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22







近期活動

高雄鳥會3/22收費講座「台灣野鳥圖鑑-特有種鳥類生態介紹」
「城市好水」系列講座:與水共生的都市水環境設計
農人寫作培力工作坊,開始招生! 寫下你的特色和熱情
林口野步森林|324 我們一起來數樹!
從白海豚的保育談海洋保護區的劃設 (中研院生多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主講)
「動物福利與現代獸醫發展」國際研討會(3/25截止)
【看守台灣論壇】日本福島核災一週年現況與省思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調整 國科會:調度農業用水工程暫停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台灣農村陣線提供

 

由於長期水源出問題、友達光電不進駐,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面臨調整,昨(21)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召委林淑芬及張曉風等多位立委現勘莿仔埤圳水源頭,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當場宣布,3月8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已請廠商配合政府暫停進行「調度農業用水計畫」。

賀陳弘強調,中科四期如此重大計畫,牽涉好幾百億、幾百公頃,不是任何人可輕易決定。國科會只是執行單位,如未來園區進駐內容有變化,需要政府重新確認。兩周前已向行政院呈報,他希望大家給政府一點時間。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友達不來 學者:中科四期所有工程應暫停

反中科搶水,藝文界連署護糧倉

中科搶水 搶到農民水源頭

中科四期搶用農水 影響230萬人糧食來源

麻雀與農業相互依存 專家教導雙贏撇步

枯樹上的山麻雀伴侶。(攝影:王龍兒)

中國文革時期曾將麻雀打入「四害」,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新作曾為文記錄這件事,「全國各地男女老少齊上陣,捕打麻雀,學生停課,機關停止辦公。北京城內外鑼鼓喧天,讓驚逃亂竄的麻雀無處喘息,直至精疲力竭,墜地而亡。在空曠地區則採用網捕、下毒餌等辦法」務必將麻雀趕盡殺絕。

除了中國,更早的法國也撲殺過麻雀。據說19世紀的法國政府也曾下令懸賞撲殺麻雀,15隻大約可獲得1法郎的獎金。麻雀大量撲殺的結果卻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果樹蟲害嚴重,水果產量銳減,法國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

時至今日,麻雀的行為一點都未見收斂。對此,大多數的農民採取放任的態度,但仍有極少數的農民選擇劇烈的手段解決,例如將穀子泡農藥,灑到田埂和馬路上,或架設鳥網,任由鳥類中網虛弱而死。

精采內文

環球360°∣震動地球

作者:Bill McGuire(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和氣象災害學教授);翻譯:索瑞婭

我們可以將腳下的土地比作一個沉睡的巨人,刺激之下,他時不時地扭動輾轉。這些動作的產生都源自地球表面一直運動著的十幾塊構造板塊。這些板塊的運動非常緩慢,其速度與我們手指甲生長的速度差不多。然而,越來越多有關我們所處的後冰河時期的地質學研究顯示,環境變化對這位半夢半醒的巨人也有重要影響。

大約在20,000 到5,000年前,我們的星球經歷了一場氣候劇變,脫離了冰河時期,世界從冰冷黑暗的深邃荒原蛻變為一個大體上溫暖和煦的新世界,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壯大。 在這段劇變的時間裏,大量冰川融化,融水滔滔湧入海洋。地圈所受壓力巨變,地殼隨之上彈下彎,火山活躍,地震範圍擴大,大型山崩頻現。

精采內文

綠色夢想,與人們一起打造的綠色城市-首爾綠色信託的故事(下)

作者:李康唔(이강오,Kang-Oh Lee,韓國首爾綠色信託基金會監督委員會秘書長)、趙耕真(조경진,Kyung-Jin Zoh,韓國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地景建築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翻譯:楊綠芬

社區公園的想法,所謂「Uri-Dongne-Soop」,是基於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城市森林或公園可以幫助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並活化社區。我們在2007年開發了6個社區公園,在另外6個社區公園與當地居民一起種植樹木。在第一階段,景觀建築教授或景觀設計師自願透過社區工作坊來設計社區公園,此外,我們找到好幾位贊助人捐助50%的預算,市政府對應提供50%的資金。另一個重要的過程,是作為韓國傳統儀式的植樹計劃和緬懷祖先(ancestor-worship)的慶典。我們在種植後至少3年內持續維護樹木和設施,期望當地社區在3年後可以組織自己的志願公園管理系統。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今天的環球360°專欄提到氣候變化會引發地震等變動,為什麼?讓我們來看看,而JR東日本公司正要將百歲以上的JR山手線等首都圈的9條鐵道路線,投資520億日幣施作緊急耐震工程。如何減緩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遷,「地球日網絡 」宣布將和美國5個城市共同合作,減少城市的碳排放。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可藉助海水能量移動的「機器水母」,可從事水中救援、偵查、監視船艦潛艇、探測化學溢出物,以及監測魚類遷徙情況等任務。

士林文林苑今天將遭遇鐵腕。這將是市府首次依據都更條例第36條代替都更建商拆除不願搬遷的住戶,具有指標性意義,社運人士以及學生昨天便到那裡守夜,準備抵擋拆除。尖石鄉泰雅族畫家林世偉,哭訴馬武督溪水變得混濁,他認為與水保局正在進行的野溪整治工程有關,他也認為此工程背後並不單純,似乎和旁邊一棟大型農舍有關,知名作家朱天衣也聲援他的想法。同樣是泰雅族的呼救,南澳武塔部落泰雅族人驚覺「蘇花改道路」在未經溝通下,將從部落旁的山壁穿山而過,南邊從武塔公墓邊而出,「我們不願成為下一個小林村!」他們的怒吼請見今天的行動參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地球科學工作者的苦口婆心:海嘯一定會再來!(下)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 科學研究所教授 )

沒有地震/海嘯威脅的德國,都能進行「非核家園」的理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樣有地震/海嘯威脅的日本,也積極減核(到目前已經廢除54個機組),為什麼我們不能?94%的義大利人民公投反對核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公投表達我們的意見?台灣位於亞熱帶濱海地區,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地熱、風力、波浪、潮汐和海洋深層水),為什麼我們卻放著它們,不積極去開發?

太多的「為什麼」,我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日本、印尼和智利的超大地震和海嘯都是萬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1999年,集集大地震(規模7.6)重創台灣中南部,我們記憶猶新。它是陸上的隱沒帶地震,所以沒有發生海嘯。而它的威力也只有日本、印尼和智利的1/500而已。萬一未來碰上超大地震,加上海嘯,再加上核災,國人恐怕無法承受。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我們不願成為下一個小林村! 南澳鄉武塔部落泰雅族人的怒吼及嚴正聲明

發起單位:游約翰/武塔部落反對「蘇花改」貫穿公墓自救會

專家們開口閉口保證安全,面對大自然的反撲,有誰能大言不慚地拍胸脯保證絕對安全?面對大自然我們自當謙卑,但若是人為所帶來的滅村,絕對是公理不容的。其實,只要多花一點錢,就可以從對岸地方穿越出去,就不會造成任何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損失,難道為了省錢卻選了條犠牲無辜人的權益的路來便宜行事?實在是令人憤慨和難以接受。

我們的訴求:
1.我們要求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政府應詳細對部落族人說明,所有「蘇花改道路」在部落周圍的工程,必須經過部落族人的同意,方得施工。
2.我們要求政府施工單位立即停工,並重新規劃安全的路線。我們嚴正聲明並誓言抗爭到底!

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31921540500

精采內文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調整 國科會:調度農業用水工程暫停

「環境報導」2012年3月22日彰化訊,朱淑娟報導

由於長期水源出問題、友達光電不進駐,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面臨調整,昨(21)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召委林淑芬及張曉風等多位立委現勘莿仔埤圳水源頭,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當場宣布,3月8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已請廠商配合政府暫停進行「調度農業用水計畫」。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台灣農村陣線提供

賀陳弘強調,中科四期如此重大計畫,牽涉好幾百億、幾百公頃,不是任何人可輕易決定。國科會只是執行單位,如未來園區進駐內容有變化,需要政府重新確認。兩周前已向行政院呈報,他希望大家給政府一點時間。

賀陳弘:引水工程暫停

為因應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中期用水,國科會中科管理局編列23億元預算委託彰化水利會,沿著彰化縣溪州鄉百年歷史的莿仔埤圳水源頭,開挖堤岸道路埋設輸水專管24.3公里,穿越溪州、埤頭兩鄉鎮,興建「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這項工程引發農民搶水危機。

不過友達光電已不進駐中科四期,當初這個為友達量身訂置的園區也走到盡頭必須轉向,農民認為既然園區正在檢討,而這項引水工程是依舊的規畫所做,已失去繼續施工的正當性,不只要停工、還要廢止。

農民上午在水源頭連署陳情,農民蔡麗月幾度哽咽,她曾多次北上總統府、行政院陳情,還到環評會上發言。她說原以為這些都沒有用,沒想到盼到國科會主管以及立委前來,「謝謝大家都來了」,她拜託大家照顧這裏的農民。

 台灣農村陣線提供

國科會:不會輕易廢止二林園區

不過下午立委鄭汝芬也動員近千位民眾在二林園區反對暫停開發,賀陳弘也在現場宣布,除了「調度農業用水計畫」暫停外,其他公共工程都依原計畫進行。但當場也有多人表示園區未來如何調整還是要用水,反對暫停用水計畫工程。

賀陳弘則強調,二林園區不會輕易廢止。但如果明知情況改變還是繼續開發,未來沒有廠商進駐,也無法繁榮地方,他同樣希望這邊的民眾給政府一點時間。

到目前為止,631公頃的二林園區只有一家業者「愛民衛材公司」核准進駐,佔地2.68公頃,這家公司在園區內的工廠預定地已施工中,傳出二林園區不繼續開發,昨天董事長賴志佳情緒激動表達反對。

二林園區未來何去?

不論朱敬一、賀陳弘都提到精密機械園區,用水比光電業少很多,但二林園區旁邊也已規畫了「二林精機」,還有台中已有精密機械發展計畫,二林園區如轉型精密機械,有那麼多廠商要投資嗎?

日前朱敬一與立委及民間的協調會中提到他會歸零思考,因此產業轉型或廢止開發都是可能的選項。昨天立委鄭麗君則表示,二林園區要從制度面檢討,而未來園區如何規畫要聽取民意,決策過程必須改變。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麻雀與農業相互依存 專家教導雙贏撇步

2012世界麻雀日報導之四 本報2012年3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麻雀是農業的象徵,卻又讓農民又愛又恨。(攝影:吳幼華)若要說麻雀讓哪些人感到頭痛,農民不是排第一也絕不至於落在第三名外。成群聚集吱吱喳喳的麻雀,是農村噪音來源,而不斷徘徊在田間覓食的行為,更令不少農民憂慮辛勤耕作會被打折。

中國文革時期曾將麻雀打入「四害」,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新作曾為文記錄這件事,「全國各地男女老少齊上陣,捕打麻雀,學生停課,機關停止辦公。北京城內外鑼鼓喧天,讓驚逃亂竄的麻雀無處喘息,直至精疲力竭,墜地而亡。在空曠地區則採用網捕、下毒餌等辦法」務必將麻雀趕盡殺絕。

除了中國,更早的法國也撲殺過麻雀。據說19世紀的法國政府也曾下令懸賞撲殺麻雀,15隻大約可獲得1法郎的獎金。麻雀大量撲殺的結果卻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果樹蟲害嚴重,水果產量銳減,法國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

時至今日,麻雀的行為一點都未見收斂。對此,大多數的農民採取放任的態度,但仍有極少數的農民選擇劇烈的手段解決,例如將穀子泡農藥,灑到田埂和馬路上,或架設鳥網,任由鳥類中網虛弱而死。 毒穀子殺傷力強,一天下來讓馬路佈滿鳥屍,而且不僅麻雀受害,一些原本不會到田裡啄食穀子的鳥,如燕子,也會飛下來吃,造成連帶損害;而架設的鳥網造成中網的鳥掙扎或飢餓而死。上述兩種方法十分不人道,而腐爛的鳥屍更讓道路發出惡臭。

所幸絕大多數的農民對麻雀是採取容忍的態度或溫和的物理防治驅趕麻雀。在花蓮耕作20甲地的謝銘健說,鳥類啄食的行為隨時隨地存在,而鳥類所吃有限,影響不大,而且,麻雀和農業的印象緊緊相依,是農業的象徵。「難道不覺得,想到農民就想到麻雀,想到麻雀就想到農田嗎?」他和家人逐漸採取放任的方式。麻雀對他而言也是每天起床號或熬夜過度的警鐘,每天4、5點成群的麻雀叫聲已經取代過去農村社會的雞鳴。

農民畫家洪江波以友善環境的有機耕作,在灣寶種了2分地,他傾向用驅趕的方式趕鳥以及老鼠。他說,鳥類太聰明了,所有防治方法,幾乎3天就破功,因此他採取的方式就是放任方式,和麻雀或田裡的生命共享成果。

不過去年第一次種小麥的經驗,讓麻雀和農民都學到功課。洪江波說,灣寶第一次種麥田,麻雀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慢慢學到可以吃,因為他比較晚種,因此被吃掉不少。洪江波說,麥田種植面積不大,又都在冬天麻雀糧食最缺的季節成長,不像稻田面積大,相對的損失就更明顯了。

洪江波曾觀察曬穀場上的麻雀的行為,發現麻雀雖會來吃,細看之下,是將穀粒中夾帶的蟲類吃掉,沒得選時才會吃穀粒。「麻雀並不喜歡吃硬的穀粒,影響比較大的是灌漿階段。

灌漿更正式的說法叫做「乳熟期」也就是稻殼從扁平到飽滿的過程。曾指導研究生進行田間物種啄食行為觀察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許富雄表示,麻雀覓食以種籽為主,並不吃草或果實,育雛期還會吃蟲;對稻作的傷害主要是「乳熟期」,對收成期的傷害不大,但有些農民基於印象,看到成群的麻雀聚集便感到無法忍受。

歐洲為此發展一套共存模式。許富雄說明,做法是由農地接近的幾位農民在田間的邊緣地帶種植替代性植物,乾脆讓麻雀吃。麻雀活動範圍並不大,一個區域內的數量有限,每天固定時段覓食,能吃的數量有限,也不是非得吃稻穀不成,因此農民在零碎的區域種植一些麻雀更愛吃的種籽作物,減少牠們啄食主要作物的機會。

不過這種方式對於台灣的農民有其難度,雖然廢耕地不少,但牽涉到休耕補助,便無法利用了。

台灣有《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不得撲殺野生動物,然而有些化學防治(例如,穀粒摻毒),野保法沒有明確規範,雖遊走於灰色地帶,卻不人道。許富雄說,麻雀造成的損害就像風災、水災等天災的危害一樣,農民應體認不可能沒有損害,只是能忍受損害到甚麼程度。

其實如果每個農民耕作稻作的時間一致,多少可以達到稀釋的效果。許富雄舉例說,假設當地有1000隻麻雀及10甲地,若同一時間種植,則1000隻麻雀飛到10甲地上覓食,損害就被稀釋了。

但不同季節的農耕需求,例如端午節前種植糯米或冬季種植小麥的農民就變得落單,損失就比較明顯。許富雄建議使用和架鳥網原理類似,卻不至於造成麻雀損傷的「拉線方式」,在農田四周架起鐵桿或鐵塔,並撐起細線,線縫相隔20公分,不至於讓麻雀無法穿越,卻無法停留在線上。這種方式會比反光條、旗幟、陰影球來得有效。(專題報導完)

【麻雀日專題報導】

  1. 平凡力量大 麻雀日:珍視身邊常見鳥類
  2. 不怕麻雀突然消失 BBS Taiwan監測全台常見鳥
  3. 台灣最須關注山麻雀 相關保育策略匱乏
  4. 麻雀與農業相互依存 專家教導雙贏撇步

Top

 

環球360°∣震動地球

作者:Bill McGuire(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和氣象災害學教授);翻譯:索瑞婭

氣候變化會引發地震、火山爆發,令海嘯撲入曾被認為十分安全的海岸線。乍一看,這樣的想法似乎不可理喻。保護地球的那層薄氣罩籠在上空,它的變化,怎會驚動地殼,影響地下深處的變化呢?這其實反映出我們想像力的匱乏,也反映出我們對大氣層、海洋、固態地球(「地圈」)知之甚少,這些地球上的物質構件交織在一起,並相互作用。

Eruption of Mount Pinatubo, Phillipines, 1991. For two years following the eruption,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s dropped over 0.5C (approximately 1F). Photo: T. J. Casadevall, U.S. Geological Survey

提到氣候變化,我們大多數人簡單地認為,變化,就是氣候也許會變暖一點點,洪水和乾旱問題可能會加劇,海平面緩慢上升。但事實表明,我們所在的星球是個複雜得出乎大家意料的傢伙,它應對急劇變化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一些—例如前文所提到的—直截了當,可以預測;一些方式出人意料,而另一些則令人瞠目結舌。最後一種類型就屬於地圈學的範疇了。

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的外層非常敏感,極易改變。地殼似乎安穩堅定;但以驚人的頻率發生的地質災難表明,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只需回想近幾年的英國:2010年4月,位於埃亞菲亞德拉冰蓋下的火山噴發,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空中交通被迫暫停,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熱點。2011年3月,地球再次彰顯了它的震撼力,強震夾裹海嘯,侵襲了日本東北地方,造成了約合2500萬美元的災難性損失,數額之鉅,在自然災害史上,前所未有。

鑒於上述事件,我們可以將腳下的土地比作一個沉睡的巨人,刺激之下,他時不時地扭動輾轉。這些動作的產生都源自地球表面一直運動著的十幾塊構造板塊。這些板塊的運動非常緩慢,其速度與我們手指甲生長的速度差不多。然而,越來越多有關我們所處的後冰河時期的地質學研究顯示,環境變化對這位半夢半醒的巨人也有重要影響。

大約在20,000 到5,000年前,我們的星球經歷了一場氣候劇變,脫離了冰河時期,世界從冰冷黑暗的深邃荒原蛻變為一個大體上溫暖和煦的新世界,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壯大。 在這段劇變的時間裏,大量冰川融化,融水滔滔湧入海洋。地圈所受壓力巨變,地殼隨之上彈下彎,火山活躍,地震範圍擴大,大型山崩頻現。

高緯度地區的地質變化最為顯著。那裏,橫貫北歐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的地殼被下沉了數百公尺,在比倫敦眼(The London Eye,又稱千禧之輪,此摩天輪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是倫敦的地標之一。)高20倍的冰層下壓了上千年。隨著氣溫升高,冰雪消融,地殼如被壓扁的彈簧一樣回彈,由此大產生大斷層、強震,發生在一些聞所未聞的地方。時至今日,之前被壓在巨大大陸冰層下面,構成歐洲和北美的地殼仍在繼續上升——但上升速度極為緩慢平穩。

去年的日本事件有力證明,當海底地面劇烈晃動時,海嘯也許就會隨之而來。這些無法阻止的水牆發生在包圍太平洋的「環太平洋火山帶(Pacific Ring of Fire)」內,並不讓人意外;但它們出現在架構優良的北大西洋,就有點出乎意料了。無論如何,大量有力證據充分證明,冰後期的情況就是如此。在英國最北端的昔德蘭群島(Shetland Islands),大量沙土被挾在被當作土壤的泥炭厚層裡,這些外來沙土經研究證實,是過去10,000年內三次海嘯侵襲內陸所留。

火山爆發也可以被列入後冰河時期地質大混戰的戰果名錄。氣候變暖,冰殼萎縮,火山前所未有大量噴湧,冰島苦不堪言。與此相比,最近該島名字最難念的火山烏煙瘴氣的小打小鬧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與冰後期氣候飆升相伴而來的巨大環境變化,並不僅僅侷限於這個星球的最頂端和最底端。所有融水必得歸於某處,冰川消融,海洋隨之擴張。曾幾何時,5200萬立方公尺的海洋之水形成冰川,海平面下降了約130米。如今,冰川融化,冰水大量回流,海盆四周的地殼壓力大量增加,地殼彎曲,導致火山極易爆發,斷層加大,將地質混戰的戰場延伸到遠離冰川極地堡壘的地區。

如果不是我們的星球在又一次經歷氣候大變化的話,地圈對大型冰蓋消融所做出的反應也許可以被看作是窺探地球史前模樣的有趣途徑。但變化正在發生,而且此次變化是人類活動所致的。

很明顯,21世紀的地球與兩萬年前的冰凍世界已經相去甚遠。如今,沒有大型陸地冰川消融,另外海盆也已經滿溢。另一方面,氣候變化的預測報告不斷印證,下個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速度會至少與冰後期溫度上升速度相同,或導致高緯度地區巨大災難的發生,目前的極地冰川或許會像以前曾經覆蓋歐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的冰川那樣分崩消融。

如果我們繼續允許溫室氣體肆意排放,氣溫上升,這個星球的地殼會不會又一次翻動起來?

有跡象表明,這一情況已經開始發生。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氣候變化導致氣溫上升了3°C多,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在過去的100年裏,某些冰川的厚度縮減了1000米。其下的地殼承重減輕,斷層更易裂開,導致最近幾十年地震增多。將阿拉斯加山脈頂峰聚攏在一起的永久凍土也在快速解凍,巨石滾落,雪崩發生數量增加。事實上,由於全球總體氣溫上升,夏日熱浪發生頻率增加,全球各地山區滑坡現象也成上升趨勢。

阿拉斯加是否會成為「籠中金絲雀」,成為更加嚴重的地質變化的先兆,取決於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減少日益加劇的溫室氣體排放,而這些排放都拜人類文明日益增長的污染所賜,因此,我們需要保持全球溫度最多增長幾度。

據說,到目前為止,情況不容樂觀。2010年,世界經濟進一步觸底,而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了近6%。此外,在去年十二月舉行的聯合國德班世界氣候大會上,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預示著未來渺茫。我們對於氣候加速變化的反應一直跟不上,遠未達到專家所言能夠避免全面大災的程度。

如果我們繼續以飛快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有什麼指望呢?在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很有可能再上漲幾攝氏度,格陵蘭冰原和西部南極冰原極有可能與我們永別, 最終留下上升10公尺或者更多的海平面。

研究者經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後發現,格陵蘭冰原的迅速融化已經開始導致下方地殼上升,在他們看來,這會促使冰原下方斷層下放圍岩負荷,增加了未來地震的可能性,導致巨大滑坡,進而引發足以對大西洋海岸造成威脅的海嘯。瓦特納冰原(Vatnajökull)冰蓋正在消融,冰島東部的地面也在上升。最新研究預測,假如瓦特納冰原完全消失,居於其下的火山會大爆發。隨著維持山脈面貌的冰層和凍土融化,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歐洲阿爾卑斯山脈以及其他地方的滑坡發生率會飆升。

縱觀全球,海平面在無情上升,負重彎曲的海盆邊緣地殼也許會「分離」類似加利福尼亞的聖安德里斯斷層(San Andreas)的海岸線斷層,令這些斷層更易移動;同時,這會擠壓活火山的岩漿。

歸根結底,我們氣候變化的活動意味著我們將骰子投向加劇地質災難的一面,而我們可以不如此行事。除非,在人類照料自己和地球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場出乎意料,扭轉乾坤的大事件,否則,長期看來,我們的文明希望渺茫。

每晚,都有22萬人加入到地球村,排隊等待分得一杯羹。能源,水資源和食物資源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人類行為導致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影響正悄悄潛入世界和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現在,我們只需靜候地下那個沉睡的巨人醒來。

相關文章

應對氣候變化,德班無功而返 2011年12月15日

影子氣候機制(一) 2011年12月1日

山中海嘯:喜馬拉雅山區冰川湖危機 2011年5月24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2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2年3月15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綠色夢想,與人們一起打造的綠色城市-首爾綠色信託的故事(下)

作者:李康唔(이강오,Kang-Oh Lee,韓國首爾綠色信託基金會監督委員會秘書長)、趙耕真(조경진,Kyung-Jin Zoh,韓國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地景建築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翻譯:楊綠芬

作者 Enigma7seven,wikipedia CC授權使用

社區公園和花園計畫

2007年,首爾綠色信託開始新的社區公園計畫,作為首爾市內在地社區層級的綠化運動。因人口快速增長、都市化和工業化情況下,許多首爾的社區已崩解。首爾不僅面臨環境問題,也面臨嚴重的社會問題,如失業、少年犯罪,高齡化社會及人為破壞。

社區公園的想法,所謂「Uri-Dongne-Soop」,是基於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城市森林或公園可以幫助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並活化社區。我們在2007年開發了6個社區公園,在另外6個社區公園與當地居民一起種植樹木。在第一階段,景觀建築教授或景觀設計師自願透過社區工作坊來設計社區公園,此外,我們找到好幾位贊助人捐助50%的預算,市政府對應提供50%的資金。另一個重要的過程,是作為韓國傳統儀式的植樹計劃和緬懷祖先(ancestor-worship)的慶典。我們在種植後至少3年內持續維護樹木和設施,期望當地社區在3年後可以組織自己的志願公園管理系統。

2009年以來,我們開始配送迷你花園組,包括土壤和容器,給家庭、銀髮團體、青年團體和各種當地社區。園藝(Gardening)是既有的舊做法,但卻是綠化城市的新方法。在一些捐贈支持下,我們每年已分送10,000份迷你花園組,活化當地社區。

圖片來源:李康唔提供;賴彥如、黃若慈整理

結論:綠色亞洲網絡與氣候變遷

城市森林或公園是我們生活中寶貴的夥伴。城市森林調和了當地氣候,減少空氣污染和豪雨逕流的影響,創造美麗的景觀,這一切都促進了我們生活品質的提升。與人民一起努力是我們的目標和戰略。我們已經成功地發展了市民參與城市公園管理的模式,也增加了首爾的綠地空間。我們正面臨著新挑戰。2008年10月,我們將在首爾開發一個新的生態公園,由原高爾夫球場轉換使用。同時,我們計劃於2009年在首爾東北為新公園籌備另一個保育組織。

氣候變遷是舊問題,卻是公園的新議題。我們相信,城市公園或森林可以為大城市氣候變化的緩解和適應,扮演最重要角色。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緩解「熱島效應」,公園和森林可以是百萬人口城市的綠色避難所。此外,城市公園組織,必須與其他非政府森林組織、機構和政府,建立網絡和夥伴關係,以減緩氣候變遷。

作者 Enigma7seven,wikipedia CC授權使用

韓國是亞洲森林再造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韓戰摧毀了大部分的山區森林後,韓國已恢復99%的山區森林。我們有超過30年在國家各層級推廣植樹運動的經驗,由於我們的努力和經驗,首爾綠色信託和11個非政府組織,共同組成「韓國氣候變化綠色網絡(CCGN Korea)」,並在2008年7月提出「綠色韓國,綠色亞洲」的口號,目標是(1)2020年前吸收3000萬噸二氧化碳(2)增加每人城市綠地面積為9平方公尺(3)透過5P加強亞洲造林計畫(5P是指種植、修剪、保護、生產和推廣)。

歡迎所有首爾市民參與城市森林的創造與維護。唯有透過市民的參與和支持,才能使首爾和亞洲轉型為綠色社會。

(全文完)

文章出處:「2011台北都會再生國際論壇-解放空間.護育城市」
執行團隊: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新鄉村研究中心、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Top

 
 

東京首都圈9條鐵路 將施作緊急耐震工程

本報2012年3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山手線。(轉載自維基百科)據讀賣新聞報導,JR東日本公司已決定針對興建超過百年以上的JR山手線等首都圈的9條鐵道路線,投資520億日幣施作緊急耐震工程。

雖然各路線皆滿足以往的耐震標準,但由於震度7級直擊首都的巨大地震有可能會發生,JR東日本認為有必要針對以往「評估外」的震災做好預防措施。耐震工程的施作對象包含磚砌或石造的老舊橋墩等約200處,及多達6700根的高架橋柱,預計5年內完工。

自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各家鐵路公司在國土交通省指導下,加強高架橋及車站耐震工程的進行。JR東日本也於2008年完成了相關地點的耐震工程。這次將實施的緊急耐震工程除了山手線以外,還包含中央線、東海道線和東北線等鐵道路線。在不對電車營運產生影響的情況下,針對磚砌或石造的60座橋墩和120處的鐵桁架及約總8公里長的填土區等施作工程。在鐵桁架下設有店鋪的6730根高架橋柱也須進行補強工程,今後JR東日本將和店鋪經營者協調店鋪的暫時遷移等方法,以便依序實施工程。

※ 參考資料:讀賣新聞報導

Top

 

10億綠行動 美國城市不缺席

本報2012年3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穎禎編譯;王智昱審校

「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宣布將和美國5個城市共同合作,減少城市的碳排放。這項行動是在2011年「柯林頓全球計畫」(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年度大會中提出的,作為對10億綠行動的一種支持。

參與的城市有:阿肯色州的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密西根州的大湍流(Grand Rapids)、蒙大拿州的波茲曼(Bozeman)、紐約州的巴比倫(Babylon)和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Santa Fe County)。這5個城市獲選的原因,在於它們一方面為了減低能源消耗努力鋪路,一方面也採取節省成本的措施以平衡預算。

地球日網絡組織負責人凱斯林•羅傑斯( Kathleen Rogers)表示:「在缺乏國家與國際氣候變遷政策領導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必須要扛起可再生能源的大計。」「我們很榮幸獲得柯林頓全球計畫認可而和這幾個城市合作,在氣候危機處理上達成關鍵的階段性目標,為其他國家樹立典範。」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及其創立的「柯林頓全球計畫」基金會在2011年9月紐約的年度大會中,對地球日網絡「10億綠行動—全民可再生能源」活動在全球環境問題的處理給予肯定。這項活動的目標是201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舉行前,能減少10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0億綠行動—全民可再生能源」計畫是和地方政府合作聯盟「應用解決方案」(Applied Solutions)、美國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USA)與自然能源( NativeEnergy)等組織共同發起,目的是和個人、企業與地方政府一起發展替代能源方案,並從事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評估,像是新能源技術的購買、能源信用額度(energy credits)和碳補償(carbon offsets)等。

地球日網絡組織先前的全球自然資源保護行動,已為各國民眾與政府之間創造環境永續議題的對話,並協助發展促進綠色經濟的創新方案,「10億綠行動—全民可再生能源」計畫也將建立在此成功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更完整的訊息: http://www.earthday.org/cgi. 

關於地球日網絡這個組織

非營利組織「地球日網絡」的使命在於透過全年的環境議題宣導、教育、公共政策與消費者運動,促進環境保護運動的擴大、多樣化與動員。在地球日網絡25,000個合作夥伴的幫助下,目前已動員了192個國家超過一億人投身環境保護運動。歡迎造訪網站www.earthday.org.。

關於10億綠行動(Billion Acts of Green®)

「10億綠行動—全民可再生能源」是「10億綠行動」的子計畫之一,其目標在於集結並鼓勵個人和機構推動能源新方案,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並支持環境永續發展。歡迎造訪網站act.earthday.org。

關於美國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 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USA)

美國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是由願意投入氣候保護、綠色能源和環境永續發展的地方政府組成的協會,在美國已有超過550名會員(全球已有1200名會員)。美國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制定了相關行動的國家標準並推動革新,同時也是唯一能全面提供地方政府達成目標所需工具、資源和技術指導的機構。歡迎造訪網站 www.icleiusa.org。

關於「應用解決方案」(Applied Solutions)這個組織

成長迅速的非營利組織「應用解決方案」是由少數幾個地方政府成立的,這些地方政府皆致力於發展支持區域性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與供水系統的財政措施與機制。「應用解決方案」為地方政府提供一個可分享、交流的論壇,以推動社區的能源主權(energy sovereignty)、經濟穩定、就業機會和靈活的基礎建設系統。想對「應用解決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請造訪網站 www.appliedsolutions.org。

關於自然能源(NativeEnergy)這個組織

「自然能源」組織是提供碳補償、可再生能源信用額度(renewable energy credits)和碳會計(carbon accounting)軟體的專門機構。藉由參與「自然能源」的Help Build™ offsets碳補償計畫,企業與個人有機會贊助風力、沼氣、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對社會與環境有莫大助益。從2000年開始,「自然能源」組織的客戶已協助超過50個可再生能源計畫的建立,減少了250萬噸以上的溫室氣體,已簽約待減的溫室氣體則有400萬噸以上。所有由「自然能源」組織提供的碳補償服務皆經由第三方認證。欲進一步了解,請造訪網站www.nativeenergy.com。

關於柯林頓全球計畫(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2005年創立的「柯林頓全球計畫」基金會,主要任務在於召集全球領袖人物針對世界最迫切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並加以實行。「柯林頓全球計畫」歷屆年度會議,總計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元首、2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上百位重要的企業總裁、非政府組織負責人、慈善家和媒體的參與。到目前為止,「柯林頓全球計畫」成員已提出超過2100件承諾事項,改善了180多個國家將近4百萬人的生活。這些承諾事項若被全面資助和實行,將等同於692億美元的價值。

「柯林頓全球計畫」年度大會每年9月在紐約市舉行。此外,該基金會也召開「柯林頓全球計畫美國會議」(CGI America),討論焦點在於美國經濟復甦的合作解決方案;「柯林頓全球計畫大學」(CGI University)則召集大學生與研究生共聚一堂,一起討論、解決他們所在區域或全世界最急迫的問題。「柯林頓全球計畫大學」2012年的會議將在華府的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舉行。

原文請見:http://www.earthday.org/press-release/earth-day-network-announces-cities-will-participate-clinton-global-initiative-commitme

Top

 

海水轉換能量 機器水母免燃料

摘錄自2012年3月22日自由時報報導

美國科學家最近獲得海軍資助,研發一種可藉助海水能量移動的「機器水母」(Robojelly),就像真的水母使用肌肉開合身軀一樣,機器水母也可透過海水與機械的作用開合,達到移動目的,好處是電池永遠不會沒電,可從事水中救援、偵查、監視船艦潛艇、探測化學溢出物,以及監測魚類遷徙情況等任務。

不過,目前機器水母只能朝同一方向移動,科學家接下來將繼續研究操控機器水母不同部位的方法,讓它可以全方位移動。

沒有骨頭的水母,是運用環狀肌肉移動身軀。牠們先用肌肉將鐘狀身體脹大,接著再迅速閉合,排出身體中包覆的水分,達到移動效果。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研發的「機器水母」,就是利用水母移動原理,先以形狀記憶合金(shape-metal alloy)製造8塊部位組成的機器水母身軀,再在表層鍍上白金黑粉(platinum black powder)即告完成。

Top

 

北市府都更將拆王家 學生守夜對抗

摘錄自2012年3月21日新頭殼報導

眾所矚目的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案,20日台北市長郝龍斌宣示將執行公權力,拆除拒絕都更的王家房舍。今21日下午包商工人已經在王家後方工地動工,開始在工地與王家之間開出大洞,怪手停在一旁準備隨時開工拆房。不少社運人士以及學生已經聚集在王家守夜,準備抵擋明天可能出現的拆除工人及警力。

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所以引人矚目,是由於台北市政府將首次依據《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代替都更建商拆除不願搬遷的住戶,對全國其他類似都更案的住戶來說有指標性意義。

目前現場已經聚集了幾10人進行守夜行動,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等團體也在網路上募集鋁梯、鐵鍊、睡袋帳棚、發電機等物資,準備與市政府進行長期抗戰。聯盟也在網路上招募巡守隊,準備分早、中、晚、夜4班輪流守護王家建物,抵擋22日至24日這段最有可能進行拆除行動的期間。

據傳,市府將在22展開拆除行動,估計將出現上百警力包圍王家。傍晚王家人在聲援團體的陪同下,前往郝龍斌的官邸抗議,不過並沒有任何官員出面。

Top

 

馬武督農舍爭議 檢舉人批政策護航

摘錄自2012年3月16日原視報導

尖石鄉泰雅族畫家林世偉,哭訴政府並沒有好好照顧原住民族鄉鎮的環境生態,看到自己的家鄉新竹尖石鄉,近幾年來同樣也是面臨許多建築物都蓋在山上,生態也都被破壞,知名作家朱天衣表示自己在關西馬武督部落住了10年,非常喜愛當地的自然環境。

然而在去年10月,她發現馬武督溪水混濁,往上游查看,原來是水保局正在進行野溪整治工程,後來才發現這些工程背後並不單純,讓朱天衣起疑的是,馬武督溪有十幾公里,但是水保局卻只在中游築了短短100公尺的提防,和旁邊一棟大型農舍大有關係。

泰雅族畫家林世偉說,原住民土地遭到侵占,已經非常嚴重,不只造成山區土地濫墾、濫建,也使很多原住民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以尖石鄉為例,這幾年有多少高級咖啡廳、五星級旅館紛紛進駐尖石,但是最後獲利的永遠都是財團,而原住民卻往往只是服務人員或低階勞工。

水保局極力澄清並沒有為特定對象去做整治工程,一切都是合法程序,並且也經過當地族人同意,朱天衣表示,水保局幫特定業者興建工程並非個案,而是普遍出現在原住民部落的狀況,很多不肖業者用人頭方式廉價取得原住民族人土地,然後再由水保局興建道路、堤防等工程,業者一轉手就能賺個10幾20倍,而新竹縣政府及原民會日前都對媒體說那棟農舍是合法的,如果是這樣,那她呼籲政府全面承認台灣各地的山坡保育區、原住民保留地所興建的農舍,否則就請馬英九給個交代。

Top

 

論壇∣地球科學工作者的苦口婆心:海嘯一定會再來!(下)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 科學研究所教授 )

經過超大地震後的台灣:如果惡夢來了,以核一和核二為中心(假設核四尚未裝填核料棒),20公里的淨空區將包括基隆和部份的新北市,50公里的人口有735萬之多,包括台北、新北市和宜蘭,這都將是一級災害區。如果這場災難發生在冬天,東北季風南下,核輻射沿著中央山脈的侵入,100公里內的新竹和桃園是我們電子工業的經濟命脈,也將遭殃。另外,冬天的烏魚和鯖魚都將毀於一旦。200公里外的台中和彰化,醫生將勸導父母不要用地下水泡奶粉,來餵食嬰兒。那將是什麼樣的福爾摩莎--台灣?反之,如果核三出事,它的影響也正好由南向北。這麼大的風險,而且又有日本311活生生的教訓,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深思,再深思?

非核家園: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成非核家園目標;並應加強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環境輻射偵測,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它已經是經過立法程序,而且總統公佈的法律條規,為什麼我們的政府還不「遵守」?試問我們現在的核能政策能「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嗎?

圖片來自公視我們的島沒有地震/海嘯威脅的德國,都能進行「非核家園」的理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樣有地震/海嘯威脅的日本,也積極減核(到目前已經廢除54個機組),為什麼我們不能?94%的義大利人民公投反對核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公投表達我們的意見?台灣位於亞熱帶濱海地區,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地熱、風力、波浪、潮汐和海洋深層水),為什麼我們卻放著它們,不積極去開發?

太多的「為什麼」,我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日本、印尼和智利的超大地震和海嘯都是萬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1999年,集集大地震(規模7.6)重創台灣中南部,我們記憶猶新。它是陸上的隱沒帶地震,所以沒有發生海嘯。而它的威力也只有日本、印尼和智利的1/500而已。萬一未來碰上超大地震,加上海嘯,再加上核災,國人恐怕無法承受。

把核電廠蓋在30公里內有700萬以上人口的首都區,基本上就是一個錯誤。加上海底火山和斷層的威脅,實在是很不對的政策。再加上無法處理的核廢料,我們怎能「安心」使用核電?

希望沒事最好。希望台灣早日進入「非核家園」!天佑台灣!

本文簡版刊載於自由時報

Top

 

行動參與∣我們不願成為下一個小林村! 南澳鄉武塔部落泰雅族人的怒吼及嚴正聲明

發起單位:游約翰/武塔部落反對「蘇花改」貫穿公墓自救會

2012.3.13星期二晚間6:30的部落會議,會中排入一項「蘇花改」說明與報告,承包蘇花改武塔段的泛亞公司只用電腦簡略說明一下,沒有任何環評報告,也沒有任何地質探勘說明等研究資料,就說準備在近期內就要動工了。政府對「蘇花改」路線圖之規劃與設計二年來從未善盡義務到部落作說明及溝通。據知「蘇花改路線」幾經更改,最終將「蘇花改道路」從我們部落的山壁穿山而過,南邊從武塔公墓邊而出,兩邊距離都離部落都非常得近,但從未徵詢及考慮我們部落居民的意見。

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地震帶頻繁且颱風必經之地,從部落山壁穿鑿山洞勢必破壞岩層,且要沿著部落旁30公尺的堤防邊清運土方。在地生長的我們即便不是專家,也知道經年累月之後,脆弱的岩磐隨著地層變動,部落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沒有任何保障可言的。為外地多數人行的權利,卻要犠牲我們這小小部落,讓我們用一輩子的生命來承受那可能隨時而來的土石流,我們不願成為下一個小林村!隨著施工的時程,5~6年來要承受施工造成的空氣污染、噪音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也連帶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

約60年間隨著國家開挖北迴鐵路,我們公墓被迫遷移至現在的位置,現今又來個蘇花改,硬生生又要從旁穿越而出,水土保持稍有不慎,隨時就有坍陷的危機。我們不願再重蹈覆轍,讓祖先最後的安息之地再次面臨「再死」的命運。原住民族基本法已載明,我們對土地的利用有絕對的自主權,我們不願再被迫扣一個國家政策的大帽子,使祖靈再次受傷害。

專家們開口閉口保證安全,面對大自然的反撲,有誰能大言不慚地拍胸脯保證絕對安全?面對大自然我們自當謙卑,但若是人為所帶來的滅村,絕對是公理不容的。其實,只要多花一點錢,就可以從對岸地方穿越出去,就不會造成任何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損失,難道為了省錢卻選了條犠牲無辜人的權益的路來便宜行事?實在是令人憤慨和難以接受。

我們的訴求:

1.我們要求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政府應詳細對部落族人說明,所有「蘇花改道路」在部落周圍的工程,必須經過部落族人的同意,方得施工。

2.我們要求政府施工單位立即停工,並重新規劃安全的路線。我們嚴正聲明並誓言抗爭到底!

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31921540500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