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傳奇在台灣】蔡英文:民進黨將以農業復甦帶動經濟 並兼顧生物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牛糞傳奇在台灣】蔡英文:民進黨將以農業復甦帶動經濟 並兼顧生物多樣性

2010年05月04日
本報2010年5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編按:聯合國地球日獎得主、印度生態女性主義者、同時也是紀錄片〈牛糞傳奇〉主角的席娃博士(Vandana Shiva)日前訪台,引起不小旋風,本報繼昨日報導席娃與郭華仁博士暢談「基改與小農之辨」,今日分三篇刊出她1日下午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談系列,本文為座談一開始,蔡英文針對自由貿易與氣候變遷挑戰的反思。(延伸閱讀:系列二系列三

蔡英文過去是推動台灣加入WTO的主要談判人物,也是自由貿易的信奉者,正好與席娃的主張大相逕庭。座談間她除闡述氣候變遷對台灣經濟帶來的契機,也反思指出:台灣現在應調整產業進入知識經濟、發展小而美的農業,以兼顧生物多樣性。

蔡英文表示台灣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島嶼,環境保護的主題──特別是席娃提及的生物以及文化多樣性的議題,應加以探討。她指出,「台灣站在十字路口,工業化讓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成長了幾個GDP,然而付出的代價又如何?」

蔡英文:強化農村經濟 農業生產小而美

現場有來自彰化的農民,他們正面臨著土地被徵收、農產品被污染的難題中。蔡英文說,過去彰化是個美麗的農業村鎮,今天彰化工業化太嚴重了,污染使人無法安居樂業。而農村裡只剩下老幼人口,青壯年人口都離開家鄉工作,因為來自農業的收入不足,無法鼓勵年輕一輩投入農業生產,使得農民需依靠非農業收入維持生計。

台灣很適合小農,所以現在的土地分配也只能有小農。小農耕作能兼顧生物多樣性,而小規模的經濟活動是很重要的。自從加入WTO之後,對小農衝擊很大。蔡英文表示,以農業的復甦帶動經濟繁榮,並為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將是民進黨努力的方向。

自由貿易使台灣農業處於弱勢

「我問自己,貿易可以無止境自由嗎?在我腦海裡這是個大問號。」蔡英文說,1999年的時候她相信自由貿易,而WTO是自由貿易意志的延伸;但是當WTO發展到一個成熟的經濟體時,這個模式就不是很合適。現在台灣也看到了自由貿易的負面影響,而工業化帶來的城鄉不平衡發展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已經讓農村長期處於弱勢,又因陸續開放進口農產品,更是重重打擊台灣農業。

過去以製造業為主,對環境造成很多傷害。現在工業模式應轉型,進而以知識經濟代之。而環保或經濟發展,兩者一定衝突嗎?比重如何分配?總要有優先次序。

傳統產業須轉型 綠色經濟要當家

政治人物就會覺得經濟成長率比較重要,因此變得短視,只看眼前的數字。對政客來說,要許下長期的承諾很困難,即使他們許下承諾人民還是有疑問,這個政客有政治意願和資產來達到目標嗎?蔡英文表示,很多政策在面對挑戰時可以採取策略,如果台灣有正確的政策當作工具,就有辦法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大自然和環境,並能打造乾淨的家園。

蔡英文強調綠色經濟的必要性。過去習以為常的傳統經濟模式,大量仰賴石油,也製造了高碳排放的社會。台灣必須改變過去依賴大量代工生產,只重視成本、效率的經濟模式;而氣候變遷的議題,成為低碳經濟的契機。

台灣並不是沒有創新的想法,也不缺聰明的人才。但我們沒有良好的基礎架構讓這些人發展工具,協助進入綠色經濟。而政府要有政治資本才能落實政策。政策資本是指人民的支持,而公共教育、教育大眾便成了重要的環節。

民進黨十年黨綱 將檢討智慧財產權

蔡英文也說,她原本非常相信智慧財產權,認為把公共財私有化是推動現在經濟的重要推手,在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然而,席娃的書挑戰了智慧財產權,說這是一種海盜、掠奪的行為,也就是把公共財變成私有財。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賦予這種私有權,就沒辦法創新或者商業化。

席娃對智慧財產權挑戰,為蔡英文提供另一個視野。但她表示政治人物要能夠接受不同論點,如果要重視農業社會,這些思考是重要的,這樣的論述也是必要的。他也承諾這些也是民進黨在十年黨綱裡會加以檢討的部分。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