分沒有任何影響。」他聳聳肩,緩緩地點個頭,收起笑容。「啊,哎......瑞克先生也是在休士頓奮戰,所以我想我也可以在休士頓奮戰。」

有一大群流放國外的台灣人,為了家鄉的環境而戰,簡先生只不過是其中一個。他的協會也關注台塑和王永慶在台灣造成嚴重污染的議題。

「蓋個沒完沒了!王董事長買地蓋工廠,然後買地蓋工廠,接著又買地蓋下一間工廠。他在紐澤西有豪宅,跟台灣離得遠遠的,他哪裡在乎台灣受不受污染?他在台灣的那座新廠,每年會排放幾百噸毒素到空氣跟水裡去,但他哪裡會管?實在是太危險了。幾年前,有個工程師只是為了點根菸,地下污水飄上來的水蒸氣竟然就爆炸了,身上百分之八十五的皮膚都燒傷了。」

那樣的意外並不令人意外。台灣沒有保護人民的地下水污染條例,沒有任何保護水源的法規。高雄後勁鄉地下水的油污含量,整整是美國標準的六千倍!

「妳現在可知道我們幹嘛這麼擔心了吧?台灣真的受夠了!生產夠多、污染也有夠多!」

「我還以為是鄉民把王董事長趕跑了。」

「他們是把他趕跑了啊!」他答道。「宜蘭居民挺身抗議,縣長也嚴厲譴責台塑。王董事長才選擇撤退,把生意帶到中國大陸,台灣政府這就慌了,口口聲聲保證會幫董事長找到新的廠址。」

簡先生一臉抱歉,對著窗戶揮動雙手,「現在這位董事長進到你們的世界,踏上你們的德州街頭,真的是太糟糕了。」(明日待續)

※ 想閱讀更多內容?請點此連結
※ 本文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

Top

 
 
  論壇:「正負2度C」台灣氣候變遷紀錄片錯誤教育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圖片來源:正負2度c官網

陳文茜小姐是大眾媒體界難得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媒體人,在她號召下,由台灣大企業老闆們贊助所拍攝的《正負2度C-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紀錄片在2010年2月22日首映,我看了後卻有所失望,覺得不是一部成功的環境教育影片,理由如下:

1.步調緩慢、節奏鬆散,過場冗長(尤其快結束前播放沒完沒了的世界各地風景照最莫名其妙)、剪接無力。
2.配樂單調。(恕我音樂美學修養不足)
3.在《練習曲》一片已看過胡德夫在海邊彈鋼琴唱歌當結尾(《練習取》唱的是「太平洋的風」,這裡唱的是「美麗島」),同樣的表現手法又來一次,因此感動成分已降低。
4.錯字不少,至少已有三處:度假寫成「渡假」;末日會來「得」多快寫成末日會來「的」多快;歷史「紀錄」寫成歷史「記錄」。(註:「記錄」是動詞,正在著手登寫;「紀錄」是名詞,歷史資料。例如「調查記錄鳥類資源」是指一邊調查鳥類資料一邊記錄下來,是動作,所以用動詞型態;如果寫「鳥類資源調查紀錄」就是指曾經經過調查並登錄的鳥類資料,已經是歷史資料,所以用名詞型態。)
5.看到最後,沒有告訴觀眾或企業可以從自身做什麼,反而只有唯一訴求,要將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然後要觀眾一人一信寫到總統府說:「我們要平平安安長大」,於是,整部片子看下來沒有人會覺得氣候變遷跟自己的生活習慣有關、跟自己的消費習性有關,更沒有人會覺得跟大企業的耗用環境資源有關,完全忽略了全民與企業責任,教壞民眾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政府。那些看完影片會寫信給總統說「我們要平平安安長大」的人,有多少人是常在汽車迨速時開冷氣等人而不知熄火?有多人永遠開著電腦而不關機?有多少人仍舊大魚大肉不知畜牧業及漁業已經對地球造成多大負擔?這些人看完這影片知道要有所改變嗎?「改變」除了政府,更應該是全民與企業的責任。沒有人可以閃得了個別的責任,也沒有一個政府可以一肩扛起所有氣候變遷的責任。但這部影片,卻讓觀眾以為責任只在政府,不在個人。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些大企業家願意捐款贊助製作這部影片,因為它以環境議題為包裝的糖衣,卻灌輸大眾與企業無責的思想於無形。

喔,我要強調,我不是對「要將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這件事有意見,我絕對贊成政府要積極面對氣候變遷問題並採取強力措施,但不應該在看完一部環境教育影片後,卻只將環境責任矛頭指向政府,而忽略了「偉大力量」的人民與企業。

這些是第一次看完該影片的簡單感想,因為是看電視,無法重複看個仔細,否則一定有更多感想。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賴鵬智的野FUN特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