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9.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自然印象影片徵選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身障者邀民眾苦爬 用流浪動物的身高看世界

身障者在地上爬行,呼籲國人善待流浪動物;
攝影:陳錦桐

台灣仍盛行以撲殺、殘酷收容方式對待流浪犬貓,為喚起國人及政府善待流浪動物,實踐尊重生命的社會,知名身障運動者黃泰山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從25日起一直到世界動物日前夕(10月2日)發起「為動物苦爬」行動,要求設置專責動物保護處以及從源頭管理,課徵寵物交易稅。

黃泰山為小兒麻痺患者,連趴下來爬行都需要旁人協助,但黃泰山卻說「至少我還能爬!」盡自己所能為弱勢族群發聲,「從爬行過程中,以動物的身高體會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他認為,不論喜不喜歡動物,都應認同「尊重生命」的原則。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為動物苦爬 網友熱情相隨
流浪動物不是垃圾
公民營收容所管理 督導機制應入法
清潔隊員抓流浪狗 捕犬變虐犬
 

我們的島:凡那比的隨堂考

凡那比颱風重創南台灣,再次暴露城市排水設計不良的問題

採訪:陳佳利、郭志榮、朱淑娟;攝影:陳添寶、葉鎮中、陳慶鍾;撰稿:陳佳利;剪輯:陳添寶

今年第一個登陸的颱風凡那比,讓高雄、屏東再次陷入淹水惡夢,洪水來去匆匆,留給災民走味的中秋。刁鑽的隨堂測驗,再次揭露城市排水的缺陷。

狂風大作、豪雨傾盆,灌爆南台灣的河流與排水溝,北高雄的城市排水系統嚴重超載,大水四處竄流,人車寸步難行。愛河爆滿,馬路變成大河,車子一輛接一輛泡在水裡。高雄市楠梓、左營、三民、鼓山區70個里、高雄縣岡山、仁武、梓官、大社、橋頭、彌陀、鳥松等地相繼淪陷,住家遭殃,居民有苦難言。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剛離開的颱風凡那比和首波東北季風讓南台灣成水鄉澤國,學者表示不排除此與全球暖化相關。強降雨的氣候型態將是台灣未來必須面對的考驗。而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及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分析指出,若地球暖化問題無法獲得改善,日本海底層海域可能淪為無氧狀態的「死海」

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不啻與人們過於浪費的生活方式有關,因此許多人致力打造減少消耗資源、降低能源依賴的生活形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人員於今年8月前往永續城鎮轉型的發源地——英國,並帶回該地許多自發性草根運動的觀念和經驗,與台灣民眾分享。其實台灣也有不少在地運動,例如透過舉辦生態工作假期的方式,傳遞環境教育的重要。上週六陽明山二子坪與會清除外來種的志工們,都在雙手泥濘、滿身大汗的勞動後,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工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有感於人類長久以來使用不當、骯髒的爐具烹調,造成空氣污染並危害人體健康。聯合國推動了「乾淨爐具」運動,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100萬個家庭改採用低耗能、有效且便宜的清潔爐具,而長遠目標則是全世界都採用清潔爐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高雄大水──未完成的水環境願景

一張高雄水文古地圖,早劃出高雄縣市在水文上的休戚與共。

作者:munch

災難,對於人民是日常生活的苦難,但是對於政客,卻是政治攻訐的利器,在比爛的台灣選舉政治中,自滿自己是沒出事、比較不爛的那一個,仿如不出包就能撿官作。但是對於受苦的民眾,面對一堆口水橫飛,他們管你那黨那派,只是要求解決問題,期待一個安居的環境。

大高雄合併,在政黨派閥私心算計下,還在拉扯利益的分界線,但是大自然卻早以流域之力,宣告縣市合併,顯示大自然治理土地的能力。

一張高雄水文古地圖,早已劃出高雄縣市在水文上的休戚與共,任由人類行政區分、黨派競奪,甚至偉大的工程設計,大自然就是依循不變的水文統治土地,順者依水生養,逆者患水逃難。精采內文

 

 
身障者邀民眾苦爬 用流浪動物的身高看世界

世界動物日將至 動保專責機構沒影

本報2010年9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台灣在政府極力以GDP為一切發展指標的背後,每年仍以大量人道撲殺、野蠻殘酷的收容方式對待流浪犬貓的生命。為喚起國人及政府善待流浪動物,實踐尊重生命的社會,知名社運人士黃泰山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從25日起一直到世界動物日前夕(10月2日)發起「為動物苦爬」行動,要求設置專責動物保護處以及從源頭管理,課徵寵物交易稅。

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統計,1999年到2008年全台各縣市共收容近90萬隻流浪犬,收容數量不減反增。其中73%(約65萬隻)是以人道撲殺方式結束生命。只有16%(14萬隻)受認養,尤以私人收容所為大宗。

流浪動物管理一直在農委會下的畜牧處運作,一直到2009年才由畜牧處下的「畜牧行政科」更名為「動物保護科」,除了台北市已將動保業務改名為「動物保護處」,其他縣市仍然由農業局下設防疫所、農政或畜牧、獸醫課監管「動物保護」業務。

在這種組織設計及思維下,流浪動物管理勢必消極、不以生存為主要價值。而不斷增加的流浪貓犬,也印證了源頭管理失控的事實,政府不僅對繁殖買賣業者管理無能,民眾缺乏飼主責任以及執法不力也是主因,而這些都讓流浪犬貓背負罪名平白受苦。

不斷追求GPD成長的台灣社會,表象雖富裕、現代化,卻缺乏對生命的關注與尊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即表示,台灣政府至今仍以落後、野蠻的方式對待與人們最為親近的同伴動物。為從源頭杜絕流浪犬貓、提昇同伴動物福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透過苦爬行動提出三大訴求:

1.中央及各縣市政府,應成立專責動物保護主管機關,以促進良好動物福利為原則,貫徹落實動物保護相關事務。

2.廢止現行清潔隊捕捉或管理流浪犬貓的制度,仿效先進國家設置專業「動物管制員」,終止數十年落後、野蠻的流浪犬貓捕捉。

3.參考先進國家,研擬更嚴格的「寵物繁殖買賣管理」,並具體落實執法。

此次苦爬行動發起人黃泰山為小兒麻痺患者,連趴下來爬行都需要旁人協助,但黃泰山卻說「至少我還能爬!」盡自己所能為弱勢族群發聲,黃泰山在20年前就曾為了抗議愛國獎券停售,影響身心障礙朋友生計而從台北到新竹健走約110公里,但現在隨著行動能力減弱,仍以爬行的方式,為流浪動物請命。

黃泰山說,此次行動除了突顯動物在人類社會之悲慘的處境,也以此喚起國人及執政者尊重生命,給流浪動物合理的對待。

黃泰山在爬行的過程感受到所有道路的設計皆以開車者的需要為前提;動物在道路中,常因閃避不及而受傷。而被舉報抓進收容所的流浪狗,絕大多數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人道撲殺。黃泰山表示,不論喜不喜歡動物,都應認同「尊重生命」的原則;而流浪犬貓的管理,需要專業的主管機關、完善的法律及政策。

「從爬行過程中,以動物的身高體會他們所看到的世界」黃泰山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邀請民眾彎下腰,放下人類的高度,體會一隻被遺棄的同伴動物,在人類設計、主導的都會空間裏的倉皇無助,在本週一(9月27日)起加入苦爬的行列;10月2日晚間將抵達苦爬終點立法院。當晚將舉辦一場「為流浪動物發聲」的晚會。

苦爬行動網址:http://www.east.org.tw/

◆「為流浪動物苦爬」路線:

爬行時間:

日期

時間

9/25

早上10點爬到11點,再從下午3點爬到9點

9/26-10/1

每日下午3點至晚上9點

10/2

下午5點至晚上7點半(抵達終點立法院)

 

路線:

日期

集合出發點

路線

9/25

泰山鄉楓江路191號(新莊動物收容所大門口)

往右至中港西路→左轉中港西路→上堤防直至高架橋下疏洪道

9/26

中港西路提防,高架橋下疏洪道

高架橋下疏洪道→直至七號越堤道→下七號越堤道至疏洪三路→直至疏洪八路口

9/27

疏洪三路、疏洪八路交叉口

直行疏洪八路→至疏洪一路右轉→直行至疏洪十路口

9/28

疏洪一路、疏洪十路交叉口

直行疏洪一路→至疏洪十四路口

9/29

疏洪一路、疏洪十四路交叉口

直行疏洪一路→至重新橋下

9/30

疏洪一路重新橋下

右轉重新橋下道路→直至重新堤外道左轉→直行至三重流浪動物收容所

10/1

台北市南海路37號,農委會大門集合

農委會→總統府

10/2

行政院側門口(忠孝東路 天津街口,喜來登飯店斜對面)

行政院側門→大門→立法院

Top

 
我們的島:凡那比的隨堂考

採訪:陳佳利、郭志榮、朱淑娟;攝影:陳添寶、葉鎮中、陳慶鍾;撰稿:陳佳利;剪輯:陳添寶

今年第一個登陸的颱風凡那比,讓高雄、屏東再次陷入淹水惡夢,洪水來去匆匆,留給災民走味的中秋。刁鑽的隨堂測驗,再次揭露城市排水的缺陷。

狂風大作、豪雨傾盆,灌爆南台灣的河流與排水溝,北高雄的城市排水系統嚴重超載,大水四處竄流,人車寸步難行。愛河爆滿,馬路變成大河,車子一輛接一輛泡在水裡。

高雄市楠梓、左營、三民、鼓山區70個里、高雄縣岡山、仁武、梓官、大社、橋頭、彌陀、鳥松等地相繼淪陷,住家遭殃,居民有苦難言。

凡那比在岡山地區降下了近千毫米的雨量,附近的典寶溪、阿公店溪超越警戒線,洪水淹沒聚落,災情慘重。一家工廠發生大火,大水阻撓消防車前進,只能眼看大火肆虐,廠房付之一炬。

緊鄰岡山的仁武、大社工業區也沒有倖免,國軍的水陸裝甲車穿梭在茫茫風雨中,受困員工在宿舍中等待援手,廠房的機具泡水,石化產業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

洪水順著地勢,湧向下游的中華社區。大水行經工業區,再流向社區,水面浮著油污,讓人擔心。度過難熬的一夜,問題並沒有隨著洪水退去。家具泡在爛泥裡,中秋前夕遇上水災,災民只有嘆息。這一帶已經有許多年沒淹過大水,這一次究竟是怎麼回事?

高雄市政府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說,仁武大社的上游有個地方叫做八卦寮,20多年前有一個很大的草潭埤,後來埤塘一半都填掉,蓋了房子,這次那裡的吸納力量不夠,才會造成下游大淹水。

高雄市有4個排洪系統,分別是後勁溪、愛河、前鎮河和鹽水港溪,這次淹水,集中在後勁溪和愛河流域。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科長張世傑表示,這兩個系統連續6小時的降雨頻率,已經超過系統5年的設計標準,愛河和後勁溪的設計是20年不溢岸,但是這次日降雨已經超過200年頻率,設計標準跟不上環境的變化,加上都市開發增加許多不透水層,雨水集中時間變短,系統完全無法負荷這樣的強降雨。

來到舊名凹仔底的本和里,這是2、30年前填掉埤塘形成的土地,2002年的譚美颱風造成七一一大水災,整個本和里泡在水裡,後來高雄市政府在這裡規劃興建了第一個滯洪池,讓原本容易淹水的本和里,連續好幾年都沒有淹水,但是這次,本和里再度遭殃。不過高雄市政府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說,這次滯洪池還是有發揮效用,如果沒有這個滯洪池,可能災害更大。

排洪系統無法招架瞬間的強降雨,讓洪水有個暫時歇腳處,是許多國家與洪水共處的方式,台灣溼地保護聯盟近幾年在高雄推動城市藍帶計畫,希望恢復更多埤塘濕地,並且串聯成藍色水脈,兼顧生態與滯洪,但是人工溼地排水只能自然滲透,無法用閘門控制水量,目前高雄市的滯洪空間只有蓮池潭、金獅湖、本和里的滯洪池,明顯不足,原本規劃的6個滯洪池,也只完成了一個。

滯洪池的興建費用高昂,用地取得不易,卻是最適合高雄的排洪策略,在順利興建足夠的滯洪池之前,如何利用現有的學校或公園來滯洪,它山之石,可以攻錯。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科長張世傑說,參考日本經驗,將朝向公園低地化的方向,把公園地表高層降得比週邊低,落差50公分或是1公尺,降雨的水不會立即往外排,可以緩和週邊社區的排水負荷。

風雨過後,有些人聚集到排水站,拿起漁網,捕撈被洪水從漁塭帶出來的魚。一隻隻肥美的魚,彷彿是漁民的眼淚,凡那比過境,總計全台的農業損失34.5億,工業損失上看30億,再一次,台灣人交出了昂貴的學費。

下一個颱風什麼時候要來,只有中央氣象局可以給我們答案,但是颱風總是詭譎莫測,到底颱風要怎麼走,會帶來多少雨,雨會下在哪裡,目前還是無法精準掌握。中央氣象局颱風與劇烈天氣課課長陳怡良表示,超過250毫米的豪雨,預報的能力只有一成,這是全世界各氣象單位定量降雨預報的難題,越大的雨越難報,準確率越低。

颱風是台灣必定遭遇的特殊天氣系統,它帶來水災,卻也帶來重要的水源,凡那比,檢驗出台灣人與水相處的不及格,也預告著,以後還有更多艱難的隨堂測驗。氣候變異,未來暴雨只會越來越強勁。城市要開發,居民要安居,就要尊重水,多留給它一些空間,讓水走它想走的路,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用再面對淹水惡夢。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英國城鎮轉型運動 講求地方經濟韌性

本報2010年9月27日台北訊,陳韋綸報導

考察團成員鄭香君「我們不是生態村莊(eco-village)!」這是英國永續城鎮轉型運動成員,解釋何謂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時的一席話。上週五(24日)晚間於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Hello,UK!驚見世界另一端 歎尋轉型發源地」分享會,吸引眾多聽眾,希望透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永續轉型英國行」考察團成員的第一手觀察,瞭解此日漸盛大的草根運動。

考察團成員蔡錫昌解釋,「轉型」運動起源於英國普利茅斯附近、名為托特尼斯(Totnes)的城鎮。發起者羅勃‧霍普金斯(Rob Hopkins)深感產油高峰(peak oil)危機──即石油量將於2010年後開始下降,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思索出的應對之道。轉型城鎮即是明白在地環境資源與限制下,建立社區韌性 (resilience);而韌性,即是以不過度剝削的原則,使城鎮能夠自給自足。

托特尼斯如何轉型為永續城鎮?他繼續說明,該城鎮透過重拾耆老技能(re-skilling)、回顧城鎮歷史與故事(transition tales)、自立種植食用植物如堅果、能源減量以及分享花園(配對園藝愛好者及擁有花園的居民)等工具,恢復地方經濟活力。此外,當地並發行名為「Tortnes Pounds」的地方貨幣,讓金流不致外流,而是在當地循環。轉型網路發起任何計畫,都會挨家挨戶地徵詢居民參與意願,「有75%的居民認為轉型網路對社區有正面影響,超過5成的居民認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蔡錫昌認為,這足以說明轉型運動在托特尼斯的成果斐然。

此外,考察團的成員也分享許多英國綠建築設計,例如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 的希理斯(Heelis)總部辦公室、南部度假聖地布萊特的朱比利圖書館(Jubilee Library)、低碳信託(Low Carbon Trust)的另類建築「地球號」(Earthship)、萊斯特DMU大學的皇后大樓(Queen's Building)等。這些建築使用保熱良好的建材、大而高的風井以及不規則牆面,維持室內溫度與空氣流通。而屢屢獲獎的地球號,使用廢輪胎混土打實製成牆面、回收雨水以及再生能源的使用,提供了許多新奇的綠建築概念。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談起參訪托特尼斯後受到的啟發:「轉型運動並非以『低碳』或『永續』為旗號,而是要回復社區經濟的韌性,這給予我們對『拚經濟』的不同想像。」他表示,今日台灣由南自北都在談經濟發展,從田寮洋、大埔徵地、中科園區、東部杉原海岸BOT案等等,他表示:「這些地方的政府,掛著經濟大旗,但發展卻不永續,是追求土地變更的收益,而不是『產能』。」

「經濟韌性並不是追求無限成長,而其實像社區貨幣,也可以照顧到內需。」彭瑞祥結論。

另一位考察團成員鄭香君回憶此次英國行前,便有熱心志工將訊息轉貼於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上,在消息公佈兩週之內,便有20多位志工主動聯繫,協助交通與英國組織聯絡的事宜,甚至得知考察團經費不多,主動買了許多食物相贈,都讓她非常感動。

「大地旅人工作室」創辦人江慧儀在會中也分道,在台北市錦安里和居民共同合作的改造屋頂以及雨水回收的工程,其實都與考察團成員帶回的經驗有重疊之處。她並指出,轉型適合每個社區,「因為轉型的概念,是依據當地現況,做出改善與調整。」

 

 

Top



 
  二子坪工作假期 讓多樣生態擁有一席之地

本報2010年9月27日台北訊,陳韋綸報導

今年度最後一次陽明山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及陳超仁老師合照週末午后的陽明山二子坪遊憩區外,車輛於此見方之地交會、來往;停車場內的不遠處,警員調停擦撞事故。山林間的靜謐、優閒,與來自盆地內車水馬龍的喧囂,此消彼長,早已不是新鮮事。所幸,此次參與二子坪工作假期的志工們,搶在這片嘈雜之前,於上週六(25日)早晨,享受這裏的優閒與豐富的生態環境。

此次工作假期亦是本年度最後一期,共計5名志工報名參與。一路負責解說導覽工作的,是擁有10多年經驗的解說講師陳超仁;工作假期由停車場前往遊憩區的步道中展開。徐行步道的途中,陳超仁以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志工領會二子坪獨有的生態多樣性。然而,如巴西水竹葉等外來種,由於缺乏天敵抑制其生長,相對排擠秋海棠等植物的生長空間。老師表示:地屬熱帶大陸的巴西,孕育富饒與繁殖力旺盛的物種;但是,「當一些『好心人』將這些物種丟置在此,原本一物剋一物的生態鍊消失,因此危害了原生物種。」陳超仁說。

親自動手做 生態假期活廣告清理生態池期間,遊客紛紛好奇詢問。

因此,二子坪工作假期的目的,即是清除這些外來種。此次5位志工必須清除遊憩區內一個生態池中的水蘊草及苦草等兩類外來種。一個上午下來,5位志工們共計清除 17簍水蘊草及苦草,成果豐碩。過程中,好奇的遊客紛紛詢問志工們:「在做什麼?」參與的志工郁延便說,透過老師的解說,以及親身體驗,「生態在自己的腦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志工自己,便是(工作假期的)活廣告。」

二子坪多樣微環境 生態工程好教材

二子坪步道生態物種多樣,往往見方之地,便能窺見蕨類植物如馬蘭和過山龍,擁有各式各樣的微環境,生態樣貌雜亂卻豐富,擁有充沛的生物基因庫。這些植被讓雨水進入土壤,達到節流與水土保持之功效,這是自然的水溝。老師也指出,台灣許多綠化工程喜歡種植韓國草,卻忽略那是溫帶地區條件限制下,造成物種單調的結果,而理想的生態工程,卻必須兼顧在地環境與需要。

生態工作假期工作人員清理池中水蘊草。其實遊憩區內,就有ㄧ個運用生態工法興建的汙水處裡系統。老師也在志工們在結束清理生態池的工作後,介紹生態池旁的「表面流人工濕地淨化系統」。該淨化系統配合前年興建廁所工程,分為上、中、下三池,運用挺水植物分解廁所污水。由池中佈滿浮萍等豐沛植物,以及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便可知道其成效。

結束工作假期一天的行程,志工們紛紛表示收穫很多;目前就讀中學的志工海德表示,工作假期可紓發壓力,又可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是一舉兩得。在學校擔任環境資訊協會發票志工、同時也是棒球社成員的他笑說:「下次要請教練出馬,帶領整隊棒球隊員一起參與清除水蘊草的工作!」

此次活動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在陽明山的工作假期僅剩10月20日在雍來生態園區舉辦的最後一梯次,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體驗。

Top

 

  學者示警 「強降雨」型氣候威脅台灣
摘錄自2010年9月26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今年颱風季遲至8月底才啟動,直到9月中旬凡那比來襲,成為今年威脅台灣陸地最嚴重的颱風,水淹南台。颱風過後,尾隨在後的首波東北季風讓北部也淪為水鄉。繼去年重創南台的莫拉克颱風後,學界開始討論,到底極端的氣候事件是個案還是通例?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認為,強降雨機會增多與全球暖化相關,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大氣中的水氣含量就會增加7%,造成大氣對流運動旺盛,讓降雨加劇。換句話說,若再有颱風形成,很容易就是帶來強降雨型的颱風,威脅台灣。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認為:「這3起事件的確是極端事件,不排除與暖化相關。」目前人們可做的因應方式就是努力減量溫室氣體,並提高都市防洪標準與修正水利建設。前預報中心主任、台大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提醒:「重點不在颱風來幾個,台灣要正視任何一場大雨帶來的威脅。」

Top

  暖化苦果 日本海百年後恐成死海

摘錄自2010年9月25日自由時報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及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分析指出,若地球暖化問題無法獲得改善,日本海底層海域可能淪為無氧狀態的「死海」。專家憂心,含氧的表層海水在冬季溫度升高的情況下,難以充分冷卻下沈,為深層海域帶來氧氣,其結果將對海洋生態造成致命衝擊。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的研究團隊分析日本海自1920年代以來的海洋觀測紀錄,發現該海域底層海水的含氧量自50、60年代後便持續下降。日本海底層海水目前的含氧量,為每公升6.7毫克,較50年代當時減少2成。該團隊推測,底層海水的浮游生物需要消耗氧氣,表層含氧的海水又難以充分下沈,底層海水的含氧量終有一天將供不應求。

日本三重大學海洋生態學教授谷村篤解釋,若底層海水氧氣不足,需要氧氣的細菌或動物死亡後,無法被分解的有機物就會開始堆積,進而產生對於多數海洋生物足以致命的硫化氫。谷村教授說,「死海」的海水一旦上升至表層,將改變海洋食物鏈以及魚種分佈,海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遽減,也將使暖化問題更為惡化。

Top

  做飯,不該危害你的健康──聯合國推乾淨爐具運動

摘譯自2010年9月21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段譽豪編譯;莫聞審校

印度每年有超過40萬人因為吸入以明火烹飪所產生的有毒煙霧而死亡。(圖片來源:殼牌基金會)「有史以來,人類就一直使用骯髒的爐具與火進行烹飪,但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麼作等於慢慢的殺死上百萬人,並且污染著環境。」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ary Clinton)於21日宣布「全球乾淨爐具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Clean Cookstoves)成立,這是由聯合國基金會所領導的公/私夥伴關係。

「如今我們終於可以想見,在未來全世界的明火烹飪與骯髒爐具將會被乾淨、有效且負擔得起的爐具所取代,爐具的成本將低於25美金。」柯林頓說,「這些爐具升級之後,上百萬人的生命與生活將得到改善,清潔爐具的改革可以成為蚊帳與疫苗的借鏡。」

這項夥伴計畫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100萬個家庭改採用清潔爐具,長遠的目標則是全世界都採用清潔爐具。

在希拉蕊規劃下,美國的參與也是歐巴馬政府「國際發展新策略,藉以同時提升外交與國防發展,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全世界大約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在室內用火、以及低效率的爐灶備餐,這會產生嚴重的健康、經濟與環境問題。

「當我們聚集於紐約開會的當下,全世界的婦女們正在家中或村莊內為家人準備晚餐,」希拉蕊說,「多達30億人圍在明火或老舊低效率的爐灶旁,擠在小小通風不良的廚房中。許多婦女每天在這些爐火旁忙碌幾個小時,背上還背著小嬰兒,還得花很多時間收集燃料。」

「不同國家地區所準備的食物各不相同,但他們呼吸的空氣卻驚人的類似:經由燃燒木頭或其他固體燃料所釋放出來的毒性混合化學物質,濃度可達美國環保署建議的安全標準200倍以上。」希拉蕊說,「婦女們烹飪的時候,煙霧充滿她們的肺部,毒素則毒害著她與她的孩子。」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由骯髒爐具所發出來的煙霧,在貧窮與發展中國家,是五大嚴重健康風險之一。每年有200萬人死於這些煙霧的影響,比瘧疾奪去的生命要多兩倍。

每天接觸這些煙霧會導致肺炎,是全世界兒童的頭號殺手,還會引起慢性呼系道疾病與肺癌。希拉蕊說,每年因木材與其他燃料所產生的室內煙霧所喪命的人數,跟死於愛滋病的人數相當,也超過死於肺結核的人數。「而且這些煙霧含有二氧化碳、甲烷與炭黑等溫室氣體,也助長了氣候變遷。」

美國環保署長傑克森(Lisa Jackson)自承,「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個人的議題。這是關於貧窮以及終極環境正義的問題。」

傑克森有部分非裔血統,在紐奧良第九區的貧民區長大。身為環保署長,她一直努力將環境正義提升到主流議題中,她在21日表示,非常關心那些在家做飯,而接觸到有毒煙霧的人。

傑克森說,美國環保署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600萬美金來進行爐具效率增進的測試與評估,並促進爐具的創新設計與健康效益評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是聯盟的創始合夥人之一,執行秘書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也表示,提倡清境的爐具有助於減少森林的砍伐,不再使用大量的木頭製作木炭,家庭也改用太陽能等替代能源。

「大約有25%的『炭黑』--也就是被稱為煙塵的顆粒,是來自低效率的爐具,另外40%則來自木材的燃燒。」

史坦納說,當今有高達40%的氣候變化肇因於炭黑,黑色的顆粒吸收了太陽能,並且提高冰的溫度,加速了像是喜馬拉雅山上冰川的溶解速度。他指責炭黑遮蔽了城市的光線,也減少了陽光使農作收成下降,影響了千禧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對抗貧窮與飢餓的目的。

「做飯不該危害你的健康,」聯合國基金會主任沃思(Timothy Wirth)說。「低耗能且潔淨的爐具能夠拯救生命、預防疾病,為婦女即女孩們提供更多時間在賺取金錢與教育之中,也能減少環境惡化。這與千禧發展目標理念十分相符。」

「傳統爐具造成的傷害以及負面影響早已眾所週知,我們相信現在已經具備適當的條件,比以往更能有效的解決那些問題,」摩根史丹利全球永續金融部的主任周(Audrey Choi)說。

「10年來,我們一直在幫助以市場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將潔淨的爐具銷往印度、中國、中美洲與非洲國家。這部分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殼牌基金會 (Shell Foundation)主任威斯特(Chris West)說。不過,他說,「爐具製造商在銷售潔淨爐具的規模方面臨許多難題,如同許多新興產業,它們需要支持以突破這些障礙。」

聯盟的合作夥伴將制定一套商業規範,以解決大規模改用潔淨爐具時,所需要的先決條件。包括確定目標市場,克服市場對生產、推廣以及使用潔淨爐具的障礙,採用促進婦女參與的策略,並且以市場為基礎的解決方案。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論壇:高雄大水──未完成的水環境願景
作者:munch

災難,對於人民是日常生活的苦難,但是對於政客,卻是政治攻訐的利器,在比爛的台灣選舉政治中,自滿自己是沒出事、比較不爛的那一個,仿如不出包就能撿官作。但是對於受苦的民眾,面對一堆口水橫飛,他們管你那黨那派,只是要求解決問題,期待一個安居的環境。

大高雄合併,在政黨派閥私心算計下,還在拉扯利益的分界線,但是大自然卻早以流域之力,宣告縣市合併,顯示大自然治理土地的能力。

一張高雄水文古地圖,早已劃出高雄縣市在水文上的休戚與共,任由人類行政區分、黨派競奪,甚至偉大的工程設計,大自然就是依循不變的水文統治土地,順者依水生養,逆者患水逃難。

大高雄有四大水系,後勁溪、愛河、鳳山溪-前鎮河、鹽水港溪,這些水系之間看似獨立,其實有支流相接,甚至在水系之間,由埤塘、湖泊等濕地系統,構成完整的高雄水環境,在台灣要以水鄉澤國為意象代表的都市,水都高雄堪稱第一。

但是,遠離愛河的縣市城鎮,高雄還像水都嗎?

早期的居民,還懂得挑著平原之地,戒懼的依水而居,但是百年來的城市發展、工業開發,早已遺忘這個水網密佈的都市基圖,任由人工建設不斷侵入。

現今高雄縣各鄉鎮工業區林立,以及高雄市各區域的城市建設,很多區域佔據的位置,套上古地圖,早期不是濕地,就是流域的區域,侵奪河水流經的土地,再以工程方式將河水限縮逼入河道之內。

高雄遺忘了城市底層,密佈的水系,於是大水一來,災禍橫生。

凡那比颱風帶來的雨量,只是提醒水都高雄的真實樣貌,如果只是在都市排水不良的水溝上喋喋不休,就是完全忽視大自然的初步警訊。

以現今災區分佈,套上水系圖譜,就可以清晰,水患不單是區域排水不良,而是毀壞水系的連動影響。

以仁武工業區水患為例,仁武工業區所在位置,就是早期八卦寮濕地區域,填土建造工業區,大水一來,後勁溪暴漲溢堤,當然往早期濕地淤積。更麻煩是,仁武工業區佔據八卦寮濕地,加上上游獅龍溪流域濕地也被佔聚,大水直下仁武地區,於是水患成災,結果因為八卦寮濕地就是愛河源頭,當濕地又被佔聚,大水無法在源頭濕地滯留,又是一股腦往下游沖刷,愛河沿岸又成災區。

那種上游濕地、埤塘被佔據,大水一來先受害,接著形成減少滯洪空間與消洪時間,大水又往下游直沖,相繼受害的骨牌效應,成為水患中,受害區域也是釀災區域的環環相剋。

原本能夠各安其位的水流,在人類侵奪擾動水系土地後,開始變成漫溢的洪流。

怪排水,當小小河道都處理不了上游傾洩而下的大水,這些大水原本應該可以滯留上游濕地,等待慢慢消解,一旦爆漲沖到下游,再多的區域排水、抽水系統,也只是水患之後的災後搶救。

高雄的水文環境,專家當然知道,近幾年也一直有重造高雄藍色水系的想法,包括從高屏溪到曹公圳與四大水系的連動,以及在各水系之間,由北到南舊有埤塘、濕地的復建,都成為一種重修高雄水文的自然行動。

在面對水環境問題上,高雄以水系觀念,嚐試找尋與水共生的思維,在台灣各都市中,算是想法最進步,也最有和善自然的態度。

但是,這樣的水系整治,在都市高度發展後,佔聚的濕地區域很難恢復,一旦欠缺大魄力的更動重劃,就只會落得在營造濕地、河道景觀上的美化工程。以後勁溪整治的四期工程,除了河岸步道、排水改善、河道加寬等工程,很難看見在流域土地上,區位重劃的大變動。

再以幾個濕地、埤塘為例,愛河上游八卦寮濕地,早期已經被開發一大部分,目前仍有農業區變更的土地開發計畫。

後勁溪出海口的援中港濕地,可以在滿潮時蓄留上游排不出的洪水,防止洪水倒灌,但是目前一半將作為軍港用途,濕地功能在收回漁塭土地後,又喪失回歸自然的契機。

至於像本和里濕地滯洪池,四周建築圍繞,腹地無法擴大,景觀功能強過滯洪,現今一旦大水就失去效用。

尊重水系,永遠是治洪的不二法門,當氣候異常、大水突現,該強化的不是百年頻率的堤坊高度,而是以流域分散洪流的鐵律。

高雄大水,只是大自然在現代城市中,以泥漬重新劃出原有的河道印記,宣告一座水都,自然合宜的治理之道。到現今該體認,大水不是災,那是上天給缺水台灣的天賜資源,問題在於我們不以濕地蓄留應用,反以建築阻擋成災。

水都高雄,一項未完成的水環境重建,也許災難,讓人們更深知尊重水系的重要,找尋一條依水共生的水岸之城。

【延伸閱讀】

公視13頻道,9月27日晚間十點,將有更詳實的凡那比高雄大水專題報導,歡迎轉告收看。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