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5.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塔山自然實驗室 

生態關懷者協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國光石化不玩了? 居民怒吼:歡迎去中國!


大城、芳苑居民抗議,反對國光石化於當地設廠。

【相關連結】
國光石化不玩了? 環團:財團以撤資要脅加緊環評

國光石化開發 區位問題重重

我們的未來被標了價
大城溼地不保護 國際國民信託專家:shame!
繼上週媒體揭露國光石化找副總統蕭萬長要求速審環評,否則「就不玩了」,大城、芳苑當地民眾昨(11)日北上營建署,以象徵性機票送給國光石化,歡迎他們如願到中國設廠。立委田秋堇說,現在要關心的不是五都選戰,而是人民的肝、腎、肺!隨後營建署召開區委會專案小組會議,未如期結束,下週二繼續審議。

國光石化揚言撤民股、到中國設廠。來自彰化沿海鄉鎮之農漁民代表,皆表示歡迎,記者會上呼籲區域計劃審查委員會能如期所願,否決本案。彰化農田會代表也表示,國光石化高耗水使得彰、雲農田休耕,影響蔬菜、稻米等農作物停產,1天40萬噸用水至今尚未有著落。精采內文

 
 
  離島圓夢曲:願君伴我渡黑洋

作者: 張祖德(國立馬公高中歷史科教師、海洋文學作家)

新聞快報:「獨木舟闖黑水溝,2名隊員失蹤!」

下午3點海巡隊船艇帶我們回到港口。當我們把獨木舟裝備一艘艘搬上碼頭,焦急的夥伴家屬已經趕到。我只能安慰他們先別急,獨木舟上飲水、糧食、閃燈、導航裝備齊全,加上2人的經驗都很豐富不會有事的。下午5點所有關心的朋友都來了,2人的手機一再撥打傳來的都是沒有回應的訊息。

傍晚6時夕陽把整個馬公港映照的金光閃閃。我心慌起來,天要黑了,張大哥、阿進你們到底在哪裡?

二名夥伴都是水上救生員,其中一名還具有海浪救生的教練資格。可是面對海洋的浩瀚與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的有限可以理解的嗎?答案可以從澎湖超高密度的廟宇中得到。人類真的太渺小了。

晚間十點手機仍是沒有回應。歷經16個小時如果還沒能上岸,就代表2人一定出了狀況。夥伴們呆滯的眼神中慢慢浮現出絕望,地方長官們也前來詢問家屬的狀況。我心中暗咒,海洋怎能如此慷慨賜與我等無數的歡笑與喜悅,然後再毫不留情的奪走一切?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202兵工廠將成為生技園區是否已成定局?這塊「台北市最後綠地」引發政府、財團與市民間的角力。作家張曉風投書媒體,籲請總統保留這塊生態淨土。而馬總統赴202兵工廠視察後表示,預計開發的9.6公頃,並未包括濕地在內,仍將釋出予生技園區。同樣地,綠洲污泥廠欲於水源保護區設廠,試營運期間造成惡臭、魚亡。民眾向新竹縣政府陳情,但政府卻以「合法申請」回應。政府應是為民喉舌,但在這些事情上,卻讓人不禁懷疑,這政府服務的對象到底是誰?

而空氣品質不好,不一定是大陸沙塵暴作祟!環保署與成大環工所最近在南部設立四個「超級監測站」,確定空汙原因為八八風災造成的大量淤沙,沙塵飛揚,導致南部天空經常灰濛濛。在歐洲,空氣品質也不甚理想。自冰島火山爆發,大量火山灰籠罩鄰近區域,目前正飄向法國東南部,但高濃度火山灰逐漸消散,先前跨大西洋航班飛行困難的情況已緩和。

你可曾想過,手上把玩的iPhone很可能是別人犧牲健康換來的?iPhone 4G推出在即,全球蘋果迷熱切期待。江蘇一家承包iPhone螢幕代工的工廠,至少62名工人因使用有毒化學物清潔iPhone螢幕而中毒入院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拿暖化嚇人 民眾易生反感
作者:劉仲恩(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資源博士班)

隨著氣候研究的進展,人類社會對於暖化的科學知識越來越豐富,當今學界雖然有少數質疑者,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而且影響深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相對起科學界的共識,一般民眾對於暖化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以美國為例,耶魯大學的Anthony Leiserowitz博士在今年初作了調查,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的比例,從2008年的71%,下降到57%。相較於美國,歐洲對於抗暖化的相對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根據2009年的調查,僅有18%的歐洲人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落後於貧窮問題和經濟危機,跟上次調查的30%相比更下降了不少。

民意是推動抗暖化減碳政策的基礎,在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的關鍵時刻,如此低迷的民意實在是一大警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大眾的心理,對於全球暖化的認知與行動與科學共識,存有這麼大的鴻溝呢?精采內文
 
   
 
  .
  .
 
國光石化不玩了? 居民怒吼:歡迎去中國!

國光石化區委會審查 田秋堇:弱勢民眾靠委員良心

本報2010年5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繼上週媒體揭露國光石化找副總統蕭萬長要求速審環評,否則「就不玩了」,大城、芳苑當地民眾昨(11)日北上營建署,以象徵性機票送給國光石化,歡迎他們如願到中國設廠。立委田秋堇說,現在要關心的不是五都選戰,而是人民的肝、腎、肺!隨後營建署召開區委會專案小組會議,未如期結束,下週二繼續審議。

國光石化揚言撤民股、到中國設廠。來自彰化沿海鄉鎮之農漁民代表,皆表示歡迎,記者會上呼籲區域計劃審查委員會能如期所願,否決本案。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說,環保署和營建署已經幫國光石化很多忙了,環評審查即因區位計畫300多個問題待解決,國光石化還要求環評不該增加開發成本、要速審。

彰化農田會代表也表示,國光石化高耗水使得彰、雲農田休耕,影響蔬菜、稻米等農作物停產,1天40萬噸用水至今尚未有著落。

彰化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濟民指出,政府投資700億設3個專業養殖區,卻又讓國光石化來,要求開發單位說明要如何解決。

因此,既然國光石化表示想去中國,就成全他,建議專案小組會議的委員否認即可。

國光石化開發後,預估未來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上增不只1600萬噸,而空氣污染影響廣及雲嘉南,連台中縣也難倖免。立委田秋堇呼籲不僅彰化鄉親,雲嘉南這些台灣米倉的縣市都應該站出來反對國光石化的設廠。「現在更不是關心五都選舉而已,而是人民的腎、肝、肺!」田秋堇說,政府講零碳排,台灣要去哪裡找到可以補償這些碳排量的方法呢?而石油預估40年後會用完,屬於戰略物資,20年後可能就買不到石油。中國石油還拿上千億人民的納稅錢投資國光石化這種不久就會原料匱乏的產業。她希望審查委員能了解此事的嚴重性,也呼籲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開發綠色能源的產業。而「彰化民眾很弱勢,只能靠委員的良心!」

隨後,專案小組會議,營建署門口大陣仗警察伺候,不但民眾入場旁聽要請示主管,連記者憑記者證進入署內,也須請示。會議中,原限制民眾只能有五位發言且每位發言3分鐘。主席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要求發言者要講重點,不要重複前次專案小組會議的內容。立委田秋堇再度以程序問題,請求開放到場的民眾按其意願登記發言。

在國光石化用地方面,田秋堇除了重申石油產業之不可行,質問「台灣還要再投資5,000億在找不到原料的產業嗎?」而國土計劃法中提到海洋資源區的保育、自然海岸線零損失,如今西部純天然海岸線僅剩15%;而被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中華白海豚(媽祖魚),命在旦夕,填海造陸對其棲地破壞極大,此案預計填海造陸8100公頃,她請委員三思。

來自芳苑的民眾代表戳破國光石化對外宣稱此案被擋了好幾年,其實決定到彰化當地不到1年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卻要求加速環評。而所謂的地方說明會,參加人數不到1000人,通知的時間倉卒,甚至只邀請贊同的鄉民;認為流於形式,只為了環評按表抄課。他認為應該要讓至少50%的民眾參加,充分參與溝通。

國光石化選定的地點,當地居民表示無論在農業、生態,甚至文化上都極具價值。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即以國際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的標準,闡釋彰化海岸寬達5公里的泥質潮間帶為全世界僅有,無以替代。

王功的民眾也舉4月到訪的國際國民信託重量級人物莫里斯(Oliver Maurice)意見,他看到農婦駕著牛車到蚵田的景象,具有極重要的文化價值,甚至認為可列為世界遺產。民眾質疑何不留下這塊深具文化價值的土地給後代子孫呢?

另一位來自當地的女士也請求,讓後代子孫有土地,賺「有尊嚴的錢」,為了這塊土地,要發展觀光、永續環境的產業。

芳苑鄉民黃宗慶要求國光石化針對資料裡所提的對環境影響很小的描述提出具體的數據,並質疑港口公安是否考慮周詳,他問若發生洩油事件,國光石化如何應對。

他舉烏魚為例,20年前鹿港、王功海邊目測即可看到的烏魚,隨著梧棲港的往外擴散以及六輕建廠,現在已經捕不到了。國光石化的開發將嚴重影響漁源。

此外,國光石化口口聲聲說創造就業機會,但條件都需要專科或大學以上,黃宗慶問有可能為當地居民降低門檻嗎?就業機會與當地子弟無緣。國光石化代表表示,將釋放就業機會給蚵農子弟。對此,多數與會居民表示不相信、也不接受,認為國光石化破壞環境,「我們就是不要破壞環境的產業」林濟民說。

國光石化頻頻向行政部門施壓不是頭一回。2008年8月,蕭萬長即邀宴國光石化投資股東,強調此案是非做不可的國家政策,並指派政務委員朱雲鵬、經濟部次長施顏祥全權負責推動此案。2010年2月2日溼地日前,眾多專家學者原選定彰化海岸濕地為「國際級重要溼地」,營建署卻於在政院壓力下臨時喊卡。上週三(5日)國光石化民股與國光石化經理人面見副總統蕭萬長,要求政府6月份提出解決之道,行政院長吳敦義遂指示環評應加速。

企業試圖透過影響行政部門決策為其服務,究竟有沒有用?全民都在看。

Top

  離島圓夢曲:願君伴我渡黑洋

作者: 張祖德(國立馬公高中歷史科教師、海洋文學作家)

新聞快報:「獨木舟闖黑水溝,2名隊員失蹤。」

下午3點海巡隊船艇帶我們回到港口。當我們把獨木舟裝備一艘艘搬上碼頭,焦急的夥伴家屬已經趕到。我只能安慰他們先別急,獨木舟上飲水、糧食、閃燈、導航裝備齊全,加上2人的經驗都很豐富不會有事的。下午5點所有關心的朋友都來了,2人的手機一再撥打傳來的都是沒有回應的訊息。

傍晚6時夕陽把整個馬公港映照的金光閃閃。我心慌起來,天要黑了,張大哥、阿進你們到底在哪裡?

阿進與張大哥攝於清晨出發前(白衣立者為阿進與藍衣彎腰者為張大哥)

黑洋橫渡

小時後總愛纏著祖父,要他一遍再一遍,敘述那個大船漂洋到台灣來的故事。那是個烽火連天的時代,祖父搭乘的貨輪一路被敵軍追擊、掃射,直到上了基隆港,甲板上仍瀰漫著嘔吐穢物參雜著血腥的氣味。兒提時代回到高雄母親的娘家時,也曾央求外祖母說著同樣的故事。依稀記得外祖母淡淡提及時光久遠,只知道祖先是從笨港上岸的。

直到粗曉人事,我才漸漸明白在我血液裡頭的連結、所有親人朋友的祖先,最先都是走水路來的。沒有摩西般的神話所支撐,沒有神杖撥開海水的奇蹟示現。不管是為討生活、躲避戰亂、遷徙或種種因素,我們都是紮紮實實渡過每一個湧起的波浪來到小島。

每當航行在海面上,以獨木舟穿梭在澎湖諸小島間,我總望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發怔。血液不知不覺沸騰起來,意識到的是我終究必須走一趟祖先曾走過的水路。雖然古人說在澎湖與台灣中間這條黑色水路,行船總特別凶險。

清台灣府海防同知孫元衡便說:
「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廣百餘里,驚濤鼎沸,勢若連山,險冠諸海。... 浮去之舟,無一還者。」(孫元衡:黑水溝)。

鳳山縣教諭朱仕玠的詩中則提及:
「舟過黑水溝,舵工顏如墨。... 回瞻黑奔渾,弱膽尚餘悌。」(朱仕玠:小琉球漫誌)。

這算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嗎?連古早討海人都臉色發黑聞之色變的海域,我們卻要划更為迷你的獨木舟來橫越,難怪許多人嗤之以鼻認為我們是在自殺。四五十公里、十多個小時不停不休,舉起手臂划動槳葉撥開一點一點的水掙來獨木舟一吋一吋的前進。海流不停地把你偏移航道、海浪不斷地拍打歪斜船身。這無疑是個掙扎划離岸邊再苦苦追求上岸的過程,不算自殺也算是自虐吧?

2007年6月28日清晨6點,澎湖果葉港邊9位獨木舟夥伴整好裝備。

我們要橫渡黑洋。

三角浪

這附近的海域全是可怕的三角湧浪。你完全無法預測白色破碎的浪頭會從何處襲捲而來,我們就像是在煮沸滾水的鍋中航行。此時的海水像是八方湧來的敵人,你必須睜大眼注意四周每一波突起的暗算,同時機敏的擺動下半身來保持獨木舟的平衡。柔軟地捉住海浪的節奏,只能順應而無法與之對抗。在交錯的白色浪頭中起伏前進,全神貫注中連恐懼都不得不暫時放下。過去那個屬於陸地的、僵硬的、自我的、所有人類群聚中的不得不然與無法出離,都在瞬間被海浪淹沒而消失。突然間船艏左右,同時拔高挑起二波海浪夾擊我的船身,二波的三角浪在我獨木舟前方輻合交疊成更高的浪頭。剎那間船艏被猛然騰空而起再重重墜下,起落來去如同迅雷。我邊划邊含著吸管吸取背後水袋中的水,因為雙手根本空不出來拿取甲板上的水壺。

在手臂逐漸痠軟無力之際,浪頭也稍緩下來。越過浪區等待後方夥伴集合的空檔,趕緊檢視羅盤及GPS衛星導航裝備。今日農曆14大潮不算是個出航的好日子,但我們的目的也正是要利用大潮時台灣海峽南部退潮的潮水,提供向南的力量使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雲嘉交界的外傘頂洲。也就是外祖母家族上岸的古笨港附近。

上午9點應該已經是退潮時分,暗暗心驚的是往南的潮水卻沒有出現,我們正快速往北漂去時速超過4節。更可怕的是只有七艘獨木舟靠攏集合,另二艘遲遲沒有出現。

漂流

海水湧來漫過你的咽喉,差點嗆水的驚慌遠遠不及尾隨而來更深的恐懼-漂流。遠離陸地與無法靠岸的驚懼,正如腳下黑不見底的深淵般無聲無息的蔓延開來。這些在惡夢中常發生的情景已然成真。

海空救難搜索已經展開,包括海岸巡防署海洋局的多艘艦艇與國家搜救中心的海鷗直昇機。但白日漫漫海水茫茫,搜救單位傳來的訊息永遠如同沒有人接聽的手機,令人心焦憂怖。日光還勉強支撐起我的樂觀,藉以安慰家屬夥伴。當夕陽落入海平面,漁船也一艘艘返程進港時,我的信心也逐漸崩解。

上午0836一直以無線電呼叫皆無訊息,但海面平靜是個划船的好天

母親來電:「你每次出海,我的心都懸著...」。在我們出航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陸地上的親人朋友卻承擔著憂心與恐懼。此時角色互換,我的朋友在海上漂流而我在岸上心慌。弔詭的是,出海難道不是為了反抗陸地生活的受限?可是當真正遠離了陸地,海洋卻使我們陷入更大更深的困境。

入夜後空中的搜尋暫告終止,而海上搜尋的難度,從每個守在碼頭的家屬朋友低頭不語中可清楚明白。所有親朋好友求神問卜的結果以及關心的簡訊如雪片般飄來,在在都使我們難以承受。心中不斷焦急的吶喊:「張大哥、阿進你們漂流到哪裡?」各種猜測與推斷堆積在心,他們會不會已經上岸故意賭氣不連絡?人在船上還是已經翻船?人是有意識的漂流?還是受傷陷入昏迷?夜晚海水的溫度會不會使他們失溫?航道上來往的大船會不會造成更大的危險?二名夥伴都是水上救生員,其中一名還具有海浪救生的教練資格。可是面對海洋的浩瀚與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的有限可以理解的嗎?答案可以從澎湖超高密度的廟宇中得到。人類真的太渺小了。

晚間十點手機仍是沒有回應。歷經16個小時如果還沒能上岸,就代表2人一定出了狀況。夥伴們呆滯的眼神中慢慢浮現出絕望,地方長官們也前來詢問家屬的狀況。我心中暗咒,海洋怎能如此慷慨賜與我等無數的歡笑與喜悅,然後再毫不留情的奪走一切?

上午0929 放棄橫渡行動獨木舟上海巡艦艇展開搜救行動

午夜11時拿起一整天都傳來無訊息的手機,再試一次。驚訝與狂喜的是手機竟傳來已撥通的響聲,從手機那一頭傳來的是一個永遠無法忘懷的聲音:

「我還在划,岸上有4根大煙囪......應該是在麥寮......」。

我衝進海洋局勤務管制中心狂叫:「他們在麥寮」。

海峽上所有的救難船隻立刻往雲林麥寮疾馳而去。

離岸與靠岸

人的一生中,出生與死亡無異是二個最艱辛的關卡。外祖父過世時,守在病榻邊的我對至親承受的痛苦毫無能力,只能在他耳邊輕聲安慰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如果人生是航行,離岸與靠岸的過程其實就正如同人的出生與死亡。海流與海浪碰撞陸地邊緣時,所激起的湧浪與暗流遠比在大海中更為凶險。海邊的岩石、暗礁、消波塊、三角浪種種危險使得出航與返航的路更難走。每次出航我總喜歡最後出發,幫同行的夥伴整理好甲板上的裝備、套好防水裙、蓋好前後艙蓋、調整尾舵。把夥伴的獨木舟推離海岸,看著一艘艘的獨木舟在浪區起伏奮力揮槳,大浪打上甲板衝撞船身人仰馬翻。在浪區裡頭咬緊牙關的這個過程,無人可幫任何忙只能自己硬撐硬捱過去。但我知道經歷一番掙扎起伏之後,過了浪區前方就是平靜的大海了。不管是人生或航海同行的夥伴,我們終會在那碰面並歡顏以對。

深夜11時48分,夥伴阿進被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局的艦艇救起。漫漫長夜過去,隔日上午7時25分,張大哥在彰化王功外海10浬處,被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的救援直昇機吊掛救起。二人皆平安無傷,家屬與所有關心的朋友們也都鬆了一口氣。儘管是以如此獨特的方式上岸,但一天一夜的漂流遇險,在漆黑的海上與風浪搏鬥、克服恐懼與冷靜的求生意志,海洋想必給予了二人一個全新的生命意義。

海洋也給我們這些在岸上守候的人,膽顫心驚的一天一夜。

後記

航海日誌上紀錄著這次航行的航線圖、航行軌跡圖、檢討缺失、心得感想。我一行一行的細讀下去,發現意外其實是一連串小缺失的總和所造成:

「為何2名夥伴會失聯而漂流?無線電裝備為何無法發揮作用?航行隊伍在過浪區時為何沒有採密集隊形而分散?領隊的缺失為何?航線規劃有無問題?」。還有一個頗令人猜疑的問題,那就是「為何台灣海峽南部退潮往南的潮汐流完全沒有出現?是因為夏季西南氣流加上黑潮支流的推波助瀾,才使2位夥伴偏移了預定的航道嗎?」「海圖上的資訊是否全然可信?不同的地點、時間、風向與氣候會影響潮汐流多大呢?」這條橫陳在澎湖與台灣之間的黑水,我們真的所知太少。

在心得感想欄裡頭,二位夥伴夜晚在海上的經歷,則是令所有喜歡親近海洋的人感興趣的記錄:

「晚上的浪真的很恐怖,像山一般湧來感覺隨時會被海底深淵吞噬掉...」。

「明知陸地已不遠,但似乎受到沿岸流的影響怎麼划都划不上岸......」。

「不過你們要知道,深夜月光照大海,真是美極了。」啊,真是令人動容。

「願君伴我渡黑洋」。這七個字,則讓我陷入低潮的心重新振奮起來。雖然夢想未能達成,也使許多親友為我們操心,另外還讓社會上眾多關心的朋友批評為浪費社會資源。可是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人類所有偉大的文明都是從走向海洋開始。唯有勇敢走向海洋,才能激發出探索與發現的進取性格。黑洋也許終究險惡,但只要生命還在我們就有勇氣再度出航,我深信我們終能橫渡彼岸。

別忘了我們曾是偉大的海洋民族。千百年來每一個島上的子民;最初,都是漂洋過海而來。

※ 本文經出版社同意,轉載自張祖德著作《航向看不見的島嶼》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202兵工廠案 環保署:須做環評

摘錄自2010年5月11日客家電視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視察202兵工廠後表示,中研院預計開發的9.6公頃,並沒有包括濕地在內,因此仍將釋出給中研院規畫生技園區使用,但因為涉及到環境的開發許可,環保署表示生技園區規畫,必須經過環評審查。

目前中研院的規畫生技園區9.6公頃的開發面積,環保署表示依照環評法,若申請為研究園區,面積是10公頃以上平地,或5公頃以上山坡地,都必須送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也就是環評審查,且應該由中研院主動提出說明。

環保署表示,依照環評法第22條,如果未做環評則逕行開發,必須罰30萬到150萬罰緩,若確實須做環評,環保署不排除主動行文中研院,啟動環評審查。

Top

 
 

反綠洲汙泥廠 竹東人求助縣府

摘錄自2010年5月11日聯合報竹北報導

新竹縣竹東鎮長徐兆璋、鎮代會主席黃豪杰10日偕鎮民代表、里長多人陳情,表達反對綠洲汙泥廠設廠,要求縣府採強制措施,讓綠洲汙泥廠離開新竹縣。

當地居民表示,綠洲申請設立時指周圍500公尺無住家,實際上,綠洲旁不有住家,還位處竹東良質米農田旁,也在頭前溪旁,會造成水源汙染,這一行為「根本是偽造文書」、「毒害縣民」。

況且,2009年廠方試運轉期間,造成惡臭、魚兒死亡,引起鎮民抗爭,希望縣府拿出公權力,請綠洲汙泥離開竹縣,否則鎮民一定抗爭到底。

新竹縣環保局長施堅仁表示,綠洲汙泥處理廠屬合法申請,於2008年獲核發建照,2009核准試運轉,但廠址屬頭前溪水質水源保護區,依規定,除非這是民生所必需,且無可替代,才能再核准操作許可,否則不能營運。

Top

 
 
  八八風災淤沙飛 南部灰濛濛

摘錄自2010年5月11日聯合報台南報導

空氣品質不好,不一定是大陸沙塵暴作祟!成功大學環工系副教授吳義林指出,八八風災造成的大量淤沙,沙塵飛揚,南部天空經常灰濛濛。

吳義林表示,本土沙塵暴4、5年前即被注意,2009年八八風災後情況更明顯。為進一步分析八八風災後空氣品質差的原因,環保署與成大環工所最近在南部設立四個「超級監測站」,確定空汙原因,初步研判八八風災應是重要原因。他表示,八八風災後,泥沙大量堆積在河川下游,強風吹襲,懸浮微粒大量增加。

Top

 
 
  火山灰飄往法國東南部

摘錄自2010年5月11日路透社報導

歐洲航管組織(Eurocontrol)說,受冰島火山灰影響的區域11日下午預計往東北方移動,橫貫伊比利半島(Iberian)直至法國東南部一帶。

歐洲航管組織在聲明中說,火山灰今天11日早上影響西班牙南部與中部以及葡萄牙,範圍包括卡納利群島(CanaryIslands)與馬迪拉(Madeira)。

但該組織表示,北大西洋中部高空的高濃度火山灰逐漸消散,先前跨大西洋航班飛行困難的情況已緩和。

Top

 
 
  iPhone代工廠62中毒 最重恐癱瘓

摘錄自2010年5月10日世界日報北京報導

iPhone 4G推出在即,全球蘋果迷熱切期待,但狂熱背後,卻有人付上健康代價。江蘇一家承包iPhone螢幕代工的工廠,至少62名工人因使用有毒化學物清潔 iPhone螢幕而中毒入院,部分人要留院多月。據瞭解,該工廠經理為縮短作業時間,讓員工在通風不足的地方直接使用正己烷(n-Hexane)。目前廠方已解雇這名經理,並支付工人醫藥費。專家表示,長期暴露於正己烷會嚴重損害周邊神經系統,導致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一名仍然留院的女工表示,她在台資工廠Wintek工作,去年春季健康突然轉差,手部麻痺,走路無法平衡,夏季被送院治療。同一房間的其他工人也出現相同症狀,感到頭痛、頭昏眼花、手腳痛楚等。據報導,該廠經理貪正己烷乾得較快而棄用酒精,並讓員工在通風不足的地方直接使用正己烷才惹禍。據瞭解,已有44名工人向廠方索償。

Top

 
 
  論壇:台大教授——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關係不大

作者:劉仲恩(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資源博士班)

 

【影片】地球日40周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白宮發表演說

 

隨著氣候研究的進展,人類社會對於暖化的科學知識越來越豐富,當今學界雖然有少數質疑者,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而且影響深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相對起科學界的共識,一般民眾對於暖化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以美國為例,耶魯大學的Anthony Leiserowitz博士在今年初作了調查(*1),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的比例,從2008年的71%,下降到57%。相較於美國,歐洲對於抗暖化的相對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根據2009年的調查,僅有18%的歐洲人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落後於貧窮問題和經濟危機,跟上次調查的30%相比更下降了不少(*2)。

民意是推動抗暖化減碳政策的基礎,在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的關鍵時刻,如此低迷的民意實在是一大警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大眾的心理,對於全球暖化的認知與行動與科學共識,存有這麼大的鴻溝呢?

最直覺的答案,會歸咎大眾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只要大家都理解問題的嚴重性,自然而然就會採取行動;再來,也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自私自利,還有些人覺得暖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其他方面的問題更重要,所以沒有積極行動。

針對這個主題,美國的社會學家 Kari Marie Norgaard 在2009年間為世界銀行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3),她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發現除了上述幾個很直觀的因素之外,人類面對全球暖化時的一些微妙心態,更是問題的關鍵。

無力感 影響行動決心

首先,全球暖化與人們習慣的環境保護不一樣,傳統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影響範圍,也有明確的罪魁禍首。對於污染防治,我們可以為不守法的企業貼上標籤;對於生態保育,我們可以大聲為大自然發聲。全球暖化不一樣,它的科學知識相對起來比較艱深,難以為大眾理解;它的影響既全面又緩慢,難以跟日常生活產生連結;更關鍵的是,它在短期之內沒有清楚的解決方案,大眾常常只知其嚴重性,卻不了解如何行動。

再來,當全球暖化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作為新聞讀者,我們可能從感到意外,到擔心害怕,最後卻因為暖化後果這麼嚴重,而個人能作又努力卻又這麼少,轉為徬徨無助,在這樣「作什麼都沒差」的無力感下,反而失去了行動的決心。

罪惡感 反延緩抗暖作為

最後,全球暖化挑戰的,是人類建築在高碳排放的之上的便利生活,在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是幫兇,因此我們當深思考暖化議題時,很難避免內心深處有一絲罪惡感。也就是因為這罪惡感,使我們不願意深入追究問題,或是找藉口轉移目標,例如抱怨中美等大國不行動、譴責某些企業的超高碳排放,卻也忽略了自身可以作的努力。

一旦不確定感、無力感與罪惡感等負面情緒成了面對暖化的態度,人們最直覺的反應可能就是「不想聽、不想談、不想管」,即使知曉長期的嚴重後果,依然假裝天下太平繼續過正常的生活,借用高爾的話來說,全球暖化還真的是每個人心裡「不願面對的真相」。

在這個背景之下,如何用大眾化的語言連結全球暖化是當前一大挑戰,其中強調暖化的嚴重後果固然重要,但過份誇大或訴諸恐懼,常會帶來無奈甚至反感,無助於實際行動(*4)。對抗全球暖化,不應該只是救救地球、救救孩子的贖罪心態,它可以充滿希望,是開創綠色低碳經濟的好機會,是共同守護地球的責任感,也是健康樂活的生命態度。理解了全球暖化心理學,我們需要在抗暖化行動中加入更細膩的溝通技巧,才能澄清困惑,累積正向改變的能量。

【參考資料】

(*1) Anthony Leiserowitz, "Climate Change in the American Mind: Americans' Global Warming Beliefs and Attitudes in January 2010" (Yale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2) Eurobarometer: Europeans' attitude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3) Kari Marie Norgaard 2009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allenges in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Work Bank Working Paper)
(*4) Matt Nisbet 2009 "Communicating Climate Change: Why Frames Matter for Public Engagement"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延伸閱讀】
《抗暖化 擔心狼來了》張智北 30-Apr-10 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忽略暖化可能 代價高昂》劉仲恩 2-Ap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門醜聞 是抹黑還是真相》劉仲恩 2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