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4.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新世代青年團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台灣綠黨
 
  論斤捕犬 網友拒澎湖觀光


圖片來源:munch

【相關連結】
北市動保處掛牌在即 街貓TNR也要破除區里界線

搶救賈鴻秋「遺孤」 動保團體盼「化整為零」認養流浪狗

溼地中的狗也有生存權 華江公園流浪狗 將以結紮代替捕捉
虐貓判1年半史上最重 動保法揭新頁
澎湖縣政府鼓勵民眾捕捉流浪犬貓,並依重量計價給補助費,5公斤以上大狗新台幣400元、5公斤以下小狗200元、小貓每隻100元。 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動保團體撻伐,林雅哲即痛批澎湖縣政府顢頇無能。此事也於網路發酵,千名網友表示拒絕到澎湖觀光。

離島的流浪貓狗從何而來?以離島居民飼養方式,不結紮也不關起來,任其自然發展的結果,島上的貓狗數目是不會降低的, 這些家犬家貓的後代都成了流浪動物。林雅哲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從源頭管理,提供免費家犬、家貓絕育,並且以巡迴的方式,到點服務。精采內文

 
 
  游牧綠人間:蒙古面臨城市化帶來的迫切危機

 

作者:Bazu;翻譯:朱小艾(Enkhuush)

蒙古有260萬人口。總人口50%(130萬)人居住於我國首都烏蘭巴托。年復一年的天災、氣候變遷等多種因素使得牧民的生活水準下滑,越來越多牧民因此前往烏蘭巴托市居住。這龐大的人口遷移,增加了城市邊緣地帶住戶數量。就因為住戶人口增多,促使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失業率提升、貧窮化、垃圾量激增等等問題不可勝數。

以空氣污染為例,雖然中央政府提出並執行無煙火爐、無煙煤等等方案,卻無任何效果。3年前烏蘭巴托冬天1人所吸入的污染氣體量是13.2公斤,而今年提昇至25公斤了。

蒙古正在發展中。但是不是真正的發展還是個未知數。以行政單位來說,中國大陸共有21個省360個縣。擁有360個縣市的蒙古,卻好像只一心在發展一個縣市首都烏蘭巴托市似的。這種發展狀況使這個正在發展的地點負擔過量。從鄉下遷移至都市的現象將來也可能會持續下去。

過幾年蒙古全人口可能都居住於烏蘭巴托市了。隨著這個現象,若出現居住在房子內的人口佔上90%的數據,也不會令人訝異...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保護環境是否也能兼顧經濟發展?非洲艾賽門加利索濕地公園的例子或許值得參考。其結合了保育目標和空間發展策略,投資旅遊產品與當地青年的教育課程,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促進了地方發展。但不得不承認,環境在發展經濟時常是被犧牲的對象,像台南市灣裡區重劃區,就被堆放了千噸廢棄電路板,嚴重污染地表,經民間披露後,環保局已要求限期清運。人類在發展與保育的進退中求索平衡,也在國家安全與和平反戰間擺盪,美俄兩國領袖決定簽署減量新約,具體裁減核武數量

國家建設若未做好全盤性的考量及永續發展規劃,將產生許多問題。如雲林高鐵沿線因地層下陷決定封閉水井,引發當地農民激烈抗議。旱季即將來臨,替代水源及配套方案如何執行,也將影響環境及民眾生活。而台電核四廠先前爆發官商勾結弊案,許仁勇等官員明知承包商有財務危機,卻收賄將標金灌水,讓其順利得標。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貪污治罪條例等罪嫌,起訴7名官商,求處20年不等有期徒刑。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塑仁武廠啟示錄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王永慶過世一年又九個月後,位於高雄的台塑仁武廠,以超過土壤及地下水管制標準30萬2,000倍的污染震驚全台,再度重創台塑企業不堪一擊的環保形象。

環保署土基會所委託的調查結果顯示,仁武廠中的VCM廠,土壤中含氯的有機化合物有11項超標,其中1-2-二氯乙烷超標757.5倍;地下水有13項超標,其中1-2-二氯乙烷超標30萬2,000倍。HCFC(氟氯烴)廠,地下水有7項超標,其中二氯甲烷超標了2萬2,400倍,仁武廠可說是台灣地下水污染濃度的第一名,而這些毒物大都是公認的致癌物質。

土基會的報告是根據6口簡易井、2口標準井所得的樣品,如此粗略的調查,就得出這樣令人震驚的結果,代表污染的事實更加恐怖,為了徹底調查污染及防止其擴散,仁武廠有必要停工受檢。其次,仁武廠污染絕非一朝一夕所造成,如果我們相信台塑公司所說,2002年是滲漏的起始點,那麼台塑企業這種惡意隱瞞、欺騙社會的行徑應受全民最嚴厲的譴責,而這8年來,高雄縣政府、環保署在這過程中有無凟職,甚至包庇、官商勾結,監察院、檢調單位實有義務進行調查,給國人一個交待。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