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3.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盟彰化分會
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阿帕拉契山徑協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台塑仁武廠不能排除擴大污染 不停工何以服人


照片取自工業局網站

【相關連結】
台塑仁武廠超標30萬倍 民間要求停工清查

台塑仁武廠污染 恐成RCA第二

台塑仁武廠 地下水毒物超標30萬倍
全國含氯溶劑工廠 環保署首次進行調查
環保署檢測台塑仁武廠已確定進一步公告仁武廠為污染整治場址,不過環保署至今不能保證仁武廠不會擴大或減輕污染,但卻不願意依法勒令仁武廠停工。又跟中科三期官司一樣,引發包庇財團之議。

環保署願意挑戰營運中工廠,而且還找上中油、台塑這種政經實力雄厚的財團,值得肯定。但既然有此決心,在掌握重大污染後,更應該以更嚴格的標準處置,畢竟這些財團長期享盡政府的優惠(還賠上全民的血汗),要求財團善盡社會責任(至少不要製造污染毒害別人)並不為過。精采內文

 
 
  綠眼睛看地球:《海豚灣》告訴你 


作者:黃雋

《海豚灣》(The Cove),如果不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話,我不會知道原來自己極有可能也在血腥裡頭。片中最讓人驚訝的並不是殺海豚,而是海豚產業如何深入全球各地,當我們在海洋館看美麗的海豚跳躍時,事實上這隻海豚或許是踩著2000的同伴的屍體,被選秀相中才活下來。而或許我購買的門票,就支助了一隻15萬美元,一年可以有300萬美元(1億台幣)「營業額」的日本太地町海邊屠殺海豚的慣例(慣例並非傳統),這就是全球化驚人的事實,叫人不參與也難,卻叫人知道時不得不羞愧而無以自容。

好吧,我也很不願意,搞的這般血腥。因此在寫這一篇文章時,盡量想避免去寫日本為屠殺海豚之國,或是因此討厭日本人等等的虛浮說法。事實上,雖然電影中的確點出日本為補鯨豚之國,但絕大多數日本人卻不知情自己的國家正在進行此種政策。畢竟,人類目前的文明根本上是建構在壓迫別的物種之上,僅僅去看太地町海豚灣單一事件,僅由影片聚焦看日本,而忽略世界200年以來的東西方補鯨業的交替,某種程度上也太過鄉愿。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治理需求甚切,23日於營建署召開公聽會。最新版《海岸法》草案於2008年5月5日送請立法院審議,至今仍「躺在立法院」無人聞問。營建署委託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研擬子法,內容主要包括海岸地區土地之整體規劃、海岸地區資源保護、海岸防護、海岸地區之利用管理四個部份之具體規範。在南韓,河川整治批評聲浪高,總統李明博力促加強宣導,呼籲政府部門積極宣導預計耗資190億美元的大型河川整治計畫,藉以平息外界的強大批評聲浪。 許多人則認為此計畫可能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沙塵暴來襲,對空氣品質及民眾呼吸道造成嚴重危害,國立海洋大學最近研究資料卻顯示,沙塵暴所挾帶的微量元素,會加速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長,提供海洋藻類重要養分。保育物種,事不宜遲。國際濱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代表,將針對南美芳香樹種的貿易管制。貿易管制將在90天後生效,管制的樹種為阿根廷的維拉木(Bulnesia sarmientoi)與巴西的花梨木(Aniba rosaeodora Ducke)。

人民健康是國家要務,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為解決兒童肥胖問題,日前向「可口可樂」、「卡夫食品」等龍頭業者喊話,呼籲徹底檢討製造以及行銷的方式, 使用較健康的低糖低脂、少鹽配方,並減少對兒童行銷垃圾食品。「百事可樂公司」回應蜜雪兒減鈉減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灣還能繼續對碳上癮 ?


作者:張雅惇(研究生)

豎立在波羅的海的離岸風機 相信對全球經濟或產業發展稍有留心的讀者會發現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不管其本業為何,都將其注意力轉往低碳概念。不論這些企業的母國,是否對低碳社會有長遠的配套政策,這些企業在擘劃未來5年、10年的藍圖裡,都已將低碳從公關意義上的應然,全面轉變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要件。揹負股東利益的企業如此,何況是揹負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國家?

夢幻政策的確實實踐

【±2℃】映後,陳文茜在蘋果日報上的個人專欄補註:「其實我們個人公德騎單車一年,也抵消不了火力發電廠一天的排碳量。台灣在二氧化碳排放項目上,最核心的議題是火力發電,它佔台灣總體能源76.8%,也因此使台灣人均排碳高居世界前十名。」(*1)

感謝名嘴們的推波助瀾,我們越來越常在電視上,看到新聞主播介紹丹麥或德國等先進國家的夢幻低碳政策;先進國家或許之所以先進,推敲其歷史發展過程,也只是整個社會堅定地朝向自認為正確的道路前進罷了。而且,事後諸葛的,他們走對了。 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