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16







近期活動

與野鳥攝影互動經驗談
【跟著自然去旅行】翱翔天際 看見林鵰 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城市遊牧影展:錢鬼剋星&映後環團座談會片
2012地球日女性綠色經濟論壇
啟動綠活 永續家園-2012全國NGOs環境會議
陽光Power能源志工培訓課程(4/20截止報名)
夢想x策略x行動=公義生態社會聯盟 願景行動家第1期志工招募(4/2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北地球日 民眾熱烈響應綠行動

 

台北地球日第四屆綠色藝術市集,響應國際「Mobilize the Earth」行動,聚集民間團體、小農、藝術等近60個攤位,號召民眾承諾並實踐綠行動,13、14日活動期間集結逾5000筆綠行動,守護海洋、反核等 連署反應熱烈,呈現出城市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與參與。

積極爭取同志婚姻權的陳敬學,也是環境運動的支持者,每年都來參加,他表示聚集這麼多高質感的攤商,不論是小農、藝術工作者、還有非營利組織,大家對理念堅持與認真踏實,使來參加市集的民眾處處有驚奇,時時有感動。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即拍即行!地球保衛站」民眾參與紀錄

地球日後續行動:4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11台北綠市集 民眾響應3000個綠行動

2010市集繽紛熱鬧:小農‧綠色‧藝術

我們的島∣生態 綠地保衛戰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剪輯:陳添寶

來到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跟仁愛路口,筆直的大馬路上車子川流不息,這個從1970年代規劃的新市鎮,近年來因為越來越多人口而忙碌起來,不過四周豐富的綠意,讓人忘記了煩躁。

在轉角處,有片荒地演變成的雜木林,許多人走過去或許都不會覺察到裡的精采,於是2010年起,社區規劃師陳信甫帶著民眾走進這片荒地,觀察自然生態,他發現這處荒地演化成的自然次生林有著豐富生態,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過人工造林的花園。

於是這座森林開始有了名字,叫做野步森林,他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城市跟自然的平台,提升為環境教育學習中心,讓市民可以透過這片森林,學會尊重自然。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永揚垃圾場環評遭到撤銷,「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也在營建署被駁回,台南環保聯盟關注水資源汙染並未就此停住,事後成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一年來持續在四周自鑿的水井採樣,再度證實「地下水往南」。而許多大朋友小朋友來到灣寶,親手種下西瓜苗,灣寶西瓜喜慶重生,奮力抬頭迎向溫暖的陽光。這都是許多愛護環境的朋友起而行動的成果,每個人關心生活大小事開始,82歲的林德松老先生便是如此,他日前買了一批蒜頭,沒想到醃漬後多數蒜頭呈現「青綠色澤」。他翻閱化學書籍查驗、比對,懷疑這批頭蒜含有重金屬成份,甚至懷疑種蒜頭的土壤遭重金屬汙染。老先生用心研究,年輕力壯的更該多出力,今年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又開始了,上週末在二子坪清出外來種24籃水蘊草、還有上萬顆福壽螺卵。 印尼當地環保團體日前提出警告,東加里曼丹邦達市廣達6000公頃面積的珊瑚礁,因為人類採集與炸魚,近7成遭嚴重破壞,近海漁業將要崩解,人類不但自食惡果,還傷害其他生物。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誰把珍寶當垃圾?搶救哈瑪星的歷史身影

作者:munch

高雄的哈瑪星地區,曾是高雄現代城市的發展根源,當日本人建好高雄港,成為重要交通中樞,港區內大片填海之地,成為新市鎮發展的開始。當時許多日本大商業會社,在日本政府安排下,渡海移入到哈瑪星,慢慢建立起日本企業在高雄的灘頭堡,每家會社到台灣落地生根,都不想建築太輸人,大都用最好的建材,最新的設計,蓋出一棟棟哈瑪星的濱線新市鎮。

到了國府時代,海運轉口貿易、遠洋漁業基地,甚至拆船事業,維繫哈瑪星的榮景,但是許多日式老建築也因應時代的需求,一棟棟拆除重蓋。當1980年代,海運轉口貿易蕭條、漁業基地移轉,甚至拆船業吹起熄燈號,哈瑪星走入沒落的年代。

但是,2000年開始,哈瑪星打造港區舊倉庫,以及觀光碼頭,加上捷運開通,靠著懷舊旅行,哈瑪星開始鹹魚翻身,一股新的發展動力出現,帶來人潮,同時也帶來更多都市更新。

精采內文

 

台北地球日 民眾熱烈響應綠行動

本報2012年4月16日台北訊,夏道緣報導

台北地球日第四屆綠色藝術市集,響應國際「Mobilize the Earth」行動,聚集民間團體、小農、藝術等近60個攤位,號召民眾承諾並實踐綠行動,13、14日活動期間集結逾5000筆綠行動,守護海洋、反核等連署反應熱烈,呈現出城市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與參與。

「即拍即行,地球保衛站」秀滿民眾的綠行動承諾

主辦單位之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市集的設計是為了提供城市人落實友善環境生活的方案,現場每一個攤主都是製作者、實踐者,也是分享者,讓每個前來的人都可以把這點子帶回去,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鼓勵大家參與台灣地球日網站上的「綠行動響應」及「地球保衛站」的活動,讓親朋好友都知道我們願意為環境站出來發聲。

另一個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博物館承辦人羅育如表示,參與民眾的認同度較去年提升許多,活動設計中也加入了資源回收、二手物交換的體驗,使得這場環保活動,不論是內容設計,還有環境清潔,都很「愛地球」。

台北地球日喊出用愛澆灌心中樹, 綠色藝術市集主辦單位及指導單位長官,分別畫下他們的心中樹,為地球日推動募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陳建志展示出他手繪的樹,是具生物多樣性、充滿生命力的環境,樹下有青蛙吃蚊蟲、樹上有鳥棲息。他呼籲要保有這豐富的自然環境,「行動就對了」!

13日晚上的點燈活動上,陳建志偕同文建會第二處處長黃素絹、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台北環保局局長吳盛忠,介紹個人手繪的「心中樹」。每位貴賓所繪的T恤皆具故事意涵,儀式之後,將簽名手繪之T恤義賣捐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作為推動台灣地球日的經費。活動當日,已有一件T恤義賣成功。

帶家人自香港來台旅遊的林先生,是一次前來,於聆聽草地講堂「地球行動家」時,分享他觀察台灣NGO非常活躍,人人都是行動家,讓他印象極為深刻。同為第一次參加的現場民眾黃玉淇表示,市集內容多元多樣,非常吸引人,還有電影院和講座可以提供給不同興趣的民眾,她花了兩天時間都還沒有逛完。

積極爭取同志婚姻權的陳敬學,也是綠色藝術市集的支持者,每年都來參加,他表示聚集這麼多高質感的攤商,不論是小農、藝術工作者、還有非營利組織,大家對理念堅持與認真踏實,使來參加市集的民眾處處有驚奇,時時有感動。

從事保險業的民眾張勝雄表示,參加者大多認同理念,若能再擴大宣傳,影響更多人,更好推動環保。文山青商會的邱玉珍會長認為,活動熱鬧豐富,而且具體產出綠行動,對於常辦活動的人而言,實可做為規畫活動的參考。

Top

 

我們的島∣生態 綠地保衛戰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剪輯:陳添寶

今年1月底,行政院核定台北市主辦的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選手村選址報告,選手村將落腳在新北市文化一路周邊的16公頃國宅用地,消息傳出,讓林口居民急得跳腳,因為林口社區運動公園、林口棒球場,還有林口高中旁的野步森林、林口國中的科研基地,都在開發基地範圍內。對林口人來說,這片休閒綠地和自然生態,是林口的寶貴資產,於是積極展開搶救行動...

來到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跟仁愛路口,筆直的大馬路上車子川流不息,這個從1970年代規劃的新市鎮,近年來因為越來越多人口而忙碌起來,不過四周豐富的綠意,讓人忘記了煩躁。

在轉角處,有片荒地演變成的雜木林,許多人走過去或許都不會覺察到裡的精采,於是2010年起,社區規劃師陳信甫帶著民眾走進這片荒地,觀察自然生態,他發現這處荒地演化成的自然次生林有著豐富生態,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過人工造林的花園。

於是這座森林開始有了名字,叫做野步森林,他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城市跟自然的平台,提升為環境教育學習中心,讓市民可以透過這片森林,學會尊重自然。

不過陳信甫內心,始終擔憂著一件事,因為這塊土地的地目是國宅用地,他擔心,這片難得的自然次生林,總有一天難逃人類開發的威脅。而這一天終於還是到來。

2017年台北市政府主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此刻正積極展開各項籌備工作,其中包含要興建可容納12000名運動員住宿、休憩等設施的選手村,估計花費130億元,要在2016年年底完工。

今年1月底,行政院核定選手村落腳在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周邊的國宅用地上,包含林口社區運動公園、林口棒球場、林口高中旁的野步森林和林口國中前的科研基地等地,共計16公頃;並且為了節省開發經費,政府採取BOT的方式,當賽事結束後,選手村將轉作合宜住宅。

消息公布後,林口在地居民傳出反對聲浪,陸續展開行動,關心林口生態的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次生林的生態價值;在地社團更是發起連署行動,要政府重視林口居民的心聲,留下這16公頃的公園綠地和自然生態,提出變更為公園用地的訴求。

居民反彈之所以會這麼大,新北市愛鄉協會執行長王貞乃表示:「林口地區除了這裡,就沒有大型綠地了,2006年林口山坡地解編的附帶條件,要在鄰里公園廣設滯洪池,這下又壓縮掉居民的活動空間」。這就不難想像居民對公園綠地的迫切需求了。

每到假日,林口社區運動公園總是熱鬧非凡,打壘球的,溜冰的,爸爸媽媽帶著小孩來這裡玩耍嬉戲,運動公園早就成了他們生活裡的一部分。短短的3個星期,新北市愛鄉協會已經募到1500份以上的正式連署書,未來也還會積極展開行動。

面對未來,整個林口的城市規劃該怎麼走,選手村選址爭議,該要如何圓滿落幕?將考驗政府的執行能力。

採訪側記:

城市生活忙碌而擁擠,公園綠地和生態空間就成了城市裡格外珍貴的資產,官員表示,會在居民需求和選手村的興闢中,找出最大綠地,不過我們從12000名選手的基本配置來思考,要吃要睡要休憩,留下的空間恐怕難以滿足在地居民的需求,選手村又是興建世界大學運動會規定要興建的項目,要如何在有限的大台北土地上找出最適當的地點,或許透過公開討論,才能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也才有機會開創出最有特色的選手村。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永揚垃圾場環評撤銷一年 環團持續監測水源安全

「環境報導」2012年4月16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2011年4月12日,台南市政府因永揚業者造假環評書,撤銷台南市東山鄉「永揚垃圾場」環評結論,東山鄉嶺南里農民保護家鄉抗爭10年成功。如今已經一年了,但台南環保聯盟關注水資源汙染並未就此停住,事後成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一年來持續在四周自鑿的水井採樣。環保團體於13日舉行記者會,再度證實「地下水往南」(南邊是烏山頭水庫)。

2011年4月12日,台南市第一次環評大會,因永揚垃圾場偽造環評書 撤銷永揚場扯,東山鄉嶺南里老農到場監督,實現自己的10年革命

持續監測水井的目的有兩個,一來由於當時從水井中監測到砷、重金屬等汙染,懷疑是永揚公司在垃圾場整地時已埋設事業廢棄物。雖然至今無法證實,去年在場址中開挖三個點也未發現,但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認為,水源保護區應盡量遠離可能汙染水源的設施,尤其永揚場所在地也證實通過北勢坑斷層,有必要持續監測水源。

另外一個目的是,永揚垃圾場位置跟南邊烏山頭水庫的距離很近,而且一直到烏山頭水庫的沿線也發現連串的大大小小水池,垃圾滲出水易隨著斷層破碎帶流向水庫,汙染飲用水。不過這個前提是:「地下水的流向會往南」。

永揚業者所有提出的報告都指「地下水不會往南」,但台南環盟提出的證據又指「地下水會往南」,而最後環保署專家會議得出的結論是「由場址西邊往東邊流,到場址東側時再轉往東南方」。但台南環盟始終堅信自行監測的結論應是:「地下水往南」。

於是,地下水流向、垃圾場汙染,也成為永揚案撤銷後留下的兩個未結束的疑點。

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12日提出這一年來的「北勢坑斷層水源保育調查報告」,指出環保署專家會議並未進行枯水期調查,而環保團體自行監測2010年1至6月枯水期水位資料,顯示永揚場址地下水「往東後再往南」。

支持這項結論的數據是,在永揚場址南邊200公尺區域內的監測井,最南側的NA6監測井,枯水期水位是所有井最低的。另外用熱流式流速流向儀測定地下水流向,也得到EP5、NA6兩口監測井的地下水是「往南或東南」。

陳椒華表示,永揚案雖已撤銷,但由於這個場址已完工,鄰近土地也已被收購,垃圾場涉及龐大利益,永揚案未來還是可能翻案,其他土地也可能淪為廢棄物場址。她表示,環保團體會持續監測,也要求政府重視水源安全,不應同意任何不當開發。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灣寶西瓜慶重生 期待六月收成時

「環境報導」2012年4月14日苗栗訊,朱淑娟報導

去年的4月14日,「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在營建署被駁回,苗栗後龍灣寶農民三年來不賤賣家園的決心終於有了回報。14日許多外地來的大朋友小朋友來到灣寶,親手種下西瓜苗,灣寶西瓜喜慶重生,奮力抬頭迎向溫暖的陽光。

「我們灣寶的西瓜好吃,一是因為這裏距離海邊較遠,土壤鹽份較少;二是因為這裏本來是貧瘠的砂地,祖先從遠地挑黏土攪拌,變成適合種植的肥沃土壤。」走在灣寶寬廣的農水路上,農民張木村黝黑的臉龐上盡是滿足的笑容。

灣寶的西瓜喜愛溫暖的季節。3月初春,天氣逐漸變暖時,灣寶農民也開始忙著整地、施肥、種苗,一直到四月中種植才到尾聲。鋪上塑膠布,挖土蓋住固定,在塑膠布上打出適合的間距,挖洞、西瓜苗輕輕放下,覆蓋泥土、澆水。

清明過後風已不太強,西瓜不必蓋防風的塑膠帽,只要在四周種下防風的小樹就好。接下來就等著開花、結果,數著累積度數900度(以每天最高溫累積每天度數到900度),然後祈求梅雨季老天不要帶來太多雨水,直到6月採收。

今年是灣寶第二年辦「魔法學院」,邀請親子到灣寶種西瓜,勞動身體親近土地。政大返穀社同學說,今年辦了兩梯次,都在報名第一天人數就額滿。農民吳櫻男總是毫無畏懼抗議苗栗縣政府不當徵收民地,教小朋友種西瓜卻一如親切的爺爺。

14日當天來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多數都是第一次種西瓜,赤腳踩在泥地上,一股土地的清涼穿透全身。一位媽媽說,沒想到原來西瓜是從小苗來的,還以為是撒西瓜子種的。還有媽媽以為西瓜是種在河川地,原來也能種在平整的農地上。

有點熱的天氣彎腰種西瓜,一位爸爸說:「原來種西瓜這麼辛苦啊,而且種了還不保證收成噢」。小朋友則異口同聲說:「想吃自己種的西瓜」。

家保留下來了,灣寶農民比以前更賣力種田,同時轉向有機農作,不只西瓜、連同稻米、地瓜都不使用農藥。農民畫家波哥說,雖然不用農藥收成會少一點,但卻可以讓大家吃到健康的農產品,這才見證「灣寶真是寶」。

灣寶農民洪箱赤腳坐在家門前,切著剛採收的地瓜,太陽漸漸下山,稍微有了涼意。想起她多次在農忙時放下農作,穿上鞋子,到台北為自己的土地扛拼,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懇求:「拜託不要徵收我們的土地,我們只想種田、讓我們好好種田可以嗎...」

Top

 

蒜頭醃了變綠色 中壢居民疑重金屬汙染

摘錄自2012年4月13日聯合報中壢 報導

中壢市民林德松4月6日在傳統市場購買一批蒜頭,以米醋醃漬1周,製成醃蒜當小菜吃。不料,12日打開玻璃瓶時,驚訝多數蒜頭呈現「青綠色澤」。

82歲的林德松立即翻閱化學書籍查驗、比對,獲悉醋酸銅、醋酸鎳、醋酸鈷的色澤會出現偏青或綠色,因此懷疑這批頭蒜含有重金屬成份,甚至懷疑種蒜頭的土壤遭重金屬汙染。

林德松說,這批蒜頭是向叫賣攤車購買的,如今攤車已不見蹤影,很難找到蒜頭來源。

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農務課長程嘉燁表示,民眾懷疑蔬果在農田遭汙染,可向農業發展局檢舉或通報,由農務人員到農田採樣,轉送農物藥物實驗所檢驗,追查農田或灌溉水源遭汙染問題。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課長楊文志表示,衛生局負責市場與上市後的蔬果殘留農藥、重金屬檢驗作業,歡迎民眾檢舉與通報採樣檢驗,近日會加強市場上的蒜頭等安全檢驗作業。 

Top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 對抗外來種

本報2012年4月15日台北訊,郭秉鋐報導

開始清理之前大家合照

今年第一場「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14日於陽明山二子坪進行,共清理外來種24籃水蘊草、上萬顆福壽螺卵。參與的志工們認為,這是特殊的體驗,如今才知道陽明山有如此景色與外來種的問題。

2012年4月14日環境資訊協會舉辦本年度第一場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共有七位志工在專業教授的帶領下,前往二子坪遊憩區清理生態池外來種。

14日上午七點半,七名來自各界的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們,自劍潭捷運站前往陽明山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乃是融合了生態旅遊以及志工服務,讓參加者在假日除了休閒之外,能夠為社會進一分心力。而陽明山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係由環境資訊協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協助清理二子坪生態池的外來入侵種。

在雨中老師講解當地特有種生態

在二子坪的林間步道中,生態旅遊的專家盧堅富帶領下,沿途講解各種動植物生態。雖然早春的山上除了微冷細雨外,霧鎖山頭令能見度變低,但是在盧老師豐富的學識之下,依稀可聞的蛙叫鳥鳴亦是成為生態教材的一部分。

在一小時的路程之後眾人來到了生態池,眾人穿上俗稱青蛙裝的水靠,下水拔除四處滋生的水蘊草。雖然水下密布淤泥與碎石,加上厚重的青蛙裝在水壓下令人寸步難行,但志工們還是努力的深植於泥中的水蘊草一一挖起,並將水蘊草放至於山道旁讓其能夠腐化成為堆肥。在兩小時內挖出了24籃水蘊草。

志工在老師帶領下清除水蘊草

雖然不及池中1/3,但盧堅富表示,只要繼續系統性的挖掘,水蘊草能夠發展的空間將會漸漸受到減縮。而在國家公園中下水拔除植物的行為引起周遭遊客的矚目,在了解到生態工作假期的目的,以及水蘊草作為外來強勢種的威脅,有些遊客亦在旁給予協助。

陽明山作為鄰接台北市的國家公園,雖然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和特有種,卻也因此更容易受到人類影響。陽明山二子坪這樣遊客絡繹不絕的區域更是如此。二子坪生態池雖然是人工池塘,卻吸引了大量的蛙類在此生存,但因為人們的放生或棄養等原因,池塘內充斥著各種如金魚、錦鯉等非原生種魚類。而過去常用於水族箱裝飾的水蘊草亦是因為這些原因而侵入池塘大量繁殖。水蘊草這種不速之客不僅大量佔據了池塘,更嚴重的是其密布於水中威脅了水中各種動物的生存空間。

滿滿的福壽螺卵,估計約有四萬顆卵

在拔除水蘊草之後,盧堅富領著學員觀察池塘四周可見鮮紅色的卵,惡名昭彰的福壽螺卵遍佈於水邊。盧堅富細心的把福壽螺的卵一一剝離。小小池塘竟也收集到了上萬顆螺卵,著實展現了這種外來侵入種的可怕之處。

行末志工們紛紛發表感想,有人覺得在水中行動不僅困難且寒冷,但是看到一籃籃水蘊草被除去很有成就感。也有人認為這是特殊的體驗,特別身為台北人如今才知道陽明山有如此景色與問題。今年度的陽明山工作假期尚有六場,除此外還有澎湖、七股等地的生態工作假期等行程,詳細可參考生態工作假期網站http://ecowh.blogspot.com

Top

 

印尼海岸珊瑚礁破壞 導致近海漁業崩解

本報2012年4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Bontang的珊瑚生態(M. R. Taufik攝)印尼當地環保團體日前提出警告,東加里曼丹邦達市(Bontang)廣達6000公頃面積的珊瑚礁,近7成遭嚴重破壞,主因為人類採集與炸魚。

「赤道關懷者環境論壇」 (Concern for Equator Environment Forum)執行長Laode Udin表示,「珊瑚受損慘重,據估計至少有7成、約4200公頃的珊瑚礁遭到破壞。珊瑚減少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工業及家庭廢棄物的傾倒,而此外該地漁民慣習的炸魚捕魚法,以及將珊瑚礁做為建材的作法,也是導致珊瑚生存遭受威脅的原因之一。」

回顧過往,在1990年代前邦達地區的珊瑚生長狀況一直相當良好。但Laode Udin指出,自從邦達地區蘊含的豐富天然資源如天然氣與煤礦,廣為世人所知時,眾多的投資案也隨之而來,經濟成長吸引了大批的移民者與開發商,「邦達的自然環境自此進入黑暗期」。

而漁民們為了增加魚獲量,不惜遊走法律邊緣使用底拖網與炸藥來進行魚撈作業,人民沒有自覺,政府也袖手旁觀,最後結果就是全民買單,周邊環境的惡化使得近海魚獲越來越少,船得開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捕到魚。按照目前的破壞方式以及珊瑚的自我復育能力進行評估,在近幾年內邦達的珊瑚礁就會完全滅絕。Laode Udin痛陳,珊瑚一旦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海岸生態崩解,過去蓬勃的近海漁業也將不復一見。

邦達印尼農漁部官員Nur Hidayah坦承邦達境內珊瑚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不過官方統計資料破壞面積約只有50%,約和3000公頃面積,不過除了人為破壞外,他強調自然因素如海砂沈降對珊瑚造成的影響也應列入考量。

※ 同步刊載印尼環境資訊中心臉書平台。參考資料:Jakarta Globe報導

Top

 

論壇∣誰把珍寶當垃圾?搶救哈瑪星的歷史身影

作者:munch

如何讓垃圾變珍寶,先從日本一個歷史傳統建物保存地區談起。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東茶屋街,興建於1820年代,它是當時加賀國的花街,從主要街道向二旁延伸,區域內遍布高級料亭、茶屋等娛樂場所,一到夜晚充滿三弦、小鼓樂音,以及藝妓越街趕場的身影,曾是號稱小京都的金澤市,紙醉金迷的繁華地區。

武士的時代逝去,藝妓的身影消失,東茶屋街、西茶屋街、主計町三個曾經繁華的區域,開始沒落,甚至一棟棟新式建築,在拆毀老房子後,一棟棟被蓋起來。東茶屋街雖然有懷華樓、志摩茶屋等歷史建築,但是區域內也面臨改建的壓力,老舊的巷弄內,始終不斷在改建,由外而內,直逼核心的老街。

但是當地的文化團體,知道東茶屋街的重要,不僅是象徵一個歷史時代,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發起保存運動,遊說老屋屋主不要拆屋改建,也爭取政府指定保存這個區域。

2001年,東茶屋街周遭區域,被指定為歷史傳統建物保存地區,展開漫長的修復工程,政府出資修復主要街道的傳統建物,同時也輔助附近老屋修繕,在赭紅格欄特色的低調奢華歷史風格下,慢慢將東茶屋街復舊起來。

復舊,並不是重返過去生活,除了幾棟原屋結構、空間保留原貌,許多老屋進行內部改造,成為適合居住,或是經商的地方。於是,到現今老街又復活過來,每年數十萬計的訪客,成為居民做生意的對象,甚至原本蕭條的街區,在住滿居民之後,相互的購買就足以支撐當地經濟。

現今,許多老屋依舊慢慢修繕中,特別是修繕的工匠,由金澤市的市民學校,類似台灣的社區大學,培養一批批傳統建築的修繕人員,著手修復自己故鄉的歷史。

從繁華到沒落,再到重新振作,日本讓老屋重現新價值。

在台灣,一樣有著赭紅格欄的低調奢華建屋群,但是政府卻把珍寶當垃圾,有價值的老屋,為了蓋停車場,就粗魯的計劃拆除。

高雄的哈瑪星地區,曾是高雄現代城市的發展根源,當日本人建好高雄港,成為重要交通中樞,港區內大片填海之地,成為新市鎮發展的開始。當時許多日本大商業會社,在日本政府安排下,渡海移入到哈瑪星,慢慢建立起日本企業在高雄的灘頭堡,每家會社到台灣落地生根,都不想建築太輸人,大都用最好的建材,最新的設計,蓋出一棟棟哈瑪星的濱線新市鎮。

到了國府時代,海運轉口貿易、遠洋漁業基地,甚至拆船事業,維繫哈瑪星的榮景,但是許多日式老建築也因應時代的需求,一棟棟拆除重蓋。當1980年代,海運轉口貿易蕭條、漁業基地移轉,甚至拆船業吹起熄燈號,哈瑪星走入沒落的年代。

但是,2000年開始,哈瑪星打造港區舊倉庫,以及觀光碼頭,加上捷運開通,靠著懷舊旅行,哈瑪星開始鹹魚翻身,一股新的發展動力出現,帶來人潮,同時也帶來更多都市更新。

但是,在老倉庫、舊碼頭的修復改建後,赫然發現在哈瑪星,已經找不到港都發展之初,曾經風華建立的日本時代老市鎮,除了少數幾棟指定保留之外,年輕一輩幾乎不知百年前的哈瑪星市街,究竟長成什麼模樣!

在現今,鼓元街、捷興二街圍繞的區塊裡,僅然留存著哈瑪星百年之初,龐大的歷史建築群,就是當初日本時代,日本會社、料亭落腳哈瑪星的原初樣貌。由於這個區域的土地仍屬市政府所有,老屋主人在接手買賣居住後,成為有屋無地的居民,將近一百年的發展,許多老屋在禁止改建下,就被保留至今。

當地居民說,其實希望保留老屋,並非全是限於法令。居民陳先生說,當初父母買下老屋,在商業中心的氣派宅邸很有面子,到他接手後,也是細心維繫,一些牆板、屋瓦早已不生產,也是到處找師傅,找材料來修屋。另一位居民郭小姐說,長期外出工作,至今常回家後,越發現老屋裡充滿記憶,於是更加愛惜,更加想瞭解老屋的身世。

在這些心情與背景下,這片區塊的老屋被留存下來,就像一張日本時期的港區新市鎮街廓圖,整區的商業店鋪,都是高雄最早的現代企業發源地,但是大部分都已改建,目前只剩紅色區塊的部分,留存著最原初的樣貌。

哈瑪星最後的歷史身影,呈現著港都開發之處的樣貌,在現今保留有車站、倉庫等公共空間,但是民居的建築,卻是不多見,甚至以一個區塊內,各式建築完整保存的樣貌,在台灣更是不多見。

高雄的歷史珍寶,卻被當成垃圾,高雄市政府對哈瑪星地區有新的都市計畫,整建不斷進行中,這片歷史建築區域,位於市政府所有的廣(場)三土地上,幾年來政府一直想收回,最近一紙拆遷查估公告,讓老屋居民開始驚慌,更多熱愛哈瑪星的團體、朋友,都遺憾市府的決定。

當市府把歷史建物,當成破舊建物,遷走居民,拆處房屋,改建成停車場或公園,引發當地居民以及文化人士的抗議。他們舉辦活動,表達守護哈瑪星歷史的決心,指責附近高雄港站就有大片停車場和綠地公園,為何還要拆老屋,蓋停車場或公園,懷疑真正目的是都更蓋商業大樓,停車場只是幌子。

居民、文化人士發起守護哈瑪星抗議行動,短短時間引發社會共鳴。高雄市長陳菊做出緩拆決定,但是哈瑪星歷史建物區域的命運,至今依然未定,居民依然憂心忡忡。抗議行動的發言人姚銘偉表示,這片區域不是只搶救不拆不迫遷,而是在隱沒二十年後,如何重新讓它發光發熱,成為哈瑪星重要的歷史街區。

三十年前,日本東茶屋街街區,一樣老舊破敗,沒人想過這堆已被歷史遺忘的建物垃圾,竟然在社區守護行動之後,成為金澤的歷史珍寶,居民舒適生活,遊客慕名而至。

在哈瑪星,老舊的歷史建物群,面臨著消失的命運,它是高雄發展之初,也是歷史遺影之終,一旦消逝,在也看不見百年前港都繁華的市街。把珍寶當垃圾,攸關一座城市的視野,以及面對歷史的謙卑。

請加入,守護哈瑪星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