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27







近期活動

「綠色生活新世界~綠繪本推廣 綠繪本故事媽媽培訓(4/2截止)
光影瞬間 主婦聯盟跨越25影像展閉幕活動
「毒牛、病雞、可憐人!政府防疫破功,人民如何自救?」座談會
追尋春候鳥 澎湖生態之旅
0330搶救觀音藻礁現勘暨簡報活動
親近自然更要愛護自然——自然生態攝影的小關照講座
高雄市野鳥學會徵求碩士級專案工程師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司馬限部落市集開張 雪霸之旅更添元氣

市集展售部落媽媽手工創作,每樣作品都是獨一無二

海拔780公尺的司馬限部落是個約200人的部落,16年前因為颱風造成附近山地疑似鬆動而計畫遷村,至今族人居住在相隔不遠的新房子裡,有些族人稱之為組合屋,有些則認為是永久屋,因為他們不符合災民/重建戶定義,這些屋舍就是新家了。

最近在苗栗縣政府結合部落市集輔導團隊積極推動下,族人自3月開始將所耕種的農產品以假日市集的方式擺攤展售,讓雪霸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增加一個停駐點。市集由馬限部落關懷文化協會統籌,靈魂人物當屬總幹事李永光(尤帕斯)以及多乃雕刻工作坊負責人梁玉水(多乃)。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飲食革命者:上中下游三者的關係

漫遊司馬限、雪見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布農生活信託
2012地球日 美國的社區行動案例

本報2012年3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鄭凱方編譯;王智昱審校

地球日網絡發起了「社區運動」(也就是之前所謂的全球對談日),意圖透過民主機制來促進社區健康。這個運動立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任何人,無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都有權擁有一個乾淨健康的環境。

地球日網絡相信,在社區或地區層級與非環運人士一同推動環境議題,特別是學生或低所得的社區居民,型塑環境知識和提昇運動的可親性,假以時日,這將成功轉變成國家或國際的環境行動。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一)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混雜著林班路、百岳、中級山的卑南東稜,無疑是一條精彩的路徑。在這過程當中我們從『疏失』中再度爬起、也見證了東稜上豐富的台灣黑熊痕跡。

從卑南主山到南橫公路這塊山區,橫跨高雄桃源鄉、台東延平鄉和海端鄉,黑熊資料闕如。除地處偏遠之外,較少登山者進入,加上此區屬於難度較高的探勘路線,於是我們刻意將行程安排在暑假,以集結登山好手前往調查。

原本的規劃是從卑南主山走到關東松山,再從武陵林道出來,以12天完成今年的重頭戲。然而在第四天卻發生意外,所幸化險為夷,也迫使這條路成為未竟之旅。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決定轉入延平林道撤出後,山林卻不斷地給予我們驚喜,讓卑南東稜這段路回憶起來特別有嚼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今日手機,明日垃圾?非洲電子廢料問題也日趨嚴重,估計至2017年,非洲整體電子廢棄物數量將超過歐洲,尤其在西非,電子廢物正以1年100萬噸的速度在累積。其實全世界只有13%的電子廢棄物有回收,怎麼確實回收與減少是一個大考驗。硫酸銅飼料事件在立法院發酵,立委批行政機關互踢皮球,環保署長沈世宏提出「菜刀論」又引起軒然大波,「化學安全管理署」成立的進度,也再受關注。但可以確定的事,虛應故事的官僚作風到處惹民怨,21日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向彰化縣溪州農民宣布「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暫時停工,但隔天莿仔埤圳旁又出現了機具與怪手,農民直罵中科局「欺上瞞下」。當台北的士林王家還在對都更做最後的反抗時,高雄也傳出鼓山哈瑪星新濱老屋、內惟李氏祖厝這兩棟70至90年老建築要被拆掉了

林務局利用最新型的紅外線自動數位相機,在台東鹿野山區拍攝到黑熊活動的影像,這珍貴的畫面,驗證了台東山區有相當數量的黑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敗家行動全面啟動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日前行政院農委會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管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並於3月13日以農林務字第1011720366號令公告生效。從食品安全到禽畜疫情再到國土山林開門,農委會直可謂喪盡天良,而台灣社會的保全危機已非兵臨城下,而是將隨時引爆、崩壞。

此舉,是山林政策由保育轉為開放與開發的急轉彎,國有林地一經變更為非公用財產,即轉由國有財產局管理,並可依國有財產法承租與讓售,讓本應積極管理的違法使用得以就地合法,也讓應優先回收復育的放租林地得以讓售。而農委會在政策制訂的過程,既未說明政策轉向、准許變更之因由,也未評估變更後的國土保安影響,更沒有開放公民參與討論,顯然是威權決策的復辟。

精采內文

論壇∣風險治理請讓公民參與—我思環保署回應周桂田教授一文

作者:蔡宛儒(研究助理)

日載報端環保署回應周桂田教授一文,表達政府對風險治理的重視,也想呈現民眾參與、專家代理機制的成果,但卻暴露政府對於風險治理與民眾參與淺薄的認識。近來美牛、瘦肉精、禽流感等議題,皆暴露台灣無法掌握外在危險處境的情形。未知與不確定性觸發風險社會的認知,民眾對於科學非侷限於數據,而是其背後的政治權力與政策制定過程。

科學專業呈現事實,但若事實去政治化、去脈絡化,邊緣化公民科學與常民知識,將產生政府與民眾間的認知斷裂。從中科三期、六輕、國光石化等議題中,公民參與過程往往僅為公聽會,對於實際決策並無參與空間。

精采內文

 

司馬限部落市集開張 雪霸之旅更添元氣

苗栗原住民部落市集報導之一 本報2012年3月27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前言:苗栗縣政府推展原住民部落市集計畫,一方面透過部落市集的建置,作為部落共同產銷的通路平台,並落實在地就業的理念;另一方面以部落永續產業為主軸,推動部落商品品牌化。經半年來與部落族人的討論,包括泰安鄉的麻必浩、司馬限以及南庄鄉的向天湖部落,同步於3月份正式營運。苗栗縣政府期待民眾在享受山林美景之餘,也能一同享用原住民自耕自食的新鮮食材及農特產品,帶動永續的地方產業。

除了推廣部落市集外,苗栗縣政府計畫2012年10月底前完成南庄鄉向天湖及泰安鄉泰雅藝術文化園區的觀光硬體建置,讓更多民眾體驗苗栗豐富多元的美。

到苗栗,上山遊市集
麻必浩部落市集:2月5日起,每周六、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營運。
司馬限部落市集:2月12日起,每周六、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營運。
向天湖部落市集:2月19日起,每周六、日上午8點至下午5點營運。

司馬限部落市集外觀。(圖片來源:司馬限部落市集臉書社團)

海拔780公尺的司馬限部落是個約200人的部落,16年前因為颱風造成附近山地疑似鬆動而計畫遷村,至今族人居住在相隔不遠的新房子裡,有些族人稱之為組合屋,有些則認為是永久屋,因為他們不符合災民/重建戶定義,這些屋舍就是新家了。

最近在苗栗縣政府結合部落市集輔導團隊積極推動下,族人自3月開始將所耕種的農產品以假日市集的方式擺攤展售,讓雪霸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增加一個停駐點。市集由馬限部落關懷文化協會統籌,靈魂人物當屬總幹事李永光(尤帕斯)以及多乃雕刻工作坊負責人梁玉水(多乃)。

尤帕斯帶領族人整頓場地,擺設市集。

市集現址是由一處廢棄的老房子整修而成,此處原為一客家宅屋,主人早已至都市發展,留下的房子蔓草叢生。部落決定成立市集後,與主人協商,由族人重新整理出頗富特色的屋舍平台,無論是表演的舞台、生營火的庭院、休閒的咖啡屋或用餐樣樣都不缺,景觀十分宜人,李永光將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運用在此。

目前的攤位除了咖啡屋等餐飲,還提供生鮮蔬果、手工藝品以及現場串珠DIY教學。

24日由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舉辦的參訪團20位來自各地的旅客第一站來到司馬限部落市集,然而,除了幾位族人為預約的旅客提供餐飲服務,其他族人都去參加部落女兒的婚禮了。尤帕斯表示,族人不太習慣一整天綁在攤位上做生意的型態,因此遇到部落婚禮、農忙,視為優先的事務,就會在市集缺席。不過,類似參訪團這樣的行程,對族人會是一種激勵,促使族人更積極參與市集的運作。

一行人隨著手工藝老師學習DIY串珠,平常就在學校教工藝的梁太太表示串珠的素材是凡仔珠、琉璃,有些則是部落種出來的薏米珠,以及軟陶;他將菱形圖案靈活運用在各式作品上,菱形在泰雅象徵著祖靈的眼睛,他指著其中一個作品說,這是微笑的眼睛。市集販售的全都是他手工串出來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微妙之處。

市集展售部落媽媽手工創作,每樣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唷!看得出來這是個微笑的眼睛嗎?
部落媽媽教導遊客串珠DIY。串珠不分性別,看誰手眼最協調!

現場由榮獲第6屆台灣十大傑出街頭藝人的梁智凱現場演唱,以及人稱多乃老師的梁玉水口簧琴演奏。

警官退休的多乃,回家鄉自設木雕工作室,同時也是雪霸國家公園的王牌解說員,來司馬限可以聽到他表演的口簧琴!梁智凱是部落青年,榮獲十大傑出街頭藝人,到司馬限或許有幸聽過他信場演唱呢!

多乃自警官退休後回到部落投入工藝創作,並身兼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員,為途經家鄉的旅人介紹部落之美。他說,泰雅族有三寶,紋面、編織、口簧琴。來到司馬限,旅客除了可聽到多乃的演奏,更不容錯過飄著馬告、刺蔥與土肉桂香氣的咖啡,這些都是來自多乃的創意,香料則採集自部落。

司馬限部落特色咖啡,讓行經的旅客精神為之一振。香氣襲人的刺蔥咖啡,刺蔥是多乃自己種的。
多乃訓練部落年輕的學子泡煮咖啡,香氣襲人。

這一天的餐飲來自族人林招妹的創意,林招妹說,食材取材於當地,料理方式則是原住民傳統加上遊客提供的料理祕訣。「我聽一位客人說,養生的吃法要少油少鹽,因此這道山芹菜的煮法就是以水取代油,山芹菜可以降低血壓,十分健康美味。」

時令鮮蔬桂竹筍。改良過的泰雅竹筒飯,更符合和人口味。厚厚淋上白醋醬以及花生粉的過貓。
富含蛋白質的樹豆燉煮的豬腳湯。泰雅族美食讓旅人飽足之餘,體會原住民善用食材的藝術。馬告香腸圍著煙燻豬肉。
出自林招妹手中的部落特色料理。

「市集雖然每周六、日固定擺攤,但最好是事先預約,以免向隅。」尤帕斯說,部落期待結合永續的生態旅遊,鼓勵民眾事先預約,以免造成食物過剩浪費。

此處位居雪霸國家公園汶水段到雪見遊憩區之間,這途中並沒有商店,市集有如中繼站,供遊客補充體力、休息的地方,可以到這裡使用洗手間、喝咖啡、用餐。

尤帕斯表示,部落市集不僅是販售族人無毒耕種的產品,更希望是一個分享部落生活以及文化呈現的平台。部落也將配合時令舉辦特色活動,4月正是賞螢的季節,部落將推螢火蟲生態導覽體驗活動,4月14、15日桂竹筍推廣活動,讓旅客了解部落之美。

欲了解司馬限部落市集,可連結活動網站, 或電洽:037-997090 司馬限部落辦公室、0932-168521 多乃雕刻工作室(以上資訊由苗栗縣政府提供)。

Top

 

2012地球日 美國的社區行動案例

本報2012年3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鄭凱方編譯;王智昱審校

地球日網絡發起了「社區運動」(也就是之前所謂的全球對談日),意圖透過民主機制來促進社區健康。這個運動立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任何人,無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都有權擁有一個乾淨健康的環境。

地球日網絡相信,在社區或地區層級與非環運人士一同推動環境議題,特別是學生或低所得的社區居民,型塑環境知識和提昇運動的可親性,假以時日,這將成功轉變成國家或國際的環境行動。

2012年的地球日,地球日網絡的「社區運動」,仍舊為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提供平台,幫助選民和其他權益關係人在面對社區時,為了奮力建立一個永續的未來,能更加明瞭各種複雜的挑戰和機會。在2012年4月,全球將有超過10億人一同歡慶地球日,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40年,教導了眾人如何為他們的環境作些真正的改善。

2012年的地球日,核心目標在於讓全球2000個社區的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與他們的選民共同討論,探討建構綠色經濟時可能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這一年,地球日網絡將邀請全球的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加入,舉辦相關社區活動,一同來推動永續社區。

簡史

1970年最早發起的地球日,是作為動員全國各鄉鎮的大眾,支持通過空氣清潔法、水清潔法及其他重要環境法令的一個手段;而今日,地球日網絡早已站在推動綠色經濟的最前線。在一些早期的運動中,地球日網絡與許多夥伴如「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全國選民基金」、「西南選舉教育計畫」(SVREP)、及其他社區型組織等一同推行計畫。

在有關社區發展和環境議題上,教育和動員選民,鎖定那些在政治過程中不具有代表性的社區,並一同經歷了都市基礎建設的衰敗。在近期的運動中,地球日網絡和其夥伴們,成功地擁有將近50萬個選民登記,以及動員了將近一百萬個非裔美籍、拉丁裔人、以及低所得的美國人和年輕選民在選舉日前往投下神聖的一票。

地球日網絡相信,在社區或地區層級與非環運人士一同推動環境議題,特別是學生或低所得的社區居民,型塑環境知識和提昇運動的可親性,假以時日,這將成功轉變成國家或國際的環境行動。

為此,地球日網絡協助了有色族群和大學生創造並持續推動計畫案,使之建立信心,解決在地問題。為了在一個月內的時間建立社區在環境組織方面的能力,地球日網絡支援超過了50個低所得的都市社區活動,聚焦的議題範圍從空氣和水質檢測、公園清掃到選民登記動員等。也幫助「綠化」低所得的都市高中小學校,這些計畫凝聚了家長、社區運動者、地方企業,一同討論都市綠化議題。

全球對談日強調了多元的環境議題,從能源效率到交通,再到環境教育。這些討論成為了良好的基石,提供創造和發展創新永續策略之用。2011年4月,地球日網絡的全球對談日活動成功地召集了來自美國45州和世界14個國家的近千個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參與會議。

2012年社區運動

這些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必須站在最前線,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和社區所面臨的相關環境挑戰,同時,還要奮力於平衡預算、創造就業機會、和創造節省能源的方案。在過去的四年裡,地球日網絡的全球對談日活動是其與地方社區共同合作的指標性活動。最初與耶魯大學和永續地方政府計畫(ICLEI)結盟,全球對談日提供給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一個平台,將他們的社區帶入與永續相關的討論中,包含挑戰和機會;並分享最佳實踐方案,藉由全球性有關永續的對談,教育大眾並提昇地方政府的能力。

為了2012年的地球日,地球日網絡的全球對談日活動將正式地更名為「社區運動」。「社區運動」仍舊為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提供平台,幫助選民和其他權益關係人在面對社區時,為了奮力建立一個永續的未來,能更加明瞭各種複雜的挑戰和機會。在2012年4月,全球將有超過10億人一同歡慶地球日,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40年,教導了眾人如何為他們的環境作些真正的改善。2012年的地球日,核心目標在於讓全球2000個社區的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與他們的選民共同討論,探討建構綠色經濟時可能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這一年,地球日網絡將邀請全球的地方領導者和民選官員加入,舉辦相關社區活動,一同來推動永續社區。

有關如何讓你的社區領導者參與和註冊2012年社區運動,請參考Engage our Elected Officials,原文:http://www.earthday.org/c4c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一)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前言

雖然偶有傳來山友於縱橫山林之餘,有幸驚鴻一瞥這個常令一般山友「聞之色變」的身影,但台灣黑熊自民國78年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以來,過去尚無全島性有系統的實地野外調查,牠們數量目前還有多少以及實際分布地區仍是個謎。

2006年在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的「台灣黑熊的分佈圖繪製及保育現況之探討」計劃下,透過全國林務系統的座談會和來自各方的問卷,提供了台灣黑熊在本島分布的概況,但分布圖上仍有許多空白區域缺乏資料,需要進一步實地查訪。延續該計畫,為了進一步瞭解野外台灣黑熊在南台灣的分布狀況,以及牠們的生態習性資料,台灣黑熊研究團隊藉著最傳統、卻也最簡易的痕跡調查法,在群山萬壑之中鍥而不捨找尋黑熊的蹤跡,並輔以部落訪談收集黑熊的資訊,來探索這片未知的領域。從事野外調查工作除需具備專業登山技能外,在外在環境條件不佳下還能與研究自處,在此將野外調查的甘苦與大家分享。

日期:2007/7/14-21(共八天)
成員:黃美秀(領隊)、劉曼儀、林廷輝、郭彥仁、古總結(Biun)
混雜著林班路、百岳、中級山的卑南東稜,無疑是一條精彩的路徑。在這過程當中我們從『疏失』中再度爬起、也見證了東稜上豐富的台灣黑熊痕跡。

蘇姵如 繪

從卑南主山到南橫公路這塊山區,橫跨高雄桃源鄉、台東延平鄉和海端鄉,黑熊資料闕如。除地處偏遠之外,較少登山者進入,加上此區屬於難度較高的探勘路線,於是我們刻意將行程安排在暑假,以集結登山好手前往調查。

原本的規劃是從卑南主山走到關東松山,再從武陵林道出來,以12天完成今年的重頭戲。然而在第四天卻發生意外,所幸化險為夷,也迫使這條路成為未竟之旅。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決定轉入延平林道撤出後,山林卻不斷地給予我們驚喜,讓卑南東稜這段路回憶起來特別有嚼勁。

圖一:從呂禮中峰回望卑南主山(海拔3294公尺,玉山箭竹草原及二葉松優勢之森林,劉曼儀攝)

遵循古禮,入山之前先打招呼 

 圖二:進入山林前以及進入部落的祖居地須先祭禱以示敬意(劉曼儀攝) 在石山林道8K的行車終點處,我們出發前便先進行入山儀式。這次有布農族的Biun加入調查行列,他以簡單的米酒和香菸,以及我們當日的午餐作為禮物,並以布農話開頭以單腳跪姿,脫下帽子,對著山林禱告,告知「老人家」與山林中的眾精靈我們此行的目的,希望能得到庇祐。接著每位隊員也以自己的語言向山林自我介紹,並尋求祝福。自此每天晚上,以少許的高樑、幾根香煙,敬山林成為一個習慣!如此的動作也深深影響到我們日後的隊伍,也許心誠則靈,冥冥之中人與未知的世界有一種奇妙的互動存在著。

沿線痕跡調查法,用不同的眼睛看路

我們採用沿線痕跡調查法來記錄所經之處的動物和棲地環境特色。每公里進行500公尺的調查,紀錄所發現的各種大型哺乳動物的蹤跡,以及各項環境因子,比如地形、坡向、坡度、植被狀態、河溪狀況,和人為活動狀況等(如遊憩、狩獵、施工等干擾)。調查的項目繁多,所以在山上的分工也特別重要,每個人各有所司,有人找路或導航(看前頭),有人找動物(看地上),有人紀錄棲地(四周),有人找樹幹上的爪痕或磨角/齒痕。這樣的方式跟以往山社登山不同的是,有機會迫使自己去關照每一段路,而不會只為了攻頂,或以速度『略』過他們。

從石山林道到卑南主山(1600 m→3200 m)

當身上肩負著沉重的背包,眼睛不斷的掃視周圍的環境、不停著盯著地上或樹幹上尋找動物痕跡時,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得將手上爛爛的紀錄紙拿出來做紀錄,頭兩天總是不免讓人開始質疑自己所為何事!尤其在石山林道上到卑南主山路上,我們並沒有發現到熊痕跡,其他動物似乎也不甚活躍,也許是行走在熱門路線,登山人數較多,或多箭竹混針葉林影響。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Top

 
 

西非電子廢棄物 一年100萬噸

本報2012年3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家寧編譯,蔡麗伶審校

今日手機,明日垃圾。Erik Hersman攝非洲電子廢料問題日趨嚴重,估計至2017年,非洲整體電子廢棄物數量將超過歐洲,這些電子垃圾源自手機、電冰箱、電視機等,部份來自工業化國家。而特別在西部非洲國家,電子廢物正以1年100萬噸的速度在累積。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秘書處一份報告顯示,西非五個國家包括貝南、科特迪瓦(舊稱象牙海岸)、迦納、賴比瑞亞和尼日,每年估計會產生65到100萬噸的電子廢棄物。

為了抑制不斷增加的電子廢物,聯合國負責資訊和通訊科技的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UN Internait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和巴塞爾公約秘書處日前簽屬新協定,試圖降低電子廢物造成的環境破壞。

ITU為聯合國負責分配全球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的機構,發展科技標準便於網路和科技上的連結,也努力改進資訊和通訊科技,讓全世界落後的地區也都能使用。

ITU指出,全世界只有13%的電子廢棄物有回收,且常常未經安全且完整的回收程序。

好萊塢的廢電腦(好萊塢市政廳提供)巴塞爾公約全名為《跨國界控制有害廢棄物和廢棄物處置方法》(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這項公約在1992年開始生效,到現在已有178個會員國。它的目標是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使其免於有害廢棄物的產生、管理和處理所造成的傷害。

藉著促使收集和回收電子廢棄物裏頭珍貴的和有害的物質,這兩個機構希望可以抑制電子廢棄物增長潛勢,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廢棄手機。

ITU秘書長 Hamadoun Touré 表示,「和巴塞爾公約秘書處的合作,將使全世界都可以透過一個更全面更完整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包括回收業和環境政策制定者等。」他補充,「資訊與通訊科技部門可以透過最佳的實際操作和標準,來減少他們的電子廢棄物和增進環境保護,他們在這部分已有很大的進步。」

電子廢棄物裡頭包含多種有毒物質,例如重金屬汞、鉛,以及其他環境荷爾蒙,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全面的傷害。

一名迦納正回收貴金屬(Galileo提供)回收電子廢棄物裡的稀有金屬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中國供應了全世界95%的稀有金屬,但是在去年卻因為國內電子產品需求增加而減少了稀有金屬的產量和出口量。

透過新簽署的協定,ITU和巴賽爾公約秘書處可以交換資訊,並且一起合作制定標準,共同喚起各國對於電子廢棄物管理的重視。

巴塞爾公約秘書處執行長Jim Willis說,和ITU的合作將可以進一步共享長久發展的目標,包括更有益於環境的廢棄物管理。

巴塞爾公約在2011年12月發行《非洲的電子電器廢棄物去哪了?》(Where are WEEE in Africa?)報到,指出西非的電子和電器廢棄物不斷增加,80%廢棄物是來自國內新舊電子和電器設備的使用消耗。

在研究報告中的五個國家:貝南、科特迪瓦、迦納、賴比瑞亞和尼日,一年產生65到100萬噸的廢棄物。而其中有一部分使用過的設備是來自於工業化國家,大部分都不能再次使用,增加電子廢棄物的數量。

在處理這些電子廢棄物的過程中,會釋放有毒物質,而在燃燒電纜時釋放的銅,以及為了減少垃圾容量而燃燒塑膠時,所釋放的有毒物質更嚴重。在戶外燃燒電纜線是戴奧辛最主要的來源,戴奧辛是一種持續性有機污染物,會透過全球食物鏈以及生物累積效果,對遠距離的生物體造成傷害。

ITU目前正設法提出解決方案,包括設計一種萬用充電器讓移動通訊設備使用,藉此減少製造各種不相容的電器零件,也可以減少電子廢棄物總量。而針對從廢棄電子產品裡回收稀有金屬的程序,ITU提出建議,並著手制定環保相關的電子廢棄物管理策略,出版和宣導最佳操作方式,並且幫助各國起草、修訂和實施電子廢棄物管理的新政策、法條和規定。

※ 參考資料:ENS報導、Waste Management World報導

Top

 

硫酸銅飼料事件 立委批行政機關互踢皮球

本報2012年3月27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針對近期有不肖業者將回收再利用硫酸銅用於飼料的事件,立委趙天麟昨(26日)在立法院表示,有2家被經濟部列管的有毒廢棄物回收廠商,同時被農委會公告為可合法製造飼料用硫酸銅。對此,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表示,會透過行政程序及實質檢驗確認,未來也會加強上游監控。

環保署長沈世宏環保署長沈世宏、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和王政騰昨到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專案報告「回收再利用工業原料流用於飼料事件」。立委要求三個行政機關不應互踢皮球,提出具體檢討方案。

「廢鐵回收後可做成菜刀,菜刀是給人用來做菜的,但如果有人拿來殺人,就不能把殺人責任算成訂定、執行回收政策的政府官員身上…」據在場媒體轉述,沈世宏針對立委質疑政府處理工業用硫酸銅流入飼料一事推諉卸責,提出「菜刀論」比喻回應。

沈世宏說,回收鋼鐵製成物品,對人民貢獻百百種,但也有人用菜刀殺人,這責任應該是殺人者來負,回收製造菜刀者與訂定回收政策者應該並無責任。

不過該項比喻一出即遭多名立委抨擊比喻不當,甚至有立委認為「菜刀說」與醫師「鋸箭論」一樣不負責任。立委蔡錦隆及蘇清泉皆認為並不適當。蘇清泉質疑,外界經常以「鋸箭說」批評醫界的推諉卸責,也就是說當有人被箭射傷求診,負責診治的醫師 把病人外傷的箭頭鋸掉,就稱已完成醫療責任,至於留在體內的斷箭及消毒、內傷等醫療責任,則留給別的科別醫師診治。他批評沈世宏的「菜刀說」,與醫界的 「鋸箭說」一樣不負責任。

立委林世嘉質問,對於工業廢棄物處理場盈昌科技,是否應該撤銷執照?沈世宏回應,如果撤銷執照使其停業,將造成許多廢棄物無法處理。目前的做法是嚴格監督並懲處,並取回業者的不法利得。

沈世宏表示,關廠只會造成廢棄物業務無人管理,問題更大。目前資源回收廠都有裝設「閉錄監視器」,未來將要求事業廢棄物處理機構,在3個月內加裝「閉錄監視器」記錄保存備查。目前此案仍在檢調階段,昶昕處理硫酸銅量達全國4成,若違法確實達關廠程度,環署一定關廠。

立委田秋堇也表示,政府不吊銷盈昌科技的執照,是否就如同准許病死豬工廠可以合法販賣瘦肉乾?另外,她也提到,目前是否有比照塑化劑事件,以發票追蹤流入市面的受污染商品?環保署則回應,目前交由檢調單位去處理。至於什麼時候處理,卻回答不出來。

田秋堇拿著官員們的報告說,這麼厚一疊規範,卻沒辦法保障民眾的安全,還直接讓毒物進入民眾口中,公務員實在難辭其咎。

黃重球表示,經濟部已發函規範所有再利用的廠商,要求產品包裝應明確標示內容物只能用於何處;若廠商可回收有毒廢棄物又可製造飼料用硫酸銅,也已在去年開始將相關廠商資訊提供給農委會。

王政騰則說,會先以行政程序確認是否為合格登記與核准的飼料添加物公司,確認後,該公司若同時為廢棄物回收廠商及飼料用硫酸銅廠商,將進一步實質檢驗。他也坦承,過去農委會著重在末端檢測,未來會加強往上游監控。

王政騰報告指出,農委會在去年12月,查到4家飼料廠從偉赫公司購進昶昕公司產製的硫酸銅,已封存約600公斤,採樣檢驗重金屬含量結果,其中一廠採樣品含鉛量超標3倍,已由台中市政府依法開罰。

農委會畜牧處長許桂森補充,礦物質來源除天然就是回收再利用,天然硫酸銅一定會有輸入許可,回收再利用硫酸銅也需先純化,「理論上工業級硫酸銅不能用於飼料業,若要變成飼料級就要提報製程,取得製造登記證,」農委會將追查利津實業及天瑛,檢討後端抽驗。

黃重球受訪卻說,經濟部查察後發現,昶昕再利用產製工業原料並沒有流向偉赫,經濟部也沒有掌握到昶昕相關企業原料,有流向飼料業的狀況。

此外,立委田秋堇質詢指出,從塑化劑事件開始,環團就呼籲應成立「化學安全管理署」,如今工業級重金屬堂而皇之流入飼料業,輾轉進入人體,令人擔憂。沈世宏答詢,「化學安全管理署」計畫已報至行政院審查。

毛豬批發價格受到瘦肉精、飼料含重金屬事件影響直直落,每公斤掉到50元上下,農民賠本銷售,慘失不輕。胡興華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答詢時也強調,會努力在40天之內,讓豬價回穩。

胡興華答詢時表示,28日前會凍存國內9千頭豬隻,另外也會加強加工豬肉品的外銷,希望能讓豬價如期回升。

另外,針對飼料違法添加工業用硫酸銅事件,立委要求農委會公佈違規業者名單,胡興華說,檢調一起訴,馬上就公佈。胡興華表示,時間上,如果有起訴,就會公開。

Top

 

中科停工聽誰的?國科會喊停 地方繼續做

「環境報導」2012年3月26日彰化、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計畫生變,國科會正報請行政院檢討中,副主委賀陳弘21日跟多位立委現勘當地,當著彰化縣溪州農民面前宣布,沿著莿仔埤圳旁施工的「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暫時停工。不料農民只高興了一天,官員跟立委一走,隔天機具、怪手重回到現場,繼續打樁開挖。

國科會要停工 廠商繼續動工

這項工程是由國科會發包,偉盟公司得標,昨天下午4:30記者在現場看到怪手正在打樁,水管就放在一邊等著埋設。而水管已埋設完成的路段已鋪上柏油。現場工人表示是偉盟的下包商巨廷工程,並出示工程單說並未接到偉盟停工指示。

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今天在記者電話詢問時表示:「我也覺得很奇怪,正在了解情況」。他強調的確有跟偉盟說過,請配合政府考量時間暫時停工。

張曉風:政府何時變詐騙集團?

21日當天農民謝寶元、蔡麗月還當眾謝謝國科會幫了農民的忙,以為搶救水源的付出已有回報,沒想到今天還得來台北。謝寶元怒斥:「公然說謊、欺騙農民、愚弄立委」。蔡麗月則拿著怪手打樁的照片問:「楊局長這樣叫停工嗎?」

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說:「我們國家沒有法律了嗎,可以任由地方派系把中央的決定放在一邊。」立委張曉風形容自己今天還出現在記者會是「欲哭無淚」,平常農民明明沒水,但21日立委去時卻又放水了。

21日國科會雖宣布停工,但現場有農民質疑還看到工程在進行,楊文科則回答是在做回填工程。張曉風說:「欺騙別人的人叫騙子,一群欺騙別人的人叫詐騙集團,我們的政府什麼時候變詐騙集團了?」

官商不法?農民提告

立委林淑芬說,中科管理局可以不理國科會主委胡亂作為,因為只有工程繼續做才有工程費可以繼續領。她指出,中科管理局營建組組長鐘文傳涉及中科三期放流管工程弊案,將評審委員名單給得標的偉盟公司。檢調還在調查,但中科四期還是由偉盟得標,而評審委員之一卻有鐘文傳。

「台灣都沒有法治了嗎?政府的公權力可以任由任由少數人踩在腳底」。上述情形是否涉及不法,林淑芬表示今天將到法院提告。

中科四期應全面停止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請問國科會主委、副主委、楊文科:「是你們遇到鬼、還是你們三個就是鬼?」中科四期從頭到尾就是錯誤,今天則是一錯再錯。

廖本全說,土地徵收讓相思寮農民魂飛魄散,彰南搶水則會讓彰南農業瓦解。「這一連串的錯難道不需要有人道歉、不需要有人負責嗎?」

廖本全強調,不只搶水工程要停止、中科四期整個要停止。政府一定要追究責任,並為錯誤政策造成社會資源耗費、以及農民受到的侵害道歉。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文史工作者 籲高市府勿拆古厝

摘錄自2012年3月26日中央社報導

高雄市政府近日要會勘丈量準備拆除鼓山哈瑪星新濱老屋、內惟李氏祖厝兩棟70至90年老建築,引起屋主和文史工作者反彈,文化局盼有機會保留,工務局則說預算已編列。

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長蘇志勳表示,李氏古厝拆除作業預計下月初動工,至於新濱老屋,27日將配合文化局會勘。

蘇志勳說,市府計劃2009年執行祖厝旁6米巷道開闢計畫,因為文史工作者奔走搶救沒有結果,所以市府基於尊重高雄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決定,預算已不能再保留了。

打狗文史工作者陳坤毅等人奔走無功,也感到失望,27日將結合年輕學子抗議並上演行動劇,呼籲市府「留屋」。

陳坤毅說,李氏古厝是一落雙護龍的建築,而且建築門面有如意文樣,值得保存;新濱老屋則是日治時代高雄港畔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哈瑪星新濱老屋住戶郭晏緹說,一家4代住了超過70年,市府卻只有一紙公文通知3個月內要拆除,未曾說明或提出補償,令他們失望。郭晏緹並批評,捷運站附近有大片的停車場,實在無需拆老建築闢廣場。

Top

 

偷拍! 鹿野動物野台秀登場

本報2012年3月27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臺東處紅外線自動相機自動攝得黑熊影像(林務局提供)林務局長期委託專家對台灣黑熊進行調查研究,近期特別利用最新型的紅外線自動數位相機,在海拔850公尺的台東鹿野山區拍攝到黑熊活動的影像,驗證了台東山區有相當數量的黑熊。

黑熊活動的影像是於深夜攝得,影片中,一頭體格壯碩、重達上百公斤的黑壯的身影出現在紅外線攝影機裡,胸前白色突出的大V字,是台灣黑熊特有的標記,經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鑒定,應是成年的公黑熊。牠壯碩的身影、搖頭晃尾的走在林間小徑上,神色自在、毛色豐潤黑亮,在鏡頭前不時的聞嗅地面,有時還停下來檢視空氣中的各種氣味;小小眼睛在相機感應照明時反射的十分晶亮,相當健康的一頭成熊。

林務局從2005年開始委託學術單位對全台黑熊可能分布地進行系統調查,但多數資料來源為口述、目擊、排遺或是抓痕、熊窩等紀錄,實際影像照片極少。

台東林管處羅雙喜解說紅外線自動相機操作功能近期林務局特別利用最新型的紅外線自動數位相機,並加裝熱感應裝置,只要動物靠近,就自動啟動拍攝長達10秒鐘,以此成功在海拔850公尺的台東鹿野山區拍攝到台灣黑熊及許多珍貴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影像,證明這個區域有適合黑熊棲息的空間。

林務局育樂課課長黃群策對表示,研究團隊對此成果感到非常興奮;因為用紅外線照相機可以拍到清楚的10秒鐘甚至更長的影像紀錄,這樣可以讓研究人員辨別熊是否為同一隻,並進行一些生物行為的簡要觀察,以此讓讓研究團隊建立更完整的資料庫,更能推估整個區域的相對族群量。

林務局也指出,為研擬台灣黑熊的保育行動計畫草案,將會在27日於台北動物園舉行黑熊保育工作坊,邀請國際熊類專家來台交流。

鹿野  野生動物影像全入境

台東林管處善用紅外線自動相機的輔助,順利在野外取得保育類野生動物影像,除台灣黑熊外,也保存了水鹿、長鬃山羊、山羌、台灣獼猴、黃猴貂,以及藍腹鷴等珍貴影像。

紅外線自動拍攝到的藍腹鷴(林務局提供) 藍腹鷴,雄(對照用資料畫面,林務局提供,周大慶攝)
 

林務局說明,為實踐森林多元價值與永續經營的理念,調查並掌握全島森林資源是極為重要的工作。早期森林生態調查或監測工作僅能依靠人力在野外辛苦進行,即使幸運有機會發現野生動物蹤跡,很多時候都僅是驚鴻一瞥,尤其遇到機敏性高的動物,有時連相機都來不及準備,動物就消失眼前。過去也有巡護同仁與黑熊不期而遇,但結果是四眼相望後,人熊就各自驚慌散去的案例,因而能留下動物完整的影像紀錄少之又少。

水鹿體型壯碩非常健康(林務局提供)1990年代起,林務局開始應用紅外線自動相機在全島國有林地及保護區域進行野生動物的調查及影像記錄,蒐集了較多野生動物之資訊;但傳統膠卷式相機因底片數限制,及架設週邊自然環境的變動,底片極容易在短時間即耗盡,要納集到完整且長期的動物影像仍不容易。

隨著科技進步,新型紅外線數位自動照相機成為林務局團隊在野外進行長時間動態影像調查、蒐錄,及監測動物行為最佳的輔助利器。2009年間,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首先委託學界在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野生動物調查,並將調查監測技術移轉現場林務同仁,2010年起林務局所屬八個林區管理處全面啟用該新型野外調查相機,2011年更嘗試透過深山巡護特遣隊執行任務時,將其帶入更深山區,蒐集記錄更多、更完善的動物影像。

林務局說,在山上進行森林資源調查與監測,相當辛苦,因為台灣多數山區山高水急,有些區域要進入十分困難,一趟巡護調查往往要步行5~6天以上的時間,翻山、涉水、爬峭壁、過斷崖……,方能到達定點,進行調查或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這次台東林管處運用專業判斷,在海拔850公尺的鹿野山區,架設紅外線自動數位相機,拍攝到的珍貴影像,將對野生動物生態行為探討及解析有極大的幫助,也讓工作人員感到一切的辛苦都非常值得。

Top

 

論壇∣敗家行動全面啟動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日前行政院農委會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管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並於3月13日以農林務字第1011720366號令公告生效。從食品安全到禽畜疫情再到國土山林開門,農委會直可謂喪盡天良,而台灣社會的保全危機已非兵臨城下,而是將隨時引爆、崩壞。

此舉,是山林政策由保育轉為開放與開發的急轉彎,國有林地一經變更為非公用財產,即轉由國有財產局管理,並可依國有財產法承租與讓售,讓本應積極管理的違法使用得以就地合法,也讓應優先回收復育的放租林地得以讓售。而農委會在政策制訂的過程,既未說明政策轉向、准許變更之因由,也未評估變更後的國土保安影響,更沒有開放公民參與討論,顯然是威權決策的復辟。

該處理要點第二條可謂是農委會的國有林地大放送,包括訂有租約作建築或附屬用地使用(含擴大使用租約約定以外土地)、訂有租約作水田、旱地使用,以及做寺廟、教堂使用的林地,皆得變更為非公用財產,這些國有林地正是致令台灣社會旱澇與生態災難不斷的原因之一,亦是政府長期推動國土復育的國土劣化地區。此外,縣市地方政府因地方發展需要報經中央農業主管機關核定之農業專區亦可變更,這是容許大面積且完整的山林濫墾,難道農委會真要教台灣山地無林、農地無田?最後,其他已無法恢復營林者皆可變更,這簡直是鼓勵破壞山林,且毀壞得越徹底,越能夠就地合法變更。

森林需要管理,是因為人類的行為,若無人為之活動,則森林自然而然,生、長、老、死循環演替,根本無須管理。因此,森林管理的對象絕非森林本身,而是使用林地的人及其使用行為。農委會竟將國有林地中使用行為最脫序失控、最需要管理、甚至劣化亟需復育者變更,解除(解放)自我的職責,這已超越無能、弱智所能形容,簡直是顢頇的極致展現,這樣的政府機器,真的可以廢了。

但是,致令官箴不彰、文官腐化、行政殘障的是政治力量,簡言之,老闆在哪裡?誰對農委會上下其手?讓官僚體制喪盡天良的那隻手到底在哪裡?去年10月14日立法院林明溱委員質詢,建議放寬國有承租山坡地種植茶葉的法令限制,前行政院長吳敦義立即指示農委會邀集相關專家,研究是否允許以兼種方式(混農林業)保留茶園,並在11月10日院會砲火四射,點名並痛斥農委會林務局的國有林放租林地管理制度「無能之至」、「敗家作法」。原來農委會可以如此毀家、滅家,且敗得如此淋漓盡致,有跡可尋。

立法院林淑芬、張曉風、林世嘉等委員已於3月20日在院會臨時提案並通過撤銷該行政命令,後續農委會是否辦理公告廢止該命令,當可檢驗官僚腐化的程度。但不僅只農委會,內政部亦已於2月29日公告修正「國家公園範圍內執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開發行為處理原則」,開啟國加公園BOT開發的後門。而環保署則正修正「一般廢棄物-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讓焚化爐底渣可回填於非直接農作(包括畜養與養殖)之農地。權力者正讓山林瓦解、國土失控,而典當的卻是你、我共同的未來。不是未來,是近在咫尺的明天。

Top

 

論壇∣風險治理請讓公民參與—我思環保署回應周桂田教授一文

作者:蔡宛儒(研究助理)

日載報端環保署回應周桂田教授一文,表達政府對風險治理的重視,也想呈現民眾參與、專家代理機制的成果,但卻暴露政府對於風險治理與民眾參與淺薄的認識。近來美牛、瘦肉精、禽流感等議題,皆暴露台灣無法掌握外在危險處境的情形。未知與不確定性觸發風險社會的認知,民眾對於科學非侷限於數據,而是其背後的政治權力與政策制定過程。

國光石化在各界民眾自主爭取參與下,政策有了改變。科學專業呈現事實,但若事實去政治化、去脈絡化,邊緣化公民科學與常民知識,將產生政府與民眾間的認知斷裂。從中科三期、六輕、國光石化等議題中,公民參與過程往往僅為公聽會,對於實際決策並無參與空間。國光石化的撤案亦源於民眾於街頭的遊行和集結,發出怒吼,而最終由馬總統拍板定案做出撤案之結論。這些例子中,集會遊行和網路串聯才能得到關注,決策制定過程中,民眾發言往往只流於形式,最後決策時,民眾被要求離場,無法參與。傾聽民意與教化民眾相差甚遠,政府面對民眾疑慮不應只有「教育」民眾的想法,以科學外衣將決策去政治化的菁英理性技術決策,貶抑了民眾對於包含倫理與社會議題的風險關切,只有文字往返各說各話的交鋒,缺乏聚焦對話,並無助於實踐風險溝通,也模糊了風險問題的焦點。

環保署文中提到中科、國光石化與實際情況不符,但採用一個專家代理公民參與的制度,本質上仍是仰賴專家的決策系統。在這個機制設計下,非但公民沒有自主參與表達意見的管道,專家還被放在一個代理公民、架空公民參與的尷尬位置。而這樣的機制還被環保署用來宣傳其公民參與之落實,並沾沾自喜其風險評估之成效,藉以反駁周教授所提之遲滯、隱匿性的風險管制缺失,足以顯示台灣政府在風險治理上的落後、無能與無知。

相關連結:

周桂田:重建風險治理 別再亂成一團

環保署回應:環評 公眾參與、專家代理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