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10







近期活動

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講師及解說員培訓(4/16截止)
《東海岸的美麗與哀愁》東部環境議題座談會(4/10截止)
跟著泰雅獵人去散步 a walk with the Tayal hunter-2012.0414
陽光Power能源志工培訓課程(4/20截止報名)
陽明山美軍宿舍全區指定古蹟連署活動
『蕨』『茶』永續環境綠生活『心』體驗 ~生態解說暨無毒茶葉製作體驗活動
「與不丹相約在雪霸」2012臺灣與不丹國家公園合作展望國際論壇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GMO食品應標示 安心生活靠自己

描述跨國企業種子商為了私利勾結政府做成有利於企業利益的《欺騙的種子》一書在台灣短短一個月時間,已經3刷,作者傑佛瑞‧史密斯指出,在獨立研究的科學家都被圍剿,而出錢公司都希望實驗結論有利於自己情況下,唯一的改變就靠消費者覺醒。他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責任科技機構」 執行長,該機構除了持續推動消費者運動,不但自願標示基改食品的廠商快速增加中,也提供非基改食物購物指南,透過網站、 iPhone都可以下載。

民眾對台灣民眾仍無感於基改食品充斥,詢問該怎麼辦?史密斯說,只要拒絕GMO人口達5%,就可撼動食品供應鏈,供應商看出沒商業利益就會放棄GMO食 品。美國雖有91%民眾支持GMO食品標示、50%以上的民眾表示當知道標示後會避開GMO食品,但會積極避開GMO仍屬小撮。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台灣沒有吃基改食品的理由 育種人才卻式微

作者專訪:沒有安全的基改作物

苑裡農民響應無基改農區

全台首座「無基改農區」在富里宣誓揭牌

以「河」為貴∣大家做伙護川流 談民眾參與河川保育

作者:鄭香君

隨著民眾對於土地及環境關懷的觀念逐漸提升,國內對於河川流域環境品質的要求日益殷切,改善河川污染的要求聲音不僅廣從四方而來,改革的聲浪也隨之增多,有鑑於此,政府將2002年定為河川整治年,劃定九條重點整治河川進行整治工作。數年經過,透過頻繁的民眾宣導、淨岸活動及新聞報導,國人知曉河川保育的概念比率也逐漸成長。

然而,河川環境的改善與回復並非一蹴可幾,面對河川整治與保育工作的多元及時間漫長性,河川具備流域環境的特質,即河川整體涵蓋了上中下游、河流本質、沿線河岸面貌等等,幅度牽涉廣大,保育工作若要全面掌握,僅僅倚靠政府的行動尚且不足,如何在河川環境管理上尋求突破,加入更多力量,是政府持續努力的方向。

精采內文

書齋∣【雜食者的兩難】我們正餐該吃什麼?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譯者:鄧子衿

對無尾熊,正餐問題再簡單不過,牠不擔心該吃什麼,如果一個東西看起來、聞起來、吃起來像尤加利葉,那就是牠的正餐。但是人類和齧齒類這樣的雜食動物,面對的是自然界中那麼多或許可以吃的東西,得耗費許多腦容量與時間去釐清哪些食物是安全的。我們靠著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與記憶力,讓自己避開有毒食物(這是上周害我生病的蘑菇嗎?)朝向營養植物(紅色漿果較甜美多汁)。我們的味蕾也協助我們追尋甜味(代表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避開苦味(植物中有毒生物鹼的味道)。許多人類學家堅信,人類演化出如此大而精密的腦,就是為了解決雜食者的兩難。

但豐富的食物並不意味著問題就此解決,反而加深這種困境,並且帶給我們各種新的問題和憂慮。於是我們發現自己在超市與餐桌前猶豫,要吃有機蘋果還是一般蘋果?若吃有機蘋果,那要吃本地產或進口貨?要吃野生魚還是養殖魚?該吃肉還是吃素?當採獵時代的人在樹林裡採到一朵新奇菇蕈時,他靠自己的感官記憶來判斷可不可以吃,同樣地,我們也在超級市場中拿起一包食物,但卻對自己的感官失去信心,反而仔細閱讀標籤,與許多費解的詞彙搏鬥:「有益心臟」、「不含反式脂肪」、「牧地飼育」。而「三仙膠」又是什麼?這些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馬告檜木國家公園」預定地內的神木群遭到山老鼠大舉盜伐,當中最老的樹齡約2000年,此可恥的「集體屠殺」事件爆出,有關單位應該趕快補救,如何保護剩下的珍貴老樹。也是打擊犯罪,加彭共和國將陸續銷毀所有庫存的象牙以免流入黑市,這是他們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決心。

西藏去年因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所花的經費有人民幣1.111億元,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也維護了受害民眾的利益。不過這也讓人們反思,人類活動的範圍是否已經過大,與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重合了。而在波灣地區,凶猛的老虎、獅子淪為有錢人炫富的寵物,當地政府表示,將資助民間團體和個人收容所,打擊動物買賣黑市。瑞士東南部梅德山谷的村民,日前公投通過拒絕礦業公司探勘當地金礦,這等於拒絕了未來10年總計約4000萬瑞士法郎(約12億台幣)的權利金。但當地青年這麼說:「有這筆錢是很好」,「但是我們如果破壞了環境,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利益極大化與抵抗極小化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

問了一位曾當過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的朋友,依其專業直指文林苑都更案的都市更新單元劃定有問題,簡單的說,誰被劃進來、誰又被劃出去、為何非得劃入王家不可等,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而該都市更新單元將南、北側大樓及廟宇劃出,更新單元的完整性早就不存在(已不完整),因此王家劃入與否已與完整性無關。

為何如此劃設都市更新單元,沒有大學問,就是(實施者)利益極大化與(住戶)抵抗極小化而已,且利益的極大來自於最小抵抗(王家)的犧牲。將大樓與廟宇劃出可以提高同意率,讓王家成為孤單的不同意者,不僅有利於容積獎勵(王家僅二層樓),亦可「依法」進行多數決的操作,並將王家稱做釘子戶。

精采內文

論壇∣鸊鷉死訊的震撼(二)懇求大家伸出援手 救救大自然

作者:賴心萍

上一篇文章寫到親眼目睹鸊鷉吞食垃圾致死的震撼,並呼籲相關單位重視。4月1日筆者帶著小朋友想先過去盡點心力,只是,沒想到如此「無能為力」!

除了垃圾以外,瓶瓶罐罐的玻璃瓶和燈泡,當下很無力,放下手邊的垃圾,沿著海岸堤防邊行走,拍下一張張髒亂的垃圾,正要回程時,看著前方竄出了濃煙和漸近的消防車聲,等我們走到焚燒地點時,沒看到焚燒垃圾的人,消防車聲也沒了,我們先前撿拾放在一旁的垃圾也不見了,看樣子已經被拿去焚燒,垃圾污染的如此嚴重,就連空氣也一併被污染。聽說:有漁民會將垃圾拿至外海丟棄,那些垃圾再飄流至港內,所以造成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精采內文

 

GMO食品應標示 安心生活靠自己

《欺騙的種子》新書分享會報導之一

本報2012年4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欺騙的種子》新書發表會。描述跨國企業種子商為了私利勾結政府做成有利於企業利益的《欺騙的種子》一書在台灣短短一個月時間,已經3刷,作者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也於近日來台,8日下午台北誠品信義店座無虛席,不少民眾一睹作者風采之餘,更關心的是基因改造所造成的影響。

基改健康風險浮出檯面

美國傾全力透過官僚體系向全世界傾銷的不只是廉價的牛肉,更早之前就已經將基改作物推向全世界。史密斯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有機體)並不如生技業者所說的沒有影響。以每棵玉米會自己產生有毒蛋白質的蘇力菌玉米(BT玉米)為例,不管是美國政府或研發的公司都表示蘇力菌不會跑人體。

然而,不但2011年加拿大的實驗則在婦女和新生兒血液中發現BT毒素,2012年也有研究指出BT毒素破壞人類細胞。

蘇力菌原本是用來破壞玉米螟蟲腸道,造成腸破蟲亡,如果BT基因轉殖到人體的話,史密斯形容「他們可能將我們腸內細菌基因改造成殺蟲劑工廠」,而這項研究卻是人類食用GMO食物唯一一次研究,證明基因片段會轉移到人類腸道內持續作用。

俄羅斯科學家以與進口到台灣相同的GMO大豆餵食母鼠,發現出生的老鼠體型明顯變小。倉鼠餵食GMO大豆到了二、三代,死亡增加4-5倍,第三代以無生殖能力,而且倉鼠嘴巴長毛。

GMO剛引進美國,當時美國慢性疾病的比例是7%,9年後增加為13%,至今仍未有GMO食品飲食的監測研究,只聽信GMO食品開發公司所說的沒問題。2009年5月美國環境醫學研究院要求醫生向患者指定非基改食物,因為基改食物會引發嚴重的健康風險。

GMO食品檢驗未顧及民眾福祉

從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1992年5月29日的內部聲明顯示,美國在GMO不須嚴格檢驗和實驗,然而FDA的科學家早已提出的警告,包括基改食品導致過敏、增加毒性、新型疾病以及營養問題等風險;食品化學及科技部門也提到4項潛在的危險,包括增加已知天然生成毒素的濃度、產生前所未知的新毒素、增加環境毒物(如殺蟲劑或重金屬)的蓄積以及營養成分含量異常增加,他們建議每種基改食品上市前都應當測試。

這些科學意見卻都遭忽視,原因出於企業以滲透方式,貫徹有利於企業的決策,史密斯列舉的人物是麥可泰勒(Michael Taylor)歷任孟山都律師、副總裁,現為美國食品安全決策上具最大影響力的官員。

推動基改食物標示

史密斯指出,在獨立研究的科學家都被圍剿,而出錢公司都希望實驗結論有利於自己情況下,唯一的改變就靠消費者覺醒。他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責任科技機構」(The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執行長,該機構除了持續推動消費者運動,不但自願標示基改食品的廠商快速增加中,也提供非基改食物購物指南,透過網站、iPhone都可以下載。美國最近已有一連串聯署活動,要求將基改食品強制標示列入法案。

讀者對於台灣民眾仍無感於基改食品充斥,詢問該怎麼辦?史密斯說,只要拒絕GMO人口達5%,就可撼動食品供應鏈,供應商看出沒商業利益就會放棄GMO食品。美國雖有91%民眾支持GMO食品標示、50%以上的民眾表示當知道標示後會避開GMO食品,但會積極避開GMO仍屬小撮。

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認為,GMO食品靠政府把關,基改政策也必須明確,但至少應標示清楚。

不種不吃反基改

自己種大豆,圖為台灣正興起的一股種植大豆的力量。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台灣依賴大豆製品的程度高於美國,素食人口以及對牛奶過敏的兒童都必須依賴豆漿等豆類製品。台灣自2003年雖有標示法規,卻並未有足夠的監控。

他提醒消費者購買豆腐、豆漿以及豆干、爆米花應先看標示,醬油以及大豆沙拉油依法是不必標示,但最近也有研究發現在沙拉油中驗出基因。目前黑豆尚未有基改品種,可以選擇,最好是台灣自己種黃豆。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引言時提到,有機食品所強調的健康、生態平衡、公平、謹慎四大原則中,公平原則指的是有機農業生產不能因為消費者要便宜、盤商要賺錢而犧牲生產的農民,而GMO企業是對小農最不公平的;謹慎原則則指,對於新科技應該要慎重,有機農業反對基改的理由也在此(尚未有研究指出GMO作物不會造成傷害)。這也是主婦聯盟合作社推動無基改農區的原因。

綠色陣線協會總幹事吳東傑表示,台灣以無基改農區喚起消費者注意以及覺醒,這項運動主要強調農民不要種、消費者不要買不要吃基改作物,並鼓勵農民種植有機大豆。

安心生活靠自己

會場一角。

在台灣怎麼吃才會吃到非基改食物?黃淑德表示,目前團體膳食是不需要標示的,只有包裝食品才須標示,放心的生活方式要靠自己,主婦聯盟合作社也是在這種信念下成立。

史密斯所成立的「責任科技機構」則有購物指南,透過4個步驟教導消費者如何避開基改食品,買有機、買自願標示為非基改食品、列在消費指南的食物、避免高風險基改食物,而台灣規定標示基改食品,可再加上第5個步驟,避免吃標示為基改的食物。

【相關報導】

Top

 

以「河」為貴∣大家做伙護川流 談民眾參與河川保育

作者:鄭香君

隨著民眾對於土地及環境關懷的觀念逐漸提升,國內對於河川流域環境品質的要求日益殷切,改善河川污染的要求聲音不僅廣從四方而來,改革的聲浪也隨之增多,有鑑於此,政府將2002年定為河川整治年,劃定九條重點整治河川進行整治工作。數年經過,透過頻繁的民眾宣導、淨岸活動及新聞報導,國人知曉河川保育的概念比率也逐漸成長。

然而,河川環境的改善與回復並非一蹴可幾,面對河川整治與保育工作的多元及時間漫長性,河川具備流域環境的特質,即河川整體涵蓋了上中下游、河流本質、沿線河岸面貌等等,幅度牽涉廣大,保育工作若要全面掌握,僅僅倚靠政府的行動尚且不足,如何在河川環境管理上尋求突破,加入更多力量,是政府持續努力的方向。

以民眾參與內涵 建立流域夥伴關係

針對河川的流域環境特質,美國環保署所提出的流域環境管理之要點包含了8大項,分別是土地政策、土地保育、溼地保護、土地規劃、水土保持、非點源污染控制、點源污染控制及流域夥伴關係的建立等等,其中夥伴關係的建立就是期待在管理層面上加注更多力量,讓管理成效藉此擴張;再仔細綜觀管理的程序與內涵,更是強調「污染減量」(pollution prevention)及「民眾參與」(public participation)。由此可知,民眾參與占了相當關鍵的一環。

何謂民眾參與?近年來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該名詞,且定義繁多,Glass認為是提供民眾參與政府決策或規劃過程的公共事務機會;G. D. Garson & J. D. Williams則認為民眾基於主權的認知與實踐,透過公民意識的覺醒,以追求公共利益為導向,對政府的作為及政策可以得到充分的資訊,同時也有健全的管道得以回應政府,以更直接的方式影響公共事務的公民行動。

簡而言之,民眾有權利瞭解及參與政府對當地環境進行之政策與規劃發展過程,以保障個人權益與避免不良的政策、或規劃對當地環境的整體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東、西方國家的成功案例

國外有許多成功的復育案例,足以見到民眾參與的重要性,像是美國的佛蒙特州鱒河(Trout River,Vermont)治理計畫,結合了政府單位、土地擁有人、社區代表及相關領域的NGO組織,從集水區的尺度著手,取得各界的共識,改善了河岸侵蝕沖刷問題,並復育及穩定了河道與流域,勘稱是該州民眾參與集水區治理工作的先鋒,亦成為重要之教育示範區。

圖:德國尼塔河。攝影者:kleintjef;適用CC-BY授權。德國的尼塔河(Nidda)是萊茵河(Rhein)支流,於1990 年開始,政府透過與該流域的居民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改善河水水質、規劃保育現存的河川窪地、恢復河川自然環境為其主要目標,於是逐漸發展河川近自然工法的觀念與技術,以其作為尼塔河之整治方式。1992年更擴大邀請居民參與整治工作,參與之民間團體包括Friedberg大自然辦公室、數間顧問公司等,更在Friedberg水資源局的授權下,成立「尼塔河生態自然工法工作團」,參與後續工作。至今,尼塔河終於擺脫一席僵直固化、了無生機的灰色水泥裝扮,回歸至盎然綠意的風貌。

圖:日本多摩川景貌。攝影者:Nohch;適用CC-BY授權。西方國家將民眾參與意涵運用在保育工作的案例日益漸多,而東方國家亦是不遑多讓,1970年代日本的多摩川流域,面臨到都市急速成長所帶來水質惡化與多項自然環境破壞。因此,居民乃發起自立改善運動,促使政府單位(京濱工事事務所)率先於其他地區設立「河川環境課」。接著,運用二種民眾參與的軸線,其一為發聲途徑,分別是透過民眾、有志之士、企業、專家學者及地方仕紳組成的「流域懇談會」,或是參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機關與各相關地方首長等所組成之「流域協議會」。其二為實際的維護行動,亦即民眾投入河川的維護管理工作,並透過溝通與協調而訂定其施行方法。因此,不只是河川管理員,附近居民及流域自治團體都依據多摩川傳統的「協助勞動」精神,參與河川維護管理工作。

民眾參與形式多元

綜觀全球各國案例,民眾參與的形式不拘,態樣多元。像是政府進行河川工程整治計畫,在決策及執行等各環節上,透過公共參與過程廣徵民意、充分的進行公共政策討論,如上述的美國、德國之例;又如日本的多摩川,進行民眾與政府雙方的直接對談,取得共識之外,亦有民眾實際投入河川維護的勞動行為,讓河川的保育與管理,從居民自身的基礎面就能做起。

舉凡這些政策決議的討論、工程計畫的施行、溝通協調的會議,乃至於民眾志工維持環境等等,讓民眾的聲音能傳入政府機關,進而成為施政的參考,亦或政府協同民間的力量,去壯擴守護保育的範疇,只要能夠搭起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樑,讓雙方保護河川的目標達成共識、並得以落實作為。隨著民眾參與程度的增加,進而能與政府部門進行協商,得以邁入守護河川的合作夥伴關係的階段。

回到國內,民眾參與的觀念在政府近年來的作為中也有所結合,像是2002年起以政府鼓勵民眾的角度,在各地陸續成立河川巡守隊,進行志工巡守河川及檢舉汙染機制等推動;2007年起政府與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由民間多個保育團體串連組成)針對石門水庫集水區的保育治理議題,多次討論治水政策概況,以及如何納入民間監督機制等課題;各式河川相關論壇的辦理,像是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論壇、基隆河流域守護論壇等,乃至於跨縣市的水環境教育等等論壇,讓民眾與官方得以進行交流對話的同時,亦提升專業素養的成長。

小兵立大功 二仁溪的河川巡守成效

以目前台灣現況來說,河川巡守制度算是最廣為運用的方式,隨著近年來公部門與民間合作,共同推動防治河川污染的巡守行為,有效提升民眾的河川環境意識,並強化民間與公部門的互信。自2002年到2006年間,大台南可說是全台河川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域,隨之而起的民眾參與、投注於河川守護的行動相對的也較早,也因此,大台南地區建立不少成功的巡守案例。

二仁溪便是一例。2002年環保署在長榮大學成立了河川保育中心,隔年起便展開一系列民眾參與河川污染整治的運行階段,以志工常態巡守並記錄污染情形、通報以及定期召開污染管制會議,再由政府環保單位執行污染管制,最後由河川保育中心回覆志工污染管制情形的流程模式,來啟動民眾對河川守護的參與行動。

圖:二仁溪。圖片來源:環保署。除此之外,由河川保育中心做為NGO與政府部門溝通的橋樑,並串聯了流域範圍內的數個民間社團、學校,共同來守護河川,凝聚了民間團體,也蓬勃動員了守護行動。為了推廣當地民眾對河川的暸解,從教育層面開始水環境教育的推展工作,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到河岸紀錄河川環境情形、從大學生的專題著手,去執行水質監測、亦在社區大學開辦河川環境教育課程,諸多措施皆是為了拓展河川守護的效益。

第一線的巡守行動,將河川情況記錄下來,還需進一步尋找汙染根源,大多汙染源除了家庭廢水之外,還包括事業工廠、畜牧業等排放廢水,因此,小小的巡守行動是探查河川的啟端,發現汙染景況、緊接著通報汙染行為,更會連動了較鮮為人知的環境排放標準等政策,甚至在執行業務時會遇到廠商脅迫等難處,一些不為人知的艱難,也考驗著巡守志工對守護家園的堅持與耐力。

因此,別小看了河川巡守的重要性。巡守行動的落實,展現了公民實踐環境運動;巡守經驗也讓人民開始省思能否發揮更深層的影響力,像是藉著發掘與凸顯河川問題的起步,進而發揮民間監督力量,與民間社會在河川整治中扮演角色的再定位。從另一角度來看,政府部門與民間合作,能夠發揮對不肖民代的牽制作用,在官方制式的組織之外,得以發揮民間的機動性,相輔相成之下,將更能廣收河川保育的成效。

民眾參與下一步 提升夥伴關係層級

民眾參與發展至今,在巡守行動發揚光大之餘,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在二仁溪及鹽水溪兩流域,政府邀請民間團體出席由其主導的整治會議,並提供在地資訊,看得出政府嘗試將民眾參與的意涵推向更高層級的決策夥伴關係,然而,
在台灣廣為推動的河川巡守制度,多屬政府部門與民間共同合作來防治污染行為,在行動上雖達到夥伴關係,在政策決議方面仍多停留在告知民眾的階段,夥伴關係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的參與效力,因此還有許多空間尚待商討與發展。

未來民眾參與在河川保育的態勢會是如何呢?政府若賦予民眾更大的發言權利,在政策環節層面,開放讓民眾發聲,並取得兩者對決策的共識;另一方面,民眾行使權利時,也承擔起河川污染整治的責任及風險,共同與政府部門負擔整治成敗;兩者共享決策權利、共擔河川整治結果,才能創造更廣泛、更積極的守護功效。

Top

 

書齋∣【雜食者的兩難】我們正餐該吃什麼?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譯者:鄧子衿

對無尾熊,正餐問題再簡單不過,牠不擔心該吃什麼,如果一個東西看起來、聞起來、吃起來像尤加利葉,那就是牠的正餐。但是人類和齧齒類這樣的雜食動物,面對的是自然界中那麼多或許可以吃的東西,得耗費許多腦容量與時間去釐清哪些食物是安全的。我們靠著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與記憶力,讓自己避開有毒食物(這是上周害我生病的蘑菇嗎?)朝向營養植物(紅色漿果較甜美多汁)。我們的味蕾也協助我們追尋甜味(代表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避開苦味(植物中有毒生物鹼的味道)。許多人類學家堅信,人類演化出如此大而精密的腦,就是為了解決雜食者的兩難。

但豐富的食物並不意味著問題就此解決,反而加深這種困境,並且帶給我們各種新的問題和憂慮。於是我們發現自己在超市與餐桌前猶豫,要吃有機蘋果還是一般蘋果?若吃有機蘋果,那要吃本地產或進口貨?要吃野生魚還是養殖魚?該吃肉還是吃素?當採獵時代的人在樹林裡採到一朵新奇菇蕈時,他靠自己的感官記憶來判斷可不可以吃,同樣地,我們也在超級市場中拿起一包食物,但卻對自己的感官失去信心,反而仔細閱讀標籤,與許多費解的詞彙搏鬥:「有益心臟」、「不含反式脂肪」、「牧地飼育」。而「三仙膠」又是什麼?這些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由於缺乏堅實的飲食文化,我們非常容易受到食品科學家與商人的誘騙。食品工業為了自身利益,先以各種方式加深消費者對於吃的焦慮,然後再塞給我們新產品來化解這項焦慮。我們在超級市場中左右為難並非偶然,雜食者的兩難重返現代,正是根植於現代食品工業。

人類在飲食上有非凡的創造力,但是人類的科技在許多方面都與自然的運作之道背向而馳,例如我們為了追求最高產量而大規模栽種單一作物、飼育單一動物。這種狀況絕不可能在自然界發生。我們總想在食物鏈的生產端與食用端過度簡化大自然的複雜性,結果是人類生產食物的系統釀成了許多健康與環境問題。

我們進食的方式代表了人類與自然界最深刻的關係。人類藉由進食,日復一日將自然轉換成文化,將世界轉換成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一如美國作家溫德爾.貝利的名言:「飲食就是農業活動。」然而飲食也是生態活動和政治活動,只不過許多事情都掩蓋了這個簡單事實。人類吃什麼、怎麼吃,強烈決定了人類利用這個世界的方式,以及改變世界的幅度。工業化飲食最棘手與悲哀之處,在於徹底掩埋了人類與各物種的關係與聯繫。在人類把「原雞」變成麥克雞塊的過程中,世界亦進入一趟遺忘的旅程;這趟旅程中,我們付出昂貴代價,換來雞隻的痛苦以及人類的歡愉。這個「遺忘」正是工業化食物鏈的目的(或許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但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工業化農業高牆背後的真相,理當就會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請待下週續)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31日

定價:420元

Top

 
 

山老鼠橫行宜蘭南山 2000歲神木遭「砍殺」

摘錄自2012年4月9日自由時報報導

位於「馬告檜木國家公園」預定地內的宜蘭縣大同鄉「南山神木群」,近日遭到山老鼠集團大規模盜伐,神木群內約20棵針葉巨木中,超過半數遭鋸倒或切割樹頭、樹瘤,創下台灣神木群被「集體屠殺」的可恥紀錄。

初步統計,神木群內共12棵扁柏被非法砍伐,樹齡累積超過8000年,其中4棵扁柏整棵活活被砍倒,當中最老的樹齡約2000年,這棵不幸遭劫難的超級大扁柏神木,與林務局公告台灣第7名神木「新竹觀霧檜山二號神木」樹齡相仿。

檢警與林務局已組成專案小組追查中。根據林務人員現勘,這起盜木案計畫周延、具組織化,由鏈鋸切割砍伐手法研判,是經驗老到的集團所為,不但要有相當的人力與經驗,更要有龐大的財力支撐。

現場位在距中橫宜蘭支線附近的美優橋產業道路登山口,約70分鐘腳程的原始森林內。盜伐現場至少有兩個現場留下鏈鋸用的機油,加上工寮經過刻意整修過,充分顯示作案計畫周全,林務人員懷疑附近山區,極可能有更多的一級珍木遇害。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表示,雖然遭盜伐12棵扁柏,但盜伐者只來得及取走價值約3、40萬元的扁柏木材。

當地部落居民說,南山神木群被盜伐應是2012年農曆年後的事,對於神木遭盜伐,有人說是為了採取檜木中空處的「月光靈芝」,但多數人認為是為了盜取珍貴木材。

南山神木群慘遭盜伐的消息,3月中旬首見於專業登山網站「登山補給站」。

Top

 

加彭政府將銷毀所有庫存的象牙

本報2012年4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彭政府打算消毀國內所有的庫存象牙,以確保其不會流入黑市。(WWF提供, Bas Huijbregts攝)為宣示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決心,加彭共和國表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燒毀所有庫存的象牙,確切執行時間將會在短期內公佈。加彭政府願意破釜沉舟,是體認到非法來源的象牙無法轉換為商業價值,而且如果不銷毀,象牙可能會流入黑市。

與此同時,中非與亞洲國家政府,會同聯合國專門機構和華盛頓公約(CITES)、國際刑警組織與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等國際組織,本月上旬在加彭首府利伯維爾(Libreville)開議,針對中非地區受保護和瀕危物種,討論日益嚴重的盜獵和盜賣問題。

該會議聚集三大洲超過150名專家,其目的是為了推動並加強國家,區域和國際間的合作,以打擊在剛果盆地地區的野生動物犯罪。

 經由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分類後,正在清點的象牙。(WWF提供, Bas Huijbregts攝)為了在燒毀前核算加蓬所有的象牙,加彭政府在「野生物貿易監察委員會」(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專家與其他獨立觀察員的幫忙下,開始進行一個獨立的國家庫存清查和審核。審核將會確認現有象牙的數量,重量和來源,並協助建立標準程序,以確保未來任何查獲的象牙皆會被妥善記錄並安全地管理。

整個中非地區,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大象因為亞洲雕刻品與裝飾品需求的象牙而遭到殺害。據估計,每年有5000至12000頭大象因為象牙遇害。根據華盛頓公約秘書處所提出的資料顯示,許多中非和西非國家的執法效率非常低落。

透過這次會議,國際社群要更進一步擬定更成熟的打擊盜獵與野生動物非法販賣的區域行動計畫。此行動先前是由中非森林委員會成員國在TRAFFICE和WWF技術支援下,藉著美國政府提供財務支持而開始運作的。

在加彭沒收的象牙雕刻藝品(WWF提供, Bas Huijbregts攝)WWF指出,野生動物犯罪的根源包括:邊界走私活動頻繁、武器增加、政府腐化、缺乏經濟發展、以及亞洲巨大的消費需求。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針對大象盜獵者的訪調顯示,約90%受訪者表示,他們盜獵主要是為了販售象牙,而他們主要受雇於政府官員、軍官和商人。

WWF區域計畫主管Bas Huijbregts表示,「我們希望能通過一項中非地區執法計畫並加以執行,藉此建立串起國際專門機構及消費國家的合作網絡、增加執法的透明度、提升區域與國際合作機會,以破除國際野生動物非法販售的網絡,並幫助提供執法人員所需要的資源和訓練。」

※ 參考資料:WWF新聞稿

Top

 

2011年西藏為野生動物「擾民」買單逾億元

摘錄自2012年4月9日新華網拉薩報導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處表示,2011年西藏落實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經費1.111億元,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也維護了受害民眾的利益。

西藏地域遼闊,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加之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儲量比20年前增長30%以上。隨著野生動物種群增加、活動頻繁,「擾民」事件也頻頻發生,主要「肇事者」包括棕熊、黑熊、野犛牛、雪豹、岩羊等。

據野生動物保護處負責人介紹,阿里、那曲等地區野犛牛、棕熊「肇事」比較頻繁,而西藏山南、日喀則等中部地區雪豹、棕熊、狼“肇事”比較多。野生動物活動給當地農牧民造成了不小的財產損失。以羌塘自然保護區內的那曲地區雙湖特別區為例,10年來野生動物累計給當地牧民造成的損失在100萬元以上。

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肇事」事件受害民眾的利益,2006年,西藏自治區政府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重點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暫行辦法》,政府對野犛牛、棕熊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給予不同程度的經濟補償。2006年-2010年間,西藏累計落實野生動物肇事損失補償資金達5988萬元。

野生動物專家劉務林認為,野生動物「肇事」事件的增多,從另一方面也促使人們反思,人類活動的範圍是否過大,是否已經與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重合。

Top

 

波灣動物黑市猖獗 非法畜養是元兇

摘錄自2012年4月9日台灣醒報報導

波灣地區的稀有大型動物黑市日益猖獗,根據官方保守調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杜拜境內至少有200起非法畜養案例,包括老虎、獅子等具攻擊性的動物。對此,當地政府表示,將資助民間團體和個人收容所,打擊動物買賣黑市。

隨著杜拜以及中東地區的經濟情況好轉,當地富豪(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男子)常藉畜養大型稀有動物來炫富。根據當地動物保護組織表示,從波灣地區上傳至Youtube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許多大型動物被當成寵物飼養,供人娛樂嬉鬧,其中甚至不乏老虎、獅子、黑豹等具有攻擊性的肉食動物。

「富豪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他們多富有,他們根本不關心這些動物,也不了解動物每天所面臨的危險。」阿布達比的大型稀有動物收容所負責人凱瑪先生表示:「我跟收容所裡的動物在互動的過程中,都是小心翼翼的,儘管動物對我有好感,但牠們的玩樂互動方式,很可能會造成生命安全上的顧慮。」

阿布達比黑市動物買賣問題嚴重,一頭白獅子大約以50000美金便可以買到。在買家缺少飼養知識,以及玩票心態嚴重的情形下,這些具有攻擊性的動物常常被買家惡意遺棄,並對當地人民安全造成威脅。

當地政府表示,目前藉由資助民間團體以及個人收容所來試圖解決動物黑市猖獗的問題,包括打擊動物買賣黑市的文宣,「我們不在乎是否擋人財路,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動物們。」

Top

 

公投否決採金礦 瑞士山村要家園不要財富

摘錄自2012年4月9日自由時報報導

坐擁價值可能逾12億美元(約354億台幣)的金礦,可能會令全世界許多偏僻山村村民興奮,但瑞士阿爾卑斯山村居民卻不這麼認為。位於瑞士東南部梅德山谷的村民,日前公投通過拒絕礦業公司探勘當地金礦,等於拒絕了未來10年總計約4000萬瑞士法郎(約12億台幣)的採礦權利金。

推卻12億權利金

蔥鬱山林、清清溪水,梅德山谷如畫般的風景和恬靜生活,是阿爾卑斯山風光的縮影,就是珍惜這樣的好山好水,讓當地居民在一日舉行的公投中,以180票反對、90票贊成,拒絕加拿大NV Gold礦業公司探勘當地金礦。

這是瑞士第一個、也是歐洲少見的金礦,據英國「電訊報」報導,當地居民為了是否允許探勘金礦激辯數月。反對者擔心,探勘礦脈要大舉開挖約500萬噸岩石,勢必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破壞,山村青年也擔心外來礦工搶女友。但是村長等支持者認為,當地人口逐漸減少,年輕人為工作大量外移,現有450名居民9成超過75歲,為了下一代的未來著想,應該開放採礦活絡地方發展。

NV Gold公司評估,梅德山谷金礦產量可能約80萬盎司,以目前金價計算,約值12億美元。若開放10年探勘許可,村民共可獲得3000到4000萬瑞士法郎的權利金,外加礦工在當地的消費活動。鄰鎮一名17歲青年說,「有這筆錢是很好」,「但是我們如果破壞了環境,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Top

 

論壇∣利益極大化與抵抗極小化

作者: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

問了一位曾當過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的朋友,依其專業直指文林苑都更案的都市更新單元劃定有問題,簡單的說,誰被劃進來、誰又被劃出去、為何非得劃入王家不可等,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而該都市更新單元將南、北側大樓及廟宇劃出,更新單元的完整性早就不存在(已不完整),因此王家劃入與否已與完整性無關。

為何如此劃設都市更新單元,沒有大學問,就是(實施者)利益極大化與(住戶)抵抗極小化而已,且利益的極大來自於最小抵抗(王家)的犧牲。將大樓與廟宇劃出可以提高同意率,讓王家成為孤單的不同意者,不僅有利於容積獎勵(王家僅二層樓),亦可「依法」進行多數決的操作,並將王家稱做釘子戶。

原來,都市更新的根本精神,城市再生與整體機能的復甦竟成為老屋改建與容積獎勵的遊戲,而公共利益則淪為更新單元內的逐利行為。那麼「都市更新條例」到底為誰而立法?是城市所有市民抑或更新單元住戶,都不是,而是更新實施者(建商)。既然更新法令站在實施者的一邊,那麼地方政府的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與相關行政規則乃至個案的行政程序,是否能夠多站在市民與住戶(特別是不同意者)的一方,以文林苑都更案來看,顯然完全沒有。於是,天平極度傾斜了,弱者被「製造」出來了。

都市機能不是以外力進行老舊建物改建即是復甦,那只是外在的美容與整型(如同農村再生條例,以再生之名行建設之實),更重要的是,城市內在的社會、經濟與人文的連結,才是再生的原動力,換言之,實質的建物只是載體,承載的社會關係、社區網絡乃至家園的意義,才是再生的根基。但文林苑都更案在改建前已先將社會關係、社會網絡瓦解,而拆除王家更是斬斷王家與土地及世代(六代)的連結。台灣的都市發展與更新,竟是掃蕩、清除既有城市紋理,甚至由政府扮演推土機,讓更新的單元內的一切歸零重來。這當然不是再生,而是顛覆再生的權利遊戲。

反觀台北市,早是一個超級過度發展的城市,完全無視於環境承載與容受的城市發展,讓城市危機(風災、水災、震災、核災等)已非兵臨城下而是將隨時引爆。這樣的城市,本應有「減法」的思考與行動,但台北市卻一直在玩一種「多一點」、「再多一點」的遊戲(例如中研院強要202兵工廠案、遠雄與市府強要松菸巨蛋案,以及盆地周圍保護區面對各類型的變更案),容積獎勵是無中生有,是買空賣空,讓都市計畫體制失控,更是讓未來世代承擔苦果的不正義。更何況,台北市的容積獎勵早已浮濫得一塌糊塗。

事實上,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套運作邏輯,或可簡化的稱為「新自由主義」。因為信仰市場,於是改變遊戲規則;因為財團統治,於是政府成為資本家的保全;因為劫貧濟富,於是貧益貧、富益富,且不斷創造新貧者。我的憂心是,有多少年輕而懵懂的專業者不自覺的成為這個體制的工具,心甘情願且心滿意足的提供技術服務只為達成目標,並對反省此一運作框架者冠以「反商」之名。其實,不是反商,是反商治國。

Top

 

論壇∣鸊鷉死訊的震撼(二)懇求大家伸出援手 救救大自然

作者:賴心萍

上一篇文章寫到親眼目睹鸊鷉吞食垃圾致死的震撼,並呼籲相關單位重視。4月1日筆者帶著小朋友想先過去盡點心力,只是,沒想到如此「無能為力」!

除了垃圾以外,瓶瓶罐罐的玻璃瓶和燈泡,當下很無力,放下手邊的垃圾,沿著海岸堤防邊行走,拍下一張張髒亂的垃圾,正要回程時,看著前方竄出了濃煙和漸近的消防車聲,等我們走到焚燒地點時,沒看到焚燒垃圾的人,消防車聲也沒了,我們先前撿拾放在一旁的垃圾也不見了,看樣子已經被拿去焚燒,垃圾污染的如此嚴重,就連空氣也一併被污染。聽說:有漁民會將垃圾拿至外海丟棄,那些垃圾再飄流至港內,所以造成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目前除了請相關單位加強取締和集合大家的力量盡快去整頓之外,其餘的真的無能為力,再次的請求大家幫忙並提供寶貴的意見。

※焚燒垃圾問題也於4月2日至新北市政府市長信箱陳情。


懇求大家伸出援手  救救大自然

 

斗大的看板就秀在磺溪口前,沿路的景觀讓人「目瞪口呆」。感嘆!

一區區的焚燒物…,除了垃圾和塑膠袋外還有、藥瓶、燈管、玻璃瓶等廢棄物。



面對磺溪口的右邊河川部份乾枯,看到這堆積如山的垃圾,椅子、桶子等等樣樣都有,有說不出的疼惜和氣憤。

這麼美麗的家園,是誰一點一滴的在破壞?

當務之急~~唯有請求政府當局儘快協助,宣導、取締、整頓家園。

除了岸邊的垃圾,水裡是一個個大形塑膠袋。

看了都呼吸困難了,試問生態要怎麼生存?



分落二地的垃圾,都是包水果的保護套!

短短的一小段路,除了垃圾還是垃圾。

美人山下,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竟有著成千上萬的垃圾!



另一處的垃圾焚燒點,就在美麗的海岸邊。


一樣有玻璃瓶和藥瓶,面對污濁的大地感到疼惜。


一幕幕的垃圾畫面,看了怵目驚心!

美人山下的海域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要留給下一代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看到這一場浩大的場面,心情蕩到了谷底,懇請救救自己,也救救下一代。

這麼大的浩劫,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捍衛金山,捍衛大自然生態,捍衛這美麗的大地,環境清潔需靠大家的力量共同來護持。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