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裡的賞賜midateng──2月野菜市集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野地裡的賞賜midateng──2月野菜市集

2010年05月04日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攝影:黃啟瑞

編按:「邦查米阿勞」是董景生繼「綠色葛蕾扇」、「走山拉姆岸」之後的第三本原住民族植物誌。阿美族古稱為邦查族,「邦查米阿勞」意思就是「到田裡看看吧,阿美族!」。住在都市生活的人們,少有機會可以過著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就讓我們在董景生及黃啟瑞的文字、圖像引導中,一起進入阿美族的日常生活、祭儀活動中,感受不一樣的原住民文化的禮讚。即日起,我們將在每週二刊出摘錄一篇選自「邦查米阿勞」的內文,與您一同分享。

 

3、4輛廂型和發財車,小心翼翼倒車進入鐵皮拱頂的市場,甬道大概僅還容人兩邊側身通過,忙碌的阿姨和大姊們迅速下好物品,魚貫將車開出停妥。這裡是花蓮吉安鄉的黃昏市場,開市不是從黃昏開始,下午兩點多即陸續進場,要到七點或更晚,才結束收攤。

黃昏市場的micakaiay(販賣的人)多就住附近Nataolan(今南、宜昌村)或Sikasoan(慶豐、太昌村),年輕機伶的阿姨們常組成採菜大隊,只要有人通報哪兒野菜較多,一大早就約好出發,不同季節採摘不同野菜,採集工具也很簡單-防曬帽、袖筒、棉布手套,最重要的是從一堆草裡辨識出野菜的能力。到達預定地,眾人分散作業,有時遠遠傳回龍葵多美好的歌聲,接近中午,一行人找著樹蔭就地煮湯,採得的野菜配上帶來白飯,吃完回程,開市前有人還足夠時間返家整菜。

冬季的野菜市場一片繁茂翠綠,菊科sama(山萵苣)、sama'o(兔兒菜)、katao'ngay(紫背草)、昭和草,十字花科hinalomay(山芥菜)、o'pao(小葉碎米薺)、茄科tatoken(龍葵)、石竹科kera(鵝兒腸)、藜科o'sale(小葉藜)等,羅列眾多。騎著摩托車陸續到達的fayi,拿來自種現採的南瓜花、lokot(山蘇)或pako(過溝菜蕨),有些人排上一瓶瓶醃好的siraw(鹹豬肉)、lalacan(螺)、辣椒或酒釀。

晚近2、30年才開始用貨幣購買野菜,過去族人常進入野地採集,只不過範圍常在部落周遭延伸的山田、河流或海岸潮間地帶,非農忙時期,男性下水捕魚,女性就地採集,午餐就在野外解決,多出的帶回部落和親友分享。各種採得的物資,代表不同家庭成員,對於野外地勢和環境資源的掌握。

部分野菜由於供銷需求,開始了規模栽培,隨著需求擴大,市場販售的阿姨,也不得不進一步拓展採集地圖。若有機會跟隨她們找尋野菜,常驚呼看來蓁蓁草莽的荒地,竟然生機勃勃,足跡遠到海岸山脈稜線、壽豐吳全溪埔、北埔新城荒田、花蓮溪出海口、鹽寮礁岩海邊等,縱谷到海岸物產豐饒。伴隨節氣輪番上陣-3月到6月光復箭竹、6月到8月麵包果、9月菅芒花苞、10月芒心、11月到翌年初的菊科和龍葵、12月甘蔗心,3月飛魚隨著黑潮被鬼頭刀追逐而來,7月通過島嶼向北遠去,緊接著11月烏魚從北方搧鰭搧尾魚貫湧入花蓮溪產卵繁殖,環境還美好的時代,海膽棘刺張在海藻遍布的礁岩上頭,高身鯝魚和lamay(水綿)共游,連香蕉園裡,都是緩慢爬行的kacomoli(非洲蝸牛)-植物、動物各依地形、土壤、氣候條件繁殖遷移,如今則匯聚在市場攤位上。

而隨著外來人口移入、都市化擴張以及上班的族人愈形忙碌,近十餘年,陸續出現更多野菜販售地點-花蓮市重慶、美崙、市八市場,光復、玉里市場,還有台東市馬蘭、第三市場等,這些地方後來也有族人固定擺攤,加上各地超市物流,和鄉鎮農會為拓銷區域特色而普及推廣,許多野菜目前已隨處可見。

走過高峰期的黃昏市場,如今是否步入黃昏?哪天妳(你)來到花蓮,歡迎到訪走走。

【植物小百科】
豆瓣菜
[學名] Nasturium officinale R. Br.
[阿美名] cola
[英文名] Watercress
[科名] Cruciferae 十字花科
豆瓣菜為引進外來種,但阿美族人普遍摘取食用,尤其是馬太鞍濕地區域,特別稱其為cola,有生長開展的意思,取其淺根匍匐,容易隨著水流蔓延。其他部落也有另稱為konanasay者,通常與濕地撈得的魚蝦同煮,或與薑絲清炒,滋味鮮美。

《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族民族植物》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定價:460元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