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3.16







近期活動

香港菜園村反拆遷記錄片+太平路上的相思寮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
第四屆民間國是論壇
《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論壇》第1場
CP 講座《原住民與土地正義》系列-我看霧社事件
「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3/17、18、24、25)
農人寫作培力工作坊,開始招生! 寫下你的特色和熱情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環境資訊協會誠徵行政專職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友達不來 學者:中科四期所有工程應暫停

國科會原為友達光電量身訂置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由於對光電產業景氣預估錯誤,友達幾已確定不會進駐。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已公開坦承二林園區開發需重新調 整。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強調,興辦計畫改變,所有依附的工程都應立即停止,同時監察院應調查國科會草率興辦計畫對人民生存權的侵犯。

而二林園區開發時並未做現地調查,馬路橫剖過百年聚落相思寮,居民受到一場無妄之災,聚落也因反覆不定的徵收計畫,如今聚落已快速崩解。雖然事後行政院在民意壓力下政策保留相思寮,但由於國科會並未廢止徵收,如今多數屋子已拆除,即使未來廢止,已搬出的農民也回不來了。「政府應給相思寮農民一個道歉」。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影音報導 

相思寮等聚落保留不完整 政府美意打折

嗆中科搶水 莿仔埤圳農民團結提訴訟

相思寮散戶仍面臨迫遷 北上陳情護家園

台灣市售大豆製品 八成為基改

台灣黃豆進口中,來自美國94%、巴西83%都是基改大豆,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初步估計市場上大豆製品約有81%來自基因改造,玉米則有56%。這項推算,獲得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查證登記科證實,早餐店的豆漿這類散裝產品,應該都是來自基改大豆。這項事實尤以200萬素食人口衝擊最大。

精采內文一精采內文二

綠色電報∣新希望學校 海灘上的茅草船屋

作者:曾貞寧、劉恩驛

沉悶的水泥建築和幾扇窗戶是一般學校給人的印象,但厄瓜多海灘上的這所學校,鼓勵「透過行動」來學習,它並不是一個「過度控制的學習環境」。這所『新希望學校(Escuela Nueva Esperanza)』的建造,透過使用的材料與空間,顯現出與當地美麗自然環境的密切連結。

一個夢想中的棕櫚木圖書館,裡面放滿了書籍和玩具,是孩子所愛居處其中的創意環境;「基柱上的木板與竹子牆壁和棕櫚木結構,頂部加上編織稻桿製成的屋頂,夢想完成。」建築師大衛和帕斯夸爾更讓來自當地的孩子們和成年人,一起參與這個學校的設計和建造。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在南極對抗捕鯨船的海洋守護者協會表示,成功迫使日本捕鯨船隊,捕撈量不到往年的1/3。他們也已經為今年冬天做好了準備。在8天之內,苗栗縣128號縣道上有兩隻石虎因車禍喪命了,道路開發後造成棲地破碎,對牠們造成生存危機。相較之下,東沙島生機蓬勃,這兩年調查中記錄到鳥類達257種,這是台灣鳥種紀錄601種的43%,真可是說候鳥的海上綠洲。

「水」是任何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為了滿足一個人每日所需的食物,生產過程需消耗約3000公升的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食物水足跡。乾淨的水越顯珍貴,光電大廠友達和華映的事業廢水排放爭議未平,老街溪或是霄裡溪,桃竹兩縣都激烈反抗。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構築地平線上的科技、農業、生態與國土復育

作者:謝明圳

如何在受傷的地平線(土石流))與海平面(海水倒灌) ,和美麗的大自然取得共存共生的平衡,或許人民應相信政府技術官僚是對的,但是一樁樁宛如豆腐渣的公共工程弊案連連,又好像是國家政府政策與司法制度的縱容,才能讓人謀與分贓的偷工減料有機可乘,營造廠商只為謀取暴利,有些甚至不惜與貪官污吏、更不恥的與黑道派系搶標圍標;惡性循環的惡果再多的人民納稅公帑和政府預算經費,說穿了只是國政下的另一個無底洞罷了。

事實上,危機就是轉機,無論是飽受淹水之苦的蘭陽、雲嘉南或是高屏地區,如政府能大破大立,官員官僚能夠廣納建言將國土政策轉個灣,為千年萬年永續台灣與子孫未來,再造21世紀科技和人文並進的堅固台灣及生態共存的生活環境,舉國構築地平線上的科技農業生態國土復育,相信在台灣島國的四週沿海或者逢雨必淹的地層下陷養殖鄉村,不單單只是污染性重工業或是發電廠的煙囪。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