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中科三期環境監測不足 專家建議多遭回絕


中科放流水監測不足,影響灌溉水與飲用水安全。照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相關連結】
后里農民:污染鋪天蓋地 人民何以為家?

中科三期環評案的老農們也需要白冰冰

健康風險評估的侷限性
何來「可接受之風險」?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結論遭法院撤銷後並未停工,環保署仍依原環評決議持續召開「環評結論監督會議」。昨(31)日的會議中,監督委員警告,現行排放監測項目、頻率仍不足,應改善以保障中部民眾健康。中科管理局多以「環評決議未要求」、已「依法行政」回應。專家認為此心態不可取,不合乎「環評精神」。

監督委員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郭崇義以書面資料表示,中科管理局在環境監測項目及頻率符合「環評結論」,但監測頻率為每季一次,無法反映出園區空污排放對環境大氣的影響。在放流水監控方面,因后里基地排放水體仍有供民眾灌溉用,因此監督委員建議導電度與氨、氮過高的問題仍須正視,包括從源頭機台排放污染物管理著手。包括環保署水保處在內的幾位與會者意見,都對於中管局提供的數據不精準、不完整要求改善。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低碳城市的驚人之舉

 

作者:李泰格(北京環境與科學記者)

中國南昌一棟僅十餘年歷史的大酒店被拆除重建,李泰格認為這有悖當地政府提出低碳發展的承諾。          

爆破一座四星級酒店的時間,只需要8秒鐘。號稱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南昌,做出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2月6日,投入使用僅十餘年的五湖大酒店,在一聲轟然巨響中倒下。五湖大酒店曾經被譽為南昌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有22層,高約86米,於1997年投入使用。2007年7月,五湖大酒店被整體轉讓給香港的凱美集團。凱美遂計畫將其加高為25層,到90多米,並按照五星級酒店的標準進行內部改造。但凱美後來又改變了主意...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175個締約國的代表們,3月25日結束了為期兩週的會議,會議中最大的輸家是鯊魚、大西洋黑鮪、珊瑚與北極熊,海洋物種危機依舊。聯合國瀕危物種貿易會議則同意對犀牛、老虎與波紋唇魚提供更好的保護。自然保育的重要性雖然不言可喻,但面臨經濟開發壓力,保育力量依然節節敗退,台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30日兩岸海洋學者針對海洋保護區進行討論,其中瀕危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雖獲重視,但可能仍不敵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等開發壓力,面臨絕種危機。台灣海洋問題重重,永續漁業是一例,特別是鮪魚捕撈,在保育聲浪下需要妥善處理。但最嚴重的問題仍是工業對海洋的破壞,如今最受威脅的則是彰化沿海濕地。29日環保署召開首次《海峽兩岸海洋論壇》,希望透過交流加強海洋保護政策,當務之急是建置完整法令並確切落實

喧騰一時的「氣候門」事件,英國國會調查全球頂尖氣候研究機構陷入的醜聞疑雲,近日公佈的結果,大致還給爭議中遭指控的科學家一個清白。另外,纏訟半世紀的日本水俁病終於和解落幕。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因工業水銀廢料污染而罹病的2100名被害原告團,於3月29日日本政府、熊本縣政府達成和解協議。國家及地方政府同意一次性支付每名疑似被害人210萬日圓救濟金(約合台幣72萬元)。反觀台灣的RCA事件,何時才能達到真正執行正義?是不是還要半個世紀、甚至更久?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如果有一天,我們離棄了土地,還會剩下什麼?


作者:晁瑞光

故事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上茄苳地區,這裡位於無米樂地區北邊不到5公里,在省道旁,依稀可以看到一間砂石場,場內砂石雪白,不像是普通的石頭。當高雄的廢爐渣事件正報得嚴重的時候,報紙刊出了後壁地區也有農田遭污染,就這樣循著報紙寫的,問路上遇到的農民,找到了污染的農田,就在這個砂石場後面。透過關係,我們進了砂石場參觀,取了地面白色的粉末,砂石粒料,以及後區靠近稻田邊的灰白色及土黃色污泥等樣品回來檢測,業者說這都是政府許可的東西,怎麼會有問題?精采內文

 
   
  .
 
中科三期環境監測不足 專家建議多遭回絕

本報2010年4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環評結論遭法院撤銷後並未停工,環保署仍依原環評決議持續召開「環評結論監督會議」。昨(31)日的會議中,監督委員警告,現行排放監測項目、頻率仍不足,應改善以保障中部民眾健康。中科管理局多以「環評決議未要求」、已「依法行政」回應。專家認為此心態不可取,不合乎「環評精神」。

空氣檢測項目與頻率應增加

監督委員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郭崇義以書面資料表示,中科管理局在環境監測項目及頻率符合「環評結論」,但監測頻率為每季一次,無法反映出園區空污排放對環境大氣的影響,監測頻率宜大幅增加。

此外,檢測項目應改為懸浮微粒(PM10)以及細懸浮微粒(PM2.5)之分析,而非總懸浮微粒(TSP)。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陳鴻烈表示,PM10進入呼吸道、PM2.5則是進入肺部,如果重視中區民眾的健康,兩者都可監測,並不衝突。

對此中科回應,改為細粒狀PM10以及PM2.5採集濾紙所檢驗出之測值濃度,勢必將減少,甚至可能低於偵測極限濃度,反而無法得知監測數據以進行趨勢變化比較,堅持不調整。

朝陽科大環工系教授林盛隆表示,雖然原環評決議僅提出PM10監測項目,但如果有需要也應該加上其他的檢測方式,而不是只一味地回以依法行政,這不是環評精神。

放流水檢測項目不足 測點避重就輕

在放流水監控方面,因后里基地排放水體仍有供民眾灌溉用,因此監督委員建議導電度與氨、氮過高的問題仍須正視,包括從源頭機台排放污染物管理著手。此外,放流水只做一般性分析並不足夠,缺乏科學園區有毒、有機溶劑、重金屬、NH4+、TN、TP等物質的監測。

另工廠內部雖著手改善導電度問題但導電度仍過高,專管排放仍屬必須之方案,但目前專管埋放於地下,且通過泉水區,這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地下水,恐有受污染之虞。監督委員后里居民陳欽全建議,應將專管引入大甲溪。

陳欽全指出,中科管理局資料作假,流放水導電度過高,並說檢驗地點選在牛稠坑溝與大甲溪匯流之下7公里,檢測當然會過。

包括環保署水保處在內的幾位與會者意見,都對於中管局提供的數據不精準、不完整要求改善。水保處對營運期地面水監測結果對照監測數據,曾有懸浮固體濃度超過每公升300豪克(300mg/L)的情形,質疑污染源非僅生活污水。

農委會技正梁秋萍認為,中科三期對於農民表達的意見,有些雖非一開始就存在的問題,仍要解決。工研院能環所周珊珊也認為,現在還有機會改善放流水氨、氮質含量,一但完工就沒機會了。

中科管理局代表回應,環評決議並沒有要求放流水氨氮檢測,基於友善環境會列入考慮,但目前已無興建工程,問題應不存在。

委員:保障飲用水質 鯉魚潭淨水廠應加蓋

對於鯉魚潭淨水廠加蓋的建議,中科一口回絕。

中科管理局表示,高科技製程均設於無塵室內,無直接逸散置大氣中之情形;而針對一般煙囪及一般排氣管道進行採樣分析的結果,認為在正常營運排放量下,所有化學物質溶解於飲用水中後的致癌風險低於百萬分之一,因此認為「不需要加蓋」。

由於中科針對煙囪採樣進行的分析,是引用5年氣候資料做模擬,弘光科技大學工業安全衛生系助理教授陳秀玲表示,僅根據5年的氣候資料,風險有被稀釋的可能。此外,監測項目要依據有毒物質之清單,否則沒有意義。

東海大學環工系副教授張瓊芬委員也指出,基於風險及心理因素,鯉魚潭淨水廠應加蓋。

林盛隆指出,總結來看,中科管理局的資料「只給點」,無法預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陳鴻烈則提醒開發單位應重視居民的抱怨,並應將處理過程詳細紀錄。

不過,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的環評結論定位不明,環評監督會議對居民健康、環境風險把關的效力,仍是個問號。

Top

  透視中國環境:低碳城市的驚人之舉

作者:李泰格(北京環境與科學記者)

中國南昌一棟僅十餘年歷史的大酒店被拆除重建,李泰格認為這有悖當地政府提出低碳發展的承諾。

「五湖大酒店的推倒重建,也意味著大量能源的無謂消耗。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行為。」圖片來源:莲花王子新浪博客

爆破一座四星級酒店的時間,只需要8秒鐘。號稱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南昌,做出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2月6日,投入使用僅十餘年的五湖大酒店,在一聲轟然巨響中倒下。

五湖大酒店曾經被譽為南昌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有22層,高約86米,於1997年投入使用。2007年7月,五湖大酒店被整體轉讓給香港的凱美集團。凱美遂計畫將其加高為25層,到90多米,並按照五星級酒店的標準進行內部改造。

但凱美後來又改變了主意。南昌當地媒體《資訊日報》去年11月19日援引南昌市城鄉規劃局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改造方案獲批後,凱美集團又擔心加高後地基下沉帶來安全隱患,自己推翻了。於是,凱美集團遞交新方案,提出拆除酒店大樓,原址重建25層的新酒店大樓,同時建一座6層的副樓。而南昌市政府部門也在去年11月上旬正式下達「抄告單」,同意拆除重建。

五湖大酒店將拆掉重建的消息被披露後,有公眾對此事提出質疑:「南昌市的哪家酒店有它的環境好?還拆什麼拆,極大的浪費!」「希望在方案實施前,進行審計和監督。」但酒店最終還是被爆破,而公眾也很難瞭解其中的內幕。

酒店的建築品質本身,應該沒有大的問題。如果酒店的建築品質不過關,凱美當初怎麼會有加高為25層的念頭?而負責爆破的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學院薛峰松教授也對媒體表示,「房子修得很牢靠」。

關於這次驚天動地的爆炸拆除,凱美集團方面的負責人祈小行給出的說法是,酒店在結構和功能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光靠修補和加固的話,達不到加高的要求。

就25層的五星級酒店標準而言,五湖大酒店或許的確達不到要求。但當初設計的畢竟是22層的四星級酒店,為什麼非要「霸王硬上弓」,變成25層的五星級酒店呢?

看起來,凱美是一個行事古怪的公司。更加古怪的是,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竟然順從了凱美。難道規劃局的人不明白,五湖大酒店的爆破拆除將帶來巨大的社會財富浪費,也將產生大量的煙氣污染和建築垃圾嗎?政府部門的失職,直接導致了五湖大酒店的毀滅。考慮到江西省是華東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省份,而省會城市南昌竟然要拆掉一座好端端的四星級酒店,就更加令人歎息了。

五湖大酒店的推倒重建,也意味著大量能源的無謂消耗。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行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昌還口口聲聲要發展低碳經濟,打造低碳城市。2009年11月,南昌舉行了「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當時,滿城飄揚著「低碳經濟」的旗幟和標語。大會甚至鄭重其事地發表《南昌宣言》,高調宣稱要在全球範圍內大力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就在此次大會之前,英國戰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試點項目」啟動,南昌率先入選。《南昌日報》還報導說,今年2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低碳經濟合作專案動員大會」上,南昌市與廣東省、湖北省、重慶市、保定市共同被列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

顯然,南昌對「低碳城市」或「低碳經濟試點」的名號非常在乎。在這座城市的低碳經濟路徑中,新能源產業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並提出要打造世界級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園。而幾個月前,江西賽維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也在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竣工投產。

南昌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雄心,對新能源產業的倚重,和很多中國城市都非常相似。如今的中國大地上,正興起一股「低碳城市」的潮流。發展新能源產業,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但如果將發展低碳經濟簡單地等同於發展新能源產業,未免目光短淺。實際上,通過合理的城市規劃以減少資源浪費,宣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等,都是「低碳城市」的應有之義。

像南昌拆掉一座僅十餘年的四星級酒店的行為,在中國雖不多見。但在這個國家的城市建設中,無端拆掉建築物的事情,卻屢見不鮮。

最近,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就發生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聞:耗資1500多萬元人民幣、08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祥阪小學,以及附近多座壽命不足10年的住宅樓,均被地方政府要求拆遷,為所謂的「中央商務區」建設讓路。

去年夏天,筆者曾在武漢採訪一項湖泊連通工程--在市區內的東湖和沙湖之間開挖長約1.7公里的連通渠。根據當時的一份拆遷工作內部材料,該工程規劃總用地面積高達1.7平方公里,拆遷將涉及8932戶居民。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居民的房屋,並不在東湖沙湖連通渠範圍之內。

2007年年初,浙江省杭州市,被譽為西子湖畔第一高樓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教學主樓被爆破拆除。這座20層、60米高的大樓設計使用壽命是100年,但服役僅13年。此前,浙江大學已經將湖濱校區土地出售給香港嘉裏集團,後者將在原址建設「杭州嘉裏中心」。

本來,法律體系是發展低碳經濟最有力的保障。但很多人要麼利用法律的漏洞或空白地帶,或者乾脆將法律拋諸腦後。

不得不說,中國地方政府的很多官員並未領悟低碳經濟的真正含義。他們喜歡的是「低碳城市」這個標籤,而非其真實內涵。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3月9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CITES代表打道回府 海洋物種危機依舊
摘譯自2010年3月25日ENS卡達,杜哈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球暖化問題正使得北極熊賴以維生的海冰逐漸消融。(圖片來源:美國漁獵局,Steve Hillebrand 攝)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175個締約國的代表們,25日結束了為期兩週的會議,會議中最大的輸家是鯊魚、大西洋黑鮪、珊瑚與北極熊。

以日本與中國為首的幾個國家,推翻了對紅肉ㄚ髻鮫、污斑白眼鮫、大西洋鯖鯊和白斑角鯊等海洋經濟性物種的保育提案。大西洋鯖鯊的保育提案一開始本來被接受,但卻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中被否決了。

聯合國瀕危物種貿易會議則同意對犀牛、老虎與波紋唇魚(譯者按:屬於隆頭魚科的大型珊瑚礁魚類,為高價食用魚)提供更好的保護。

CITES也將數種全球寵物貿易的物種增列至清單內,包括分布在宏都拉斯與瓜地馬拉,極度瀕危的4種刺尾鬣蜥、中美洲的5種樹蛙、分布於伊朗,極度瀕危的凱薩蠑螈以及稀有的玻利維亞獨角仙。

與會代表們否決了兩項銷售象牙庫存提案,並通過了對使用於香水與化妝品產業的兩種南美芳香樹木的保護。

美國為保護北極熊、大西洋黑鮪,珊瑚及鯊魚的提案則未能獲得支持。

美國談判代表助理內政部長斯特里克蘭(Tom Strickland)說,美國的提案讓國際社會關注到這些物種所面臨的困境。

斯特里克蘭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辦國卡達的領導人,以及所有阿拉伯國家都對我們提案的全力支持。」

但是許多環保團體對這次會議的結果深感失望。

大洋洲資深運動總監艾里森(David Allison)表示:「看起來你好像只要透過日本,就能買到任何東西,」「放任日本、中國以及其他主要貿易國家的漁業,無限制的開發瀕危海洋生物資源,所得的巨額利潤正壓垮CITES的基礎,讓公約面臨崩潰危機。」

1999年到任,即將離職的CITES秘書長韋斯特克(Willem Wijnstekers)一直擔心,CITES缺乏足夠資金以持續他們的工作。

資金短缺的問題以及堆積如山的工作,正堆在CITES即將接任的秘書長斯坎倫(John Scanlon)桌上。身為律師的澳洲人斯坎倫,曾服務於墨瑞-達令盆地(Murray Darling Basin)委員會、世界水壩委員會顧問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環境法案領導人,並於2007年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領導其內部改革小組。

與國際刑警組織新強化後的夥伴關係,是斯坎倫可用來保護CITES所列物種的工具之一。

發生在世界各地組織化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可能涉及了犯罪集團與幫派,他們擁槍自重,對於傷害那些從事保護手無寸鐵物種工作的森林警衛、狩獵巡護員或是自然保育員是毫不手軟。

斯坎倫將與最近成立的國際打擊野生動物犯罪聯盟合作。這聯盟由CITES秘書處、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毒品控制與犯罪預防辦公室、世界銀行以及世界海關組織所組成,正在研議將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犯罪者繩之以法的工具。

在杜哈會議之中,各國對於對於犀牛問題方面達成共識,同意把重點放在加強執法、培訓人員、增強邊境管控並改善犀牛族群監測計畫。同時提升消費國家如越南對犀牛問題的認知運動,並且掃蕩在日漸增加的盜獵行為與非法貿易背後的組織犯罪集團。

雖然許多保育團體對CITES會議結果感到失望,但仍有懷抱希望的人。

「這次會議之後,成千上萬原本受到國際貿易影響的動物,現在得到了保護。」國際人道關環協會的野生動物主席特萊茨基(Teresa Telecky)說道,「我們對這些結果非常高興。」

IUCN代表團主席邁茵卡(Sue Mainka)說:「CITES第15屆大會(CoP15)突顯了本公約所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永續的經營管理那些具有商業價值的物種。」

「不過CoP15所做出的決定仍會促進CITES繼續演進,包括研發新的工具和機制,以提供自然資源永續經營管理所需。那些資源是維持人們經濟發展與生計的基本要素。」

CITES將在2013年於泰國舉辦下一次會議,屆時將對瀕危物種的國際貿易重新予以審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10/2010-03-25-01.html

Top

 
 
媽祖魚保育腳步 追不上開發
2010年3月31日台北訊,立報記者胡慕情報導
 
自然保育的重要性雖然不言可喻,但面臨經濟開發壓力,保育力量依然節節敗退。30日兩岸海洋學者針對海洋保護區進行討論,其中瀕危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雖獲重視,但可能仍不敵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等開發壓力,面臨絕種危機。

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員陳彬表示,中國大陸為保護海洋資源,共劃設兩類型保護區,一種是「自然保護區」,以自然環境跟資源保護為目的,將一定面積的島嶼、海岸與濕地環靜劃設出來;另一種是「海洋特別保護區」,在2000年才提出,針對特殊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或生物保護劃設。

陳彬說明,大陸至去年底已劃設200多處海洋保護區。其中國家級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有32處、保護區面積達2295092公頃;地方級保護區有 152處,有1129154公頃;國家級的海洋特別保護區則有16個,地方級有27個,以保護珍稀動物為主,如廈門即是保護中華白海豚。

陳彬表示,會區分兩種保護區類型,實是礙於經濟開發需求。以目前中國大陸劃設範圍來看,幾乎所有的海岸都設有保護區;但因劃設時未考慮地方居民的謀生需求,加上工業發展不斷,只好將範圍界定在保護特有動物上。自從「海洋特別保護區」劃設辦法出爐後,中國大陸較嚴格保護環境的「海洋保護區」劃設進度已愈來愈慢。

這不單是中國大陸的問題,台灣也面臨同樣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衝突。讓人比較難過的是,台灣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保育觀念、歷經經濟起飛年代,至今仍要保育為開發犧牲。

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以鯨豚保育為例,1990年前,台灣人將鯨豚視為漁貨,直至1990年春天,澎湖屠殺海豚事件引發美國注意,經濟起飛的台灣受到國際壓力,開始推動鯨豚保育。周蓮香從那時開始投身鯨豚觀察、觀光與保育行為,至今台灣已發現1907個海豚目擊點、共有23種海豚。

在調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海豚,就是近年備受爭議的中華白海豚。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分布在西海岸,被判斷為獨立族群,據調查其族群數量不到1百隻。因生活在近岸小於20公尺的海域、範圍與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疊,在台灣西海岸高度開發狀況下,面臨存亡關頭,被列為瀕危等級。

周蓮香說明,中華白海豚分布範圍從苗栗到台南北邊都有,分布均勻且靠岸,其中有兩個熱點為苗南至彰北、雲林至外傘頂洲。周蓮香坦承,因國光石化與中科四期開發,不隨便洄游(即棲地固定)的中華白海豚,面臨棲地消失惡化、海洋環境污染、噪音與漁業衝擊等問題,加上中華白海豚約10歲才性成熟、3、 4才能懷孕一次且一次僅一胎一子,一旦棲地不斷遭破壞,族群量恐怕難以恢復。

周蓮香表示,為保育中華白海豚,農委會去年起已禁止沿岸三浬全面使用底拖網;並將在1年內,依漁業法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或禁漁區,今年更要研擬「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草案」並送立院審查;工業局與水利署也必須提出整體評估、研擬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雖然政府提出保育政策,但台灣目前尚未如大陸有鯨豚保護區,周蓮香主張,台灣跟廈門應攜手合作,「海洋哺乳動物保育須形成網絡。」周蓮香表示,中華白海豚一天可游3個縣市遠,台灣保護區以縣管為主,不見得保育周全,「且說不定中華白海豚有一天能游到對岸,到時候誰管?」希望兩岸能合作。

提及開發案對中華白海豚的衝擊,以及有無生態補償機制可能時,周蓮香表示,環保署與業者都提出減輕衝擊策略;至於棲地補償的可能性,「還需要更多錢研究。」但在研究完之前,開發業者的腳步並沒有停頓可能,中華白海豚絕種的命運,恐怕難以挽回。

Top

 
 
  保護海洋資源 環署:先建置完整法令

台灣立報2010年3月30日台北報導, 記者胡慕情報導

台灣土地與資源有限,海洋資源更形重要,過去的發展偏重陸地,缺乏整體海洋保護政策,導致台灣海洋面臨極大問題。29日環保署召開首次《海峽兩岸海洋論壇》,希望透過交流加強海洋保護政策,當務之急是建置完整法令並確切落實。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表示,台灣過去雖有不少沿海開發,但鮮少關注海洋問題,有必要建立一套綜合性管理機制。據了解,馬政府原希望在2012年時設立「海洋部」,現則改為「海洋委員會」,未來部分海洋環境業務則將歸於環境資源部管理。

永續漁業 留住溼地

台灣海洋問題重重,永續漁業是為一例,特別是鮪魚捕撈,在保育聲浪下需要妥善處理。但最嚴重的問題仍是工業對海洋的破壞,如今最受威脅的則是彰化沿海濕地。

目前內政部營建署劃定75處重要濕地,但其中彰化海岸、北門濕地跟七股鹽田濕地3處卻遲遲未公告。邱文彥表示,公告重要濕地需要分級與地方政府認可,推測是資料收集不夠完備。

不過,長期關注西部濕地海岸開發的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則認為,應與彰化西海岸各大開發案如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相關。

邱文彥指出,濕地與多樣性物種愈來愈重要,加上氣候變遷問題,急需法令保護海洋。目前政府已著手擬定《海岸法》與《濕地保育法》,但兩者都還在進行中;邱文彥對法令制定後是否能達到「零損失」,也抱持觀望態度。

所謂「零損失(no net loss)」意指執行對生態環境的補償行為時,生態資源在「資源面積(resource acreage)」及「生態功能(biologic function)」上皆無淨損失。營建署出爐的第一版《濕地保育法》中即置入此概念,希望開發行為不會對整體環境造成不可回復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濕地保育法》強調擴大民間參與濕地經營管理,希望環境保護團體能針對特定國家重要濕地擬訂濕地經營管理計畫,並將濕地信託給公益團體經營。

因法令未建置完全、開發案虎視眈眈,彰化縣環保聯盟、台灣環保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與台灣濕地學會等團體,日前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活動,希望藉由全民認股購地的方式,留下珍貴西海岸資源,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

白海豚剩不到1百隻

蔡嘉陽表示,中華白海豚因受嚴重人為干擾和開發威脅,目前族群數量不到一百隻、被聯合國列為最高保育等級;目前欲開發的國光石化又將在濁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陸超過4千公頃,不但會導致白海豚滅亡,更影響海洋保育與資源。

據了解,國有財產局將以每平方公尺1百元的價格將2千公頃左右的西海岸泥灘地賣給國光石化使用,為保護海洋資源,環團串聯發起一人1百元認股的國民信託運動,目前已有2502股。環團呼籲更多民眾一起加入保育海洋行列。認股網址:http://dolphins.may.to/;或電洽彰化環境保護聯盟:04-7764467

Top

 
 
  英國會調查「氣候門」報告 還科學界清白

摘錄自2010年3月31日法新社報導
 

英國國會調查全球頂尖氣候研究機構陷入的醜聞疑雲,今天公佈的結果,大致還給爭議中遭指控的科學家一個清白。

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氣候研究小組(CRU)在上千封電子郵件從該校伺服器遭駭並貼上網路後,這個由瓊斯(Phil Jones)領導的單位就成為眾矢之的。懷疑論者宣稱,郵件內容證明科學家企圖在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會議前、誇大全球暖化的現象。

但國會調查卻判定,瓊斯與全體研究小組並未不誠實。這起調查是爭議爆發後的首例。下議院的科學科技委員會針對氣候資料外洩的報告指出:「對瓊斯教授與氣候研究小組的關注大多不當。」「有關瓊斯教授涉嫌拒絕公開原始數據與電腦密碼,委員會認為,他的行為符合氣候科學界的一般做法。」不過委員會也呼籲氣候學家採取更透明的作業方式,公佈原始數據以及工作細節。

Top

 
 
  纏訟半世紀 日本水俁病和解落幕

摘錄自2010年3月29日BBC中文網日本報導

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因工業水銀廢料污染而罹病的2100名被害原告團,在纏訟約半世紀後,於3月29日(星期一)日本政府、熊本縣政府達成和解協議。國家及地方政府同意一次性支付每名疑似被害人210萬日圓救濟金(約合台幣72萬元),和每人每月最多17700日圓(約合台幣6000元)醫療費。由被害人原告團和被告的政府雙方選出醫生為主的「第三者委員會」來判定賠償對象,預計約4萬名受害者將從今年年底起得到補償。

水俁病是因企業將未經處理之有機水銀廢料排進海中,人和動物吃了遭受污染的的海鮮後,毒素累積於體內,引發中樞神經病變,主要中毒症狀為四肢末端感覺麻痺、視覺、聽覺受損、語言能力及平衡機能喪失等,嚴重者會表現狂躁甚至昏迷死亡。而孕婦若罹病也會遺傳給胎兒。

雖早在1940年代就發現水俁病之蹤跡,但日本政府和大學等調查單位皆再三否認、掩飾真正的致病因素,直至1968年新潟水俁病被害人起訴昭和電工等企業,這才揭開政府和企業只追求經濟發展,罔顧人民性命的真相,日本政府隨之承認水俁病起因。之後熊本縣被害人也起訴了新日本窒素化肥工廠等企業。

此後全國各地有關訴訟此起彼落,一些訴訟還控告日本政府設定的基準和熊本、鹿兒島等地方政府行政指導失誤。1987年熊本地裁首次判決國家和縣政府有責任,政府不服上訴。95年社會黨的前首相村山富市為政府確認起因和指導企業應對行動遲緩道歉,但仍未承認責任。

2005年熊本縣2100多人組成的「水俁病不知火患者會」再起訴國家和熊本縣政府,以及相關企業,要求賠償每人850萬日元(超過九萬美元),2009年執政的自民黨政權成立了《水俁病被害者救濟既解決相關特別措施法》,謀求解決半世紀來的水俁病問題。而民主黨去年8月奪權後,首相鳩山由紀夫於3月18日承認國家對水俁病擴大有責任,表示願意接受和解。3月28日「水俁病不知火患者會」舉行了原告團總會,通過熊本地裁提出的和解案。星期一熊本地裁法官高橋亮介主持調停後,宣佈和解正式成立。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

Top

 
 
  如果有一天,我們離棄了土地,還會剩下什麼?

作者:晁瑞光

這幾年來,循著河流、循著水圳,沿著田邊小路走訪許多地方,為了看美麗風景、為了探詢豐富人文、為了體驗農村的嫻靜,為了享受稻田中的芬芳、果樹花開的喜悅,心想著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有一天一定要帶她們來親身經歷,但慢慢的我們卻看到土地不再耕作,一塊塊的農田消失了,水圳裡乾枯沒有水、河流變了顏色、工廠四處林立。漸漸的土地開始填東西,從過去黃土到建築廢棄物,慢慢的,褐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泥狀的、塊狀的、粉狀的,奇奇怪怪的東西越來越多,什麼都有,下雨過後,地面會滲出有顏色的水,空氣不再清新,開始飄散著各種奇怪的味道。心中有越來越多的疑問與不安,似有一種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台灣有太多的事是大家不知道的。我來說一個故事,是2009年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我們在爭什麼!我們在擔心什麼!我們在維護什麼!

 2009年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的故事,農田邊出現一間砂石場,但沒有任何的防護與隔離設施。

故事發生在台南縣後壁鄉上茄苳地區,這裡位於無米樂地區北邊不到5公里,在省道旁,依稀可以看到一間砂石場,場內砂石雪白,不像是普通的石頭。當高雄的廢爐渣事件正報得嚴重的時候,報紙刊出了後壁地區也有農田遭污染,就這樣循著報紙寫的,問路上遇到的農民,找到了污染的農田,就在這個砂石場後面。透過關係,我們進了砂石場參觀,取了地面白色的粉末,砂石粒料,以及後區靠近稻田邊的灰白色及土黃色污泥等樣品回來檢測,業者說這都是政府許可的東西,怎麼會有問題?

砂石場,資源再利用爐石(渣)、爐石粉做為原料,在場區篩分再賣出不測不知道,一測下去就發現,問題嚴重了,發現鉻Cr含量超高,地面白灰 2729 ppm、小碎石塊2688 ppm、灰白粉2350 ppm、地表灰白泥2233 ppm、表層下略黃細沙1033 ppm、灰白污泥 2133 ppm 、黃土塊表面 5568 ppm、灰泥土6944 ppm,而我們的土壤管制標準鉻Cr要小於250 ppm。

不會有問題嗎?環保局說這都是某特殊鋼的鋼鐵廠爐渣,是資源物再利用。

我們這時才知道,一樣是電弧爐渣,也有看起來很完整的,最主要是看來源的工廠是做什麼的,這一家是做特殊鋼,製程中要加入鉻Cr,所以其爐渣也就含鉻Cr,問題是我們這些砂石都去了哪裡?蓋房子?填道路?填土地?

根據農民描述,88水災大水淹過較低窪的農田,電線桿上依稀還可見淹水的水痕,水退之後很奇怪的是種東西不太種的起來,必須施灑大量的肥料才行,農民彼此聊天中才發現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只有自己,而是在砂石場下游較低窪地區大都如此,大家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前並不會這樣,大水淹過一樣可以種東西,因此不得不懷疑是否為砂石場的爐渣所影響?砂石場是這幾年才來的。沒有科學依據,沒有學術研究背書,完全來自農民的經驗知識,因此也就沒有人重視,但最寶貴的一線經驗,不就是敏銳的提出了疑問?而我們知識份子及公部門就該出來解決問題。

區位圖,A為砂石場位置,B為交界處有大量污泥,C為排水口在溪流邊,D為菜園,E為樹木及田邊小路,F為已翻土的稻田,G為測到污染稻子銷毀的稻田,H為稻葉上白白粉末的稻田,I為被填爐渣的窪地,J為另一家資源回收再利用廠,廠內堆滿了電弧爐渣及廢玻璃,K為交界處,L為稻田,M為砂石場前整地過的地方,N為窪地,填了不明物質。從2002年衛星雲圖來看這裡都還是農田,為什麼農田可以變成砂石場?再次走訪,重點在砂石場周邊的農田,好好認識這裡的環境、地貌。這裡的地形是坡地,砂石場位於東側,北側有一條小溪,東南邊是另一家工廠,也是用電弧爐渣及玻璃製做水泥磚塊,南側是地勢較高的農田,西側也是整片的農田,東南高西北低走向。稻田翻過土,但裡面有很多一片片的灰白泥片,厚度約在0.5公分~1公分,是大水從砂石場沖出,水退之後的沈澱物

走在砂石場與田地間,砂石場沒有任何的阻隔,場內以白灰鋪地(爐石粉),直接與泥土接觸,西南邊稻田翻過土,但裡面有很多一片片的灰白泥片,厚度約在0.5公分~1公分,根據瞭解才知道這是大水過後,在農田地表所形成的沈澱物,而這灰白泥與砂石場的灰白粉幾乎一模一樣。

菜園與砂石場交界處,灰白污泥及粉則散佈在田埂及菜園內的土地上。西側菜園的菜長的還不錯,田中已灑了很多肥料,農民說他可是細心照護的,與砂石場交界處,灰白污泥及粉則散佈在田埂及菜園內的土地上,菜園旁的稻田,就是之前環保局檢測到一個點的鉻Cr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的地方,稻田中的稻子已收割銷毀,稻田中,尤其在田埂四周,到處可以看到灰白的片狀結塊。

砂石場旁有一排樹木,遠遠望去樹木的葉子也都是灰白色粉塵。來到南邊,砂石場旁有一排樹木,遠遠望去樹木的葉子也都是灰白色,走近一看才發現葉子上覆蓋了一層灰白色的粉,而這些粉都是風從砂石場吹出來的,既然樹都這樣了,那稻田呢?

稻子的葉面、稻穗上也全都有灰白粉。果然不出所料,稻子的葉面、稻穗上也全都有灰白粉,遇到一位農民,他說他稻田邊的小路是就近向砂石場買材料來鋪的,怎麼辦?現場去看果然就在稻田邊鋪了這樣一條小路,路面略高於稻田,風吹雨淋或車子經過的揚塵,就都進到稻田中去了。這就是砂石場周邊的現況,因為我們對田中這些外來物覺得疑慮很大,所以就取了田中片狀物,小路上的粉、塊狀物等,及周邊一些奇怪的東西回來一併測看看,到底是什麼。

 

稻田邊鋪了這樣一條小路,路面略高於稻田,風吹雨淋或車子經過的揚塵,含鉻粉塵就都進到稻田中去了。檢測結果,灰白色片狀物338ppm~1721ppm不等,田邊小路752ppm~3192ppm,場邊窪地內似電弧爐渣的東西則是各種重金屬均超過,有的甚至超過土壤管制標準42倍,超過農地管制標準142倍。

I區場邊窪地內似電弧爐渣的東西,各種重金屬均超過土壤管制標準。很快的事情鬧大了,在高雄毒鴨事件的延燒下,各媒體也都來到後壁鄉的砂石場,公部門也來了一大票人,從環保署、南部稽查大隊、農糧署的人、蘇縣長、民意代表等,當然有有關心此事的在地農民,我們期待事情有個圓滿的解決。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彼此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緊急應變處理也沒發揮作用,而讓農民又再一次更大的傷害。似乎,公部門只想證明說這裡沒問題,是我們太多心。我們單純的認為,緊急應變第一時間該做兩件事,砂石場應立刻做全面覆蓋避免污染擴大,這點倒是有做到,第二部分是附近約300公尺~500公尺範圍內的農作不管有沒有問題應立即收購銷毀,以確保其它農作產品安全無疑慮,取得消費者信心,這點就沒做到,在拖拉之間,有的有疑慮的稻子收割了,而大部分安全無疑的好米卻受到波及,價格下滑或是滯銷,造成農民損失很大。

環保局一直強調標準作業流程,示範採土器取樣,鑽取田中15公分的土,均勻混和後再做XPF檢測做初步篩分,雖然是標準採樣,但卻沒針對問題處理。環保局一直強調標準作業流程,示範採土器取樣,鑽取田中15公分的土,均勻混和後再做XPF檢測做初步篩分,雖然是標準採樣,但卻沒針對問題處理,我們在乎的是從砂石場擴散過來那表層約1公分的灰白泥沈澱物,在乎的是隨風吹散在四周農田的粉末,在乎的是在這四周工作的農民及砂石場員工呼吸吸入的粉塵,至於表土下那10幾公分的土,當然沒有問題。XPF檢測最主要是可以快速的確認出問題是什麼?範圍擴大到哪裡?可以很快速的驗出沈澱下來的灰白泥到底有沒有問題,表層下的泥土有沒有遭到污染,可以比對砂石場的灰白粉、爐渣粒料,以確認污染關連性及是否安全,這點我們都知也這樣在做,公部門不可能不懂,機器也都是校對過沒問題的,所以關鍵還是在人,企圖心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爐石、爐渣、爐石粉細小的粉末隨風隨水四處飄散移動的時候,已經和周邊土壤混和,你分的出什麼是土?什麼是爐渣(石)粉嗎?我們納悶的是,我們所驗到的爐石、爐渣、爐石粉,都有超標的重金屬鉻 Cr,既然是放在土地上,當然要符合土壤管制標準,尤其當這樣細小的粉末隨風隨水四處飄散移動的時候,已經和周邊土壤混和,你分的出什麼是土?什麼是爐渣(石)粉嗎?為什麼這樣的砂石場或資源再利用場,可以在農田邊?農地如此敏感脆弱的環境,為什麼可以有這樣的工廠進駐?就因為農地便宜?農民比較純樸?農民比較弱勢?農民不懂?環保局說這些爐石粉沒問題,是產品,我們的疑問是既然是產品為什麼會有毒?環保局在場區檢驗時甚至要撥開這些爐石粉,理由是這不是泥土,但我們的觀點是這些堆放在土地上並和泥土混的爐石粉,當然要符合土壤管制標準,本來就要驗。

很快的時間過了3個月,大家米也吃了,促銷活動也辦了,然爐渣再利用的問題仍未解決,在台灣有太多的事大家不知,或故意隱瞞,至生活邊到處都是有毒物質,後壁地區還有另一間更大的砂石場,附近不遠也有電弧爐煉鋼廠,廠邊堆置大量電弧爐渣,而這四周都是農田,台南地區最好的良質米產地,五米樂的故事大家都知,如果大家現在不警覺仍放任環境、土地這樣遭遢下去,有一天變成無米再也不樂時,就為時已晚了。

晚風輕輕的吹著,朋友們相約著要去鄉村田間騎單車,春節假期要去哪裡玩,心想著記憶中在田間的歡樂,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放眼望去一大片的稻田、美麗的風景、嫻靜的村莊、老樹、紅瓦屋,都漸漸消失中,有機會邀妳一起來走走,趁消失前留下美好記憶,我們離不開土地,因為這是我們僅存的。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