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環保署日前喜滋滋地發表新聞稿表示,「我國2008年燃料燃燒排放CO2,較2007年減量達
4.4%,為20年來首度呈現的負成長,除因大力推行節能減碳措施外,油價上漲、金融海嘯亦為因素之一。2009年燃料燃燒排放CO2,初步計算較
2008年減量達5%,再度呈現負成長。」
顯然環保署把20年來首度的連續兩年負成長拿來當政績炫燿。然而,在產業結構沒有往低碳方向轉型
而住商部門(也就是馬政府目前有在努力推行減碳的部門,基本上就是辦辦活動提醒民眾要減碳以及推出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排放佔比又不高的情況下,也就是
這個社會的經濟成長動力仍未與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明顯脫鉤的前提下,這碳排放的負成長主要反映的是民間生產製造的不振、實質的經濟蕭條,而非新政府的減碳政
策。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2008年與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0.73%與-1.87%,雖然表
面上好像與碳排放量呈脫鉤趨勢,然而這兩年來的經濟成長率主要是靠政府的大力支出,如消費劵與四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方才使帳面數據不太難看。根據主計
處統計,我國政府的歲出從2007年的16,466億元,增加到
2008年的17,522億元以及2009年的20,991億元,政府歲出佔GDP的比例則從2007年的12.8%提高到2008年的13.8%及
2009年的16.8%。
而真正高耗能、高排碳的工業生產,在這兩年均有不算小的降幅。主計處統計指出,2008年與
2009年的工業生產年增率分別為-1.8%與-8.1%,這才是碳排放負成長的主因。在經濟蕭條下,人民會主動節約用油與用電(尤其2008年時油電價
格又高漲),連帶地又使住商與交通等部門的排放量跟著降低,加上2009年八八風災造成南部地區停水停電多日,因此真正因為馬政府努力所造成的碳排放減量
恐怕微乎其微了。
即使馬政府強辭認為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底這20個月來住宅用電所減少的碳排放量
447.2萬噸,全是因為其推動「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所致,然而這換算成一年也不過268.32萬噸,僅佔全國年排放量1%;然馬政府剛上任即通過的
中龍鋼鐵環評案,即為未來埋下每年1,17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9年底通過的中科四期環評案,則預計每年排放1,067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這
兩者即佔全國年排放量的8%;加上馬政府又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視為「重中之重」而大力推動,預計會再增加個8%,怎麼還好意思夸言在大力推動節能減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