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5.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塔山自然實驗室 

生態關懷者協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標記紫斑蝶再現身 專家解謎費思量


US413T7小紫斑蝶,胡其偉攝。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

【相關連結】
暖化與棲地破壞 紫斑蝶遷徙恐成絕響

齊心種下白水木 等候紫斑蝶成群降臨

萬餘紫斑蝶北返 中二高封路護送
北大武山東西兩側蝶道 確實存在
斑蝶密碼再獲一筆紀錄,日前民眾於二高關西休息站尋獲一隻標記的紫斑蝶,證實為台灣蝴蝶學會志工4月13日從內湖標放的小紫斑蝶,然而這個發現,是否有助於拼湊出蝴蝶遷移的完整面貌?

蝶會秘書長洪素年表示5月梅雨季,是越冬世代斑蝶生命的尾聲,野外能見到的越冬個體日漸減少,標記再捕獲的機率也隨之降低。然而,本月7日卻從關西休息站傳來好消息,民眾在眾多蝴蝶中發現其中一隻翅膀上竟然有著「密碼」,好奇之下將蝴蝶拍攝下來,並將照片寄給蝶會「解碼」。經確認是蝶會義工謝昀樹於4月13日在台北市內湖區的金面山所標記釋放;牠在將近三週的時間內,從台北盆地北側移動至新竹關西。精采內文

 
 
  書齋:結芒捕魚祭──miladis 6月Ciwidian水璉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圖片:董景生

在Ciwidian族人的祝福下,膠筏推進黃昏的海裡,夜色緩緩降臨,吹拂臉頰的風,由陸上逐漸轉成反向的潮濕水氣,將殘存的溽暑喧囂一吹而散。當暮藹薄紗般掩下,台11線路燈一盞盞彷如長蛇般亮起,偶而的alipanay(螢火蟲)飛過,波濤晃動時,膠筏的縫隙無可避免滲入海水,但沒有預期的可怕,反而像下過雨腳踩操場草地上。船上faki和kaka正逐一檢查馬達油箱與電池電力,3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faki說過去一點海域就可下網,是點起魚燈的時分。

還記得下午村人漸漸群集海灘,一艘艘膠筏昂首蓄勢待發,迫不及待的畫面。這日是部落舉行miladis(捕魚祭)的前夕,慣例只允許男子們參加,出發前曾仔細聆聽faki的mifetik禱詞,聽懂提及請kafid(海神)庇佑看顧這群pasawali a wawa(朝東方進發的小孩),希望每人此行都能漁獲滿載,祈請平安順利。祭祀完畢,faki拿了瓶米酒及hinaliti'(台灣芒),仔細走向每艘船進行mipolpol(拍拂)。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美麗的油桐花;圖片來源:Google

時序進入五月,漫步山林,舉頭放眼皆不難看見俗稱「五月雪」的美麗桐花。桐花季更成為台灣年度觀光盛事,吸引許多遊客漫游花海間。但因褐班病爆發,造成油桐樹大量枯死,今年可能看不見桐花盛開景致。夏季是病毒易孳生的季節,不只油桐樹生病,南投縣也陸續傳出腸病毒病例,目前已有3校5班停課。呼籲家長、照顧者要加強個人衛生,以防家中嬰幼兒、幼童感染。

2010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目前雖未達到訂定生物多樣性公約時預計的保育目標,但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為此努力。如雪霸國家公園持續在七家灣溪復育國寶級櫻花鉤吻鮭之外,去年首度捕獲二級保育類黃魚鴞後繫放,並首度拍下黃魚鴞育雛的珍貴畫面,代表七家灣生態系逐年健全。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至今已逐漸獲得控制,但也暴露出種種弊端。負責為石油開採安全把關的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承認,未嚴格執行油井安全認證的規定,開採石油也沒有取得環評及遵照保護海洋動物法律。造成此一生態浩劫,政府部門難辭其咎。石油雖為美國帶來極大困擾,但在還沒發生災難的地方,各種探勘開採作業仍持續進行。如法國就欲與美國合作,開發巴黎外圍岩層內蘊藏豐富的石油。無止盡的開發讓人憂心,是否真要將地球資源全部榨乾,野心才能稍歇?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南港202山林是全民寶貴的公共財
作者:陳信甫(社區規劃師)

有關國家生技園區是否應該開發南港202兵工廠的山林一案,吳院長曾說應該「從長遠而全面的」來考量,我們無不贊同,但是放在地球環境急速惡化的今日,吳院長將經濟發展置於地球存續的議題之上有待商確,試問,當海平面上升淹沒台北市,或者台灣物種逐漸單純化甚至獨剩人類之日,下一個滅絕的物種是誰?誰還需要工作機會?況且要求保護山林的朋友們,並無反經濟,也未曾要求廢止國家生技園區的政策,而只是懇請轉移至已開發的眾多工業區來發展而已,例如鄰近的桃園航空城就表達了高度的意願。

南港202的議題並不是什麼生態與經濟的衝突,更不是什麼「白鷺鷥與生技園區的抉擇」(聯合報990513社論),這是一個環境意識從未深烙人心的明證!維護生態為什麼從來不是全民心中的常識呢?舉例來說,我們個人(或政府)蓋房子不會蓋在他人的土地上,因為在私有財產的保護上,社會上有個基本的常識,當然更衍生法律上的保障;那麼,為什麼當我們開發工業區之時,總是看不見自然裏生存的野生朋友,總是無知而蠻橫的選在牠們的棲息地上?為什麼已開發的工業區那麼多(桃園有六千公頃呢),為什麼看不見山林的重要,執意要再度破壞?精采內文
 
 
   
 
  .
 
標記紫斑蝶再現身 專家解謎費思量

本報2010年5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US413T7小紫斑蝶,胡其偉攝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一隻小紫斑蝶,從台北內湖飛到新竹關西。是什麼使得牠如此飛行呢?是出自一種偶然,或是為了抓住生命最後一線機會?

斑蝶密碼再獲一筆紀錄,日前民眾於二高關西休息站尋獲一隻標記的紫斑蝶,證實為台灣蝴蝶學會志工4月13日從內湖標放的小紫斑蝶,然而這個發現,是否有助於拼湊出蝴蝶遷移的完整面貌?

蝶會秘書長洪素年表示5月梅雨季,是越冬世代斑蝶(10、11月成蝶,活過冬季到隔年4、5月之蝴蝶稱之,斑蝶最為明顯)生命的尾聲,野外能見到的越冬個體日漸減少,標記再捕獲的機率也隨之降低。然而,本月7日卻從關西休息站傳來好消息,民眾胡其偉夫婦在休息站後方隨意散步賞花之際,看到眾多蝴蝶吸食花蜜,其中一隻翅膀上竟然有著「密碼」,好奇之下將蝴蝶拍攝下來,並將照片寄給蝶會「解碼」。

標放高手謝昀樹,卓清波攝。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這隻後翅中室寫有「US413T7」的小紫斑蝶為雄性,翅面已磨損破舊,研判應該是越冬個體。經確認是蝶會義工謝昀樹於4月13日在台北市內湖區的金面山所標記釋放;牠在將近三週的時間內,從台北盆地北側移動至新竹關西。

台灣蝴蝶學會秘書長洪素年轉述,「US413T7」標放之前,觀察結論為已羽化一段時間,應為去年秋季成蝶。

小紫斑蝶是台灣產4種紫斑蝶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卻是南部越冬斑蝶群聚中數量最多的成員,幼蟲的寄主植物是桑科的盤龍木,這種木質藤本植物在台灣南部有著龐大的族群。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趙仁方表示,台灣的斑蝶雖然不分種類群聚越冬,但每一種的習性其實是各有特色。小紫斑蝶體型小,不能飛很遠,春天紫斑蝶南移,常見小紫斑蝶的蹤影;再加上環境耐受力高,在北部也能發現小紫斑蝶。

趙仁方說,小紫斑蝶的寄主植物盤龍木主要分布於南部地區,北部數量不多,這隻「US413T7」小紫斑蝶之所以南下,也許正是為了往南尋覓寄主植物,抓住最後的交配繁殖機會。

長期推動斑蝶標放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副教授陳建志則有不同解讀。陳建志表示蝴蝶移動的模式,尚無定論。他認為斑蝶遷移未必是必然的結果,可能是偶然造成的,也不必然出於蝴蝶的意志;牠們可能隨著風、地形、氣候以及環境因素而移動。

此次標記小紫斑蝶的現身,陳建志認為可能是這隻小紫斑蝶一直都在台北;或小紫斑蝶到南部過冬,北上後才被抓到標記。陳建志認為前者的可能性較大,但詳情如何,必須收集更多資訊才能下定論。他提出活動範圍(home range)的概念,有可能半個台灣都是紫斑蝶的家,因此,「從浴室到廚房,你會說是遷移嗎?」

紫斑蝶標記是為了研究其移動行為,洪素年說大多數民眾知道有青斑蝶標記,卻不熟悉紫斑蝶也有標記。她邀請民眾多注意身邊的蝴蝶,或許也能找到蝴蝶密碼。

怎麼看標記號碼?

以「US413T7」為例,前兩碼英文字是標放者的名字英文縮寫喔!US就代表謝昀樹,「413」代表日期,T是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代碼。目前台灣蝴蝶標放的單位還有: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趙仁方團隊、陳建志團隊等。最後一碼為流水號,7代表4月13日標放的第7隻蝴蝶。有些團隊可能一天就標放上千隻,也可能沒有流水號。

 

Top

  書齋:結芒捕魚祭──miladis 6月Ciwidian水璉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圖片:董景生

在Ciwidian族人的祝福下,膠筏推進黃昏的海裡,夜色緩緩降臨,吹拂臉頰的風,由陸上逐漸轉成反向的潮濕水氣,將殘存的溽暑喧囂一吹而散。當暮藹薄紗般掩下,台11線路燈一盞盞彷如長蛇般亮起,偶而的alipanay(螢火蟲)飛過,波濤晃動時,膠筏的縫隙無可避免滲入海水,但沒有預期的可怕,反而像下過雨腳踩操場草地上。船上fakikaka正逐一檢查馬達油箱與電池電力,3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faki說過去一點海域就可下網,是點起魚燈的時分。

還記得下午村人漸漸群集海灘,一艘艘膠筏昂首蓄勢待發,迫不及待的畫面。這日是部落舉行miladis(捕魚祭)的前夕,慣例只允許男子們參加,出發前曾仔細聆聽fakimifetik禱詞,聽懂提及請kafid(海神)庇佑看顧這群pasawali a wawa(朝東方進發的小孩),希望每人此行都能漁獲滿載,祈請平安順利。祭祀完畢,faki拿了瓶米酒及hinaliti'(台灣芒),仔細走向每艘船進行mipolpol(拍拂)。

Ciwidian目前已看不到傳統的竹筏,過去紮筏會使用較粗的刺竹或孟宗竹,砍回後再浸泡泥塘一段時日,接著以藤皮加以綁紮,無論工序和材料都特別處理與講究,唯有如此,將來下水才能耐住鹽分。加好筏面的藤蓆與槳座,船上各種物件還得額外固定,新年度的竹筏會趕在飛魚汛前完工,南勢阿美稱飛魚為timo',南邊部落則稱kakahong,魚汛由南到北約從4月中旬開始,miladis祭典時Ciwidian達網捕高峰,漁忙則持續到7月底或8月milisin(豐年祭前的賽跑)前結束。捕抓飛魚的方法是夜裡在海上點燃火把,利用其驅光性誘集,再想辦法撒網或捕撈。至於捕獲的飛魚多賣出貼補家計,部分則燻成飛魚乾保存,以供自家食用。

如同許多祭典,Ciwidian族人在miladis這幾日,遵守不吃dateng,不能行房等禁忌。海上作業了整夜,船隻紛紛停泊上岸,所得漁獲繳交秤重,簡單計算成績後,由faki們帶領,才開始正式的pakaen to Kavid(海神祭拜)。所準備的祭品內容,大致與昨天出發前的mifetik時相同,只是規模更加隆重,但當我們仔細聆聽,這裡所唸誦的物事,已從祈求晚輩出海漁獲豐富,轉為祝禱未來一年之內,falios(颱風)別侵害部落,而穀物的收成,能像penen(五節芒)般高大美好。

研究者曾提出魚/粟男/女這二組元素,在阿美族人思維裡,擁有對立與循環意義。按之前觀察並對照過去文獻,miladis是在小米入倉的隔天舉行。在過去看重小米的年代,或許我們可將miladis,視為全年度最大的malialac(吃魚作結)。除開這點,miladis卻也是唯一與海/海神/男子捕魚能力相關的公共祭儀,從這角度來看,miladis本身,反而接近港口部落的misacepo(原意是與出海口有關的祭祀,後稱海祭,約每年五月舉行)、奇美部落的komolis(捕魚祭,7月豐年祭前舉行)、台東部落的misariyar(海祭,約五月中舉行)。

【植物小檔案】
臺灣芒
[學名]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 var. formosanus Hack.
[阿美名] hinaliti'
[英文名] Chinese silvergrass
[科名] Poaceae 禾本科
台灣芒hinaliti' - 隔斷
阿美族區別出penen和hinaliti´兩種植物,促成植物學者從五節芒中區分出臺灣芒。著名Alikakay神話傳說,提到勇士們在Malataw協助下,以hinaliti´擊潰作亂的巨人,後來演變成男子到了野外,取hinaliti´捆綁porong結界用以阻擋kawas侵擾,甚至更變成獵區劃分的依據。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族民族植物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定價:460元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褐斑病大爆發 油桐樹染重病

摘錄自2010年5月17日自由時報報導

台灣客家族群年度盛事─桐花祭,在全國11縣市36鄉鎮展開,號稱可吸引百萬人潮,但悲哀的是,桐花祭的主角油桐樹罹患「木油桐褐斑病」疫情擴大,經由空氣與病葉的傳播,目前滿山遍野都是病樹,由於褐斑菌會讓油桐樹光合作用降低,直接導致樹木營養不良,終致枯死,桐花不開。

根據記者觀察桐花林生態發現,桐花祭開辦的近9年間,「木油桐褐斑病」早在北台灣山林野地傳播,只因為大家都忙著辦活動,欣賞朵朵飄逸小花,卻疏於注意褐斑病徵的存在,原本疫病多在桐花謝後靜悄悄傳播,但今年狀況明顯惡化,三月初萌葉後不久就開始發病,長滿褐色斑點的「麻臉」油桐樹隨處可見,令人怵目驚心。 目前除俗稱木油桐的千年桐外,三年桐也難逃褐斑病感染。

木油桐褐斑病的淪陷區域,涵蓋苗栗縣以北的縣份居多,南庄鄉、獅潭鄉、獅頭山一帶罹病約4成以上,台北縣的三峽鎮、土城市桐花林至少有7、8成油桐樹生病,甚至連偏僻山區的油桐樹也無法倖免,土城賞桐主題公園內則全數群聚感染褐斑病。

Top

 
  腸病毒逾30起 投縣3校5班停課

摘錄自2010年5月17日自由時報報導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南投縣累計至上週通報個案30餘起,目前仍有3校5班停課中,縣府表示,為避免發生群聚感染,除依疾病管制局規定的停課標準外,也要求幼托園所於小朋友放學前安排洗手,不要把病毒帶回冢。

衛生局長廖龍仁指出,從4月中旬草屯一家托兒所因腸病毒停課後,通報個案就陸續湧入,截至上週末通報個案數已有30餘起,還好沒有腸病毒併發重症住院個案,由於疾管局預估疫情將在6月份達到高峰,呼籲家長、照顧者要加強個人衛生,以防家中嬰幼兒、幼童感染。

教育處長劉仲成表示,疾管局去年已作出腸病毒停課標準作業,小學一、二年級、幼托園所,於一週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 10天。

廖龍仁指出,對於因腸病毒停課的班級,已要求學校立即對教室、學童玩具等進行消毒,至於小學部分,為避免群聚交叉感染,也要求停課的學童不要至安親班或補習班,近期將安排公衛護士進入校園,教導小朋友「濕、搓、沖、捧、擦」正確的洗手。

Top

 
 
 

七家灣驚喜 黃魚鴞育雛

摘錄自2010年5月17日聯合報大湖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復育櫻花鉤吻鮭,針對棲地七家灣溪生態系持續研究,去年首度捕獲二級保育類黃魚鴞後繫放,持續追蹤下日前首度拍下黃魚鴞育雛的珍貴畫面,也代表七家灣生態系逐年健全,雪管處表示,將在2隻雛鳥身上安裝發報器,持續追蹤黃魚鴞生態。

「復育要考量生態系整體平衡」,雪管處保育研究課課長于淑芬說,七家灣溪流域是櫻花鉤吻鮭主要棲息地,以人力復育,需考量七家灣溪整體生態,因此民國92 年起,委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孫元勳團隊監測溪流鳥類,意外發現七家灣溪有黃魚鴞蹤影。

黃魚鴞是全台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體長可達60公分,生性凶猛也是台灣唯一親水性的貓頭鷹,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靠近水源的原始山林內,但因山地開墾、水源汙染、溪魚減少,導致黃魚鴞棲地遭破壞,數量大減,被列為保育類二級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目前全省約有500對左右。

于淑芬說,黃魚鴞是溪流生態系食物鏈中最上層的獵食者,牠的出現代表七家灣溪流域有充足食物與大片山林,證明雪管處復育櫻花鉤吻鮭時也成功打造健全生態系,但黃魚鴞活動範圍大,且生性隱密,研究團隊8年來雖曾多次瞥見黃魚鴞蹤影,但直到去年才首次捕獲一隻雌黃魚鴞。

研究團隊為雌黃魚鴞裝上發報器後野放,透過無線電訊號記錄活動範圍,今年4月初記錄到牠成功繁殖。

研究人員在巢外架起紅外線攝影機24小時監測,拍下巢中2隻雛鳥,是台灣首次野外記錄到黃魚鴞繁殖育雛,畫面珍貴。

Top

 
 
  墨灣漏油 漏出美國政府弊端

摘錄自2010年5月1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讓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再度成為箭靶,這個隸屬美國內政部的機構,負責為石油開採作業的安全把關,在這同時,向石油業者收取它們在公用土地上開採的權利金和地租的業務,也歸它們管,它們每年向業者收取幾十億美元,這種衝突的利益關係,讓所謂的政府監管成了笑話。

聯邦礦業管理局主管官員在接受美國國會質詢的時候承認,它們沒有嚴格執行油井安全認證的規定,把部分應該由政府負責的安全檢查,放給業者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結果,往往就是沒有管理。聯邦礦業管理局的前主管(藍道魯提),在退休後,毫不避諱的接下石油鑽探產業公會主席的職位,它的前任主席,也當過礦業管理局的主管,這些官員在從監督者轉到民間利益團體的角色轉換間,心中似乎毫無罣礙,完全不在意什麼旋轉門的道德規範。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屢次在沒有徵得環評相關單位同意前,就發給業者鑽探許可,英國石油那口爆炸的鑽油平台,也是在這種狀況下,拿到作業執照,據透露,礦業管理局內部生物和工程專家,對墨西哥灣以及阿拉斯加油井鑽探計畫,提出的安全性以及環保質疑,經常被上級打回票甚至竄改。

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也是保護瀕危物種以及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權責單位,它曾一再警告在墨西哥灣鑽油,對海洋動物必然會有傷害,可是從去年一月初,美國現任內政部長沙拉薩就任至今,礦業管理局在沒有遵照保護海洋動物的法律,取得環境評估許可的狀況下,至少批准准了三筆土地租售、一百件以上地質研究以及三百件鑽探計畫,保育團體痛批美國內政部和礦業管理局無法無天,這場儼然是一場生態浩劫的事故,如果真要認真的追究責任,美國政府恐怕難辭其咎。

Top

 
 
  歐洲尋求新能源 開發巴黎盆地頁岩油

摘錄自2010年5月16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法國與美國合作投資,將開發巴黎外圍岩層內蘊藏豐富的石油;這項計畫凸顯出歐洲正尋求分散能源的新來源。這項計劃也首開法國先例,由兩家公司合作生產巴黎盆地的頁岩油,以困難且昂貴的方式開採,包括使用水和化學物爆破岩石。

獨立能源公司Toreador Resources與美國生產頁岩油的赫斯石油公司(Hess),上週簽署合約,將開採6座頁岩油井,第一座油井計劃在今年稍後開採。這是法國首次選擇這種非傳統的石油開採形式,有關計畫將提交法國政府批准。

Toreador副總裁巴加尼(Julien Balkany)說:「我們知道那裡有石油,問題是開採會不會成功?」Toreador估計巴黎盆地可能蘊藏650億桶石油,但只能開採極小部分,大概是0.5%到1%。

赫斯已支付1500萬美元,與Toreador共同享有開採許可權,並將在未來5年繼續投資巴黎盆地計畫,投資額高達1億2000萬美元。

總部位於紐約的赫斯,已經從和加拿大接壤的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巴肯頁岩(Bakken Shale)油區,開採出1萬3000桶石油。

Top

 
 
  論壇:南港202山林是全民寶貴的公共財

作者:陳信甫(社區規劃師)

有關國家生技園區是否應該開發南港202兵工廠的山林一案,吳院長曾說應該「從長遠而全面的」來考量,我們無不贊同,但是放在地球環境急速惡化的今日,吳院長將經濟發展置於地球存續的議題之上有待商確,試問,當海平面上升淹沒台北市,或者台灣物種逐漸單純化甚至獨剩人類之日,下一個滅絕的物種是誰?誰還需要工作機會?況且要求保護山林的朋友們,並無反經濟,也未曾要求廢止國家生技園區的政策,而只是懇請轉移至已開發的眾多工業區來發展而已,例如鄰近的桃園航空城就表達了高度的意願。

南港202的議題並不是什麼生態與經濟的衝突,更不是什麼「白鷺鷥與生技園區的抉擇」(聯合報990513社論),這是一個環境意識從未深烙人心的明證!維護生態為什麼從來不是全民心中的常識呢?舉例來說,我們個人(或政府)蓋房子不會蓋在他人的土地上,因為在私有財產的保護上,社會上有個基本的常識,當然更衍生法律上的保障;那麼,為什麼當我們開發工業區之時,總是看不見自然裏生存的野生朋友,總是無知而蠻橫的選在牠們的棲息地上?為什麼已開發的工業區那麼多(桃園有六千公頃呢),為什麼看不見山林的重要,執意要再度破壞?

假如中研院毗鄰總統府或立法院,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難道吳院長或翁院長膽敢提出拆除總統府或立法院的要求嗎?我們要知道,山林一旦開發一去不復返!當然行政院及中研院已經說了,生技園區不過是承襲現有建物範圍開發,而且這裏目前並沒有珍貴的生態資源?「淺山」,或者是日本語中的「里山」,由於位於市區與郊區之邊緣地帶,依據生態學邊界效應(edge effect)理論,景觀結構之多樣化而使生態結構產生更豐富之多樣性。換句話說,即使現在因為持續性的破壞而不是很豐富,但是展望未來一定會是一處生態豐美之地。

此地生長的蔡正元立委連日來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已為我們指明此地蘊藏的寶貴條件與潛力──先民在地智慧選擇此地山坡逕流匯聚之地闢建埤塘,意外的營造了一片鷺絲水鳥多但「蛇比鷺絲更多」的山林與水域的豐饒棲地(蛇是較高級消費者,表示該處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先民尚且如此,試問為什麼百餘年後的我們,學識高深者卻看不到南港202恢復山林與濕地的潛力與價值呢?

每個人有接近山林的權利,山林不該是閉鎖的政府機構或是私人企業園區,更不應該是富豪獨享的祕密花園。南港202山林,是我們向地球悔悟,向自然重新學習和諧相處之道,以求得永續生存的救贖聖堂。「里山202」就是這樣一個恢復山林與濕地的提案,是一個價值選擇的轉捩點,選擇永續生存之道或者是短淺的一個世代?如今,地球上的森林面積急速減少,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拉警報,為什麼達官政要與企業權貴們日前齊聚觀賞「±2度C」之後,除了製造更多的碳之外,環境意識竟別無改變?台北市的遠見,乃至台灣的遠見應該走向何處?對國際社會、對地球應該擔負何種責任?應該不難抉擇吧?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詹嘉紋‧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