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22







近期活動

【內城聯禾米】系列活動三:彎腰割稻趣(7/18截止)
2012台北好水暑期環境教育活動(6/25報名截止)
6/24【2012民間國是論壇】唱土地的歌 音樂分享會
屏東 88災後影片交流會/第二場次--看不見≠不存在
作伙溪州割「水」稻 護田水,顧腹肚
捐千元,穿綿T支持亞成鳥公益登山計畫!青少年的生命將因您而改變!
2012 「表象之外-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畫展(5/20~6/30)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灣黑熊死因成謎 環團籲通報以利保育

台灣黑熊遺體疑似遭雨水沖刷到此地。(圖片來源: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連續兩周豪大雨,不僅造成人員傷亡,似乎也威脅原應適應野外生活的黑熊!近日於網路上流傳疑似台灣黑熊死亡後遭沖刷到河床的照片,引發網友共鳴,同情惋惜之聲遍起。經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聯繫得知,黑熊遺體已遭放流。對此,黑熊協會呼籲民眾,若遇類似事件,應盡速通知各縣市政府農業局或通知該協會進行調查,了解台灣黑熊的遭遇,以利發展保育對策。

本周二(19日)一則「雖然是大自然的法則,看到還是很驚人」的訊息加上3張疑似台灣黑熊的屍體照片(如圖)在網路上流傳,引發熱烈討論。黑熊協會得知後,隨即聯繫目擊者「cvcarrot」(匿名),原來是高速公路改道工程承包商17日(週日)在卓蘭地區大安溪河床整理上週因中部豪雨被沖刷到河床的工程支架時,怪手無意間發現與工程材料攪在一起的黑熊屍體,當下並未處理,直到18日(週一)上午大約9點才通報工程人員前來查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保護黑熊 無痕山林最實在

以排遺毛髮辨識黑熊個體 黑熊研究大躍步

黑熊出沒 苗栗大安偷吃柿

巨熊出沒花蓮大分山區 重達160公斤

美麗難自棄 南澳神祕湖遊憩壓力大

作者:廖靜蕙;攝影:葉品妤

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擁有原始的闊葉樹林與針葉樹林,保留區內的神祕湖更具備草澤溼地生態系條件,這片土地上居住著大自然的住民,隨著四季呈顯不同風貌與樂聲。如此原始風貌,讓慕名而來的民眾絡繹不絕,但是,以神祕湖(註1)為核心,周遭200公頃面積,已於1992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只能基於少數幾項特殊任務申請進入神秘湖。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南澳闊葉林保留區的神祕湖曾是泰雅耆老口中的「鬼湖」、「聖湖」,午後,山區飄來的山嵐籠罩著湖面,霧氣裊繞,讓人看不清湖面與陸地的界線。台灣難得的高山湖泊神秘湖,湖邊草澤叢生,莫氏樹蛙嘎咯聲響亮,不但壓過其他蟬鳴鳥叫聲,還不時現身。

圍繞著神祕湖,水澤、草澤、林木以及陸域不同層次的生態演替著,從小就看著神祕湖的巡守員說,從他有記憶以來,神祕湖不斷縮小,慢慢地陸化中。

精采內文

環球360°∣里約能促成新的學術合作關係嗎?

作者:Joydeep Gupta(中外對話第三級項目總監);翻譯:東峻

人類給地球系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這種情況下確保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學界與社會各界之間搭建起一種新的關係。這是為期五天的永續發展科學、技術和創新論壇上與會的知名學者傳達出來的資訊。該論壇作為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里約+20的鋪墊於上周在里約熱內盧召開。

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主席李遠哲表示:「人類的發展路徑正在蠶食著地球的自我修復能力。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科學證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一個安全、富足的未來。用我們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和創造力,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我們需要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拿出具體行動,將我們的世界引上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連續豪雨,山中的霸主台灣黑熊也難以抵擋,而我國在農業上的損失金額也高達7億4439萬元,農委會已提供各項災損救助。並且密切監控農產品供應適時調配,全面勘災搶修。而之前為了預防泰利颱風來襲,恆春鎮公所因預存沙包不足,緊急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求援,將風吹砂的沙做沙包,引起爭議。還好有眾人的關注,公家機關想必下次得更嚴謹處理。而為了保護大家挺身而出的中興環工教授莊秉潔,遭到台塑六輕內兩公司狀告一案,民事部分昨天在台北地方法院二度審理,法官認為台塑提出證據仍不足,應再補充,將在8月9日再審。這其實可以說是一起學術言論自由的訴訟。台灣官方在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期間,於里約與部分友邦國家及歐盟談成幾項雙邊環保合作計畫,例如環境教育上的合作等等,希望可以讓台灣的環保經驗對其他國家有所貢獻。

昨天刊登了上千亞馬遜原住民聚集里約海灘抗議美山水壩,但此時他們家鄉的開發工程仍在如火如荼進行,儘管2011年9月,巴西聯邦法院已下令停建美山水壩,但工程從未停止。讓我們聽聽與會者的心聲。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誰能為非所愛而戰?!

試論2012.06.12豪雨所致南投仁愛鄉台14沿線災情

作者:李圓恩(東華大學自資所研究生)

自2008年辛樂克風災後,省道台14線埔霧公路南豐村路段每遇風災便更頻繁的蒙受土石流侵擾。而這次12日的豪雨,更讓埔霧公路與中橫霧社支線台14甲沿線災情慘重:路基坍方、土石流、堰塞湖、積水,以及隨處可見從山壁上奔騰流洩的大小型瀑布,讓人驚心不已。往往,天災過後,災民與政客各司其職的演完既定戲碼後,大地的創口就沒人看顧了,頂多工程包商樂得之前的工程(惡劣粗糙成品)被沖得完全不見蹤影,而又可以接下新的工程(動輒上百、上千、上億,可以分配給多少人當多少年的薪水?可以買下多少土地好好復育?),繼續往大地的瘡疤上扎針止血,等待下一次的天災考驗。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死因成謎 環團籲通報以利保育

本報2012年6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灣黑熊野外族群數十分稀少,除了人為因為威脅其生存,若再加上氣候因素,黑熊族群更顯困窘。(攝影:黃美秀)連續兩周豪大雨,不僅造成人員傷亡,似乎也威脅原應適應野外生活的黑熊!近日於網路上流傳疑似台灣黑熊死亡後遭沖刷到河床的照片,引發網友共鳴,同情惋惜之聲遍起。經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聯繫得知,黑熊遺體已遭放流。對此,黑熊協會呼籲民眾,若遇類似事件,應盡速通知各縣市政府農業局或通知該協會進行調查,了解台灣黑熊的遭遇,以利發展保育對策。

本周二(19日)一則「雖然是大自然的法則,看到還是很驚人」的訊息加上3張疑似台灣黑熊的屍體照片(如圖)在網路上流傳,引發熱烈討論。黑熊協會得知後,隨即聯繫目擊者「cvcarrot」(匿名),原來是高速公路改道工程承包商17日(週日)在卓蘭地區大安溪河床整理上週因中部豪雨被沖刷到河床的工程支架時,怪手無意間發現與工程材料攪在一起的黑熊屍體,當下並未處理,直到18日(週一)上午大約9點才通報工程人員前來查看。

台灣黑熊遺體疑似遭雨水沖刷到此地。(圖片來源: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台灣黑熊遺體發現位置。(圖片來源: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cvcarrot表示黑熊屍體已有長蛆且發出味道,原本有打算通報,但因屍體發臭而作罷,直接放水流。

據描述,黑熊體型大約150-160公分長,研判可能為成年個體;屍體腫脹,未有明顯外傷,身體部分外皮與腳掌等有多處有脫毛或脫皮,應該已泡水數日;現場狀況顯示,屍體應該是從上游被溪水沖刷至現場。

黑熊協會表示,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如豪大雨或颱風,一般動物多會減少外出,並尋找安全的遮蔽處躲雨。此黑熊個體的狀態,格外值得關照,到底是單純的天災意外所致,還是因山坡地過度開發等人為因素,都須透過調查進一步探討、得知,才能擬定因應策略。

台灣黑熊數量稀少,為瀕臨絕種動物,體長約130至160公分,胸前有明顯的白色V型斑紋,棲居在人為干擾較少海拔300至3,000公尺的山區。黑熊協會表示,這次事件不僅是族群數雪上加霜,也透漏了牠們除了得面臨人為的各種威脅外,族群存續正受自然災害挑戰的訊息。

目前國內尚無族群變動方面的數據,無從比較,但黑熊族群的維繫,仍應避免人為的威脅。黑熊協會呼籲國人重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重視水土保持的工作,維護牠們自然家園,「畢竟牠們無法像人類有撤退避難的選擇。」

黑熊協會呼籲國人遇到台灣黑熊傷、亡,都能及時通報,至少得以收集相關樣本以供進一步的調查,為台灣黑熊保育盡一份心力。

如何聯絡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08-7740416(屏東);02-29320362(台北)
Email: taiwanblackbear99@gmail.com

 

Top

 

美麗難自棄 南澳神祕湖遊憩壓力大

作者:廖靜蕙;攝影:葉品妤

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擁有原始的闊葉樹林與針葉樹林,保留區內的神祕湖更具備草澤溼地生態系條件,這片土地上居住著大自然的住民,隨著四季呈顯不同風貌與樂聲。如此原始風貌,讓慕名而來的民眾絡繹不絕,但是,以神祕湖(註1)為核心,周遭200公頃面積,已於1992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只能基於少數幾項特殊任務申請進入神秘湖。

自然原味 雨後的南澳自然保留區

5月的南澳自然保留區不久前下過一場雨,一些樹木不耐強風大雨襲擊,倒落在地。沿著先民走過的路徑,隨處可見不按照人類規則穿越的足跡,原來山豬不久前也經過這裡,只是牠們穿越的幅度更為闊氣,從方向只能約略判斷牠此行的目的,不外是到不遠處的小溪流裡飲水吧?

走在原始的步道上,少了人為設施,有如嵌入自然的背景中,竟是如此融合,顯得人不過是自然界中的一項小配件。闊葉林生態系中樹木雖然不及熱帶雨林高大,結構層次也少得多,但喬木層、灌木層與草本層,地衣,仍可觀察得到。雨後地面上的苔蘚,稍不留意,就讓人跌得滿頭包,只有巡守員健步如飛。他說,這條路已經算好走的了。將近一年巡守的經驗,常常面對無路可走的地步,此時就近尋找墊腳石、倒木,反而促成了這一條原始多樣的步道。

繽紛熱鬧的神祕湖與霧林帶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南澳闊葉林保留區的神祕湖曾是泰雅耆老口中的「鬼湖」、「聖湖」,午後,山區飄來的山嵐籠罩著湖面,霧氣裊繞,讓人看不清湖面與陸地的界線。台灣難得的高山湖泊神秘湖,湖邊草澤叢生,莫氏樹蛙嘎咯聲響亮,不但壓過其他蟬鳴鳥叫聲,還不時現身。

圍繞著神祕湖,水澤、草澤、林木以及陸域不同層次的生態演替著,從小就看著神祕湖的巡守員說,從他有記憶以來,神祕湖不斷縮小,慢慢地陸化中。

此時湖水清澈涼快,湖畔不時可見樹蛙跳上來,水中的魚類、翩翩飛舞的蝴蝶以及巨大的蜻蜓不時穿梭在隊伍中。根據調查,此處有哺乳動物12種,鳥類50種,爬蟲類5種,兩棲類7種與魚類1種。小鷿鵜在湖中優游,巡守員說前不久有一群鴛鴦過境,此外還有紅冠水雞、小水鴨、尖尾鴨、與夜鷺等水鳥,竹雞、竹鳥、頭烏線、繡眼畫眉、白耳畫眉、大彎嘴畫眉與棕面鶯等常見的山鳥,只聞其聲,難得一見。

沿路的植被數量不遑多讓,每每叫不出名字來。查找資料,原來此處屬盛行雲霧帶,森林的組成為性喜陰濕之闊葉林及針葉樹,以錐果櫟、木薑子類、石櫟類等為為優勢種,另外紅楠、黃杞亦常見。在陸域植群有3型,湖泊區域植群有4型,苔類、蕨類與蘭科植物也相當多。

研究森林生態系的基因寶庫

在保留區尚未成立前,1970-1980年代,金洋村居民會利用區內的楓香、木油桐及相思樹種植香菇,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過去人們砍伐此處的林木種香菇的結果,說明了何以保留區中少有參天巨木或較粗大的樹木;目前保留區的林相已慢慢復甦中。

以神祕湖為核心的湖泊演替、沼澤植物與森林消長的生態現象,有學術研究和保存的價值,更是長期生態演替變化監測據點。1976年,林務局依據森林法成立 「南澳自然保護區」,1992再依據文資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完全不允許人為干擾,順應自然演替法則,期待為台灣保留一座重要的基因庫。湖畔設立的信箱,是巡守員與研究人員交換訊息的寶盒;湖邊之森林水文微氣象觀測站持續不輟收集資料,也將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

神祕湖原始自然的湖光山色,不但孕育了珍貴物種,也讓人們好奇,一睹芳姿。自從1992年依文資法公告為自然保留區後,一般人再也無法隨意進入,但仍阻擋不了尋幽訪勝的遊客,但若未申請核准,擅自進入保留區是違法的。(註2)

在谷歌搜尋網站輸入「南澳神祕湖」,跑出一連串網友走訪奔告的文章,幾年前還有車隊直接開到入口處,更有不少網友甚至騎著單車就進入保留區內。在這些遊記中,到底有哪些是經過申請核准、哪些是擅自闖入,文章中看不出來,但無論是否合法申請,機車甚至單車都會造成保留區內物種的干擾,已經明顯違反保留區精神。

結合社區的保留區管理策略

人類的遊憩行為是神祕湖的壓力之一,為了保護這個自然基因庫,羅東林管處已於保護區界入口設管理站,監測站兼作管制,經常派員全區巡邏清除陷阱鳥網,取締破壞生態之不法行為。此外,深入社區與學校辦理生態維護與野生動物保育之環境教育,則為當前積極推動的工作項目。

結合社區共管,也是羅東林管處對保留區經營管理的另一策略。羅東林管處和附近部落積極尋找彼此合作的機會,以泰雅族為主要人口的金洋村,位於中央山脈御恩山北方,南澳南溪右岸的一塊傾斜地上,海拔約120公尺。佔地利之便,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提供遊客接送服務,並且發展社區林業,參與保留區的管理。未來,林管處考慮促成社區原住民解說訓練,提供申請環境教育的民眾解說服務;加上目前已在進行中的巡守隊的監督機制,期待發揮杜絕狩獵破壞行為的功能。

註1:神秘湖是由和平溪分水嶺及南澳南溪上游山脈崚脊之間溪流匯集而成的湖泊,湖水向南開口,經澳花溪,注入和平溪,屬於老齡期之高山湖泊,湖底堆積物厚,水淺,須賴雨水的補充。

註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84條,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任意進入自然保留區;其申請資格、許可條件、作業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另外,該法94條也規定:改變或破壞自然保留區其原有自然狀態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任意進入自然保留區者,依據98條處3到15萬元以下罰鍰。

※ 同步刊載於台灣濕地網

Top

 

環球360°∣里約能促成新的學術合作關係嗎?

作者:Joydeep Gupta(中外對話第三級項目總監);翻譯:東峻

「很多專家私下表示,參加里約+20會議商討解決方案的決策者不約而同地對這些證據表現出了漠視的態度,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奈。」人類給地球系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這種情況下確保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學界與社會各界之間搭建起一種新的關係。這是為期五天的永續發展科學、技術和創新論壇上與會的知名學者傳達出來的資訊。該論壇作為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里約+20的鋪墊於上周在里約熱內盧召開。

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主席李遠哲表示:「人類的發展路徑正在蠶食著地球的自我修復能力。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科學證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一個安全、富足的未來。用我們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和創造力,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我們需要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拿出具體行動,將我們的世界引上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上周,來自75個國家的500多位科學家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呼籲各國決策者開會商討未來發展路徑問題時能以更加嚴肅的態度對待學界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不能找到切實的發展道路,至少也能夠為我們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位又一位的專家強調並且拿出了實驗證據證明,我們身處於一個全球環境、社會、金融、地緣政治、技術等各種危機交織的時代。很多專家私下裡表示,參加里約+20會議商討解決方案的決策者不約而同地對這些證據表現出了漠視的態度,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奈。他們希望能夠重新施加壓力,使科學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更為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簡言之,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一種能夠將學界和社會聯繫起來的新的模式。他們希望通過這種關係能夠為永續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輔助資訊,説明社會建構適應環境風險的能力。很多參加里約論壇的人也對學界本身提出了批評,認為研究人員一直以來都封閉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相反,他們應該直接與社會交流,確保那些影響世界的新的現實情況能夠為人所知,從而將知識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力量。

該論壇由國際科學理事會主辦,UNESCO、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巴西科技創新部、巴西科學院等單位協辦。

與會的科學家圍繞目前地球所面臨的最艱巨的挑戰展開了討論:如何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確保糧食水源的供給,如何有限地降低燃煤、石油消耗的同時提供充足的能源、世界應該如何應對逐漸加劇的氣候變化危機和災害、以及如何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等。

論壇的成果之一就是啟動了名為未來地球的全球永續研究十年倡議,為整合跨學科研究提供了平臺。李遠哲主席在描述該倡議的重要意義時這樣說道:「我們應該透過綜合研究、系統整體性思維、以及更加積極地致力於科學領域的交流、教育和參與等方式探尋解決方案。而科學新知必須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的問題是,上周論壇提出的建議對本周在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UNCSD)上討論的政治協議將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里約+20峰會,即首屆地球峰會召開20年後在同一座海濱城市再次舉辦的峰會。然而,2012年的會議籠罩在陰鬱的氣氛之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全球經濟正處在衰退之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1992年達成的承諾至今能夠兌現的寥寥無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6日出版的年度《全球環境展望》中已經清晰地說明了這一點。

論壇期間被反覆提及的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科學家往往都是在「閉門造車」,而這恰好阻礙了科學研究在發展決策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沙祖康就充分意識到了這點,因此在不久前呼籲所有專業人士能夠向決策者「獻計獻策」。透過加強各學科的聯繫,未來地球專案可望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幫助,尤其是有助於我們瞭解某一領域的科學進展給其他領域所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論壇上展開討論的一個例子就是生質燃料的發展。這項進展對糧食作物耕地和水資源供給都造成了影響。

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物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更加緊密地合作。近期召開的各項學術會議上已經反復提出了這個問題。很多里約論壇的與會者還進一步提出,應該由社會學家負責研究專案的開發,而不應僅僅作為合作者受邀參與項目。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所作的工作,世界各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領袖透過此次論壇發起了一場宣傳活動,並且指出,他們所作的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常常遭到漠視。「社會學家的作用往往就是幫助自然科學家兜售他們的解決方案。」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執行理事海德•哈克曼提到。她對此並不認可,相反,她認為,社會學家應該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專案中。「很多一開始就參與工作的社會學家並不為人所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從幕後走到台前。」

哈克曼發表的一份ISSC報告中簡要勾勒出社會科學領域的六大問題。這六大問題也可以稱作理論研究的「基石」 。無論何種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這六大基石都統統適用。例如,將「解讀和主觀意識構建」這一基石運用到氣候變化研究中就能夠解決「為什麼面對數十年的科學知識積累,我們依然對氣候變化抱著漠視和否定的態度?」這個問題。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正在建立一套「優秀實踐指南」,從而鼓勵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發展全球變化方面的研究。「我們必須調動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展開合作,這是一個雙向過程。」哈克曼說道。

南非人類科學研究理事會會長奧利弗•石沙那指出,學術領域的全面合作還存在著重要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如何定義綜合學科、如何對其品質進行衡量、如何在共同的方法論和均可接受的證據基礎上達成共識等等。而以上這些問題在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並不能打消我們的抱負。她表示:「社會科學應該是所有永續發展研究的核心。原因很簡單,我們所研究的正是人類的行為。」

相關文章

讓里約成為消除生態滅絕的起點   2012年6月19日

里約會議:絕非「拯救人類的最後稻草」   2012年6月13日

拯救地球的另一種嘗試    2012年6月1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6月2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農委會密切監控農產品供應適時調配 全面勘災搶修

本報2012年6月22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連續豪雨,已至少造成農業災害損失金額達7億4439萬元,農委會已提供各項災損救助,水稻、木瓜、西瓜、香瓜、洋香瓜、蔬菜、花卉及塑膠布溫網室整體結構提供專案補助。又桃園縣、嘉義縣符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低利貸款標準,

關切的農產品價格,亦將調配供應密切監控,如有不當漲價,即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相關規範處理。

行政院長陳冲21日在行政院會中,要求農委會確實掌握各縣市農損情形,加速辦理補助作業,並調節市場供需,平抑蔬果價格。

泰利颱風警報解除,為預防後續豪雨或颱風再度來襲,農委會指示全面動員勘災,迅速下鄉並即刻因應處理,以預防未來災害並加快災區復建腳步。截至6月21日下午16時止,農業災害損失金額達7億4,439萬元,已公告臺東縣水稻及高雄市木瓜給予專案補助,民眾關切的農產品價格,亦將調配供應密切監控,如有不當漲價,即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相關規範處理。

西南氣流帶來豪雨與泰利颱風造成農漁業損失,農委會全力協調救災,減輕農民損失,除聯合調度收割機2,042台供農民使用外,為利農水灌溉,也與各農田水利會協商調節放水時間,21日更要求全員迅速下鄉勘災,針對災損情形當場提出有效措施。雖然颱風警報解除,但為預防土石流災害,仍需小心戒備監控,南投縣仁愛鄉普羅哈谷野溪形成堰塞湖,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指示水保局儘速研擬處理,並與林務局等相關單位密切合作。

受到降雨影響, 21日台北蔬菜交易到貨量1,340公噸,減少10.6%,但因北台灣風雨不大,民眾預期心理降低,平均價格下跌,每公斤32.2元,減少10.3%。農糧署持續調配各項農產品供應,並密切監測市場價格,查有不當漲價情形,將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相關規範處理,立即採取各項穩定價格措施。端午節相關農產品,除預防漲價外,亦將適度調節,以免供應過剩造成跌價損失。

近期因610水災及泰利颱風所造成之農業損失至21日16時為止,達7億4,439萬元,其中農作物損失金額5億4,345萬元,以一期作水稻損失金額1億6,041萬元最多,次為柿、木瓜、西瓜、巨峰葡萄、短期葉菜類及落花生等,主要被害情形多為倒伏、水傷或落果;畜產損失約1,233萬元,主要為桃園縣豬隻損失約800頭、肉雞損失7萬餘隻;漁產損失約8,386萬元。

農委會因應災損情形提供各項災損救助,已於21日公告臺東縣水稻及高雄市木瓜給予專案補助,另先前已核定桃園縣西瓜、香瓜及洋香瓜提供單項作物現金救助,蔬菜、花卉及塑膠布溫網室整體結構提供專案補助。

桃園縣、嘉義縣符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低利貸款標準,仍可於公告翌日起10日內申辦。民眾如有現金救助問題,可撥諮詢專線0800-071688;低利貸款問題,可撥專線0800-388599洽詢。

Top

 

風吹砂當沙包 墾管處:應歸還

摘錄自2012年6月21日中央社屏東報導

泰利颱風來襲,恆春鎮公所因預存沙包不足,緊急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求援,以特別景觀區風吹砂的沙做成沙包因應,引起爭議,墾管處21日表示,請恆春鎮公所要歸還沙。

墾管處處長陳貞蓉表示,恆春鎮公所向墾管處求援,園區內臨時沒有其他可供沙包使用的沙土,因緊急應變需求,所以同意公所在風吹砂地區取沙應用,規定只能取2卡車的量。

風吹砂是墾丁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冬季隨東北季風將海沙由海或海邊吹向陸地,夏季再隨雨水流回海邊或海裡,以流動的砂河、砂瀑景觀為主要特色,禁止任何開挖行為。

陳貞蓉說,鎮公所取了約29立方公尺的沙,約可製成800、900個砂包,墾管處要求公所盡量使用在不會受到污染的地方,用完後歸還原地。

陳貞蓉說,這次是為緊急應變需要,未來,仍請鄉鎮公所應先寬籌需要量,避免臨時需要再度使用風吹砂的沙土,以確保國家公園資源特色。

Top

 

台塑告學者民事第二次審理 證據仍不足 8月9日再審

「環境報導」2012年6月22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

台塑六輕內兩公司告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案,民事部分今(2012.6.21)在台北地方法院二度審理,2012年5月3日第一次審理要求台塑補充事證,台塑委任律師蔡順雄表示已盡可能提出資料,不足部分則提出調查證據聲請,請法官命環保署、中興顧問公司、雲林縣政府、國民健康局提供資料。

法官鄭昱仁認為台塑提出證據仍不足,應再補充。而雙方針對台塑提告莊秉潔言論部分哪些屬事實陳述、哪些屬評論有不同看法,法官要求台塑應再釐清。

另外台塑以非財產損失求償4千萬元,法官要求台塑應指明這是什麼權利。莊委任律師詹順貴則要求台塑應提出這4千萬元的計算基礎。下次審理時間:8月9日下午4點半。

法官今天也強調,這是一起學術言論自由的訴訟,只要莊秉潔確實有自己的研究,且依此做出報告,法院沒有要審查學術誰對誰錯。

刑事不起訴 台塑已聲請再議

台塑六輕內的台化纖維公司、麥寮汽電公司,2012年3月依民法第184條、195條對莊秉潔提起民事訴訟,求償4000萬元,並要求在4個平面報紙頭版刊登道歉啟事,另依刑法310條控告加重誹謗罪。

刑事告訴部分,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於2012年6月6日依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10款「犯罪嫌疑不足」,做出不起訴處分。台塑委任律師吳雨學今天表示,不滿檢察官未開庭就草率不起訴,已向高檢署聲請再議。

台塑聲請調查證據

台塑提出莊秉潔於100年11月3日環保署舉行的「六輕工安事件環境監測及蒐證方法」專家會議中指稱:「…六輕建廠之後很多地方癌症增加了…」,第一次審理時莊委任律師詹順貴認為台塑只截取片斷資訊,看不出前後文,要求補提完整譯文、光碟。但台塑今天並未提出完整譯文,法官要求應再提供。

台塑在起訴狀中提出環保署新聞稿做為證據,莊委任律師詹順貴上次審理就指出新聞稿不是公文書,不能當證據。今台塑請法院命環保署提供,莊委任律師陳彥君表示,台塑要環保署提供,表示自己沒有資料就浮濫起訴,而且台塑也沒有參加這些會議,針對莊的言論都只是捕風捉影,她認為已沒有函查必要。

台塑律師蔡順雄認為有必要調查證據,因環保署新聞稿也指莊的言論不公允,而新聞稿有具名,當然符合公文書,現待證的是關於內容的部分。

要求台塑提供煙道申報數據 並未提供

由於台塑在起訴狀中指莊在專家會議中說「六輕自己煙道資料到現在為止是空的」說法不實,法官要求應舉證台塑的確有申報。

台塑委任律師蔡順雄表示,台塑的確有向雲林縣環保局申報,也有資料,但因營業機密所以不能提供,反要莊秉潔舉證。但法官說:「你們一直要說事實,請你們提供煙道申報資料也算合理」。

莊委任律師詹順貴指出,所謂「空的」只是一種評論,不足以做為事實認定的基礎,「空的」指的是六輕排放的致癌物質,他提出一分台塑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所做報告,內容提到六輕各廠排放的戴奧辛也只有麥寮汽電有申報。

(註)2012.5.3 民事第一次審理,法官、兩造律師發言主要如下:

莊的辯護律師陳彥君、詹順貴:莊所做言論都有所本,並無惡意,台塑應舉證莊的言論是惡意。而台塑提出「登報道歉」並不符「比例原則」。依大法官釋字第656號指出,啟動強迫登報道歉來回復名譽是一最後手段,莊的言論並沒有造成台塑精神痛苦,台塑應說明登報道歉的必要性。

台塑律師:陳怡妃、吳雨學:學術言論自由是否無限上綱、不可侵犯有待商榷,非財產損害跟精神痛苦是兩回事,依民法第195條:不法侵害他人…名譽…,被害人雖非財產損害,也可請求賠償相當金額。名譽被侵害得請求回復名譽的適當處分。」

法官鄭昱仁:言論不實要有真實惡意,台塑需再說明侵害事實、造成什麼損失、請求是否相當。原告的憑證是什麼?不能只給我兩份新聞稿,你是要證明台塑六輕都沒有汙染嗎?

陳怡妃:根據中興顧問公司報告做的超聯結,並沒有莊所提資料(指六輕排放各種重金屬占地方排放的比例)

法官:原告指人家言論不實要舉證,不能只從人家的言論抓毛病。你提供的是新聞稿可以佐證嗎?你要證明,言論不見得用現在眼光看,社會對六輕本來就有汙染,你要舉證你沒有汙染。人家是針對國光石化發言,你自己跳出來也很奇怪,你再討論看看。

詹順貴:對方告的侵權行為很空洞,都只截取片斷資訊,看不出前後文,要補提完整譯文、光碟。

(詹順貴當庭出示一份六輕66根煙囪表格並做好編號,要求一一填具哪些有申報、哪些沒有。不能只說「相關檢測資料都提送到雲林縣環保局」,而指控莊說「六輕自己煙道資料到現在為止是空的」不實)。

原告提的環保署新聞稿也不是公文書,不能以此訴訟。原告指莊所用空汙模式是自創,事實是莊的模式已經環保署認可。

陳怡妃:這些都可以再補充資料。

法官:(台塑律師原要求2個月內提出證據,莊的律師指太久,後法官提1.5個月)下次出庭2012年6月21日下午4點,出庭前10天提相關證據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

Top

 

環保署在里約談成數項國際環保合作計畫

本報2012年6月22日巴西里約訊,莫聞報導

台灣官員在里約參與周邊會議資料畫面台灣官方在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期間,於里約與部分友邦國家及歐盟談成幾項雙邊環保合作計畫,希望可以讓台灣的環保經驗對其他國家有所貢獻。

率領行政院團隊前來參與Rio+20的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表示,透過外交部的努力,已經談及「2015全球理解年」相關行動計畫,未來將和部分友邦國家進行環境教育上的合作。

葉欣誠也表示未來和歐盟會有更多合作。他認為台灣現階段在氣候變遷與治理方面還需要更清楚、更完整的論述,而歐盟在這方面已很完整,包括對生態系統與生態資源的合理運用、整個歐洲的發展目標定調、永續相關的財務機制等,都有務實而值得借鏡的經驗。

另外,葉欣誠指出,巴西的環境意識正在抬頭與轉型,很像台灣15~20年前的狀態,台灣的環境意識推廣經驗,很值得和巴西交流,這是台灣可以世界其他地方貢獻之處。

Top

 

Rio+20期間 巴西美山水壩仍強硬施工

本報2012年6月21日巴西里約訊,莫聞報導

Sonia Bone Guajajara, VP of COAIB addressing indigenous marchers  Nearly 1500 people used Rio’s Flamengo Beach as a canvas on June 19, 2012. Their bodies formed the lines of an enormous image promoting the importance of free-running rivers, truly clean energy sources like solar power and includ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as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climate issues. The activity was led by Brazil’s many indigenous peoples organized under the umbrella of the Articulation of Brazilian Indigenous Peoples. ©Caroline Bennett而就在上千亞馬遜印地安人聚集里約海灘抗議美山水壩(Belo Monte)之時,他們家鄉的開發工程仍在如火如荼進行,儘管2011年9月,巴西聯邦法院已下令停建美山水壩,但工程從未停止。政府僅發放極少的搬遷費用,便用強硬的施工方式在部落附近施工,要用惡劣的環境來迫使居民搬遷。

已有20多名原住民忍無可忍,破壞設施,佔領工地,他們一面採用激烈的方式抵抗,一面承擔遭政府以違法行為清算的風險。

總部設於美國華府的「看守亞馬遜」(Amazon Watch)機構,長期投入美山水庫案,近日波奔開發地點與里約之間,不只與原住民夥伴密集策畫排字等抗議行動,也趁著Rio+20的「綠色經濟」、「乾淨能源」議題發酵之時,辦理理性溝通的研討會議與場邊會議,希望用實際論述說服各界認清,大型水力發電不符合永續原則,也不符合巴西的綠色未來。

河流  就是生命

該機構專員麥拉‧伊利嘉瑞(Maira Irigaray)為巴西中部人,也是密集參與反水庫行動的一份子,接受記者專訪時,一臉疲憊卻又憂心忡忡。她表示,19日在里約海灘以人體排出「生命之河」(Rivers for Life)字樣,意思是星谷河(Xingu River)是居民真正的生命之所繫,而不只是象徵上的意義而已。

尤其在美山水壩的主工程位於巴西東北方的帕拉州(Pará)阿爾塔米拉(Altamira),星谷河是住民打漁取食、自給自足的來源,也是飲用水源,他們平日也在河裡沐浴…,河流,就是他們的生命。但羅賽芙總統(Dilma Rousseff)無畏輿論壓力,硬要開發,難以阻擋,原住民的處境令人憂心。

在星谷河岸高地卡亞波(Kayapó)聚落生活的Kranh Xikrin還通報看守亞馬遜人員說,已看到駁船駛入河川作業,工程不僅弄髒了河水,也讓河水轉向,族人最近捕魚收成越來越少了。
台灣去年曾有不少人連署聲援巴西反水庫運動,但眼見亞馬遜600平方公里雨林就要淹沒,住民與國際社群奮力抵抗卻撼動不了決策,何以如此。以下為記者專訪內容整理:

問:居民為何要佔領工地?

答:開發公司應該要先蓋好移居的聚落,安置好居民後才開始施工,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他們直接就開工,用非常少的錢要求居民離開。自從開工後,河水變髒、每天都有爆破工程、房舍因此震動,這樣是要怎麼生活?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受到暴力脅迫,但受到非常不尊重的對待。

問:是不是所有住民都一致反對水壩開發?

答:有些居民一開始是贊成開發的,他們認為這樣會帶來收入,增加工作機會,促進發展,但一直到現在,他們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開發工程讓他們的生活品質非常糟糕,政府以非常惡劣的方式施工,只發放少許費用就要他們搬遷。

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一個人是開心的。

當然,有些住民對抗爭仍有疑慮,他們可能仰賴政府提供工作,或者也會怕開發公司、怕警察、怕政府;當有些人破壞工地、挖洞、立牌、設路障等佔領行動,他們既支持卻又擔心的。

問:法院曾下令停工,為何工程還在進行?

答:巴西本來就還未有真正的民主,總統想要開發就開發。她從未到當地看過,從來沒有問過原住民的意願,沒有見過一名當地住民代表。當地人曾進行聯署請願,要求會面,但從未獲得回應。

問:水壩開發計畫的資金來源是什麼?有國際資金嗎?

答:就我所知,90%的資金是來自巴西政府,這也是抗爭如此艱辛的原因之一。如果有國際資金或跨國投資,那事情會稍微容易一些,但並非如此。

Top

 

論壇∣誰能為非所愛而戰?!

試論2012.06.12豪雨所致南投仁愛鄉台14沿線災情

作者:李圓恩(東華大學自資所研究生)

通往靜觀平靜部落的產業道路柔腸寸斷(攝影:李圓恩)自2008年辛樂克風災後,省道台14線埔霧公路南豐村路段每遇風災便更頻繁的蒙受土石流侵擾。而這次12日的豪雨,更讓埔霧公路與中橫霧社支線台14甲沿線災情慘重:路基坍方、土石流、堰塞湖、積水,以及隨處可見從山壁上奔騰流洩的大小型瀑布,讓人驚心不已。往往,天災過後,災民與政客各司其職的演完既定戲碼後,大地的創口就沒人看顧了,頂多工程包商樂得之前的工程(惡劣粗糙成品)被沖得完全不見蹤影,而又可以接下新的工程(動輒上百、上千、上億,可以分配給多少人當多少年的薪水?可以買下多少土地好好復育?),繼續往大地的瘡疤上扎針止血,等待下一次的天災考驗。

人的忘性怎能那麼徹底?災民永遠是災民,有些人永遠沒機會體會身為災民的痛,而只能在電視前煞有介事的評論。沒有人追究,到底哪裡潰爛了?也從不思考如何面對。南投縣身為全台面積第二大縣,其中山坡地面積更達92%的比例,卻也是原住民保留地超限利用數一數二大面積的所在,而許多漢人承租種植高山蔬果、花卉,濫墾濫伐,等到災害發生,又要政府負責,一再如此,何有終止之日?難道要等到國土全面潰爛? 2008年馬英九於參選時曾提出「進行台灣國土復育總體檢,落實中長程的國土規劃」政見,並於2009年八八風災後,要求加速推動國土計畫法(已被延宕二十年,臺灣的土地有幾個二十年可以繼續被揮霍破壞)。然而至今馬總統的相關承諾,卻仍未實現。而「國土復育條例」何時可得到立法院諸公的重視?

此次台14甲線13.8K處路基大量陷落,同時又有土石流橫溢路面,作者懷疑跟其正上方立鷹山頂長年以紅檜造林為屏障,但卻種植大量高麗菜,且十餘年來修剪紅檜,導致其長不高,也不會遮擋到高麗菜陽光,使用大量有毒農藥導致裸露土壤寸草不生的種植法有密切關係。那麼,這是誰該負責監督、處理的呢?

「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成果」與「水土保持處理面積資料」在網頁上都只顯示至95年,是推給網路公司作業未完成的農委會南投水保局?負責山坡地濫墾查報取締工作的南投縣政府?仁愛鄉公所?林務局?原民會?國有財產局?權責管理單位分散眾多,導致沒有人要管?

此外,政治也直接干預行政體系,在民國100年底,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連續發表了超限利用的相關言論,分別為「11月10日,於院會痛罵林務局無能、敗家,並主張將因違規被收回的國有林地繼續放租,以增加國家收入;11月17日,請行政院農委會研議混農林業的可行性方案,及檢討現行林地管理相關法令,釋放違規利用就地合法的訊息;12月31日,參加台灣農努聯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承諾,兩年內研究林地與耕地(濫墾、違規)是否可以並存,同時要求林務局暫緩取締違規行為。」如此的言論與做法,更將為今後臺灣山地超限利用與高山農業的發展投下未知的影響。請問吳敦義副總統,在您發表的言論之下,台灣國土的全面潰敗,您願意負責嗎?極端氣候變遷下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您能擔保嗎?

通往靜觀平靜部落的產業道路已坍塌(攝影:李圓恩)而從台14甲線岔出通往附近靜觀、平靜部落的產業道路,其中一段也直接墜入山谷,導致部落居民出入不便,更重要的是農特產品無法運送下山。卻也牽扯出這塊區域超限利用者真的都是當地居民嗎?而濫墾濫伐之實,卻在索求政府補助重建的話語中,從不被提及。為何一次又一次重覆的慘酷結果,不能被事先防範,總要任其發生。平時過度的濫墾、超限使用,又怎能奢求近年來亦增猛烈的天然災變,不會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損害呢?少數人在山上的謀生之道,卻會導致平地甚至全臺灣的嚴重損失,為何仍要放任平地休耕,將水給工業用,進而變相鼓勵農業上山?不要太多的表面及程序,請拿出解決及面對問題的真心。

關於目前幾個天災首當其衝的重點區域,如屏東縣、南投縣、台中縣等之山坡地保育管理,建議參考採滾動式管理的2008年經濟部「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之未來永續經營之方向,配合民眾參與,落實基層查緝:

1.集水區保育治理應順應自然環境與生態之特性,提高非工程手段之作為,並輔以工程設施為最後方法。

2.土地管理,包含合理利用、加強查緝與宣導教育等,為水庫集水區治理之主要手段,為經常性之管理維護工作,需加強落實執行。

3.合理檢討土地使用分區計畫與容許使用項目,使集水區內土地能在經濟發展及保育復育之間取得平衡。

4.工程逐步減量,崩塌地或裸露地應以自然復育為首要考量,對環境與生態衝擊較大之工程施作應著重於具有重要保護標的之位置,如部落、建物與道路等,並研擬配合之生態保護措施。應建立類似如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之整合性機關,並賦權將事權統一,以利執行山坡地集水區管理之相關工作。

山已經生瘡、潰爛幾近崩解了。如同陳玉峰老師曾言及而誰能為非所愛而戰?如果你會替山林與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感到心痛,請站出來。為所愛而關心,甚且挺身迎戰!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