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7.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苦勞網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推薦瀏覽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中外對話
綠色陣線協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環境信託網站
千里步道
關渡自然公園
  大埔事件重演? 東北角開發 徵收民地賣財團


田寮洋的稻田;攝影:大暴龍。

由於行政院經建會於今年3月1日通過「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中的促進東北角景觀改善計畫,田寮洋將成為開發計畫的一部分。除了田寮洋溼地環境將受到破壞外,居民也擔心若將溼地填平蓋房子,將來大雨來時必會淹大水。 

而土地可能被強制徵收的問題,沒有任何政府機關向居民告知或說明,讓居民十分擔憂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民間團體亦擔心苗栗大埔事件將重演。雙玉村居民林小姐表示,土地將會被開發及徵收一事,並沒有任何政府機關向他們告知或說明,連村長和地方上的長輩都完全不知情,她自己也是透過朋友和網路才得知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可能會被徵收開發。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政院:無法全面停止土地徵收案
開發主義讓社會倒退嚕
20年台灣土地淪落的代價
農民自救聯合宣言:一方有難,三方來救!
 

綠色人物:40年公務生涯畫逗點 張晃彰從總隊長變環保志工

作者:朱淑娟(公民記者、本報特約記者)

「我滿心歡喜、滿懷感恩」。這句話張晃彰不是第一次說,我跑環保署近10年新聞,不時就聽到他說這句話。一個佃農子弟、父母都不識字,在貧困的50年代,成為台南新營小農村的大學生,小村為之驚動。

40年公務生涯他也從未離開環保領域,問他:「對環保有始命感嗎?」他大笑:「沒這回事啦,我一個窮佃農的兒子,沒有關係,只能盯著眼前的工作拼命做,都遇到好長官啦,長官升官後找我當然還是做環保囉。」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九降風的所在‧苗栗灣寶訪調心得(下)

灣寶美好的西瓜田;攝影:munch

作者:廖芊芃(台灣環境行動網實習生);審稿:吳音寧

9月13日清晨五5點30,手機鬧鈴擾人清夢,稍做梳洗後,前往外面的院子,看到阿公已將腳踏車都充飽氣,坐在椅子上等我們。小朋友們也自動自發爬起來,燕茹也騎機車從竹南來會合,一同騎「卡打車」逛灣寶庄。拄著柺杖的阿公,將拐杖綁在卡打車上,一聲「走吧~(台語)」,踩著熟練並且快速的腳踏板,騎了好遠。一路上,阿公不時停下來等我們跟上,可見我們有多肉腳!

涼涼微風徐徐吹來,伴隨芬多精以及田野的樸實味道、和煦陽光散發暖意,穿梭鄉間小道的恣意快活,路上不時有灣寶村的村民們打照面,他們面帶笑容,看著大家(以為我們都是阿公的子孫),這是早上6點30分的灣寶。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政府不瞭解大埔農民只想要自己的地,欲以地換地。農民不排除再次上凱道種「凱稻」表達訴求。

經過717千人夜宿凱道活動之後,政府終於對此事做出回應,提出「以地換地」的處理模式,大埔農民對此不解農民與土地情感的做法感到憤怒,要求「原地原屋」。農民不排除120後重回凱道種「凱稻」,繼續抗爭。不只大埔農民,雲林麥寮地區的民眾也氣炸了,台塑六輕將進行第五期擴建計畫,召開公聽會,在場民眾情緒激動抗議。立委劉建國說,六輕工安意外頻傳,總體檢還沒驗收,就談五期擴建,根本不合程序。

彰化市銀行山往四面佛的山徑是熱門登山和自行車路線,近來民眾發現日本菟絲子以驚人迅速快速蔓延,被纏上的植物營養被吸走,只有走上枯死一途。但礙於全都是私有地,相關單位遲無作為,民眾呼籲請專家一起來找尋防治方法。

全球氣溫上升,危及珊瑚生存。馬來西亞海洋公園局總監宣佈吉打、登嘉樓及彭亨3州12個潛水勝地暫時關閉,禁止遊客前往浮潛或潛水,保護這些區域的珊瑚遭進一步破壞。而美國東西岸出現魟魚、鯊魚以及水母異常增生的情況。水母數量尤其驚人。海洋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也和炎熱的氣溫有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綁架、勒贖再滅口的開發東北角

作者:munch

很嚇人的標題,我也嚇一跳,不過看看最近東北角爆發的開發案,邏輯如此。

東北角一直有開發壓力,從藍海上的陽光衝浪板,音樂會的爆量垃圾堆,有人潮就有商機,財團嗅得快,政府也不差,打造北部濱海的墾丁盛景,從北海岸到到東北角,這幾年來積極進行,當然緊隨的宜、花、東濱海,也是不落人後的戮力推動。

問題是知道會開發,但民間永遠無法清楚知悉開發的模式,以東北角為例,東北角風景管理處成立後,不斷修建公共設施,勾勒東北角觀光願景,但沒人清楚在一個個觀光景點之外,區域總體規劃為何。到今年三月,經建會喊出庶民經濟口號,行政院大力支持,訂下區域徵收的方向,但沒人清楚位置何在?直到最近,開發的先期計畫標案出現,清晰的徵收開發區域,才漸漸浮現。到這時知道,其實開發案已走完三分之一,剩下又是徵收與工程,接續又是即將爆發的民怨。

重新審視東北角開發,越看越像一樁刑案,從綁架、勒贖到滅口,政府彷彿還真的學了黑道計謀。精采內文

 
  志工募集:永續建築取經之旅 強力徵求英國志工

徵求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對環境充滿熱情的英國在地志工!邀請您一同加入「環保青年團隊」,就在今年(2010)8月25日至9月6日,與我們一起踏往永續建築取經之旅!

透過節能減碳理念的融合,創造一個與環境共生的都市,讓台北市成為生態都市,是我們的夢想。但是依賴人工設施已成為大家的習慣,而人工設施的建設,卻需要耗用許多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所換取來的。採取因地制宜的設計方式來發揮建築的最大機能,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空間,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行動的,但,該怎麼行動?又可以有什麼作為呢?走!加入「環保青年團隊」一起踏往英國取經之行吧! 精采內文

  .

 
大埔事件重演? 東北角開發 徵收民地賣財團

本報2010年7月23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姿穎整理報導

田寮洋的稻田。攝影:大暴龍。由於行政院經建會於今年3月1日通過「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中的促進東北角景觀改善計畫,田寮洋將成為開發計畫的一部分。除了田寮洋溼地環境將受到破壞外,居民也擔心若將溼地填平蓋房子,將來大雨來時必會淹大水。而土地可能被強制徵收的問題,沒有任何政府機關向居民告知或說明,讓居民十分擔憂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民間團體亦擔心苗栗大埔事件將重演。

「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由於是保護區所以當地就面臨限建、禁建,原意是為了維持風景區的環境。但是民間房舍破舊不得任意改建,私有地也不許開發,保護風景區這樣的美意惹來不少民怨。去(2009)年11月19日行政院長吳敦義視察後,計畫將以區段徵收方式以地易地,並重新整體開發。

行政院經建會於今年3月1日的委員會議中,討論通過交通部提報之「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促進東北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改善興辦事業計畫。交通部提出以跨區區段徵收方式開發新社區,加速辦理取得景觀保護區私有土地,以便整合重新開發。

根據經建會新聞稿,本次跨區區段徵收地區之總面積達688.50公頃,主要整體開發地區分布在台北縣貢寮鄉境內鄰近台2號省道、15公尺計畫道路、地勢平緩、坵塊完整之和美、澳底、福隆地區的景觀保護區及農業區的土地,其中並以提振觀光為名規劃14.22公頃的旅館區,供大型旅館進駐,全案預定於 2013年底完成。

但是,田寮洋溼地環境可能因為此一計畫而受到破壞。田寮洋2/3以上的面積被劃入,當中超過63%~66%的土地規劃為住宅區,其他為道路等公設用地。而選擇溼地劃做住宅區的做法讓當地居民非常不解。為什麼叫做田寮洋?當地居民表示,田寮洋很平,像海一樣,所以他們稱那裡是「洋仔」,是一塊地勢低窪的濕地,是東北角最肥沃的良田也是雙溪河救命的洪水平原。在還沒開發建設前,面臨大雨,田寮洋就已成了汪洋一片。

田寮洋一角。攝影:田寮洋居民2004年納坦水淹田寮洋。攝影:田寮洋居民

如果將田寮洋溼地填平並在上面蓋房子,當大雨來時,暴漲的河川沒了可以宣洩的洪水平原,田寮洋及其周遭都將變成一片「水鄉澤國」。政府可能要花更多的人力、心力和金錢再投入治水,以解決可能的洪患問題。居民不解,在本來就容易淹水的田寮洋,蓋上高樓讓人住,「應該沒有人想住在會淹水的地方吧?」

田寮洋的居民亦擔心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雙玉村居民林小姐表示,土地將會被開發及徵收一事,並沒有任何政府機關向他們告知或說明,連村長和地方上的長輩都完全不知情,她自己也是透過朋友和網路才得知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可能會被徵收開發。另一位居民表示,他也是無意間從Google地圖上發現,自己的私有地上居然有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建案,才知道自己的地竟要被徵收開發。

在政府電子採購網中,已出現相關的兩項標案,政府採取預標售的方式,先讓財團來購買土地,完成後才向居民徵收土地,也就是說政府在還沒有告知居民所有土地徵收開發的目的、範圍、補償等相關事項,就直接招標。許多後來從朋友或網路得知消息的居民都直呼:「不可思議,這麼大的案子居然連地主自己都被蒙在鼓裡。」環資秘書長陳瑞賓表示:「為何一個政府的作為,嚴重影響環境和當地民眾,可以不經告知就進行?」

政府辦理區段徵收後,將讓東北角風景區內私有地的地主依原有土地比例,領回40%開發後可供建築使用的土地。將不可開發的溼地換成是可以建高樓的土地似乎是一項好交易,但是居民又擔心,換了看似價值較高的建地也不一定會更好,如果換來了一塊會淹大水的地,就算可以蓋高樓大廈,住的也不安心。

田寮洋的松雀鷹;攝影:阿偉

田寮洋一望無際的美景、豐富的鳥類生態,一直是攝影愛好者按下快門、殺底片的好地方,也是生態旅遊、放鬆的好去處。為了讓更多人關心田寮洋被強制徵收的事件,網友也發起「田寮洋的鳥種記錄」,將田寮洋豐富的鳥類生態用照片一一記錄下來,期待能在將來環評或審議發揮關鍵性的影響,也喚起社會大眾更多人對田寮洋事件的關注。

Top

 
綠色人物:40年公務生涯畫逗點 張晃彰從總隊長變環保志工

作者:朱淑娟(公民記者、本報特約記者)

下午四點,張晃彰拿起謝小姐煮的咖啡,照例自己加糖、加奶,記得以前他都匆匆忙忙喝完又去趕下一個行程,今天卻喝得特別慢,若有所思。終於喝完放下杯子,張晃彰站起來走向電梯,環保署九樓辦公室的同仁突然迎了過來,安靜地跟在後頭...。7月15日這一天,是張晃彰退休的日子,40年環保公務生涯畫上逗點。

滿心歡喜、滿懷感恩

「我滿心歡喜、滿懷感恩」。這句話張晃彰不是第一次說,我跑環保署近10年新聞,不時就聽到他說這句話。一個佃農子弟、父母都不識字,在貧困的50年代,成為台南新營小農村的大學生,小村為之驚動。

1970年張晃彰考上特考,分發到台北市環保局(當時的台北市環境清潔處),1979年到高雄市環保局(當時的高雄市環境管理處),1985年再回到台北市環保局,從技士、技正、科長、主秘、做到環保局長。

1994年到環保署擔任工程處長,1997年轉任省環保處,1999年精省後轉任環保署中部辦公室主任,2002年中部辦公室轉型督察總隊,擔任總隊長至今。40年來他歷經地方、中央、還有省環保處,他說再不會有人可以打破他的紀錄,「因為精省了啊,不會再有人在省環保處了,哈哈」。

40年公務生涯他也從未離開環保領域,問他:「對環保有始命感嗎?」他大笑:「沒這回事啦,我一個窮佃農的兒子,沒有關係,只能盯著眼前的工作拼命做,都遇到好長官啦,長官升官後找我當然還是做環保囉。」

見證台灣環保史

環保制度、法令,40年來一步步走過來,而每一步都有張晃彰的影子。1970年代,鋼鐵廠、磚瓦廠大辣辣就蓋在市區,燒生煤、冒黑煙,每天台北市的天空都黑濛濛一片。當時他勤察重罰、協調業者轉業,這套與汙染工廠交涉的模式,也成為後來類似案例的標準處理方法。

1980年代台灣發展重工業,南部空氣也跟著急轉直下。張晃彰認為要請民間企業改善,國營事業要先做給人家看,第一步先拿國營事業開刀,要求改善,業者反彈大,當時環保處同仁之間的默契是:「告發取締是最好的宣導」。

為了全民監督汙染,他首開先例將當時他工作的第一科電話公告給民眾知道,24小時有專人接受檢舉,至今他隨口就念出這個檢舉專線:「7219096」。如今民眾耳熟能詳的全國環保報案專線,就是從這裏演變而來。另外,為了宣導民眾機車定檢,他在各路口設免費定檢站,這是現在全台機車定檢站的由來。

轉任台北市環保局後,1990年代全國還沒有焚化爐,垃圾必須靠掩埋處理,當時台北市的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已快滿,計畫在山豬窟興建新場,結果民眾抗爭、議會反彈,議會要求他晚上去福德坑住看看,感受一下住在垃圾場附近的滋味。於是每天下班後他直接到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整整住了46天才出關。

接下來台北市開始興建垃圾焚化廠,他參與興建了內湖、木柵、北投,轉任環保署工程處後規畫焚化廠興建,國家的垃圾處理也正式從掩埋走向焚化。

環保事件的殺手

在環保署跑了10年新聞,印象中只要是重大環保汙染事件,不管干不干張晃彰的事,歷任環保署長通常第一個電話就會打給他。因為,不論知識、人脈、協調的精準度,在環保公務單位大概很難有人可以超越他。

包括取締二仁溪熔煉業、高屏溪離牧、潮寮空汙、八八水災,都是張晃彰出面處理。歷任環保署長倚重他、更敬他三分,而他通常也以任勞任怨去回報長官的期待。尤其可貴的是,掌握巨大資源,卻能公私分明。

一年多前爆發潮寮空汙事件,外界或許都早忘了這件事,但張晃彰持續協調,如今已成功說服各方達成協議,讓受害居民獲得合理賠償,7月24日他將以貴賓身分見證這場協調會。他很開心能在退休前讓這件事有了圓滿的結局。

從「環境督察總隊長」變成「環保志工」

現在很多公務員都在數日子等退休,反正退休後還有退休俸可領。張晃彰卻是足足做到65歲才不得不走。但他說,「我沒有退休啊,我還在領國家的薪水啊,要繼續做事,所以退休是逗點、不是句點啦」。

差別只是,這天過後,張晃彰從「環境督察總隊長」變成「環保志工」。

※ 本文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農村草根行:九降風的所在‧苗栗灣寶訪調心得(下)

作者:廖芊芃(台灣環境行動網實習生);審稿:吳音寧

幾十年來,沒有工廠進駐的灣寶,保持了完整的農地型態;攝影:munch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苗栗灣寶組」成員完成,本篇因篇幅較長,拆分成(上)、(下)閱讀。

2009/09/12~2009/09/13

9月13日清晨五5點30,手機鬧鈴擾人清夢,稍做梳洗後,前往外面的院子,看到阿公已將腳踏車都充飽氣,坐在椅子上等我們。小朋友們也自動自發爬起來,燕茹也騎機車從竹南來會合,一同騎「卡打車」逛灣寶庄。杵著柺杖的阿公,將拐杖綁在卡打車上,一聲「走吧~(台語)」,踩著熟練並且快速的腳踏板,騎了好遠。一路上,阿公不時停下來等我們跟上,可見我們有多肉腳!

涼涼微風徐徐吹來,伴隨芬多精以及田野的樸實味道、和煦陽光散發暖意,穿梭鄉間小道的恣意快活,路上不時有灣寶村的村民們打照面,他們面帶笑容,看著大家(以為我們都是阿公的子孫),這是早上6點30分的灣寶。

約莫半小時後,我們回到了蘇老師家的田,這時蘇大姊的大兒子(亦簡稱蘇大哥)正在田裡使用翻土機鬆土。地上有一看似壞掉的四輪溜冰鞋,以為是小弟弟玩壞、丟在田裡的,沒想到......蘇大哥將溜冰鞋穿在翻土機的腳上,隨即讓翻土機「走」在柏油路上,並解釋說:「這樣才不會傷到機器」!一個小動作能既省力又保護農具,農民的智慧也不容小覷。

7點30,早餐時間。蘇老師又再吆喝大家吃飯,大夥兒進入飯廳裡用餐。餐桌上滿滿的綠色蔬菜,主食是地瓜粥,一頓相當豐盛的早餐,特別是在颱風剛過的時節;用完餐後,妹妹們(蘇二姊的兩位孫女)開始曬衣服。

小小的身軀將大籃子裡的衣服攤開,穿過長竹竿(不是用衣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曬法;妹妹們說曬衣服是她們每日的例行公事,有時候會因衣服太多曬不完,沒吃早餐就去上課,不過,曬衣服是她們的自發行為─幫忙家務。

在我們出發去訪問金紙工廠老闆前,先跟阿嬤(蘇老師的媽媽)聊天。阿嬤腳不方便,行動得用電動車,即便如此,阿嬤還是在家裡養了一些家禽,貼補家用;我們在觀賞新生的小鴨的同時,跟她聊到了後龍工業區的開發案。

灣寶居民用一生默默守護這恬靜樸實的家園;攝影:munch阿嬤邊哭邊説,希望我們這些團體能夠幫忙他們:她有3位女兒沒有唸書,幫忙家裡農事,好不容易熬出頭。現在土地要被徵收了,很擔心將來子孫的出路、家也會沒了;一個堅毅、傳統的年長女性,吃飯不跟客人、男人同桌(男主外女主內觀念),一生總是默默的守候家園,她淚濕眼眶的請求幫助,著實震撼著我們。

接著,由小朋友帶我們騎車去拜訪金紙工廠的阿伯。以前阿伯在竹南當水泥工30年,退休後才搬回灣寶務農,但家裡的年輕一輩不接手農事,田之前曾轉作,目前辦理休耕,因為做不來。現在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捆銀紙(家庭代工)。阿伯表示,若不是蘇家的小朋友(有認識的)帶我們去訪談,他們也不會輕易接受訪問,最近詐騙集團到灣寶騙很多人,有些農戶則是有遭小偷情形(抽水機被偷等),須小心防範。

以下是阿伯提供的資料:

  • 之前農地有種西瓜(種小量),沒有賣,都是自己吃為主。

  • 太太有時會去蘇老師他們家,幫忙蘇二姊挑菜。

  • 目前擁有的土地大約1甲多,幾乎都在徵收範圍內(由家裡馬路以東,都會被徵收)。也不希望土地被徵收。

  • 住家食用水為自來水(來自頭份永和山),種田用的水則是地下水。

  • 灣寶還有一個竹子工廠,用來製作竹籃子。

訪問完阿伯後,決定到里長家走走,去看里長的田。途中經過龍雲宮,大家停下來拍張紀念照,又騎著腳踏車到處繞,直到里長家;里長家中有一張後龍科技園區最新徵收範圍的地圖,7月10日,他才從友人手中拿到,苗栗縣政府也沒有主動提供。最新版本的工業區範圍有縮小,從362公頃縮為341公頃,究竟為何而縮小面積尚不清楚。

熾熱陽光照射下的灣寶,不補充些水分會令人脫水,於是,離開里長家後,我們飛奔去7-11買飲料,一方面解渴,一方面順勢感謝3位小地陪 (請飲料)。接著,邊騎邊玩,參訪了一座有接近90度角陡峭樓梯的塔樓,繞了灣寶半圈,並趕在11點30左右回到蘇老師家用餐。

灣寶保留了台灣農村的在地文化,這是冒著黑煙的工廠或排放廢水的科技園區所無法比擬的美;攝影:munch下午1點左右,抵達龍雲宮,由里長安排了幾位農戶來座談。自救會洪箱理事長、自救會陳會長也來了,明確表達他們反對科技園區的立場,並且分析、猜測許多園區開發的內幕及原因(在此不便多說,因為尚無證據)。

下午這場座談,也許是農戶齊聚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話題很容易就偏了;亦或者,出現對科技園區開發一案過於憤怒的漫罵情形。我想,灣寶村的居民激動是有理的,對於任何一人,其賴以維生的家、工作,即將因為政府的開發案而化為烏有,當事人的感受肯定特別深刻。

當然,訪談也是「見縫插針」的進行(趁罵人空擋時,趕快問一些產銷問題)。自救會的陳會長目前種植西瓜、蕃薯、冬瓜、芋頭,而農藥仍舊無法避免(因為空氣污染);稻米會引來橡皮蟲,一期稻作至少要使用一、二次農藥,與灣寶比較起來,南部稻作要噴比較多次,大概5~6次農藥。最近幾年有新產品無毒農藥,噴藥時都盡量用無毒農藥。

  • 現在西瓜種植時有打荷爾蒙。(註:目前只知陳會長種植的西瓜有施打)

  • 西瓜需要葉子漂亮,西瓜才會漂亮。

  • 稻子收割後,都灑菜頭種子。

  • 會長表示,縣長說不合法的產業能在後龍科技園區就地合法化。不合法的東西為什麼要來灣寶污染乾淨的土地。

  • 竹東工業區的自救會曾經聯絡過會長,討教如何集結村民捍衛家園,竹東大約有400多公頃的土地將被徵收,其中財團土地佔了總面積1/3,而大部份農民都覺得自己沒有權力發聲,使得自救會爭取權利時更為困難。

下午這場座談會,我紀錄的比較少,其他組員在這部份紀錄可能較詳細。由於時間因素,漏掉兩、三位農家沒訪問到。其中一位是蘇老師的大姊夫,每天開車載著自己種的菜到中壢的市場去賣,吃飽午飯小憩後,便又開車返回灣寶。週而復始,不曾間斷。如果還有機會訪問,相信能收穫良多。

兩天密集的行程,融入農戶家(蘇老師家)的日常作息,深深覺得農家的時間管理、運用工具的智慧、以及務農的毅力令人欽佩。下農村走走,能得到許多不同的知識,或許不是書本上的,但生活智識卻更有價值。

離開灣寶時,蘇老師準備了一大袋的水梨、一人一顆超大柚子、以及一大袋自家生產的龍眼,讓我們在車上享用。這次的田調真的很感謝蘇老師的協助,從他們家的家族關係聯繫(假日回家幫忙)到待客賓至如歸(展現農村人的熱情),這不也是農村價值的典範!(本文結束)

※本文原刊於小地方新聞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出版之《2009夏耘‧農村草根調查》

Top

  大埔農民堅持要原地原屋

摘錄自2010年7月22日中央社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今(22日)出席行政院的大埔徵地糾紛案處理記者會,會後表示,行政院決定以陳文彬的建物為據點,劃設周邊5公頃農地,還給24戶拒絕徵地的農戶。他並說,這5公頃農地為大埔徵地都市計畫案中的農業區,但不是24戶農民原本的農地。對於有的農田可能已做整地處理,土壤及稻作恐受損;陳武雄說,細節他不清楚,但會做好排水、灌溉設施,縣府及建設單位必須以農地樣貌還給農戶。

大埔鄉農民自救會會長陳文彬說,所有農戶都在自己的農地與房舍種田、居住數代,當地的大埔水庫也是農戶每年繳新台幣3000多元,由上百戶花10幾年時間自己建造的,並不是政府蓋的,他們要原地、原屋。

「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夜宿凱道行動總召」劉慶昌強調,22日上午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時,40、50戶農民都在陳文彬家中看轉播,大家是「群情激憤」,他們認為這個處理模式「沒誠意」。政府規劃用該都市計畫案的農業區劃設5公頃農地還給農戶,他們不接受,「120天後會重回凱道種『凱稻』,持續抗議」。

Top

  六輕擴建公聽會 警民爆衝突

摘錄自2010年7月22日民視新聞雲林報導

台塑六輕廠將進行第5期擴建計劃,22日下午在雲林麥寮鄉舉行公聽會,不過卻有民眾不承認公聽會的合法性,直接跳上桌子叫囂,零星衝突不斷,公聽會亂七八糟,還沒開就被迫提前散會。

這場公聽會是經濟部工業局舉辦,討論台塑六輕五期擴建計劃,但民進黨立委劉建國率先發難,高舉反對牌,劉建國說,六輕工安意外頻傳,總體檢都還沒驗收,就談五期擴建,根本不合程序。

事實上,六輕進駐麥寮後,也惹出不少爭議,有學者研究,運轉這10年來,沿海鄉鎮居民罹癌比例,成長3到8成,雖然不能直接歸咎六輕導致,卻也讓地方鄉親議論紛紛;加上雲林沿海地勢低漥,居民擔心,高用水量的六輕一旦擴建,恐怕會讓下陷問題更嚴重,由於參加公聽會的現場民眾不斷鼓譟,氣氛越來越混亂,主席只好宣布提前散會,地方民怨沒有解決之前,六輕若輕言擴建,難保不會成為苗栗大埔事件第二。

Top



 
  黃金殺手菟絲子 悄悄入侵八卦山

摘錄自2010年7月22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植物界的黃金殺手菟絲子,已悄悄入侵八卦山脈! 彰化市銀行山往四面佛的山徑是熱門登山和自行車路線,近來民眾發現山林在陽光照耀下,如被撒下黃金的漁網,日本菟絲子以驚人迅速快速蔓延,一下子吞噬大片山林,被纏上的植物營養被吸走,只有走上枯死一途。

日本菟絲子是外來種,10年前入侵後,淪為棘手問題,目前數量沒有小花蔓澤蘭多,卻更麻煩。彰化縣政府自然保育科尤勝輝科長說,只要扯下藤蔓隨手一丟,將又蔓延新株,防治之道,需要從被入主樹木頭頂進行割除,集中焚燬。

福山里山林大面積已淪陷,礙於全都是私有地,相關單位遲無作為,因菟絲子繁衍太迅速,民眾看得怵目驚心;抨擊再放任下去,或是因地主處理不完全,很容易又造成汙染,使問題更嚴重,呼籲要請專家一起來,找尋防治的方法。

Top

 

  全球升溫 馬來西亞珊瑚瀕臨死亡 12處潛水區關閉

摘錄自2010年7月22日中新網報導

馬來西亞海洋公園局總監宣佈吉打、登嘉樓及彭亨3州的12個潛水勝地暫時關閉,禁止遊客前往浮潛或潛水,以保護這些區域的珊瑚免遭進一步破壞。

上述禁令從即日起至10月31日為止,為期3個月。總監阿都惹瑪說,吉登彭共有31個海洋公園,總共有83個潛水區,遊客仍可以選擇到其他61個潛水區去,因此不會打擊旅遊業;但保護珊瑚則是有必要,否則珊瑚消失了,遊客同樣也不再來。「這是一場自然環境災害,珊瑚適合在攝氏28到29度生長,只要氣溫增加2度,連續4個星期就會破壞珊瑚的生長,若氣溫上升情況持續8個星期,珊瑚就會慢慢死亡。」

由於珊瑚的生長環境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壓力,當局不希望遊客蜂擁而至,導致珊瑚受到人為的破壞壓力,因為許多人為的污染也破壞珊瑚的生態。

阿都惹瑪說,當局拯救珊瑚的行動,包括把珊瑚移植到其他區,或者對原有區域的珊瑚採人工拯救方式,讓它重新煥發生機。另一方面,馬國旅遊發展局說,潛水區是馬國旅遊業賴以為生的重點,全面關閉必會影響國家旅遊業,所以必須謹慎處理以防旅遊業決堤。當局將限制芭雅島遊客人數,從過去每天的400人減少至200人。

Top

  魟、鯊、水母數量增 美東西岸不安寧

摘錄自2010年7月22日公視報導

從美國的東岸到西岸,這個夏天接連冒出了以往很少會出現在那的海洋生物,像是魟魚、鯊魚以及水母。特別的是水母數量驚人,海洋生物學家認為,很可能和炎熱的氣溫有關。

美國的漁民日前在東岸海岸,捕捉到一條15英尺長的大白鯊,而在紐澤西,民眾在3天之內接連目睹到5條鯊魚。另一邊西岸地區,魟魚刺傷人的意外頻傳,上個星期2天的時間加州海灘就有80名泳客遭到魟魚刺傷,聖地牙哥的海邊一頭觸鬚足足有18英尺長的大水母,把小孩子嚇得哇哇叫。

海洋生物學家指出,水母異常增生的原因,很可能和水溫有關,當水溫升高到攝氏25度到30度,會觸發水母進入繁殖的狀態。而水母族群過度的繁殖,在過去曾經造成核能發電廠的冷卻系統當機,航空母艦的壓縮機癱瘓,甚至讓補漁船的魚網破損。牠們沒有利爪也沒有牙齒,但牠們觸鬚佈滿了刺囊,這些刺囊發射毒液的速度和子彈一樣快,再上水母的適應力極強,就有科學家認為地球早晚會被水母給佔據。

Top

  論壇:綁架、勒贖再滅口的開發東北角

作者:munch

dopen08

很嚇人的標題,我也嚇一跳,不過看看最近東北角爆發的開發案,邏輯如此。

東北角一直有開發壓力,從藍海上的陽光衝浪板,音樂會的爆量垃圾堆,有人潮就有商機,財團嗅得快,政府也不差,打造北部濱海的墾丁盛景,從北海岸到到東北角,這幾年來積極進行,當然緊隨的宜、花、東濱海,也是不落人後的戮力推動。

問題是知道會開發,但是民間永遠無法清楚知悉開發的模式,以東北角為例,東北角風景管理處成立後,不斷修建公共設施,勾勒東北角觀光願景,但是沒人清楚在一個個觀光景點之外,區域總體規劃為何。到今年三月,經建會喊出庶民經濟口號,行政院大力支持,訂下區域徵收的方向,但是沒人清楚位置何在?直到最近,開發的先期計畫標案出現,清晰的徵收開發區域,才漸漸浮現。

到這時知道,其實開發案已經走完三分之一,剩下又是徵收與工程,接續又是即將爆發的民怨。

重新審視東北角開發,越看越像一樁刑案,從綁架、勒贖到滅口,政府彷彿還真的學了黑道計謀。

法令綁架

很多人不曉得,「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1982年依據發展觀光條例成立,但是當地人最清楚,在風景區成立之後,當地就面臨禁建,禁建範圍在數次通盤檢討後,不斷修定擴大。禁建之嚴,不只禁建區民間房舍,不得任意改建,甚至早期福連小校興建廚房,都必須特許。

限建保持景觀,在生態維護、景觀保持角度,當然有正面意義。但是這樣的限建,只是針對一般居民,幾十年來不斷開出特例。在東北角的淺坪礁岩上,常常可以發現人工開鑿的養殖池,依照國有土地承租條例,幾十年的養殖開鑿,破壞東北角景觀生態。到了最近,東北角海岸不斷建設開發,建設最大的建物,就是風管處及分設服務區,以及海巡署隊部,外加一些有辦法的廟宇、別墅主人,一棟比一棟大,一棟比一棟新,只有居民老屋半傾。

對於當地居民看在眼裡,真的是情以何堪!家中人丁興旺,想增建房舍,不行!房舍破舊想翻新修建,申請!為了景觀限建,一忍幾十年,出門卻看見政府、財團大建特建,那種只准州官造城,不許百姓修房的橫霸,一問當地人,就是幾十年的憤怒。

限建如同綁人,東北角幾十年發展下來,民間如同被禁錮在法令之中,忍得住的隱忍渡日,受不了的搬離家園,留下殘破的老宅。

開發勒贖

用限建法令綁架居民,造成當地社區老舊,房屋凋破,到了最近端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東北角風管處處長林坤源表示,東北角海岸是風景特定區,但部分民宅破舊、保護區的私有地也不准開發,引起不少民怨,行政院長吳敦義視察後,承諾用區段徵收方式以地易地,並重新整體開發,增加觀光價值。」於是透過促進東北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改善興辦事業計畫,要來發展地方。這種先禁造成破舊,再搶地開發的舉止,無異砍了人再敷藥,裝成天下大善人。

問題是這善人像綁匪,先綁架後勒贖。如果真心幫助東北角社區及居民發展,引入觀光甚至深度旅遊,都是讓居民與土地共榮的作法,這幾年東北角一些社區,在觀光經濟下,也開始動了起來,可以引入守護鄉土的社造理念。但是政府根本沒想到居民,只是要居民所有的土地,甚至透過徵收手段,清出一些完整區塊,方便財團進駐。

東北角開發案的提出,「跨區區段徵收地區之總面積達688.50公頃,主要整體開發地區分布在台北縣貢寮鄉境內鄰近台2號省道、15公尺計畫道路、地勢平緩、坵塊完整之和美、澳底、福隆地區的景觀保護區及農業區的土地;而為配合刺激地方觀光發展、提升觀光產值,本次也將規劃14.22公頃的旅館區,期能提供大型旅館進駐,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並改善現有的觀光環境品質,全案預定於102年底全部完成。」(經建會資料)

可惡是為了開發案,竟然在六月份內政部再送禁建計劃書,「自公告實施日起18個月,惟本案禁建期間如都市計畫完成法定程序,即予以解禁。」這種對居民不斷限建,卻許可官方開發的法令,簡直就是法令勒贖,先綁住土地開發,在不能利用下,迫使民間交出土地,然後政府開發,轉賣財團。

土地成肉票,不交不許動,永遠殘破,甚至再不交,就是土地徵收伺候。

麻醉滅口

東北角開發,從限建到徵收,如同綁住居民搶土地,人人知道有綁匪,卻不知道誰家被綁。開發計畫關著門劃設,沒人知道那些土地被編入徵收用地,甚至7月1日都東北角改善計畫,都開完區段徵收開發作業協調推動的第2次會議,與會單位有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北縣政府、臺北縣瑞芳地政事務所、營建署、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一堆官方單位,就是沒有土地所有的居民。

當貢寮、澳底一帶區域徵收位置出現,住在山中的老農,拿著熱心環境團體找出來的徵收地圖,比對自己的家園是否將要失去,那種恐慌心情,誰能體會?

搶土地,像麻醉的暗中作業,搶到地主不知,無異滅口,對外喊救的機會都沒有。就算是真綁匪講黑道規距,綁人求贖也該談判一場,看看有無錯綁、贖金增減,但是在東北角開發案裡搶土地,都搶到開會討論兼年底土地標售,地主還不知大禍已至。

開發像刑案

讓人痛心!一個開發案,搞得像刑案,幾十年受盡委屈,守住土地安渡晚年,最後連土地都要被奪走,換個地價錢或遷居地,美言改善庶民經濟。問題是,搶到的土地,交給財團蓋樂園大賺錢,為何就不能是居民自已來,這也是台灣社區發展的老問題,結構性原因不願改善,幫助社區居民自己找尋土地上的春天,最後乾脆奪走土地,讓財團來發展。

東北角富了!那居民呢?

開發案,如同一個切離歷史演替的土地關係,全面重構,新的景觀、旅館、住宅,像是摧毀再建設的便利開發案,光鮮的外貌下,卻是人與土地的割離,曾經龜山島如此,未來東北角又是如此,景觀裡沒有居民,硬是將鮮活的人文,變成照片裡的遺影,昏庸莫過於此!

開發案之大,不是只有一個生態珍貴的田寮洋破壞,在廣大山區、濱海開發區裡,幾十年的限制開發,早就造就千百個野生動物樂園的田寮洋,往東北角山裡鑽,早是生態大樂園。幾十年,居民被迫受限,已和生物和諧共存,已經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深度生態旅遊經濟,但是開發一來,一切變樣。

開發案,不會只是標定的土地開發,還包括那些濱海線上景觀絕佳,卻是簡陋殘破的老屋,都可提出徵收,甚至為因應區域交通,道路系通的大量擴建,現今的基福、規劃的雙溪到大溪,甚至連通樂園的山路,東北角無異沈睡百年,陷入最大的開發危機。

東部發展觀光經濟,命運比搞工業的西部好些,也算是台灣讓污染產業離開,留下無煙囪產業的產業升級方向,但是為何不能兼顧生態保育,共榮地方居民,非得把可以和善的觀光事業,搞的像工業大開發,又是生態破壞、民怨四起,那些一再表達初衷好意的官員,該想想什麼問題環結,讓美事變壞事,觀光發展案又變成土地搶案。

從七星潭到東北角,還包括北海岸、基宜花東沿海區域,這幾年從財團擇點購地的突破,進展到政府以區域開發為名,大面積土地重新規劃,地目透過徵收一次清理,不僅方便財團收購,也想在環評上以土地保育、休憩分區編定,包裹開發混矇過慣,值得大家注意。

對於東北角大開發,當地居民仍舊不知,多位愛鄉的年輕人已經動了起來,透過社區報尋求外界的幫助,也有熱愛生態的朋友呼籲大家的關心。

該給東北角多一些關心,不只景觀,不只海洋,還有世代守護家園的人文。

西部搞工業、東部拼觀光,都是一樣豪奪土地,圖利財團,那種改善庶民經濟,如同農村再生,永遠搞不清人與土地的關係,那種塞點甜頭,端著法令勒贖滅口,簡直是不知暗夜哭泣的民間苦痛。

悲哀啊!守了一世的一無所有!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志工募集:永續建築取經之旅 強力徵求英國志工

徵求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對環境充滿熱情的英國在地志工!
邀請您一同加入「環保青年團隊」,就在今年(2010)8月25日至9月6日,與我們一起踏往永續建築取經之旅!

透過節能減碳理念的融合,創造一個與環境共生的都市,讓台北市成為生態都市,是我們的夢想。但是依賴人工設施已成為大家的習慣,而人工設施的建設,卻需要耗用許多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所換取來的。採取因地制宜的設計方式來發揮建築的最大機能,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空間,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行動的,但,該怎麼行動?又可以有什麼作為呢?走!加入「環保青年團隊」一起踏往英國取經之行吧!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0年一直投入在行動倡議與資訊翻譯上,不但希望能讓國內訊息能與國際接軌,也希望在國際舞台上能看見台灣的存在!在今(2010)年,我們即將前往英國參訪,希望將國外生態都市(ecocity)、自然建築(natural building)、節能綠建築(green building)、低碳發展(low carbon development)的理念與作法,透過參訪國外推動這些理念的機構,引介讓人振奮的成功案例,讓國人更加了解我們實際上還有其他選擇。

在此,我們想要徵求在英國倫敦(London)、德文郡托特尼斯(Totnes)、布萊頓(Brighton)、斯溫頓(Swindon)、萊斯特(Leicester)當地的留學生、志工等,可以在2010年 8月25日至9月6日期間,一起參與台灣環保青年取經之旅!除了可以共同參訪以下組織團體之外,在地環境介紹、城市導覽(都市規劃、綠建築、社區網絡等),若能提供簡便的住宿接待或交通接送,對我們此行有限的經費預算之餘,將是莫大的助益!

歡迎來信或來電洽詢,活動聯絡人:鄭香君(elana1018@gmail.com)、蔡錫昌(joshua_tsai@hotmail.com);23021122#221。即日起至8月14日歡迎與我們聯絡。

參訪組織:
1.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London & Swindon  
2.能源與永續發展研究所(Institute of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icester  
3.社區轉換網絡(Transition Network)@ Totnes  
4.低碳網絡(Low Carbon Network)@ Brighton 

參訪時間:2010年8月25日抵達London;8月26日~28日至Totnes;8月29~30日至Swindon;8月31日~9月2日至Brighton ;9月3~4日至Leicester。

需求志工:
1.住宿接待志工:在上述參訪時間之內能提供簡便的住宿;我們總共有3人(2男1女)將代表協會出國交流。
2.交通接送志工:在上述參訪時間之內,為各點之間的移動提供交通接駁。
3.城市導覽志工:在活動行程間,可以共同參訪上述組織,或者能協助我們認識當地特色,例如環保相關景點、城市綠建築物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