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7.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聲援邊佳蘭反國光 6台灣環保人士進警局

照片取自Tan Hong Pin 陈泓宾臉書

6名反國光石化運動重要舵手蔡嘉陽、施月英等,近日受邀前往國光石化新的落腳點馬來西亞柔佛州邊佳蘭,聲援並與當地反國光人士作經驗交流。卻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參與講座會時,遭到馬國警方以《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第9條文傳召回警局,以協助調查。

據馬國獨立媒體《獨立新聞在線》報導,該講座獲得邊佳蘭村民積極響應,約有500人出席,但在警方施壓下,講座被迫提早結束。在講座結束後,出面邀請的當地社團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與上述6人遭到警方傳召,在泗灣島(Sungai Rengit)警局接受問話,大約在晚上11時40分走進警察局,並於凌晨1時43分錄取完口供,安然離開警局。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保衛邊佳蘭拒國光石化 多起行動展開
國光石化 馬來西亞邊佳蘭展開填海工程
妨礙公務?嗆聲美麗灣 女大生送法辦
豪華農舍毀馬武督山林 朱天衣挺身制止反挨告

深度報導∣里山倡議案例:花蓮富里豐南村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下)

作者: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為了讓以永續利用與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地景得以受到保護與重建,里山倡議建議運用「三摺法(a three-fold approach)」:願景、方法及關鍵行動面向。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方法有三︰確保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價值、整合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謀求新型態的協同經營體系;關鍵行動面向有五:資源使用控制在環境承載量和回復力之限度內、循環使用自然資源、認可在地傳統和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促進多元權益關係人的參與和合作、貢獻在地社會-經濟成長。

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明日的城市 與水共存的出路(下)

作者: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氣候變遷下,突然的暴雨經常輕易超出預設的防洪標準,築堤束洪已難以有效遏止水患。因 此,非工程性的防洪策略配合地方的地理環境與都市特質,重新思考「還地於河」、「與水共存」進而「與災害風險共存」,將都市暴雨視為資源而非迫害,共處與運用。

若仍然持續把自然環境轉化為農業生產用地,再把農業生產用地轉化成建築用地,柔腸寸斷的環境景 觀勢不可免。再者,依照目前累積的大量研究成果,臺灣的災害潛勢區、生態敏感區、文化資產等環境敏感區域都已有十分詳盡之資料,若能善加利用,利用疊圖的 結果,即能很快劃定禁止、限制、可供開發之區域,指導各個層級的空間規劃。

精采內文

∣播報員:林子晴

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但也影響了生態,美國為開發一條高速公路,將穿越一個具有重要原住民歷史與文化的溼地,美國中部90%的溼地都已經消失了,濕地可孕育非常多物種,是需要受到重視的。踏入山林享受大自然,有登山客在雪霸國家公園拍攝到小黃鼠狼抓高山田鼠的畫面,小黃鼠狼是台灣特有亞種,十分罕見,能在山林間發現到牠,是相當珍貴的!

守護環境藝人也不落人後,桂綸鎂在核一電廠前擺出人形POSE,以行動支持反核。Radiohead電台司令樂團來台開唱,他們力行環保拒喝瓶裝水,徹底落實環保路線。環保節能愛地球,日本開發出「節能玻璃」,只需裝在辦公大樓的窗戶內側,夏天時隔絕外部熱量進入,冬天時則可防止室內熱量的外逸,就可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萬里電廠二階環評展開,台電又見規避!

作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

台電預計納入二階環評的評估項目有許多疏漏,台電辯稱這些項目在「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階段環評之報告書)中已有調查評估,然而,該報告書正是內容不夠深入,因而被環委要求進行第二階環評,台電公司不應以此理由規避重新調查評估,只為了節省該公司的調查成本。

萬里電廠完成後,只能提供花蓮地區約6.7%左右發電量,卻耗資100多億,本基金會強調,台電公司既不應以花蓮「缺電」為由興建該電廠,也不應將萬里電廠的興建當作「發展再生能源」,因為經濟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辦法」第三條早已註明,只有「灌溉渠道中的小型川流式發電機」,才是水力發電方式中唯一被認定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精采內文

 

聲援邊佳蘭反國光 6台灣環保人士進警局

本報2012年7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照片取自Tan Hong Pin 陈泓宾臉書6名反國光石化運動重要舵手蔡嘉陽、施月英等,近日受邀前往國光石化新的落腳點馬來西亞柔佛州邊佳蘭,聲援並與當地反國光人士作經驗交流。卻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參與講座會時,遭到馬國警方以《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第9條文傳召回警局,以協助調查。

據馬國獨立媒體《獨立新聞在線》報導,該講座獲得邊佳蘭村民積極響應,約有500人出席,但在警方施壓下,講座被迫提早結束。在講座結束後,出面邀請的當地社團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與上述6人遭到警方傳召,在泗灣島(Sungai Rengit)警局接受問話,大約在晚上11時40分走進警察局,並於凌晨1時43分錄取完口供,安然離開警局。

6位遭傳召問話的反國光人士分別為:彰化環盟副理事長蔡嘉陽、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甘宸宜與志工陳秉亨、彰化漁民林進郎與紀錄片工作者簡毓群。報導中說,馬國警方主要詢問6人以下問題:從哪裡來,誰帶他們到邊佳蘭,什麼單位邀請他們來,誰支付經費,是否在邊佳蘭參與講座。

報導指出,警方問話時並沒有說明理由,哥打丁宜警區受訪時不願意說明詳情,僅透露6名台灣人是「協助調查」,而非「被調查」。據馬國《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第9條文規定,任何的集會需要在距離舉辦日期至少10天前,向當地的警區主任報備和獲得准證。

邊佳蘭自救聯盟也出面揭露,台灣環運人士抵達之後,一直有大批不明人士跟踪,25日的電影播放活動現場更疑似有政治部人員肆意拍攝錄影,造成困擾。民主行動黨社青團全國理事李政賢亦嚴厲譴責此舉嚴重影響國譽。

雖然遇上警方一路尾隨干擾與盤問,但一行人將堅持原訂行程,於今日晚上8時在隆雪華堂參與「從台灣到大馬:環境運動經驗分享」講座。

Top

 

深度報導∣里山倡議案例:花蓮富里豐南村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下)

作者: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一、 權益關係人共識

花蓮縣文化局於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間,和東華大學學者合作執行本區文化景觀潛力點之調查研究暨登錄先期作業計畫,先後辦理了四場權益關係人論壇,使原本陌生的「文化景觀」概念逐漸被部落居民接受。其間,部落居民理解文化景觀與自身生活、生計習習相關時,即自發性的召開會議討論文化景觀劃設和經營對於村落發展之利弊得失,並自取得共識後,於10月17日成立「豐南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含水田組、水圳組、山川維護組),提出經過部落會議討論訂定的「吉哈拉艾部落公約」,內容涵蓋:目標、組織、土地管理、生活與文化、水田管理、水圳管理、山川維護等面向。該草案業經前述第三、四次權益關係人論壇討論,與會的各部門主管機關針對公約內容涉及的農業、林業、護溪等議題給予支持或修正意見。目前,部落居民對文化景觀登錄具有共識,也提出了文化景觀維護之在地公約,期作為未來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的保存及管理原則。

二、 吉哈拉艾部落公約與里山倡議行動架構

(一)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維護之里山倡議行動架構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為了讓以永續利用與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地景得以受到保護與重建,里山倡議建議運用「三摺法(a three-fold approach)」:願景、方法及關鍵行動面向。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方法有三︰確保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價值、整合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謀求新型態的協同經營體系;關鍵行動面向有五:資源使用控制在環境承載量和回復力之限度內、循環使用自然資源、認可在地傳統和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促進多元權益關係人的參與和合作、貢獻在地社會-經濟成長。

借鏡里山倡議的「三摺法(a three-fold approach)」,東華大學和豐南村吉哈拉艾部落共同研擬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維護之里山倡議行動架構」,吉哈拉艾部落公約則成為該地區未來行動的細部指引。

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維護之里山倡議行動架構圖

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維護之里山倡議行動架構圖

(二)吉哈拉艾部落公約內容

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訂定

目標

為了建立吉哈拉艾聚落生活次序、文化傳承和公共權益,以及維護文化景觀之相關景致,進而建立吉哈拉艾聚落與山川溪流和諧共處,特立其公約。

組織

1.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範圍土地(包含山林、河川等)的利用及保存維護計畫,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Yakuing No Cihalaay)具有參與決定權。管理委員會成員為全部18、19鄰居民及吉哈拉艾土地所有人,並組成委員會幹部,委員會幹部負責決策。

2.委員會幹部由以下十位組成:會員推舉會長、水田組長、水圳組長和山川維護組長等為委員會之四位執事幹部。各組依需要配置數名幹事,幹事負責處理行政業務無決策權; 18、19鄰3鄰長為委員會之二位當然幹部,部落頭目、村長、代表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為委員會之四位指導幹部。以上十位委員會幹部擁有表決權。

3.管理委員會決定目標後由委員會幹部進行細部討論及與公部門會議。

4.文化景觀相關計畫由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申請,以管理委員會為主要決策與執行單位。

5.制定會長及各組長權責。

土地利用

1.聚落地名為表現阿美族傳統文化,應正名為阿美族語地名。

2.文化景觀相關土地若要買賣、租用、轉讓給非部落居民,或與非部落居民合夥投資的方式經營部落土地,建議經過大會同意,以維持部落秩序與管理。

3.部落土地(不論私人或公有),非經部落共同討論規劃許可,不得大規模的變動梯田與水圳景觀。

4.土地利用或規劃涉及私人土地者,必須取得地主及承租人同意。

5.吉哈拉艾區域若有災害或道路修復須大機具進入時,委員會應主動關心工程方式是否恰當,並召集涉及之地主協調工作方式,在施工時委員會應派員關心工程方式與進度,若有違背協議內容或危害聚落景觀應要求立即停工,並召開臨時協商會,各公私部門應尊重其部落公約。

生活與文化

1.部落居民有接受部落傳統文化習俗學習之義務,部落居民以復振傳統文化為最高榮譽。

2.家家戶戶應使用母語與孩子溝通,避免部落母語即速消失。

3.不定期進行Sakonkang(吉哈拉艾街道清潔),由委員會平時關心街道清潔狀況,並由幹部制定時間,山川維護組負責招集居民進行18、19鄰全體清潔服務工作。

4.為傳承部落Mapapaliu(換工)之美德與部落和諧,若居民或其家庭有任何事務時,委員會幹部應招集居民前往協助。

5.部落禁止高分貝聲響,平日如須播放不得影響他人安寧,並尊重宗教禮拜及聚會禮拜時間,若非特殊慶典晚上十時停止播放。

6.在聚落的私人經營活動(民宿、餐飲、攤販等觀光相關事業等),要有一定比例撥付委員會,但鼓勵單一窗口產業形式,共同經營部份則不須再額外撥付,以落實部落關懷、照顧、感恩、永續發展的機制。細則依部落公約管理委員會制訂執行。

7.居民房屋建築(公共設施、房屋等),建議考量傳統文化風格。

水田管理

1.吉哈拉艾水田區以健康土地或無毒為主要耕種方式,未特別需要或未經委員會同時禁止水泥化,以維持稻田景觀。

2.傳統或未更動之田埂應加以維護保存,作為未來部落文化傳承之依據地。

3.對於施農藥或其他化學肥料之農民,委員會應主動勸說,以達到健康部落之願景。

4.阿美族以有長期的耕作歷史,蘊涵許多文化內涵,部落應盡量找回部落傳統耕作模式,建議一年擇一塊田地舉辦一至兩次傳統耕作傳承活動。

水圳

1.現有水圳維護應當以自然或傳統作法為主,水圳為大家共同的財產平日能夠主動關心,水圳組長和各水圳負責人應定期進行水圳管理與清潔。

2.水圳維護之經費以農田水利會及文化局為主,應認同部落的傳統維護方式,以補助所須執行工資為主,居民應不計工資金額協助,相關單位應尊重部落傳統工法與傳承工作,並提倡在地天然材修復以達生態永續之可能性。

山川維護

1.吉哈拉艾山林及河川領域及生態資源的經營管理方式須考量文化傳承與保的立場,不得任意破壞及取用。

2.部落居民透過祖先的生態智慧,合理的使用、採集、狩獵傳統領域的動植物資源,為達資源永續應制度採集、狩獵的時期,居民應當認同及遵守。(須符合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森林法和野生動物保育法,並向相關主管機關申請同意)

3.社區發展協會及相關部門應立牌公告山川維護相關規範,除了制止非部落居民的破壞,也提醒居民遵守。

4.為嚴禁毒魚及電魚之情況發生,應依漁業法申請護溪,加強巡護,發現不法立即通報警察單位。

5.生態廊道為大家的資產,可安排輪流進行簡單清潔工作,若雜草過多可以Sakonkang(義務勞動)方式進行清潔,以山川維護組為主要負責。

※本文同步刊登於生態與工程入口網

Top

 

深度報導∣明日的城市 與水共存的出路(下)

作者: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2.暴雨管理結合規劃設計策略

世界各國面對暴雨管理的議題,有幾個比較重要的規劃設計作法。美國近年大力推動「低衝擊設計手法」(Low Impact Design, LID)或「低衝擊都市設計及發展」(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IUDD)的觀念,以確保水文及土地的整合及整體考量,透過都市設計及發展規範,避免傳統大規模開發的衝擊,強化環境永續性。該作法認為都市化的基礎建設成本應降至最低,並依據不同層級原則逐層檢視。

澳洲

澳洲推動「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藉由暴雨管理、都市設計及景觀規劃的互動,整合都市水管理。有幾個重點:(1)保留暴雨、減少衝擊:減緩暴雨、打造涼爽微氣候供動植物生活、控制都市洪災、淨化地表逕流;(2)重建都市河川及水體,強化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綠化,透過植被減少都市洪災發生的機率;(3)景觀設計結合水利設施,以水資源管理主導都市及區域規劃,更進一步規範都市、建築的設計與利用。

英國

英國發展「永續都市排水系統」(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UDS)強調保水、滲透、處理和再利用徑流,強調留住水,而非簡單且快速把降水移除。依循暴雨管理概念、來源控制、選址控制及區域控制,減少洪災衝擊,移除污染物、強化並保護自然環境等。SUDS並不刻意強調形式,窪地、池塘和下水道等結構性措施,搭配土地管理、公眾教育等非結構性措施,都應因地制宜。上述的三項作法都以保護自然系統、保護水質、暴雨管理融入景觀及都市設計、民眾溝通與共同參與創造對水的足夠敏感度與環境吸引力。

各國也開始推動建築與景觀設計上的實驗性作法。荷蘭除了運用小區滯洪觀念外,建築設計上也發展「兩棲屋(Amphibious Houses)」、「漂浮屋 (Floating Houses)」;日本透過東京新地標「天空樹(Tokyo Sky Tree)」地基創造貯存2,635噸雨水的地下空間;加拿大多倫多在公園規劃設計運用暴雨處理設施做為主要設計元素(例如:Sherbourne Common)等,以整合性的策略思考取代以往單純抗洪、抗災的概念。

四、台灣該有的行動

台灣長久以來堅信的「人定勝天」思維是對應環境和災害議題極度危險的觀念。面對天然環境,不管是結構式減災或是非結構式減災都應該納入思 考。但是,一直以來,大家對於結構式減災卻有過度的期待和使用。在氣候變遷下,突然的暴雨經常輕易超出預設的防洪標準,築堤束洪已難以有效遏止水患。因 此,非工程性的防洪策略配合地方的地理環境與都市特質,重新思考「還地於河」、「與水共存」進而「與災害風險共存」,將都市暴雨視為資源而非迫害,共處與運用。

暴雨管理應回應到不同空間尺度,依據從集水區、都市到鄰里社區的不同層次,從國土規劃、區域計畫、都市計畫擬定不同對策。集水區管理的尺度必需回歸到國土 規劃層次,綜合考量水質、水量、環境穩定與土地使用等因素。若仍然持續把自然環境轉化為農業生產用地,再把農業生產用地轉化成建築用地,柔腸寸斷的環境景 觀勢不可免。再者,依照目前累積的大量研究成果,臺灣的災害潛勢區、生態敏感區、文化資產等環境敏感區域都已有十分詳盡之資料,若能善加利用,利用疊圖的 結果,即能很快劃定禁止、限制、可供開發之區域,指導各個層級的空間規劃。

在都市規劃層級,開發新地區時應先行考量淹水潛勢區,並依據暴雨逕流的特性,有 效再利用水資源,納入土地使用的配置與都市設計管制,導引都市洪水、淨化地表逕流等,運用各開放空間與埤塘、水庫、人工溼地,結合景觀設計與水利設施。然而,台灣近年來屢受短時間強降雨的威脅,單一設施都僅能負擔一小部分功能,個別作用相對有限。最重要的還是將設施連結成「網絡系統」,以更大腹地考量水的 停留與利用,方能將致災因子轉化為資源。

下挖式埤塘提供自然進水功能(圖片提供:王价巨)以埤塘為例,埤塘型態分為築堤式陂塘以及下挖式埤塘。築堤式陂塘以圍堤創造蓄水空間;下挖式埤塘係利用地形或窪地為蓄積儲水空間,皆可達成灌溉、滯洪調節的防災機能。埤塘之所以能擴大防災效益,主要是因為「網絡」的關係。

首先,埤塘一旦形成網絡,在接收到災害預警時,可以適度預先放水,每個埤塘進行50%至80%的放水,讓埤塘能夠有效增加儲水空間。再者,從三度空間來說,相對位置較高的埤塘透過水圳以連通管原理將水逐步排放至地勢較低的水圳,讓其下滲或是輸送至沒有保全對象、重要資產或人命傷亡疑慮的位置。亦即,透過水圳的連通管作用,將水往外部分散輸送,才能發揮更大的功能,達到調洪的功效。以往桃園的埤塘透過水圳相連,具備完整的網絡。

埤塘透過水圳調節儲水(圖片提供:王价巨)然而,目前的埤塘網絡系統在埤塘接序填平過程中被斷裂,成為單一的水池,承載能力有限,僅能負擔各周邊區域的小規模水量,總體功能就受到高度、構築方法的影響,築堤型的陂塘甚至有可能溢淹成災。其次,埤塘做為平時儲水的場所,民生用水暫停供應亦可利用埤塘的留水功能儲水備用,實可避免旱災的發生。但是,很明顯的,目前的使用及規劃均缺乏對應於這兩項災害的考量。

在個別基地方面,在面對已建的區域時,則有效運用市區內的開放空間、閒置土地,甚至將住宅空地重新設計為調洪、滯洪的重要基地,以與水共容。新開發區則應僅少開挖率,將透水性面積極大化,以利水的下滲,並搭配基地內的雨水回收系統儲存再利用,整體考量水資源的使用循環。

五、結語

災害衝擊頻率增加,受災規模擴大,巨災常態化已是未來的必然情況。然而,洪旱兩種看似迥然不同的災害卻都與「水」息息相關。如何在高密度的都市環境生存,有效運用水資源是必須嚴肅正視的課題。目前的結果顯示,人類面對天然災害的態度與作法亟需轉變:若要治本,該「整治」與「疏浚」的是政策思維,是人心,河海只是在找回原本該走的路,透過妥善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才是與水共存最根本的手段。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濕地網

Top

 
 

美國公路開發 擬通過原住民領域溼地

本報2012年7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阿欣編譯,謝懿安審校

Kansas Poetry攝美國哈斯凱爾(Haskell)印地安大學學生輸掉一場拯救渥克蘆莎溼地的訴訟。這項訴訟是高速公路穿越一個具有重要原住民歷史與文化溼地的建設案。不過,法院採信政府部門的環境評估研究,認為政府決策並無不當。

這項由聯邦公路局與堪薩斯交通部耗費1.92億元的公路建設,具6至10線道,又稱南蘿倫斯交通道(South Lawrence Traffic way,SLT),將連結堪州10號與聯邦70號公路。

而學生爭取保護的溼地位於哈斯凱爾印地安大學南方,是傳統聖地,也是目前渥克蘆莎低地(Wakarusa Bottom) 上僅存最大且最原始的溼地,曾擁有存在數千年的草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自20世紀初,已因美國取用大量水源使得原有18000英畝萎縮為現今僅存的600畝。最近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報告中指出,過去40年裡,因為棲息地喪失,已直接造成常見20種鳥類的數量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包括溼地在內,歷史悠久的Haskell校園目前可能被納為國家歷史遺產場址(National Historic Heritage area)。

學生質疑公路預計經過的地點,其噪音、安全等影響違反《國家環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NEPA)等相關法規。他們為了表達他們反對建設的立場,藉由名為「許諾失落之路」(Trail of Broken Promises)的活動,跨郡千里行路到華盛頓特區,沿途宣傳聖地保育。

除了溼地保育學生團體(WPO)、草原灣坡塔瓦托米組織、山徑協會、以及其他環境團體,都聯合反對。草原灣坡塔托米組織 (The Prairie Band Pottawatomie Nation)在這項訴訟當中的角色,正如過去數世代原住民在其他部落家族捍衛哈斯凱爾文化一樣──過去,這片濕地曾經是年輕印地安學生和他們家人在抵抗消滅原住民文化時,一個重要的避風港,學生家長和其他部族領導人,經常駐紮在溼地以訪視他們的孩子,部落長老用將之作為戶外教室,以傳承傳統知識與療癒經驗。

政府考慮採用通過溼地南方的公路路線,這個路線則會加速渥克蘆莎河附近不當的城鄉發展,並帶來安全疑慮。這條路線將破壞更大範圍的當地溼地,但政府打算藉由溼地補償來彌補溼地損失。適當的環境影響分析應該能夠提出SLT的替代方案,以繞道取代穿越溼地;然而,日前反對者提出的替代路線卻被政府以「彎道幅度太大」的安全理由駁回。

不過,第十巡迴上訴法庭三法官7月10日裁決,政府部門對穿過溼地的公路開發案所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並無不當。

控方律師團還沒決定應該對第十巡迴法庭申請再審,或是直接向最高法院訴願。

迄今已參與26年溼地運動的WPO律師艾蘿伯表示,迄今美國中部90%的溼地都已經消失了,如果這麼多理由都不足以保護溼地,「我不曉得還有什麼溼地能受到保護」。

※ 同步刊登於台灣溼地網;參考資料:印地安國度每日媒體網(Indian Country Today Media Network)

Top

 

雪山圈谷首紀錄 小黃鼠狼抓高山田鼠 山友拍到了!

本報2012年7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本月21日,桃園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吳豫州一行人到雪山圈谷登山,當他們停留講解冰河地形時,驚見兩隻小黃鼠狼先後現身,其中一隻更啣著高山田鼠在亂石堆中跳竄。這短短幾秒的驚鴻一瞥,讓團中小朋友印象十分深刻,並且對小黃鼠狼可以捕抓到比其頭部還大的高山田鼠,嘖嘖稱奇。

營建署雪管處1010726高山小黃鼠狼捕抓高山田鼠_新聞稿圖片-吳豫州攝影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小黃鼠狼在台灣屬於公告三級的保育類小型食肉目動物,在1997年動物學家確認發表前,一直被誤認為是黃鼠狼的幼體,直到2010年,才經由核型確認台灣的個體是屬於特有亞種。因為體型小又侷限分佈在高山區域,因此十分不常見,以往在合歡山和玉山塔塔加地區有比較多目擊和捕抓紀錄,至於雪霸國家公園,則在觀霧的大鹿林道及大霸尖山地區才有發現的紀錄。近2年來,東海大學生科系進行雪山高山生態系調查時,才陸續在雪山地區的翠池和黑森林有零星捕抓紀錄,但數量一直不多。

前幾個星期,也有山友在北稜角目擊小黃鼠狼的蹤影。雪霸處表示,這次吳豫州團隊所拍攝到的畫面,是在雪山圈谷內小黃鼠狼在野外捕食行為的第一手資料,相當珍貴。

全民隨手拍 為雪霸寫歷史

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因生態承載量而有人數管制,但利用非假日上山的山友數仍逐年穩定增加,在數位相機及智慧手機日漸普及的情況下,許多山友將與自然生態的瞬間相遇,以紀錄下影像或聲音的方式化為永恆,長期累積下來,成果相當可觀。雪霸處表示,這些資料對保育研究和解說都相當有幫助,希望山友能以email的方式分享,或是直接到「登峰造極,雪霸之美」雪霸官方粉絲頁上與分享。

Top

 

桂綸鎂人形POSE 核一電廠前反核

摘錄自2012年7月25日自由時報報導

取自反核部隊臉書戴立忍堅定反核近20年,與導演柯一正等人發起「我是人,我反核」活動,在總統府前排成人字形快閃。戴立忍的女友桂綸鎂也以行動支持反核,「反核部隊」前日在臉書貼出照片,說明文字為「台灣氣質女神桂綸鎂一個人站在台電第一核電廠前,擺出『人』字形反核!」

桂綸鎂經紀人證實這是她本人。網友留言反應:「轉個方向不是更好?」經紀人表示小鎂想強調的是「人的形狀」,如果轉成正面露臉反而模糊焦點。

吳朋奉在上週六的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發表反核宣言,讓台下的官員臉色很難看。桂綸鎂在當晚的「女朋友。男朋友」慶功宴上大讚吳朋奉的表現「太帥了!」,還透露原本想說如果得獎了,將要在台上擺出「我是人,我反核」的姿勢。

Top

 

Radiohead台北開唱 團員力行環保拒喝瓶裝水

摘錄自2012年7月26日中國時報報導

Radiohead電台司令樂團25日於台北開唱,相較於國外歌手來台往往指名特定飲食住宿,個性獨具的他們堅持全部有機食品、在地食材與垃圾分類,徹底落實環保路線。團員每人都有環保杯,不喝瓶裝水。該團周邊商品也標榜有機材料製作,價格稍高,T恤一件就要1200,但台北場演唱會才剛開場,就已賣到只剩貼紙。

身為環保樂團,主唱湯姆約克更是其中靈魂人物,他不僅寫歌時,處處暗藏環保意識,也做了不少事。2007年發行專輯《In Rainbows》後,他就去英國《觀察家》雜誌當了一天的客座編輯,為他們做了一組氣候變化和城市建設的專題,跟其他歌手拿環保宣傳專輯的心態不同。

日前,他又應綠色和平組織之邀,為「拯救北極」短片發聲。內容敘述一隻因氣候變遷,而被迫離開家園的北極熊故事。其中主題曲〈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一切皆有安排〉,便取自他們2000年的專輯《Kid A》。

Top

 

旭硝子公司開發的窗戶用「節能玻璃」 空調將可節省3成耗能

本報2012年7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攝於東京都旭硝子總公司,照片為該公司提供日商旭硝子公司開發出新的「節能玻璃」,只需裝在辦公大樓的窗戶內側,就可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這款產品在夏天時隔絕外部熱量進入,冬天時則可防止室內熱量的外逸。預估,冷暖氣的年使用量將可因此省下3成。產品預計10月上市。

新開發的環保玻璃,表面為金屬膜加工而成的特殊玻璃。窗戶玻璃和環保玻璃間,留了厚達1公分的空氣層,使得室外溫度不易傳導至室內。

一般的省能型窗玻璃在做更換時,通常在大樓外需要足夠的站立空間,工程也頗為浩大。但是節能玻璃為附有金屬框的玻璃,從房子內就可輕鬆裝進原有的窗框內。

環保玻璃具有遮熱阻熱的功能。照片為高樓建築內的窗戶裝入的環保玻璃,攝於東京都旭硝子公司的總公司,照片為該公司提供

※ 參考資料:http://www.asahi.com/eco/news/TKY201207090382.html朝日新聞報導

Top

 

論壇∣萬里電廠二階環評展開,台電又見規避!

作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 萬里電廠預定地(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萬里水力發電計畫於2011年7月29日進行第一階段環評時,委員認定對環境衝擊過大,要求台電作第二階段深入評估。當時環評結論的重點調查項目高達七項,包括:

(一)應對基地、聯外道路及毗鄰之受影響地區預測評估邊坡穩定、地基沈陷、地質災變(如地震、崩塌、土石流等)之潛在風險,並提出因應對策。
(二)應分析對河流上、下游可用流量、基流量等變化與所造成之影響。
(三)應補充其他再生能源替代方案。
(四)應評估對保育類野生動物或珍貴稀有植物之影響,並訂定移植復育計畫等相關因應對策。
(五)應加強文化資產調查及景觀評估。
(六)應分析瞬間音爆對生物(尤其是保育類鳥類)之影響。
(七)應評估對當地農業灌溉用水之影響。

然而,2012年7月26日下午,環保署即將召開二階範疇界定會議,由資料中可見,台電預計納入二階環評的評估項目有許多疏漏,台電辯稱這些項目在「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階段環評之報告書)中已有調查評估,然而,該報告書正是內容不夠深入,因而被環委要求進行第二階環評,台電公司不應以此理由規避重新調查評估,只為了節省該公司的調查成本。反萬里電廠自救會、花蓮環保聯盟等在地團體26日將從花蓮北上,連同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等聲援團體一起至環保署,發言要求納入評估(見附件:萬里電廠二階環評疏漏之項目表)。

萬里電廠完成後,只能提供花蓮地區約6.7%左右發電量,卻耗資100多億,本基金會強調,台電公司既不應以花蓮「缺電」為由興建該電廠,也不應將萬里電廠的興建當作「發展再生能源」,因為經濟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辦法」第三條早已註明,只有「灌溉渠道中的小型川流式發電機」,才是水力發電方式中唯一被認定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因此,呼籲台電公司全面檢討水力發電政策,切莫為了一點點的發電量,繼續毀壞花蓮的天然河川。

攔水壩之水力電廠影響如下:

河川斷流:水壩造成河川下游幾乎乾涸,嚴重影響溪流生態。

影響灌溉水資源:使用電廠發電後的尾水灌溉,水量與時間都不穩定,影響農田。

嚴重破壞水土保持:台灣地質脆弱,電廠施工時常造成大規模崩塌地,且難以復原。

水壩淤積問題:電廠上游佈滿崩塌地,造成攔水壩快速淤積,導致發電效率大幅降低。

影響地下水脈:溪水皆經由「引水隧道」打穿山脈引至下游發電,可能影響地下水脈。

附件:萬里電廠二階環評疏漏之項目表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