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06







近期活動

【Café Philo 哲學星期五】 推銷台灣DIY--「綠人聯合國」經驗談
【愛轉動、護文山】食衣住行育樂─綠色生活的實踐講座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暑期營隊生物多樣性-「Bio小學堂」(6/30截止)
高雄鳥會6/07收費講座「福爾摩沙植物記」
翻轉土壤-慣行農業邁向生態農業
成功大學原交社原住民影展暨映後座談
<尋找永遠的同伴>小黑熊狗找家人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科四期用水 環團提四大方案 要求公開討論

 

國科會於5月31日提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初步產業轉型方案,其中針對備受爭議的中期用水也提出三個方案。不過這三方案其中兩個還要取彰化縣莿子埤圳農業用水,昨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提出自來水減漏、汙水處理、收集農業尾水、海水淡化等四個建議方案,希望國科會納入評估。

同時要求國科會在本月中報行政院核定前,針對環團提出的這四個方案,應邀民間團體公開討論。立委劉建國、田秋堇、魏明谷都支持這四個替代方案,並要求國科會在未取得民間共識前不應匆促報院核定。行政院給國科會的最遲報院期限是6月18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會提前布6月初報院核定,至於行政院何時核定則無法預期。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認榖」發授田證 青年創意守護二林農地

回應溪洲農民護水 國科會:莿仔埤圳中游再取水

吳音寧反中科搶水遭控強制罪 上百藝文界聲援

聯合國2012年水資源日主題:水與糧食安全

【經濟可以不一樣】GDP,我們分手吧!(下)

作者:林奕均

除了GDP,我們還能看什麼呢?其實可看的東西不少呢!光是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網站,就有一堆資料可以查。在罵政府做得不夠多的同時,請想想也許該做的事情他們都有做,只是新聞媒體不報導而已。不多說,進入主計處網站;左列中的政府統計項目:「主計總處統計專區」中有好幾個項目:物價指數、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綠色國民所得、家庭收支調查、就業失業統計、薪資及生產力統計、社會指標、性別統計、工商及服務業普查、人口及住宅普查、農林漁牧業普查、國富統計、產業關聯統計、其他專案調查。真可謂琳瑯滿目,如果這麼多的項目還沒辦法滿足您的求知欲的話,再推薦另外一個網站:中華民國統計網的總體統計資料庫,這裡統計資料更多,也分得更細;包含教育統計、衛生統計及環保統計。而且還可以任意選擇查詢的期間(年份或月份),可以繪製圖表,也提供了許多編輯與計算的功能,對查詢者來說是個非常方便的寶庫。

既然有這麼多的資料可以查,那還有什麼好顧慮的?GDP可以丟進垃圾桶啦!不對,實際考量一下,會發現問題就在於「這麼多」的資料。還記得GDP最大的優點嗎?不囉唆、不廢話、簡單的公式,本質上與經濟成長是一體兩面,拿來檢視政策與傳達民眾訊息,再方便不過了。要是捨棄GDP,政府可能要在年度報告花上半天時間,條列一大堆數據,拼死解釋這些數據跟日常生活的關係,最後丟出一個不著邊際的結論:「綜合以上數百項的資料,套用第一條成長公式,今年成長率是負0.6%。但若套用第二條成長公式,則今年成長率是76.5%。」 這問題可大了,還好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的學者早就知道,要設計出像GDP一樣能化整為零;又能兼顧到更廣泛的社會與環境層面的指標,是勢在必行的一條路。我們先來看看主計處統計專區裡面,其中一項「綠色國民所得」。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歐盟各國已同意立法限制船舶燃料中含硫成分的上限,將於十年內在歐盟各國生效。這意味與歐盟議會達成共識,降低船隻燃料硫含量的可能性,對環境來說,是個好消息。而在環境日的昨天所召開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中,內政部長李鴻源當面向環保團體抱怨,「你們都很關心環境,但油電雙漲議題,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講話?我很失望。」環團也回嗆,油電雙漲決策過程都是黑箱作業,政府從不和民間溝通油電價格合理化問題,目前做半套的改革,怎麼挺得下去!今天會議繼續舉行,馬總統也將到場。

人跡罕至的南極,居然也不是淨土了?國內多所大學組成的「台灣南極科學考察團隊」,三年多來投入南極研究,從採集回來的企鵝組織樣本發現戴奧辛成分,顯示南極遭汙染,人們造成的汙染與化學物,經由各種途徑累積在企鵝的身體裡。而許多朋友也關注台中企鵝館興建的計畫,對於市府提出「南極企鵝真的快樂嗎?」的簡報,表示讓企鵝離開南極,住在台中的企鵝館,以免除在自然環境中遭受威脅的主張,大罵荒謬。小編認為,不要讓對方承受自己製造的大量污染與破壞,大家都能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快樂的。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這對我來說是特別的

作者:陳淨(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有位對於環境議題比較消極的人,他覺得很多事情坐在這裡談是沒有用的(顯然他不是自願來的),他對著在午餐時段仍積極辯論的兩位勸說:「你們可不可以好好吃飯,不要那麼激動?」

其中一位答「我覺得這種情緒是正常的,而且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消極人士:「我只是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的吃頓飯。」

另外那位繼續答:「太過冷靜我反而覺得那個人怪,你可以選擇冷靜,是因為那些事情沒有即刻危及你的性命,所以你可以選擇冷靜。」

這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

精采內文

 

中科四期用水 環團提四大方案 要求公開討論

「環境報導」2012年6月6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國科會於5月31日提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初步產業轉型方案,其中針對備受爭議的中期用水也提出三個方案。不過這三方案其中兩個還要取彰化縣莿子埤圳農業用水,昨(5日)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提出自來水減漏、汙水處理、收集農業尾水、海水淡化等四個建議方案,希望國科會納入評估。

替代方案報院前應邀民間討論

同時要求國科會在本月中報行政院核定前,針對環團提出的這四個方案,應邀民間團體公開討論。立委劉建國、田秋堇、魏明谷都支持這四個替代方案,並要求國科會在未取得民間共識前不應匆促報院核定。

行政院給國科會的最遲報院期限是6月18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會提前布6月初報院核定,至於行政院何時核定則無法預期。

二林民眾國科會抗議  支持二林園區開發

立委鄭汝芬、林滄敏帶著二林居民赴國科會抗議中科四期可能生變另一方面,支持二林園區開發的立委鄭汝芬、林滄敏昨天帶著二林園區近百位民眾到國科會抗議、行政院陳情,質疑政府會比照國光石化,找很多反對理由最後廢止開發。要求二林園區應積極轉型、持續招商,不能失信於民。

中游取水 埤頭鄉農民反對

國科會提出的方案二「修正方案」是從彰化縣埤頭鄉的水圳位置開始攔水。昨天埤頭鄉農民許久興在記者會中說,埤頭的水如給攔走,農民會很慘。

埤頭鄉代表顏永吉強調,埤頭鄉只有一個特產就是稻米,中興米、三好米的米倉都在這裏,把水取走,這叫種稻農民要怎麼辦、國科會敢保證不會影響農民用水?絕對不接受從中游取水,要求國科會再往下游取水。

環團:四替代方案 都比較便宜、對水資源永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分析,這四個替代方案又以自來水減漏為最佳方案。自來水公司第11區管理處的售水率只有71%,每年漏掉近4千萬噸,估計只要8.1億汰換約277公里老舊管線,減漏的水量足供二林園區中期用水每天1.22萬噸使用。即使要供應長期用水2萬噸,只要投資13.3億的改善經費。

陳椒華表示,農業尾水收集也是好的方案。而行政院永續會的決議工業自籌水源多年來都未落實,她要求海水淡化應做為工業長期自籌水源方案。「這些都是最便宜、最永續、也不會搶農民用水的好方案。」

國科會:替代方案有技術與時間的困難

其實環保團體今天所提的四個替代方案,5月31日國科會已納入所提三個方案中的第三方案,但5月28日在彰化舉行的公聽會,國科會多位主管都提到這些方案的困難。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今天投書媒體再度提到,自來水減漏難以在三五內年完成、汙水處理接管處理量太少。

另外關於收集農業尾水,賀陳弘在5月31日的記者會中表示,因現在取水量不大,不需要大的水壓去輸送大量的水,因此在中游取水勉強可以,但如再往下游就真的不行。他強調,中游取水是一個妥協、勉強可做到的方案。

綜上推論,國科會的態度並不傾向採用這四個替代方案。國科會則強調,五年之後(中期用水從104年到108年)不會再用到一滴農業水。

只需五年的引水措施 有必要花21億做長期引水工程?

但如果最多每天只用1.22萬噸農水,但卻要花21億元去施作一條永久的取水工程,而且這個工程至少可用50年、每天可取的水量超過所需不只10倍以上,這樣的工程投資是否划算?又暗藏什麼玄機?

陳椒華質疑,中科出錢幫彰化農田水利會做引水工程,以後根本管不了農田水利會賣水、賣土,這不只圖利,且對農業發展、糧食安全已構成威脅。

田秋堇質疑,這些替代方案都便宜可行,政府財政困難,錢要花在刀口上,「為什麼非花大錢不可?」

劉建國說,國科會把一個用水方案搞得這麼不科學,看不到國科會拿出任何精準的科學數據支撐自己的用水方案。立委、民間多次呼籲不要浪費公帑、不應與農搶水、破壞濁水溪水源分配,「國科會不要迷不悟」。

用水方案何者為佳 何不公開討論

綜上,自來水減漏當然是老生長談,但這種明明白白的錯,而且只要改善管線就可救回很多水量、舒緩各界搶水爭議的事,這麼多年來卻沒有那個政府想做。因此國科會、水利署連每天1.22萬噸的水都調不出來,非要做長期引水工程,很難令人信服。

而既然中期用水方案引起這麼大的質疑,國科會何妨暫緩報院期限,邀請學者、民間,針對這些不同方案的優缺點深入討論。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調整產業方向後,預計未來長期用水從16萬噸降到2萬噸,但水利署從民國109年才能正常供應,於是從104年到108年的中期用水,國科會就要自己想辦法。到108年需用水1.7萬噸,0.48萬噸由自來水取用,另外的1.22萬噸水(最高取水量)從何而來,原計畫是從莿仔埤圳水源頭引水。

國科會中期用水(104~108年)

國科會提三個方案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經濟可以不一樣】GDP,我們分手吧!(下)

作者:林奕均

※ 編按:上篇文章介紹了GDP的內涵和其缺陷之處,既然光以GDP做為衡量國家進步、國民幸福與否的指標不夠力,那麼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呢?它們各有何特點?有可能取代GDP獨大的地位嗎?且看今日專欄。

三、除了GDP,我們還能看什麼呢?

其實可看的東西不少呢!光是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網站,就有一堆資料可以查。在罵政府做得不夠多的同時,請想想也許該做的事情他們都有做,只是新聞媒體不報導而已。不多說,進入主計處網站;左列中的政府統計項目:「主計總處統計專區」中有好幾個項目:物價指數、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綠色國民所得、家庭收支調查、就業失業統計、薪資及生產力統計、社會指標、性別統計、工商及服務業普查、人口及住宅普查、農林漁牧業普查、國富統計、產業關聯統計、其他專案調查。真可謂琳瑯滿目,如果這麼多的項目還沒辦法滿足您的求知欲的話,再推薦另外一個網站:中華民國統計網的總體統計資料庫,這裡統計資料更多,也分得更細;包含教育統計、衛生統計及環保統計。而且還可以任意選擇查詢的期間(年份或月份),可以繪製圖表,也提供了許多編輯與計算的功能,對查詢者來說是個非常方便的寶庫。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專區畫面。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goo.gl/zbfD5

既然有這麼多的資料可以查,那還有什麼好顧慮的?GDP可以丟進垃圾桶啦!不對,實際考量一下,會發現問題就在於「這麼多」的資料。還記得GDP最大的優點嗎?不囉唆、不廢話、簡單的公式,本質上與經濟成長是一體兩面,拿來檢視政策與傳達民眾訊息,再方便不過了。要是捨棄GDP,政府可能要在年度報告花上半天時間,條列一大堆數據,拼死解釋這些數據跟日常生活的關係,最後丟出一個不著邊際的結論:「綜合以上數百項的資料,套用第一條成長公式,今年成長率是負0.6%。但若套用第二條成長公式,則今年成長率是76.5%。」

這問題可大了,還好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的學者早就知道,要設計出像GDP一樣能化整為零;又能兼顧到更廣泛的社會與環境層面的指標,是勢在必行的一條路。我們先來看看主計處統計專區裡面,其中一項「綠色國民所得」。

四、誰能取代GDP?

綠色國民所得

又稱為綠色GDP(Green GDP),是以現有的GDP為基礎做延伸,加上對於自然資源的消耗及對環境的影響之考量,以反映經濟發展對於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利用程度及衝擊效應。由以下的環境體系與經濟體系互動關係圖或可一目了然。

環境體系與經濟體系互動關係圖。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3/bs7/greengnp/1-2.pdf

綠色國民所得的算式也不難,只是將原始的GDP再扣除掉自然資源的折耗以及環境品質的折損,最後再減去環境支出與環境稅,所得出的剩餘值即是綠色GDP。自然資源及環境品質的定義及估算方法都是參考2003年版的聯合國SEEA(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s)。

綠色GDP = GDP -(自然資源折耗+環境品質折損+環境支出與環境稅)

  • 自然資源:舉凡經濟活動所需的原物料及能源,且具有使用利益(或未來可能提供)的環境要素皆是。我國目前有評估的項目為水資源(地下水)以及礦產與土石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石資源)。
  • 環境污染:生產和消費活動所產生汙染可分為空氣汙染、水汙染和固體廢棄物。我國因為土壤及地下水汙染常為以上三種汙染最後的歸宿,所以額外將土壤及地下水汙染也納入評估項目。
  • 環境支出及環境稅:彙集政府與產業界為維護良好環境品質,所投入之環境支出及各項徵收的環境稅相關資料,提供環境維護之資源分配是否足夠之訊息。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間造紙廠的GDP是100萬,造紙所消耗的森林資源是40萬,排放的空氣汙染估計需30萬的整治費用,而該工廠興建水汙染防治設備花了20萬,所以這間造紙廠所貢獻的綠色GDP就是 100萬 -(40萬+30萬+20萬)= 10萬。

OECD美好生活指數

幸福生活到底如何定義?OECD花費近十年調查,找出11項人們認為幸福生活必須具備的要素。OECD全名為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其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1961年更名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至今已有34個成員國,對全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OECD花費將近十年,在2011年5月發表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作為其提出的美好生活計劃(OECD Better Life Initiative)所需用來衡量人民福祉與進步的一套跨國性指標系統。

因為長久以來對於如何衡量人民社會福祉一直存在著各種方法與爭議,美好生活指數的目標即是將一般民眾的角色直接拉進這個系統作為量測方法的主體,並且鼓勵人民去學習參與那些會影響我們生活的政策制定流程。簡單來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了解人民是否過著幸福的生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詢問一般大眾的意見,而若能以這項調查結果去引導各項政策的制定與決策,也是間接提升了人民對政治的參與度。

雖然在統計方法上美好生活指數真的是簡單到不行,用問的就對了。但是難就難在要怎麼問。如果只是一句:「你覺得現在的生活幸福嗎?」,這樣問出來的結果對政策制定可是一點幫助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OECD花了這麼久才找出:「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會影響人們對於幸福生活的觀感?」。一般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抵不會脫出美好生活指數所包含的11個項目:

擁有自己的房子、生活品質、環境等都是美好生活指數(OECD)包含的項目○ 自宅供給(Housing):是否擁有自己的房子;房屋狀況是否良好。
○ 收入(Income):薪水、工資、利息、收租費用、公司利潤...等等。
○ 工作(Jobs):是否有正職工作;或是長期失業。
○ 社群(Community):個人人脈資源;交友圈的品質;親人朋友的支持。
○ 教育(Education):教育程度;教育品質;學歷;識字率;閱讀技巧。
○ 環境(Environment):主要是空氣和其他各種環境汙染。
○ 政治參與(Governance):投票率;政策制定的透明度。
○ 衛生保健(Health):平均壽命;主觀的健康狀況。
○ 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主觀的對目前生活品質的滿意調查。
○ 治安(Safety):犯罪率;傷害或兇殺案件發生率
○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工時是否過長、休閒與自我照護時間的比例、雙薪家庭的比率。

GPI真實發展指標

GPI 全名為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實發展指標。是由國際發展重新定義組織(Redefining Progress) Herman Daly, John B. Cobb 和 Philip Lawn 等人於1995年提出。GPI 的計算方法類似綠色國民所得,也是從原始的GDP總值中將尚未考慮的一些外部成本給扣除掉。與綠色國民所得不同的是,GPI 涵蓋的範圍更廣,其所延伸概括的目標除了GDP沒有計算到的經濟活動之外,更試圖將一些會造成環境與社會負擔;卻反而貢獻到GDP的外部成本,轉化成應當被扣除的項目。舉例來說,因為環境汙染所需額外負擔的清潔費用,會加到GDP的總值裡,但在GPI 中則會被當作成本扣除。

GPI 的核心概念是:商品製造與消費服務的過程會衍生出「成本」以及「利潤」。通常GDP只會把利潤加總,但GPI會把成本給扣除。只要將這個成本定義為任何會危害到社會公益、生態環境、人民健康...等等的行為,則 GPI 計算出來的總值,就能反映出我們為了維護這些領域的正常運作,所額外耗費的成本。這類對於社會或環境具有潛在危害的成本,舉例來說有自然資源的折耗、犯罪行為、臭氧層損害、家庭破碎、空氣和水汙染、噪音汙染、可耕地減少、溼地減少...等等。

HPI快樂星球指數

以目前主流的經濟成長的觀點來看,這或許是最離經叛道的衡量國家進步的方法。原因之一,在於它完全捨棄了我們對物質主義;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與財富的依賴,轉而將人民的幸福與健康以及資源的消耗定義成國家進步的原動力。

HPI 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是在2006年由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所發表,其核心觀念來自於發明者之一:統計學家尼克‧馬爾斯提出的一個問題:「爲什麽我們以生產力衡量一個國家的成功與否?而不是以其人民的快樂福祉來衡量呢?」。由這個問題衍生出來的答案,再加上環保的訴求,便形成了HPI的目標:「在花費最少地球資源的條件下,盡可能提升人民的生活滿意度以及平均壽命。」

HPI 的公式有點複雜,但大致上是生活滿意度乘上平均壽命,再除以人均生態足跡。以這個大膽創新的指標去衡量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的結果:2006年是太平洋的島國萬那杜(Vanuatu);2009年則是位於拉丁美洲的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台灣則是在2006年處於第84名。

令人驚訝的是,哥斯大黎加早在1949年就完全解除國防軍備,將國家預算全數挪到諸如健康與教育的社會計劃上。哥斯大黎加2011年的平均壽命是78年,有 99% 的用電來自可更新能源,其政府是最早承諾在 2021 年達到碳平衡的國家之一。也許還有其他因素讓他們成為這世界上最快樂且長壽的國民,但這些政策一定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哥斯大黎加的國家快樂星球指數很高,其將國防預算挪至教育等社會計畫上,人民快樂且長壽。圖片來源: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jetpunk/(符合cc授權)

五、到底該看哪個指標、支持使用哪個指標的政策或候選人呢?

很遺憾的,我還是得告訴你:「沒有標準答案」。這世界上有這麼多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經濟學、社會學、政治、環境生態、統計...等等,這些人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聚集起來,致力幫人類打造更美好的未來,開發出五花八門的成長指標,然後說:「就是這個!反正不管怎樣,我們就盡力提升這個數字就對了!」。結果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一項指標夠強大明確,可以完全取代GDP的地位。一方面,我們對於經濟成長等於國家進步觀念的根深蒂固,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當全球經濟蕭條時,大部份國家不是藉此轉型成永續經營模式,反而是鼓勵人民創造更多消費?)另一方面,這些不管是成熟或是開發中的指標,也大多含有缺陷。(GDP當然也有缺陷,我們花了兩千多字在挑它毛病,還記得嗎?)

除了上一節所提的四種較典型的指標外,其實還有其他指標,例如:HDI 人類開發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GNH國家快樂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SDI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EU s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ISEW永續經濟福利指數(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等等。

不管是哪一種指標,都會有客觀和主觀的統計資料來源。客觀部份主要來自於政府機關以較嚴謹的方法調查,並進行時間上的前後比對而來,而且這份資料會不斷地被更新修正,所以可信度較高。缺點是精確調查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且一般民眾對於這些數據從哪裡來的渾然不知,缺乏政策的資訊透明與參與度。主觀部份直接以類似民意調查方式從一般民眾抽樣調查,能夠直接並且即時了解人民對社會進步的需求。缺點則是意見回饋會因為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文化或工作背景...等等各方面的差異而有不同,如何兼顧所有族群的聲音是一大難題。

另外使用指標來引導政策制定也隱含了一個陷阱:政策制定者可以選擇使用哪一種指標來評估政策效益。舉例來說當某個地方建設專案不但可以為該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將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只是會犧牲一些當地居民的權益(例如改變地下水的使用方式而影響養殖漁業之類的),此時使用綠色國民所得來評估這項專案就非常有利,因為綠色國民所得包含經濟產值;包含環境影響;就是沒有包含社會正義。

國家或國民的整體成長發展不應只用單一指標衡量,因為沒有一個指標是完美的,若單以GDP衡量,就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拼著GDP成長,卻忽略環境以及其他社會福祉。圖片來源: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microassist想想看,問題從來就不是:「我們該依循哪一個成長的目標,來決定我們的人生;或是國家的發展是否成功?」;而是:「我們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然後所有人載著自己的籃子,一起把火車頭開向經濟成長與財富累積的終點,然後撞在一起嗎?」我不知道你怎麼想,就算擁有整顆地球,也不會比跟朋友一起聊天、做菜、玩遊戲快樂到哪裡去。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花那麼多心思在GDP成長率上呢?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已經有一卡車的可以根據各種情況,取代GDP的指標。用不著煩惱要把哪一個當神主牌來拜,下次當你聽到政府公佈某項政策,然後在最後來這麼一句:「這項政策的成功,可以提高我國的OOO成長率。」(OOO可以代入GDP、GPI、HPI、BMW、HCG...等等任何政府自以為老百姓都會懂的術語)你只需要這樣問:「為什麼是OOO?OOO的成長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請解釋一下好嗎?」更理想的問法是這樣:「為什麼用OOO?為什麼不用XXX?XXX更符合這項政策的影響範圍啊。」

感謝閱讀,最後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思考一些從未思考過的問題。(全文完)

【延伸閱讀】

※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2012夏季季刊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改善空污 歐盟限制船用燃料硫含量

摘譯自2012年6月4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沈瑞筠編譯;莫聞審校

畫面來自Freefoto.com,Ian Britton攝歐盟各國已同意立法限制船舶燃料中含硫成分的上限,將於十年內在歐盟各國生效。

燃燒高含硫成分的船舶燃料將排放出二氧化硫,導致海水酸化及危害人類健康。歐盟執行委員估計,燃燒高含硫成分的船舶燃料導致歐盟27國每年50000人過早死亡。

歐盟環境執委波托奇尼克(Janez Potocnik)表示,再不加以管制,2020年起航運排放總和將超過所有陸源排放量。他指出,「很高興看到各會員國支持立法,降低船舶造成的硫及二次懸浮微粒排放。這對我們的健康及環境而言是一個大好消息,特別是在沿海地區,且這意味與歐盟議會達成共識,降低船隻燃料硫含量的可能性。」

這項新法律,採用了國際海事組織(IMO)絕大部分應用於歐盟的最新船用燃油標準。

法綠條文是由歐盟部長理事會(丹麥擔任輪值主席)、歐洲議會和歐盟執委會透過非正式會議協商而來。

根據新法律,2020年起,所有船舶燃料中硫含量最高上限由現今的貨船為3.5%和1.5%客船含量調降為0.5%。

更進一步,2015年起,「硫排放控制區」將全面調降硫含量為0.1%。此控制區包含了北海,波羅的海和英吉利海峽的船隻。目前這些地方的燃油含硫上限為1%。

根據歐盟執委會資料,為了因應新法規,估計航運業要耗資26至110億歐元來轉換燃料及廢氣過濾裝置。但因為嚴格限制硫化物排放而增進的公眾健康效益,則估計有150至300億歐元。

降低燃油硫含量的設備更新成本,可能會對船舶業的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導致產業轉型由海洋轉向陸地;為此,會員國可在歐盟規範內提供業者補貼。該協議要求歐盟執委會「充分利用」已就位的金融設施,並推動降低船舶排放替代技術的開發和測試。

芬蘭籍歐洲議會綠黨議員Satu Hassi,曾在今年2月此項提案獲採用後表示:「高污染的運輸燃料對環境、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月23日歐盟國同意法案後,Hassi讚許他們「在面臨來自重污染船運業的極力遊說下」所做的決定。

該協議中明訂,各成員國對違反者設立的罰款門檻不得低於法規內所訂的罰款。這項協議必須得到歐盟部長們及法規定訂者的許可,預定在9月之前可以完成。

在協議生效後,會員國將有18個月的時間來制訂必要的國家性規範。

歐盟執行委員預定於2013年12月可以撰寫有關降低船隻造成的空氣污染的報告,在回顧委員會2013年的空氣品質政策時間表後,委員會將會決定包括各會員國領海在內所有降低空氣污染的可能方案。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un2012/2012-06-04-01.html

Top

 

環團未挺油電雙漲 李鴻源嗆:我挑戰你們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聯合報報導

內政部長李鴻源當面向環保團體抱怨,「你們都很關心環境,但油電雙漲議題,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講話?我很失望。」他也感嘆,台灣的民主制度真的出了問題,對的政策也不一定會獲得支持。

李鴻源5日出席「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他發言時,提出許多資料證明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準備不足。他接著點名台下的環保團體,未在油電雙漲議題上發出正義之聲。

李鴻源表示,電價不合理,所有(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碳等)驅動力都出不來,講因應氣候變遷是緣木求魚。

「我很失望的是,你們都很關心環境,竟然沒有一個正面的聲音出來支持油電雙漲,這一點我挑戰你們!」他說,有人站在民眾的立場談生計負擔,這是對的,但也應該有人站出來,說這是國家的重大政策,結果媒體一面倒,讓公務員很難做事。

李鴻源也感嘆,「我們的民主制度真的出了問題」,對的政策不一定會獲得支持。

他說,很多事情都需要很多時間溝通,政策和民意常有衝突,官員執行起來會有很大的困難,「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所獲得的支持不夠。」

不僅政策推動困難,李鴻源也點出政府缺乏橫向統合、縱向合作的病灶。他說,面對氣候變遷不是單純的問題,召開這種會議若沒有後續執行力,「即便是開一千次,恐怕也沒用。」

他舉國土整治為例,這幾年政府投入四千億元,執行淹水、土石流、易崩塌區等整治工程,但受限於法令衝突、各部會各行其事等因素,成效有限,「斷路的繼續斷路,崩塌的照樣崩塌。」

Top

 

環團回嗆李鴻源:黑箱決策漲油電 怎麼挺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聯合報報導in-bottom: 15px; "> 「油電雙漲決策過程都是黑箱作業,怎麼挺得下去!」環保團體回嗆內政部長李鴻源,指政府決策習慣閉門造車,環保團體沒有必要盲目背書。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說,2009年的全國能源會議,環保團體就主張油電價要合理化,「我們支持漲價的方向」,但環保團體更關心怎麼漲、漲得合不合理。

陳曼麗表示,兩年多來,政府從不和環保團體溝通油電價格合理化問題,卻在四月突然宣布漲價,根本無從得知漲價是怎麼算出來的,「這種決策品質值得支持嗎?」

綠黨中執委潘翰聲說,他能理解李鴻源的心情,只有油電價格合理化,才能有效促使節能減碳、調整產業結構,但不能怪罪環保團體不站出來為政府講話。

潘翰聲表示,馬政府的油電雙漲決策沒有核心價值觀,「只是半套的改革」且未思考漲價對民眾節能減碳的誘因,毫無「減碳紅利」可言,環保團體當然不支持。

潘翰聲說,這次油電雙漲只有中油、台電贏,引發的物價上漲預期心理證明,政府、民眾都是輸家。

他舉例,如果政府多些沙盤推演,用能源稅取代油電雙漲,讓實質減碳的家庭、企業可抵減所得稅,或許衝擊不會這麼大。

Top

 

南極非淨土 企鵝體內含戴奧辛

摘錄自2012年6月5日中國時報報導

國內多所大學組成的「台灣南極科學考察團隊」,三年多來投入南極研究,從採集回來的企鵝組織樣本發現戴奧辛成分,顯示南極遭汙染、並非淨土。研究團隊也從南極海膽及海綿中萃取到具有抗發炎效果的天然化合物,未來在醫學應用的前景看好。

南極有1390萬平方公里,嚴峻的天候條件及地理上的隔絕,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為是「人間最後淨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華大學、中山大學及正修科技大學等組成「台灣南極科學考察隊」,從2009年起派人前往南極採集生物標本,三年來在南極採集了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腔腸動物等6百多隻生物樣本,目前已有成果。考察團派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學生張祐嘉,去年12月到今年初前往南極進行「零下任務」,經兩個月收集,帶回將近30公斤生物樣本。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宋秉鈞說,分析從南極帶回來的樣本發現,企鵝體內有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多溴聯苯等汙染物,海水則檢測出咖啡因(鎮痛劑、興奮劑)、酮洛芬(消炎藥)及抗菌劑等廿八種藥物成分。

宋秉鈞表示,南極雖無直接汙染源,但整個地球所造成的汙染,仍會經由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累積在食物鏈高階的企鵝體內。過去很多人認為南極是無汙染之地,但研究證實它現在也被汙染了,不再是「人間最後淨土」。

Top

 

企鵝到台中會快樂? 市府簡報荒謬

摘錄自2012年6月3日TVBS 報導

企鵝快樂不快樂?人類怎麼會知道?但台中市政府提出一份簡報,主旨就問「南極企鵝真的快樂嗎?」,內容寫到,南極企鵝在自然環境中遭受威脅,還舉了澳洲企鵝被綁架的例子,結論是,台中市未來蓋企鵝館,企鵝住在裡面,可以免除這些威脅,網友批評簡報內容荒謬,乾脆把局長關進企鵝館。

民眾:「把牠丟在動物園裡面,牠才不快樂吧,讓企鵝快樂,企鵝絕對不會喜歡到我們這種地方來。」

乍看之下,還以為市府為企鵝發聲,結論卻是要把企鵝關進企鵝館,網友在臉書上大罵,簡報內容荒謬,幕僚豬頭、長官無知,乾脆蓋個企鵝館,把局長關進去好了,還模仿簡報口吻嘲諷,局長,你當官真的快樂嗎?

台中市觀光局長張大春:「規劃單位要講的是說,我們要營造台中成為一個,企鵝很快樂生長的環境,就好像牠的原棲地一樣。」

觀光局在議會提出這份簡報,民眾拿到之後PO上臉書,看法一面倒,當然,企鵝不會說人話,人類無法知道,牠究竟快樂不快樂,但市府為了蓋企鵝館,就說活在南極的企鵝不快樂,已經引起網友撻伐。

Top

 

論壇∣這對我來說是特別的

作者:陳淨(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編按:前年4月的地球日,總統馬英九接見環保團體代表時,接受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的提議。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從去年6月開始召開籌備會議,經過各地的分區公民會議後,今年5月19日以世界咖啡館的形式召開議題聚焦公民會議,為6月5日至6日的正式大會作準備。本文是一位大學生在參加世界咖啡館論壇後寫下她的環境運動初體驗。

世界公民咖啡館這對我來說是特別的,我喜歡山、我喜歡土地,可是未曾參與過這類的會議,未曾以這種方式面對這個島嶼,而且我知道這將會是個大場面。前往師大的路上,我遇見一個背影,他也是我今天唯一認識而且熟悉的人─阿孝,我們一直聊,直到他踏進體育館就被一群人包圍,所以我就離開他了,進入一個我不認識半個人,也沒有人會認識我的禮堂。我必須說,對於一個從未參加過這類活動的人而言,其實有點緊張、有點害怕……

我報名的議題是「核能給當代的效益及核廢料給後代的環境成本,是否與違反世代正義,與永續理念衝突」,對於這個議題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事前查了資料、做了功課,但當我坐在圓桌前時,我發現比起那些整天面對核廢料後端處理的人員、手上握有一把數據的官員,或者是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我顯得無知。看到每個人的名牌上,除了名字外還有自己所屬單位,而我的名字下方僅四字「與會人員」。如此看來也許我是這桌最符合「公民」這個標準的人。在第一回合開始討論的五十分鐘,我除了自我介紹外,我沒有發言,但是聽到每個立場發表的論點,激烈精彩的討論,我想我更認識了土地的另一個面貌。後來的兩回合,我挑了兩個我比較熟悉的議題參與,也發表了想法。

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對於議題的看法或作法,即使剛開始讓我有點害怕,但是興奮很快的淹沒害怕,你可以因為他人的觀點與你迥異而辯論。我在「防災如何結合原住民傳統智慧」的圓桌上發表我的想法了,並且算是激烈,因為有些人像是在談論「不是我家的事」,所以立場令我感覺很怪異。就像我在午餐時聽到的一段精彩對話……

有位對於環境議題比較消極的人,他覺得很多事情坐在這裡談是沒有用的(顯然他不是自願來的),他對著在午餐時段仍積極辯論的兩位勸說:「你們可不可以好好吃飯,不要那麼激動?」

其中一位答「我覺得這種情緒是正常的,而且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消極人士:「我只是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的吃頓飯。」

另外那位繼續答:「太過冷靜我反而覺得那個人怪,你可以選擇冷靜,是因為那些事情沒有即刻危及你的性命,所以你可以選擇冷靜。」

這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

是啊,我可以選擇不關心土地、不關心社會,反正那些都不關我的事,我可選擇冷靜,又或者說是冷漠。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家就在蘭嶼,核廢料就在我家旁邊,也許我不會是現在的我。因為那些事沒有即刻危及我的生命,所以我有權利選擇;而那些受害者呢?如果這世界上沒有這些堅持的人,我們終將都成為受害者。

我很高興我今天選擇關心,選擇參與。就算我的言論最終沒有被記錄,但是我參與,這感覺像是......見證了一場婚禮般的美好!我不知道未來我能參與的有多少,但是這天的經驗,讓我知道許多改變與進步就是因為有這些人的付出,而且我參與了這個改變,雖然我不會是歷史的領航者,但我不再是隨著時代洪流飄移的乘客。

說真的,我不知道這天的討論對於台灣、對於氣候變遷會有多少改變。但我選擇相信宋澤萊在《福爾摩莎頌歌》的序中所云:

沒有什麼會徒然
埋在時光裏的種子
會在後代的花園裏
開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