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原屋保留」政策跳票 農民北上召開記者會抗議
至少海有你:第七屆環境新聞編採營招生
「步」可不知「道」──陽明山蝴蝶花廊
8月11、12日(星期六、日) 知本自然教育中心「動物星球冒險記」(8/9截止)
城市田園暑期代間營(8/10截止)
原住民族部落教育暨族語發展論壇
仲夏夜.螢光趴 滿州鄉樂活一夏之與“火金姑”共舞(8/8截止)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訪客
【評論連結】 年祭「瘋」觀光? 部落青年:初衷不對了
鄭鈺琳攝影
過去的政策環評進行方式,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員與政府部門共同進行範疇界定與政策審議,未曾有一般公民層級的人員進入政策環評的程序中。而這次「推動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計畫,是國內首次在政策環評過程中,納入公民共識會議這種審議民主的參與程序,以期政策制訂的過程更為公開、審慎。
長期追蹤台灣廢棄物處置狀況的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提醒,處理廢棄物應修正產業發展政策與廢棄物妥善處理的法規才是重點,而不是再開一扇干擾、汙染海洋環境的大門。台大海洋所范光龍教授則認為,海洋環境多樣多變,破壞之後恢復不易,重大工程建設皆須審慎評估。
精彩內文
深度報導|搶救瑪曲:世界級的水源 藏族牧民的原鄉(上)
本報2012年8月6日甘肅瑪曲訊,葉人豪報導
「現在的草愈來愈少,水也不像以前那麼多,我們現在發現放牧過度的問題,所以我們決定改變,減少放牧!」
環團對此地廣袤草原上,氂牛、黃牛、馬匹、綿羊與藏族牧民共同生活的景象印象深刻,這裡每個山谷中總有潺潺溪水流過,這些水源,交織出瑪曲平均海拔3600公尺高原上的一萬多平方公里的草場與溼地。只是,水草豐美景象的背後,隱含著生態嚴重退化的問題。原住民政策協會理事拔尚認為,這裡是世界級的水源地,中國人稱此地為「亞洲水塔」,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級的問題。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圍堤,危堤?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葉鎮中、鄭嘉明、陳志昌、陳忠峰;剪輯:葉鎮中
長久以來,堤防被認為是抵擋洪水最堅固的防線。但是水總是難以預測、難以掌控,有時候外水入侵,堤防崩潰;有時候內水為患,久久不退;有時候內外夾逼,進退兩難。當淹水場景一再上演,這一道道高牆築起的,究竟是安全的保證,還是自我圍困的陷阱?
除了人工設施阻礙排水,河道淤積造成瓶頸也是導致淹水的原因。烏日是台中市地勢最低窪的區域,每逢豪雨,淹水災情也最嚴重,如今上游支流陸續進行整治,下游的淤積卻沒有解決。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高科技的建築、設計技術,除了用在都會區、摩天大樓,有無可能用在部落、偏鄉?青年建築師簡志明帶領義工團隊,為部落打造傳承記憶的空間,顛覆你對「專利」的看法。
生態經濟,是近年的熱門議題,針對長期遭到忽略的「外部成本」,美國生態學年會提出討論,如何估算生態的經濟價值?若未徹底了解生態系統,這方式便無法運作,同時也必須了解人類如何與自然互動。若是對環境沒有全盤的了解,就無法做出最恰當的處理方式,例如蘇拉颱風後,雲林麥寮區出海口堆積大量漂流木及垃圾,凸顯海上廢棄物處理的重要;木柵的萃湖優養化嚴重,水中出現大量深色懸浮物,環境衛生堪慮,相關單位將擬定改善計畫。南區水資源局將抽取伏流水作備援用水,引起高雄大樹區居民反對,水被抽走,將影響山泉水脈,也會影響玉荷包等農作灌溉,更可能造成地層下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一次一次的證明
作者:黃笙(國小二升三學童)
看到一次一次一次的夕陽 是月亮要出來的證明 看到一朵一朵的烏雲 是正要下雨的證明 看到一滴一滴的汗水 是農夫辛苦種田的證明 看到一條一條蛇的出沒 是環境非常好的證明